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阶段性机考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阶段性机考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阶段性机考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2阶段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并将发展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这一重要观点的首倡者是()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列宁 D.罗素

2.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两大思潮

3.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4.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5.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

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6.把语言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结构变化联系起来,以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 ) A.社会语言学 B.文化语言学 C.心理语言学 D.数理语言学

7.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8.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疗法中的“完拿参与调查法”在人类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被称为“田野作业”、“人种志”相“民族志”。这类方法在二次大战后被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从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自己的观点和模式来研究自己文化的方法,被称为( )

A.主位研究法 B.客位研究法 C.主客互动研究法 D.客主合作研究法

9.现代意义的宗教学,创立于( )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C. 19-20世纪之交 D. 20世纪初期

10.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影响很大、提高了人们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重视程度的“货币学派”,属于( )

A.主流经济思潮中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B.主流经济思潮中的后凯恩斯主义思潮

C.非主流经济思潮中的“创新”理论

D.非主流经济思潮中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11. 面对着现实经济问题的挑战,西方经济学派别中,早在凯恩斯之前就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并且建立了动态经济理论体系的是( )

A.新制度学派 B.供给学派 C.公共选择学派 D.瑞典学派

12.现代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主要原因在于( )

A.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争论特别多

B.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争论特别多

C.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

D.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研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13.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认为社会学不应从社会整体结构、而应从个人及其行动的方面去研究社会的人是()

A.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韦伯

14.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法学的诞生要推至19世纪,其标志是( )

A.资产阶级法学体系的建立 B.社会法学派崛起

C.分析法学派崛起 D.新自然法学派崛起

15.不属于西方20世纪上半叶法学四大主流学派的是()

A.社会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新自然法学派 D.实证主义学派

16.1949年出版的《大众传播》一书,标志了传播学诞生,其作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勒温和霍夫兰17.现代宗教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是在()

A.17世纪70年代 B.18世纪7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8.成立政策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坎南

B.罗斯

C.凯恩斯

D.熊彼特

19.提出“应当对人类所有的宗教,至少对人类最重要的宗教进行不偏不倚、真正科学的比较”的人是()

A.缪勒 B.史密斯 C.弗雷泽 D.迪尔凯姆

20. “霍桑试验”的主持人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格,每空格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学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的区分;前者研究语言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3.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和

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

4.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宗教学已经形成完备的学科体系,其学科理论建设主要沿着

与两个方向展开。

5.人类学于20世纪初由倡导传入中国,习称。

6.一般认为,现代管理科学的创立者要推美国的。他首创的科学管理制度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也因为出色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而被公认为“”。

7.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裂变为两个体系:一是,一是,这两大体系在研究对象上有很大区别。

8. 法学学科框架的传统构成主要包括理论法学、、及应用法学几大板块。理论法学又称是法学研究的基础;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国内和国际的现行法律及其、和,是法学体系的主要部分。

三、语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文艺学

2.历史的计量研究

3.宗教学

4.心理学

5.经济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潮及其相关流派的主要发展动向有何特点?2.关于宗教要素与宗教历史的研究主要沿着的哪两个方向展开?

3.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干是什么?这一理论创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简述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

5.简述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1.哲学文艺学历史学的学习,对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学科

对于学习者并不陌生。试选择其中一门学科,结合本人进修和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谈谈自己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心得体会。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C 5.B 6.A 7.B 8.A. 9.B 10.A 11.D 12.D 13.D 14.A 15.D 16.A 17.C 18.D 19. A 20.D

二、填空题

1.思维存在

2.乔姆斯基语言能力

3.认识情绪

4.共时历时

5.蔡元培民族学

6.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7.资本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8.历史法学部门法学法理学制定解释应用

三、语词解释

1.答: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学艺术审美活动、揭示其规律的科学。

2.答:特指自觉、系统地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量关系的研究

来认识历史的研究方法。

3.答:是以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人类宗教活动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人

文科学。

4.答:一门以人(以及动物)的心灵作为对象,并用科学方法阐明其本质的学科。

5.答: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名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

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1.答: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领域两大哲学主潮及其相关流派在进一步论争、分化的同时,又相互影响、渗透,乃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也有所调整。

2.答:主要沿着共时与历时两个方向展开。‘共时研究主要围绕宗教的本质属性,从不同形态的宗教中抽取共性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这也就是宗教学界所谓的“要素”研究。历时研究主要围绕推演、描述宗教的发展历史展开。从已经取得的相关理论成果看,宗教学对宗教的历史运动轨迹通常概括为三大阶段:原始社会的氏族一部落宗教,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一民族宗教,近现代的世界宗教。

3.答: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思想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建立新的经济体制,达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这一理论的创立不但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而且突破了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

4.答:主要有: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5.答:心理学成果不仅成为哲学探讨的重要资料,而且拓展了当代哲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演化促成行为科学、管理科学、思维科学等一批综合性学科的产生及发展;心理学对文艺学、历史学等众多具体学科产生积极影响。

五、论述题

1.答案提示:这是一道要求总结自己学习心得体会的题目。回答此题,宜着眼于哲学文艺学历史学中的某一学科在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这几个根本方面对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可对照自己的进修和工作实践,确立主题,发掘典型事例。回答此题,要防止把历史学和历史知识等同起来,防止把文艺学和文学艺术创作混同起来——我们讨论的是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中的历史学和文艺学。

公共政策概论-机考试题

《公共政策概论》 B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有机整体 D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D(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D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D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F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G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 G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G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G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G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G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作者是 (A.欧文·E.休斯) G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G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G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G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G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G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G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G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G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 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研究 G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H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J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J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J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A.资源) J 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戴伊) K( 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K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便捷计算方法 M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 权威性的分配) M 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N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目标群体) Q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前提) R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自然地理环境) R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R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蒂尔) R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S(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S(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S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S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S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S(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S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工具) S(C.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W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B.政治文化) W “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X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Y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学) Y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Y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C.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Y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国内政策环境) Y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基础) Z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行) Z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执行》)出版作为标志 Z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党政二元结构) Z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公共政策主体) Z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大众传媒) Z 自上而下模式是以(C.古典的行政模式)为基础的 1

江南大学考试大纲

人文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14-9-24 15:38:41编辑:管理员浏览次数:638 人文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教育学专业初试科目:教育学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尤其是能够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分析、探究当下教育变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各门课程所占的比例 教育学基础70分中外教育史70分课程与教学论50 教育心理学50分教育研究方法30分教育热点问题分析30分 三、考试题型 每门课程的试卷由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或案例分析等构成。 四、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教育技术学专业初试课目:教育技术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理论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刻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轨迹和动态,了解常用的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化学习环境;掌握对学习资源、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和评价的基本原理;了解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趋势,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有深刻的认识,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进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与评价。 二、考试题型与评分比例 (1)问答题40分 (2)论述题45分 (3)问题分析题40分 (4)学习资源或教学设计题25分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①“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②“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③“‘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④“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⑤“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⑥“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⑦“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⑧“‘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二)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我们认为,假如一定要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它是对整个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的话,那么为避免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因此,我们主张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 (三)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确实有分配利益的功能,但这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1)利益选择。(2)利益整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 (四)增进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利益,更要增进全社会的利益。 (五)公共政策的本质 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①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②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③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④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⑤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⑥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2、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学家列夫林(Rivlin)指出,政策科学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乃至美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无声的革命。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二)形成时期 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叶海卡·德洛尔(YehezheDror)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了被称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1971)、《政策科学构想》(1971)。 (三)自我批判时期 1986年,德洛尔在其新著《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探讨了政策科学在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科学需要在十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加强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 加强政策效率和比较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在政策效率方面,西方学者。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

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 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公共政策概论机考试题

公共政策概论机考试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公共政策概论》 B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有机整体 D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D(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D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D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F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G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 G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G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G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G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G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作者是 (A.欧文·E.休斯) G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G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G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G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G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G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G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G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G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 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研究 G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H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J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J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J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A.资源) J 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戴伊) K( 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M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M 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N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目标群体) Q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前提) R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自然地理环境) R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R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蒂尔) R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S(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S(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S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 S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S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S(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S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工具) S(C.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W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B.政治文化) W “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X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Y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学) Y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Y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C.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Y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国内政策环境) Y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基础) Z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行) Z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执行》)出版作为标志 Z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党政二元结构) Z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

公共政策概论 试题

一、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答: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同产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人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答:1)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成服是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他们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他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订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你动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摸名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

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艺术概论第1阶段练习题参考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艺术概论Ⅰ》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的作品。 A、大卫 B、梭罗 C、德拉克罗瓦 D、达芬奇 2、《马拉之死》是法国画家()的作品。 A、大卫 B、梭罗 C、德拉克罗瓦 D、达芬奇 3、《狂人日记》是中国作家()的作品。 A、马尔萨斯 B、高尔基 C、爱奥尼索斯 D、鲁迅 4、《女史箴图》是中国古代画家()的作品。 A、达芬奇 B、米开朗基罗 C、拉斐尔 D、顾恺之 5、《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的作品。 A、郎世宁 B、王式廓 C、罗中立 D、董希文 6、不属于按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划分艺术类型是()。 A、空间艺术 B、时间艺术 C、时空艺术 D、综合艺术 7、莱辛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是指艺术的()本质。 A、认识 B、认知 C、审美 D、社会 8、艺术来源于()。 政治生活 B、经济生活 C、文化生活 D、社会生活 9、属于戏剧的艺术特征的是()。 情节具有冲突性 B、时空转换的自由性 C、形象的直观性 D、艺术与技术结合 10、镜头的转换是()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 A、摄影 B、影视 C、绘画 D、舞蹈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3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光与影的艺术指的不是()。 A、电影 B、电视 C、摄影 D、绘画 2、电视与电影的主要特征有()。 A、运动的画面语言 B、静止的画面语言 C、声画结合 D、追求逼真 3、属于文学类型的有()。 A、小说 B、电视文献片 C、曲艺 D、散文 4、属于散文的品种的有()。 A、报告文学 B、札记 C、短篇小说 D、中篇小说 5、属于按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分类的艺术类型有()。 A、造型艺术 B、综合艺术 C、时空艺术 D、听觉艺术 6、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角度,以及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来看艺术的社会本质,艺术是()。 普通的社会意识形态 B、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C、物质生产形态 D、精神生产形态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7.(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D、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G.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 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 权者 4、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D )。 A.社会问题 B.公 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5、公共利益是公众 (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 6、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 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 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 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 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 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 层次性 D、系统性 9.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 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 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 定作用的( C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 机构 10.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 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D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 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11.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 策的科学化和(A )水平。 A.民主化 B.现代化 C. 民族化 D.合理性 12.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 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D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 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A.科学 B.民主 C.现 代 D.竞争 1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 A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14.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 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 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 点, ( B )是公共政策案例 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1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 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 化、民主化和( A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1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 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 C ),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1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D )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 家 D.其他社会成员 J、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 是( A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 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 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 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 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4.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D )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 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 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 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 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 A )的又一 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 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 维 6.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 A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 析 D.政治 K、 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 A )提出“一般系统 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 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R、 1、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C )。 A.对策模型 B.互 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 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 A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B.拥护 C.赞同 D.质疑 4.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 D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 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S、 1、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 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 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 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 间接性与主观性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 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 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D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A )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W、 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 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 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 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 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2.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A ),在进行决策之前, 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X、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 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 纳马拉 D.贝塔朗菲 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Y. 1、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 实用主义 2.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A )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Z、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D ),即 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略,百度很强大,国人很牛A(不要抄一样了哦) 形成性考核(二)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七章之后。 题型:与期末考试一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不闻不问 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A.响应B.深入 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 B.事实 C.价值 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 B.立体思维 C.灵感思维 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C)所做的分析。 A.问题 B.结论 C.方案 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江南大学艺术概论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____朝画家荆浩有著名的山水画《匡庐图》传世「」 A.汉 B.东晋 C.唐 D.五代后梁 2.《最后的晚餐》是____的绘画代表作品。「」 A.米开朗基罗 B.达·芬奇 C.梵高 D.接斐尔 3.《月光奏鸣曲》是____的钢琴奏呜曲作品。「」 A.巴赫 B.贝多芬 C.舒曼 D.海顿 4.相传古琴曲《阳春》、《白雪》是____所作。「」 A.师旷 B.李延年 C.李龟年 D.朱载育 5.赵飞燕是____朝著名舞蹈家。「」 A.汉 B.唐 C.宋 D.元 6. ____提出了“间离效果”的演出方法。「」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B.布莱希特 C.欧文 D.奥尼尔 7.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____的代表作品。「」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 8.影片《黄土地》是由____导演的。「」 A.谢晋 B.孙道临 C.张艺谋 D.陈凯歌 9.《羊脂球》是法国作____的作品。「」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罗曼·罗兰 D.莫泊桑 10.《人间词话》明确提出了____说。「」 A.境界 B.格律 C.神韵 D.格调 11.在我国____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 A.鲁迅 B.胡适 C.毛泽东 D.蔡元培 12. ____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游戏说”。「」 A.席勒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歌德 13.达·芬奇的美学理论著作是____.「」 A.《论俗语》 B.《论绘画》 C.《论美》 D.《美的科学》 14.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成功标志着____在法国的全面胜利。「」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 15.我国三大石窟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16.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的代表有苏州的______,上海的______。 17.总体上,汉字书法可分为五种书体,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草书。 18.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他在1909年发表的______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 19.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的音乐流派,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人为重要标志。

1838公共政策概论(52-62 缺 62,) 国家开放大学机考题库及答案

1838公共政策概论-0053 客观题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权威性 B 合法性 C 系统性 D 倾斜性 正确的答案是: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3.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 托马斯·戴伊 B 古德诺 C 詹姆斯·E·安德森 D 罗伯特·达尔 正确的答案是: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4.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a 党政二元结构 B 两党制 C 议会负责制 D 总统负责制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5.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 政策的制定 B 政策的执行 C 政策的评估 D 政策问题的构建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6.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a 史密斯 B 西奥多·罗威 C 威廉·邓恩 D 德罗尔 正确的答案是: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7.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a 史密斯 B 西奥多·罗威 C 威廉·邓恩

D 德罗尔 正确的答案是: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8.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教育文化水平 D 心理文化 正确的答案是: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9.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 自然地理环境 B 经济社会环境 C 政治法律环境 D 文化环境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0. 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效果 C 政策效率 D 政策工具 正确的答案是:D;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1.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a 欧文·E·休斯 B 萨拉蒙 C 亚瑟·林格林 D 林布隆(林德布洛姆)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2.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a 外在创始模型 B 多源流分析模型 C 内在提出模型 D 动员模型 正确的答案是: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3. 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a 功能论证 B 小论证 C 二级论证 D 一级论证 正确的答案是: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a 政治人 B 文化人 C 经济人 D 精英 正确的答案是: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