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查经系列(四)

《使徒行傳》查經系列(四)

使徒行傳第四章(1-37節)

壹.分段及綱要﹕

一、五千人悔改信主(1-4節)

二、彼得放膽傳講耶穌基督(5-12節)

三、使徒拒絕聽從人而聽從神(13-22節)

四、同心合意的禱告(12-14節)

五、同心合意讚美禱告(23-31節)

六、教會凡物公用(32-37節)

貳.觀察與解釋﹕

V1-2 「守殿官」是聖殿的總管,負責監督並維持聖殿的秩序,其地位和權勢僅次於大祭司(徒5:24,26;路22:4,52)。「撒都該人」是猶太教的

一個教派,成員均來自祭司家族,屬於有權有勢的貴族階級;祭司多半 屬於撒都該派;他們既否認有死人復活的事,自然因使徒們傳揚主耶穌 從死裏復活的信息,而煩惱不堪。

V5 「官府」指祭司長們;「長老」指民間有聲望的人;「文士」多為法利賽人,他們深諳舊約律法和古人的遺傳。公會就是由這三班人所組成的,

也是當時猶太人的最高行政和執法機構。

V6 「大祭司亞那」主後6至15年任大祭司,後被羅馬人免職,但仍擁有大 祭司的名銜及影響力。「該亞法」是亞那的女婿,於主後18年至36年 繼任大祭司。「約翰」「亞力山大」,可能是同一家族的成員。

V7 「奉誰的名」指是誰授權的;「作這事」指行神蹟醫好那生來是瘸腿的。

V8 「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彼得原已被聖靈充滿 (徒2:4),如今再次被聖 靈充滿,可見充滿是多次、是常有的事 (徒4:31;9:17;13:9)。

V11「匠人」指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等;「石頭」指主耶穌。主被猶太教 的領袖棄絕,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然而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 塊石頭」(參詩118:22),就是用以建造教會(房)最基本、最重要及連絡 全體的房角石(賽28:16;弗2:20~21;彼前2:4~7)。

V12「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彼得被聖靈充滿,在世人面前宣告了一個偉大的信息:神賜給

人的救恩,就是人必須「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才「可以因 祂的名得生命」(約20:31)。

V13「沒有學問的小民」即從未在拉比學校中受過訓練的平民。服事主最重要 的條件,不在於神學知識和社會上的身分地位,乃是在於主對這個人有 沒有呼召和託付。

V18-19「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你們」指公會;基督徒都有責任遵守國家的法律, 服從在上掌權者的命令 (參羅13:1)。然而,當在上有權柄者的命令, 與聖經的真理或信徒的信仰產生牴觸時,便不能『聽從』。

V23-31「就到會友那裏去」這是教會肢體間彼此「分擔憂患」的具體見證。

門徒同心合意禱告,所產生的果效:「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V32「都是一心一意的」即信徒都能捐棄彼此的差異,如同一人。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初期教會的信徒,對財物所抱持的是

一種無私的態度,表達了他們在主裏彼此相愛的心。

V33-35「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與初期教會實行「凡物公用」的團體生

活方式有密切關聯(參閱二章四十四節)。

V36「居比路」即今賽浦路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島嶼。「巴拿巴」的原名

為「約瑟」,是一位善於安慰別人的人。

參.討論與分享﹕(含生活應用)

1.使徒們在被捕後站在公會前被審問時,彼得的答辯充滿勇氣和膽量,

何以他有這種能力(V5-12)?

2.當時,猶太人看出彼得、約翰都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卻有如此的膽識

來為主作見證就很希奇;你認為服事主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V13)?

3.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服從在上有權柄者的命令,是基督徒該有的態度,

然而在何種狀況下,我們就必須聽從 神,而不聽從人(V18-19)?

4. 門徒同心合意的禱告所產生的果效,對我們有什麼激勵?(V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