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O例观察

合集下载

太赫兹波灸疗仪灸“八卦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太赫兹波灸疗仪灸“八卦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刘锋1**…李奔驰1…章文春2***(1.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南昌……330004)摘要:太赫兹波灸疗仪是采用新型的无机材料,了在温热、红外、太赫兹波三方面的与传统艾灸一致。

关门左右各一穴,水道左右各一穴,共八穴,美其名为八卦;背部四隅上下是膏肓、胞肓四穴,共八穴,俗称后八卦;卦穴”对失眠的治疗疗效,以期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太赫兹波灸疗仪;八卦穴;失眠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古籍文献中也称为“少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暝”等,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及不能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1]。

近十年来研究发现失眠在人精神上容易导致器质性的疾病,还会使人免疫力下降,效应以及太赫兹波效应等[2]。

丁宏光等[3]在艾灸的红外光谱研究中发现:传统隔蒜灸,隔姜灸和隔* 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17-S346)。

** 第一作者:刘锋(1993―),男。

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E-mail :951237162@。

*** 通信作者:章文春(1962―),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医康复模式与方法、名家经验(经典与临床)研究。

E-mail :139********@。

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完善的循证医学证据。

综上,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由于病例数较少,可能导致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各项治疗原则符合FARP 的一般治疗规律,可为该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部分参考。

参考文献[1]林琳, 林征, 朱芬芬.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与罗马III [J].胃肠病学,2006, 11(12):750-752.[2]沈彬慧, 赵学理, 郭修田.中国中医急症[J]. 2016, 25(9):1 740-1 742.[3]Zachou K, Gatselis NK, Arvaniti P, et al.A real-world study focused onthe long-tern efficacy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J]. Aliment PharmacolTher, 2016, 43(10):1 035-1 047.[4]叶宇飞, 徐慧岩.四毒祛黄汤保留灌肠联合熏洗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33(3), 1 181-1 138.[5]甘肃省针灸协会标准.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3-7.[6]Boyce PM, Talley NJ, Burke C, et al.Epidemiology of the 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 diagnosed according to RomeII criteria:an Australian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Intern Med J, 2006, 36(1):28-36.[7]蔡立群, 黄河, 池伟, 等.电针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35例[J].中国针灸, 2016, 36(1):41-42.[8]闻永, 李俊, 龙庆, 等.电针联合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研究[J].中国针灸, 2017, 37(3):243-246.[9]谢昌营, 肖慧荣.肛门洗剂对肛瘘术后创面术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37(6):684-687.(收稿日期:2019-04-04)编辑:王河宝用高科技手段加以模拟传统艾灸燃烧时所辐射的红外与太赫兹光谱,保证了在温热、红外、太赫兹波三方面的与传统艾灸一致,且具有优势如下:①可以取16个穴位同时施灸,既扩大了灸疗范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②过程完全自动控制,可由医师或患者按要求调控;③微电子温控设计,使“灸”温度可调,能适应患者的个体差异,方便个性化服务;④定时预警,在施灸过程中不产生烟雾,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也不会因烟雾而使患者和医师的健康受到影响,非燃烧式制热使灸疗更加安全,避免了艾灸容易烧伤皮肤、衣服等不足。

艾灸疗法课程案例

艾灸疗法课程案例

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
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九分。

(四)痛经

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
胞宫失养,复因情志失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
适用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 适用证以虚证、寒证、阴证为主,适 用于慢性久病以及阳气不足之证。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九分。
一、基本技术
艾炷灸
艾灸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其他灸法
灯火灸
天灸
直接灸
间接灸
悬起灸 实按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太乙针灸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
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
疗一周。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九分。

(二)面瘫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
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
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
有耳后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
》载:“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焫”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 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
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 、痢疾等。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九分。
(二)扶阳固脱

隔物灸治疗痛经

隔物灸治疗痛经
据病情的具体情况每次灸5~10壮不等,月经来潮前5d开始治 疗,每日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60例患者均取得很好的效 果。

医院整体外观图片
肆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4.其他
隔药饼灸 雷海燕等将120例确诊为寒湿凝滞型的痛经患者随机平均

医院整体外观图片
叁 隔物灸的概述
4.隔物灸的特点
4.1隔物灸的温热感患者易于接受; 4.2隔物灸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容易普及; 4.3隔物灸作用于机体的生物传热过程; 4.4隔物灸对机体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4.5某些隔物灸的红外辐射光与人体穴位辐射光谱具有一致性。

医院整体外观图片
叁 隔物灸的概述
禁忌:胃肠道溃疡、阿司匹林或相似药品过敏者忌用

医院整体外观图片
贰 痛经的药物治疗
2.西医治疗
2.2药物治疗
2.2.2解痉、镇静和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宫腔内压力 发作期可用阿托品、颠茄合剂等解痉药物对症治疗
2.2.3避孕药——抑制排卵,降低经血中PGF2α水平——避孕/NSAIDs无 反应者可作为首选
1.4气血虚弱证
·证候及分析:气血不足,冲任亦虚,经行之后,血海更虚,胞宫、冲任失于
濡养,故经期、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按;气虚下陷,故小腹空坠;气血亏虚,
经血不荣,故经量少而色淡质薄;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萎黄不华,头晕;血虚
心神失养,故心悸气血虚弱,脾阳不振,故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两
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医院整体外观图片
贰 痛经的药物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1.1气滞血瘀证 ·加减变化:痛甚+血竭末或另冲服田七粉;

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48例

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48例

・26・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Feb2021,30(1)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48例孔祥镜(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000)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升阳益胃汤;隔药灸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21)01-0026-02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肠道发炎、黏膜损伤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炎性肠病,位于结肠黏膜,病因不明。

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便、腹泻和腹痛[1]。

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11.6[2],约有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展成结肠直肠癌[3],且呈逐年增高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且代价高昂的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西医用于缓解UC的长期治疗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5-ASA),皮质类固醇、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和免疫抑制剂。

但是长期应用西药可产生不良反应或岀现疗效显著及耐药性等[4~6]。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减轻腹痛、腹泻、炎症等方面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7~8]。

笔者在临床中使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资料均来自我院于2018年1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采用SPSS2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生成每组48例两组共96例的随机分组方案,即1-96号所对应的治疗方案分配表,并以不透明的信封按顺序装入1-96号治疗方案后在信封表面标记1-96号,采用分配隐藏的方式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连续按照1-96号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程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8.梳刮法
使用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即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向刮拭,如梳头状;此法适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
9.点压法点穴法
用刮痧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此法适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
8.闪罐: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
9.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10.留罐: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薄弱处或吸拔力较强时,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一、适应范围

隔姜灸身柱穴治疗背寒肢冷症

隔姜灸身柱穴治疗背寒肢冷症

隔姜灸身柱穴治疗背寒肢冷症
华云辉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8(014)001
【总页数】1页(P27)
【作者】华云辉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梅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05
【相关文献】
1.三伏、三九天隔附子饼灸治疗四肢逆冷症疗效对比观察 [J], 刘媛媛;艾宙
2.俞募配穴隔姜灸治疗寒凝心脉型胸痹27例 [J], 付勃;于冬冬;郭哲;杨阳;王珂;胡锡元
3.隔姜火龙灸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J], 陈少敬;叶雪英;彭剑虹;尹晓霞
4.艾柱隔姜灸神阙穴治疗寒凝胞中型痛经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J], 王爱玉
5.以隔姜灸为主,治疗哮喘、气臌、寒泻各1例 [J], 李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隔姜,蒜,盐灸

隔姜,蒜,盐灸

隔姜灸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

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

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近年来,亦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1.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

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

隔蒜灸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在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

”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饼灸:“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

在明·《类经图翼》中又作进一步的发挥:“设或疮头开大,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钱,同捣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饼,置毒上铺艾灸之”,发展成隔蒜药饼灸法。

现代在灸治方法上基本上沿袭古代,有医者将其发展为铺灸;在治疗范围上则有所扩大,如用以治疗肺结核及疣等皮肤病证。

操作方法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

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

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

艾灸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_马泽云

艾灸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_马泽云

艾灸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310006 浙江省中医院 马泽云 曹 毅关键词 艾灸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综述《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传统中医灸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散结、强壮保健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祖国医学的血瘀证的病理基础是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障碍,艾灸局部穴位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故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有利于组织修复[1、2]。

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机能,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整体免疫能力。

国内外都很重视灸法的实验研究,指出艾灸疗法是一种热辐射反应,其实质是通过温热,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功能。

通过大量艾灸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表明:艾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3、4]。

下面就目前国内关于艾灸提高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艾灸与细胞免疫吴炳煌等[5]隔姜灸神阙治疗支气管哮喘,灸后复检T3、T4、T4/T8值及NK细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比较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艾灸治疗前后T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8+值上升,CD4+/ CD8+比值减小,与正常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别;CD3+和CD4+值无明显变化;IL-2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别。

观察到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T3、T4、T4/ T8值及NK细胞含量均低于正常值,采用隔姜灸神阙穴后,上述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赵粹英等[6]进行了隔蒜灸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灸治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得到纠正,表现为OKT4(HT)细胞数量增多,OKT4/OKT8异常比值纠正,IL-2及N K细胞活性增强。

有人[7]以隔姜灸法治疗3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不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而且甲状腺抗体结合率明显降低,血清总T3、T4含量明显升高,促甲状腺素(TSH)含量明显降低,本病患者治疗前OKT4+/ OKT8+细胞比值与自身花环形成率明显高于正常,灸后均明显降低,趋于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 性盆 腔炎是 一种 病 程 长 的顽 固性 疾 病 ,是 由于 急性 盆腔炎 症未 治疗 或 治疗 不 及 时 、不 彻 底 ,或 病 原 体对 药物不 敏感 ,身体 的防御 机 能 与病 原 体处 于 相 持 状态 ,则 炎症长 期存 在 ,造 成 附件 区增厚 ,压痛 ,甚 至形 成 盆 腔 积 液 和 炎 性 包 块 。其 主 要 临床 表 现 为 低
病 变部 位主要 在盆 腔小腹 。
月 ,最长 8年 ,所有 患者 均 在本 院或外 院诊 断 为慢 性 盆 腔炎 ,诊 断主要 依 据 临床 症 状 、体 征 、B超 等 综 合
判断。
2 治 疗 方 法
2 1 穴 位 埋 线 :分 述 如 下 。 .
2 1 1 取 穴 :分 2组 ,第 1组 :关 元 、次髂 、三 阴 . . 交 、肾俞 ;第 2组 :中极 、归 来 、脾 俞 、足三 里 。 2 1 2 操 作 :两 组 穴位 交 替 使 用 ,针 具 和 羊 肠 线 为 ..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1 0 0年 9月 第 4 卷 第 9期 5
・ 7 ・ 6 3
穴 位埋 线 配合 隔 附子 饼 灸 治疗 慢 性 盆 腔 炎 5 观 察 O例
周 敏 亚
浙 江 省 丽 水 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丽 水 3 3 0 2 00
关 键 词 慢 性 盆 腔 炎 穴 位 埋 线 隔 附 子 饼 灸 临 床 观 察
补 养 冲 任 的 作 用 ;足 三 里 是 足 阳 明 胃经 的 合 穴 ,具 有
毒 干棉球 压 盖 针孔 。穴 位 埋 线不 影 响 日常 生 活 。前 3
次每 隔 1 5天 治 疗 1次 ,后 3次 每 隔 1 治 疗 1次 , 6 月 次为 1 程。 疗 2 2 隔 附 子 饼 灸 : 附 子 饼 做 成 直 径 约 3 m ,厚 约 . c 5 m 大 小 ,用 牙 签 戳 小 洞 , 放 上 艾 柱 点 燃 ,1次 灸 3 a r
各 异 ,故诊 断需 综合 分析 。从 临 床 表现 看 ,盆 腔 炎 归 属 中 医学 少 腹 痛 、瘾 瘕 、带 下 病 、月 经 不 调 等 病 范 畴 ,因病 程 长 ,症 状 多样 ,缠 绵难 愈 ,故 其病 机 也较 复 杂 ,大都认 为 正气 亏 虚 ,外 邪 内侵 ,湿 热 瘀滞 ,阻 碍 气机 ,气 滞 血 瘀 , E久 耗 气 伤 血 ,而致 虚 实 夹 杂 , t 其 中邪 、瘀 、虚 为 主要 病 因 ,主要 病 机 为气 血 瘀 阻 ,
热 ,易 疲 乏 ,下 腹 坠 痛 ,腰 骶 疼 痛 ,血 带 增 多 , 盆 腔
3 1 疗 效 标 准 :痊 愈 :临床 症 状 、体 征 消 失 ,B超 . 检查 未见异 常 ;显效 :症 状 、体 征 明显 好 转 ,B超 检 查炎 症包块 较 前 缩 小 1 2 / ;有效 :症状 、体征 有 所 减
安 全 性 高 的 优 点 ,值 得 推 广 。
收 稿 日期 2 1 6 1 O 00 — 4
子 宫穴 ,每 日 1次 ,5次 为 1疗 程 。疗 程 之 间 休 息 2
天 ,共 治 疗 4个 疗 程 。 3 治 疗 结 果
4 体会 慢性 盆腔 炎大 多为急 性 盆腔 炎 未能 彻 底治 疗 或病
程 迁 延 所 致 , 因 其 症 状 较 多 ,体 征 因 病 情 变 化 不 同 而
本组 5 0例 均 为 我 院 2 0 0 7年 2 ~ 2 0 月 0 9年 2月 门 诊 患 者 ,年 龄 最 小 2 O岁 ,最 大 5 2岁 ,病 程 最 短 6个
北 京 任 晓 艳 穴 位 埋 线 医学 研 究 中 心 发 明 的 一 次 性 使 用
穴 位埋线 是 在 具 有 治 疗 作 用 的 穴 位 上埋 植 肠 线 ,
集 经穴 、针 刺和羊肠 线 的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于 一体 的治疗 方法 ,具
有 针 的 机 械 、 物 理 刺 激 和 羊 肠 线 分 解 吸 收 的 生 物 化 学
轻 ,包块较 前缩 小 13 / ;无 效 :经 治 3疗 程 后 症 状 无 改善 。
3 2 结 果 :5 . 0例 患 者 经 治 疗 后 ,痊 愈 4 O例 , 占 8 ;显效 5 ,占 1 ;有 效 4例 ,占 8 ;无 效 0 例 0
l例 , 占 2 。 总 有 效 率 达 9 。 8
向 刺 入 2 5 3m ,有 针 感 后 注 入 肠 线 , 腹 部 穴 位 直 .~ c 达 肌 层 注 入 肠 线 ,肠 线 不 能 露 出 皮 肤 , 出 针 后 ,用 消
是 治疗 女性 生 殖 系 统 疾 病 的 经 验 穴 ,专 治 胞 宫诸 症 。
关 元 、 中极 均为任 脉 与三 阴经 之 交会 穴 ,取 之 可清 热 利 湿 ,益 肾化浊 ,调 和 冲任 ,营 养胞 宫 ;次髂 有 理 气 行 水祛 瘀 之 力 ;三 阴 交 为 足 三 阴 之会 ,有 益 肾 调血 、
健 脾养 胃、益气 补 肾 、调 理 气血 的作用 ;脾俞 、肾俞 温补脾 肾;归来 温经 理 气 。诸穴 合 用 ,益其 源 ,调 其
流 ,使 气 血 充 盈 ,脏 腑 功 能 恢 复 ,阴 阳得 以平 衡 。
柱 ,病人 有灼 热感可 上下 左 右 稍 稍移 动 。取穴 :双 侧
穴 位埋 线配合 隔 附子饼 灸 治疗 慢 性 盆腔 炎疗 效 肯 定 ,操 作 简 便 ,具 有 无 痛 苦 、无 创 伤 、无 不 良反应 、
包块 等症 。诊 断常依 赖 于临 床 症状 和 体征 ,后 遗 症 包
括 宫 外 孕 、 输 卵 管 性 不 孕 和 慢 性 盆 腔 痛 。 笔 者 近 2年
来 ,在 临床 上采 用穴 位埋 线 配合 隔 附子 饼 灸 治疗 慢 性 盆 腔炎 5 0例 ,效果 较好 ,现 总结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按 穴 位 深 浅 选 取 不 同 长 度 的 羊 肠 线 , 用 无 菌 一 次 性 镊
隔附子饼 灸有 温 补 肾 阳、活 血逐 痹 的作 用 ,促 进
盆 腔 的炎症 吸 收 ,包 块 的 消 散 。子 宫 穴 为 经外 奇 穴 ,
子 将肠线 装入 埋线针 前 端 ,背 部穴 位 针尖 斜 向脊柱 方
刺 激 的多重作 用 ,对 机 体 产生 徐 缓 的激 发作 用 ,从 而
调 动 机 体 内 在 的抗 病 防御 机 能 。
任 氏穴 位 埋 线 针 ( 利 号 :2 0 2 0 6 9 . ) 内有 专 0 406 59 0 , 包 装消毒 好 的 段 状 羊肠 线 ,穴 位 用 安 尔 碘 常 规 消 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