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业场--历史溯源
天津劝业场外墙洪水标志点

天津劝业场外墙洪水标志点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天津劝业场
2.详述外墙洪水标志点的情况
3.分析洪水标志点的重要性
4.总结天津劝业场外墙洪水标志点的意义
正文
天津劝业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建于 1928 年,是我国著名的商业建筑之一。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场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座繁华的商场外墙上,却留有一个特殊的标志——洪水标志点。
这个洪水标志点,位于天津劝业场正门一侧的外墙上,是用红色油漆标注的一个水位线。
它记录了 1939 年 8 月 7 日,天津发生的一次严重的洪水灾害。
当时,天津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海河水位猛涨,导致市区内涝严重。
据史料记载,此次洪水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数百间房屋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洪水标志点的设立,旨在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灾害,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它不仅见证了天津劝业场的历史变迁,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让人们时刻警醒,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到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再到推广普及防灾减灾技术,我国正逐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天津劝业场外墙洪水标志点,虽然历经沧桑,但它始终在警示着我们: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津门底色

哥特式建筑——渤海大楼渤海楼:坐落于和平路。解放前属于法租界。
1933年由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德国买办高兴桥投
资兴建。1935年建成后,交给其子高渤经营,故取名
渤海大楼。该建筑为钢混框架结构八层楼房(局部十
层),外墙面粘贴褐色饰面砖,色彩稳重大方。建筑 立面强调竖向构图,体量庄重挺拔,具有现代建筑的 风格特征。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解放桥
这个铁桥是1927年建造的,距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据说是 艾菲尔铁塔的设计者艾菲尔的最后作品,虽未经考证但却在建筑 风格、材质、结构和整体感觉上有着和艾菲尔铁塔异曲同工的妙 处,那钢板、铆钉、齿轮、镂空的桥架都昭示着艾菲尔建筑和设 计的特点。 此桥长近百米,桥面宽约20米。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法、 英、德租界,由当时的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建,并坐落于法租界 入口处,也叫“法国桥”、“万国桥”。1948年解放天津时,部队从 这个桥上进入天津市区,并在桥上张挂了标语横幅,从此更名为 “解放桥”并成为天津的城标。
风筝魏:以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悠久 的历史而著称于世。清代就制作有串灯、盘鹰、唐 僧取经、蝴蝶等十几种风筝,从而赢得了“风筝之乡” 的美誉。风筝制作业中自成一家、蜚声海内外的代 表人物是被誉为“风筝魏”的魏元泰,在1914年的巴 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状。
泥人张:始创于清道光年间,至乾隆、嘉庆年 间已享有很高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的是“泥人 张”的彩塑。“泥人张”第一代张长林(1826~1906), 自幼随父学艺,在继承传统彩塑艺术的基础上,逐 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已传至第六代。
十八街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 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创始人范贵才、范贵林兄弟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 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比着干,麻花越炸越好, 俗称“十八街麻花”。1949年后,两店合一,由国家投资重 建店堂,定名桂发祥麻花店。 石头门坎素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包子馅中共有19种副 料,均为各地名产。石头门坎素包店原为清乾隆末年在宫 南大街开业的真素园,店主为防夏季雨水入店,在门口垒 了一道石头门坎,因此得名。
南洋劝业会与晚清社会发展

JiangsuSocialSciences1910年6月5日至11月29日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有清一代唯一一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是“我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盛举”[1]。
自上世纪80年代学界就开始关注它,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其的筹备、举办、影响等综合情况,以及其中华侨、绅商、端方、陈琪等重要人物的作为和中日美三国间的国民外交,等等[2]。
南洋劝业会既是晚清社会趋新变化的结果,反过来也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发展。
1908年11月,两江总督端方和江苏巡抚陈启泰合奏举办南洋劝业会时,说劝业会“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为主义”,“以期于实业前途大有裨益”[3],具体负责南洋劝业会筹办事宜的陈琪也言劝业会的宗旨是“一、振兴全国实业;二、建造南京市面;三、辅助社会教育。
”[4]那么,南洋劝业会从筹备宣传到会场展品,以及具体开办活动,是否体现了这些目的和宗旨呢?一、筹备网络与宣传动员加强社会凝聚力南洋劝业会举办于晚清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不进行精心的筹备动员,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因此,筹办者一方面建立严密的筹备组织网络,另一方面利用民族主义进行宣传动员,吸引全社会特别是绅商对南洋劝业会的关注。
1909年,南洋劝业会开始筹备,形成了一个以南京为中心,远及东南亚的完整的筹备网络。
两江总督端方认为“赛会一事,实与开浚智识,导扬风化,具有无形之感应,而于国计之盈虚,民生之丰啬,尤息息相通,其关系良非浅鲜”。
因此,奏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世界博览会———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启示”(06JJD770013)的阶段性成果南洋劝业会与晚清社会发展洪振强内容提要1910年南洋劝业会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它既是晚清社会趋新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推动了晚清社会发展。
南洋劝业会通过构建庞大而完整的筹备组织网络和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动员,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中西合璧的展馆建筑和注重社会趋新发展的展品征集体现了一种求新求发展的愿望。
【每天老照片】-1万-1185-天津,为何是民国时期北方最大城市?一组珍贵老照片带你揭秘

【每天老照片】-1万-1185-天津,为何是民国时期北方最大城市?一组珍贵老照片带你揭秘天津,一座古老的城市,自唐朝开始就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天津在在明永乐二年正式筑城,也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在清末时期被列强侵占,各国租界林立。
因此也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天津的鼎盛时期,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民国时期天津市政府,整洁的道路,高耸的楼房。
民国时期老龙头火车站,在清光绪年间随着原唐胥铁路延展至天津后开建,随后通车运营,天津最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建国后改为了天津站。
民国时期租界林立的天津街道,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和日本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虽给天津人民带来了压迫和磨难,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天津近代化的进程。
天津日租界内的有轨电车,天津日租界是近代中国5个日租界中最大、也是惟一较繁荣的一个,另外4个是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和重庆日租界,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
天津劝业商场,因为地处旧法租界,劝业场开业前曾拟名“法国商场”,最后改成“劝业商场”,场内挂着“劝吾胞舆”“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四个条幅作为办场的宗旨,“劝业商场”四个字便是取了这四句话的首字连缀而成的。
商场内商品丰富,琳琅满目。
万国桥,它是海河上的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枢纽桥梁,桥下停靠船只无数,非常繁华。
民国时期天津街道,来来往往的人群,街道旁商铺林立。
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的贸易额已经占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四十年代时,解放北路金融街上设有49家国内外银行,其中12家国内银行的总行设在天津。
有270多家国内外保险机构,还有功能完备的证券交易所。
当时天津也是通渠之地,海运、航运,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还有着“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说法。
中国博览会发展史

中国博览会发展史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门设“京师劝工陈列所”,展示各地工业品,同时附设劝业商场销售商品。
这是中国博览会的雏形。
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在沪召开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 这是我国首次以展览会命名的展览。
1910年, 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开了中国近代展览史的第一页。
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具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
大会分设各省、纺织、茶叶、工艺、武备等馆,会期三个月, 观众达二十多万。
1912年,民国(公元1912-1949)初期,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门的劝工陈列所为商品陈列所,以后又改为劝业场,致使这一中国最早期的展馆逐步变成商场。
1921年8月,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馆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展览会。
1922年10月上海总商会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中国蚕茧丝绸博览会。
1925年举办了武汉展览会。
1928年举办了四川国货展览会。
1929年举办了西湖博览会。
西湖博览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展览盛会。
2000年起,西湖博览会继续在杭州举办,每年一届。
1935年举办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
1936年举办了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
1944年东北伪满州国举办了哈尔滨博览会。
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以私人身份参加首届世博会1873年,英国人包腊代表中国参加了维也纳博览会1876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费城博览会1915年,参加巴拿马博览会1951新中国参加莱比锡春季博览会。
1953年第一次接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198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诺克斯威尔世博会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一时期总体水平较低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
新世纪,各地会展业纷纷出现。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会展产业带初步形成。
西部大开发西南会展业产业带正在形成。
商海弄潮天津的百年老店

商海弄潮:天津的百年老店天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其他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她是拥有广阔水域的港口城市,海运繁忙;她是南北运河的重要节点,漕粮无数;她是首都的门户,更成为达官显贵、寓公名流托身的后花园。
自清代中叶以来,天津作为北方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繁华热闹胜两江”。
天津的传统商业中心区在估衣街、锅店街、针市街,以及天后宫的宫南、宫北大街,这些街区依运河、海河而繁盛。
近代天津开埠通商后,西方经济与文化汹涌而至,本地传统商业文明急速变革并迅猛发展,城市地位骤然提升,一座日新月异的北方大都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20世纪20年代,中原公司、天祥市场、泰康商场、劝业场陆续建成,紧跟世界潮流的现代商业区在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法租界梨栈(今劝业场周边)以及小白楼一带迅速形成。
百货业老字号谦祥益是老天津最知名的绸缎庄之一。
1917年,谦祥益保记由孟养轩创建于估衣街。
山东孟家在天津分别开设有谦祥益保记、谦祥益辰记两家大型绸缎庄,主要经营棉布、绸缎、呢绒、皮货等四大类商品,其中以棉布数量居多。
另外,相当的资本也使他们能备以水獭、海龙、貂皮等名贵皮货。
谦祥益绸缎庄老广告谦祥益运用经营场地宽大的优势,推行开架售货,并有一套相应的服务措施。
顾客由瞭高者迎进门,售货员接待,无论买多买少均由售货员陪同去货架前挑选商品。
对待大主顾更是好茶好烟伺候,不敢怠慢。
谦祥益视顾客为“财神爷”,要求售货员讲话必须和气,讲究语言艺术。
他们对商品的产地、质量、特点等十分熟悉,为顾客提供方便。
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加放一尺,是该店经营上的最大特色。
每匹布料上都捆有一布条,标明货品名称与价格。
对于大路货商品,低于市价销售,而一些专有货品的定价,则高于一般商品。
为刺激消费,谦祥益还曾采用买10尺加送1尺的办法。
在旧时,谦祥益绸缎庄有为顾客“送包”的习俗。
无论什么原因,购物多少,只要顾客有要求,专事送包的伙计绝对殷勤不误,这加深了人们对店家的好感。
津门标志——劝业场

津门标志——劝业场
黎永毅
【期刊名称】《中国外资》
【年(卷),期】2008(0)6X
【摘要】晚风送爽,华灯初上,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十字金街的劝业场在夜色中金碧辉煌,熙熙攘攘的人们,流连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长廊中,享受着美好的闲暇时光。
"不到劝业场,白来天津卫"。
一句充满天津人爽朗性格的老话,
【总页数】2页(P82-83)
【关键词】金街;闲暇时光;天津劝业场;天津市和平区;华世奎;天津人;店名;平民百姓;建筑风格;汉纳根
【作者】黎永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1
【相关文献】
1.百年风韵重焕迷人风采津门金街昂首拥抱未来--和平区政府劝业场繁华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玉祥同志专访 [J], 石兰
2.天津市工商局和平分局劝业场工商所:消费维权津门工商第一所 [J], 王刚
3.天津劝业场津门商业中心的民国往事 [J], 康蚂
4.保卫津门无怨无悔--记天津市海河医院“抗击新冠保卫津门”突击队 [J],
5.津门瑰宝畿辅遗珍——评王长华教授点校《津门诗钞》 [J], 刘万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天津华界第一座现代公园——天津劝业会场

中图分类号 TU24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8)06-0010-04 收稿日期 2017-07-04孙 媛 | Sun Yuan近代天津华界第一座现代公园——天津劝业会场The First Modern Park in Tianjin Chinese Concession: Tianjin Quanye Park摘 要 天津劝业会场是近代天津华界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园。
作为新兴城市公共空间,它的设立承载着租界的冲击、晚清政府对民众的规训,以及近代精英阶层对现代理想的想象。
该文考察天津华界第一座公园的命名、布局以及功能安排,揭示了日本在塑造中国近代精英想象的现代性道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种由相邻的亚洲国家创造的对欧洲进步道路的成功模仿,一种非白人的现代模式,使中国的精英阶层主动地接受外国定义下的现代性,在多方的影响下共同塑造了天津劝业会场这一理想空间。
关键词 近代天津 劝业会场 公共空间 上野公园 现代性Abstract Tianjin Quanye park is the first modern Chinese park in Tianjin. As a new city public space, the est a blish ment is carrying the impact on foreign concessions, the lat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discipline of the people, as well as the modern elite imagination of modern ideal. We investigate the name, layout, fun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first park in Tianjin, so as to reveal t h e i mp or t a nt role pl aye d by J ap a n i n shaping modern road of Chinese modern elites' imagination. A successful imitation of European progress created by companion Asian countries, a modern mode of non-whites. The Chinese Elite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ccept the modernity under the foreign definition, with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ties, they have shaped the ideal space in Tianjin.Keywords Modern Tianjin, Quanye park, Public space, Ueno Park, Modernity租界、租借地、居留地等的设立,将西方物质文明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代表各国形象的租界公园的产生,使得国人从此领略公共娱乐空间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业场天津劝业场天津劝业场牌匾天津劝业场天津劝业场坐落在和平区和平路与滨江道相交处,是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大型建筑,建成于1928年。
最早由买办高星桥创办,大楼由法籍工程师慕乐设计,建筑面积共2.1万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清末民初的时代记忆八十华诞劝业场,在其建成之初,便凝结了两个时代的记忆。
此话怎讲?且听简略道来。
天津劝业场的初创,离不开两个大股东。
高星桥招股筹建劝业场,每股10万元,他自认6股;另一合作伙伴,居津逊清庆亲王载振3股。
这90万元投资,将商场建到了第三层,高星桥又向银行借贷50万元,盖成了六层大楼。
别人动摇,退股,载振不为所动。
1928年,这座法租界第一大商场落成,租界当局希望就叫它“法国商场”。
自家开的商场,干嘛为“法国”忙活?一旦国人再倡抵洋排外,还得跟着吃挂落儿。
高星桥觉得此称不妥。
载振提议,冠名“劝业场”。
这一命名,对于天津劝业场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个大贡献,是高起点的发端。
有记载讲,载振想到用这个字号,因为北京有个劝业场,载振是股东。
如此看待天津劝业场的命名,难说不是一叶障目,只见小缘由,忽略大背景。
不妨设问,北京怎么就有了一个劝业场,载振为何对“劝业场”情有独钟?载振是清朝庆亲王奕劻的长子。
庚子之后,苦撑苦挨的清廷,奕劻是活跃的实权派。
奕劻任外务部总理大臣,又任军机大臣,还受命“总理财政处、练兵处”,大权独揽,聚敛也多。
其子载振跟着显贵,封了爵,人称“振贝子”。
1902年,载振被派为英皇加冕典礼专使,出访英法美日四国,他接触到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情况,有所感触,记录于《英轺日记》一书中。
归国后,他愈加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成为御前大臣。
《清史稿》有这样一笔:“载振赴日本大阪观展览会,归请振兴商务,设商部,即以载振为尚书。
”还未到而立之年,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商务部长,这无疑是载振人生最具光彩的经历;而这一经历,于国于民的意义,恰恰在于“劝业”。
“劝业”一词,本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乐其事”,汉代人讲“百姓劝业”,“劝”的意思是努力从事,与汉语“劝学”“劝农”之“劝”不尽相同,后者为鼓励,“劝农”即鼓励农耕。
近代日本,维新强国,政府设劝业寮,金融有劝业银行,展销有劝业博览会——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劝业”一词,将汉语“劝业”和“劝农”及“劝工”等词义相融合。
当年,落后挨打的中国,学西方也学东洋,含着新意的“劝业”,便带着时代气息,从日本折返华夏。
天津档案馆藏有《津海关道唐绍仪为日本大阪市开设第五次劝业博览会等事札当海关税务司好博逊》,讲的就是1903年大阪劝业博览会。
这次劝业博览会吸引许多中国人渡海往观,载振也去了大阪。
载振乘兴而归,回国后建议振兴商务。
多年从事洋务经营的盛宣怀,前一年提过建议,被搁置,这回有了着落。
商部设立了,载振任尚书。
1906年清朝改革官制,“改商部为农工商部,仍以载振为尚书”。
此时,这位农工商部部长,也才年仅三十。
农工商部更是旨在“劝业”的部门——后来,清政府决定在各省任命劝业道,掌管各省的农工商事务。
当然,这已与载振没什么关系。
他因歌妓杨翠喜丑闻,做农工商部尚书仅一年,便辞官去职。
与载振有关的,是清政府于1905年在北京设立劝工陈列所,附设劝业场。
此前,1902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两湖劝业场;此后,1907年,袁世凯在津建成劝业会场,地址是今中山公园。
它们都属于会展形式的商场。
可以讲,那是一个大江南北呼唤“劝业”的年代。
这以后出现的劝业场,更接近一般意义上的商场,如1909年成都劝业场,1917年上海劝业场,1927年济南劝业场。
清末民初,延续两个时代的中国的劝业运动,1928年在天津做了一个总结。
“劝业场”,不仅仅是庆王载振的人生追忆。
“天津劝业场”,华世奎书匾。
这位前朝遗老书法家,辛亥年时在奕劻内阁任要职,曾书写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与载振,是父子两辈的交情;对于晚清“劝业”新政,也应该是个见证者。
北京劝业场北京劝业场建于1905年,在当时算是高楼大厦了,是京城第一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
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内部纵深方向设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设开敞式商店,内装饰豪华。
临街立面为巴洛克式,大门入口处作西洋柱式门罩,二楼和三楼用壁柱、窗套和阳台装饰立面,檐上作女儿墙。
1905年,清政府的商部创建、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览各地工业品为主,同时附设劝业场,销售部分商品。
到了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陈列所不幸遭火灾,遂移至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新建一座三层楼房为该所馆址。
1912年,到了民国,北京政府工商部将它改为商品陈列所。
1928年,又改名为工商部国货陈列馆,馆址迁至前门箭楼之上,展出各商号的商品,兼有销售。
正式叫劝业场是在1936年以后,当时的政府把它划归了北平市政府,称北平市国货陈列馆,改名为北京劝业场。
意思是“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
”规定私人可以在此租地设摊,只许卖国货,不许卖洋货。
成都商业场的修建时间,就花了十多个月,开销的白银达四百万两之巨。
劝业场一开张,就成为成都周边地区最大的一个大商场旺铺。
整个商场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式楼房。
全长近百丈,分前场、后场,场中间辟有东西支路,街面不宽,紧凑得很。
倘若是这边商铺在讨价,对门子的店里边都听得清清楚楚。
前场口南向总府街,后场口北向华兴街,前后的两个场口均辟有舆马场地,专备游人停驻车马。
济南劝业场布匹、文化用品、儿童玩具、中西成药、医疗器械以及餐饮、住宿、照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
历史劝业场原是清朝官府官办的工艺局。
作为清末的“新政”之一,工艺局以教代养、教养兼施,其目的是为了收容无业游民,进而维护封建政府的统治。
起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京首先设立了工艺局,次年在山东主政的袁世凯也效仿北京,相继在山东成立了工艺局。
工艺局除译书外,一般还经营金作、木作、丝作及绣活等。
到民国初年,工艺局的产品已经有了比较新式的木器,譬如支架周围雕花、中间镶着镜子的高大穿衣镜,当中有镜子、两边各有小抽屉而下边是橱子的梳妆台,带有抽屉的桌面与两个小橱插拼而成的写字台,以及摇椅等。
此外,还有仿苏绣的绣花镜心和踏脚的小型地毯等等。
不久,工艺局又改为工艺传习所。
工艺传习所实际上只是官办的手工工场,它以倡导实业、传习工艺为宗旨,内设铜铁、毛毯、绣花、织布、木器、洋车六厂,工徒达2000余人,成为一处重要的手工业基地。
为商场的劝业场,那时占地14448平方米。
1931年韩复榘统治时期,举国上下抵制洋货,买卖国货,故而劝业场又于1934年1月12日改名为“国货商场”。
“国货商场”规定场内不准贩卖外国商品,商人一律出售国货。
这时的商场以批发为主,兼顾零售百货、文具、土特产杂品。
武汉劝业场津沽劝业场,以其“海纳百川”的经营理念,甫一开业,即融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大受欢迎。
不仅繁荣了市场、促进了消费,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诸多戏曲、曲艺界的大师和金石、书画界的名家。
久居杭州,已寿高93岁的京剧老艺术家宋宝罗,便是其中的一位。
熟悉宋老的人都知道,他有三绝:京剧、书画、篆刻,样样精通。
说起来,他的艺术经历,还与劝业场息息相关。
宋宝罗生平宋宝罗,号季生,1916年出生于京城梨园世家,父亲宋永珍艺名“毛毛旦”,是久负盛名的梆子刀马、花旦演员;母亲宋凤云,是京剧史上第一位女丑。
在如此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中成长,宋宝罗学戏是必然的。
他天资聪颖,学戏极快,老生、老旦、花脸甚至青衣戏,无所不精。
宝罗7岁登台即获“平剧神童”美誉,9岁时父亲就为他和哥哥们建立班社,由他挂头牌巡演于京、津、冀、鲁、豫、晋各地,走到哪里红到哪里。
他10岁那年巡演至天津劝业场天华景戏院,打炮戏《定军山》,赢得津门观众如潮好评,过几天贴花脸戏《草桥关》,由于给他勾脸的化妆人员没有油彩,使用了黑锅烟,结果致使他右眼中毒,先是红肿,后来竟完全失明。
这场飞来横祸使全家人焦急万分,急返京延医求治,经一年多治疗,眼病才略有好转。
休养期间,他经故宫博物院理事、著名画家马湛汀引领,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后又有缘结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徐燕荪、李苦禅、陈半丁等诸多画界方家,最终拜于非闇为师,专习工笔花鸟及篆刻。
1935年,宋宝罗之母宋凤云领衔到津门北洋戏院演出,宝罗跟随前来,又有幸经友人介绍加入天津美专松声画社学画。
松声社社长赵松声为津门名流,交际广阔,见宝罗痴迷作画与治印,又刻苦勤奋有天赋,对他极为喜爱,逢艺术活动就将他带在身边。
由此,宝罗拜识了许多名家,如前清遗老、太子少保、钟鼎文专家金锡侯,溥仪的老师、书法家陈宝琛,国民党元老、草书名家于右任,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张伯苓等。
这些前辈名家经常派家里的小伙计将印石送到宝罗这里请他治印,久而久之,宝罗在篆刻方面声名鹊起。
后经这些名流安排和介绍,他开始在劝业场二楼南侧的梦花室协记湖笔南纸局正式挂牌治印,老先生们喜爱宝罗,还为他订下较高的润格:每个字大洋一块,字过大、过小都要加费,边款每五字按一字计算,而且还规定仿样不刻、劣石不刻。
经这些名家的介绍和推广,宋宝罗名声越来越大,还有人给他送来“刻字大王”牌匾。
宝罗每月至少治印二十至三十方,收入颇丰。
他刻字讲究品德,凡名画家、名演员、社会名流要刻的,一律免费,有时连石头也奉送。
当时的名流、政要,如“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民初总统、书画家徐世昌,大书法家华世奎,京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电影界名演员王元龙的哥哥王伯龙等,均曾找他治过印。
宋宝罗曾把他为诸多名流所刻的印钤在印谱上留念,众名家纷纷题词。
徐世昌题的是“铁划银钩”,金锡侯题写“直追秦汉”,张伯苓则为印谱作序,序云:吾友宋宝罗季生氏,天赋奇才,于艺术无所不能,书画之外,尤精刻石,运刀成风,一丝不走,堪与郢匠同其技,每一作品告成,见者无不叫绝……宋宝罗在津治印两年多,“七七事变”后,他视力恢复,重返舞台,解放后在杭州参加国营剧团。
极具戏剧性的是,“文革”期间,杭州造反派赴津调查“四开人物”(即军阀、敌伪、国民党、解放后四个时代宋在舞台上都很红,吃得开)和“漏网右派”宋宝罗“罪证”,还曾在已改称“人民商场”的劝业场仓库找到他当年挂牌治印的“刻字大王”招牌及印谱,见证了他在津门金石生涯的辉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