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知识汇总(精华版)

浙科版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知识汇总(精华版)
浙科版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知识汇总(精华版)

高中生物(浙科版)实验汇总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共19 个)

【活动】

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P10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P14

3.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P23

4.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25

5.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P28

6. 观察叶绿体P39

7.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P55

8. 探究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P66

9. 光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P87

10.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P94

11.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P106

12.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P111

13. 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P117

【演示】

14. 酶的催化效率P62

15. 乙醇发酵实验P78

【建议活动】

16. 检测细胞中的DNA 和RNA P16

17. 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P56

18. 探究酶的专一性P64

19. 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的资料P114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共16 个)

【活动】

1)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P13

2)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P28

3)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P41

4) 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9

5) 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P56

6) 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P61

7)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P74

8) 模拟自然选择P97

9) 通过数学计算讨论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P100

10) 遗传病的概念辨析P117

11) 制作“假想的家族”家系图P120

12) 遗传咨询的讨论P125

13) 利用互联网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P132

14) 讨论谁有权利知道基因检测的结果P133

【建议活动】

15) 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测交的实验P18

16) 分析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曲线的意义P122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共10 个)

【活动】

1.探究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P5

2.接受刺激,发生反应P25

3.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P37

4.模拟尿糖的检测P40

5.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P60

6.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P68

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P71

8.设计并制作生态瓶P117

9.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P130

【建议活动】

10.人体内血糖浓度与胰岛素P41

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方案(部分)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必修一,10 页,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

生物大分子》

(一)实验目的

1. 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2. 制作徒手切片并进行染色。

3. 练习使用高倍镜。

(二)实验原理

1. 对于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使用指示剂染

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2. 脂质中的油脂是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种子中含量较高。

3. 苏丹III 染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

4. 主要的生物组织材料必须制成薄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三)实验材料

用水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蚕豆种子、菜豆种子,苏丹III 染液,50%乙醇溶液,水,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

(四)实验步骤

1. 制片:

将子叶切成1~2mm 宽的薄片;将切好的薄片置于培养皿的

水中,挑选最薄的切片,用毛笔将它放在载玻片中央。

2. 染色:

用滴管将苏丹III 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使切片染

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 滴50%

乙醇溶液,洗去多余染料。

3. 制片:

用吸水纸吸取乙醇,再在切片上滴加1~2 滴清水,盖上盖玻

片,制成临时装片。

4. 观察

用低倍镜找到已染色的材料,移动装片使切片最薄的部分位于显

微镜视野中心。

调整镜头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口。观察被染为橙黄

色的脂肪。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

1. 观察到脂肪细胞中有被苏丹III 染液染成橙黄色的颗粒。

2. 说明种子的子叶中含有油脂。

(六)习题回答

1. 解释观察到细胞间的油滴?可能是由于切片时,细胞膜有破

损,用乙醇溶液未完全洗去而造成的。

2. 把显微镜从低倍镜换至高倍镜时,为什么视野会变暗?因为

视野相对变小了,光强度下降。

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糖类

必修一,14 页,第一章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一) 实验目的

1.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 (二) 实验原理

1. 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显蓝色。

2. 带白纸在碱性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 B (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形成紫色化合物。

3. 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中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沉淀。

4. 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比较

(三) 实验材料

供老师用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供学生用的梨和白萝卜匀浆,水,

双缩脲试剂 A ,双缩脲试剂 B ,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试管若干只,10ml 的量 筒,研钵,漏斗,滤汁,热水浴箱。 (四) 实验步骤

1. 观察老师使用指示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

的显色结果。

2. 将需要匀浆的生物组织材料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清水研磨。将研磨液过滤 或静置使其中的固形物沉淀。

3. 预测试验结果并进行检测(均取 2ml 样本) 1) 淀粉:加入 5 滴碘-碘化钾溶液;

2) 蛋白质:先加入 2ml 双缩脲 A 试剂,再加入 5 滴双缩脲 B 试剂;

3) 还原糖:加入 2ml 本尼迪特试剂,振荡试管以混合均匀,将试

本尼迪特试剂

还原性糖

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铜 溶液混合

直接与样品混合后加热 生成氧化亚铜沉淀显砖红色

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试剂 A :氢氧化钠溶液; 试剂 B :硫酸铜溶液

先向样品中加入试剂 A ,再加入试剂 B 生成紫色化合物

鉴定成分 成分

使用方法 显色原理

管置于 80~100

摄氏度热水浴箱中加热 2~3min 。 (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 1.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

样本

实验检测

所含物质 蛋白质

- - + +

淀粉

+ + - -

还原糖

- - - -

预测 实测 预测

实测

马铃薯匀浆

稀释蛋清液

2. 结论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淀粉;白梨果实中含有还原糖;蛋清中含有蛋白质。 (六) 习题回答

1. 哪种食物可以作为人体蛋白质的来源? 鸡蛋可以作为人体蛋白质的来源。

2. 生物材料的原有颜色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解决思路是什么?

可能会。尽量选用无色生物材料,或先将生物原有颜色除去。

三、 检测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必修一,16 页,第一章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

大分子》

(一) 实验目的

1. 尝试检测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

2. 制作涂片并进行染色。

3.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高倍物镜。 (二) 实验原理

1. 生物的组织材料必须制成薄片才能用于显微镜下的观察。

2. DNA 和 RNA 在细胞内的分布部位不同。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 分布于细胞质中。

3. 甲基绿可是细胞中的 DNA 着色,即使细胞核呈蓝绿色。派洛宁可使细胞中的 RNA 着色,即使细胞质呈红色。 (三) 实验材料

新鲜动物(蛙)肝脏,1mol/L 的盐酸,甲基绿-派洛宁染液,水,恒温水浴,100ml 的烧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 -

- -

+ +

预测 实测

白梨汁

(四)实验步骤

1. 涂片

取新鲜的动物肝脏切开,将其断面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涂抹数下,晾干。

2. 水浴

将盛有60ml、1mol/L 的盐酸溶液的小烧杯,置于30℃的

恒温水浴中。将晾干的载玻片倾斜着浸没于30℃的盐酸

溶液中水解10min(温度始终在29℃

~31℃)

。3. 漂

用镊子取出涂血的载玻片,用滴管向稍微倾斜的载玻片上加水,让水从一端缓慢流过血膜,这样反复冲洗2~3 次。

4. 染色

用吸水纸洗去血膜周围的水分,再将载玻片放入盛有60ml 的

甲基绿-派洛宁

染液的烧杯中,在30 摄氏度水浴条件下染色10min。

5. 观察

先用低倍物镜选择载玻片上色泽稍浅的区域观察细胞结构,然后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胞内DNA 和RNA 的分布。在显微

镜下,含RNA 的区域被染成红色,而含DNA 的区域被染

成蓝绿色或淡绿色。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

1. 现象:细胞质部分被染为红色;细胞核部分被染为蓝绿色。

2. 结论: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中。

(六)习题回答

1. 本实验为什么选用肝脏的血液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肝脏细胞

再生能力很强,其细胞核大,DNA 丰富,提取DNA 效率相对

更高。

四、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

积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必修一,23 页,第二章第一节《细胞概述》

1. 收集、分析实验数据,认识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

系。

2. 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二)实验原理

1.细胞体积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减小,利于通过其表面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完

成。

2.可以通过宏观模型的方法来模拟探究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扩

散的关系。

3.利用琼脂块中所含的酚酞与扩散进入的氢氧化钠反应呈红色的现

象,反映出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三) 实验材料

边长为 3cm 、3cm 、6cm 的含酚酞的琼脂块,0.1%的氢氧化钠溶液,纸巾,塑 料勺,250ml 的烧杯。 (四) 实验步骤

1. 计算下表中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2. 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 3 块边长分别为 3cm ,2cm ,1cm 的正方体。

3. 将三块切好的琼脂块放在烧杯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琼脂块淹没。用塑料勺 不时地翻动琼脂块。

4. 10min 后,用塑料勺将琼脂块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来,放在纸巾上,用纸巾吸

边长(cm )

3 2 1 0.01

表面积(cm 2)

54 24 6 0.0006

体积(cm 3)

27 8 1 0.000001

表面积/体积

2:1 3:1 6:1 600:1

干琼脂块表面的氢氧化钠溶液。

5. 带琼脂块表面没有液体后,用塑料刀把琼脂块切成两半。仔

细观察琼脂块切面的颜色变化。用纸尺测量每个琼脂块上氢氧化钠的深度,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边长(cm)琼脂块体积(cm3)变色的琼脂块厚未变色的琼脂块

度(mm)厚度(mm)

1

2

3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

1. 现象:边长越小,氢氧化钠溶液扩散速率越快。

2. 结论:比表面积越大,物质扩散速率越大,利于物体与外界进行

物质交换,发生

信息交流。

推出:细胞的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相对变大,越有利于外界物质的扩

散进入,即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六)实验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模型法

(七)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只改变琼脂块边长)

(八)自变量与因变量

1. 自变量:比表面积;

2. 因变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物质扩散速率。

(九)习题回答

1. 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扩散进了琼脂块?可用酚酞作指示

剂,显示的粉色的扩散速率,即代表氢氧化钠的扩散速率。

2. 模型法探究的益处?

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五、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必修一,28 页,第二章第二节《细胞膜

和细胞壁》

(一)实验目的

观察种子种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二)实验原理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红墨水分子通过;

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分子可以通过。(三)实验材料

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

灯。

(四)实验步骤

1. 玉米籽粒20~25 摄氏度水中浸泡36h。

2. 取4 粒已泡涨的籽粒,其中2 粒沸水煮5min 后,冷却,作为

对照的实验材料。

3. 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

用稀释20 倍的红墨水染色2min。水洗数次至冲洗液无色。

4. 观察胚的颜色。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

1. 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未被染色,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被染

色。

2. 高温煮沸后,玉米籽粒的胚失去活性,其细胞的细胞膜丧失选

择透过性,墨水进

入细胞,使之染色。未煮过的细胞,细胞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

墨水无法进入。

(六)应用的实验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变量为是否煮过),对照性原则(空白对照)。

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必修一,55 页,第三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

胞的方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2. 观察、描述植物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 检验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否经渗透作用失水和吸水。

(二)实验原理

1. 成熟植物细胞的特点:有明显的大液泡。

2. 渗透的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

扩散。

3.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呈紫色,内表皮无色。外表皮呈紫

色的原因是液泡内含有花青素。所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可以方便地被观察到。

(三)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水,质量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刀片,镊

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培养皿,显微镜。(四)实验步骤

1. 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2.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和原生质体。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重复几次后,观察细胞的变化。

·画图记录

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观察到植物细胞发生质壁

分离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水,重复几次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

1. 现象及分析:

当细胞处于0.3g/ml 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液浓度低与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减小。此时细胞膜以

内的部分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所以细胞出现

质壁分离现象。

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外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 结论: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六)应用的实验原则

对照性原则。自身前后

对照。

(七)习题回答

1. 外界溶液浓度如何影响洋葱表皮细胞水分的得失?

溶液浓度高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溶

液液浓度低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七、探究酶的

专一性

必修一,64 页,第三章第三节《酶》

(一)实验目的

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

(三)实验材料

稀释200 倍的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溶于质量分数为0.3%氯化钠溶液中的淀粉溶液(其中淀粉含量为1%),本尼迪特试剂,蔗糖酶溶液,试管,试管架。(四)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记录表格加料,按从上到下顺序实验

(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

1. 现象(如上表)

2. 结论:

试管编号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 加入 1%淀粉溶液 加入 2%蔗糖溶液 加入新鲜唾液 加入蔗糖酶溶液 37 度水浴 15min 80~100 度水浴 2~3min 实验结果

1 2ml 3ml

— 2 2ml

3 2ml 3ml

4 2ml

5 2ml 3ml

— 6 2ml

3ml

— 3ml 1ml

3ml

1ml

— —

1ml + +

无沉淀

1ml

+ +

砖红色沉淀

— — + +

砖红色沉淀

+ +

无沉淀

+

无沉淀

+

无沉淀

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蔗糖酶只能水解蔗

糖,不能水解淀粉。

酶具有单一性。

(六)实验自变量、因变量

1. 自变量:酶的种类、底物的种类。

2. 因变量:是否水解。

(七)应用的实验原则

1. 单因子变量原则:(3,4),(5,6),(3,5),(4,6)对比得出结论时,分

别保证只有一个不同量。

2. 对照性原则

·空白对照:试管1,2,证明淀粉和蔗糖溶液不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

·相互对照:试管组合(3,4),(5,6),(3,5),(4,6)分别相互对照。

(八)习题回答

1. 为什么试管3,4,5,6 要在37 度温水浴中保温?保证酶促水解

反应的进行,使底物被催化水解为还原糖。

2. 如果5 号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如何解释?如何设计实

验检验?这是由于蔗糖酶溶液本身含有少量还原性杂质

的缘故。

再取l 支试管,加入蔗糖酶1 毫升和蒸馏水3 毫升,混

匀,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 毫升,摇匀,在沸水浴中煮2~3 分

钟,检测是否仍出现轻度阳性反应。

八、探究pH 对过氧化氢

酶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必修一,66 页,第三章第三节《酶》

通过试验了解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二)实验原理

1. 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浓度很高。

2.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地分解成氧气和

水,通过比较不同pH

条件下同样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的大小,可确定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托盘,鲜肝匀浆(过氧化氢酶溶液),3%过氧化氢,缓冲液(pH 分别为5.0, 6.0,7.0,8.0),滤纸片,托盘,25ml 量筒,记号笔,反应小室,吸管,镊子,试管架。

(一)实验步骤

1. 将托盘中的水加至快满为止。

2. 测量pH5.0 缓冲液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产生的气体量。

1) 制取含过氧化氢的滤纸片

将大小相同的8 片滤纸片放在培养皿里的新鲜匀浆中,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靠在培养皿壁上,使多余

的匀浆流尽。

2) 准备反应小室中的酶和 pH 缓冲液

将 2 片有酶的滤纸片小心放入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使滤纸片粘在内壁 上。注意滤纸片不要碰到反应小室的瓶口。

让贴有滤纸片的反应小室侧壁在上面,小心加入 pH 为 5.0 的缓冲液 2ml , 然后加入 2ml 3%过氧化氢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贴在内壁上的滤纸,将 小室塞紧。 3) 将反应小室与收集气体的装置相连

将 25ml 量筒横放于盘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将其轻轻倾斜,小心赶出 气泡。将量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

小心将反应小室平放在盘中的水里,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 管上方。实验过程中要保证量筒的位置不动。

4) 进行反应,收集气体并记录结果。

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 180 度,使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滤纸片。同时开始计时, 分别在 0.5min 和 1min 时,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并做好记录。

3. 测量在 pH6.0,pH7.0 缓冲液,pH8.0 缓冲液下过氧化氢在酶催

化下产生的气体量。 反复冲洗小室后,再用相应缓冲液冲洗一遍,测量在 pH6.0,pH7.0 缓冲液,

pH8.0 缓冲液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产生的气体量,记录结果。

(二) 实验现象与结论 1.

2. 结论:在本实验所研究的 pH 范围内,pH6.0 为最适 pH 。 (三) 实验自变量、因变量

缓冲液 收集到的 气体体积

pH5.0 7 11

pH6.0 8 15

pH7.0 4 7

pH8.0 2 3

0.5min 1min

高中生物新课标浙科版课堂探究(实验9腐乳的制作)

课堂探究 核心解读HEXINJIEDU 1.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好像豆腐长毛了,这是怎么回事?这层“皮”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对人有害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层“皮”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2.豆腐与腐乳的营养成分谁高呢? 豆腐及腐乳的营养成分比较 (1)豆腐由大豆直接加工而成,其成分与大豆成分相同。 ①富含蛋白质,其含量高达36%~40%,可有效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 ②含脂肪约8%,同时还含有硫胺素、尼克酸、维生素A以及钙、磷、铁等矿质元素,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2)腐乳是豆腐在毛霉的发酵下形成的。由于毛霉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所以其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 3.任何豆腐都能做腐乳吗? 腐乳是毛霉将豆腐发酵而成的。而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则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所以用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而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还不易成形。 4.制作腐乳时,为什么要撒盐?为什么要加酒?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如果过少,达不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浓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5.制作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腐乳品质? 影响腐乳品质的主要因素有:①菌种和杂菌。菌种是生产发酵制品的关键,如果菌种退化则表现出生化功能的变化,如水解速率、代谢产物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品质。如果有杂菌污染,则直接影响产品的色、香、味,会有发霉味和口味不纯等现象。②温度。温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如温度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也影响品质。温度还影响生化反应的速度。③发酵时间: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上的生长。前期发酵的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归纳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 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MA 分子 (拟核)。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 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 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 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 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 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 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 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 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 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 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之间,然后取 0.1mL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 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每个培养 基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 优点: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 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 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 皿倒置,是因为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使水蒸气 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相 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4.细菌扩大培养要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常用于做生理学研究和 发酵工业),划线分离要用LB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 种保存)。我们在利用微生物时,常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如各种大小的培养皿、试管、 三角瓶、取样器的头(或称“枪头”、“tip”)、移液管、三角刮刀、接种环、 镊子等等。这些用具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 好。培养皿可几个包在一起;试管加棉花塞或塑料盖后也是几个包在一起;三角 瓶可用封口膜(市售产品,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或6层纱布封口,再用牛皮纸或 报纸封口;移液管上端用镊子放入少量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上(现在多不用移液管 而用取样器);取样器的“枪头”放在可灭菌的专用塑料盒中,也可放在上口用牛 皮纸包好的烧杯中……在121℃(1kg/cm 2压力)下灭菌15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 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灭菌后,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最新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课后练习第七十三

最新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课后练习第七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取适量的干酵母溶解在氯化钙溶液中活化1小时 B、制备好海藻酸钠后,需立即将其与酵母细胞混合以防凝固 C、以恒定的速度把混合液注射到氯化钙溶液中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氧量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利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CaCl2溶液的浓度过低,将导致凝胶珠中固定的酵母细胞数量较少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还可提供能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依次经过提纯、沉淀、过滤等过程 B、经过固定化的酶才能称为酶制剂 C、酶制剂活性的维持需要提供营养物质 D、酶制剂中的酶最终来源于活细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B、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科研人员研究了氯化钙溶液浓度对固定化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氯化钙溶液的主要功能是为酵母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 B、氯化钙溶液浓度在2.0mol?L^-1左右时,凝胶珠硬度最大 C、研究表明,酵母固定化的适宜氯化钙溶液浓度为2.4 mol?L^-1左右 D、凝胶珠硬度过大时,发酵产生的酒精反而减少的原因是固定化阻止了酵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推荐文档)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第三节细胞质 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第三节酶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五节光合作用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必修二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 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节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必修三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激素第二节环境信号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第五章群落 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第五节群落演替 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

浙科版生物选1实验2听写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有一些细菌含有,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产物有,这类细菌可从 中分离出来。 2、在该实验中,尿素固体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NaCl、K2HP04、、和水。 3、取土样;制备好细菌悬液时,各种浓度做个培养皿;取样时,尽量。 4、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范围,便于计数。 5、取的土壤稀释液各O.1mL,分别加到有LB培养基和尿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再将保存在中的玻璃刮刀放在…在打开培养皿,将菌液涂布到整个平面上。 6、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为什么有着色的环带出现? 7、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比较,为什么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有一些细菌含有,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产物有,这类细菌可从 中分离出来。 2、在该实验中,尿素固体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NaCl、K2HP04、、和水。 3、取土样;制备好细菌悬液时,各种浓度做个培养皿;取样时,尽量。 4、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范围,便于计数。 5、取的土壤稀释液各O.1mL,分别加到有LB培养基和尿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再将保存在中的玻璃刮刀放在…在打开培养皿,将菌液涂布到整个平面上。 6、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为什么有着色的环带出现? 7、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比较,为什么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有一些细菌含有,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产物有,这类细菌可从 中分离出来。 2、在该实验中,尿素固体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NaCl、K2HP04、、和水。 3、取土样;制备好细菌悬液时,各种浓度做个培养皿;取样时,尽量。 4、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范围,便于计数。 5、取的土壤稀释液各O.1mL,分别加到有LB培养基和尿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再将保存在中的玻璃刮刀放在…在打开培养皿,将菌液涂布到整个平面上。 6、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为什么有着色的环带出现? 7、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比较,为什么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

(浙江专版)高中生物第四章实验七植物的组织培养教学案浙科版选修1

(浙江专版)高中生物第四章实验七植物的组织培养教学案浙科版 选修 1 一、植物组织培养 1.概念:取一部分植物组织,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在培养基上,给予一定的温度和光照,使之产生愈伤组织,或进而生根发芽,培养为成熟植株的技术。 2.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培养基 (1)发芽培养基:细胞分裂素浓度大于生长素浓度的培养基。 (2)生根培养基:生长素浓度大于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培养基。 4.培养过程 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生芽丛状苗―→生根幼苗――→ 植株 二、菊花的组织培养 1.材料 MS 培养基、发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萘乙酸(NAA)、苄基腺嘌呤(BA)、菊花幼苗。 2.操作流程 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有:植物材料、营养物质、植物激素 及pH 、温度、光照等。 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为: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发芽培养基丛状苗――→生根培养基 生根――→ 植株 4.发芽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相对较多而生长素相对较少;生根培 养基中生长素较多而细胞分裂素较少。

1.不同植物、不同组织的生根和生芽是否都要使用相同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 提示:不相同。 2.本实验用人工合成的激素,而不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激素,为什么? 提示:天然激素都有相应的使之分解的酶,所以使用时间短,而人工合成的,没有分解酶,作用时间长,效果显著。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①外植体带菌;②培养基及接种器具灭菌不彻底;③接种操作时带入;④环境不清洁。 核心要点一|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几个问题及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生物体的每一个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3)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的条件:①离体状态;②一定的营养物质;③植物激素;④其他适宜的外界条件(温度、pH、氧气、光照、无菌等)。 2.激素用量比例产生的影响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结果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

浙科版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1、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分离假设的验证。 2、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 3、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5、使用简洁的符号清晰地表示遗传图解。 6、分析孟德尔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讨论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思 维方式,感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巧妙设计,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归纳、比较实验数据,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 知识点概括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 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和aa。可稳定遗传。 11、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2、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3、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4、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15、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1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试验现象:P:高茎(DD)×矮茎(dd)→F1:高茎(Dd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DD 2Dd dd)=3∶1(性状分离)。 17、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18、纯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杂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19、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1、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自由组合现象的的验证。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1: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教案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和细胞壁三部分。这是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功能与结构有关,建构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识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也是后面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神经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内容展示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核心素养: 1.运用对照方法于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分析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2018年浙科版生物选修1 第1部分-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肠黏膜并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再在LB 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分钟分裂一次。人们在培养细菌时,一般用接种环转移带菌的培养物。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再操作。 2.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8 h,每毫升培养基中就有几亿个细菌。可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 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细菌,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然后取0.1 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四、灭菌操作 1.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实验用具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所有容器都先封口,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 kg/cm2压力、121 ℃、15 min)处理,并在超净台上使用。

2021学年高中生物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学案1浙科版必修2

1.11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1.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明确遗传定律的奠基人孟德尔大概了解其做实验背景 明晓孟德尔基因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 说出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掌握用遗传图谱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 2.学习目标确定 明确遗传定律的奠基人孟德尔大概了解其做实验背景 明晓孟德尔基因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 说出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掌握用遗传图谱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3.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现象、解释及各相关名词概念、遗传图谱 2.教学难点: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及遗传图谱 【温顾知新】课前完成 1.遗传你的常识认识是什么?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物质能够不变的遗传给子细胞 3.细胞的增殖 (1)细胞增殖的方式: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3. 有丝分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重、难点突破 遗传定律 1.遗传定律的奠基人: 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

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性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以下描述是否属于相对性状 ①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______________ ②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______________ ③兔子的白毛和狗的黑毛______________ ④人的双眼皮和丹凤眼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针对性练习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者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 B. 孟德尔 C. 达尔文 D. 摩尔根 2. 下列实例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与狗的短毛 B.狗的身长与体重 C.小麦的高杆与矮杆 D.人的有酒窝与单眼皮 3. 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称为( )

(完整)浙科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

选修一知识点填空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单细胞、多细胞或______________的低等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绝大多数微生物与传染病________(有关/无关),90%以上的微生物是对人类___________(有利/有害)。 2、大肠杆菌是革兰氏______性菌,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从细胞结构上看,它属于_______生物。在肠道中一般对人体无害,也有少数菌株对人体_____,可以侵袭_______并产生______。但是,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___________,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大肠杆菌是_____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如重组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___________(rhGM-CSF)就是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的。这种刺激因子是一种________,只要用_____级的量即可提高人的白细胞的数量,目前是放疗和化疗过程中的必用辅助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细胞质中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控制细菌遗传性状的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此外,细胞质中也有小型的 环状DNA称为____________。 3、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用于__________的染色法。此法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_______________。 4、各类生物细胞壁的成分:植物_________________ 细菌_______________ 真菌_______________ 5、细菌通常以_________方式繁殖,________________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群统称为单菌落。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单菌落的分离是_______________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培养的通用培养基是__________,其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以1升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则需加入_____________;培养基的分类:按物理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化学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菌喜________,霉菌喜________;细菌通常要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长,霉菌要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长。 8、常用的细菌分离方法:划线分离法和__________________,前者的具体操作是:用已经在_____________烧红后冷却的____________蘸取带菌的培养物,在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其中烧红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环部分深入到菌液中,然后,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___________划线。注意:接种环只在菌液中蘸菌液____________次。每次划完线,接种环都要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冷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再重新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在划线的末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菌已被分离。如果再将单个菌落接种至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即在斜面上划线,则斜面上的菌群就是单个细胞产生的后代。制成斜面培养基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斜面密闭效果比平面的好很多,不容易进入杂菌,同时能用来做纯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但斜面过长就会使棉塞沾上培养基而造成污染,所以使培养基形成的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________________。后者的具体操作是:将培养的菌液稀释成10-5—10-7倍。(举例说明如何稀释10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_________稀释倍数不同的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_____________(该器具的灭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涂布在培养基的平面上,然后进行培养。在某个稀释度下,可培养得到不连续的菌落,通常以每个培养皿中有__________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这两种细菌的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消毒和灭菌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科版高中生物回归教材复习

回归教材复习终极篇——判断并改错 1.甲状腺可以选择性地吸收碘,通过碘释放的射线破坏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肿大得到缓 解。因此,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2.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3.Mg2+是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4.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 5.淀粉、糖元和纤维素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6.1g油脂所含的能量是1g糖类所含能量的2倍以上。 7.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纳米计。 8.脂双层的形成是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质决定的。在有水的环境中,脂双层会自 发地形成。 9.脂双层中的两层是完全相同的。 10.蛋白质分子也和磷脂分子一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蛋自质 分子整个贯穿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一部分露在膜外,还有的整个露在膜表面。 11.膜结构中磷脂的合成与光面内质网有关。 12.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的处理与溶酶体有关。 13.液泡中含有各种色素,这些色素只能用有机溶剂溶解。 14.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15.易化扩散过程中被转运的分子会和转运蛋白结合使转运蛋白改变形状。 16.通道蛋白能够在A TP作用下对某些离子进行主动转运。 17.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18.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结构始终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底物的结构。 19.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20.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效率大约为30%。 21.厌氧呼吸只能利用葡萄糖中的一小部分能量,而乳酸再转变为葡萄糖又要消耗能量。 22.各种色素分子之所以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而另一些波长的光 则透过或被反射。 23.以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可用百分率表示)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 所得的曲线就是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高中人教版、浙科版生物教材分析比较

高中人教版、浙科版生物教材分析比较 发表时间:2019-08-22T15:58:48.3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作者:周润王威 [导读] 在一纲多本的前提下,我国使用的高中生物教材主要有五种版本,目前大多数地区选用了人教版教材。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以高中生物的人教版教材和浙科版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比较两种教材的异同,分析两种教材在内容设计、课程容量、图文安排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分析两种教材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培养点。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教版浙科版教材比较 在一纲多本的前提下,我国使用的高中生物教材主要有五种版本,目前大多数地区选用了人教版教材,在江浙教育较发达地区选用了浙科版教材,所以将这两本教材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主要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比较两种教材的异同,以便教育者更好地了解教材,继而能更精准地领悟新教材观的理念实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两版教材的共同特征 1.知识目标。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人教版和浙科版的教学内容相似,都包含“(1)细胞中的有机物、无机物;(2)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细胞的基本结构;(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5)细胞中的能量转化;(6)细胞的生命历程”六部分内容。在教材编排上,两种教材都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能更完整地建构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作为一门科学课程,生物学的教材中也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即通过实验获得结论。在这两本教材中都有许多实验操作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在教材编排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核心素养。这种在教材中穿插实验教学的教材编写模式,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向学生传递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两本教材都有注重发展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这些内容不仅是传递生物学相关信息,更是培养科学观、生物观的落脚地,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 二、两版教材的差异之处 1.教材顺序。虽然这两种教材在内容容量上有一致性,但是在内容编排上具有差异性,具体差别可见表1。 两个版本的教材在第一章的编排就存在不同。浙科版教材从“分子”入手,介绍了组成生命的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等;人教版教材从“细胞”入手,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就概念而言,细胞比分子和离子概念更为具体,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亲自观察,这会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第二章中,浙科版将细胞分为一个具体板块,分述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介绍了组成细胞的物质,这样的编排更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不过人教版教材有一明显优于浙科版的是,在每一节的标题中给了一个贴切、明确的总结,例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等。这样的标题十分利于方便教师把握教学重点,也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浙科版的第三章“细胞的代谢”对应的是人教版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与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不难看出人教版的章节分类更为详细、具体,方便学生以后概念图的建构。 通过两本教科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的大致比较,能直观地看出教材在编写思路上的不同。浙教版教科书更重视学科内容上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人教版教材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框架的构建。 2.知识呈现方式的差异。人教版和浙科版教材在一节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以“细胞核”一节内容为例,两套教材的区别可见表2。

最新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说课讲解

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共19个) 【活动】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P10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P14 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P23 4.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25 5.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P28 6.观察叶绿体P39 7.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P55 8.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P66 9.光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P87 10.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P94 1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P106 1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P111 13.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P117 【演示】 14.酶的催化效率P62 15.乙醇发酵实验P78 【建议活动】 16.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P16 17.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P56 18.探究酶的专一性P64 19.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的资料P114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共16个) 【活动】 1)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P13 2)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P28 3)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P41 4)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9 5)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P56 6)探究DNA的复制过程P61 7)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P74 8)模拟自然选择P97 9)通过数学计算讨论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P100

10)遗传病的概念辨析P117 11)制作“假想的家族”家系图P120 12)遗传咨询的讨论P125 13)利用互联网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P132 14)讨论谁有权利知道基因检测的结果P133 【建议活动】 15)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测交的实验P18 16)分析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曲线的意义P122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共10个) 【活动】 1.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P5 2.接受刺激,发生反应P25 3.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P37 4.模拟尿糖的检测P40 5.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P60 6.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P68 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P71 8.设计并制作生态瓶P117 9.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P130 【建议活动】 10.人体内血糖浓度与胰岛素P41

浙科版生物实验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高三13班谢达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二、必修一,10页,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一)实验目的 1.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2.制作徒手切片并进行染色。 3.练习使用高倍镜。 (二)实验原理 1.对于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使用指示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 行检查。 2.! 3.脂质中的油脂是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种子中含量较高。 4.苏丹III染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 5.主要的生物组织材料必须制成薄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实验材料 (四)用水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蚕豆种子、菜豆种子,苏丹III染液,50%乙醇溶液,水,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 (五)实验步骤 1.制片: 2.将子叶切成1~2mm宽的薄片;将切好的薄片置于培养皿的水中,挑选最薄的切片, 用毛笔将它放在载玻片中央。 3.染色: 4.用滴管将苏丹III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使切片染色;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乙醇溶液,洗去多余染料。 6.制片: 7.用吸水纸吸取乙醇,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8.> 9.观察 10.用低倍镜找到已染色的材料,移动装片使切片最薄的部分位于显微镜视野中心。 11.调整镜头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口。观察被染为橙黄色的脂肪。 (六)实验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脂肪细胞中有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橙黄色的颗粒。 2.说明种子的子叶中含有油脂。 (七)习题回答 1.解释观察到细胞间的油滴?

2.可能是由于切片时,细胞膜有破损,用乙醇溶液未完全洗去而造成的。 3.把显微镜从低倍镜换至高倍镜时,为什么视野会变暗? 4.因为视野相对变小了,光强度下降。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糖类 四、必修一,14页,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一)$ (二)实验目的 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 (三)实验原理 1.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显蓝色。 2.带白纸在碱性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B(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形成紫色化合物。 3.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中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沉淀。 4.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比较 (四)实验材料 (五)供老师用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供学生用的梨和白萝卜匀浆,水,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试管若干只,10ml的量筒,研钵,漏斗,滤汁,热水浴箱。 (六)实验步骤 1.· 2.观察老师使用指示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的显色结果。 3.将需要匀浆的生物组织材料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清水研磨。将研磨液过滤 或静置使其中的固形物沉淀。 4.预测试验结果并进行检测(均取2ml样本) 1)淀粉: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 2)蛋白质:先加入2ml双缩脲A试剂,再加入5滴双缩脲B试剂; 3)还原糖: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振荡试管以混合均匀,将试管置于80~100 摄氏度热水浴箱中加热2~3min。 (七)实验现象与结论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

必修一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 (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④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⑤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元素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 P 参与构成ATP、ADP、磷脂、核酸等 Ca 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抽搐与肌无力)。 K 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 Na 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 Fe 亚铁离子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 Mg 参与构成叶绿素 I 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 (3)C、H、O、N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5%以上,其中C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主要分布动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 脱氧核糖 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 动物细胞:乳糖 植物细胞:淀粉、纤维素; 动物细胞:糖原 合成部位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肝脏和肌肉 功能①主要能源物质②细胞结构成分③核酸的组成成分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 包括:油脂、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油脂: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C、H、O(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 ②功能:储能、保温等; 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 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