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知识点

电离平衡知识点
电离平衡知识点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3.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4.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5.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6.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

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及pH

1.一个基本不变

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必须是稀溶液;温度必须相同。

2.两个判断标准

(1)任何温度

c(H+)>c(OH-),酸性;

c(H+)=c(OH-),中性;

c(H+)

(2)常温(25 ℃)

pH>7,碱性;

pH=7,中性;

pH<7,酸性。

3.三种测量方法

(1)pH试纸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精确到整数且只能在1~14范围内,其使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pH试纸不能预先润湿,但润湿之后不一定产生误差。②pH试纸不能测定氯水的pH。

(2)pH 计

pH 计能精确测定溶液的pH ,可精确到0.1。 (3)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 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表所示:

4.四条判断规律 (1)正盐溶液

强酸强碱盐显________,强酸弱碱盐(如NH 4Cl)显________,强碱弱酸盐(如CH 3COONa)显________。 (2)酸式盐溶液

NaHSO 4显酸性(NaHSO 4===Na +

+H +

+SO 2-

4)、NaHSO 3、NaHC 2O 4、NaH 2PO 4水溶液显酸性

(酸式根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NaHCO 3、NaHS 、Na 2HPO 4水溶液显碱性(酸式根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特别提醒 因为浓度相同的CH 3COO -与NH +4的水解程度相同,所以CH 3COONH 4

溶液显中性,而NH 4HCO 3溶液略显碱性。 (3)弱酸(或弱碱)及其盐1∶1混合溶液

①1∶1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混合液呈酸性。 ②1∶1的NH 3·H 2O 和NH 4Cl 混合溶液呈碱性。

(对于等浓度的CH 3COOH 与CH 3COO -

,CH 3COOH 的电离程度大于CH 3COO -

的水解程度) (4)酸碱pH 之和等于14等体积混合溶液

pH 和等于14的意义: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①已知酸、碱溶液的pH 之和为14,则等体积混合时: 强酸、强碱――→恰好中和

pH =7 强酸、弱碱――→碱过量pH>7

弱酸、强碱――→酸过量

pH<7

②已知酸、碱溶液的pH 之和为14,若混合后溶液的pH 为7,溶液呈中性,则 强酸、强碱―→V 酸∶V 碱=1∶1 强酸、弱碱―→V 酸∶V 碱>1∶1 弱酸、强碱―→V 酸∶V 碱<1∶1

③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看pH 之和——????

――→等于14

pH =7

――→大于

14pH>7

――→小于14

pH<7

走出误区

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 都不可能大于7或小于7,只能接近7。 误区二: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

误区三:不能正确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规律

pH =n (n <7)的强酸和pH =14-n 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pH =7;pH =n (n <7)的醋酸和pH =14-n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pH =n (n <7)的盐酸和pH =14-n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

方法技巧

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1)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2)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

(1)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2)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思维模型

溶液pH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

考点二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对比“四个”表格,正确理解影响因素

(1)外界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CH3COOH CH3COO-+H+ΔH>0

(2)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H 2O H ++OH -

ΔH >0

(3)外界条件对FeCl 3溶液水解平衡的影响 Fe 3+

+3H 2O

Fe(OH)3+3H +

ΔH >0

(4)外界条件对AgCl 溶解平衡的影响 AgCl(s)

Ag +

(aq)+Cl -

(aq) ΔH >0

2.思考重点问题,辨析易错知识

(1)加水稀释醋酸溶液,在稀释过程中,c ?CH 3COO -

?

c ?CH 3COOH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下同),c ?H +

?c ?CH 3COO -?________,c ?H +

?·c ?CH 3COO -

?c ?CH 3COOH ?________,c ?CH 3COO -

?

c ?CH 3COOH ?·c ?OH -

?________,c (CH 3COOH)+c (CH 3COO -

)________,n (CH 3COOH)+n (CH 3COO -

)________。 (2)在pH =5的酸性溶液中,c (H +

)水=______ mol·L -

1。

(3)常温下纯水的pH =7,升温到80 ℃,纯水的pH<7,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同浓度的(NH 4)2Fe(SO 4)2溶液与(NH 4)2SO 4溶液相比,c (NH +

4)________大(填“前者”或“后者”)。

(5)向NH 4Cl 溶液中加水,其稀释过程中c ?NH 3·H 2O ?

c ?NH +

4?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 ?H +

?c ?NH 3·H 2O ?____________,c ?H +

?·c ?NH 3·H 2O ?c ?NH +4?________,c ?NH 3·H 2O ?

c ?NH +4?·c ?OH -

?____________,c (NH +4)+c (NH 3·H 2O)________。

(6)某温度下,pH 值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分别稀释,平衡pH 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Ⅱ为________________稀释时pH 变化曲线,水的电离程度a 点________c 点(填“>”、“<”或“=”,下同);b 点________c 点。

②a 点时,等体积的两溶液与NaOH 反应,消耗NaOH 的量________多。 (7)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①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

②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 2SO 4代替H 2O 来洗涤BaSO 4沉淀( ) ③可以通过比较溶度积(K sp )与非平衡状态下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离子积Q c 的相对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生成或溶解的情况( ) ④K sp 越小,其溶解度越小( )

⑤K sp 大的容易向K sp 小的转化,但K sp 小的不能向K sp 大的转化( )

(8)已知25 ℃时,K sp(FeS)=6.3×10-18,K sp(CdS)=3.6×10-29,能否用FeS处理含Cd2+的废水?请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解释(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规律探究

酸、碱、盐对水的电离的影响:酸和碱抑制水的电离,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促进水的电离。强酸弱碱盐和碱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或c(OH-)取决于溶液中的c(H+);强碱弱酸盐和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取决于溶液中的c(OH-)。但应关注酸式盐的特殊性,如硫酸氢钠完全电离,会抑制水的电离;碳酸氢钠以水解为主,呈碱性,促进水的电离。规律探究

1.盐类水解易受温度、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等因素的影响,以氯化铁水解为例,当改变条件如升温、通入HCl气体、加水、加铁粉、加碳酸氢钠等时,学生应从移动方向、pH的变化、水解程度、现象等方面去归纳总结,加以分析掌握。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问题。酸式盐一般既存在水解,又存在电离。如果酸式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NaHSO3溶液;如果酸式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溶液。

反思归纳

1.沉淀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具有动态平衡的特征,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恒定,平衡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无关。

2.溶度积(K sp)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有关,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 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考点三溶液中的“三大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是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它们均只与温度有关。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均为吸热反应。有关常数的计算,要紧紧围绕它们只与温度有关,而不随其离子浓度的变化而

变化来进行。

(1)CH 3COONa 、CH 3COOH 溶液中,K a 、K h 、K w 的关系是K w =K a ·K h 。 (2)M(OH)n 悬浊液中K sp 、K w 、pH 间关系 M(OH)n (s)

M n +

(aq)+n OH -(aq)

K sp =c (M n +

)·c n

(OH -

)=c ?OH -

?n ·c n (OH -)=c n +

1?OH -

?n =1n (K w 10

-pH )n +1。

考点四 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变化

1.明确“三个”守恒原理

(1)电荷守恒:即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根据电荷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许多复杂的离子浓度问题。

(2)物料守恒: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有关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在变化前后保持不变。根据物料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复杂离子、分子、物质的量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关系。

(3)质子守恒:是指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H +

)转移,但在质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2.正确理解质子守恒

以Na 2CO 3和NaHCO 3溶液为例,可用下图所示帮助理解质子守恒: (1)Na 2CO 3溶液

所以c (OH -

)=c (HCO -

3)+2c (H 2CO 3)+c (H 3O +

), 即c (OH -

)=c (HCO -

3)+2c (H 2CO 3)+c (H +

)。 (2)NaHCO 3溶液

所以c (OH -

)+c (CO 2-

3)=c (H 2CO 3)+c (H +

)。

另外,将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相联立,通过代数运算消去其中某离子,即可推出该溶液中的质子守恒。 3.建立解题思维模型

(1)单一溶液?

????

酸或碱溶液—考虑电离

盐溶液—考虑水解

(2)混合溶液???

不反应—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反应??

? 不过量—?

???? 生成酸或碱—考虑电离

生成盐—考虑水解过量—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3)不同溶液中某离子浓度的变化

若其他离子能促进该离子的水解,则该离子浓度减小,若抑制其水解,则该离子浓度增大。 4.归纳类型,逐一突破 (1)单一溶液 ①NH 4Cl 溶液

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 2S 溶液

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HS 溶液

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aHSO 3溶液

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溶液

①1∶1的Na2CO3、NaHCO3溶液

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1的CH3COOH、CH3COONa溶液

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1 NH4Cl、NH3·H2O溶液

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H3COOH、CH3COONa混合中性溶液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pH=2的CH3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同溶液,同一离子

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以下几种溶液:

①(NH4)2SO4溶液②(NH4)2CO3溶液③NH4HSO4溶液④(NH4)2Fe(SO4)2⑤NH4Cl溶液⑥NH4HCO3溶液⑦NH3·H2O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巧抓“四点”,突破“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的酸碱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3.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4.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考点五酸碱中和滴定及“迁移”应用

“中和滴定”考点归纳

(1)“考”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其中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择滴定管(包括量程),滴定管的检漏、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

(2)“考”操作步骤

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

(3)“考”指示剂的选择

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②若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③石蕊溶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指示剂。

(4)“考”误差分析

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由计算式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结论。此外对读数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

(5)“考”数据处理

正确“取舍”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

从而列出公式进行计算。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典型练习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c(Na+)+c(H+)=c(CH3COO-)+c(OH-) C.pH<7,且c(CH3COO-)>c(H+)>c(Na+)>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2. 在25℃,将a mol/L的氨水与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显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该混合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是? 3.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 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 B、25℃时,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pH=8的稀氨水,溶液中c(NH4+)/c(NH3?H2O)的值逐渐减小 C、在25℃时,保持温度不变,在水中加人适量NH4Cl固体,体系可从A点变化到C点 D、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可同时大量存在Na+、Fe3+、Cl-、S042- 4. 设水的电离平衡线如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 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增加到____,造成水的离子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 (2)将pH=8的Ba(OH) 2 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混合溶液pH=7,则 Ba(OH) 2 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 (3)100℃时,已知某强酸溶液的pH酸与某强碱溶液的pH碱存在如下关系:pH酸+ pH碱=13,若要 使该强酸与该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该强酸溶液的体积与强碱溶液的体积之比为__ 5. 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 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高于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0mol/L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该溶液恰好呈中性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篇一: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N狁孔棘。(棘,通“急”)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54分,第Ⅱ卷46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将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溶液中c(OH-)和c(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A、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则氢 氧根浓度增大,故A错误;

B 、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故B 错误; C 、醋酸是弱电解质,则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故C 错误; D 、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根据Kw 值不变,所以氢氧根浓度增大,故D 正确;故选D . 3.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 C ) A .NH 4Cl B .NH 4HCO 3 C .NH 4HSO 4 D .(NH 4)2SO 4 解析:NH4Cl 和(NH4)2SO4对比,水解都呈酸性,(NH4)2SO4pH 较小;NH4HCO3水解呈碱性,pH 最大;NH4HSO4为酸式盐,HSO4-完全电离,溶液酸性最强,则pH 最小,故选C 。 4.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D ) A .H 2S 2H ++S 2— B .KHSO 4K ++H ++SO 2- 4 C .Al(OH)3===Al 3++3OH - D .NaH 2PO 4===Na ++H 2PO -4 A .氢硫酸分步电离,应该分步写,主要以第一步为主,其正确的为:H 2S H ++HS — ,故A 错误; B .为强电解质,应该用等号,正确的为:KHSO4==K++H++SO42-,故B 错误; C .为弱电解质,应该用可逆号,正确的为:Al (OH )3==Al3++3OH-,故C 错误;

高考化学考点水的电离平衡、PH计算的核心知识(基础)

高考总复习《水的电离平衡、PH计算》的核心知识 【考纲要求】 (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 (2)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高清课堂:363382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方程式:在纯水或水溶液中:H2O H++OH—;△H>0 或:2H2O H3O++OH—;△H>0 2.水的离子积: 25℃c(H+)=c(OH-) =1×10-7mol/L c(H+)?c(OH-)=1×10-14=Kw 100℃c(H+)=c(OH-) =1×10-6mol/L c(H+)?c(OH-)=1×10-12=Kw 要点诠释: (1)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因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w将增大。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H2O H++OH— (1)、定性分析,完成下表:(注:“—”表示不变) 条件 移动方向电离程度c(H+) c(OH-) Kw 温度不变 加入HCl 逆减小增大减小—NaOH 逆减小减小增大—H2O —————CH3COONa 正增大减小增大—NH4Cl 正增大增大减小—NaCl —————Na 正增大减小增大— 升温加热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 要点诠释: ①温度: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能促进电离,据此,降温时K W减小,升温时K W增大。但不论温度升高或降低,纯液态水中c (H+)和c (OH―)都相等。实验测得25℃时K W约为10―14,100℃时K W约为10―12。 ②外加酸、碱: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可以增大水中的H+或OH―浓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 ③加入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若盐水解呈酸性,c (H+)>c (OH―);若盐水解呈碱性,c (H+)<c (OH―),但溶液中K W不变。 (2)、定量分析,完成下表:计算酸碱盐溶液中c(H+)溶液、c(OH-)溶液、c(H+)水、c(OH-)水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 2SO 4、NaHCO 3、NH 4Cl 、Na 2O 、Na 2O 2、Al 2O 3 ⑵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 2O 、HF 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 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 (1)物质类别判断: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性质判断: 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 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实验判断: 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 ③一定pH 溶液稀释测pH 变化 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⑴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 3COOH B .Cl 2 C .NH 4HCO 3 D .SO 2 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l ③氨④食盐水⑤CO 2⑥Cl 2⑦CaCO 3⑧Na 2O 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例3:(全国高考题)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1mol/L 甲酸溶液的c(H +)=10-2mol/L B .甲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王敏全新

第三单元 第12课《<诗经>两首》 一、知识点汇总 1.《诗经》文体知识 2.字词积累 3.起兴的手法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5.情景交融的写法 6.经典名句的含义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诗经》文体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从形式上《诗经》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诗经》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3)谈谈你所了解的《诗经》的其他知识。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 ..(hàoqiú)。 ..(jūjiū),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蒹葭 ..(jiān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名句默写: 《关雎》中,想象把姑娘娶进家门时热闹情景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以茂盛芦苇点明深秋季节,凸显萧瑟凄凉环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兴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1)试分析《关雎》中起兴手法的运用。(2)试分析《蒹葭》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1)重章叠句的作用。 (2)分析《关雎》《蒹葭》是如何运用重章叠句的? 5.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景交融指的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如何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6.经典名句的含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理解。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两首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页 1 第 雎鸠jūjiū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逑:配偶。 (2)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阻:艰险。 (6)白露未已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页 2 第 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水的电离平衡

1、在常温下,下列五种溶液:①0.1mol/L NH4Cl ②0.1mol/L CH3COONH4③0.1mol/L NH4HSO4④0.1mol/L NH3·H2O 和 0.1mol/L NH4Cl混合液⑤0.1mol/L NH3·H2O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c(NH4+)最小的是﹝填序号﹞ (3)比较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③﹝填“>”、“<”或“=”) (4)在溶液④中NH3·H2O和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2 mol/L。 2、现有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NaAlO2④CH3COONa ⑤NaOH (1)当五种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填编号,下同) (2)将上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的五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____ (3)在上述五种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无气体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3、(1)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HCO3-)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________。 (2)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各100 mL。 ①分别用0.1 mol/L的NaOH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溶液最多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与等量的锌粉反应,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________。 A.HCl最快 B.H2SO4最快 C.CH3COOH最快 D.一样快 (3)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则此时0.02mol/LBa(OH)2溶液的pH = (4)有四种一元酸HA、HB、HC、H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D和NaB溶液的pH,前者比后者大,NaA溶液呈中性,1mol/L的KC溶液遇酚酞试液呈红色;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B、HC用样的装置分别作导电性试验,发现后者的灯泡比前者亮,则这四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为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 ②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未进行干燥 ④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待溶液变成浅红色时即停止滴定 ⑤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⑥滴定终点时,若不慎滴入过量标准溶液,可用装有待测液的滴定管再滴入一定量进行调整

电离平衡和缓冲溶液

电离平衡和缓冲溶液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巩固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2、 巩固pH 值的概念,掌握酸碱指示剂和pH 试纸的使用 3、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试验及其性质 二、实验原理 ① 基本概念:在弱酸或弱碱等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酸或弱碱解离后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同离子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而保持溶液pH 值基本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② 缓冲溶液组成及计算公式: 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共轭酸碱对组成的,例如弱酸和弱酸盐,或弱碱和弱碱盐(NH3·H 2O - NH4Cl)。如果缓冲溶液由弱酸和弱酸盐 (例如HAc-NaAc)组成,则 其PH 计算的公式为: 可见缓冲溶液的PH 首先取决于PKa,即取决于弱酸的解离常数Ka 的大小,同时又与C a 和Cb 的比值有关. ③缓冲溶液性质: a.抗酸/碱,抗稀释作用 因为缓冲溶液中具有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所以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其pH 值基本上是不变的。稀释缓冲溶液时,酸和碱的浓度比值不改变,适当稀释不影响其pH 值。 b.缓冲容量 缓冲容量是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缓冲容量的大小与缓冲组分浓度和缓冲组分的比值有关。缓冲组分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缓冲组分比值为 1:1 时,缓冲容量最大。 b a a c c pK pH lg -=θ

三、仪器和药品 试管,量筒(100mL,10mL),烧杯(100mL,50mL),吸量管(10mL)等。 HAc(0.1mol/L),NaAc(0.1mol·L-1,1mol·L-1), NaH2PO4 (0.1 mol·L-1),Na2HPO4 (0.1 mol·L-1) NH3·H2O (0.1 mol·L-1),NH4Cl (0.1 mol·L-1),HCl (0.1 mol·L-1),NaOH (0.1 mol·L-1,1 mol·L-1),pH=4的HCl,pH=10的NaOH,pH=4.00标准缓冲溶液,pH=9.18标准缓冲溶液,甲基红溶液,广泛pH 试纸,精密pH试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一、重点字词 1.非我愆.期(拖延) 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 4.以我贿.迁(财物) 5.无与士耽.(沉溺) 6.自我徂.尔(往) 7.女也不爽.(过错) 8.士也罔极.(标准) 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 12.言笑晏晏 ..(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 ....(不遑:无暇。启:跪。居:坐。) 16.靡使归聘.(问) 17.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18.四牡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19.四牡骙骙 ..(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20.小人所腓.(遮蔽) 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 ..(缓慢) 二、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5.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 1.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2.以 秋以为期。(介词,把) 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 3.作 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动词,开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动词,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动词,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 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动词,叫做,称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动词,说) 5.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动词,浪费)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副词,无,没有。) 左右皆靡\ 所向披靡。(动词,倒下,后退。)

水的电离知识详细讲解

水 的 电 离 (一)水的电离 1.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存在极弱的电离 H 2O +H 2O H 3O ++OH - 简写为 H 2O H ++OH - 25℃ 1 L H 2O 18 1000 = 55.6(mol)中有10-7mol 发生电离 H 2O H + + OH - 起始(mol) 55.6 0 0 电离(mol) 10-7 10-7 10-7 平衡(mol)55.6-10-7 10-7 10-7 25℃.[H +]·[OH -]=10-7·10-7=10-14=Kw 称作水的离子积常数. 2.温度升高,Kw 增大.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度增大,Kw 也增大. 例如100℃,1 L H 2O 有10-6mol 电离.此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Kw =10-6·10-6=10 -12 . 常温下,Kw =10-14 3. 在中性、酸性、碱性稀溶液中Kw 的讨论. 凡是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H 2O H ++OH -, H +和OH -总是同时存在的. (1)中性溶液中,Kw =[H +]·[OH -]=10-7·10-7=10-14 (2)酸性溶液中, 由于[H +]增大, 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OH -]减小, 但Kw =[H +]· [OH -]=10-14. (3)碱性溶液中, 由于[OH -]增大, 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H +]减小, 但Kw =[H +]· [OH -]=10-14. 结论:常温下,[H +]·[OH -]=10-14=Kw,适于纯水,中性、酸性、碱性稀溶液. 4. 根据Kw 计算溶液中的[H +]或[OH -] 由于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 -很少,所以在酸(或碱)溶液中,一般就以酸(或碱)的浓度计算出[H +]或([OH -]),然后根据Kw 再计算溶液中的[OH -](或[H +]) (1)酸溶液: 强酸 [H +] 弱酸 [H + ]=C α (2)碱溶液 强碱 [OH -] 弱碱 -]=C α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值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 H [Kw + =[OH - ]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OH [Kw - =[H + ] .

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 知识要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 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 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 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 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 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 为例): (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 (2)测0.01mol/LHAc 溶液的pH>2; (3)测NaAc 溶液的pH 值; (4)测pH= a 的HAc 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水的电离知识点

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25℃时,纯水中c(H +)=c(OH -)=1×10-7mol/L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 度不变,K W 就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 +)与c(OH -)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 +)=c(OH -)=1×10-7mol/L ; 酸性溶液:c(H +)>c(OH -), c(H +)>1×10-7mol/L ; 碱性溶液:c(H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docx

第一部分电离平衡 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 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C 根据电解质在 ________ 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O 弱电解质 _____ 电离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水也是 _________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1 .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 ______ 电离成 ______ 的速率 和 _________ 重新结合成 _______ 的速率相等吋,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电离平衡的特征: ① 弱]只有 ② 动 ③ 等 ④ 定 ① 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 外因:主要是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比温度:升温使电离平衡向 ______ 的方向移动,因为 ________ 是吸热过程。 b. 浓度: ________ 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 ________ 方向移动。 反馈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等体积的0.5mol.L“的盐酸、0.5mol.L“CH3COOH 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C 、溶液屮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前者大于后者 D 、溶液中口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前者大于后者 2、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 A B C D 强电解质 HC1 FeCl 3 H3PO4 HC1O 弱电解质 HF CHjCOOH BaSC )4 Ba(OH)2 非电解质 NH 3 Cu H 2O C2H5OH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才会存在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 ____ 平衡; v 电离 ___ v 结合(填 >、=或< ); 条件一定 _______ 与 _______ 的浓度一定; 破坏,发生移动。 ⑤变I 条件改变, ____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A 、 导电能力:相同 B 、 导电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二> 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 2SO 4、NaHCO 3、NH 4Cl 、Na 2O 、Na 2O 2、Al 2O 3 ⑵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 2O 、HF 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 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 (1)物质类别判断: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性质判断: 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 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实验判断: 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 ③一定pH 溶液稀释测pH 变化 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⑴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 3COOH B .Cl 2 C .NH 4HCO 3 D .SO 2 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l ③氨④食盐水⑤CO 2⑥Cl 2⑦CaCO 3⑧Na 2O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无机化学实验十一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实验十一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了解其缓冲作用; 3.加深理解盐类的水解规律和容度积规则的应用; 4.练习离心机的使用。 [教学重点]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容度积规则的应用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离心试管、离心机、表面皿、温度计 药品:SbCl3(s)、NH4Ac(s)、Fe(NO3)3(s)、HNO3(6 mol·L-1)、HCl(0.2、6 mol·L-1)、0.2 mol·L-1HAc、NaOH(0.2、2 mol·L-1)、NH3.H2O(0.2、6 mol·L-1)、PbI2(饱和)、KI(0.01、0.1 mol·L-1)、 Pb(NO3)2(0.01、0.1 mol·L-1)、NaAc(0.2 mol·L-1)、NH4Cl(0.1 mol·L-1)、NH4Ac(0.1 mol·L-1)、NaCl(0.1、 1.0 mol·L-1)、NaH2PO4(0.1 mol·L-1)、NaH2PO4(0.1 mol·L-1)、Na2HPO4(0.1 mol·L-1)、Na3PO4(0.1 mol·L-1)、K2CrO4(0.05、0.5 mol·L-1)、AgNO3(0.1 mol·L-1)、BaCl2(0.5 mol·L-1)、(NH4)2C2O4(饱和)、Na2S(0.1 mol·L-1)、Na2SO4(饱和) 材料:pH试纸 二、实验内容 (一)同离子效应 1.同离子效应和电离平衡 a:0.1 mol·L-1 NH3·H2O,pH=10 b:1 mL0.1 mol·L-1 NH3·H2O加1d酚酞,颜色粉红;加NH4Ac,颜色变淡。 2.同离子效应和沉淀平衡 1 mL PbI2(饱和)加0.1 mol·L-1 KI 4~5 d 现象:PbI2(黄)↓,平衡左移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H2O pH =7;0.1 mol·L-1HAc pH=3 体系pH 纯 水 5mL纯水中加1d 缓冲液 HAc-NaAc 5 mL缓冲液中加1 d 0.2 MHCl 0.2 MNaOH 0.2 MHCl 0.2 MNaOH 实验值7 理论值7 2.7 11.3 4.76 (三)盐类水解 0.1 mol·L-1 pH NH4Cl NH4Ac NaAc NaCl NaH2PO4NaHPO4Na3PO4实验值 理论值 5.1 7.0 8.8 7.0 4.7 9.9 12.8 Fe3+:黄色,小火加热,颜色变深;加6 mol·L-1HNO3,颜色变浅。 SbCl3+ 2H2O == Sb(OH)2Cl↓ + 2HCl 该溶液pH=1~2,滴加6 mol·L-1 HCl,溶液变澄清。 (四)沉淀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