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值公式
第四章群落生态部分习题

《普通生态学》“群落生态学”部分自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3.在以下生物群落中,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的是哪种类型[]。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热带季雨林 D.常绿阔叶林4.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区域是[]。
A.潮间带 B.浅海带 C.珊瑚礁 D.远洋带5.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6.下述对常绿阔叶林描述正确的是[]。
A.常绿阔叶林区属于亚热带气候B.常绿阔叶林又称为夏绿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7.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是共建种群落B.阔叶林群落中出现的马尾松是罕见种C.板状根植物多属浅根植物D.湖泊中的生产者多分布在深底带11.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常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2.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3.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形态、生理等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同种生物的趋同适应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D.生态型根据形成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5.按丹麦植物学家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
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典型样地植物群落特征

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典型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张鹤鹑;樊林;袁志忠;余斌;赵湖;张成;黎有有;陈功锡【摘要】从3个分别为4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对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各样地乔木共有22种、灌木24种、草本34种,其中1号样地有乔木15种、灌木13种、草本16种。
2号样地中共有乔木 4种、灌木9种,草本13种。
3号样地有乔木10种、灌木11种、草本8种。
(2)各样地植物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平均高度为7.81 m,主要包括樟叶槭、板栗和猴樟等。
灌木层平均高度为1.43 m,典型的有华南十大功劳、箬竹和紫金牛等。
草本层平均高度为0.38 m,主要有麦冬、蝴蝶花和鸭儿芹等。
(3)保护区各样地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均较大,Shannon-Wiener 指数 H 大小依次为样地2>样地3>样地1,Pielou 均匀度指数 J 依次为样地2>样地3>样地1。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three 400 m2 sample plots from Jiugui Spirit Ecological Function Preservation Area in Jishao city of Hunan province, the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s of the preservation are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plant community species composition is rich, there totally were 22 species of arbor, which belong to 18 families and 21 genera, in which there were 15 species of arbors, 13 species of shrubs and 16 species of herbages in sample No,1, 4 species of arbors, 9 species of shrubs and 13 species of herbages in sample NO.2, 10 species of arbors, 11 species of shrubs and 8 species of herbages in sample No.3.(2) Community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arbor layer, shrub layer and herbage layer in preservation area, the average height of arbor layerwas 7.81 meters, mainly including Acer cinnamomifolium, Castanea mollissima and Cinnamomum bodinieri, etc.; the average height of shrub layer was 1.43 meters, the typical shrub species were such as Mahonia japonica, Indocalamus tessellatus and Ardisia japonica, etc; the average height of herbage layer was 0.38 meters, the main herbage species were Ophiopogon japonicus, Iris japonica and Cryptotaenia japonica,etc..(3)The change ranges of plant community’s Shannon-Wiener index and Pielou evenness index were larger, Shannon-Wiener index(H) ranked from big to small as follows: sample No.2 > sample No.3 > sample No.1, Pielou Uniformity Index (J) ranked from big to small: Sample No.2 > sample No.3 > sample No.1.【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8页(P89-96)【关键词】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湖南吉首【作者】张鹤鹑;樊林;袁志忠;余斌;赵湖;张成;黎有有;陈功锡【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吉首416000;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吉首 416000;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吉首 416000;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吉首416000;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吉首 416000;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吉首4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4+2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生态学实验——精选推荐

生态学实验惠州学院实验五、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指其种类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外貌和结构等一、目的和意义1. 学习利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野外调查。
2. 掌握对群落中物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3. 加深对调查地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4. 提高从事生态学野外调查工作的能力。
二、一般原理(一)取样方法群落调查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在进行群落调查时,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一般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群落总体的特征,这个过程称为“取样(sampling)”。
为了既保证取样研究的结果能够反映群落总体的特征,又使取样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少,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 取样方法类型依据样地设置方式的不同,可将取样方法分为两大类型:(1)主观取样法即根据调查者的主观判断,认为选择能代表群落特征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
其优点是简便迅速、省时省力,对于有经验的调查者有时可获得很有价值的结果,尤其在大范围路线调查中常常被采用。
但是,该方法不能对调查得到的估计量进行显著性测验,无法确定其置信区间和预测可靠程度,因此受到统计学家的质疑。
(2)客观取样法(随机取样法)包括简单随机取样、系统取样和分层取样。
在利用本方法时,每个样地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计算估计量的置信区间,明确知道样本代表性的可靠程度。
客观取样是生态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当具体进行野外调查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取样方法。
当对研究对象的性质不了解时,最好能比较几种取样方法的效果,然后确定最佳方法。
样地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在样地中获取数据的方法。
有若干技术可以用于定量研究陆生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其中样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2. 样方法样方法是依据一定的样地设置方式,在所需研究的群落类型中确定若干一定面积的样地作为整个研究区域的代表,然后对各个样地进行详细调查,以样地调查结果估算群落总体。
生物土壤结皮演替对高寒草原植被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生物土壤结皮演替对高寒草原植被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秦福雯;康濒月;姜凤岩;刘晓丽;徐恒康;位晓婷;邵新庆【摘要】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是退化高寒草原常见的地表覆盖物,具有调控土壤养分循环和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特征的作用.以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样方内生物结皮的发育程度将所有样方分为4个类型,并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原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对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0-10 cm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物结皮由藻结皮向苔藓结皮发育的过程中,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禾本科植物占比上升,莎草科植物和杂类草占比下降,而豆科植物占比无显著变化.(2)在草本植物群落中,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最高,溚草(Koeleria Pers.)、异针茅(Stipa aliena Keng)、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矮火绒(Leontopodium nanum)是主要的优势物种.(3)生物结皮盖度与植被盖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4)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增加了禾本科植物比例,减少了杂类草比例,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高度和生物量.(5)无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覆盖下0-10 cm土壤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土壤全磷、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和氮磷比无显著变化.由此可见,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下,生物结皮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进一步探明其生态作用,以发挥其在退化草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28)006【总页数】8页(P1100-1107)【关键词】生物结皮;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作者】秦福雯;康濒月;姜凤岩;刘晓丽;徐恒康;位晓婷;邵新庆【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X17生物土壤结皮(简称生物结皮)是由生活在土壤表面的微生物(土壤细菌、真菌等)和非维管束植物(蓝藻、绿藻、硅藻、地衣和苔藓)与土壤颗粒通过团聚和胶结作用形成的复合生物体(Coxson,2002)。
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范本模板】

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 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检测指标体系设计教师评语:年月日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摘要:森林生态效益是林地的重要功能属性, 然而要对其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相当困难。
本文针对林地建设和效益评价中的主要目标,提出一套实用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了森林对改善小气候、增加枯季径流、拦蓄暴雨径流、延缓洪水过程和保持水土等作用。
希望可以提高指标的综合能力和可计算性,应用于防护林或优良林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决策.1、指标体系框架2、二级指标细化及测定方法2。
1。
1可用指标:主要一级指标分为植被适应性、水土保持、土壤质地、生物多样性.在这之外还包含有生物量以及固碳释氧功能单独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测算.2。
1。
2植被(树种)适应性2.1.2。
1 树种及耐旱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耗水特性、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等都不相同。
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林地内各树种的耐旱性和野外条件下影响树种生长的主要因子。
本指标的设计主要是揭示喀斯特地区林地内植物树种对石漠化地区干旱的条件下的特殊的适应性能。
表1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Table1 Drou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蒸腾速率三级SY-1023植物蒸腾速率测定仪枝条水势三级用670便携式植物水势压力室测定水分利用率三级光合率/蒸腾速率2.1.2.2 树种光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较高,对光照反射较大,植物必须在这种特殊生境中形成完整的适应机制。
各种植物对这种环境的光适应能够改善光合,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物量.表2 光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Table2 Li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净光合速率三级Li 6400-02B测定光饱和点 LS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光补偿点 LC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2。
生态学考试习题(终极版)

一、绪论P41,说明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前者如温度、可利用水、风,而后者包括同种或异种其他有机体。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1)问题①在个体层次上,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
经典生态学的最低研究层次是有机体(个体),按其研究的大部分问题来看,目前的个体生态学应该属于生理生态学范畴,这是生态学与生理学的交叉学科。
②在种群层次上,多度及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
③在群落层次上,生态学家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
④在生态系统层次上,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方法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①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②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③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二,生物与环境P14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哪些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3,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崂山三桠乌药群落组成和结构分析

崂山三桠乌药群落组成和结构分析作者:张勇杰梁婷婷臧德奎董运斋戴月欣来源:《农学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对山东崂山三桠乌药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态学特征。
采用样地调查和群落学统计方法。
崂山三桠乌药群落共有木本植物31科54属88种;群落中物种Raunkiaer频率等级分布为A>B>C>D=E;重要值位于前7位的树种有三桠乌药、赤松、小米空木、日本落叶松、盐肤木、日本花柏、胡枝子其重要值分别为8.82%、8.53%、8.19%、6.31%、5.96%、5.44%、5.37%;群落建群种为赤松,日本落叶松为第二建群种。
崂山三桠乌药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常见种的多度优势明显,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关键词:三桠乌药;崂山;群落组成;垂直结构中图分类号:S314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3-07210 引言三桠乌药隶属樟科山胡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早春开花黄色,花朵揉碎后,有很浓的生姜味,故称“山姜”;它的木材致密、坚实,又被称为“崂山棍”。
三桠乌药的种子、树皮、木材都具有很广泛的用途,是具有很高开发和保护价值的树种。
三桠乌药耐寒性强,是热带性质科——樟科中分布至最北界的物种,在中国产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以南。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基础,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物种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揭示物种共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如对短毛椴、红松、乌冈栎、早樱、白豆杉、华中樱、油杉等树种群落结构的研究。
三桠乌药作为樟科植物中地理分布独特的物种,在群落研究方面仍属空白。
山东省是三桠乌药分布北界且分布集中的区域,已知主要分布于崂山、昆嵛山、五莲山等地,其中崂山由于自然及地理条件优越,植被类型多样,该地区的三桠乌药群落保存完好而且较为典型,对崂山三桠乌药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三桠乌药群落多样性维持机制、种群区系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1)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p165图8-3) 休眠芽位于距地面 25厘米以上,又依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 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 1芽植物(25厘米到2米)。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 厘米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 芽植物,更新芽位子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 多年生草本植物。 (4)隐芽植物(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 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5)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以种子越冬。
三、种的多样性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 = 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 3. 多样性梯度 (1)多样性随纬度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 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乔木、海产瓣鳃类、蚂蚁、 蜥蜴和鸟、兽等许多类群中均有充分数据说明这一点,即无 论在陆地、海洋和淡水环境,都有类似的趋势。当然也有例 外,如企鹅和海豹在极地种类最多,而针叶林和姬蜂在温带 物种最丰富。 (2)多样性随海拔变化 如果在赤道地区登山,随海拔 的增高,能见到热带、温带、寒带的环境,同样也能发现物 种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 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录。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 面积的大小。作法:逐渐扩大样地面积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 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 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 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 作为最小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值
以综合数值表示植物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
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或,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
补充:
针对乔木而言:重要值=(相对密度【即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即相对优势度】)
针对灌草而言:重要值=(相对密度【即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即相对优势度】)
注:
频度:是指一个种在所作的全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频度指某种在全部样方中的频度与所有种频度和之比。
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100%
显著度【优势度】:指样方内某种植物的胸高断面积除以样地面积。
相对显著度【相对优势度】=(样方中该种个体胸面积和/样方中全部个体胸面积总
和)×100%
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重要值的计算:
重要值(Iv)=相对多度(Dr)+相对显著度(Pr)+相对频度(Fr)(用此公式求出的重要值总和为300)
相对多度(Dr)=某个种的株数/全部种的总株数×100%
相对盖度(相对显著度(Pr))=某个种的盖度/全部种的总盖度×100%相对频度(Fr)=某个种的频度/全部种的总频度×100%
(嘱咐:计算盖度中,三个+号合计盖度约为1%)
1.物种丰富度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样方内出现的物种数目
2.Shannon-Wiener指数(H’)= -
1ln
s
i
Pi Pi =
∑(注:Pi=N i/N,即某个物种的相对多度,Ni为种i的株数,N为种i所在样方的所有物种的总株
1 数;数值上等于Dr )
3. Simpson 指数(D )=1- 21s i Pi
=∑
4. Pielou 的均匀度指数(Jsw )=H ’/l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