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藏文文献在线丛刊”卷Ⅱ《古藏文碑铭》

合集下载

吐蕃古藏文读译窥见

吐蕃古藏文读译窥见

吐蕃古藏文读译窥见陈践【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提供一些阅读和翻译古藏文文献的参考意见, 一、注意古藏文相同发音部位舌根音不送气清音与送气清音、浊音可以交替.二、敦煌汉译藏的文献是解读\"旧词\"的最佳辞典.三、了解一些安多藏语对解读古文献有裨益.四、注重原文的历史背景和译文的逻辑关系.五、勤向有生产经验的藏族同胞讨教.%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reading and translating ancient Tibetan documentsfrom five aspects. First, attention should bepaid to the alternation of radical unaspirated sound, aspirated soundand voiced sound with the same pronunciation parts in ancient Tibetan language. Second, Dunhuang's translat-ed Chinese document is the best dictionary to interpret\"old words\". Third, understanding some Ando Tibetan ishelpful for translating ancient documents. Fou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nslation. Five, seeking advice from Tibetan with experience.【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5页(P41-44,154)【关键词】三大文献 (碑文、简牍、敦煌写卷) ;古藏文旧词;译释【作者】陈践【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214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在20世纪80代所招收的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西藏应届的高中生,阅读《猴鸟故事》(bya sprel gtam rgyud)和《囊萨姑娘》(snang sa vod vbum)问题不大,但对吐蕃时期三大文献,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他们在学习《藏文文法》时,只知道古藏文有再后字da drag;有rkyang pavi va brten等,对其他方面都很陌生,我们是从以下方面进行讲解疏导的。

142部藏文古籍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家西藏自治区单位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142部藏文古籍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家西藏自治区单位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作者: 本刊记者
出版物刊名: 中国藏学
页码: 165-16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S1期
主题词: 重点保护单位;民族文字;布依文;西藏博物馆;东巴文;仁钦;西夏文;古壮字;蒙古文;波罗蜜多
摘要:<正>2013年4月18日,中国国务院批准颁布了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古籍普查重要发现。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包括189家藏书单位的1516部古籍,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囊括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

其中,民族文字古籍珍品286部,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藏文古籍143种,占民族文字古籍珍品近一半,收藏地分别为西藏自治区124种,甘肃省6种,青海省5种,新疆自治区1种,北京7种。

李方桂简介

李方桂简介


《古代西藏碑文研究》全书 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 言,介绍吐蕃碑铭文献的语 言、历史背景和回顾吐蕃碑 铭文献研究的历史;第二部 分为正文,收录了十四通碑 铭文献,包括新发现的洛扎 崖刻和敦煌石窟题记,对每 通碑铭文献的研究分别为引 言、录文、录文校勘注、译 文和译注几个段落,每篇的 篇首引有碑铭年代、地点、 现存状况、前人研究目录、 发表的拓片、照片一览表; 第三部分是词汇表。全书书 末附有引用书目。

1933年李先生到泰国曼 谷学习泰语。

1934年以后他就大量调 查广西的台语,后来又 调查云南、贵州的台语 方言,发表过几部专著 如《龙州土语》和《武 鸣土语》。

1948年当选为研究院第 一届院士。并应聘为美 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 客座教授各两年。

1949年赴美,历任西雅 图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 系教授,夏威夷大学语 言系教授,致力研究印 第安语言,具有国际学 术影响。
第一,1934年他发表《原始台语中带喉塞音
声母的假设》。李先生给古台语拟了一套带 喉塞音的声母 b d j ,这套声母跟 喉塞音一样对于声,有同样的影响,在许多 方言里都变成b、d ,但是却读阴调。这就使 得古台语有四套同部位的塞音:p、ph b、 b。
第二,在1954年李先生发表《台语中的复辅

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 利尼西亚语系。分布于 西自非洲东南的马达加 斯加岛,东至智利的复 活节岛,北自台湾和夏 威夷岛,南至新西兰岛。

1706年荷兰人H.莱兰特发现了南岛诸语言的亲属关系。 1836年德国人W.F.洪堡特使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 这个术语来称说这个语系的语言。南岛语言属粘着型 语言,主要构词和构形手段是词根添上附加成分和词 根的重叠或部分重叠。常用词大多为双音节,音节构 造较简单。大多数词根既能作名词,也能作动词。人 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分别用不同的冠词。代词第 一人称有“我们”和“咱们”的区别。数词有十进位 的,还有五进位甚至四进位的。动词有式、时、体、 态的范畴。词序往往随谓语的性质而变动,有的语言 动词出现在主语之后,有的语言动词出现在句首。

关於《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录文及注释的几个问题

关於《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录文及注释的几个问题
对于古藏文和古汉语翻译的研究价值
《西南大学新藏墓誌集释》中涉及到大量的古藏文和古汉语的翻译和注释工作。通过对这些翻译和注释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探讨古藏文和古汉语之间的语言转换和交流情况,为相关语言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03
墓誌语言与文化研究
语言特点研究
总结词
研究墓誌语言特点,包括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有助于 深入了解古代藏族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
THANKS
墓誌的价值与影响
1 2 3
历史价值
墓誌是保存完整、真实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 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 有极高的价值。
艺术价值
墓誌的制作和雕刻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对于研究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技艺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语言价值
墓誌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 ,对于研究语言发展史和文字演变具有重要价 值。
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总结词
研究墓誌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藏 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详细描述
通过对《西南大学新藏墓誌集释》的録文及注释进行深 入研究,可以发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 在墓誌中,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一方 面,墓誌中的语言反映了当时的藏族文化、历史和宗教 信仰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墓誌中的文化元素也影 响了墓誌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些互动关系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藏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 进程。
04
墓誌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历史背景分析
政治背景
墓誌是研究历史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统治政策。
经济背景
墓誌中常常涉及到墓主的经济活动和财产状况,可以为我们提供 研究当时经济发展的线索。

古代文献学中的碑铭与铭文研究

古代文献学中的碑铭与铭文研究

古代文献学中的碑铭与铭文研究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古代文献的研究与分析,重构古代社会的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文献学中,碑铭与铭文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献学中碑铭与铭文的研究方法、重要性以及其在研究古代历史与文化中的作用。

一、碑铭与铭文的定义碑铭与铭文是指刻在石碑或其他器物上的文字记录,常用于纪念、颂扬或表彰特定事件、人物或事物。

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形式,通过其独特的史料性和艺术性,为研究古代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二、古代文献学中的碑铭与铭文研究方法1. 文字解读法研究者通过对碑铭或铭文中文字的解读与研究,来把握其含义和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这需要对古代文字的了解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掌握。

2. 社会历史研究法通过对碑铭或铭文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以及相关背景的研究,揭示出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种方法需要广泛涉猎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推断。

3. 形式美学研究法碑铭与铭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其文字、字体、结构、布局、雕刻技法等艺术要素的研究,可以洞察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三、碑铭与铭文研究的重要性1. 重要历史资料碑铭与铭文常作为历史事件的记录,是重要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碑铭或铭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信息,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2. 文化考古学价值碑铭与铭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文化与思想的载体。

它们记录了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与思想提供了重要线索。

3. 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碑铭与铭文的研究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碑铭与铭文的比较分析、系统整理和总结归纳,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并与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四、碑铭与铭文研究的案例分析1. 秦始皇兵马俑铭文研究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遗产,其上刻有大量铭文。

古藏文文献在线项目及其《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

古藏文文献在线项目及其《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

78 —
黄维忠 : 古藏 文文献在 线项 目及其《 国国立 图书馆 和大英 图书馆 所藏敦煌藏文文献》 法
OGY m S oRY AND u GI 。 T RE oT T B TA DOC I E N UMENT ROM D SF UNHUANG
化研究所的星泉(zm O H )主编为神户市外 I i S I, u H
国语 大 学 的武 内绍 人 (sght T K U H )编 K P T T E BB IT b U A IN L E Tuui A E C I, o E T A H ILO H Q E N TO A E D
பைடு நூலகம்
古藏文文献在线项 目除设有专门的网站 ( 网
亚非 语言 文化 研究 所 (L A 。 oy nvri f 址为 h p/ t . .fa./ IC A TkoU i syo e t t :o o au . j )发布他们 的研究成 t /d a tscp
Fr g t i )基于亚洲书籍数据库的文字信息 果 、 oe nS d s“ i ue 供学者免费查阅外 , 出版有纸质类书籍—— 还
辑有 : 尼黑大学的 BadnD T O 伦敦大学 F A C N H RTS IR R 《 国国 慕 r o O S N、 n R N EA D T E B II LB A Y(法 H 亚非学院的 N t nH L 、 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立 图书馆和大英 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 即是 a a IL 法 h ) 今枝 由f ( oh oI A D 、 京东方研究所 的 其第一卷。 l Y si E A)东  ̄ r M 由今枝 由郎( oh o M E A)武内绍 Y si A D 、 rI 石川威 ( H K WA 1a )神 户市外 国语 大学 的 人 (sght T K U HI、 泉 (zmiH S I、 I IA o、 S w Tuu i A E C ) 星 o I O H ) u 岩尾一 史 ( O K zsi、 I WA auh)神户 市外 国语大学 的 大 原 良通 ( ohmi i H R )石 川 威 (S IA Y si c A A 、 hO IHK WA 西 田爱( i IH D )神户学 院大学 的大原 良通 1a ) A S I A 、 N w o 、岩 尾 一 史 (WA auh) I O K zsi、西 田 爱 ( i A

吐蕃王朝时期古藏文刻文文献的词汇形式

吐蕃王朝时期古藏文刻文文献的词汇形式

吐蕃王朝时期古藏文刻文文献的词汇形式仁欠扎西【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年(卷),期】2022()1【摘要】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词汇的描写与民族文化的特性相联系,民族文化势必在词汇中有所反映,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观、形象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去向。

文章以吐蕃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石刻(摩崖石刻)、石碑等文献中的词汇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长时段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出吐蕃王朝时期的词汇形式可划分为政治性词汇、宗教性词汇和伦理性词汇三种类型,这三种依次细分为国法相俗词汇、物资生产词汇、交通工商词汇、佛语戒律词汇、仪轨器物词汇、修心教观词汇等六种分支。

继而运用词汇描写法、文献对比法和词语辨别法对不同类型的词汇形式加以分析和阐释,透过古藏语的词汇层窥探出吐蕃文化的状况和词汇文化的渊源,提出刻文中的词汇形式反映了当时吐蕃社会情景、意识形态、文化交流与变迁等,尤其准确反映了古藏文词汇的范畴、演变、频率以及结构等内容,可以说吐蕃王朝时期的词汇及形式是了解当时吐蕃社会的哲学意蕴、道德情操、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民族心理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吐蕃历史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总页数】7页(P156-162)【作者】仁欠扎西【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浅谈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藏语文的使用和藏汉翻译活动——以敦煌本古藏文文献为例2.从盟誓制度的演变探究汉藏文化的异同——以吐蕃王朝时期与西周时期为例3.巴基斯坦斯卡杜县发现的吐蕃王朝时期的藏文碑刻4.从敦煌古藏文史料看吐蕃王朝灭亡的根源5.吐蕃时期藏语语法特征研究——以敦煌古藏文文献《兄弟教诲录》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西藏碑文的语言和史背景

古代西藏碑文的语言和史背景

第一部分導論古代西藏碑文研究第一章古代西藏碑文的語言和歷史背景1.1 語言學背景——藏語藏語(Tibetan Language)包括西藏及其周邊地區所說的好些關係緊密的現代方言、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典標準語和近三四十年出現的現代標準語。

藏語是藏緬語族眾多重要語言支系之一。

它好像與某些古代和現代的喜馬拉雅語言以及漢藏交界地區的某些部族語言的關係最為密切,但是,這些語言關係的確切性質尚待系統的考察。

當地的歷史傳統認為,是賛普松賛干布(公元649年去世)①統治時期吞米桑布紮創制的藏文。

漢文文獻認為,藏文在西藏使用不會晚於公元648年(烏瑞1955:106),敦煌吐蕃史料明確記載655年用藏文紀錄律法(巴考1940—1946:13,31)。

所以,毫無疑問藏文是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創制的。

最早的有明確年代記載的藏文文獻是雪碑(Zhol)碑文(文獻II,所記年代緊接著763年)。

②在賛普赤祖德賛(815—838年在位)統治時期,藏文經歷了一次改革,使藏文拼寫規範化,一直沿用至今。

③按照米勒(Miller)的觀點,從藏文的創制到文字釐定期間的文獻語言,稱為“古代藏文"(Old Tibetan)。

以後的文學語言我們稱之為“書面藏語"(Written Tibetan)。

這裏研究的碑銘屬於古代藏文,此外,在敦煌石窟和中亞各地考古遺址發現的更多更廣泛的藏文文獻也屬於古代藏文。

這些文獻包括歷史和民間文學文獻、政府與行政檔案、醫學著作、前佛教時期的宗教史料,以及最早用藏文翻譯的佛經等等。

古代藏文的碑銘語言研究必須與這些非碑銘文獻材料研究相呼應,其中好些才剛剛開始被人們分析和理解。

1.2 歷史背景1.2.1 吐蕃王朝政體在我們這裏所討論的歷史階段的上一時期裏,居住在不同氏族和部落裏的中藏(Central Tibet)人民,逐漸合併成更大的聯邦。

這些聯邦被那些擁有堅固的①關於歷史上的吐蕃賛普世系,請參看附表I。

②我們對古代西藏碑文的序號是根據他們在本書第二部分的先後順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年 1 01 1月
No . v 2Ol1
“ 古藏文文献在线丛刊” I 古藏文碑铭》 卷 I 《
任 小 波
( 中国人 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 史语言研 究所 北京 107 ) 0 82

要: 本文简要介绍 了日 东京 出版的英文本《 本 古藏文碑铭》 的刊行情况和主要 内容 , 并对未来古
化研 究所 )今 枝 由f ( ohr I E A 法 国 国家 以往三部著作 的著录范围。 、 i Y si MA D ,  ̄ o
科学研究 中心 ) 协编 。 此书是“ 丛刊” I法英两国 卷 《
me t r m n s fo Dun u n pta h b i t  ̄ e Na— h a g Ke tt e Bi lo h qu —
煌 藏 文 文献 。
— —
7 — 4 —
任 小波 :古 藏 文 文 献 在 线 丛刊 ” I 古藏 文碑 铭 》 “ 卷 I 《
具有唐蕃文化交流的背景和内涵 ,这显然是当时 数字化交互和整体 陛化研究的新时代 。 而且《 古藏
的历史实态的反 映。 到了吐蕃割据分治时期 , 古藏 文碑铭》 的网络版 , 以其在信息追加上 的优势 , 已
E r iea n c pi sH rod 1 8 ) 李 方 桂 个 区域 ,正是吐蕃王朝强盛时期 的疆土所至。譬 al Tb t Isr t n , et r, 9 5 、 y n i o f
和柯蔚南 ( Su ol )古代西藏碑文研究》 如 , W. ot C b n ( h i 在汉藏交界的藏东地区, 即历史上的唐蕃古 亦
WA auh 神户 市外 国语大学 ) O K zsi , 、纳丹 ・ 希尔 14 年 )以墀 松德赞 ( h r gl t n 7 5 27 ; K r s n eb a ,5 — i o d s
( ahnW. l 伦 敦大 学 亚 非 学 院 ) N ta Hi, l 、武 内绍 人 77年在位 ) 9 颁赐的《 达札路恭纪功碑》 7 3 (6 年稍
那 则 尧《 吐蕃金石录》北京 ,92 )黎吉生( uhE 现 地 , 么 南部 这些 绵延 奔 流 的著名 大 河流 域 , ( 18 年 、 H g .
Rca sn 《 期 西 藏 碑 铭 汇 编 》 A C ru f 无疑是古藏文碑铭最主要的集结地 。而以上的整 i r o) 早 hd ( o so p
( sgh o A E C I Tuui K U H , tT 神户市外国语大学 ) 编 , 后 ) 合 为其上 限, 以仍保有古藏文风貌 的《 西夏黑水 星泉 ( u i O H , I m S I东京外 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 桥碑》 17 年 ) z H ( 16 为其下限。显而易见 , 这已超出了
藏 文碑 铭 文献研 究提 出了预 见 。
关键词 :古藏文碑铭》 古藏文碑铭 ; 《 ; 内容
中图分类 号 : 8 7 2 K 7. 4 文献 标识 码 : A
20 09年 , 日本 东京 出版 了一 册英 文本 的《 藏 18 ) , 铭分布的地理范围虽有所收缩 ,但其勒石树 开始超越纸质版的信息内涵。
文碑铭》 Od i t sr t n)此书作为“ ( l Tb a I c p os。 e n n ii 古藏 书收录石质碑文 、 金属铭文以及陶件 、 泥塑等其他
文 文献 在 线 丛 刊 ” OdTbt ou nsO l e 质 地 的文 献 , 材 涉 及 诏 书 、 辞 、 文 、 ( l iea D cmet ni n n 题 盟 愿 墓表 、 佛 Moorp ei ) I, ngahSr s卷 I由东 京外 国语 大 学 亚非 语 经以及其他题刻 。 e 这些碑铭的年代区间, 涵盖吐蕃 言 文 化 研 究 所 (L A 刊 行 。系 由岩 尾 一 史 (— 王朝时期 (4 — 4 年 )和吐蕃分治时期 (4 — IC A) I 64 82 82
年出版后 ,古藏文文献在线” O D ) 目的又一 域 、 达克 的 印度河 流域 、 东 的金 沙 江流 域最 为 “ (T O 项 拉 藏 收获, 其学术价值十分值得称许。 密集。 若说北部以新疆米兰、 麻札塔格和甘肃敦煌 此书以其严谨而周详的编纂风格 ,成为继王 为中心的区域 ,是古藏文文书或简牍最集 中的发
第3 2卷 第 6期
V I 3 No6 o. 2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o ra fTb t N t n /isI si t (hlso v a d S ca ce cs un /O ie ai a/ e n tue P i o h n o i/S in e o t t o
此书第 xx —XV xi XX 页绘有一份范 围相当广远 v
现 地点 ,构 成一 幅 河流 两岸 束状 排 列 与局部 区域
国家 图书馆所 藏 敦煌 藏 文文 献》 Tbt ou 的古 藏 文碑 铭分 布地 图。呈 现在 地 图上 的碑 铭 发 ( i a D c— en
t nl d rn ea d teB t h Lbay i a eFa c n h ri irr )于 2 0 零星分散的宏大画面 ,尤以卫藏的雅鲁藏布江流 o e is 07
( td fte O d Tb tn Isr t n,T ie, 道沿线 , A Su y o h l ie nc pi s api a i o 佛教题材的造像题记最为引人注 目, 往往
【 稿 日期】 0 10 — 0 收 2 1- 9 2
【 作者简介 ] 任小 ̄ (9 1 , , .1 8 一)男 陕西商州人, 现为 中国人 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 史语 言研究所博士后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