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

复习大纲

1、文献的定义及其演变如何?

答: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演变:(1)结绳记事: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

(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

(3)树皮画、帛、金、竹简等作为载体记录文献。

⑷纸质文献,活字印刷术产生

⑸非纸制文献,如光盘等

2、文献的一般性质和社会功能如何?

答:一般特性:信息性:也称情报性、知识性,就是把知识外化了,是文献的立命之本。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记录知识,不断地生产出各种文献;另外为了促进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阅读各种文献,增长知识和才干。文献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知识性,有了这一性质,它才能具有保存和传递的价值,也才能发挥文献在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载体性:文献要外化就需要载体,物质的形态,它是奠定其它性质的物质基础

符号性/记录性:通过这个性质将内容和载体连接起来(客观实在性)

文化性:所有人类文化活动都是文明的活动

可交流性:有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

智力资源性:因为文献可反复利用

价值模糊性:表现在其内容,由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时效性:时效性越强,就越有价值,要强调适用性

总而言之: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形势复杂、文中多样,内容日趋分散于交叉重复,时效性增强,新陈代谢频繁。

社会功能:文献的记录——存储——积累功能;

文献的交流传递功能;

文献生产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文献的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简述国内外文献定义的流派。

答:国内:早期:《论语、八俏》: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郑玄和朱熹的释义:文,典籍;献,贤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特点:广义,图书,典籍,书籍交互使用;狭义,经文的史料

现代:⑴载体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叫文献,这是文献的一般性定义

⑵知识论:文献即知识,一切知识即文献,一切记录的内容都是文献。注重它的记录特征。北大教授指出,文献是一切用图像、声频、文字、影像等记录下来的内容知识。

⑶符号论:符号的集合就是文献。不要太注重特征,要看到文献本体。是按逻辑的、有系统的、能理解的符号。

⑷融合论:有知识、载体、符号的融合

国外:拉丁文:Documentun document literatura literature

广义:一切有文字的记录

狭义:图书资料

4、文献记录符号和信号分别几种类型?

答:

记录符号:与文献语言是同义词

分成四类:(1)形象符号:象形文字图画图像(2)声音符号:口语声

响音乐(3)文字符号:文字(4)人工代码符号记录信号:A信道的角度来说。换一个角度说,符号属于符号学、语言学及逻辑学B信号属于信息论和通讯技术范畴,是文献信息内容的携带者,是信道。

C分成四类(1 视频信号/视觉信号:文字图像(2声觉信号/声频信号:语言音乐(3 视频、声频同步信号:磁带光盘(4触觉信号:盲文D从技术角度,还可以分:文字/数字信号,光信号,磁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

5、按照文献的载体和记录特征可以分成哪几种文献?各自特点如何?

答:㈠印刷型文献

种类:铅印、平版印刷、油印、石印、胶印、木印等

优点:便于阅读、携带,可以大批量复制,成本低廉

缺点:体积大,份量重,信息密度低,收藏空间大

㈡缩微型文献

种类:缩微胶片和缩微平片

优点:1)能忠实地复制原件2)记录的自由性大3)记录密度高4)影像可永久保存5)生产容易,记录速度快,适于大批损坏文献的抢救6)便于检索7)体积小、重量轻和信息储存量大

缺点:1)不能区分颜色或复制下特殊记录。2)不能忠实再现原件大小及其细微部分和版本艺术。3)缩微品清晰度较差,每复制一次,缩微胶片的清晰度就要降低5%。4)利用统摄方式复制文献的信息内容,常因处理不当而损坏原件。5)缩微制品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文献更严格,库房造价也高,同时阅读不方便

㈢声像型文献

载体:电、磁、胶质材料

记录符号/信号:电磁波、机械振动、声波

种类:视觉、听觉和音像1)视觉资料,2)听觉资料3)视听资料

优点:1)直观的感觉,所以又称直感型资料,对于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传播情报均有独特作用。

2)电影制品可以真实地再现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细微差别和连续过程。

3)声像型文献传播信息速度之快.也是印刷文献难以企及的。

4)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音象资料还可以反复录制,便于知识内容的更新。

缺点:1)声像型文献需要借助设备来获取信息2)不易保存3)检索不够方便4)对某些载体来说存储密度较

㈣机读型文献

载体:磁性材料记录信号/符号:数字代码、文字图像

记录方式:编码与程序设计种类:穿孔纸带、穿孔卡片、磁带和磁盘

优点:①信息存储量大、密度高,存取方便;②可进行多途径、多角度检索,保证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③存贮文献具有较高的标引深度④内容能够及时更新;

⑤图像、声音表现力丰富

缺点:1)由于需用计算机才能阅读,所以成本较大2)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使用,故在一段时期内尚不足以取代印刷型文献

㈤光盘

记录方式:激光载体:塑料、金属种类: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简称WORM 和可擦除重写光盘,简称E—RW

优点1)可用于记录或检索各种文献,2)可远距离输入,

3)便于利用与检索。利用光盘外借系统,不同文献(书刊、地图、档案等)可以通过同一终端查询。贮存在光盘内的文献,可在几秒钟内显示并同时为几个用户服务;

4)光盘存储密度高,成本低,易复制。5)光盘易于操作,6)利用光盘能提高对原件的分辨率。

缺点:1)光盘的寿命较短,一般只能保证20年以内的有效期。

2)光盘误码率高,另外将文献信息转化成数字编码进行存贮时,若技术稍处理不当,就会使原件上信息丢失或被删改.因而光盘复制件没有法律凭证性,不适于作为未解密的备查档案的复制件,但可作为已解密档案的复制件。

3)成本问题上,仅仅将光盘作为一种参考服务工具比较合适,在档案工作中利用光盘并

不合理,因为大多数档案利用率比较低。

4)需要比较昂贵的设备辅助读取

6、按照编辑和出版特征可以分成哪几种文献?

答:

图书:装祯上的变化:卷轴制度(汉晋至唐后期)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册页制度(唐后期至现代)平装和精装

特点:主题突出,系统完整、成熟;思想,理论,技术的创新和划时代的成果都以书的方式发表;

缺点:撰写周期长,内容可能滞后

报刊:①期刊:期刊一般是指名称固定、开本一致的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物。

期刊论文内容新颖,报道速度快,信息含量大,是传递科技情报、交流学术思想最基本的文献形式。②报纸: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报纸有期刊的大部分优点:出版周期更短,传播信息快,内容新颖等丛刊,

特种文献;介乎于图书与期刊之间;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出版分散,密级程度不同;收集困难,出版周期不定;情报价值高

特点;告知性、保密性、时效性实践性 :发表快,出版快、灵活性

零散资料:档案、舆图、图片、乐谱等

7、非纸质文献有哪几种?

答:古代:骨(甲骨文),金(铜器铭文),石(石刻文献),竹(竹简和木牍),帛(丝绸),贝叶(贝叶棕叶)。

现代:音像文献,缩微文献,机读电子文献。(同上5)

8、了解古籍文献的版式结构。

答:古籍单页版式包括版面、界行、版心、鱼尾、象鼻、天头、地脚、书耳等名称。

9、西方印刷技术对中国的书籍结构有哪些影响?

答:a)开本大小的变化;向小开本过渡;向石印和铅印过渡

b)传统版式的改进;页码编制采用;句读、人、地名标示符号的应用;界行消失;文字横排

c)两面印刷“洋装”问世平装和精装的出现;文献的题名开始在书名页中间、右上或者左斜

下等位臵;封面有图案装饰

d)现代版权页的出现

10、了解ISBN ISSN 和中国标准文献号,定义,结构,所在文献的物质单元位置。

答:1.国际标准书号ISBN

ISBN 0 – 8013 – 0019 – 3

组号出版号书号校验号

2.国际标准期刊号 ISSN

a. ISSN由8位数字组成,在前后4位数字之间有一个连接符号。前7位是标准号由ISSN 中心分配

b.前缀码3位(977),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指定给国际标准刊号(ISSN)专用的前缀码。

c.数据码7位,是不含校验码的中国标准刊号的ISSN部分。

d.特别数位(2位),也称顺序变化位,通常以“00”表示,可以用来表示同一刊物价格的变化,或用于识别每周内日报的不同期号。

e.校验码(1位),是最后一位数字,是根据EAN规定的特定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以表示数字的准确性。

f.附加码(长度自行设定),也称加长码

3.中国图书标准文献号

a.由分类号、出版社代号、书序号三部分组成

b.第一、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用圆点“〃”相隔,圆点前有四位数或五位数。

c.圆点前的三位数即为出版社代号,所余的数字为分类号,圆点后为种次号。

d.分类号,按图书内容确立,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7个基本大类的类号。类号是一位或两位数字。出版社代号是固定的三位数字。

11、文献标准号的作用是什么?

答:⑴判断该文献是否是正式公开出版物。所有正式出版的文献都经过一系列程序,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获得标准文献号,并在市场上流通,所以文献标准编号可以作为正式公开出版物的标志,同时文献标准号是经过相关管理中心统一分配具有校验作用的号码,也是判断文献是否盗版的重要手段。

⑵有利于生产、发行、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发行、管理工作。由于文献标准编号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因此非常方便文献生产、管理、发行、统计工作。如通过查验文献生产单位的标准文献号使用情况,可以知道该单位文献生产的数量。国家通过对标准文献号的管理。可以知道某一时期文献的出版或销售情况。标准文献号,尤其是其中条码的使用,使得输入速度较快、准确性提高、应用于出版管理、发行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⑶提高文献收藏和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文献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各图书馆或各服务部门利用标准文献号,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献额收藏情况。同时,文献收藏和服务部门为了更好的方便读者使用文献,通常要对文献惊醒加工整理。利用标准文献号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⑷进一步实现文献的国际交流。由于不同语言的限制,文献在国际传播中会受到地域的影响。但标准文献号采用拉丁字母和数字,适用国际统一标准,可以不受语言的限制,文献在国际间的传播更加便利。

12、从《七略》到《中图法》请梳理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轨迹.

答:⑴七分法:大约在公元前6年,由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所编的《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地反映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七略》有总序、有类序、有书名、有叙录,是著录相当完善的书目。它的分类标准已兼顾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如“诸子略”之按学术流派划分、形式如“诗赋略”之按体裁及作者划分。在分类技术上,《七略》创造性地运用了互著别裁、内容提要、大序小序等方法,使图书分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方法,也同时具有了学术研究的意义。《七略》的图书分类体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学术面貌,是目录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其表现主要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反映课秦汉学术的概貌;创立了一系列书目分类的原则。如以学术分类为基础,以图书内容和体裁立类,兼顾图书篇卷多寡,同类之书以成书先后为序。

⑵公元473年,刘宋时期的王俭编撰了《七志》。较《七略》而言,有不少新点:首先,类名有所改动。其次,增加了“图谱类”,突出了改文献在分类法中的地位;增加了道经和佛经类目,适应了这一时期道经、佛经文献增多的学术趋势。另外,《七志》所收文献比较丰富,几乎包括了子东晋南渡以后到南齐以前的文献。在分类技术上,它采用了转录体的叙录,弥补了某些分类目录简单的不足。

稍后,梁人阮孝绪编撰另外《七录》分为内篇、外篇,共七录。其主要特点在于,将史部图书单独立为一类,取消了“图谱类”,将图谱文献按其内容各入其类。在类名上,创设了“文集”之称,为后世目录所沿用。

⑶四分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学术有了很大的变化,七分法的分类体系已不能适应当时学术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学术文化的这一变化,四分法应运而生。四分法始于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所编反映三国典籍的《中经》。西晋秘书监苟勖依据《中经》编制了《中经新薄》,以“甲乙丙丁”作为图书编类记号,是我国分类标记符号的雏形,东晋著作郎李充在《中经新薄》的基础上编撰了《晋元帝四部书目》,将乙、丙两类次序对调。甲——五经,乙——史记,丙——诸子,丁——诗赋,从而奠定了四分法的分类次序。

苟勖、李充虽已将图书分为四部,但尚无类名,对图书的整理、上架、检索、记忆甚为不便、直到唐代魏征等奉命编撰《隋书??经籍志》时,才把甲、乙、丙、丁四部定名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使四部法成为甲经部、乙史部、丙子部、丁集部。这是我国最早的简单混合制号码。从此,历代官修、私家目录沿用了这一分类法,历代官修并目录并以此为永制。

“四分法”发展到《隋书?经籍志》,基本趋于成熟。自唐一直到清代,“四分法”在整理典籍中基本占了统治地位。所以说《隋书?经籍志》奠定了我国古代“四分法”的基础。

清代乾隆年间,纪昀等编《四库全书总目》,集古籍四部分类之大成。它的编纂对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目录学方法和理论作了以此阶段性总结,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图书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建立了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最系统、最完善的图书分类体系,也使我国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灿烂的知识、文化得以分门别类、源流有绪。此后的《天一阁书目》、《爱日精庐藏书志》、《善本书室藏书志》等私藏书目及近代图书馆古籍目录都据此类化分文献,及至今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又在其类目的基础上加以增删、调整,成为雷芬中国古籍的分类法。

⑷十二分法:在四部分类法发展过程中,也有突破四部而别创其它者。宋代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图书分类学家郑樵编撰《通志?文艺略》扩充了类目、增加了子目,将图书分为12大类、100家、442中。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非正统性,所以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各种分类法,均附载于书目之中,伴随着具体的书目产生和发展,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分类体系用于类分文献,这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再则,由于不重视自然科学,图书分类中属于自然科学的类目设置不当,对民间文学艺术也没有设专类,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

⑸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流传到中国,导致原有的四部分类法无法包容古今中外所有文献。在这一时期,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以及《古越藏书楼书目》、《南洋中学藏书目》都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产物。这些图书分类法虽然打破了四部的框架,类目设置上用于创新,冲破了古代图书分类法的尊儒思想,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体系欠严谨仍然不是理想的分类法。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与1910年被孙毓修首先介绍到中国。这对我国的图书分类法从思想到实践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深远仿杜、改杜、补杜的分类法陆续出版,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

⑹中国现当代图书分类法,是在建国后编制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人大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适应我国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编制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原则;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全面协作编制分类法。同时,这一时期的分类法也积极吸取和总结了外国的先进经验,在编制技术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注意了分类法的统一,积极向标准化努力。

中图法是新中国编制的较晚的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法,所以在各方面优于其它同类型图书分类法。主要特点;j较好的体现了图书分类法的“三性”原则,充分反映了新科学、新技术。采用先进的编制技术等等,力图是我国的分类语言规范化和统一化,从而为全国图书资料的统一分类编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13、文献组织的方式和揭示方式分别有哪些?

答:⑴文献组织的方式:分类编排法、主题编排发、时序编排法、地序编排法、字顺编排法

⑵揭示方式:文献著录法、文献提要法、文献摘要法、文献索引法、文献评价法、文献注释法、文献综述法

14、以概念为基础的文献整序的原理有哪些?

答:⑴原理1:内涵与外延具有反变性原理

15、分别列举5种目录、文摘和索引,说明各种特点

答:⑴目录:公藏目录:由政府主持对目录藏书进行整理的编制的一种目录,且有简

单说明的

史志目录:往往是后代史官依据以前的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以及其它文

献资料编撰而成的

私藏目录:著录详细,而且多有提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专科目录:是围绕某门学科或某一研究范围、课题而编制的文献目录

特种目录:记载各种学术之书目,必自成系统之学科始有独立之目录

⑵文摘:指示性文摘:只简单介绍文献内容的梗概,注意定性描述

报道性文摘:概述摘要原文主要信息,注重定量描述

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

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文摘

普及性文摘:讲求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其内容多为文章摘要、片

段,甚至是全文转摘

情报性文摘:内容专深,强调科学情报价值

⑶索引:字顺主题索引:将文献中的主题按字顺排列起来的索引

等级制分类索引:按等级制分类法顺序排列的索引

篇目索引:主要标引图书或报刊中的论文篇目,能查找报刊、史转、文

集、全集与丛书,主要起指向和示址作用

语词索引:选题要求经典权威,选材要求内容可靠,标引要求详尽全面,

著录要求准确具体

内容索引:是以文摘内容中的所含字、词、句、人名、地名、主题等具

体内容为记录和检索工具

16、什么是文献链?

答:文化信息在整个社会交流系统中信息流通的渠道即各种信息按承载信息的关系而排序的序状结构,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信息量的增长、熵的衰减、信息的浓缩等可以同过文献类型的渐进性演化来表示。

17、文献增长老化的规律有哪些?

两个著名的文献增长曲线

衡量指标:一定时间内的文献单元数量

普莱斯曲线:指数增长曲线以科学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

文献的增长速度与当时的文献量成正比;记时间t时的文献量为F(t),一般说来, F(t)是一个很大的整数,为了利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将F(t)=视为连续、可微函数。记初始时刻(t=0)的文献为a,文献增长律为b

逻辑修正曲线;F(t) = K/1+ ae-bt(b>0)

F(t)代表时刻t的文献量,K为文献增丧的最大值。用坐标曲线图表示即为:科学文献增长规律逻辑曲线

18、简述文献分散与聚团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于本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

文字描述: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载文量最高的核心区和包含有与核心区等同数量论文的相继的几个区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n>1)的关系。

维克利和布鲁克斯的修正:期刊的区分不只限于3个,可以推广到n>3的普遍情形

数学关系式:T1:T2:T3:……Tm=1:b:b2:….bm-1

布拉德福定律的作用

1)用较为严格的书须表达式,表达论文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2)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3)测定检索型文献的完整性;4)进行学科之间的比较;5)完善文献收藏和采购政策;6)分析文献用户的阅读倾向,动态馆藏的维护;7)提高文献服务的合理化程度

洛特卡定律:作者平方反比分布

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本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写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 n2……,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该定律被认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意义:在文献工作领域,可以预测作者数量和文献数量,揭示不同领域的文献现状与趋势,对文献进行有效的搜集和管理;在科学学研究方面,可以了解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动规律,和研究人才与成果的分布特征

不足:是典型意义的理论估计,对于某些学科不太适用:只有调查统计的时间区间足够长,作者数目足够大,才能有较好的平方反比分布呈现

齐普夫定律—词频分布定律:它可以表述为: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约5000字)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

编上等级序号,即频次最高的词等级为1,频次次之的等级为2,……,频次最小的词等级为D

应用范围:1、对于词频特别高和特别低的词不能充分满足2、应用领域局限于文献标引理论中的词汇控制的问题,和文献自动分类与建立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的倒排档方面3、设计文献中心排架寄取存资粮的最佳线路4、选择文献情报中心的最佳地理位臵

19、测度文献引证的指标有哪些,各自意义如何?(自引、引文耦合、同被引等等)

引文耦合;引证文献之间某种特定联系的专门术语。

若两篇文献同时引用一篇成多篇文献,则称它们在引文上是耦合的。

引文耦合的文献总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其联系的强弱程度通常用“耦合强度”(或称耦合频次)这一指标来测度。

若两篇文献具有一篇相同的参考文献,刚认为这两篇文献具有一个引文偶(或称一个合配单位),如果有两篇共同的参考文献,则称2个引文偶。引文耦合关系也可以推广到多篇论文的情形。显然,引文耦越多,两篇文献(或多篇文献)的关系越密切。合配单位K(K>1)

除了以文献为对象的耦合关系外,还可以相据需要选择期刊、作者、主题词、学科等为耦合对象来观察文献之间的多种联系,分别称之为期刊耦合、作者耦合、主题耦合.学科耦合等。同被引;被引文献之间某种特定联系的专门术语。

若两篇(或多篇)文献被一篇或多篇文献(不论其何时发表)所引用,则这两篇(或参篇)之间存有同被引关系。其关系的强弱程度测度指标为同被引强度(频次);两篇(或多篇)文献的引用的文献越多,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

自引;指著者引用自己先前的著作(含与他人的合着)。自引最主要的原因是著者把目前的研究与已往的研究联系起来,或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或避免重要论述,或发展自己以往的成果使之更臻完善。作为一种引用形式,自引的文献与其它被引文献并无本质的差别,但是,大量的自引在时间上都极接近于被引文献发表则时间,50%的自引发生在原文献发表后不到5年。从自引出发,可以定量地观察其一著者的研究的来龙去脉

20、微观文献交流的规律有哪些?

微观文献流:即具有一定的自然特征的文献动态过程,文献的增长与老化,文献的分散与聚团,文献的一证关系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古典文献学题库

古典文献学概要 中国古代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 ?孔子修“六经”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始于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当时叫“校雠” ?近代受西方学术影响,一些传统学术被冠以“××学”之名,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即传统上的字书、韵书、训诂“校雠学”,“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之名的提出 ?梁启超1920年《清代学术概论》:“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 ?1923年《中国近三百学术史》:“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1928年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例言》:“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成为高等教育的独立学科 ?建国后标点整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 ?50年代末翦伯赞等教授建议建立文献学专业 ?在魏建功先生领导下,1959年在北大中文系创建国内第一个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上世纪80年代初张舜徽先生提出招收文献学研究生,于是在历史系设置历史文献学专业 ?从此就形成了古典文献、历史文献两个专业并存的局面 古典文献学是怎样的一门学问 ?传统的文献学包括文献形态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编纂学、典藏学;文献标点、注释翻译、考证、文献检索、出土文献等?古典文献学的功用 ?传统上即明道,教化,娱情,考辨,经世 ?古典文献学是治中国文史之学最基本的学问 程千帆:文献学学不好,将来会被人欺负的 平时说话要负责任进行学术研究不能不顾学术常识 ?他曾就读于复旦、柏林、苏黎世、哈佛,通晓八国语言,先为清华大师,后教于牛津,学贯中西。家学深厚,全唐诗10万首都可倒背如流,晚年目盲后,全靠口述,出口成章,学生整理其听课笔记便成国学巨著。号称500年才出的一个教授,蒋介 石称之为国宝,他就是陈寅恪,死于文革。(有种人叫天才,惊采绝艳啊。) ①全面认识文献,进入古代文化、学术宝库的钥匙。“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秦观?“楼观”“寺观”;“观看”“观瞻”。 ?元韦居安《梅涧诗话》:陆放翁名游,字务观。“观”字系去声。或云其母梦秦少游至而寤,遂生放翁,因以其字命名,而名为字。《后村诗话》载史相力荐放翁,赐第,其 去国自是台评。王景文乃云“直翁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放翁见诗,笑云:“我 字务观乃去声,如何作平声了?”近时方蒙仲有《奉题刘后村文稿》数首,内一绝云:“昔闻秦七与黄九,后有幼安与务观。”“观”字亦作平声。想后村见之,亦发一笑。 ?陆游《题秦少游像》“我名公字正相同” ②指引读书治学、寻检资料。通过目录、类书、索引等工具书,用较少的时间,尽可能全面地找到所需资料,并鉴别、确定可靠的版本 ?陈垣:“不懂研究的方法,会读一辈子的书终不能入门。” ?程千帆:“今天中文系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融会贯通,不会收集和整理材料,当然也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9月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010131009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修订版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教育学》考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是人类生活延续与更新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学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重视探讨教育的艺术,总之,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期望和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广泛的人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是指在社会里占主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 4、学制: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方案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首先课程方案不仅要反映国家的教育目的而且要体现普通教育在学生培养上的的特点和要求。其次,它是对课程设置做出规定。最后,它还要对学年编制做出科学而合理的安排。

6、教学: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素质发展的活动。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起着引领的重要作用,它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与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具有目的性,双边性。在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8、德育: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和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判断、体验、践行和改善,以形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教育。简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9、美育:美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感知、领悟、评析与操作自然、生活与艺术品等对象的各种美的形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掌握与运用有关美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实现情趣的融合、共识和分享,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简言之,美育即引导学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的教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10、教师:教师强调“有意识”地利用影响改变对方的身心,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11、教师标准: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学习要求:引领与导向,依据与标准,规划和发展。 二、各种题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 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 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2.《玉海》:宋王应麟编。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等文献。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类目之间,时有“参见”。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有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 3.《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奉敕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成书。全书100卷。分为46部,包括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每部下又分各事物的细目,共计727个子目,约百万字。此书资料古稀,引用的古籍达1431种,现存者不到百分之十,且所援用者都为唐以前的古本。体例比较完善,事文兼备、先事后文,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类事、不重采文,以及随意摘句、不录片断的缺点,对后代类书影响较大。该书用途较广,宋以后多用来校勘古籍、辑录佚文以及查找唐以前的文献资料和诗文典故,颇有学术价值。有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汪绍楹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 5.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6.监本: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五代后唐时,宰相冯道请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印出售,是为国子监刻书之始。五代监本经文、注文并重,保持了六期以来经注写本的旧式,宋代仍之。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校刻了一些重要医学典籍。明代南北两京都设国子监,因而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分,其先后刻印的《廿一史》以其内容充实和装帧优美而著称于世。 7.简牍:古时,有以竹为简记事者,有以木为牍记事者,合称为简牍。早在汉代就发现过古代的简牍。近

中国古典文献学排名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南开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山西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

献学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安徽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广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暨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最新教育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学基本知识点 1、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教育家乌里。 3、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4、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于1933年出版,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5、文化教育学生死德国的传统与风格。 6、课程与教学论是根据教育的组成内容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8、班级授课制首兴于16世纪的欧洲。 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来自《说文解字》。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11、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12、古代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1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早出现于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学校。 14、唐代设立的“六学二馆”主要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古代教育的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 16、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1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是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18、科学间接对教育产生作用。 19、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就是教育民主化与教育主体性。 20、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5月提出的。 21、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科教兴国战略。 22、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生产功能。 23、必须把教育理论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四大。 24、教育通过个体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 25、我国古代社会设定学校教育目的为明人伦,说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有影响。 2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格赛尔双胞胎爬梯实验。 27、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28、“学校消亡论”的提出者是伊里奇。 29、机体成熟有赖于教育。 30、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归为社会和生物。 31、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向社会的延伸和发展。 32、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的是圣西门。 3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教育目的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育目的。 34、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工作总的要求。 35、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36、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既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37、1957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8、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古代学校的出现。 39、199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鹤春、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容:目录、版本、校勘 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鹗、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 1.金文(钟鼎文) 金,指青铜器。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商周青铜礼器以钟为代表,乐器以鼎为代表。 金文文献容主要是记录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活动。西周是金文最为盛行的时代。 2.石刻及石刻文献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刻石鼓又称石鼓文。先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唐初时被发现,共十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得“猎碣”之名。石刻文主要盛行于汉时期。 3.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 (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方案

05 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运用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方法,进行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 3.熟悉古籍普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使用现代技术方法对古籍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 4.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 5.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独立承担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先秦诸子文献研究。本方向在系统学习文献学理论、方法以及文献学史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研究先秦诸子文献与诸子学史。 2.民族古籍文献研究。本方向在系统学习文献学理论、方法以及相关民族语言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研究贵州民族古籍文献与文化。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总学分≥34,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四、课程设置 见“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 2.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成果。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实效,重点放在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3.参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鼓励学生积极撰写专题论文,并向有关的专业刊物投稿,发表研究成果。 4.关于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和内容。其中教学实践不得少于20学时,科研实践活动不得少于1次,社会实践活动不得少于3次。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等。研究生必须参加5次以上的本专业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本人做一次学术报告)。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后,学生需进行总结并填写《贵州民族学院研究生实践教学情况登记表》、《贵州民族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由导师和有关教师对其考核,给出评语和成绩,通过者才给予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课程学习达到规定的学分,方准许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写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从开题报告到全面完成)。 1.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当结合本专业进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开题报告 根据论文选题的要求,经过学科组的论证,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3.论文撰写 全文不少于3万字。论文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