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是确诊疾病、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误差,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人为操作错误临床医学检验需要由有经验的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也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
这些人为操作错误通常分为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例如,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二、样本质量差样本质量差是导致临床医学检验结果误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样本质量差可能包括样本采集不当、保存条件不当、污染或稀释等。
为了避免样本质量差产生的误差,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学会正确的样本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样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所有样本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处理问题样本。
此外,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降低污染和稀释的风险。
三、仪器设备故障临床医学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保证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然而,仪器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仪器设备故障带来的误差,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故障排除方法。
此外,在检验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实验室管理不当实验室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出现误差。
例如,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没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等。
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3正确采集以获得高质量标本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保证
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整个过程包括标本的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标本的收集、标本容器的要求、采集标本量、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
3.1标本采集时机的选择标本的采集时机选择与检测结果阳性率密切相关,如血培养标本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而且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肾炎患者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测;维生素C可使尿潜血、尿糖、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出现假阴性。所以患者用药后,应在血药浓度降至不影响结果时采集标本。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方面。而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之多,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患者的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和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搞好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振忠,张承勋,路希敬,等.临床检验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焦连亭,李忠信.检验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彭黎明,王鸿利.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34-235.
[4]秦晓光.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待重视[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16(2):219-222.
探讨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常结果应及时 与临床联 系 ; 只有做 到临床 与检 验的相 互沟通 , 各
自加强质量控制 的责任感 , 才能切实抓好易被忽视 的分 析前质量
控制工作 , 确保 检验 结果 的准确性 、 可靠性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1 1月 第 8卷
第2 5期 C I 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C L R S A C
毒暑 l ≥《≯ ≯∥≯
( )3 2 6 :3 .
≯ 曩 ≯≯ ≯≯ l≯ ≯≯≯ ≯≯≯叠≯
【 关键词 】 分析前质量控制 ; 临床化 学检 验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 制包 括 3个方 面 , 即分 析前 阶段 、 分 析中阶段 、 分析后 阶段 。其 中分析 中阶段 的质量控 制 已引起人 们 的重视 , 分析 中阶段可通过室 内质量控制 和室 问质 量评价来 确定 检验结果 的精 密度 和准确度 , 但是影 响检验结果 的因素不只是 在 分析中。以下笔 者通 过对 3 标本 结果异 常 的分析 , 8份 以说 明分
≯曩 曩_≯≯ ≯
000-
期 诊 断 的探 讨 . 中华 妇 产 科 杂 志 ,9 3 2 ( 2 :3 7 5 19 ,8 1 )7 4— 3
[] 2 李士珍 , 董英. 葡萄胎 13例 , 5 临床分析. 实用妇产 与产科 杂志 ,
1 991, 93. 7:
[] 5 王慧芳 , 吴英 , 徐全锋. 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 对妊娠 滋养 细胞 彩
样 本 合 格 率 作 为 临床 部 门 的质 控 指 标 。结 果 临床 化 学 检 验 的 不 规 范采 集标 本 差错 发 生 率 为 2 0 % , 析 前 、 . 2 。分 分析 中和 分 析 后 环 节 差 错 构 成 比分 别 为 6 .5 、4 7 % 和 1. 2 。 采 样 不 规 范 、 本 送检 延 时 、 本 不 合格 和 患 者 未 按 规 定 准 备 是 影 响 分 析 前 质 量 的 前 4 3 2 % 2 .3 20 % 样 样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简述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简述医学检验分析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而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室分析等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因素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
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恰当的样本采集可能导致样本的受污染、血液凝固、标本混淆等问题,从而影响后续的分析结果。
在进行采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遵循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采集的样本是符合质量要求的。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样本的质量。
血液标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离心分离,防止红细胞破裂导致的血红蛋白释放。
标本的保存条件、稳定剂的使用等也会对样本质量产生影响。
3.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最后一环。
在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实验室操作人员应遵循分析方法的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控制分析环境、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因素实验室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医学检验分析产生影响。
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室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应该在环境控制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符合标准的要求。
5. 人为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操作外,人为因素也会对医学检验分析质量产生影响。
包括实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工作状态、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6.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
不断更新、维护和校准仪器设备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7. 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是保证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保障。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相关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要求,从而保证医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7.溶血标本的处理:溶血可导致RBC内多种成分的释出,引起对测定方法的干扰,Hb≥0.2g/L,肉眼可见溶血。Hb的释出,可引起间接的干扰,因Hb在波长为431nm和555nm处有光吸收,若被测物选用与之相近波长作比色分析时,可导致假性增高。处理方法:轻度溶血,同时作血清空白;严重溶血,重留样本。RBC内含量高的血液化学成分在溶血后,这些化学成分在血清中浓度就会增高,避免用溶血标本测定在RBC内含物高的化学成分。如钾、ALP、AST、Bil、CK、LDH、ACP等。
6.药物对血液、尿液成分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药物可以使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发生变化;也可以干扰测定中的化学反应,即使同一种药物由于所用试验方法不同,就可以引起增加或降低两种相反的变化。有时为了进行某项化验,必须停服某种药物,才能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医生在选择与解释试验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如用大剂量青霉素,可致血AST、CK、Cre、Tp升高,Alb、Bil降低。对尿蛋白测定的影响(假阳或假阴),用大剂量Vitc可使酶法测定血中Glu、Cho、TG的结果假性降低,排至尿中也可影响尿糖、隐血、酮体、胆红素等测定。
病人准备和标本采集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病人受到各种内在和外界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为此检验前病人须作适当准备,可减少随机分析误差。
1.检验项目的种类通常可分为三类即用于筛查的试验、用于诊断的试验、用于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的试验。
2.化验单的填写必须保证包括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科别、临床诊断等)以及其他特定的识别号,如急诊临床用药情况;要求检测的项目,以及检测项目需附加的信息,如24h尿蛋白定量应附加24h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应附加24h尿量、身高、体重等信息;申请检测的负责人签名;标本采集类型及采集时间、采集人签名。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影像学及诊断检验·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月第19卷第8期医学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涌现、设备性能的提升和新设备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检验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临床检验医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检验过程中,受多种外界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仍会出现检验异常,结果错误的情况,对疾病的诊断造成不利影响。
临床上将生化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不同部分,其中,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出现检验异常最多的阶段[1]。
为了提高生化标本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好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选择2021年1~3月间来我院接受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362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检测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异常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检验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制定针对性检验前质量控制办法。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3月间来我院接受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362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受检者199例,女性受检者163例,受检者的年龄18~64(41.1±6.3)岁。
纳入指标:自愿参与生活指标临床检验,并能配合配合研究人员对相关问题的调查问询;中途无退出的受检者。
排除指标:合并精神障碍或者表达功能障碍的受检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的受检者;合并多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受检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检验,以日本东芝生产的120FR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受检者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水平等进行测定。
其中,肾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脂检测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糖检测指标主要是空腹血糖值(GLU)。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临床 化学检验分析前质 量控 制的影 响因素 与对策
胡德 华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 ,湖北 咸宁 437000)
【摘要】 目的 对临床 中化学检验分析之前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管理 与控制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以建立一个
检 验 分 析前质 量控 制 的科 学 管理体 系。方法 应 用 VFP6.0来建起 气数据 库 的管理 系统 ,对 2009年 8月至 2011年 3月期 问我 院进行 化 学检
餐后2h的血糖测定或 口服 的葡萄糖耐量试验 ,应该详细的告之 患者 掌握饮食量和进食 时间,禁止其在检查 的过程当中进食 。曾经发生某患 者在餐后2h的血糖高于其餐后1h血糖 ,经过了解得知该患者在检查的过 程 当中存在再 次进餐而影响 了检 测结果 。同一项检查 需要进行 多次测 定 ,最好可 以计划进行同一时刻的多次采样 ,以便于分析比较其结果。 3.4送检 和处理
应用 Microsof t VFP6.0以建立数据 库 ,作为管 理系统 进行分 析 、 统计 。 2 结 果
临床 中化学检验 的分析前质 量的影 响因素为样 本延时送检 、不规
范采样、患者未 按照规定进行 准备 以及样本质量 不合格 ,以上 是临床 中化 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首要4位 影响因素。具体结果见表1。
3.2输 液影响 在 日常 的临床工作 当中 ,经常可 出现患者 的检验 结果与临 床情 况
不符 的现象 。正 在进行输液 的患者 ,若在其 同侧 进行采血可 以使 其肌 酐 、尿素、蛋白、氯化物等数值显著降低 ;输注高渗葡萄糖或胰岛 素可 以使 患者 的血糖检 测结果显著增 高或为 “0”;当输入 l%的KC1 时 ,血钾 的浓度 可超 过 10mmol/L,当输入脂肪 乳以后患者的血脂可 以 显著升高 。此类患者应该在其 输液结束后8h再进行血液采集 。 3.3采样 时间
分析前质控

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科经常接到临床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
实际上,造成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不都是检验这一环节的原因。
据统计,临床检验结果不准确有50%以上是与送检标本不合格有关。
临床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医生开单到病人准备、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检测及测定后的结果计算、填写、分发到临床医生的解释等全过程。
检验结果常受病人(如饮食、活动和药物)、医师、护士(如标本采集的时间、方法和病人体位)等诸多条件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检验科为了提高检验质量,不断更新和使用精密的仪器、标准的方法、合格的试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但有些临床医生单纯一味地追求检验结果,却忽视了病人准备、标本留取、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环节对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性。
因此,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必须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以下几点供大家参阅:一、标本的采集;1.检验申请单填写完整。
应将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室、症状、临床诊断等填写清楚,以便检验人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分析。
同时,临床医生在开检验单前,应考虑临床的参考意义、选择的项目和标本采集的时间是否恰当。
2 .充分了解患者情况。
在患者采集标本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的饮食情况、生理情况、病例变化等有详细的了解,如有些检验项目采集前必须空腹。
同时,要准确记录采集时间,以减少体内各项指标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如血液中激素含量和昼夜有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清晨。
3 .采集血液标本要迅速。
止血带的使用不宜过长,时间长会引起血氧过少和酸中毒等,影响检测结果。
同时,医务人员在采集前要明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采集前几小时患者禁止喝咖啡或浓茶饮料、禁止喝酒。
4 .注意检测项目所需的附加信息。
如内生肌酊清除率应附加24h尿量、身高、体重、孕周、出生日前等信息。
二、标本的接收、运输和处理1 .检验人员在收取标本前,应建立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对不合格的标本严格拒收,并注明原因。
同时严格执行查收制度,患者、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必须保持一致,绝不可弄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0253-3626(2004)03-0370-03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曾祝伦,李兴禄(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重庆 400010)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重新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综合管理体系。
方法:用V FP6.0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把样本合格率作为临床部门的质控指标。
结果:临床化学检验的差错发生率为1.53!~ 2.04!。
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环节差错构成比分别为64.25%、23.83%和11.92%。
采样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样本不合格和病人未按规定准备是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前4位因素。
结论: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强化全面质量保证的必要阶段和确保结果准确及时的前提,需要检验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关键词临床化学;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3-06-18Factors affectin g the pre-analysis quality in clinical ch emistrytests and correspondin g cou ntermeasu resZEN G Zhulun,et al(Dep ar tment o f L aboratory Tests,the Second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Chongqing Medical Univer sit) Abstract Obj ective:T 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analysis quality in clinical chemistry tests,and to r ecognize the im po rtance o f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before analysis,also to establi sh the synthetic management system of pre-analysis quality control.M ethods:T he database of management system w as established by VF P6.0,and the common problem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 ysed in clinical chemistry tests fr om June of1999to M ay of2002,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samples w as made the quality control index of clinical department.Results:T he err or occur rence rate of clinical chemistr y tests w as1.53!-2.04!.T he error constitution r atio of pre-analysis,mid-analysis and post-analysis were64.25%,23.83%and11.92%,respectively.T he first four factors affect ing t he pre-analysis quality w er e unstandard sampling,delay ed sample delivering,unqualified sample,and unstandar d preparation of pa tients.Conclusion:T he pre-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of clinical chemistry tests is the essential stage in emphasizing qualit y control and t he prerequisite of ensuring the precise and t imely results.It needs the effort and part icipation of laboratory staffs,clinical medical w orkers and patients.Key w ords Clinical chemistry;Quality control;Pr e-analysis quality临床化学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环节[1]。
日常工作中,临床实验室比较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但对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尚相对薄弱,因忽视分析前质量造成检验结果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甚至严重∀失真#而延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
本文通过对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重新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有作者介绍:曾祝伦(1964- ),女,副主任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生物化学。
效的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综合管理体系,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对我院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门诊和住院病人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常见问题作为差错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其中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分为病人未按要求准备、采样时间不准确、采样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样本处理不当及其它原因致样本不合格等6类。
1.2 数据处理用M icr osoft VF P6.0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2.1 临床化学检验差错发生率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临床化学检验的差错率为1.53!~ 2.04!,平均1.75!。
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化学检验差错率时 间样本例数差错例数差错率(!) 1999.6~2000.53832578 2.04 2000.6~2001.53686462 1.68 2001.6~2002.53467853 1.53合 计109867193 1.752.2 临床化学检验环节差错构成分析前差错是构成临床化学检验环节差错的第一位原因(64.25%),其次是分析中和分析后,分别占23.83%和11.92%。
结果见表2。
表2 临床化学检验环节差错构成比检验环节差错例数差错构成比(%)顺位分析前12464.251分析中4623.832分析后2311.923合 计193100.002.3 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采样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样本不合格和病人未按规定准备是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前4位因素。
结果见表3。
表3 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影响因素例数构成比(%)顺位病人未按规定准备1915.324采样时间不准确129.686采样不规范2822.581样本送检延时2620.972样本处理不当1612.905其它原因致样本不合格2318.553合 计124100.003 讨 论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普及、商品化液体试剂盒的研制与开发、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临床化学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提高较快,但对于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尚相对落后。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近3年临床化学检验的差错发生频率为1.3!~ 2.04!(平均1.75!),其中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分别占64.25%、23.83%和11.92%。
因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包括样本采集方式、病人准备、采样时间、样本添加剂使用以及样本送检与处理等因素,是构成临床化学检验质量保证的第一个重要环节[2]。
如果不控制这些因素,再精密的仪器、精确的方法也不会获得所期望的正确结果。
3.1 样本的采集方式采集病人样本时,体位、压脉带和输液对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占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的22.58%,其顺位为第一。
3.1.1 压脉带的影响 使用压脉带会导致静脉血流受阻,血流量下降,从而改变血液成份。
静脉阻滞超过1min可使乳酸增高,pH下降;超过3min,胆红素、胆固醇、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升高5%以上;静脉阻滞5min,可使胆固醇升高10%~15%。
因此,压脉带使用时应少于1m in,一旦针头进入血管,立即放松压脉带。
3.1.2 体位的影响 站立时将影响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布,血中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明显升高。
若站立超过5m in,甘油三酯将升高5%,15m in时升高16%。
在抽血前应该让病人坐位或卧位休息5min以上。
3.1.3 输液的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的情况。
正在输液的病人,若在同侧采血可使尿素、肌酐、氯化物、蛋白等明显降低;输注胰岛素或高渗葡萄糖可使血糖测定结果为∀0#或显著增高;输入1%KCl,血钾浓度将大于10mmol/L;输入脂肪乳后血脂明显升高。
此类病人最好在输液结束的8h后采血。
3.2 病人的准备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3.2.1 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
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3.2.2 饮食因素 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采血前三天高脂饮食,可使肝酶谱、心肌酶谱、血脂、尿素等假性升高,给诊断带来误导。
3.2.3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 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
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有时出现病人餐后2h血糖低于空腹,其原因在此。
为此,应尽可能停药2d 或用药前采样[4]。
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3 采样的时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餐后2h血糖测定,应详细告之病人掌握好时间和饮食量,禁止在检查过程中进餐。
曾发生某病人餐后2h血糖高于1h,经了解是病人检查过程中再次进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