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电路作业练习题教学提纲

整流电路作业练习题教学提纲
整流电路作业练习题教学提纲

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U2=100V,负载中R=2Ω,L值极大,当α=30°时,要求:

①作出u d、i d、和i2的波形;

②求整流输出平均电压U d、电流I d,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I2;

③考虑安全裕量,确定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解:①u d、i d、和i2的波形如下图:

②输出平均电压U d、电流I d,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I2分别为

U d=0.9 U2 cosα=0.9×100×cos30°=77.97(V)

I d=U d/R=77.97/2=38.99(A)

I2=I d=38.99(A)

③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2U2=1002=141.4(V)

考虑安全裕量,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

U N=(2~3)×141.4=283~424(V)

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

I VT=I d∕2=27.57(A)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I N=(1.5~2)×27.57∕1.57=26~35(A)

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U2=100V,负载中R=2Ω,L值极大,反电势E=60V,当α=30?时,要求:

①作出u d、i d和i2的波形;

②求整流输出平均电压U d、电流I d,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I2;

③考虑安全裕量,确定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解:①u d、i d和i2的波形如下图:

②整流输出平均电压U d、电流I d,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I2分别为

U d=0.9 U2 cosα=0.9×100×cos30°=77.97(A)

I d=(U d-E)/R=(77.97-60)/2=9(A)

I2=I d=9(A)

③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2U2=1002=141.4(V)

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I VT=I d ∕2=6.36(A)

故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

U N=(2~3)×141.4=283~424(V)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I N=(1.5~2)×6.36∕1.57=6~8(A)

晶闸管额定电压和电流的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

3.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接大电感负载,已知U2=100V,R=10Ω,α=45°,负载端不接续流二极管,计算输出整流电压、电流平均值及晶闸管电流有效值。解: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接大电感负载,负载端不接续流二极管

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απαααπωωπcos 9.0cos 2

2..sin 222222U U t d t U U d

=0.9×100×0.707≈63.7(V)

输出直流电流平均值为

37.6≈=R

U I d d (A) 晶闸管电流的有效值为

()?+=απαωπt d I I d V .21

21=d I 21≈4.5(A)

4.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接大电感负载,负载端接续流二极管V4,已知U 2=100V ,R=10Ω,α=45°:

(1)计算输出整流电压、电流平均值及晶闸管、续流二级管电流有效值

(2)画出u d 、i d 、i VT 、i VD 及变压器次级电流i 2的波形。

解:

负载端接续流二极管V4时

输出电压平均值

()8.76854.01009.02

cos 19.0..sin 22222=??=+≈=?πααωωπU t td U U d (V) 输出直流电流平均值为

68.7≈=R

U I d d (A) 晶闸管与整流二极管电流的有效值I T 为

()d d T T I t d I I I π

απωππα2.21

221-===? 70.468.7360

135=?=(A)

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基本内容----------------------------------2 1.实验项目名称-----------------------------------2 2.实验已知条件-----------------------------------2 3.实验完成目标-----------------------------------3 二、实验条件描述-----------------------------------3 1.主要设备仪器-----------------------------------3 2.小组人员分工-----------------------------------3 三、实验过程描述-----------------------------------4 1.实现同步---------------------------------------4 2.半控桥纯阻性负载试验---------------------------4 3.半控桥阻-感性负载(串联L=200mH)实验-----------6 四、实验仿真---------------------------------------9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讨论-----------------------------18 六、实验思考---------------------------------------22

一、实验基本内容 1.实验项目名称: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实验 2.实验已知条件: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如图所示,图中晶闸管VT1,二极管VD4组成一对桥臂,VT3,VD2组成另一对桥臂,变压器u2加在桥臂的中间。 (1)阻性负载电源电压u2在(0,α),VD2,VT3承受反向阳极电压处于截止状态,由于VT1未加触发脉冲而使VT1,VD4处于正向阻断状态,此时ud=0 , uVT1=u2, uVD2= -u2, uVT3=0, uVD4=0;wt=α时刻,触发VT1,VT1,VD4立即导通,VD2,VT3承受反向电压关断,此时ud= u2 , uVT1= 0, uVD2= -u2, uVT3=-u2, uVD4=0;u2在负半周(π,π+α)期间,VT3,VD2虽然承受正向阳极电压但由于门极没有触发信号而正向阻断,此时ud=0,uVT1=0,uVD4=u2,uVT3= -u2,uVD2=0; wt=π+α时刻触发VT3,则VT3,VD2,此时ud= u2,uVT1=-u2,uVD4=u2, uVT3=0, uVD2=0。 (2)感性负载负载电感足够大从而使负载电流连续且为一水平线。电源电压u2的正半周,wt=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1,则VT1,VD4立即导通,电流从电源出来经VT1,负载,VD4流回电源,此时ud=u2。当wt=π时,电源电压u2经零变负,由于电感的存在,VT1将继续导通,此时a点电位较b点电位低,二极管自然换相,从VD4换至VD2,这样电流不再经过变压器绕组,而由VT1,VD2续流,忽略器件导通压降,ud=0,整流电路不会输出负电压。电源电压u2的负半周,wt=π+α时刻触发VT3,则VT3,VD2导通,使VT1承受反向电压关断,电源通过VT3和VD2又向负载供电,ud= -u2。U2从负半周过零变正时,电流从VD2换流至VD4,电感通过VT3,VD4续流,ud又为零。以后,VT1再次触发导通,重复上诉过程。 3. 实验完成目标: (1)实现控制触发脉冲与晶闸管同步。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教学及反思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由于其优点突出、实用性强,在生活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也是中职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重点内容。本人从事电子专业教学十多年,对该内容的教学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教材的处理和创新:在“理实一体”和“任务驱动”模式的指导下,将本节内容设置成一个任务:桥式整流电路的搭建与测试,需两课时完成。以手机充电器为载体将该任务分解成识一识、连一连、做一做、测一测四个子任务,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来完成本课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特点和应用;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会识读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会根据电路图搭建电路;会用合适的仪器进行测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严谨、细致、规范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桥式整流电路的连接规则,搭建并测试桥式整流电路;如何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直观演示、体验探究、小跨步教学和对比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任务。播放一段视频:一位男士正在家里用手机通话,突然手机没电了,他一脸无奈,但很快他拿出手机充电器插上电源又继续开始通话。看完视频,我结合手机充电器实物(投影展示电路板图片),问:这里面的元器件大家认识吗?我请一位学生说出图中各种元器件的名称,并将该电路的组成器件与之前学过的半波整流电路作一个比较,然后得出该电路有别于半波整流电路,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 2.任务引导,探索新知。为了降低难度,便于任务的实施,我将任务进行了分解。 (1)识一识。首先,用ppt展示桥式整流电路的电路图,要求学生观察并以大组(六人一大组)为单位讨论四个整流二极管是如何与电源变压器和负载相连的。从“个数”和“极性”两个方面做了引导,四个二极管在与变压器的两个抽头和负载两端相连时,每一头上接了几个二极管?与电源变压器每一抽头相连时,二极管的极性有何特点?与电阻相连时又有何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得出“两两相连、源反阻同”的连接规则。 (2)连一连。按照实验模板上元器件的位置排布,要求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讨论后得出连接图,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并讲解给其他同学听,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做一做。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连接图在实验模板上搭建一个桥式整流电路,这次以两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电路搭建好之后,我让各组交叉评判改正后接上交流电源,教师检查无误后才通电。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胆大心细、严谨有序的职业素养,体现安全第一的岗位原则。 (4)测一测。先利用仿真软件演示一下电路与仪器仪表的连接以及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入输出波形,然后让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测量要求去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测试完毕后,让学生以大组为单位,交流他们的测试结果,并对比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波形,讨论桥式整流电路有哪些优点。 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桥式整流属于全波整流,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为什么桥式整流能把交流电转化成全波脉动直流电?我们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借助于ppt动画演示,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归纳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拓展应用,延伸知识。桥式整流电路由于其电源利用率高、输出电压大、波形脉动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介绍桥式整流电路的几个应用。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电路仿真技术教学大纲

《电路仿真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解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Multisim 11的功能及应用,包括原理图基本操作,元件的编辑,虚拟仪器的使用及电路仿真分析方法。在当今电子设计领域,EDA仿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环节,Multisim 以其强大的仿真设计应用功能,在电类专业的电子电路的仿真和设计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电工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能代替了大量的试验电路搭建,大大减轻实践验证阶段的工作量,节约了电路试制成本。Multisim 仿真软件强大的实时交互性、信息的集成性和生动直观性,为电子专业教学与电子设计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本课程可在《实用电工电子技术》之后开设,在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中最好也用本软件辅助学习,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 根据电子产品设计、检测与调试职业岗位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Multisim 11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绘制电路图,并行仿真分析。掌握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为其他电路设计软件学习及从事电子设计、检测与调试等岗位工作打下良好软件应用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电路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电路仿真的基本步骤及常见的电路仿真方法; 2.了解Multisim 11软件的基本特点; 3.熟知Multisim 11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 4.熟知Multisim 11软件的电路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Multisim 11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熟练使用Multisim 11绘制电路原理图; 3.熟练使用Multisim 11中的各种虚拟仪器仪表完成电路有关参数的测量、显示与仿真,正确分析结果; 4.能简要说明所绘制的电路工作原理。 (三)素质目标 1.具有从事电子测量、检测、调试岗位的良好职业素养(职业规范,节能、安全及环保意识等);

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L-18, MCL-33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MCL-18的调试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观察整流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12所示。主电路由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组成。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的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Ⅱ型电机控制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 3.MCL-33组件 4.MEL-03可调电阻器(900 )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12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2V的脉冲。注:将面板上的Ublf接地(当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使用I组桥晶闸管VT1~VT6时),将I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琴键开关均拨到“接通”,琴键开关不按下为导通。 (4)将给定输出Ug接至MCL-33面板的Uct端,在Uct=0时,调节偏移电压Ub,使?=90o。(注:把示波器探头接到三相桥式整流输出端即U d 波形, 探头地线接到晶闸管阳极。)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电阻性负载 按图接线,将Rd调至最大450? (900?并联)。 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源,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U vw、U wu,从0V调至70V(指相电压)。调节Uct,使?在30o~90o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O、60O、90O时,整流电压u d=f(t),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f(t)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和交流输入电压U2 数值。 30°90° αUd (V) U2 (V) 30°143 70 60°90 70 90°23 70 3.电感性负载 按图线路,将电感线圈(700mH)串入负载,Rd调至最大(450?)。 调节Uct,使?在30o~90o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O、60O、90O时,整流电压u d=f(t),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f(t)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和交流输入电压U2 数值。 30°90° αUd (V) U2 (V)

“低频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低频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E135, E136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 算机应用等电子信息类本、专科专业。 学时数:30 学分: 1.5 编写者:熊年禄编写日期: 2009.2.20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低频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灵活掌握,其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只有通过实验课程设计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常用低频模拟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低频模拟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掌握低频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有关专业课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低频模拟电路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综合开发和应用积累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的跨入数字电子技术系统行列的大门。 本课程强调动手和硬件实验应用能力的锻炼,培养工程实践和电子设计创新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一丝不苟的实验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有关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技术,包括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测量,单、多级电压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的安装和调试等。通过实验加深模拟电子线路有关理论的理解,并初步掌握电路的设计和综合。为今后学习有关专业课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低频模拟电路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熟悉低频模拟电路图的分类,掌握读图、焊接及测量、调试电路的一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 1 )了解示波器、电子电压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和数字万用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ProjectforICDesign 课程编号:DZ240060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先修课程:学分数:2 总学时数:2周实验(上机)学时:2周 考核方式:系考 执笔者:孟李林编写日期:2010-07-2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课程,主要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后两周。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课程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熟练使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的相应EDA工具软件,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使用EDA工具完成集成电路设计全部设计流程,包括:选题,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详细方案设计,电路设计,设计功能仿真,电路综合,静态时序分析,版图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的EDA实现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集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第一章选题 由教师提供设计题目,学生自己选题,完成IC设计流程的实践学习 第二章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 对选题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 掌握功能的定义和特点取舍,掌握接口的划分和接口时序的制定。 第三章详细方案设计

熟悉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针对所选题目,编写出详细设计方案。 第四章电路设计 熟练掌握HDL,针对设计需求,采用HDL进行电路设计。 第五章设计功能仿真 熟悉仿真工具的使用。 熟练应用EDA仿真工具进行设计功能仿真验证。 第六章电路综合 理解电路综合的概念。 理解Tcl语言,掌握综合约束脚本的写法。 熟悉电路综合工具,完成设计电路的综合。 第七章时序分析 理解静态时序分析中基本概念。 掌握PT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采用EDA仿真工具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时序仿真验证。 第八章版图设计 熟悉EDA版图设计工具。 采用EDA版图设计工具完成设计电路的版图设计,包括:布局(P&R)、参数提取、设计规格检查(DRC、ERC)、版图与网表的一致性检查(LVS)。 三、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课程,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在2周进行。为保证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课程设计可以分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资料的收集、方案论证、实验及改进。具体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如下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130100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其选用,了解和掌握常用模拟集成器件的外特性及其应用,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能指标的估算,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初步设计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理论方面的基础。后续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路》,《电子测量仪器》、《电视原理》和《电器控制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的特点 1.对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要求并重; 2.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3.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学习与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是重要的补充。 四、教学总体要求 1.理解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其选用; 2.掌握信号放大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 3.掌握信号的运算和处理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4.掌握信号的发生和转换单元电路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5.通过实验课,理解信号的产生、放大、运算等各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采用相应不同的单元电路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测试技能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童诗白 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康华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完整版)整流滤波电路实验报告

整流滤波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5702112116 座号:11 时间:第六周星期4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2、电容滤波电路,观察滤波器在半波和全波整流电路中的滤波效果。 3、整流滤波电路输出脉动电压的峰值。 4、初步掌握示波器显示与测量的技能。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6v交流电源、面包板、电容(10μF*1,470μF*1)、变阻箱、二极管*4、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常用的二极管整 流电路有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等。 2、在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端与负载电阻RL并联一个较大电容C,构成电容滤 波电路。整流电路接入滤波电容后,不仅使输出电压变得平滑、纹波显著成小,同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也增大了。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示波器,将信号输入线与6V交流电源连接,校准图形基准线。 2、如图,在面包板上连接好半波整流电路,将信号连接线与电阻并联。

3、如图,在面包板上连接好全波整流电路,将信号输入线与电阻连接。

4、在全波整流电路中将电阻换成470μF的电容,将信号接入线与电容并联。 5、如图,选择470μF的电容,连接好整流滤波电路,将信号接入线与电阻并联。 改变电阻大小(200Ω、100Ω、50Ω、25Ω)

200Ω100Ω50Ω

25Ω 6、更换10μF的电容,改变电阻(200Ω、100Ω、50Ω、25Ω)200Ω 100Ω

50Ω 25Ω 五、数据处理 1、当C 不变时,输出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输出电压与输入交流电压、纹波电压的关系如下: avg)r m V V V (输+= 又有i avg R C V ??=输89.2V )(r 所以当C 一定时,R 越大 就越小 )(r V avg 越大 输V

(完整版)桥式整流电路教案.docx

授课教案 (2008 年全国骨干教师培训) 课题:桥式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单位:天津市塘沽第一职业中专 授课人:张利 时间: 2008-12-1

桥式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知识目标: 识记 V L、V2、I V、 I L的关系 能复述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连接方法并会进行电路故障分析 能力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能应用桥式全波整流电路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新的整流电路,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保持学习电子线路 课程的热情 重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 难点: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原理的理解和故障分析教 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质疑法教学用具:计算机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通过大屏幕显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变压器中心抽头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及波形,提问: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变压器中心抽头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各有何优、缺点?(让学 生通过观测电路图及波形来回答) 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 大屏幕显示 ) (a)电路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老师提问,通过学生回答后课件屏幕显示: (优点:电路简单,变压器无抽头。缺点:电源利用率低,输出电压脉动大。)

2.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老师提问,通过学生回答后课件屏幕显示: 优点:整流效率高, 输出电压波动小。 缺点:变压器必须有中心抽头, 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高。: (课件屏幕显示) 二、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变压器中心抽头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它们各自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用,那么我们能否把二者结合起来设计一种新型的电 路,既可以实现全波整流有可以降低二极管所能承受的反向电压同时还可以将电路结构 简单化充分体现二者的优点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另一种整流电路——桥式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三、讲授新课 1.分析其电路组成:(板书) (大屏幕显示桥式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I V V 4V 1 V1v2 I L V 2 V 3 I V V L 2.工作原理分析:(板书)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必修课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课总学时:256总学分:16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学时:3周课程设计学分:3 7.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8.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CB电路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 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是着眼于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毕业设计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几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群中所学到的理论学以致用,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论证、方案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板电路(即PCB)设计、元器件的选型、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实践内容。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讨论和研究相结合为辅的方式进行,着重就设计题目的要求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形成、电路调试和参数测量等展开讨论。 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自选题目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共同审核批准),讲解示范的案例,指导学生各自对自己考虑到的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

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并进行论证,制作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电子产品,撰写设计报告。需要注意是,设计方案的原理图须经Proteus软件仿真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印刷电路图的制作,硬件电路的制作,以避免造成覆铜板、元器件等材料的浪费。电路系统经反复调试,完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后,再完善设计报告。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创新实验室或电子工艺实验室中完成。 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内容、步骤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设计、安装、焊接、调试等实践过程,使电子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性能指标的能力。 3、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转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实施方法;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铺垫。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工作能力。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文件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工程设计能力。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等有关文献资料。能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韪、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部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感恩等多种育人要素,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及价值等方面的共鸣。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基础知识( 5学时) [知识点]: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受控源。 [重点] 电流、电压、功率及参考方向的概念,电路的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 [难点] 电流、电压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关系、关联非关联参考下功率计算及功率正负含义,受控源电路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理解受控源的概念。 [实践与练习] 课后作业布置建议: 习题:1-1、1-2、1-3 、1-5、1-6、1-12、1-9、1-13、1-17 、1-30、1-31。 课程思政映射点:由电压、电流单位以物理学家伏特和安培名字命名,以及基尔霍夫21岁提出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敬畏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 第二章等效变换分析法( 5学时) [知识点]:单口网络等效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T~π等效变换。 [重点]:单口网络的等效条件,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方法;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教案 - 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教案 教材分析 在小功率整流电路中,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凭借其电路结构简单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技术中。学好本节的内容将为后续课程内容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输出电压极性和波形分析及负载直流电压电流的计算。 (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展示手机充电器对锂电池充电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锂电池的低压直流电能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生:是手机充电器供给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 师:是的。充电器直接引入的是市电220V,50H Z的交流电能,而手机锂电池需要存储的是低压直流电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下充电器是如何给锂电池充电的呢? 生:先降压后变换(少数学生能回答) 换成脉动的低压直流电能--------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板书) (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板书)(约43分钟) 教师提示:“单相”一词是指输入整流电路的交流电是单相交流电。而“半波”一词同学们可在下面讲授的半波整流原理中自己总结,到时老师请同学们回答。(任务驱动法教学可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1:电路结构组成(板书) 2:工作原理(板书) 教师引导:输入整流电路的交流电压来自于电源变压器的二次绕组输出端,在分析整流原理时应将交流电压分成正、负半周两种情况来考虑。另外为了分析方便,变压器T应假设为无损耗的理想元件,整流二极管V应为理想二极管,负载为纯电阻性负载。 教师提问:①:上面分析了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由此可以回答什么是半波整流。 (请学生回答) ②:若在上面图中把整流二极管V极性对调后整理电路的原理又怎样分析

电子制作教学大纲

《电子制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 (实践课程)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电子制作》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design 课程编码:3910252203 开课学院:理学院 适用专业/开课学期:物理学/3 学分/周学时:2 本课程是物理学的一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继相关理论和知识支撑课程之前开设。电子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一线技术人才。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手工焊接技能;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正确识别与检测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安装调试,能对电子产品进行参数、技术指标的测试,能运用开发工具进行电路软硬件设计与制作。通过电子实训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初步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应用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识别与检测常用元器件; (2)熟悉常用的单元电路及其功能; (3)掌握multisim和protel软件的使用; (4)能对电子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电子产品进行参数、技术指标的测试。 2.能力目标: (1)能分析典型、常用电子电路; (2)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电子仪器; (3)能熟练使用开发工具进行电路软硬件设计与制作; (4)能按照给定项目功能和参数设计要求,熟练进行电路整体设计,单元电路设计; (5)能熟练编制装配、调试、测试方案,并能按方案实施电子电路制装配、调试和测试。 3.素质目标: (1)规范操作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仪器;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与方法; 2.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阻感负载时的工作; 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MATLAB的仿真方法,会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 二、实验模型和参数设置 1. 总模型图: 有效值子系统模型图: 平均值子系统模型图:

2.参数设置 晶闸管:Ron=1e-3,Lon=1e-5,Vf=,Ic=0,Rs=500, Cs=250e-9.电源:Up=100*, f=50Hz. 脉冲发生器:Amplitude=5, period=, Pulse Width=2 情况一:R=1Ω,L=10mH; a=0°or a=60°; 情况二:L=10mH; a=0°or a=60°; 三、波形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 (1)R=1Ω,L=10mH; a=0°时的波形图: (2)R=1Ω,L=10mH; a=60°时的波形图:

(3)L=10mH; a=0°时的波形图: (4)L=10mH; a=60°时的波形图:

在波形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代表电源电压、脉冲发生器电压、晶闸管的电流,、晶闸管两端电压、负载电流和负载两端电压。 分析对比这四张图可以知道,由于负载中有电感,因此晶闸管截止的时刻并不在电压源为负值的时刻,而是在流过晶闸管的电流为零的时刻;同时,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在电感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负载的存在会使关断时间提前。 1.计算负载电流、负载电压的平均值: 以R=1Ω,L=10mH时 o α =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如下: o α 60 =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如下: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11年工程硕士模拟电子技术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s 适合对象:机、电等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电路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傅晓林主编模拟电子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等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为此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环节。本课程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二、考试复习内容 1.常用半导体器件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稳压器、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 2.放大电路基础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共源、共漏放大电路分析。 3.集成电路基础 多级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分析。输出级及功率放大电路(乙类、甲—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输出功率、效率等计算)。 4.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的组成及主要参数。运放的三种输入方式(同相、反相、差动输入)。5.负反馈放大电路 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反馈类型判别,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分析,负反馈计算,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电路中的自激振荡及消除。 6.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加、减、积分、微分、对数、反对数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模拟乘法器原理及应用电路介绍。 7.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概述(振荡条件、选频、振荡的建立与稳定)。RC、LC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分析。非正弦波发生器(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压控振荡器),单片函数发生器原理及应用。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I4121055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设计实践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IC Design 学时:6周学分:4 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先修课程: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 硬件描述语言,集成电路EDA基础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和Y4开课院系:微电子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目标: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Top-Down流程,了解并掌握相关的EDA工具。 任务:以芯片设计为对象,阐述Top-Down的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包括系统结构划分、功能的语言描述、仿真、综合、版图设计参数提取与规格检查、静态时序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的Top-Down流程有了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EDA实现工具,培养较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以《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集成电路EDA 基础》等课程为先修课。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概论( 6 学时) 具体内容:Top-Down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各设计环节的任务与特点、与传统设计流程的区别、对集成电路产品成本和上市时间的影响。 1.基本要求 (1)了解Top-Down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2)掌握每个设计环节的功能及其任务。 2.重点、难点 重点:Top-Down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难点:Top-Down的设计思想。 3.说明:本部分介绍Top-Down的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流程中每个步骤的功能与任务等 内容。

(二)设计规格的制订(6学时) 具体内容:设计对象的功能、特点、使用环境,外围接口时序,工艺实现方法。1.基本要求 (1)掌握功能的定义和特点取舍。 (2)掌握接口的划分和接口时序的制定。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象外部接口的划分及时序的确定。 难点:设计对象外部接口时序的确定。 3.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既需要了解芯片设计初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功能需求设计,又需要掌握初期对芯片规格的制定,此外还需要了解规格对选择芯片实现工艺的限制。 (三)系统设计(6学时) 具体内容:系统的模块划分,各个模块需要完成的功能及其接口,模块间的时序要求,设计对IP的需求和各部分的实现策略。 1.基本要求 (1)掌握模块划分的原则。 (2)掌握模块间接口设计和时序设计的方法。 (3)掌握根据功能和时序选择模块实现策略的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模块划分的原则, 模块间时序。 难点:模块间时序的确定。 3.说明:了解芯片设计中良好的模块划分原则,掌握模块间接口设计和时序设计的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实现策略。 (四)代码设计与仿真(6 学时) 具体内容:实现系统各模块的代码的编写风格,调试方法,仿真验证原则与技术,以及优化代码的常用技巧。 1.基本要求 (1)掌握良好的代码风格,优化代码的常用技巧。 (2)熟练掌握代码的仿真、调试、验证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代码的仿真、调试和验证,良好的代码风格。 难点:代码的仿真、调试和验证。 3.说明:良好的代码风格对代码的调试、维护等后续工作影响巨大,必须严格遵守;不同代码的描述方式对应不同的电路结构,熟练掌握代码描述方式对电路的优化;熟练掌握代码的仿真和调试。 (五)综合(6 学时) 具体内容:综合过程,综合约束对最终电路的影响,综合结果的输出技术,综合的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 验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实验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L-18, MCL-33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MCL-18的调试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观察整流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12所示。主电路由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组成。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的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Ⅱ型电机控制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 3.MCL-33组件 4.MEL-03可调电阻器(900)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12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 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 —2V 的脉冲。注:将面板上的Ublf 接地(当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使用I 组桥晶闸管VT1~VT6时),将I 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琴键开关均拨到“接通”, 琴键开关不按下为导通。 (4)将给定输出Ug 接至MCL-33面板的Uct 端,在Uct=0时,调节偏移电压Ub ,使=90o 。(注:把示波器探头接到三相桥式整流输出端即U d 波形, 探头地线接到晶闸管阳极。)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 电阻性负载 按图接线,将Rd 调至最大450 (900并联)。 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源,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 、U vw 、U wu ,从0V 调至70V(指相电压)。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3.电感性负载 按图线路,将电感线圈(700mH)串入负载,Rd 调至最大(450)。 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 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