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北京林业碳汇发展现状及展望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通过林业碳汇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拓展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铜鼓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在低碳时代迎面而来的今天,越早进入碳汇市场越早受益。 一、碳汇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涉及林业、农业、能源等16个领域。在林业中主要体现为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所谓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测定林木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但并不是现有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储存都可以称为林业碳汇,必须通过实施项目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才可产生。专家研究表明,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吨二氧化碳,释放出吨的氧气。森林几乎可以被称为天然且最经济的“吸碳器”和“固碳机”。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减少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二)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卖方,指通过实施碳汇开发项目从而产

生碳汇的业主,将开发的碳汇在交易所挂牌出售。买方,即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在无法降低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可以采用购买碳汇的方式抵消碳排放量。买卖双方的这种交易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老百姓通俗地称为“卖空气”。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9个碳汇交易试点中心。我省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了江西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初步确定了170多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企业名单,今年起省内可开展碳汇交易。 (三)开发流程。林业碳汇项目从开发至交易共有6个步骤,时间跨度预计为10-15个月,项目实施期一般为10―20年。步骤依次是:开发―审定―备案―监测―核证―签发。1.开发。由项目业主委托咨询机构,依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项目设计文件。2.审定。项目设计文件完成后,递交由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第三方审定机构进行审查、网上公示等。3.备案。对于通过审定的项目,组织专家组评审,递交地方和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4.监测。项目获得备案后,即表示如果项目按计划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业主或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5.核证。项目业主按照监测报告计算碳减排量,并按项目设计中预定期限接受核证机构的核证,并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6.签发。获得核证报告的项目,即可以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签发核证碳减排量。发改委收到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技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刘准桥 070106114 摘要:温室气体CO2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的碳汇功能巨大,是改善全球气候的关键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念,发展背景,功能,并介绍了影响林业碳汇能力的一些因素,而且探讨了提高森林碳汇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森林;碳汇;影响因素;措施; An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Liu Zhun-qiao 070106114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CO2 is raising in atmospheric. The climate become warmer and warmer. Ecosystem is destroyed. Natural calamity often occur. Forest is functioning as a principal carbon sink.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backgrou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of the abil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besides take measure with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Key words: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measure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摘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森林的碳汇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研究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l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木材,就能从空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62吨氧气。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足以说明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0年-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发展碳汇林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说课讲解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 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更新时间:2010-6-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 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 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 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目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 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

碳汇交易小知识

碳汇交易小知识 一、什么是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二、碳汇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共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条款下的CDM碳汇项目,属于京都规则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京都市场,也称配额市场;另一类是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依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属于自愿市场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自愿市场,又称项目市场。 三、碳汇交易市场的诞生 政府每年都会给企业分配相应的碳排放指标,如果年底审查时发现企业排放量超标将给予严厉处罚。那么已经超标的企业如何做到不超标?没错,购买指标。有指标严重不足的企业,也有指标绰绰有余的企业,有买家,有卖家,交易市场也就自然形成,这也就是京都市场。 既然有了京都市场,为何还需要自愿市场的存在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自愿市场上的价格更为低廉,此外还有交易更为多元,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极大等优点。也正因自愿市场价格低廉,许多企业纷纷想从此购买大量指标,然而政府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性,规定企业在自愿市场的购买量只能在超标额度的一定比例以内。 当然,也有买家是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购买碳汇信用以实践低碳生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四、林业碳汇交易类别与基准 (1)造林类。按国际要求,造林用地需从1989年12月31日起即没有林木,国内因一些原因降低门槛,只要在2005年2月16日后造林用地没有林木即可。做碳汇交易时需提供当时卫星图片或其他资料证明造林用地在规定日期之前即没有林木。 (2)森林经营类。首要要求森林林龄为幼龄或中龄,近熟林和成熟林不能进行碳汇交易。另外,可交易的量仅为通过人为经营管理多增长的部分,森林自然增长的不计入交易。 (3)种植竹子。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9T16:40:19.4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冯素静[导读] 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牙克石市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办 022159 【摘要】碳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发展林业的碳汇,有助于我国的林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中,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发展的今天,在机械化进程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依赖机械,在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的时代中,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全球的温度变暖。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但同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穷、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因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林业碳汇活动来增加森林碳汇供给,是重要的“碳去除”途径。相对于工业减排,林业碳汇更具成本有效性(Richards and Stokes,2004),且存在多种效益,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一、林业碳汇情况 (一)碳源与碳汇 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的来源,如土壤中、岩石中、海燕中、生物中都是碳的来源,在生活和工业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造成全球温度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陆地面积逐渐减少,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全球变暖的情况。森林和实地等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汇集二氧化碳,所以被称为碳汇。 (二)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 通过对森林管理,减少对森林树木的毁坏和进行再造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大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了储备碳能源的功能,这一过程被称为林业碳汇。而通过森林植物、树木等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森林碳汇。 二、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的关系 森林碳汇是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者机制。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提供森林碳汇的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还提供其他副产品,例如保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水文服务等。这些重要的森林生态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生态服务的支撑,但经济增长又会影响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具体来说,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口压力和粮食需求较大,农业生产率和林业经济收益较低,这使得林地转变为非林业用途;同时,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也可能导致毁林或森林退化,使森林成为碳排放源。但是,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临界值后,技术进步使农业生产率提高,效率低下的农业用地得以退耕还林;农业人口加快非农化转移;居民对良好环境的支付意愿提高;政府增加对森林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够使得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和增长,使森林成为碳汇。 有研究发现,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由碳源转变为碳汇,促成这一转变的缘由是7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造林运动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类生态修复工程(Fang et al.,2001;Pan et al.,2004),中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林业建设成果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分不开。然而,由于学科分隔的原因,国内研究较少关注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森林面积和立木蓄积量的预测 中国政府在自主减排承诺中明确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其中,2009年提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15年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按照FAO(2011),2005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9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为135.85亿立方米,由此可推算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为: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23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达到148.85亿立方米;2030年,立木蓄积量达到180.85亿立方米以上。按照GFPM的模拟结果,基准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中国森林面积将分别达到2.5亿公顷和2.61亿公顷,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85.42亿立方米和200.14亿立方米。因此基准情景下上述林业发展目标能够如期达成,高速增长情景下上述目标同样能够如期达成(见表1)。这证实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看,这些目标仍然是较为保守的估计,因为2015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2020年的立木蓄积量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容易出现路径依赖,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如果与实际情况更为贴切,则可能激发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的更大潜力。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量达到《京都议定书》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碳汇交易” [1] 的“ 碳汇交易” 。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在11 月11 日公布的2011 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 月 1 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义乌交易试点11 月 1 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 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 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 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 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 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 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 吨。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 1.95 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 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 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 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 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 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 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 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 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此外,目前CDM 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面对国际碳市场,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市场准入手续繁杂,交易成本十分高昂,所以目前全球CDM 林业碳汇项目非常有限,买家很少,所以常常是“有行无市” 。或成突破口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通过技术改造实行减排二氧化碳,每吨的成本一般约要100 美元;而通过林业碳汇,每吨的成本大概10 美元。而作为交易对象,林业碳汇相对其他碳减排方法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效果真实可见。相比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 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 更新时间:2010-6-1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

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和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困扰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突围只有三条路: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二是大力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从而满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三是利用土地和林业的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从目前情况看,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确实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但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者在技术上均面临着诸多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工业国通过“碳汇”项目,利用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作用,中和固碳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一条速效、现实的出路。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处于

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统计、

碳交易讲解(碳汇市场最全讲解《扫盲版》)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必须控制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此为目的,我们国家引进了一种市场机制---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就是以控制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进行的市场交易。 经过政府的主管部门核定,控排企业会取得一定时期内“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超出所分配的碳配额时,超出部分需要参与碳交易到市场上购买,如果企业实际排放少于碳配额时,结余部分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出售。 目前国内碳交易的试点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重庆、福建、广东和深圳。以上各试点省市分别制定了控排企业的纳入原则和门槛。 全国统一碳市场纳入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重点排放企业 纳入门槛: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我公司目前在碳资产管理方面涉及的业务:企业碳资产管理/托管服务;企业碳信用抵押融资、碳债券、碳期货等碳金融服务;碳资产管理能力的建设服务。 我公司碳资产开发方面主要设计的项目:光伏、风力发电项目,煤层气/沼气发电项目、垃圾焚烧/填埋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及热电联产项目、燃料替代项目、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森林碳汇项目。 开发模式分为“纯咨询模式”和“共同开发”两种模式,现在主要应用的是更适合市场的“共同开发”模式:我公司与项目业主方开设一个共管账户,所有收益相关的资金都会经过此账户,由我司与业主方共同监管、监督。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10期 文/高沁怡 根据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森林经营特点,合理制 定相应的林业碳汇发展策略,并重点做好相关基础与技术工作,以促进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与项目健康发展。 近期,国内外关于碳汇的疾风骤起,以项目为载体的林业碳汇作为重要交易标的,已经在 国内外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频繁出现。但是,由于不同碳市场产生的背景、主要目标及交 易规则的差异,对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标准与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合格的可交易林 业碳汇在全球林业碳汇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林业碳汇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潜力。我 国林业碳汇的未来发展策略;一是立足国内,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二是立足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三是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四是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受到了国际社 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并已在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法律框架中得到确认。从理论上讲, 林业碳汇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以预期,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将林业碳汇作为合格碳交易品种纳入碳交易体系的碳市场数量将会继续增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 在全球各碳市场中林业碳汇所占份额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合格的可交易林业碳汇项目,需要符合严格的项目开发方法学(技术标准)与不同碳市场的交易规则;二是由于不同碳市场其 产生背景、主要目标与交易规则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碳市场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有不同 要求,并且相关规则尚处于不断变化中。在实践中,因开发主体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相关要 求与面临的风险估计不足,开发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市场交易造成了 困难。 有鉴于此,在充分了解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把握林业碳汇市场未来 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森林经营特点,明确我国未来林业碳汇开发策略,对于我国加快推进林 业碳汇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森林经营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林业在气候变化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 的多重效益,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在国际林业碳汇市场中,《京都议定书》设立了 3 种“灵活机制”,尝试使用市场手段减缓气候变化,为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林业碳汇交易创造了条件。《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并未把林业纳入减排市场,随着国际气候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 变化中的特殊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林业碳汇才得以进入减排市场并成为重要的交易 标的。需要指出的是,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由企业、组织或个人自发购买,交易量都不大。随着 国际社会在实现减排目标时更加注重成本效益,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管制市场将林业碳汇纳入碳 市场体系,作为企业的抵消减排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开始逐步活跃。其中,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将林业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为其分配碳汇配额,增量碳汇可直接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为林业部门增汇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激励。 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全球林业碳融资额已超 60 亿美元。截至 2016 年,全球有超 过 1500个林业碳汇项目正在运作或开发,林业碳汇交易总额达 6.621亿美元。其中,管制市 场为 5.514 亿美元,自愿市场为 7420 万美元,另有一小部分来自非市场机制下的碳汇交易。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条件及潜力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条件及潜力分析 一合格碳汇项目条件 森林在其成长过程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以及我国正在建设的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都允许开发碳汇项目,使之成为能够交易的经核证的碳减排额度。然而,合格的碳汇项目,必须全部满足以下条件。 1 土地合格性要求 清洁发展机制(CDM)对造林再造林项目土地合格性的要求,限于在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工造林活动,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由于我国能够满足CDM要求的林地越来越少,因此国内的方法学降低了这一要求,只需满足2005年2月16日以来无林地要求即可。 除了对林地时间上的要求,项目活动所涉及的每个地块上的植被状况还需满足一定的要求。 2 额外性要求 所谓额外性,是指项目在财务、技术等方面存在障碍因而无法独立开展活动,必须通过碳汇项目的支持克服障碍才能使项目得以实施,这样项目产生的碳汇量才具备额外性。评价项目是否具有额外性,须根据方法学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分析。 3 适宜的方法学 开发碳汇项目必须根据相关部门备案的适宜的方法学进行。2013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第二批)备案的复函》,同意国家林业局报送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作为第二批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此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方法学正在进行专家审核,预计会成为第三批备案的方法学之一,这三个方法学几乎可覆盖我国林业行业碳汇项目的需求。 二碳汇项目开发程序 按照项目的开发模式,碳汇项目可分两大类:一是碳汇造林项目;二是森林经营项目。 根据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通行做法以及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发碳汇项目流程包括项目筛选和评估、设计与描述、审定、备案、实施与监测、核证、备案CCER。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内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内,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

处于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

中国林业碳汇产业竞争态势报告

2013-2018年中国林业碳汇产业竞争态势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林业碳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吸收并固定CO2的碳汇功能。林业活动已经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京都协议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工业化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活动所获得的减排增汇来抵偿其承诺的减限排指标。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室第一承诺其(2008-2012)合格的CDM林业项目。在未来承诺期,林业活动仍将在温室气体减排增汇中发展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中国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培育中国森林碳汇市场,争取更多的国际资金投入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同时了解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的全过程,培养中国的林业碳汇专家,中国政府于2001

年启动了全球碳汇项目,对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及其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2004年国家碳汇管理办公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四川、山西、辽宁启动了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其中,广西碳汇项目在2006-2035年的计入期内,洞察网预期获得超过773000吨CO2当量;内蒙古碳汇项目预计到2012年产生经核证的CO2减排量为24万吨;云南腾冲小规模再造林碳汇项目预计在30年的计入期内吸收17万吨CO2,这三个碳汇项目总的吸收量将达到118.3万吨CO2。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我国森林固碳能力将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大大增强。此外,我国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广阔,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林业发展速度加快,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具有CDM造林碳汇项目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优势。另外,对现有森林资源实施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也将提高我国森林整体的固碳能力。我国发展林业碳汇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碳交易市场现状及草地碳汇潜力研究

第27卷第6期 Vol. 27,No.6草业学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77-187 2018年6月 DOI:10.11686/cyxb2017276 http://cyxb. https://www.360docs.net/doc/b67358117.html,. cn 王穗子,刘帅,樊江文,等.碳交易市场现状及草地碳汇潜力研究.草业学报,2018, 27$%177-187. W a n g S Z,Liu S? Fan.JW? eta l.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bon, tradingmarkets and the potential of grassland carbon sinks. Acta Prat- aculturae Sinica,2018,27(6) :177 —187. 碳交易市场现状及草地碳汇潜力研究 王穗子1!,刘帅3,樊江文1!,张雅娴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 3.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北京100125) 摘要:本研究概述了国内外主要碳交易市场和各大洲典型碳示范项目的现状以及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潜力,分析了 中国草地碳汇的潜力和草地碳汇交易的必要性。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建立各自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如欧盟排 放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体系等%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占主要地位,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国际上开展的固碳项目主要位于北美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采用再造林、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生物 多样性、提高能源效率和进行可持续有效管理等方式,增加总固碳量,以减少C〇2排放。中国碳交易主要遵循清洁 发展机制(CDM),CDM项目注册和签发量均在全球占据较大份额,且项目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份, 主要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两种减排类型。我国的核证减排量(CER)高达1028.98 M tC〇2e,位居世界第一( 在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顺利进行下,中国有望于2017年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碳交易市场中配额项目累 计成交量和成交额最高的是湖北碳市场,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累计成交量最多的是上海碳交易市场。无 论从较低的减排成本或从CDM项目市场规模来看,我国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与潜力。目前CDM项目虽还未涉及 草地碳汇,但草地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将在未来的碳交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碳交易市场;清洁发展机制;固碳项目;草地碳汇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c a r b o n t r a d i n g m a r k e t s a n d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o f g r a s s l a n d c a r b o n s i n k s W A N G S u i-zi1,2,L I U S h u a i3,F A N J i a n g-w e n1!,Z H A N G Y a-x i a n1,2 1. K ey Laboratory o f Land Surface Pattern and Sim ulation,Institute o 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 A S,B eijing100101,China;2. University o f Chinese A cadem y o f Sciencss,B eijing100049,China;3. Grassland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Center,M inistry o f A gricu ltu re,B eijing100125,China A b s t r a c t:C a r b o n t r a d i n g is a m a r k e t m e c h a n i s m a n d k e y i n s t r u m e n t in t h e m i t i g a t i o n of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T h i s p a p e r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a g e n c i e s,t y p e s,t r a d i n g m o d e a n d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f g l o b a l c a r b o n t r a d i n g m a r-k e t s,a l o n g w i t h t h e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 projects u n d e r w a y in e a c h c o n t i n e n t.W e also a n a l y z e t h e potential of g r a s s-l a n d c a r b o n s i n k s.A l t h o u g h t h e r e is n o unified i n t e r national c a r b o n t r a d i n g m a r k e t,t h e m a j o r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tries h a v e their o w n e m i s s i o n s t r a d i n g s y s t e m s.T h e E u r o p e a n U n i o n s c h e m e c o v e r s a large p r o p o r t i o n of g l o b a l c a r b o n t r a d i n g v o l u m e.P r o j e c t s l o c a t e d i n N o r t h A m e r i c a,S o u t h A m e r i c a,A s i a,A f r i c a a n d O c e a n i a,m a i n-tain total 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 s c h e m e s to r e d u c e C02e m i s s i o n s t h r o u g h r e f o r e s t a t i o n,r e d u c i n g d e f o r e s t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17-06-19;改回日期2017-09-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资源承载力(2017YFA0604804),石漠化(2017YFC0506505)和农业部草原碳汇和碳排放权交易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王穗子(1990-),女,四川巴中人,在读博士。E-mail: wangsz. 16b@igsnrr. ac. cn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fanjw@igsnrr. ac. 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