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联合用药的方法
抗结核治疗原则及方案

1.初治肺结核
(1)强化期: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EMB)四药联合治疗,疗程2个月。
(2)巩固期:继续采用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联合治疗,疗程4个月。
2.复治肺结核
(1)根据患者既往用药史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3.肺外结核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学检查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估进行调整。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
2.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视力损害等,并及时就诊。
3.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2篇
抗结核治疗原则及方案
一、引言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肺脏,亦可累及其他器官。我国结核病疫情严峻,制定科学、规范、人性化的抗结核治疗原则及方案,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及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疑似结核病患者应尽快确诊,确诊后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
(1)根据患者既往用药史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2)强化期:采用五药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和链霉素(SM),疗程2个月。
(3)巩固期:继续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和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疗程4-6个月。
6.随访观察: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
1.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用药方案【肺结核的用药管理】

《肺结核用药方案【肺结核的用药管理】》摘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是保证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合理用药原则,按照现在的治疗方案,异烟肼因为其高效、低价和良好的耐受性,只要可能均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或联合其他药物),耐药结核是指结核患者的结核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不能达到预期疗效50年前,肺结核流行猖獗,病死率高居各类疾病之首。
以后,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加上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协助,结核病得以控制,但我们仍不能放松对肺结核的防治,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和郊区更应注意肺结核的管理。
主要抗结核药物抗结核的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类:①异烟肼:具有极强的杀灭结核杆菌作用,价格低廉,是目前治疗结核病必不可少的药物;②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杀伤力,是初治结核强化期(开始2个月)治疗方案的组成药物。
但此药有损害颅神经的不良反应,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等,故孕妇、儿童及老人应禁用或慎用;③利福平: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也是初治结核方案中不可缺少的药物;④乙胺丁醇: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已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菌仍有抑制作用,但用药期间要注意视力变化;⑤吡嗪酰胺:对细胞内或静止状态下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杀灭作用。
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是保证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合理用药原则。
早期用药对于初治患者,一经发现立即用药,一般不需要做药物敏感试验。
此时细菌生长繁殖旺盛,代谢活跃,对药物敏感;病灶供血丰富,药物也容易渗入发挥作用;同时患者身体抵抗力也强,及早用药病变易于控制,亦有利于治愈。
联合用药同时应用≥2种抗结核药物,可以延缓结核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疗效,尤其是病情严重或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必须联合用药。
一般使用2~3种药,这样可以延缓结核菌的耐药性,提高疗效。
但对淋巴结核或病灶极轻微、痰菌阴性又无症状的肺结核,可考虑单独用异烟肼。
而痰菌阳性,病变较大,活动性较严重的肺结核需联合用药。
结核病药物方案

4.1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化疗方案
初治涂阳和初治涂阴(含未查痰)肺结核病人均采用此方案治疗。
(1)2H3R3Z3E3/4H3R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共4个月。
(2)2HRZS(E)/4HR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每日1次,共4个月。
4.2 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
(1)2H3R3Z3E3S3/6H3R3E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隔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6个月。
(2)2HRZES/6HRE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每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6个月。
抗痨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抗痨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传染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抗痨丸
和莫西沙星均是治疗肺结核的有效药物,因此研究它们联合应用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具有
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选取了在我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联合组。
对
照组使用传统的抗痨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
治疗周期为6
个月,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化疗、监测和观察。
疗效评估为主要指标,根据患者症状的消退、痰菌转阴以及胸片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
联合组患者的体
温和咳嗽等症状均明显减轻,痰菌转阴时间更短,胸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
此外,联合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等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
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联合用药方案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抗痨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具有高效、安全、可靠的临床疗效。
对于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用药对肠结核的疗效观察

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用药对肠结核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抗结核2SHR/6HR化疗方案治疗肠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肠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单独用2SHR/6HR化疗方案治疗;30例患者纳入治疗组,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和2SHR/6HR化疗。
观察治疗期间的体征和各种症状的情况。
结果强化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2SHR/6HR化疗方案,每天750 mg链霉素,300 mg异菸肼,450 mg利福平,强化治疗2个月,再每天300 mg异菸肼,450 mg利福平,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惠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2片/次,3次/d,至症状消失后停药。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结核杆菌培养阴性,X线造影显示病变消失或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大便结核杆菌培养阴性,X线造影显示病变显著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变或加重,大便结核杆菌培养阳性。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强化治疗结束后治疗效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经过8个月的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3 讨论不少研究发现,肠结核的感染可能与含有结核杆菌的肠道内容物在回盲部停滞较久,增加了肠黏膜的感染机会有关,而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越高,感染机会越大[4-5]。
治疗肺结核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治疗肺结核的科学方法是什么?肺结核是人们非常害怕的一种疾病,在过去医学还不发达的时候,肺结核的危害更大,很多人甚至因为这种疾病丢掉性命,但是在今天,已经有了科学方法治疗肺结核,但即便如此,肺结核患者在生活中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所以要避免传染给周围的人,为了预防肺结核,平时要控制好感染源,尤其要多做体育锻炼,通过饮食补充丰富的营养,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如果不幸患上肺结核,也不用太过担心,可以采取下列方法结合治疗。
★第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
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1)早期治疗,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2)联用,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3)适量,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4)规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5)全程,乃指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通常为6~9个月。
一般而言,初治患者按照上述原则规范治疗,疗效高达98%,复发率低于2%。
★第二、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已较少应用于肺结核治疗。
对大于3厘米的结核球与肺癌难以鉴别时,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转阴者,或单侧的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已丧失功能并有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者,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
结核性脓胸和(或)支气管胸膜瘘经内科治疗无效且伴同侧活动性肺结核时,宜作肺叶-胸膜切除术。
手术治疗禁忌证有:支气管黏膜活动性结核病变,而又不在切除范围之内者全身情况差或有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
只有药物治疗失败无效时才考虑手术。
手术前后病人无例外也要应用抗结核药。
1993年国胸外科在肺结核、肺癌外科手术适应证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肺结核手术适应证如下:(1)空洞性肺结核手术适应证①经抗结核药物初治和复治规则治疗(约18个月),空洞无明显变化或增大,痰菌阳性者,尤其是结核菌耐药的病例;②如反复咯血、继发感染(包括真菌感染)等,药物治疗无效者;③不能排除癌性空洞者;④非典型分枝杆菌,肺空洞化疗效果不佳或高度者。
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 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疾病背景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结核病情之一,通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脑膜及脑脊液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该疾病具有潜在的致死性和致残性,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
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严重后果。
目前,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仍然是一个挑战,主要是由于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透过性较差,导致抗生素难以有效穿透到感染灶。
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常常不典型,易被误诊,延误治疗时间。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治疗挑战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的治疗中,存在着一系列挑战。
脑膜炎在脑部的特殊位置和复杂结构使得治疗涉及到脑组织,同时抗结核药物需要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感染部位,因此治疗难度较大。
结核性脑膜炎在强化期往往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如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危险。
抗结核治疗的持续性和副作用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并定期复查,同时需要面对药物可能引发的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毒性等副作用,增加了治疗的风险与难度。
结核性脑膜炎在强化期的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合并症情况,以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1.3 研究目的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在蛛网膜下结缔组织引起的炎症性感染。
尽管结核性脑膜炎在抗结核治疗的背景下疗效较好,但仍面临治疗挑战,例如药物穿透脑脊液的限制、抗结核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不足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以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对研究目的的探讨,我们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指导,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肺结核的化学药物治疗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肺结核的化学药物治疗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肺结核这一考点经常出现在考题中。
针对这个问题,对肺结核的化学药物治疗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1.化学治疗的原则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1)早期:对所有检出和确诊患者均应立即给予化学治疗。
早期化学治疗有利于迅速发挥早期杀菌作用,促使病变吸收和减少传染性。
(2)规律:严格遵照医嘱要求规律用药,不漏服,不停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全程:保证完成规定的治疗期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4)适量: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用药,药物剂量过低不能达到有效的血浓度,影响疗效和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毒副反应。
(5)联合:联合用药系指同时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通过交叉杀菌作用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2.常用抗结核病药物(1)异烟肼(INH,H):杀菌机制:抑制结核菌DNA与细胞壁的合成。
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杀菌作用。
偶可发生药物性肝炎,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需注意观察。
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炎可服用维生素B6(吡哆醇)。
(2)利福平(RFP,R):为广谱抗生素,对细菌及结核杆菌感染都有效。
INH与RFP联用可显著缩短疗程。
用药后如出现一过性转氨酶上升可继续用药,加保肝治疗观察,如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
妊娠3个月以内者忌用,超过3个月者要慎用。
(3)吡嗪酰胺(PZA,Z):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 菌群。
(4)乙胺丁醇(EMB,E):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鉴于儿童无症状判断能力,故不用。
(5)链霉素(SM,S):链霉素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为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和肾毒性等,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儿童、老人、孕妇、听力障碍和肾功能不良等要慎用或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结核联合用药的方法
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正确服用抗结核
药物也是确保化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口服药一般采用一日量一次
空腹顿服的方式为佳。合理联合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可
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并可延缓甚至预防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
的产生。
异烟肼为水溶性制剂,药物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以扩散方式透
过粘膜而吸收。因此,异烟肼适宜空腹服用,为提高血药浓度,
以一日量一次顿服为佳,并应避免与制酸药同时服用。异烟肼具
有中性、偏碱性的特性,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胃排空速
度越快则越有利于异烟肼的吸收。无论早晨或晚间服用异烟肼,
只要采用顿服方法,血药浓度峰值和达峰时间均有增加,有利于
最大限度发挥该药的药效。
利福平的正确用药方法必须在餐前2小时空腹顿服。采
用空腹顿服和利福平与食物同服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进食者的
血药浓度峰值比空腹顿服者减少36%,进食者的达峰时间比空
腹顿服者的达峰时间延迟。因此空腹状态利于药物最大限度的吸
收。有研究结果表明,空腹口服利福平的吸收迅速,1~2小时
即可达高峰血浓度,有效血浓度维持8~12小时;而用牛奶、
麦乳精冲服利福平者,服药后1~2小时利福平的血药浓度近乎
于0,延长至6小时才出现较低的高峰血浓度,而且维持时间并
2
不延长,这将大大影响利福平的治疗效果,当然利福平也应避免
与豆浆、米汤同服。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不少患者和部分医生并不能准确
掌握抗结核药物的正确用法,至今仍有患者将异烟肼的一日量分
3次口服,也有不少患者在空腹顿服利福平后即刻进餐,这无异
于与食物同服,既降低药物的吸收速率,又降低药物的吸收剂量,
其疗效必然受到影响。对难以耐受利福平造成胃肠道刺激的患者
可改为晚间睡前顿服,晚间服药与晨起空腹的平均血药浓度无差
别。
吡嗪酰胺以空腹顿服为佳。空腹服用吡嗪酰胺的血药
浓度峰值高于进食者,达峰时间明显延迟,两者的吸收总量无差
别。说明空腹服用不但明显利于吡嗪酰胺发挥抗菌作用,与其他
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时也有利于协同发挥作用,但鉴于该药可引
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不能适应者可考虑分次服用。
乙胺丁醇在口服后75~80%经胃肠道吸收,进食者对
吸收及血浓度的影响较小。
所谓采用顿服的方式服药,是指一日量在同一时间一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