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歌 (2)

合集下载

《阿里郎》简谱

《阿里郎》简谱

《阿里郎》简谱 阿里郎(朝鲜语:;英语:Arirang Folk song),全称阿里郎打令(),是著名的朝鲜族歌曲,也是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

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最常听到的是流行于韩国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这版本的流行是因为它成为1926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

后来该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作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进场音乐。

2011年6月,《阿里郎》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12月5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决定,将《阿里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曲背景 歌曲故事 阿里郎是高丽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

大概情节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生活清苦,丈夫想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就想外出打工挣钱,但妻子不让,说只要两人守在一起她就满足,但丈夫不那么想,有一天夜里就悄悄走了。

妻子很漂亮,十里八村的都有名,丈夫走了以后,村里的地痞就来骚扰,让她改嫁,她拒绝了,但那地痞总来骚扰。

一年后丈夫挣了钱回来了,夫妻俩正高兴,地痞又来了,村里也传着有关妻子和地痞的闲话。

丈夫起了疑心,以为妻子不贞,就又要走,妻子怎么解释也拦不住,丈夫就走了,妻子在后面追,追不上了就唱。

唱的内容大概就是对丈夫怎么关心思念怎么委屈了什么的。

妻子唱的这段就是我的郎君,也就是阿里郎,最终她的诚恳融化了夫君冰冷的心,夫妻二人恩爱如初,二人一起离开了故乡去了京除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阿里郎这个故事和歌曲就流传开来,成为朝鲜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牌,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朝鲜人就有阿里郎,一唱阿里郎就知道是朝鲜族。

日本统治时期,朝鲜人以阿里郎为号发动起义,日本人发现了,谁唱阿里郎就杀头。

可是杀了一个十个人唱,杀了十个一百人唱,杀了一百个一千人再唱,越唱越多,日本人只好作罢。

由来考证 阿里郎曲由来,有说为新罗始祖朴赫居世之妻阏英另名阿里郎,所创乡曲得之。

《阿里郎》、《阳山道》等是族民歌中的代表曲例

《阿里郎》、《阳山道》等是族民歌中的代表曲例

《阿里郎》、《阳山道》等是族民歌中的代表曲例
《阿里郎》是朝鲜族民歌中的代表曲目之一。

这首歌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被广泛传唱和演唱。

它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阿里郎离开家乡,离开心爱的人去打工,但无论他身在何处,他都深深地思念着家乡和心爱的人。

《阳山道》是朝鲜族民歌中的另一个代表曲目。

这首歌以阳山道(朝鲜半岛的一个地区)为背景,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风景和朝鲜族人民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歌曲都是朝鲜族民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朴实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深深情感。

这些歌曲不仅在朝鲜族民间广泛传唱,也成为了朝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歌曲 桔梗谣 课件(共18张PPT内嵌音视频).ppt

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歌曲 桔梗谣 课件(共18张PPT内嵌音视频).ppt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朝鲜族歌曲《桔梗谣》
让我们在舞蹈的韵律中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情绪是愉 悦的
视频资料
聆听歌曲内容, 思考:桔梗是什么? 长什么样子?
老师 范唱
白白的桔梗长满山 坡,桔梗是朝鲜人 民餐桌上的美食, 每到春天,朝鲜族 人民就会到山野间 挖桔梗,这是他们 劳动时演唱的一首 歌曲;
桔梗
这是衬词,衬托出朝鲜族人民用力挖桔梗,
第五
愉悦心情的样子;跟着音乐演唱这一句;
乐句
学生
范唱
按节奏读歌词
完整演唱
范唱 伴奏
跟随视频演唱, 用动作表现
视频资料
学习基本动作
视频资料
跟随音乐做动作
视频资料
这是朝鲜族特有乐器 我们用拍手,拍腿模仿长鼓
长 鼓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视频资料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朝 鲜族民歌《桔梗谣》,中 国少数民族音乐众多,希 望你喜欢他们。
再次聆听,思考: 歌曲一共有几个 乐句?
一共七个乐句,
你听到相似的乐 句了吗?
老师 范唱
学唱歌谱
第一乐 句
第一第 三乐句
第一第 六乐句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相似旋律?
旋律比较规整,
第二四七 乐句演唱
歌曲里有一句很有特点:老师演唱这一乐句, 你听听,这一乐句是什么意思?

互文性探讨之朝鲜族传统音乐《阿里郎》

互文性探讨之朝鲜族传统音乐《阿里郎》

074文学·艺术《名家名作》·专题张笑晗一、互文性理论及其发展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衍生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过渡时期。

经过索绪尔、巴赫金到克里斯蒂娃、巴特,再到热奈特、布鲁姆等人,互文性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到文学、影视等多个艺术批评领域,对于探讨不同文本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拓宽文本研究的视野与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互文性”一词是法国文艺理论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于1966年刊登于《如是》杂志上名为《词、对话、小说》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术语,并在1969年著作《符号学:语意分析研究》中进一步明确定义:“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

”[1]但互文性作为文学批评话语中新出现的概念,先后经历各种定义,这些对于互文性不同理解的定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着互文性这一理论的发展,以下笔者将互文性概念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互文性概念的发展有两条脉络。

其一,作为广义的概念为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符义解析研究》中提出,20世纪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米伊尔·巴赫金在研究小说时提出通过词语来承担多重言语的思想,并认为人物表述和作者表述之间进行着动态交流的对话,文本的语言也具有他性。

这也就是说,文学作品总是和自己的历史进行着对话,文本的语言存在其他词或他人的词。

克里斯蒂娃认为,文学与文本应该明确区分,把文本看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交叉的产物。

横向是指任何文本都会与同时存在的文本发生关联,纵向则是文本在过去文本的影响下出现。

互文性真正成为一个接受理论概念是伴随着麦克·里法特尔的研究《文本的创作》与《诗的符号学》的出版,互文性的活动范围此时开始变为分析文本文学性的关键工具,也预示着狭义概念的产生。

其二,吉拉尔·热奈特于1982年出版的《隐迹稿本》一书使“互文性”概念从广义变为狭义。

《隐迹稿本》将跨文本关系分成了五种类型。

琴弦上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伽倻琴曲《桔梗谣》作品分析

琴弦上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伽倻琴曲《桔梗谣》作品分析

《戏剧之家》2021年第33期 总第405期67音乐研究琴弦上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伽倻琴曲《桔梗谣》作品分析赵清月(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作者简介:赵清月(199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伽倻琴演奏。

【摘 要】《桔梗谣》又名《道拉基》(音译),朝鲜语为도라지,是一首曲调生动的朝鲜族民歌,后由李真玉(리진옥)改编为伽倻琴曲。

伽倻琴是朝鲜族的代表乐器。

富含浓郁民族色彩的伽倻琴与耳熟能详的《桔梗谣》相结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本文从音乐背景入手,分析作品内容、音乐特征,探讨其演奏处理技巧,解读该作品的内在艺术魅力。

【关键词】伽倻琴曲;桔梗谣;朝鲜族;作品分析中图分类号:J63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3-0067-02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历史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五十六个民族互相团结、共同繁荣,开出了无数朵艺术之花、文化之花。

截至2010年,在我国聚居的朝鲜族人口已有180多万。

音乐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和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在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首曲式完整、织体饱满的伽倻琴曲,对传统音乐的表现和现代化的改编掌握得恰到好处,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新的艺术形式中得以体现与发扬,为伽倻琴音乐作品增添了新的血液。

一、音乐背景与文化底蕴(一)优美动听的伽倻琴朝鲜族音乐中的器乐包括玄琴、奚琴、伽倻琴等以及种类众多的打击类乐器。

伽倻琴是具有明显特征的乐器,与古筝同宗,一弦一柱,以弹拨为主要演奏方法,流行于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韩国和朝鲜。

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汉王为答谢进贡的伽倻国,故回赠伽倻国王一架古筝,伽倻国王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命令乐师于勒创作了12首乐曲,并效仿古筝的形状制作了可以象征本国的乐器,因此诞生了伽倻琴。

后来于勒带着弟子把伽倻琴传到新罗,他高超的演奏技法受到了当时新罗国王最高规格的礼待,此后伽倻琴逐渐受众人所喜爱,并成为新罗的大乐,后又从新罗传到了日本。

桔梗

桔梗
桔梗花花语:永恒的爱和无望的爱。
Story
动听的桔梗谣
歌词: “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桔梗,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 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哟,就可以满满的装上一大筐。哎咳哎 咳哟,哎咳哎咳哟,哎咳哟,这多么美丼,多么可爱哟,这 也是我们的劳动生产。”
目录
桔梗基本简介 桔梗性状 桔梗功能主治
桔梗鉴别
【中文名称】
以干燥根入药。中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 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 外皮,干燥。
【产地】
主产华北、东北等地。
【性状】 根长圆形或长纺锤形, 稍扭曲,长6~20cm,直径1~2cm。表面 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上部有 横纹;顶端芦头 (根茎) 长0.5~4cm, 有半月形凹陷的茎痕,呈盘节状。质 坚实,横断面淡黄色,形成层环棕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 【饮片性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厚片。 外皮多已除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 类白色,较窄;形成层环纹明显,棕 色;木部宽,有较多裂隙。气微,味 微甜后苦。
花单朵顶生,或数朵集成假总 状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圆锥 花;花萼筒部半圆球状或圆球状倒 锥形,被白粉,5裂,裂片三角形或 窄三角形,有时齿状;花冠漏斗状 钟形,长1.5-4厘米,蓝或紫色,5 裂;种子多数,熟后黑色,一端斜 截,一端急尖,侧面有1条棱。花期 7-9月。
【药用部位】 药名: 桔梗。
桔梗
【科属归类】桔梗科 桔梗 屬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 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 状。茎直立,高0.2-1.2米, 叶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 生,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 针形,长2-7厘米,基部宽 楔形或圆钝,先端急尖,上 面无毛而绿色,下面常无毛 而有白粉,有时脉上有短毛 或瘤突状毛,边缘具细锯齿, 无柄或有极短的柄。

小学三年级音乐《桔梗谣》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桔梗谣》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桔梗谣》教案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例如节奏模仿和铝板琴敲奏,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设计让学生把歌曲的两条特殊的节奏型进行模仿,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和训练孩子们听觉。

让他们自己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乐。

以此基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熟知音乐。

二、教学分析:《桔梗谣》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

“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

朝鲜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他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

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

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

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情绪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并让孩子们感受朝鲜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进一步了解朝鲜族。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声势律动、演奏铝板琴、范唱等方式来学习歌曲。

借助长鼓及铝板琴来辅助教学歌曲,能够用铝板琴来敲奏部分旋律与老师进行配合。

注重合作性学习。

并能够用图形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了解歌曲。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四三拍的歌曲强弱规律,解决一字多音的问题,并准确演唱附点四分音符的地方。

四、教学重难点:1. 用富有弹性、且优美的舞姿来表现歌曲《桔梗谣》。

2.一字多音以及附点节奏的把握。

3.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通过学习朝鲜族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桔梗谣》。

五、教具准备:长鼓、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教学卡片、铝板琴。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师生问好(二)、双基训练,合作学习:1、歌曲节奏训练:(1)、感受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来放一段节奏,并让我们随着这段节奏来一起做个小律动。

听完之后你们来告诉老师,它是几拍子的?(教师放电子琴中的三拍子的节拍伴奏)每一个小节都只拍强拍【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歌曲四三拍的强弱规律,并让学生感受朝鲜族舞蹈动作的舒展和柔美。

初中音乐九年级《朝鲜族民歌阿里郎 迎春谣》教学设计附点评

初中音乐九年级《朝鲜族民歌阿里郎 迎春谣》教学设计附点评

课题:朝鲜族民歌年级:九年级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路:本课教材中有两首朝鲜族民歌《阿里郎》、《迎春谣》。

《阿里郎》歌曲版本比较多,我们在这课里选择了两个版本的《阿里郎》——民歌版本、流行版本。

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流行版本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歌曲的爱好,并能跟唱这首歌曲。

2.聆听《迎春谣》,要在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及其民族风格上下功夫。

例如:从语言上、调式上(界面调式:),伴奏乐器上(伽倻琴)、表演形式上(伽倻琴弹唱)加以分析认识。

在聆听中,应顺带地认识伽倻琴的音色。

3.为了较深入地感受、体验音乐作品,可引导学生唱一唱《迎春谣》的基本旋律。

4.在聆听过程中,可适当地介绍一点儿有关伽倻琴、伽倻琴弹唱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朝鲜族民歌,喜欢少数民族民歌和少数民族艺术,了解民间音乐文化。

2、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关系。

3、培养学生敢于展示和表现自我的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1、《阿里郎》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口传民谣。

我们选唱的《阿里郎》以分节歌的形式呈现,有两个相似的8小节乐段组成。

歌曲为宫调式,由于它多用附点节奏,旋律显得流畅、抒情、优美。

由于歌词内容表现了现代社会朝鲜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它一反过去传统民谣的哀怨情绪,带上了乐观向上、赞美颂扬的情感。

2、《迎春谣》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歌中赞美了东北农村春天的景色。

当春天到来时,山花烂漫、果园飘香、鸟儿鸣叫、姑娘们歌唱,给人以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强烈感受。

人们在春天的气息的催动下,辛勤地耕作在田间、果园,为美好幸福的生活洒下汗水、播下种子。

歌曲的旋律采用朝鲜族的界面调式(类似于汉族的羽调式)写成,级进的运行比较多。

在织体上,除了采用单声部的手法外,还采用了支声性的手法。

伽倻琴的伴奏采用了活泼跳动的伴奏音型。

因而整个歌曲给人以优美流畅、清新活泼的感受。

此曲是一首弹唱歌曲,主要伴奏乐曲为——伽倻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民歌
朝鲜族民间歌舞盛行,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在鼓声中翩翩歌舞的习惯,民歌也因此而具有强烈的律动感,富有舞蹈性。

民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劳动民歌、情歌、杂歌、俗歌。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伽倻琴。

以《道拉基》、《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