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美术作品与美术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自律——(中国部分)》教学详案山东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选修)自拟课题

一、课标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美术鉴赏学习模块的学习目标:(1)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3)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对本课内容教学提出了要求: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影响。主要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来把握教材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解了艺术家不同的审美情趣导致了表现个性的不同

表现方式,艺术家在创作上开始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本课起到了总

领的作用,讲述的是艺术家的创作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开始慢慢转向描绘人间生活本生,表现日常劳作、熟悉的生活、真切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刻。从传统到现代,艺术家们不再传统的去表现作品,在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个性。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了小学与初中丰富的学习内容后对美术有了较为扎实的绘画基础与理论知识。此时的学生对中国书法和古代山水画几经有所了解,能够进行一定的鉴赏。但是面对传统艺术的精髓,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杯水车薪。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内涵,所以教学过程要简单易懂。

四、课时设计

一课时(40分钟)

五、教学策略

提问法、讲授法、观察法、诱导法、比较法、呈示法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2.难点: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

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艺术家对个人风格的追求。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

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书法与绘画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八、设计理念

书法和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这里只能做一个非常粗略的简介,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原画的一些复制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文人画的本质。

九、教学资源准备

1.教学详案。

2.教学课件。

3.《兰亭序》、《早春图》、《潇湘奇观图》的高仿作品。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教学活动一:

课件呈示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教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幅作品的名字?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工作?这幅画的服务对象以及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的名字叫做《开国大典》;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政治服务,纪念开国大典这一庄严而又喜庆的日子。

结合课本37页说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术其实总是依附于一

定的使用功能而存在的,美术家被赋予这样或那样的任务,美术作品的创造也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

【设计意图】学生对图片和视频题材很感兴趣,所以我就选择了以图片的方式来导入本课,这样能更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吸引到课内,有利于更好的展开教学;之所以选择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因为可以和本节课的主体-----审美自律形成对比,,就能很自然的导入本主体----审美自律。

4、出示课题:《审美自律》

教师:大家能理解这个课题蕴含的意思吗?

学生1:审美的含义;

学生2:强调个人兴趣,注重个性表达;

学生3:不受外界影响,形成绘画风格

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这种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不受外界社会因素干扰而由此形成个性化绘画风格的审美观念,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二)、书法:《兰亭序》(10分钟)

教学活动二:

1、欣赏《兰亭序》作品,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亮点。《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中“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同的结构,笔法无一雷同。

学习活动一:

思考: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20个“之”字的书写,能不能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交换呢?看看换了之后的效果,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不能进行互换,因为每个“之”字都是不一样的。

教师总结: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整篇疏密大小、墨色轻重会随情感的起伏发生变化,如果互换会打破整篇的规律,显得不自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是为下一环节作铺垫,从书法领域过度到绘画领域。)

(三)、山水:欣赏《早春图》、《潇湘奇观图》(10分钟)教学活动三:

1、依据教材带领学生赏析《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

教师: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早春时候的山水景色,有山有树木。

教师: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学生:供皇帝或者是文武百官欣赏。

教师:作者能不能在作品当中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学生:不能。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欣赏《潇湘奇观图》作准备)

教师:同学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什么呢?

学生:作者的笔触非常的自由,特别是树木的画法非常的放松,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