论艺术创作与酒之关系

合集下载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2012年12月22日摘要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

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

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

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

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目录一、引言 (1)二、正文........................................... (2)(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1)内视性 (2)(2)象征性 (2)(3)多义性 (2)(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三、结语 (6)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1、浓郁的诗酒情结 (5)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一、引言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和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由“酝酿”“感物而动”至“饮之则醉”——吴乔“比兴”论的三个审美层次及其含义探析

由“酝酿”“感物而动”至“饮之则醉”——吴乔“比兴”论的三个审美层次及其含义探析

明末清初文人吴乔(1611—1695)的诗学代表著作有《围炉诗话》等,“诗中有人”“文饭诗酒”都是其中的著名诗论。

“文饭诗酒”是为表明诗与文之表现方法的不同而提出的,实际上该比喻不仅说明表达方式的不同,还囊括了很多诗歌审美的本质特点,尤其是比兴论最为突出。

一、“变尽米形”:从个人情感上升为审美情感吴乔“文饭诗酒”论的原文如下:问曰:“诗文之界如何?”答曰:“意岂有二?意同而所以用之者不同,是以诗文体制有异耳。

文之词达,诗之词婉。

书以道政事,故宜词达;诗以道性情,故宜词婉。

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

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文之措词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啖之则饱也。

诗之措词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也。

……赋为直陈,犹不与文同,况比兴乎?”〔1〕为什么诗要“词婉”?因为诗要表达的是“性情”。

吴乔认为“人心感于境遇,而哀乐情动,诗意以生”,〔1〕诗意的产生缘于个人之境遇,如果将个人境遇与诗意在诗中直接铺陈的话,即使表达得再好也不能称之为好诗,因为铺陈和描述能发挥的方式是具体和仔细,能传达的是情感发生的个人境遇、原委与情感的模样,能起到的作用是理性的理解。

但情感的运作方式不是理解,而是感[作者简介]朴智淑,韩国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摘要:吴乔著名诗论“文饭诗酒”不仅明确指出诗文表现方法之不同,而且作为诗歌本质的“比兴”论含义也包括其中。

“变尽米形”指的是比兴将个人情感上升为审美情感;“饮之则醉”说的则是比兴所创造和达到的共情空间和移情效果。

吴乔提倡的情物关系有两种:一是情感最初产生的情物关系;一是已有情感的“感物而动”,后者即是吴乔所言之“兴”。

吴乔“比兴”论的以上三个层次的相关论述极有理论价值。

关键词:吴乔;比兴;情物;诗学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23)08-0090-07由“酝酿”“感物而动”至“饮之则醉”[韩]朴智淑——吴乔“比兴”论的三个审美层次及其含义探析0902023第8期·总第598期受,好诗更是以符合情感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从而让读者实现共情,所以铺陈和描述并不是诗歌的最佳表达方式。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一、本文概述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酒文化方面也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诗仙李白。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的关系紧密而深厚,他的诗歌创作深受酒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为酒文化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探讨李白与唐代酒文化的相互作用,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更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以及唐代酒文化的独特韵味。

通过对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酒情酒态的深入分析,以及唐代酒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探讨,我们将更全面地展现李白与唐代酒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理解和欣赏李白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二、李白与酒的渊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雄奇奔放,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诗仙”。

在这其中,酒的身影时常浮现,酒的精神也在李白的诗作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可以说,李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李白对酒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的许多诗篇,如《将进酒》《月下独酌》等,都以酒为主题,展示了酒的魅力和他自身的情感。

他的诗中,酒是寄托情感、寻找灵感、排解忧愤的良伴,更是他诗意人生的重要元素。

李白的性格豪迈不羁,胸怀壮志,他借酒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酒成了他精神寄托的媒介。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充分展示了他对酒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感慨。

酒在唐代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唐代士人社交、宴会、赠答的重要媒介。

李白身处其中,自然深受其影响。

他的诗中不仅有对酒的赞美,更有对唐代酒文化的描绘和反思。

李白与酒的渊源深厚,酒既是他的创作灵感,也是他的生活伴侣。

他的诗歌和人生,都与酒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诗酒人生。

三、唐代酒文化的特点唐代酒文化独具魅力,彰显了时代的繁荣与开放。

这一时期,酒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文化交流的媒介,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抒发抱负的良伴。

在唐代,酒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酒的种类和品质也日趋丰富。

鲁迅_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_探析

鲁迅_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_探析

!"#$ 年 $ 月 ! 鲁迅先生应国民党政府广州市教育局
的邀请 ! 在学者云集的 " 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 # 上 ! 作 了题为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的演讲 ! 在 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下! 文艺思想受到禁锢! 文学研究气氛沉闷! 观点杂 乱 & 鲁迅先生在演讲中 ! 依据中国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文 学的发展变化! 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 时代风 尚 ’ 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明确指出 ! 文学产 生于社会现实 ! 是社会现实的综合反映 ( 而社会现实又 制约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 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 鲁迅先 生一方面借古讽今 ! 另一方面又对当时思维混乱的文艺 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 使人耳目一新 & 鲁迅先生的 理论观点! 对今天的文学研究! 仍有着极高的借鉴价 值 & 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析鲁迅先生的文艺思想 & 一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社会政治的反映 " 社会政治 决定文学的内容实质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 鲁迅先生已较为广泛地接触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 ! 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 马 克思主义认为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必然要受 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 文学作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 从文 学家的创作倾向到作品的风格 ! 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作 品的艺术形式 ! 都与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 & 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 中 ! 鲁迅先生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中国传统的 ) 知人论世 * 的文学批评方法 ! 明确指出 + ) 因为我们 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 ! 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 ’ 经历 和著作 &* 而在 $ 现今的新文学概观 % 一文中 ! 又更进 一步说道 + ) 各种文学 ! 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 ! 推崇文

国学与中国酒神精神

国学与中国酒神精神

国学与中国酒神精神一般来讲,“国学”概念始自晚清,之前习称“汉学”,它的兴起源于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化冲击后自我身份认同意识的觉醒,代表了对中国自身文化拯救与保护的强烈呼号。

“国学”乃一国之学,而不是过去的万国之学、大中国或中心之学。

将中国酒与西方酒进行了本质的区分。

中国酒是万国之中的“一国之酒”,与西方酒文化精神有着本质的区别,代表的是中国酒文化自我身份的独特认同;另一方面,国酒的“国”字代表了国人潜在的独立文化认同意识,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民众精神和酒文化精神。

一酒文化与国学的深刻互动(一),中西酒文化之异同。

从酒文化源头上讲,西方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展现的是与日神完全相反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日神精神代表着光明、伟大、清醒的理性精神;酒神代表的则是阴暗、忧郁、狂暴、解放、自由的悲剧精神。

如果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化约式比较,那么儒家的入世、进取、慎独代表了东方的日神精神,而道家守雌、退让、逍遥、纵情则为东方酒神精神之特征。

从酒与民众精神连接上讲,中国的酒文化归宗于“天人合一”。

“天”在中国古代意指“上天”、“神明”,更是生态自然的化身。

所以中国的山水画,人多是众山之中的几个“小不点儿”,所谓“人如豆”;而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则完全相反,人在前成为主体,山在后,只是点缀。

这是东西方文化旨趣的根本不同点。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文化以两河流域的土地文化和农耕文明为根,认为人在自然中可嬉、可游、可玩、可赏、可饮、可卧;西方大体上属游牧民族,征服意识极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敌人,人类必须征服自然。

然而,“天人合一”在饮酒之后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酒是消除“天”和“人”冷静地对立着的重要元素。

从饮酒风格上看,中国人饮酒在一个“豪”字,西方饮酒在一个“品”字。

中国的文化以酒为触媒。

换言之,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和谐因子,是融洽氛围的催化剂,重视的是“仁者爱人”的二人关系。

在这种文化体系中,但酒本身是否昂贵并不特别重要,正如“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不在乎赠品贵重与否,关键是“礼轻情意重”。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真题答案- (2)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真题答案- (2)

一、填空题1、艺术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是人类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2、艺术概论组要研究艺术本质、艺术的发生于发展、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风格、艺术接受、艺术功能、艺术教育。

3、根据艺术形象媒介方式,艺术分为造型艺术、音响艺术、语言艺术。

4、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是精神生产形态。

5、《毛诗序》中写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6、艺术与现实美是表现与被表现得关系。

7、生产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8、普列汉诺夫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师由它的境况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结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

9、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艺术的性质以及艺术的发展。

10、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狱、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1、艺术的民族性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

12、艺术世界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欣赏者三者共同构成的,艺术家是艺术的创造者。

13、艺术家是具有某些特殊品质和能力,可以用艺术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的手段的人。

14、真正的艺术家是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具备广博修养和高超专业技能的人。

15、艺术家的价值是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分为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

16、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连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环节,是艺术生产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

17、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

艺术体验一般分为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

18、自发艺术体验指无意识中形成的艺术体验。

19、自觉艺术体验指艺术家为艺术创造而进行的艺术体验。

20、灵感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式思维状态,是创作的发现与飞跃,常有伴随迷狂情感。

浅论酒文化及其精神文化价值

浅论酒文化及其精神文化价值

浅论中国酒文化及其精神文化价值摘要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在中国,酒文化更对伦理道德,文化性格,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语言文字,社会理想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酒文化以酒为载体, 以酒行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酒文化概念的引入“酒文化”一词,是由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来的; 萧家成撰文提出酒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总和; 围绕着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 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围; 酒文化是以酒为特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 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影响, 与其他文化现象紧密联系;从本质上说,酒既具有自然属性, 又具有社会属性;酒文化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原料、器具、酿造技艺等自然属性,更侧重于酒的社会属性, 即酒在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心理,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酒文化的历史从现存的文字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酒在古代就有深远影响其中,纵情肆欲,荒淫透顶者有之:殷纣王荒淫无道,喜作长夜之饮,以酒为池,县悬为肉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身无羁绊,放浪形骸者有之:晋朝名士刘伶嗜酒如命,经常乘一辆小车,提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在后面,叮嘱仆人:如果我死去,就地随便埋掉;饮酒为文,才思奔涌者有之:李白斗酒诗百篇,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浅斟细酌,交谊叙旧者有之: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寂寥落寞,有酒无朋者亦有之:无人竭浮蚁,有得至昏鸦凡此种种,蔚为大观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甲骨文就已有了酒字,写法是中间是个酒瓶,两侧曲线表示酒溢出,显然在甲骨文以前酒就出现了;据载:公元前21 世纪建立的夏王朝各代统治者大都喜欢饮酒,尤其夏朝末代帝王桀,每天只知和宫女侏儒等喝酒玩乐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西周的统治者以商纣王酗酒亡国之事为戒,开始实行酒禁政策当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祭祀会盟用酒和各阶层人们饮酒的礼仪规格与限制越来越松两汉施行酒禁政策,虽说汉代统治者一再下令禁酒,但远比不上秦代严格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对酒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虽说时有酒禁,但是总起来看是放纵饮酒的隋唐的统一,农业的持续发展,为酿酒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唐代各阶层人们均喜欢饮酒及至宋代,内忧外患,宋人不再具有唐代人的豪情壮志,他们转而在酒色之乡寻求安慰,及时行乐于是统治者对酒采取暗中鼓励的政策,借以多征收酒税以充实国库,所以宋代酒禁是松弛的,除了官僚士大夫外,市民饮酒之风也兴盛起来,各种酒肆在全国城乡普遍设立古代人做官不仅仅以科举谋仕,在宦海沉浮中,酒文化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酒文化也广泛地渗透到民俗事项中,比如:朋友相聚红白喜事乔迁庆功过诞辰造房打基占卜祭天祭祖重大节日等;酒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伦理道德以酒礼规定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君臣、父子、少长、贵贱等关于忠诚孝道、尊长崇贵等伦理关系,构成了传统酒的伦理道德;早在尚书·酒诰中,“德”字主要指与政教联系紧密的酒德,是酒礼的内在道德规范;在古代饮酒君子的人格身上,就体现了令德品德涵养、令仪容止风度之统一,体现了内德与外仪的统一;这些观念对中华民族伦理观念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文化性格酒文化对民族文化性格产生影响:一方面由于酒礼的苛繁、规范、约束,严于律己律人,失之呆滞,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华民族性格上的内向、克制、封闭、保守等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对礼教的冲破,酒文化又在内向封闭的民族性格机体上注入了开放、豪放、狂放的一剂强针,特别是文士阶层饮酒,导致他们在特有的生活模式———清狂之外复开醉狂一途;前者偏于日神精神,后者偏于酒神精神;前者是主体精神,后者为补充精神;与之相应,产生了中华酒文化的日神酒文化模式和酒神酒文化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明了酒,酒也塑造了人;文化心理与文化性格相适心,酒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上也产生了两种演变轨迹:一是因为政治失意、生活坎坷等诸种人生因素而壮志难酬、襟怀难舒,以及对时光短暂、世态炎凉的敏感反应和深刻反思,导致人们对现世利禄、来世功名的厌倦,强烈要求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现时解脱,以酒韬晦解愁,形成了文人士大夫的酒文化心理趋向;二是伴随着对改造自然的无可奈何和改变现实的无能为力,代之而起的是在酒祭、酒卜、星占、神供、禁忌等酒事信仰活动中形成的趋吉避凶的心理倾向和“有求必应”的巫术化倾向,构成了中国大众酒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从广义来说,上述酒文化心理结构、价值评判以及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知方式,都体现了酒文化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向;从狭义上说,酒文化在形象思维方式上的渗透已经为人注目,特别是文学艺术家饮酒,有利于创作思维进入一种下意识状态,排除“事障”、“理障”,突破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物象的束缚,促进创作灵感的来临,开拓艺术思维的路子,从而信手拈来,冲口而出,自由挥洒,创作出诗、书、画的妙品来,谓之醉吟、醉墨、醉画;艺术创作正是在这种无理性思维形式下攫取营养的;审美情趣中华酒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酒的色、香、味、格,酒具器的色、形、纹、饰,酒令的雅俗共赏,酒艺文的疑义相析,既是一种定格、评酒、鉴赏、游戏活动,又是一种审美活动;“酒中趣”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饮酒审美范畴,诸如真、味、道、形、神、适等,都深深渗透进中华民族审美情趣中:一方面从维护酒礼角度来说,饮酒要求适中、平和、有节,“酒以成礼”,“宴以合好”,以及由此在酒礼场合下显现出来的酌献酬酢的礼仪之美,强化了饮食文化美感中的中和之趣;另一方面,文人名士对世俗社会的伪、范、利、俗表现出鲜明的叛逆立场,追求以真、怿、达、雅为核心内容的酒中之趣,凝结成为文士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性格特征乃全醉态艺术审美情趣,形之作品,往往表现宁丑勿媚的丑怪之美; 伦理道德以酒礼规定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君臣、父子、少长、贵贱等关于忠诚孝道、尊长崇贵等伦理关系,构成了传统酒的伦理道德;早在尚书·酒诰中,“德”字主要指与政教联系紧密的酒德,是酒礼的内在道德规范;在古代饮酒君子的人格身上,就体现了令德品德涵养、令仪容止风度之统一,体现了内德与外仪的统一;这些观念对中华民族伦理观念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文化性格酒文化对民族文化性格产生影响:一方面由于酒礼的苛繁、规范、约束,严于律己律人,失之呆滞,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华民族性格上的内向、克制、封闭、保守等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对礼教的冲破,酒文化又在内向封闭的民族性格机体上注入了开放、豪放、狂放的一剂强针,特别是文士阶层饮酒,导致他们在特有的生活模式———清狂之外复开醉狂一途;前者偏于日神精神,后者偏于酒神精神;前者是主体精神,后者为补充精神;与之相应,产生了中华酒文化的日神酒文化模式和酒神酒文化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明了酒,酒也塑造了人;当今酒文化现象内涵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酒的增多,相应的酒文化包含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各类与酒有关的内容,最为着名的就是喝酒辞令古代社会传统宴席中,大小酒宴,头三杯都得干,叫做见面礼见面礼,三杯都见底然后陪酒者开始敬酒,为了表示诚意,自己先干一杯,才开始敬客人,三干一敬之后,开始喝感情酒,可互喝现代社会也对劝酒词琅琅上口: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赏个脸;看不起,洒一地;然后喝宴酒,喝到高潮时,就开始喝游戏酒,以猜拳行令者为多交往功能的增强酒是一种中枢抑制剂,可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使皮层下低级中枢脱抑制而产生出兴奋话语增多欣快情绪释放消除焦虑和对抗其他负性情绪等作用,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欣快满足感,一醉解千愁的消除负性情绪作用,酒壮英雄胆时对焦虑和恐惧的弱化,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兴奋作用等正因为酒的这种不同于其他食品和饮料的特性,使酒具备了促进情感交流沟通的社交属性饮酒行为除了个人的需要和满足之外,在人类的社会行为中还扮演了重要的媒介角色,是人类生存实现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酒往往是某种期望情感和信息的载体,有人则是透过酒品看人品;因此,酒喝得多与少实与虚,意义远远超过喝酒本身我们对酒文化应持有的态度古往今来,有人以酒为乐,每饮必醉,无所作为,有人却以酒激志,饮而不醉战国时的楚怀王便是视酒如命,沉湎于酒色的昏君,最后终于把国家丧失了而爱国诗人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后,以酒为伴,杯不离手,时刻不忘国家的安危他在畅饮之后,挥笔写成了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壮丽诗篇,开创了诗韵的先河他在投汨罗江前,引杯痛饮,仰天长叹众人皆醉我独醒,成了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酒文化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酒在发挥其强大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包括酒后滋事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以及酒依赖酒精肝胰腺炎胎儿酒精综合症等医学问题,而所有这些危害当中以酒依赖最为严重因此,我们对待酒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酒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承这么久,足以证明它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但是当我们面对它时,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它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助手,但是如果你不能适度地控制,它的作用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凡事要有度,这是我们在接受酒文化并将其传承所应有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起来,技术层面上,制作、维护、宣传,都需要专人来 支持,这不仅需要 一 定 的 网 络 技 术 和 知 识,也 需 要 对 信 息 的 甄别能力及舆论引导的责任心。信息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 信息的发布、活动的宣传、事件的评论等,都需要各个部门间 的相互配合。而内涵上,有一些人反对微博在校园的推广应 用,认为微博上还 存 在 一 些 不 良 言 论 和 虚 假 信 息 ,难 免 会 对 政治鉴别力尚不成熟的青年志愿者造成误导。家长尤其担 心学生成为“微博控”,这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和 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能否具有影响力,除了开 展公益活动的持 续 性 外,还 有 与 现 实 世 界 紧 密 相 连,互 联 网 上发布的志愿者活动在现实世界的履行是至关重要的。
再者,西洋人与吾国实有遗迹可鉴者即万年之久之石窟 壁画,亦无从考证其创绘动机与年月,仅存些许假设,留文字 著述者均未提及酒哉!
艺术生发之源,亦似人之生也,源远流长而亦为谜,如近 人胡适之云,大胆假设而小心求证,据其易知,人生于猿或达 尔文之假设耳。而艺术之生同为先贤假设亦可,古希腊哲人 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均称“艺术模仿说”,惜其未究之何 令其然也。德国人希勒、斯宾塞尝谓“艺术游戏说”,同籍学 者考古学家 - 雷拉克称“宗教魔法说”,英国人类学者,爱德 华 - 泰勒,弗雷泽和美国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均言“巫 术 说”,又,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曰,“心灵表现说”,众说纷 纭,各抒己见,且皆 著 文 与 世,故 易 查 阅 考 证,但 均 未 言 酒 之 功用也。甚而至于,饮食之大欲皆无暇之提及,由其易知,艺 术之神秘与饮食之大欲诚非同一境界也。几不类矣!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12 期
论艺术创作与酒之关系
□卞 瑞
【摘 要】或曰艺术以酒而生,或曰饮酒与艺术有必然之联系,艺术之生发自有其规律,艺术生发众说纷纭,且神秘异常而酒则 偶然生发后世之人饮酒仅饮食之欲也,饮酒与艺术实无必然之关联矣。
【关键词】艺术创作; 酒文化; 艺术精神 【作者单位】卞瑞,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何谓艺术创作? 即艺术家以一定之世界观为指导,运用 一定之方法,且艺 术 家 通 过 于 现 实 生 活 体 察、研 析、选 取、提 炼生活素材,塑 造 艺 术 形 象,创 造 艺 术 作 品 之 活 动。 艺 术 创 作是人类精神文明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人类伟大而神 圣之活动。盖动机乃事发之因矣,或曰: 泄情动机,或曰: 兴 趣动机,或曰: 成就动机,或曰: 私欲动机,艺术丰富多彩,动 机亦纷纭复杂,不可同而论之。而今人张口闭口称艺术导源 于酒,艺术家必善于饮酒,且酒量越大其艺术水准愈高,其荒 谬之极,余初充耳不闻,久之,余叹国人之愚昧,流言之害,并 赘言论其真详,以 正 艺 术 创 作 之 本 源 也,亦 有 补 于 国 是 民 风 矣。
【参考文献】 1. 史伟丽. 浅谈高校的 BBS 与校园文化建设[J]. 科技信息, 2007 2. 敬菊华,张珂. 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J]. 重庆 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3. 刑正军,张曙. 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参与途径 [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4. 徐柳. 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学术 研究,2008
艺者 之 德 性 仅 是 智 慧,专 注,真 诚,意 志 最 主 要 是 感 受, 爱惜,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做人做起。
博客模式能对原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及时将一些鲜 活的信息传输上网,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的志愿者 素材变得形象生动。大学生志愿者博客一方面培养学生能 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博
客也已成为校园 文 化 建 设 的 精 神 阵 地,增 强 了 校 园 凝 集 力, 提升了德育建设。因此提出以下可行性对策: 一是高校应该 注意引导大学生参加现实世界的志愿者活动,多与人交流沟 通,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是相关部门应对大学生志愿者 博客进行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督促,对博客上的言论进行正确 引导; 三是加大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官方博客进行宣传,并 邀请同学参与微博讨论,拓宽影响力渠道; 四是列出博客中 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开展辩论或实践活动,加深同学对各大事 件的认识,切实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
又,西洋历史从希腊罗马至今,众皆易晓,其乃欧人之文 明曙光也,艺术之盛况无以复加如雕塑、建筑、戏剧罕绝一
而博客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影响力建 设。但目前看来,又 正 是 由 于 博 客 不 受 时 间、地 点、人 物、方 式等的限制,人 人 随 时 随 地 都 可 以 随 心 所 欲 的 发 表 各 种 言 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博客的公益性、客观性、及舆论引导作 用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直接影响通过互联网的影响力建设。
吾国艺术之精 粹 且 留 迹 与 后 世 者,盖 书 法 与 绘 画 耳,元 之赵松雪亦云书画同源,其指,书法与绘画起源有相似之处, 书法与绘画于用笔有其共同之规律也。文字之象形法亦即 抽象画技,吾国先 贤 早 有 见 地,亦 或 曰,伏 羲 画 卦,仓 颉 造 字 即为书画之先河,书与画始无歧义之分也。
·114·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1.(10).12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12 期
世乎,以研其而著称之学者 - 温克尔曼撰《古代美术史》论及 希腊罗马艺术脍 炙 人 口,言 词 真 切,掷 地 有 声,惜 未 言 酒 也。 文艺复兴之画坛三杰,世人皆知且有著述存世,余皆细阅之, 竟无一字一句言三杰之好酒习性,或饮酒而为其艺,或曰,古 典艺术尚理性、宁静而见长,或勿需酒之刺激而无可厚非耳! 再论,浪漫艺术之德拉克洛瓦,戈雅辈何若焉? 余尝拜读其 《德拉克洛瓦日记》其对色彩学研析之深言词之经典,叹为观 止,全文亦未涉及酒及其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