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第五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化学高中第五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化学高中第五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十七)

1.B [解析] ①项,NH 3与H 2O 均有10个质子,不是同一元素;④项,O 元素可以形成O 2、O 3两种单质;⑤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不同核素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的平均值,不是质量数。

2.B [解析] 1735Cl 2与 1737

Cl 2都属于氯气,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A 错误;2H +与1H +酸性相

同,C 错误;D 项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 错误。

3.B [解析] Pd 2+核外有44个电子,B 错误。

4.C [解析] 由题可知所给出的是三种不同的原子,这三种原子都有1个质子,是氢元

素形成的三种核素,分别是 11

H 、12H 、1

3

H ;①中没有中子,A

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 错误;三种核素可形成6种双原子分子,分别为

11H 2、12

H 2、13

H 2、11

H 12

H 、11

H 13H 、1

2

H 13H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2、4、6、

3、

4、5,

有5种相对分子质量,C 正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核素原子的原子百分比,现不知氢的三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能计算氢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只能计算氢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数乘以各核素原子的原子百分比,D 错误。 5.A

6.B [解析] R 的质子数为x-8×3-n=x-24-n ,所以其中子数为A-x+24+n ,B 正确。

7.D [解析]

37

Cl 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37-17=20,39K 的质子数为19,中子数为39-

19=20,A 正确;114298

X 与 82207Pb 原子序数相差32,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故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B正确;16O2-与18O2-的质子数均为8,电子数均为10,C正确;H3O+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而OH-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D错误。

8.B[解析]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所以Y是S。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所以Z是O,主要化合价是-2。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因此X的主要化合价是+1,位于ⅠA族,可能是氢元素也可能是碱金属元素,A错误;S、O两元素可形成SO2、SO3等,它们属于共价化合物,B正确;X位于第ⅠA 族,可能是氢元素也可能是碱金属元素,故X的原子序数可能小于Y和Z的,也可能大于Z的,C错误;硫的非金属性小于氧的非金属性,则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小于Z的气态氢化物,D错误。

9.C[解析]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炸产物无污染等优点,属于绿色能源,A正确;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B正确;每个N5-中含有36个电子,C错误;N5+和N5-之间形成离子键,N5+和N5-中含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10.A[解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则n g它的氧化物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

×(A-N+8) mol。

A+16

11.B[解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a 是H。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即二者均是第三周期元素,b2-、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和d同族,d的原子序数最大,则d是K,b是S,c是Cl。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c>b>a,A正确;氢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氯元素,则H-的还原性强于Cl-的还原性,B错误;K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即KH、K2S、KCl,C正确;氢元素、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最高价、最低价分别是+1和-1、+6和-2、+7和-1,所以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D正确。

12.B[解析]由题意知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3-6-2=5,依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可知X为N,所以Y、Z分别为Mg、S。由NH3溶于水显碱性、MgO是离子化合物、H2SO3是弱酸、HNO3和H2SO4均是强酸,可知只有B正确。

13.D[解析]由题给信息及转化关系可推知X、Y、Z的单质分别为O2、N2、H2,A、

B、C分别为NO、H2O、NH3。X是氧元素,位于第ⅥA族,A错误;NO难溶于水,B错误;A是NO,C为NH3,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C错误;B为H2O,C为NH3,水的沸点比氨高,D正确。

14.D[解析] Y为氯元素、Z为氧元素、X为钾元素。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氯化氢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K2O中的钾离子、氧离子均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氯、氧组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15.(1)氢氧硅硫

(2)①CH4②CO③C2H4④H2O2

[解析] X的周期序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则X为H元素;Z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

a+b,M层电子数为a-b,则a+b=8,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则b=2,因此a=6,则Y为O元素,Z为Si元素;M的单质之一在自然界中的硬度最大,M为C元素;N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N为S元素。(1)根据上述分析,X、Y、Z、N四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氢、氧、硅、硫。(2)由X、Y、Z、M、N五种元素两两组成的分子中,①含10e-且呈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为CH4;②含14e-的双原子分子为CO;③含16e-且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或分子具有还原性,该分子为C2H4;④含18e-且常温下呈液态的分子为H2O2。

16.(1)20CaCl2

(2)硫碳(3)B(4)BD

[解析](1)由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为2,b为8,m为20,该元素为Ca,根据CaY2可知Y为-1价,又因Y-与Ca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Y为Cl,该保湿剂的化学式为CaCl2。(2)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且Z、W能形成一种WZ2型分子,则Z、W分别是C、S中的一种。Z与Y相邻,则Z是S,W是C。(3)A项,CS2是共价化合物,错误;B项,CaCl2中只含离子键,CS2中只含共价键,且是极性共价键,正确;C项,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因此稳定性:HCl>H2S,错误;D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因此半径:Ca2+

,错误;B项,CS 2是直线形分子,结构式为S C S,正确;C项,Cl2与H2S 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H2S2H++2Cl-+S↓,错误;D项,用电子式表示的XY2的形成过程正确。

17.(1)

(2)氧2H 2S+O22H2O+2S↓(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NH4HSO4

(4)N2H4+2H2O2N2↑+4H2O

[解析] X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L层为6个电子,X为氧元素;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Y只能是氢元素;Z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L层有8个电子,则其M层电子数为6,Z是硫元素;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5倍,其次外层只能是K层,有2个电子,W 为氮元素。(1)W(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O2可置换H2S中的S,能说明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3)H、N、O、S四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只能是

铵盐,其水溶液显强酸性,应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铵盐水解酸性不如其酸式盐溶液酸性强,故应为NH4HSO4。(4)H和O按原子个数之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为H2O2,共有18个电子,则H和N形成的18电子微粒只能是N2H4,H2O2与N2H4反应生成无毒且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为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

课时作业(十八)

1.D[解析] 118号元素是第七周期的0族元素,115号元素Mc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是5,则Mc位于第七周期ⅤA族,A正确;Mc与N都位于ⅤA族,B正确;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因此Mc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正确;中子数为173的Mc原子的质量数=115+173=288,在原子符号的表示中,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的是质量数,故该核素正确的符号为115288Mc,D错误。

2.A[解析] B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A错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Ge>Si,B正确;As 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作半导体材料,C正确;Po为主族元素,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第六周期第ⅥA族,D正确。

3.C[解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K>Ca>Mg,则碱性:KOH>Ca(OH)2>Mg(OH)2,A不选;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O>S>Se,则稳定性:H2O>H2S>H2Se,B不选;挥发性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不选。

4.D[解析] X和Si的性质相似,和水不反应,XO2可被碳或氢气还原为X,A、B均正确;XCl4与SiCl4的结构相似,形成分子晶体,XCl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强,

沸点高,C正确;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比Si弱,则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弱,D错误。

5.B[解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除稀有气体),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则X原子半径大于Y,X原子序数不一定小于Y,A错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之一是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B正确;对于主族元素而言,通常元素最高正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但氟无正价,C错误;X最外层电子数为1(即第ⅠA族元素,包括氢元素和碱金属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为7(即为卤族元素),氢元素与卤族元素形成共价键,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可形成离子键,D错误。

6.A[解析] R2Q2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可说明R为钠元素,Q为氧元素。其中T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4、+6,且半径大于氧原子,则T为硫元素;M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1,且其原子半径比氧小,则M为氢元素;Z原子的半径较氧大,主要化合价为-1,则为氯元素;X、Y两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分别为+3、+2,原子半径比钠略小,则X、Y为铝、镁元素。因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S镁>铝,则单质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为钠,B错误;M、Q分别为氢和氧元素,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C错误;M、Q、Z分别为氢、氧、氯三种元素,分别列于周期表中的一、二、三周期,D错误。

7.D[解析] X的简单氢化物遇M单质产生白烟,则X为N,M为Cl;Z的氧化物与M的氢化物不反应,可与Y的氢化物反应,则Y为F,Z为Si。X、Y、Z、M四种元素依次是N、F、Si、Cl,A错误;X原子半径大于Y,B错误;四种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C错误;Z为Si,其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等常用作无机非金属材料,D 正确。

8.D[解析]这几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知,X、Y、Z、R、W分别是O、F、Na、S、Cl。氢化物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但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硫化氢只含有分子间作用力,水和氟化氢分子间均含有氢键,气态氢化物的沸点:X>Y>R,A正确;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R>X>Y>Z,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Y>X>W>R,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W>R,C正确;X、Z分别是O、Na,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氧化钠只含离子键,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

9.B[解析] Z和W反应生成两性化合物,D单质分别和X溶液、Y溶液反应都能得到气体单质,据此可推出D是Al,再结合题给已知信息和框图推出X为HCl,Y为NaOH,Z 为AlCl3,W为NaAlO2,所以A、B、C、D、E分别是H、O、Na、Al、Cl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O2->Na+>Al3+,A错误;Na单质的熔点低于Al单质的熔点,B正确;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C错误;由H、O、Cl形成的HClO是弱酸,D错误。

10.B[解析]设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有x+x+1+x+1=17,解得x=5,则Y、Z、W对应的三种元素分别为N、O、S;X、Y、W分别位于不同周期,则X为H。原子半径大小:r(S)>r(N)>r(O)>r(H),A错误;H、N、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硝酸,属于共价化合物,也可以形成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B正确;H2O、H2S都是分子晶体,但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比H2S高,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则H2O的稳定性比H2S高,C错误;H分别与N、O形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有NH3、N H4+、OH-、H2O、H3O+等,D错误。

11.B[解析] 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E是同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E为钠元素;根据流程图推导,甲是生活中的调味品,丁

是淡黄色固体,可知甲为氯化钠,丁为过氧化钠,若丙为碳酸钠,乙为氢氧化钠,戊是二氧化碳,则F为Cl,B、C、D位于第二周期,其中两种元素为C、O。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E)>r(F)>r(C)>r(D),A正确;元素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硫酸的酸性强,若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酸性可能比H2SO4弱,如HClO 是弱酸,B不正确;若B、C、D分别为C、N、O元素,元素B的氢化物CH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正确;化合物A4BC2D既可能是共价化合物CO(NH2)2,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NH4CNO,D正确。

12.(1)作高温耐火材料或冶炼金属铝

(2)Al(CH 3)3+NaOH+H2O NaAlO2+3CH4↑

(3)CO 2+2Al O2-+3H2O2Al(OH)3↓+C O32-

(4)O C O

(5)CH 4+4C O32--8e-5CO2+2H2O

[解析] X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应为CO2;Z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应为CH4;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28,则分别为H、C、O、Al,Y、W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应为两性化合物,W由2种元素组成,为白色固体,则W为Al2O3,Y为白色胶状不溶物,则为Al(OH)3,V应为Al(CH3)3。(1)物质W为氧化铝,可用作高温耐火材料或冶炼金属铝。(2)V[Al(CH 3)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H3)3+NaOH+H2O

NaAlO2+3CH4↑。(3)将少量的X(CO2)通入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以生成Y[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2Al O2-+3H2O2Al(OH)3↓+C O32-。(4)气体X(CO2)的结构式为O C O。(5)Z(CH 4)在负极上失去电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 4+4C O32--8e-5CO2+2H2O。

13.(1)第三周期ⅥA族

(2)Al3+Na+O2-HClO4

(3)AE(4)N 4(g)2N2(g) ΔH=-882 kJ·mol-1

(5)NaCN+H 2O2+H2O NaHCO3+NH3↑

[解析]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x是H、y是C、d是O、f是Al,z、e、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pH为12,为一元强碱,则e是Na,z、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pH均为2,为一元强酸,则z为N、h为Cl;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二元强酸,故g为S。(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Al3+C,所以HClO4的酸性比H2CO3酸性强。(3)A项,溶液pH越小,金属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弱;B项,单质的硬度和熔、沸点均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金属性强弱;C项,金属性强弱与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D项,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与得失电子数有关,与得失电子难易程度无关;E 项,单质与同浓度盐酸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性越强。(4)根据原子守恒知,一个N4分子生成2个N2分子,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破坏1 mol N4分子中6 mol N—N 键需要吸收1002 kJ能量;形成2 mol N≡N键放出1884 kJ能量,所以该反应放出882 kJ能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 4(g)2N2(g) ΔH=-882 kJ·mol-1。

课时作业(十九)

1.A[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物质由分子构成,组成微粒是分子,不含离子键,不是离子化合物,A正确。

2.D[解析] 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CaCl2只含有离子键,三种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不相同,A错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B错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是离子化合物,C错误;HCl、H2S都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时破坏了极性共价键,D正确。

3.A[解析] C2H6、H2O2、C2H5OH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只含共价键,A正确;HCl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NaCl、MgCl2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B错误;H2O、CO2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Na2O2是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C错误;NaOH、NaClO是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D错误。

4.A[解析]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应把组成化合物的各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表

示出来,CCl4的电子式为,A正确;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能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需要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HClO的电子式为

,B错误;氨的电子式为,氮原子内层还有2个电子,每个NH3分子中有10个电子,C错误;HCl是共价化合物,H原子与Cl通过一个共用电子对结合,所以HCl的形成过程表示为,D错误。

5.B[解析]水分子内H、O原子间以化学键相结合,而分子间存在氢键,故①叙述不正确;离子键不是存在于任何金属和非金属微粒间,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故②叙述不正确;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但不单指吸引力,还有相互排斥力,

故③叙述不正确;HCl分子中不存在离子,它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没有离子键,故

④⑤叙述均不正确。

6.D[解析]水汽化破坏的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水分解需破坏共价键,A错误;在O2、CO2和SiO2中,都存在共价键,O2、CO2由分子构成,SiO2由原子构成,B错误;CCl4、BF3分子中C、Cl、F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B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H2和Cl2在光照条件反应生成HCl,H2、Cl2分子内共价键断裂,H、Cl原子间形成H—Cl键,D 正确。

7.C[解析]根据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B、C、D分别为

C、N、O、S四种元素。CO、CO2都为共价化合物,A正确;CS2的电子式为

,B正确;NO为极性共价键,C错误;N2的结构式为N≡N,D正确。

8.B[解析]由原子守恒可知,X是N2和H2O,A错误;由分析可知,NH3与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分别为N2、H2O,则总反应为2NH3+NO+NO22N2+3H2O,B正确;N H4+的电子

式为,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NH3、N H4+、H2O中电子数均相同,但是NH3、H2O的质子数为10,N H4+质子数为11,质子数不同,D正确。

9.D[解析] 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 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图可以知道,X、Z对应的pH为2,高氯酸、硝酸均为一元强酸,原子半径Z>Y>X,Y为C,可以知道Z为Cl,X为N,W对应的pH为12,氢氧化钠为一元强碱,则W为Na。X为N元素,不可能为硫元素,A错误;Y为C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为CO2,电子式为,B错误;W为Na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

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错误;Z为C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D正确。

10.B[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W元素原子半径是所在周期元素里原子半径最大的”,可以根据同周期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推出W为ⅠA族元素,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W为Na,X与W属于同主族,则X可能为H,也可能为Li,如X为Li,Y和Z位于第二周期,Y元素的单质通常呈气态,则Y可能是N,也可能是O,假设Y为N,依据

x+y=z=1

m,x+y=3+7=10,Z为Ne,Ne不属于主族元素,同理Y为O,也不符合该题意,因此X 2

不能为Li,即X为H,按照Li的分析方式,推出Y为N,Z为O,M为S。简单离子半径大小:N3->O2->Na+,A错误;组成的化合物可为Na2S,只含有离子键,也有可能组成

Na2S x(x>1),S x2-内还含有S—S非极性键,B正确;气态氢化物分别是NH3、H2S,NH3与H2O 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加NH3的溶解度,H2S与H2O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NH3在H2O中溶解度远远大于H2S,C错误;组成的化合物可以为NH4HS、(NH4)2S等离子化合物,D 错误。

11.B[解析] 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W位于第三周期,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则W为S、X为O,结合位置可知Y为Si、Z为P。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X、W、Z、Y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X、W、Z、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A错误;X气态氢化物为水,W的气态氢化物为H2S,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的沸点高于H2S,B正确;自然界中存在单质S,Y、Z、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硅酸、磷酸、硫酸,它们的酸性依次递增,C错误;YX2为SiO2,熔化时克服共价键,WX3是SO3,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错误。

12.(1)⑥⑦⑨④③⑤

(2S C S

(3)共价化合物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4)①B C②CCl4(或PCl3)

[解析](2)XY2型离子化合物,通常X为+2价,Y为-1价,故X可能是Mg或Ca,Y可能是F 或Cl,结合XY2中含有38个电子可推出XY2为CaF2。XY2型共价化合物一般是碳族元素与氧族元素化合形成的,如CO2、CS2等,结合XY2中共有38个电子,可推出XY2为

CS2。

13.(1)CD(2)①②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共价键)

(3)①极性共价键

②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解析](1)A项,液态水变为气态,属于物质的状态改变,H2O的化学键没有变化;B

项,NH4NO3中N H4+与N O3-以离子键结合,N与H、N与O以极性共价键结合;C项,NaN3受到猛烈撞击与NH4NO3发生化学反应,化学键一定断裂;D项,NaN3、NH4NO3均含有离子键,均属于离子化合物。(2)①NaNH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Na+与N H2-之间形成离子键,N H2-中

N、H形成极性共价键,其电子式为。②NaOH固体中,Na+与OH-以离子键结合,OH-中,O、H以极性共价键结合。(3)结合题目“X、Y、Z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是汽车安全气囊中的一种填充物”,可知该化合物应为NH4NO3,由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X为H,Y为N,Z为O;N、O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1,所以W是Na。①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为NH3,N—H键属于极性共价键。H2O2中含有极性

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②NH4NO3与NaOH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NaOH NaNO3+NH3↑+H2O,反应过程中,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14.(1)第三周期第ⅥA族(2)N(3)>C

(4)H—S—S—H

(5)Na 2S2O3+H2SO4Na2SO4+S↓+SO2↑+H2O

[解析] Z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Z为O元素;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J为Na元素;Q 的原子序数大于J,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8,Q为S元素;Y的原子序数小于Z,Y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Y为N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Y,X 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X为H元素。(1)Q为S元素,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2)根据“层多径大,序大径小”,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S>N>O>H,排在第三的元素原子是N。(3)Z为O元素,Q为S元素,O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S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Z>Q。A项,Q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发生的反应为O 2+2H2S2S↓+2H2O,通过该反应能说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B项,O与S形成的化合物中,O呈负价,S呈正价,能说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C项,Z 和Q的单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说明O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D项,O和S处于同主族,O在S的上面,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说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4)H与N可形成分子A,也可形成阳离子B,A、B

在水溶液中酸、碱性恰好相反,则A为NH3,B为N H4+,NH3的电子式为。H与S形成的极不稳定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该化

合物为H2S2,H2S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H—S—S—H。(5)由H、N、O、Na、S中的三种组成的化合物M和N均为强电解质,M和N在溶液中反应既有沉淀出现又有气体产生,M和N为H2SO4和Na2S2O3,M和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

Na 2SO4+S↓+SO2↑+H2O。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考题及要求(有答案)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考题及要求 答案仅供参考 、说出下列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 6试剂瓶 11量筒12 1000 ml容量瓶13量杯14分液漏斗 1 干燥器2电热套3蒸发皿4洗瓶 5称量瓶7锥形瓶8抽滤瓶9滴瓶10漏斗

、判断题 1、洗净的玻璃仪器如烧杯、试剂瓶等不能倒扣在实验台上。 2、洗瓶尖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V ) 3、铬酸洗液不能重复使用。 (X ) 4、量筒洗净后应放在烘箱中烘干。 (X ) 6、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头不可伸入到通风厨中。 7、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标签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 8、固体试齐煤入广口试剂瓶,液体试齐U 装入细口试剂瓶。 9、可以将鼻孔靠近试剂瓶口去感觉试剂的气味。 5、用烘箱烘干玻璃仪器时,烘箱的温度可设定为 105~110C 。 (V) 15移液管16酸式滴定管17碱式滴定管18刺形分馏柱19直形冷凝柱20球形冷凝柱 25滴管 21布氏漏斗 22烧瓶 23蒸馏头 24接引管

10、在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前,磨口玻璃塞要用橡皮筋系在瓶口。 11、取用化学试剂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取 管底部。(V ) 12、实验过程中,未用完的化学药品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要将其丢弃。13、用胶头滴管往容器中加入较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V ) 14、采用倾倒法取用液体试剂时,试剂瓶的标签要靠在手心,试剂瓶口不能与承接试剂的容器 口接 触。(X ) 15、为将粉末状固体试剂送入容器的底部,可以使用纸片折成的 V 型槽。( V ) 16、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试剂时,砝码应放在右盘。 ( V ) 17、 称量 0.1200~0.1300g 药品时,要用加重法在分析天平上进行。 (X ) 18、 带有刻度的烧杯可以作用量器使用。 ( X ) 19、 称量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而要用纸带套住称量瓶。( V ) 20、 要待分析天平的零点显示稳定后方可进行称量操作。 ( V ) 21、 用移液管移取一定量的液体时,留在移液管尖嘴的少量液体要用洗耳球吹出。 ( X 22、 碱式滴定管通过玻璃珠和橡皮管间的缝隙大小来控制滴定速度。 ( V ) 23、 酸碱滴定管除可用于酸碱滴定外,也可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V ) 24 、滴定用的锥形瓶在洗净后一定要烘干方可使用。 ( X ) 25、 量筒的刻度值为 上小下大”,滴定管的刻度值为 上大下小”。(X ) 26、 用移液管移取试剂瓶中的液体时,移液管要插入到试剂瓶的底部。 ( X ) 27、 从移液管中放出液体到容器中时,移液管的尖嘴口要接触容器内壁。( V ) 28、 在滴定开始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可以不予排出。 ( X ) 29、 滴定管使用完后,要洗净并倒置夹在滴定台的蝴蝶夹上。( V ) 30、 如果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旋塞处漏液,可以采用在旋塞上涂抹凡士林来处理。( V ) 31、 分液漏斗的旋塞操作方法和酸式滴定管相同。( V ) 32 、从分液漏斗中放出液体时,上下层液体均应从下口放出。 (X ) 33、 普通常压过滤时,漏斗流出口的尖嘴端不能靠在烧杯的内壁。 (X ) 34、 过滤时,要将待过滤液直接倒入漏斗中。 ( X ) 35、 布氏漏斗中不用放入滤纸。 ( X ) 36、 为了维持过滤时滤液较高的温度,应采用热过滤,热过滤又称保温过滤。( V ) 37、 分液漏斗使用前不用检查是否漏液。 ( X ) 38、 减压过滤时,吸滤瓶的支管口要通过橡皮管与真空泵相连。( X ) 39 、抽滤完成后,应先关闭真空泵再拨开抽滤瓶上的橡皮管。 ( X ) 40、 减压过滤简称为抽滤或吸滤,比常压过滤的速度更快。 ( V ) 41、 蒸馏时,圆底烧瓶中装入的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 2/3。( V ) 42、 蒸馏装置的安装应遵循 “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的顺序,拆卸顺序与安装顺利相同。 43、 蒸馏完成后,要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 X ) 44、 蒸馏时,温度计从蒸馏头上口插入的深度没有明确要求。 ( X ) 45、 当液体的沸点差距小于 30C 时,要使用分馏方法来进行分离,而不能使用蒸馏。( I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 X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1.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10T14:55:35.36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4期作者:涂翔 [导读] 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涂翔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发展。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障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布置相应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由此可见,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作业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作业分层 目前,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重点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化学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却没有进行创新和改变,还是用传统的统一的、刻板的方式设计作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实施作业的分层设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科目,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且在课外能够通过作业再一次巩固和复习课堂上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作业布置,通常都是统一的以班级为单位,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限制了教学的有效发展[1]。作业分层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布置和学生当前知识相吻合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并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总的来说,分层作业设计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成长。(二)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 分层作业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因此在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层次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层次性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层布置。具体应该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能力作业以及提高型作业,从而分配给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练习。除此之外,也应该根据学生在化学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比如,善于动手的就安排实验性质的作业,善于理论的就安排书面作业,让学生各尽其能,量力而行,显示出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形式。其次,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应该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引发联想的功能,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业中得以发挥。最后,主体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具备主体性,也就是强调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设计多种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相应的作业。 二、高中化学教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 每一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差生。对于优生而言,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够很大的完成;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而恰恰当前的作业布置都是统一的,就是不管优生和差生安排同样的作业,这就会导致学困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或者优生觉得作业太过于简单,起不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2]。比如在教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巩固基础,并且熟悉各个元素的符号和特点等等。对于优生,作业的设计就可以更加深入一些,比如利用熟悉化学键,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作业的分类 作业大提升可以氛围三类:即常规作业、应用作业。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应该提前将要布置的作业先分类。常规作业一般指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难度较低。这类作业可以统一布置,让学生在课外夯实基础。应用作业主要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比如对于优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对于差生来说,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活中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样也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兼顾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业的分层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实施作业分层设计,通过作业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1.(2012·枣庄市高一期末考试)某有机物叫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氧化剂B.腐蚀品、有毒

C.爆炸品、腐蚀品D.氧化剂、有毒 【解析】苯酚有关的标识分别为腐蚀品和有毒物质。 【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答案】 A 3.为了列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 4NO 3 ②(NH 4 ) 2 SO 4 ③KCl ④油漆⑤汽油⑥过磷酸钙⑦MgO,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列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D.①④⑦ 【解析】本题涉及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从化学安全常识角度来说应该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本题也有巧解,MgO是不易燃物质,由此排除A项、B项、D项。 【答案】 C 4.(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2010·江苏高考改编)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2012·北京高考)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2009·广东高考)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2012·北京高考)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 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答案】 A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 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 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 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 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 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 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 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长兴中学杭伟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新作业 2006年秋季,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2012年秋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学行为,在关注“如何教”的同时更关注“如何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需要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 作业的功能多数情况下被误解。传统作业只被认为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远离生活实践;作业形式单一,基本全是书面作业,缺少实践型、能力型的作业;作业方法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对学生能力要求低。然作业的功能远不止于此,有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次知识的探究、方法的提炼、思维的碰撞,有效的作业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可以成为教师反思教学的依据,可以成为提升课程意义的平台。 2.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要求使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着统一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统一,然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总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得教学设计符合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作业,作为一种在教师要求下进行的课外活动。它没有象课堂教学那样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因此作业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校情、班情、生情进行设计,作业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容易使得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储备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方法,培养新能力。 3.化学作业资料存在与教材不匹配的现象 目前,我省使用苏教版《化学》教材。当前,在图书市场中高中化学教辅资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封面标榜“苏教版配套”,实质上是人教版的翻版,这些教辅材料存在不少问题,如习题内容与教科书不配套,不少是人教版的内容;习题内容要求与《指导意见》不一致,

2020年高一化学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范文.doc

【一】 一、选择题 1. 表示式 2760Co中的“ 60”表示 () A. 钴的一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0 B. 钴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是60 C.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0 D.钴元素的质量数是60 【解析】 60Co表示钴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60。 【答案】 B 2.23He 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23He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3He 和 13H互为同位素 B.23He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 C.23He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 D.23He代表原子核内有 2 个质子和 3 个中子的氦原子 【解析】 23He核内质子数为 2,13H 核内质子数为 1,两者质子数不等,不是同位素,A 不正确。23He核内中子数为1,B不正确,C正确。 23He代表原子核内有 2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的 He原子, D 不正确。 【答案】 C 3. 下列粒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2O B.Li+ C.OD- D.OH- 【解析】分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 A 项排除 ;B 项阳离子的电子数小于质子数,所以 B 项排除 ;C 项 OD-的质子数为 9 而中子数也 为 9。所以正确答案为 D项。 【答案】 D 4.对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认识是有关原子结构研究中的重 大成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作无规律运动的 B.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个规律已经被人们 认识到了很高的程度 C.可以近似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D. 原子核外电子是清晰而又严格的分层排布的 【解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但这个规律不同于宏 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分层排布” 是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作近 似描述的方法,这种描述与电子运动的实际状态还有一定的差别。 【答案】 AD 5.某元素 R 的阴离子 R2-核外共有 a 个电子,核内有 b 个中子,

高一化学 实验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验中感受研究科学的态度、方法和精神。 实验重点 在制取氧化铜和氧气的具体实验中训练称量、溶解、加热、蒸发、过滤、收集气体、仪器连接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难点 是否有勇于实验的精神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量筒、玻璃棒、蒸发皿、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药匙、滤纸、玻璃片、托盘天平、研钵、火柴、酒精灯、木条、剪刀、胶头滴管 CuSO4?5H2O晶体,KClO3粉末,饱和NaOH溶液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引入] [幻灯] 托盘天平、过滤装置、蒸发装置。 [提问]这三套装置的名称和用途是什么? [回答]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粗称)。 过滤装置——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蒸发装置——用于蒸发溶液的溶剂而得到固体溶质。 [提问]怎样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点]1、称量前先调零点。 2、称量时,左物右码,不可颠倒。 3、取用法码,使用镊子,添加法码由大到小。 4、不能直接称量热的物质。 5、不允许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可垫两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然后把称量物放在纸上称量。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6、称量完毕,法码归盒,游码归零。 [提问]制作过滤器和过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1、滤纸与漏斗应紧贴无气泡。 2、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液面低于漏斗边缘。 3、漏斗颈紧贴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 4、如果滤液浑浊应再次过滤。 [提问] 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要有新的学科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点得到检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设计;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一直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 却被大家所忽视。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作业的有效设置实现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外 练习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课后作业具有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的特征。 一、目前教师布置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反馈效果不明显,作业批改下发,很少反馈订正。 2.学情把握不准,不是课堂相应的作业。 3.设计作业没有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 1.兴趣不高,不认真做应付了事。 2.对化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技巧 1.作业多样化 根据不同化学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1)表述形的作业 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具有相同分子量 的物质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强记和巧记。 例: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高考题) ①在进行沉淀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②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答案:①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②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2)化学书面作业 如化学常考点的简答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题等。教师要及时批发和反馈, 使学生得到查漏补缺。 例:请写出乙酸乙酯制备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答案:①除去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乙酸和部分乙醇; ②增大溶液的密度,以利于乙酸乙酯分层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3)家庭探究型实验作业。 通过选择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调动 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例:①家庭中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可以用什么方法把 他们区分开来?;②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请思 考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蔗糖加快溶解? (4)总结型作业 如:学习了乙烯的性质后,可设计如下作业:①请写出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②请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反应原理;③如何区分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5)开放性作业 让机会给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 如:举行兴趣学习小组、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参与社会调查、组织到工厂参观学习等。 2.作业适度拓展 新课上完,学生会留下一些疑问,该怎么办?因此,我在布置化学作业中给学生相关知 识的网站或参考书,让学生自己去深化和拓展的化学知识领域。 例:“原电池化学电源”单元教学后,向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2元素周期律苏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 元素周期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 .Na 、Mg 、Al B .Na 、O 、F C .P 、Si 、Al D .C 、Si 、P C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2.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A .r +r B .r r - C .r 2-r +D .r r C [先据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判定 D 不符合;据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必小于其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必大于其原子半径,判定A 、B 都不符合;再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序大径小”规律,r (O 2-)>r (Na +),C 符合。]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导学号:13572007】 ①C、N 、F ②Na、Mg 、Al ③F、Cl 、Br ④P、S 、C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数,但要注意氟元素无正价。] 4.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金属性Cl>S>P B .还原性Na>Mg>Al C .酸性H 2SO 4>H 3PO 4>HClO 4 D .稳定性HCl>H 2S>PH 3 C [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5.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 .碱性:KOH >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 >K C .酸性:HClO 4>H 2SO 4 D .元素的金属性:Mg >Al B

高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高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仪器洗涤 基本方法:先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冲洗外壁,若仍有污迹,刷洗或用洗涤液处理。最后用蒸馏水冲洗。 洗净的标准:内壁均匀附着一层水膜,不聚成水滴,不凝成股 仪器洗涤的方法:根据仪器沾有污痕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溶解而除去。常用的有:酸洗、碱洗、氧化剂洗、溶剂洗等。 二: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三:药剂取用 ①使用仪器: 固(块状)镊子(粉状)角匙,液量筒,滴管,滴定管

取用方法:固一横二放三慢竖,液倾倒口对口标签对手心,滴加滴管洁净,吸液不太多,竖直悬滴 ②定量取用仪器:用天平量筒,不定量用最少量为液1-2ml固铺满试管底 ③取完后盖上盖子,放回原处用剩药品不可放回原处(白磷、金属钠钾除外) ④特殊试剂取用 四: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五: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六: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七: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八:分液和萃取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③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九: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

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 发表时间:2016-10-25T10:22:32.547Z 来源:《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4期作者:李洋[导读] 作业的功能一般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民中学751100 摘要:文章针对化学作业中的现状——“单一的作业形式、枯燥的作业内容、大比例的作业容量、单调的作业评价方式”,结合实践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作业观,并研讨了如何量体裁衣地为学生设计化学作业。 关键词: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 课后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方式,其目的:一是通过作业练习,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记忆学过的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作业的功能一般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课后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负担。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的现象。有答案的抄答案,没有答案的出现“代表作(做),团体操(抄)”的现象,即一个人做好,其他同学一起抄的现象。学生抄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针对不能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老师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批评教育,比如要求计算要有过程,不能只有答案,比如选择题要有分析的痕迹,而不是只有一个选项。由此造成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更为隐蔽、更为严重。作业抄袭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教与学的分离。怎样布置课后作业最有效果呢? 一、课后作业要层次分明 泰戈尔说过:“生活并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教师布置作业也要尊重个性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作业有的是助记型的,有的是整理型的,有的是分析型的,有的是拓展型的。无论哪种作业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基本知识型、综合训练型、能力拓展型。基本型作业满足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训练,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题中重视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保证基本的化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综合型作业满足中等水平学生,侧重综合运用;拓展型作业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发展智力,每天一道拓展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满足,既能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够保证不同层次的每个同学都能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抄作业的现象、不交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 二、丰富作业形式,凸显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因此,在作业中也应该体现自主、实践、探究、开放等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教师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必须改变以“双基”训练为目的的作业观。作业可以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而不只是简单采用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作业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合作性的;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此外,增加课题作业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将需要长期完成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安排在课外,而将教科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的常规性习题安排在口头解答或当堂练习。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后,教师可将课后“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理解与应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提供了时机。 三、适度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份有效的作业题量和难度都应该是适量的。否则,学生为了完成大量的高难度的作业,就会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仅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而且作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出现抄袭或不交作业的情况,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对学习丧失信心。 四、实践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良传统,切不能抛开实验谈化学。在学生的化学作业设计中应穿插化学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既提高了理解、动手、观察、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 五、改变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 1.教师采取“面对面”批改作业的方式。以往教师都是习惯自己在办公室把一摞作业改完,然后统计下作业呈现情况,在班级中统一点评。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师生缺乏沟通,作业成了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采取面批,为师生创设了交流学习、生活等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2.改善作业评价机制。教师习惯看结果的对错,而不注意答题过程。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试卷批改的程序对过程、结果进行分步打分,即把作业当成考卷进行评分。这种做法有利于将学生平时解题的思路、方法等进行细节更正,使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为以后的考试做好规范准备。 作业的存在价值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对高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作业的设计,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当然,不是说每次作业设计都要完全满足上述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参考文献 [1]吴继新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研究[J].才智,2012,31:102。 [2]付乐涛如何巧妙布置高中化学课后作业[J].赤子:中旬,2014,(1):155。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l。能加热的仪器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 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 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6)酒精灯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分离物质的仪器 (1)漏斗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洗气瓶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干燥管干燥管内盛放的固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2010年12月,经自治区批准,我校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与探索》开始实施。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探寻有效的作业设计,着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初步研究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长进。课题组教师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质,根植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化学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课题组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绩做一个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探索和总结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模式,通过研究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会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并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此提高整个班级的化学水平。 2.在教学中利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发挥“求新、求活、求近”的整体效益。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科学,获得必要的科学,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4、在构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校本体系方面作一些理论探索。 (二)研究内容 1. 探索学生课外作业分层理论研究 2.高中化学学生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研究。 3.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菜单式”的作业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取用化学药品,要遵循维护药品洁净,保证安全的基本原则。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严禁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 ②不要让瓶口对着面部,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毒气)的气味。 ③节约用药。一般要求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mL—2mL,固体量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④不允许用不洁器具取用试剂。 ⑤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 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多时用大匙,少时用小匙。镊子则用于夹取块状固体药品。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液体药品,可用移液管、胶头滴管等器具取用,亦可用倾注法。使用倾注法取试剂入试管时,标签朝上对着手心,把试剂瓶口紧靠另一手所持的略微倾斜的试管口,让药品缓缓地注入试管内(图),倾注液体入烧杯的操作如图。注意不让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倒完液体,立即盖好原瓶塞。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 ③使用滴管取液时,用手指捏紧胶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再将滴管伸人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取出滴管,把它悬空放在烧杯(或其他容器)上方(不可接触容器内壁,以免沾污滴管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挤胶头,使试剂滴下(如图)。(特别指出,实验室制备Fe(OH)2沉淀时,滴管应伸人到FeS04的液面下挤入。 4.注意事项 取用危险试剂时,要特别小心,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如:取用浓酸、浓碱时,要戴防护手套和眼镜;不用口吸移液管来取危险试剂;取挥发性强和毒性大的药品时,要在通风好的地方进行;取用易燃、易爆试剂时,要远离火源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