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14•【字号】皖政办〔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14日目录第一章工作成效与面临形势第一节自然概况第二节工作成效第二章总体要求与目标策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第四节总体布局第五节总体策略第三章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第一节长江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二节淮河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三节皖西大别山区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第四节皖南山区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第五节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第六节新安江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七节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八节淮北平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九节江淮丘陵岗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第十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第十一节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与修复第十二节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第四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加强资金保障第三节加强实施管理第四节加强科技支撑第五节鼓励公众参与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前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要求,编制《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衔接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明确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修复分区和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纲领和空间指引,是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
巢湖城市旅游发展

城市建设继续“十大工程”2013年,巢湖市将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
继续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
投资7.3亿元,续建巢湖北路、裕溪路等10条、15.6公里道路,开建南外环路、亚父路等25条、31.3公里道路;启动水泥厂周边、巢湖闸、落沈圩、半汤汤卞山战前区域等54万平米的房屋征收计划;加快滨湖景城西区、山水华庭等7277套、83万平米安置房建设,新开工凤凰之家、裕溪河畔等2.3万套、292万平米安置房。
投资4.8亿元新建三水厂,全面完成岗岭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及二期扩建,新建滨湖南岸污水处理厂;加强城市主干道两侧景观改造,新建一批城市绿色长廊;完成世纪大道、洗耳池等8个市政维修项目工程,对老坝河、团结路小区等4个小街巷进行综合整治;分批建设官圩、方墩等7座排涝泵站,对城区内涝“顽症”进行分片改造;继续推进小城镇建设,重点支持中庙、黄麓、烔炀、柘皋、槐林等地完善集镇道路、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以精细化管理为基本要求,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投资1781万元,完成万山垃圾处理厂提标技改,改造和新建公厕10所,实现城区直管公厕社会化管理和免费开放。
打好“旅游牌”带动三产发展完成巢湖市旅游总体规划、环巢湖绿道建设规划和滨湖岸线整治规划。
继续实施巢湖北岸旅游十大工程,加快推进昭忠祠、李公祠、张治中故居、冯玉祥故居维修工程,启动实施巢湖湿地旅游项目,保护提升滨湖沿线古镇古村风貌。
以温泉、健身、美食、开湖、牡丹、民歌等为主题,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加快人民路商业步行街、德汇小商品等特色街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圩墩、望城、柘皋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农贸市场网络信息平台、农残检测、“放心肉”等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安德利物流中心。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巢湖沿岸城市定位与城市规划建议的答复(236号)尊敬的张晗光委员: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巢湖沿岸城市定位与城市规划的建议”,该提案在充分分析合肥行政区划调整后,对利用新的城市功能和物产资源的优势特点,做好巢湖水文章及巢湖岸线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对我市规划建设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0612中庙总体规划-规委会汇报版

规划核心要点
01 差异化引导的目标定位 02 生态为纲下的规模控制 03 旅游为擎下的功能塑造 04 全域思维下的特色支撑
中庙
环巢湖区域
区位条件:优势与问题明显的滨湖小镇
区位条件:扼守巢湖咽喉
距合肥中心城区约37公里 距离巢湖市区约35公里 距离黄麓镇约10公里 距离长临河镇约11公里
中庙街道位于巢湖市西部边缘的巢湖半岛 上。地处巢湖北岸,东临黄麓镇,西不长临河镇 接壤,南侧为巢湖,不三河、白山镇隔湖 相望。
巢湖半岛巢居度假板块
水乡圩田养生休闲板块 ,适度开展游赏体验活劢。控制临湖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预
东方大湖水陆体验板块
生态湖城都市休闲板块 留临湖公共绿化空间。
新常态下环巢湖——区域发展要求
巢湖半岛概念觃划
长临河镇
环湖首镇
生态田园观光区 传统人文游览区 湖光山色度假区
中庙街道
综合旅游服务
巢湖区域旅游服务中枢 环巢湖旅游休闲目的地 山水田园慢生活示范区
环巢湖文化旅游觃划
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觃划
以湖为核心,形成旅游环廊、旅游城镇、旅游村落、旅游景区、 保护中庙老街整体风貌,优化镇村、街道、古船塘等周边环境,
旅游商业点、轴、面三级空间层次有序聚集,构建——
控制中庙、姥山岛滨水岸线观赏面,重点保护中庙不姥山岛之间
一湖两城、两岸四区
的景观规线廊道,严格控制观景视线廊道沿线的各项建设活劢。 保护和修缮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和巢湖渔家文化景观建筑
黄麓、烔炀、柘皋、槐林、白山、 长临河
正组织评审(5)——中垾、
散兵、盛桥、三河、同大
中庙街道
黄麓镇
巢湖
槐林镇
柘皋镇
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合肥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简介

环城时代历史沿袭 1986年的环城公园总体规划图
环城时代历史沿袭
3、拓展的环城规划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延伸,环城规划的逐步完善, 90年代合肥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扇形的规划布局, 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三大经典规划模式之一, 环城公园的翡翠项链创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的园林景观都曾写入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和建 设的专业教材。
环湖远景规划 1331细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环湖远景规划
1331细部规划(1号线站点布局)
合肥大建设
三、合肥市近年的城市大建设
合肥近年大建设,提升一个核心老城区,在城 市东、西、西南和北部四个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 中心新建一个滨湖新区的“141”空间发展战略, 逐步实现环城向环湖规划宏伟蓝图的转身。 大建设重点实施分九大类项目:综合交通工程、 环境整治项目工程、 园林绿化及景观整治工程、 水电气热电等公用事业工程、文教卫体等公益性 项目、 保障性住房及复建点项目工程、市政设 施维护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及新农村建设、自主 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
合肥大建设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
5、几个重点及个别节点工程简介: ★ 金寨路高架工程 ★ 长江西路高架工程 ★ 裕溪路高架工程 ★ 南北高架一号线工程 ★ 轨道交通一号线试验段工程 ★ 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工程 ★ 小仓房污水处理厂工程
合肥大建设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
★ 金寨路高架工程
金寨路高架北至南一环路,与现有金屯立 交桥接通,南至312国道,桥梁主线长7.23公 里,匝道累计长7.18公里,桥梁标准宽度双向 六车道25.5米,黄山路以北为双向四车道,宽 17.5米,地面道路部分自312国道至芜湖路交 口北侧,全长7.72公里。金寨路高架于2006年 9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2月5日实现桥 上桥下“双贯通”,正式放行交通,历时1年 零4个月。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论合肥环巢湖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建设战略规划2

论合肥环巢湖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建设战略规划2论合肥环巢湖旅游发展建设战略规划【摘要】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合肥市城市建设效果显著,但城市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合肥靠近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环巢湖旅游与文化建设势在必然,对于合肥城市总体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巢湖地区生态保护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战略目标【引言】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周边还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发展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来,巢湖周围的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环巢湖旅游业是当务之急。
为此,对环巢湖旅游资源作出适宜性评价,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制定开发战略是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加快合肥、巢湖两市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环巢湖旅游背景及基础1.城市旅游发展背景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多。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后,又引发我国旅游业的第三次高速发展,全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明确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和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旅游业被列为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肥,一座绿水绕城而令人自豪的城市,近几年日新月异的大发展更是增添了城市的优越感。
今天,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让我们对未来的新合肥充满期待。
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我们对合肥的期待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
2.环巢湖旅游发展基础环巢湖旅游开发依托的基础主要是自身的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经过20多年的开发和发展所形成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基础设施等。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旅游局文件关于印发《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通知合肥市、巢湖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省旅游局主持编制的《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根据专家评审和部门意见修改补充完善。
受省政府委托,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环巢湖旅游开发有利于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改善我省旅游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是推进全省“861行动计划、建设“八大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合肥、巢湖两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肥市、巢湖市及各有关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依据《规划》,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实施意见,并与即将开始编制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
要加大环巢湖旅游开发的宣传力度,为兴施((规划))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巢湖旅游开发建设。
2004年9月25日前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合肥、巢湖两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合巢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联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2003年3月22日,合肥市与包括巢湖市在内的周边城市初步达成了联手开发区域旅游的协议:其次,以交通建设为基础,围绕环巢湖旅游的公路网及南淝河水上旅游线路工作已经启动a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在省旅游局的牵头组织和具体指导下,受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承担《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得到省旅游局、省建设厅及合肥市、巢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在规划调研阶段,省旅游局多次牵头召集两市旅游局和规划编制单位就规划范围及编制内容、文本、框架、图纸等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许多好的思路和指导性意见,在此基础上,我院和两市旅游局通力合作,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滨湖地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区域性旅游规划理念,于2003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规划方案(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