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自治县新铺乡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讲解

关岭自治县新铺乡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讲解
关岭自治县新铺乡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讲解

关岭自治县新铺乡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

日期:2011-08-16 10:37:42.0

第一章关岭自治县及本乡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一、发展状况

(一关岭县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近年来, 随着全县建设旅游大县步伐的不断推进, 关岭自治县已打造出一处处乡村旅游景点,如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木城河,三层滴水滩,郎宫等景区,使之成为全县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关岭县旅游资源丰富,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及相关部门的精心策划下,全县各乡村旅游景点都各具特色,并已连成一条条全贯穿全县的精品旅游路线。

(二新铺乡旅游发展状况

新铺乡是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根据全县建设旅游大县的要求,结合新铺实际, 全乡所有干部职工正着力于打造别具新铺特色的乡村旅游, 使之成为集盘江古蓉群→盘江码头二战钢桥→地质公园→松德天花洞的精品旅游路线。

目前,新铺乡正着力于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方圆 20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 , 预计到 2015年,新铺乡以天花洞,盘江码头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将正式成型,并投入市场。

二、市场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析

新铺乡虽不是河流纵横,但有北盘江横穿而过,亦有落莽河、天花河的长期散流, 溶洞众多,山川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截然难分,旅游资源丰富。乡境内山高谷深,绵延不绝, 再镶上本乡特有的绿黄草衣, 形成一道世间少有的亮丽风景。新铺乡境内景区有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还有未开发的天花洞景观, 二

战钢桥遗址及盘江古蓉, 有盘江小调、布衣织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极高,是城区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地。

(二客源分析

1、基础客源市场: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参观客源市场及周边乡镇乡村旅游客源市场;

2、重点客源市场:各城区节假日到乡村休闲客源市场;

3、机会客源市场:四川、云南等地区客源市场。

三、发展潜力

(一有利条件

1、旅游资源优势

新铺乡乡村旅游资源具有资源景观的独特性, 尤其是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天花洞和二战钢桥, 具有旅游功能性价值, 资源的密度和地域组合较好, 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2、区位交通优势

新铺乡位于关岭自治县西南面, 320国道穿境而过,距县城仅 38公里,东接永宁镇, 北邻沙营乡,西北与岗乌镇接壤,东南紧靠普利乡,隔北盘江与晴隆、兴仁两县相望,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新铺乡与周边乡镇的交通形成无缝衔接, 320国道贯穿全境,又有沪昆铁路、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乡道路交通枢纽优势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新铺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有:资源基本类型同质性问题突出, 可能限制区域旅游业综合水平的提高; 人文旅游资源受损严重; 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旅游资源较难转化成为产品。

第二章规划思路

一、规划编制的依据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

《贵州省“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 ;

《关岭自治县“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 ;

《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意见》 ;

《关岭自治县乡村旅游规划》 ;

《关岭自治县志》等相关文献资料。

二、基本思路

依托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及马马崖电站资源优势, 将盘江码头→地质公园→天花洞沿途的新农村生态点,打造成为集“吃、住、游、娱”为一体的服务型乡村旅游片区。包括垂钓、划船(盘江码头至大盘江古蓉群、登山的娱乐项目及在周围的核桃基地、西瓜基地和桃李种植园里开发以自主采摘为主题的农事体验活动。

远期通过对鱼类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的整合,在生态观光度假区的基础上向“养生健康度假” 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升级,主打“养生”品牌,构建“吃生态养生餐,住风情古村落,游名胜风景区,购绿色农产品”的产品链,打造关岭自治县乡村旅游样板示范区。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 坚持开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到村到户、尽量直补、利益联结、股份合

作、滚动发展;坚持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开发, 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大步推进新铺乡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市场导向原则

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乡村与企业自主经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

(三产品系统化原则

开展乡村旅游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开发时注意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保护, 注意并尽量减少周边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对景点的不利影响,保护旅游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产业化经营原则

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类型; 借助己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与农村旅游扶贫相结合, 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品,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

四、规划技术路线

(一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化示范基地

新铺乡旅游资源丰富, 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 又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和气候资源, 自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对游客开放以来,相继被列为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随着各有关部门、企业加大对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力度, 新铺乡将建成以地质公园为核心,向其方圆 20平方公里辐射的旅游带。这将为全乡的乡村旅游发展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为新铺乡打造“盘江码头→地质公园→天花洞” 的精品旅游路线。加之新铺独有的生态农业和绿色产品,将有助于新铺乡乡村旅游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二发展产业链

通过对鱼类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的整合,在生态观光度假区的基础上向“养生健康度假” 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升级,主打“养生”品牌,构建“吃生态养生餐,住风情古村落,游名胜风景区,购绿色农产品”的产品链。

第三章建设布局与目标

一、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布局

新铺乡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为:“ 1心 1圈 1带 2区 6个特色村”的格局。

1心:新铺乡乡村旅游服务中心

1圈:乡村旅游核心发展圈——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观光旅游圈

1带:乡村旅游优先发展带——白云→新光→盘江码头→松德休闲度假带

2区:以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观光旅游区和盘江码头沿线乡村旅游区

6个特色村:白云村、炭山村、沙星村、麻凹村、新光村、松德村、大盘江村。

二、扶贫建设布局

(一核心建设区

以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对其方圆 20平方公里进行规划建设,并向周边辐射。规划要点区:

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白云村——生态园区、农家乐休闲区

炭山村、沙星村、麻凹村——休闲游乐区

新光村——农家乐、休闲娱乐区

(二积极建设区

以盘江码头及天花洞为中心的生态游乐区,规划要点区为:

大盘江村——古蓉群生态游乐、休闲度假区、民族文化旅游区

盘江码头——生态观光游乐区

松德村——生态观光游乐、休闲度假区、民族文化旅游区

(三一般建设区

黄丰村

三、建设目标

(一产业目标

在规划期内,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20%以上,利用 3--5年时间,将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新铺乡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到十二五末乡村旅游人数增加到 5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 2000万元以上。

(二景区建设目标

到 2015年,力争把二战钢桥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景区,申报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面提升新铺乡乡村旅游品牌和形象; 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目标

建成或改扩建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交通站场及停车场; 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标识系统、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建成乡村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 实现与全省乡村旅游信息服务联网; 新

建成一批乡村星级旅游接待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 2015年乡村旅游住宿设施床位达到 1000个,星级宾馆床位达到 200个左右。

(四社会效益目标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就业、扶贫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效益作用进一步发挥,预计 2015年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 0.2万人以上。

(五可持续发展目标

重要历史文化、特色村寨、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 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5年建成生态环境优良的乡村旅游区。

四、进度安排

(一近期(2010~2013

按照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的要求,对全乡乡村旅游进行总体规划,争取到 2013年完成对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及周边村寨的规划建设,使地质公园景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 主要涉及水、电、路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使之达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要求。

(二中期(2013~2015

点面结合, 品种多样,形成体系,整体推出全乡乡村旅游的品牌, 将新铺建设成为全省知名, 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 使遨游鱼龙绝密谷地为特征的休闲体验乡村旅游, 成为新铺乡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柱, 使新铺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重点, 多种特色旅游相结合的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综合体系, 成为全国性的乡村度假旅游区。

(三远期(展望:到 2020年

区域开放, 四方联手,优势互补,全县品牌,将新铺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旅游产业的聚集区,在全国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集中区建设

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级景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其方圆 20平方公里集中建设, 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类型, 将对新铺乡乡村旅游产业起着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 并使之成为新铺乡的支柱产业。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电、路、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建设。

二、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

根据“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特色旅游”的目标要求,加大对全乡旅游业的投入力度, 把新铺乡由原来的农业大乡打造成集游乐观光, 赏绝密谷地为一体的旅游小城镇, 并使之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的旅游典型。

三、典型旅游村寨建设

(一典型民族文化村

新铺乡主要有汉族、黎族、布依族、苗族、仡佬等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90%, 民族风情浓郁。乡境内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江小调, 还有极具新铺特色的布衣织布, 民族文化丰富。打造大盘江、松德典型旅游村寨,构建“传承文化,享民族古乐”旅游品牌。

(二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

新铺乡有大盘江古蓉、松德天花洞生态旅游资源, 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地, 大盘江古蓉及水上观光和天花洞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因此, 在新铺乡乡村旅游中,大盘江村、松德村是极为典型的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其规划建设路线为:

大盘江村——大盘江古蓉群至盘江码头的水上观光

松德村——天花洞至松德村寨的山水游乐观光

(三特色产业村

新铺乡有享誉省内外的盘江西瓜, 并已成为独家品牌, 还有新铺板栗, 新铺乡特色化石仿雕。其主要规划建设路线为:

白云村、麻凹村——仿雕化石特色产业村

大盘江村——西瓜种植特色产业村

新光村——新铺板栗种植特色产业村

(四旅游商品产业村

新铺乡瑞波水晶饰品加工长已于 2010年 12月在新铺乡新光村落成, 主要从事各种水晶饰品的深加工, 结合新铺乡特色乡村旅游, 可以开发出各种极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其规划建设路线为:

新光村——旅游商品产业村

四、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联动建设

(一乡村旅游与农业联动

新铺乡是传统农业大乡,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有豌豆, 胡豆, 花生, 甘蔗和西瓜,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新铺乡的小麦独具特色, 其做成的面条香、脆,口味好,是餐馆和农家乐粉、面的最佳原材料。新铺乡的豌豆、胡豆及西瓜虽是传统农作物,但已夹杂现代农业技术,并已形成基地种植,加之新铺独特的气候条件,产出的豌、胡豆口感鲜嫩,西瓜脆而甜,塑有新铺豌、胡豆、新铺西瓜品牌,他们分别是游客们餐桌上最佳的绿色菜肴和解渴防暑的水食品。

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将有助新铺乡传统农业的发展,新铺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 并形成独特品牌, 是新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根本源动力。这正符合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特色旅游”的目标要求。

(二乡村旅游与企业联动

新铺乡是龙的故乡, 境内有海百合、鱼龙等化石,其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视角的转变, 化石仿雕工艺品将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追捧。因此,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对仿雕企业的扶持, 使工艺品加工企业在新铺乡扎根落成, 打造新铺乡独特化石仿雕工艺品, 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特色支点, 从而形成乡村旅游与企业联动格局。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联动

新铺乡虽有汉族、黎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杂居,但以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其少数民族比列高达 90%,民族文化浓郁。现有盘江小调,布衣织布、布衣山歌、苗族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正申报盘江小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铺境内有二战钢桥遗址, 其为二战时期的历史见证, 同时突显了新铺乡浓厚的历史文化, 现正着手申报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区。

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区, 发展新铺特色文化, 助新铺乡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从而形成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联动新格局。

(四乡村旅游与小城镇建设联动

随着“创文明小城镇,卫生小城镇,环保小城镇”工作的不断推进,新铺乡党委、政府狠抓“三创”工作,竭力争创“三创小城镇” ,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乡发展的目标之一。目前新铺乡“三创小城镇” 、“三创村寨”正有序进行, 为打造新铺特色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形成乡村旅游与小城镇建设联动新格局。

(五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联动

根据新铺乡旅游资源优势, 在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附近村——白云村、炭山村、沙星村、麻凹村增加体育设施建设, 把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元打造成集考古研究、游乐观光、体育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地。使之形成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联动格局。

(六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联动

随着养老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 不断加大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 增加养老保障在全乡的覆盖率, 使全乡广大群众年轻时有工作, 老来有保障, 从而形成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联动新格局。

第五章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一、资金概算

(一总投资及构成

全乡乡村旅游扶贫总投资 2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 150万元,部门行业资金3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 20万元。

(二分阶段投入

1、第一阶段(2011~2012年投入资金 80万元,投入倾向主要为村组道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农家乐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 主要涉及村寨为白云村、炭山村、沙星村、麻凹村和新光村。

2、第二阶段(2013~2014投入资金 60万元,投入倾向主要为民族文化及生态建设, 包括天花洞、二战钢桥及盘江小调的申遗工作及其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 主要涉及村寨为大盘江村和松德村。

3、第三阶段 (2015 投入资金 60万元, 投入倾向主要为新铺乡村旅游的后期完善工作, 扶持加工企业和现代农业,打造新铺乡特色田园风光旅游和配套特色工艺品。

二、资金筹措

(一、财政拨款。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建设; 政府的引导投资, 会对私营经济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 形成多方投资的发展局面。政府财政部门应根据本乡乡村旅游发展需要, 根据财力的可能, 设立平新铺乡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启动、引资、促销或从业人员培训等。

(二、建立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库。建立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库, 加快做好涉及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益项目、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前期工作和相关规划, 积极争取旅游投资规划资金及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支持,争取省、市、县财政支持。

(三、整合部门行业各渠道资金。对来自不同部门和渠道的国债资金、西部

旅游投资规划资金、扶贫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以及环保、生态建设、教育等方面的资金, 政府应围绕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这个重点,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整合,积极向乡村旅游业倾斜,以集中力量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四、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寻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外国政府的赠款和贷款, 为基础设施、环保公益项目等方面的投入提供资金, 也可以帮助企业对经济效益好、回收期短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向国内金融机构贷

款。

(五、改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有实力的企业, 投入新铺乡的乡村旅游开发。

(六、启动和引进民营资金投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 特别是乡村度假、休闲娱乐业的开发, 鼓励乡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并做好旅游投资项目的推介和引导工作,鼓励帮助民间资金投入旅游业。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田园景观、农耕活动以及农耕文化等乡村特有的物质和文化资源, 吸

引都市人群回归自然和乡土, 享受返璞归真的农耕活动和文化趣旨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农村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举措。合理开发乡村旅游, 有利于农民增收, 对新铺乡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十分显著。农民人纯收入将由现在的 2700元上升到 2015年的 5000元以上,农民生存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社会效益

通过“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规划”项目的全面实施,将极大地改变新铺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加速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新铺乡“三个文明”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将由贫困迈向小康, 全乡不得温饱贫困人口将解决温饱问题, 低收入贫困人口将大幅增加收入迈向富裕。通过产业调整,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企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养老产业的联动, 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动全乡人民早日迈向小康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将大大改善,有效地控制返贫率,使全村返贫率控制在 8%以内。全乡群众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身于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乡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环境效益

通过“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规划” 项目的全面实施, 不断加大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新铺乡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 全乡乡村旅游的环境效益明显。新铺乡将由原来石漠化比较严重乡镇发展成为充满绿色的田园风光的环保型旅游乡。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建立工作机构

为了加强“十二五” 期间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 新铺乡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 以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立以乡长为组长, 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党政办、计生办、计生站、农业服务中心、司法所、畜牧兽医站、财政所、林业站、合医办、社会事务办、信用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新铺乡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扶贫办, 负责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各项日常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各班子领导务必深入项目点开展调查研究, 切实落实扶贫措施。组织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对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建设内容与规模、资金投入、管理方式、扶持政策、管护制度等进行广泛宣传,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 发挥项目点农户参与项目实施的主体作用; 严格按照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实施地点、单位财政扶贫资金补

助标准实施项目; 把握财政扶贫资金投向和产业化扶贫原则, 在扶贫开发中注重发挥项目实施示范点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调查研究, 要及时胁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保障

1、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土地、信贷、税收、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改善投资坏境,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到新铺乡开发乡村旅游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兴办旅行社、旅游公司、宾馆等经济实体,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加快旅游产品建设的步伐。

3、对乡村旅游行业的软硬件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乡村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制度,实施乡村旅游企业年度检查和审核制度, 实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以保障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

4、出台支持鼓励突出新铺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地方政策。制定扶持乡村旅游商品发展的具体措施, 确定一批新铺重点特色项目, 创造一批能够赢得市场的乡村旅游商品精品。

三、人力资源保障

在十二五期间, 新铺乡将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使全乡技能技术人员明显增加, 其中拟培训的乡村旅游就业人员高达 500人次, 这将为新铺乡的乡村旅游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资金保障

乡扶贫办对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管理, 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 专款专用。财政扶贫资金和整合资金均实行报帐制度管理, 并在每个建设年度、各子项目竣工、项目工作完成时进行审计。不定期对各项工作展开督查。

财政所负责资金的到位监督和报账审核。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责任制、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资金使用审计, 使项目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末路清、去向明, 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全面推行资金工程监理制,明确资金项目主体的管理使用责任, 坚决杜绝项目只重立职不重实施的问题,确保财政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和效益的发挥。

五、运作机制

(一、成立由乡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领导小组。

(二、建立新铺乡乡村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

(三、建立人大、政协积极参与的、促进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运行机制。

(四、在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

(五、建立村乡村旅游俱乐部或乡村旅游服务中心。——责任编辑:陈富刚

——信息来源:新铺乡党政办

——信息所属:安顺关岭县新铺乡

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X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提升旅游产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做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 到XX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6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XX年,围绕十大产品体系,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40

个重点旅游扶贫镇,3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培育一批美誉度高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带动的综合产业区,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 远期目标 到2020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8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10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10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构建成以核心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示范点全面发展为坚实基础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行动计划 根据以上目标,每年度制订当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

12部门联合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 旅发〔2016〕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委(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局)、环保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交通运输厅(局)、水利厅(局)、农业厅(局)、林业厅(局)、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厅字〔2016〕4号),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联合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16年8月11日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6-2018年减少1.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2020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省于20XX年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共有3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该工程,村列入其中并被列为20XX年重点推进村。 一、基本情况 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辖3个居民组,104户居民,人口374人,耕地面积583亩,林地面积14070亩,该村森林茂盛、水源丰富、山峰秀美、文化氛围浓厚。贫困人口建档立卡21户、27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结合自身实际,迅速行动,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脱贫,对于自身和家庭成员都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定人”、“定户”、“定时间”,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档”。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村民委员会 建设背景:近几年,全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助推我区特色旅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的大方向下,享有各种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区位优势分析:村位于市东南部,距市区35公里,与山庄紧邻,其突出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空气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进行消夏游、生态游、乡村自驾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新型盛夏避暑休闲旅游模式。 科学统筹规划,定准项目,画好蓝图。 项目总投资预计120万元,资金来源于国家、省级补助。项目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新修油渣道路260米,面积910平方米;新建餐饮房屋424平方米,用于农家乐餐饮项目;新建木屋2个、遮阳棚8个及购买相关配套设施;新建园林景观、美化绿化工程;安装木制栅栏、安置照明灯5盏及相关配套设施;购买餐桌餐椅、展示柜、冷柜等配套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二0一五年十月 目录 1、总则 (1) 2、基础分析篇 (2) 村情概况 (2) 自然条件 (2) 经济社会现状 (2) 贫困现状及成因 (2) 贫困现状 (2) 致贫原因 (2) 旅游发展条件 (3) 旅游资源评价 (3) 旅游市场分析 (3) 旅游发展条件 (3) 旅游扶贫潜力 (3) 3、发展思路篇 (4) 发展定位与目标 (4) 发展方向与路径 (4)

主导产品与配套项目 (4) 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4) 4、旅游项目篇 (5) 项目布局 (5) 项目建设 (5) 新建旅游项目 (5) 存量改造项目 (5) 项目投资与建设时序 (6) 5、基础设施篇 (7) 设施布局 (7) 设施建设 (7) 旅游基础建设 (7) 公共服务设施 (7) 设施投资与建设时序 (8) 6、扶贫模式篇 (9)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9) 各级财政资金配套 (9) 农户参与机制设计 (9) 旅游扶贫业态策划 (10)

开展旅游人才培训 (10) 对贫困户精准指导 (10) 7、运营管理篇 (11) 整村推进的运营机制 (11) 加强安全与卫生管理 (11) 强化市场营销推广 (11) 科学合理保护控制 (11) 8、规划实施篇 (12) 实施组织 (12) 任务分解 (12) 绩效考评 (12) 9、规划编制与评审 (13) 规划编制 (13) 规划评审 (13) 10、后续服务与工作考评 (14) 规划设计单位的后续服务 (14) 对规划成果质量和扶贫效果考评 (14) 1 总则 为推进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充分发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专业优势,使规划更好指导试点村旅游扶贫,特制定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办发〔2016〕47号)和《内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旅委办发〔2016〕21号)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强化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和推动全区旅游扶贫工作向深度与广度拓展,促进旅游扶贫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推动贫困村脱贫摘帽。 二、创建标准 旅游扶贫示范村是指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开展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活动,具备为游客提供相应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条件和服务的设施,并能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行政村。基本条件是: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或其他规划中涉及有“乡村旅游”的章节。 (二)成立有管理机构(村级集体组织、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协会)。 (三)贫困人口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纯收入的比重不低于10%。 (四)整合各项扶贫资金用于旅游设施和旅游品牌建设。 (五)近三年内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重大旅游质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三、创建目标 按照有一定建设基础与规模、发展潜力大、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提升能够在全区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等要求,将新店乡双流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创建目标。2016年启动创

建工作,2017年完成双流村的创建任务,发挥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区3个旅游扶贫村(富溪镇天赐村、高梁镇慈花村、小河口镇红林村)在2019年以前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 四、创建措施 (一)突出特色,开展创建活动。实现旅游扶贫示范村各类资源景观化,推进农业园区、森林景观、乡村聚落、水利风景、古镇新村等各类乡村资源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力争创建精品村寨,扶持培育创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达标户和休闲农庄、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民族风苑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推动示范村旅游产业发展。 (二)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充分挖掘乡村物产、环境、生产劳动、生活起居、社会文化、民风民俗、人物故事,坚持创意开发,推出一批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等乡村旅游商品。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旅游商品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要在乡村旅游点开设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实体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覆盖旅游扶贫示范村,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线下销售网络销售旅游商品。 (三)夯实基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申请专项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通讯、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消防、报警、医疗救助等公共安全设施,旅游咨询点、旅游标识标牌、厕所、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积极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接待设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四)加强宣传,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乡村旅游营销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各类网络、微博、微信、短信、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全方位信息传播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农事节庆、民俗活动、赏花采摘等节会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类旅游节庆展会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如何破解乡村旅游规划同质化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政府从中尝到甜头,争先恐后发展起乡村旅游。但全国许多地方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缺乏创新,照搬其他地区旅游项目,发展思路与理念大同小异,使得乡村旅游失去了个性和特色。本文以《重庆梨博园旅游总体规划》为例,对同质化竞争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进行经验总结,对乡村旅游的项目创新进行探讨。 独具魅力的梨文化主题博览园 梨博园位于永川区海拔600米的黄瓜山上,黄瓜山近几年正在重点打造中华梨村景区。项目地位于中华梨村北部,其规划用地903亩。有箭竹湖、斧头山、梨树等资源。项目地面积不大、海拔不高、资源不丰、文化不深,如何在这样一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做成一个出色、出彩的规划成为摆在每个项目组成员面前的难题。如何在众多乡村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如何对项目地进行定位?如何既能让甲方满意、政府满意,又能让当地居民受益?这几个问题能否找到答案,也成了我们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 通过对项目地资源的梳理,文化内涵的挖掘,项目组认为,梨文化是旅游区的核心文化,需要进行深入挖掘,要将梨文化的内涵做足、做够、做精。把梨文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并将文化内涵延伸,涉及爱情文化、养生文化、乡村文化、戏曲文化。 确定文化主线后,使得规划脉络更清晰,但仅有文化还不够,还必须将这种文化进行物化,通过一定的硬件载体和软件载体展现出来。在梨文化主题的开发上,项目组确定从时间、空间、文化维度进行三维立体开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

通过对文化内涵的解析,立足于资源分布现状和开发建设条件,将旅游区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五区”。一心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五区分别为知书达“梨”——梨文化体验区、梨园春色——梨园观赏区、诗“梨”人家——农业观光体验区、杏雨梨云——休闲养生区、万“梨”长征——时尚运动区。 在“一心五区”的空间布局上,项目组策划了一系列与梨相关的旅游项目,并将旅游区定位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梨文化主题博览园。 六大策略破解乡村旅游规划同质化 目前,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可谓遍地开花,乡村旅游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规划项目创新性不够,项目雷同,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通用,发展思路与理念近似,区域旅游形象、目标、定位、产品同化,失去了个性和特色。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新形势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如何创新,笔者通过对梨博园的总体规划,以及以往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读者交流探讨。 1、沟通是前提 良好的沟通能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又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方面是指既要在前期打标阶段多与甲方沟通,又要在中标后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与甲方多交流,贯穿于整个规划的始终。纵向方面是指既要与甲方、业主多探讨,又要向旅游局、规划局、环保局、建设局等各个部门多汇报,涉及旅游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 2、资源是基础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发展乡村旅游业扶贫方案

发展乡村旅游业扶贫方案 为贯彻落实(xx政办〔xx〕xx号)《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积极探索 __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到2018年,全县建成3个重点乡村旅游扶贫乡镇,5个旅游扶贫示范点。平均每年提供5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通过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一)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和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各自的作用,理顺关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并推广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协会+农户”、“景区景点+农户”等乡村旅游组织管理模式。成立xx乡村旅游经营者协会或联盟,制定卫生、安全标准,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18年,新增民宿客栈20家。 (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停车场、标识牌等交通服务体系,支持重点村建立、提升游客服务中心、

游步道、摄影观光台、旅游购物点、休憩场所等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1座。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强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 (三)丰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民宿客栈、农家乐、生态农庄、森林旅游人家等休闲度假产品,推出乡村旅游“春季赏花踏青、夏季避暑亲水、秋季赏叶晒秋、冬季观雪看民俗”等四季旅游产品线路,开辟自驾、摄影、研学、徒步、养老养生等特色线路,以xx桃源文化为主题、乡土乡情和农事体验为特色的观赏体验型的乡村旅游活动。深入挖掘我县手工技艺及徽雕工艺,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等资源,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开发土特产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开辟主要景区贫困村农副产品直销点,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开辟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商品销售,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提升我县旅游商品流通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乡村旅游宣传营销。依托央视、知名网站、知名电商等,加大我县乡村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支持、引导重点村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将重点村纳入我县旅游精品线路,每年组织国内媒体和旅行商赴乡村旅游点开展踩线采风活动。依托我县良好生态、丰富农特产品、特色民俗活动,大力开展“油菜

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稿件

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简介 ——承德世代峰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靳家沟门村位于承德市滦平县付营子乡,京承高速与101国道沿线,,毗邻百草洼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双滦城区11公里,距离承德市主城区20公里。受省旅游局委托,承德世代峰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编制《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规划单位应两间房村委会要求,确定规划范围涵盖靳家沟门村村域全境,包含南台、二道河子、阳坡、盆地村、钟家、北大洼、二道沟、四道沟等自然村,总规划面积为12.4平方千米。现将旅游规划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确定靳家沟门村旅游品牌为山地运动小镇 靳家沟门村依托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而发展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近年来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积极发展山地运动旅游。2015年河北承德市旅游局、滦平县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白草洼徒步越野大赛在风景优美的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辽蒙等多市的38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比赛当日,中国户外协会还授予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国户外基地”称号,未为其揭牌。 二、规划内容 本规划包含规划基础篇、场地分析篇、项目规划篇辅助规划篇四部分。 (一)规划基础篇

规划基础部分由规划选址、规划范围、规划衔接、规划背景、竞合关系内容组成。本篇章对靳家沟门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扶贫面对的村情、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其中在市场分析篇重点分析了我国山地运动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规划场地篇 在规划场地篇就规划项目布局的场地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有现状分析、资源类型与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地形高程分析等。 (三)项目规划篇 本规划首先界定了5大功能区 引导景观区:以山地风光与玫瑰花画海为吸引力的功能区 山地运动服务区:以山地运动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功能区 山地漫游体验区:以休闲农业、山地民宿和山地漫游运动为主要产品的功能区 山地越野探险区:以山体越野、山地探险、山地观光为主要产品的功能区 生态保育—旅游发展预留区:以生态保育为主,作为旅游发展的预留区。 项目设计篇还详细介绍了规划区的主体项目设计: 入口景观:根据靳家沟门村入口地形条件,设计采用山地运动风格显著的入口标识景观引导游客进入。 玫瑰花海:在靳家沟门至南台中心村的入口距离较长,建

乡村旅游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 公司负责人: 公司地址: 日期:

目录 一、执行总结 (1) (一)指导思想 (1) (二)编制原则 (1) 二、市场背景 (2) (一)解读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3) (二)解读青海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5) (三)互助县旅游资源优势 (6) 三、市场分析 (7) (一)市场前景分析 (7) (二)竞争对手分析 (9) (三)区域优势分析 (10) 四、公司概述 (10) (一)公司介绍 (10) (二)管理方式 (11) (三)组织机构 (11) (四)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 (12) 五、公司及配套服务 (13) (一)顾客群 (13) (二)旅游线路初定 (13) (三)服务特色 (13) (四)高附加值的导游服务 (14) (五)公司服务运作流程 (14)

五、市场调研与财务分析 (14) 六、经营管理机制 (15) (一)网络运作 (15) (二)管理机制 (16) (三)人才市场机制 (16) (四)经营机制 (17) 七、营销战略 (18) (一)服务策略 (19) (三)促销策略 (19) 八、经营风险及对策 (20) 九、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21) 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十一、附件 (23)

一、执行总结 如今普通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消费的相关需求,他们逐渐趋向 于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主题旅游。他们需要放松自己,也渴求体验新奇感觉可增加阅历;需要良好的旅游服务,渴求独居特色乡村旅游服务。鉴于此,我们满怀激情和 抱负,为乡村百姓谋福祉,决定创办**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紧扣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的先天优势,以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带动村庄脱贫富民为目标,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加强村庄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培育和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努力把休闲观光农牧业打造成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促进产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奔小康。 (二)编制原则 1、机制创新、农户收益的原则。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必须以以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充分考虑贫困户的利益,坚持农户参与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也可为农户提供开发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商业机会,使得休闲观光农牧业与当地群众的利益融为一体。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开发休闲观光农牧业,带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整合发展、区域协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休闲观光农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要通过对观光旅游业的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篇一:“三亚旅游模式”之精准扶贫篇】 三亚实施旅游扶贫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三亚紧密结合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和发展全域旅游的新要求,力争一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 提升,两年全面提高,并通过示范村委会的引领作用,推动“酒店+ 民宿”模式的全面推广,确保三亚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微风徐徐拂过夏日正午的“春天里”,女主人阿春在一楼的客厅里轻 轻地摇着摇篮,几个月大的婴儿甜甜地睡着。现在是三亚旅游的淡季,阿春不必忙里忙外接待游客。要是在旅游旺季,阿春一天要接 待上百位游客。阿春之前的主业是在村里开小卖部,自从三亚大力 推广“民宿+脱贫”、“乡村旅游+脱贫”模式后,阿春的生活变得忙碌 而充实,同时,村里的环境也日新月异。 “四无”美丽乡村的旅游之路 阿春真名叫符春,是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中和小组的一名村民。30 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春天里”的女主人。去年10月,在三亚市启动中廖美丽乡村建设时,阿春还对打造“春天里”心 怀疑虑。 “一开始不想做农家乐,经营‘春天里’,因为觉得木头做的房子不结实,而且也担心小孩子长大以后没地方住。”阿春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春天里’现在不仅仅只是一个喝咖啡、吃饭的地方,周边也打造了 环湖栈道、九品莲池等供客人休闲游乐。” “春天里”为两层建筑,一楼为阿春及其家人的生活起居场所,二楼 是为游客提供休憩的露天咖啡亭。二楼视野开阔,一条小河从“春天里”前面流过,屋旁的大榕树枝繁叶茂,为“春天里”投下一片阴凉。 放眼望去环湖栈道、九品莲池及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大自然 的清新迎面扑来。 “春天里”于2015年10月开始打造,春节对外营业。仅在春节期间 就接待了上千人,一天收入能达到200元。 据中廖村副支书高俊介绍,中廖村作为47个美丽乡村之一的村庄,是一个纯黎族村庄,现有812户,总人口3350人,2014年人均收 入68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

浅谈精准扶贫下乡村旅游发展

浅谈精准扶贫下乡村旅游发展 摘要:以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精准扶贫的视角阐述河南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借助互联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等一系列对策。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发展对策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的人口比重特别大。截至到2018年,河南省是我国农村人口唯一一个超过5000万的省份。国家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关键阶段,通过充分调查,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 一、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地区较多,阻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河南省农村人口较多,人口分布较广,而且比较分散。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特别是交通,很多乡村连最基本的交通道路都不具备,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游客对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比如景区的卫生、宽带、餐饮质量等,因为这些配套设施的缺乏让游客很难对该地乡村旅游产生美感和难忘的经历,影响了游客追求的美观视觉体验。 2.缺少整体规划意识。目前河南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很多,但是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大都存在一定问题。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在开发前都没有经过细致详尽的市场调研就匆匆上马,在产品开发、景点建设和对外宣传上也缺少有效的计划和规划,以致很多乡村旅游开发出现相当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所开发出

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严重缺乏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让游客对景区的美感追求大打折扣。3.缺少专业的乡村旅游开发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发展乡村旅游才有希望。有了人才的贡献,乡村旅游才能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河南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才相当匮乏。因为乡村旅游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以致很多地区连正常的劳动力都缺乏,“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尽管有部分愿意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由于大家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有限。据调查,目前一些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才还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现代经济与管理知识掌握不足,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支撑。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借助互联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农村地区也开始关注和使用互联网。发展乡村旅游,也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为乡村旅游开发服务。经营乡村旅游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在产品加工、运输、经营、流通等环节形成特色的发展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发成本,起到迅速开拓市场的作用。让老百姓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一定收获,真正实现从产品营销、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智慧管理等若干方面形成“乡村旅游+扶贫”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2.定位准确,充分挖掘内在文化价值。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它要整合各种资源,其中文化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只有不断挖掘乡村旅游中的内在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形成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旅游产品。综合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才更有吸引力,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发者要不断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展示景区的文化价值,突出景区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划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规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石会府文〔2011〕32号签发人:杨军 黔江区石会镇人民政府 关于报审石会镇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 划方案的报告 区扶贫办: 现将《石会镇镇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划的方案》报送你们,请予审定。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主题词:农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报告 石会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4月20日印 黔江区石会镇乡村旅游扶贫 示范项目规划方案

一、概况 (一)、地理位置 石会镇地处黔江区西部,距黔江主城18公里,幅员面积127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居)委,65个组,7689户,21952人。全镇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7个村、总户数2741户,9392人。全镇耕地面积7183亩,其中田4560亩,土2623亩。全镇有耕地20225亩,森林覆盖率50%,闻名遐迩的武陵仙山风景区坐落于此,属黔江区旅游重镇。 我镇中元村属市级贫困村之一,中元移民安置小区坐落在著名风景区武陵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该小区已经成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计安置73户,328人,2010年全部完成康居农房风貌改造,水、电、路、沼气池、院坝等基础设施实行统一建设,目前已逐步完备。计划以小区为依托,进行进一步包装,建成30家乡村农家乐、一个民俗风情针织刺绣基地。 (二)、交通状况 中元村位于老319线旁,距集镇8公里,县城28公里,已建成贯通1、2、3组的油路,4、5、7组分别有村道连通,5、6组紧邻二级路和渝湘高速路,目前在6组已建成二级路出口。 (三)、基础设施 1、供水 小区建成了蓄量300平方米的蓄水池,周边100余户村民已安装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水质良好,生产生活用水十分方便。 2.电网 中元村于2010年全部经过国家农网改造工程,电网得到进一步升级。 3.电视信号、固定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100%。 4、其它

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提升旅游产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做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5-2016年) 到2016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6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16年,围绕十大产品体系,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4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300个旅游

扶贫示范点。通过培育一批美誉度高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带动的综合产业区,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 (二)远期目标(2017-2020年) 到2020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8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10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10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项目)。构建成以核心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示范点全面发展为坚实基础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行动计划 根据以上目标,每年度制订当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一)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 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农村古村古镇旅游资源,按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景区依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省于2016年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 扶贫工程,全省共有3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该工程,村列入其中并被列为2017年重点推进村。 一、基本情况 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辖3个居民组,104户居民,人口374人,耕地面积583亩,林地面积14070亩,该村森林茂盛、水源丰富、山峰秀美、文化氛围浓厚。贫困人口建档立 卡21户、27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结合自身实际,迅速行动,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脱贫,对于自身和家庭成员 都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定人”、“定户”、“定时间”,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档”。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村民委员会 (二)建设背景:近几年,全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助推我区特色旅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的大方向下,享有 各种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三)区位优势分析:村位于市东南部,距市区35公里,与山庄紧邻,其突出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空气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进行消夏游、生态游、乡村自驾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新型盛夏避暑 休闲旅游模式。 (四)科学统筹规划,定准项目,画好蓝图。 项目总投资预计120万元,资金来源于国家、省级补助。项目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新修油渣道路260米,面积910平方米;新建餐饮房屋424平方米,用于农家乐餐饮项目;新建木屋2个、遮阳棚8个及购买相关配套设施;新建园林景观、美化绿化工程;安装木制栅栏、安置照明灯5盏及相关配套设施;购买餐桌餐椅、展示柜、冷柜 等配套设施。 (五)运营模式 1、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包含一般户)的模式运行,所有的旅游项目都交由专业公司统一管理运营,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和谐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全力以赴扶持项目进行,沟通协调对农家乐的大力宣传,预计安置本村富余劳动力10-15人,提高村村民就业率。 2、采取村集体自主经营的模式,部分收益用于反哺贫困户,其余 收益作为扶贫预备资金用于村扶贫事业。 (六)效益分析

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婺源县旅游局 项目区位:婺源县行政区划内全县地域 项目规模:2947.51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2年 核心资源: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积淀,天人合一的村落选址与布局,特色鲜明的徽派建筑符号,极富魅力的深厚文化底蕴,婺源民俗、民间艺术、土特产、特色乡村美食。 项目类型:实验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成效/后续进展: 引导我国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的转型升级 本项目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最早实践者,对其他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示范效应

规划诉求: 建设世界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最美乡村·自在婺源 核心创意: “1+N”空间模式:一个全域式的最美乡村山水田园基底+N个旅游度假功能区。 “1+N”产品模式:一条乡村度假主线+N个主题产品支撑。 “1+N”产业模式:以乡村度假旅游为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支撑产业、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N种产业集群相互促进、支撑、协调发展。

亮点项目: 花溪长滩乡村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山水环境,遵循婺源乡村建设布局,以乡村、会议论坛、民俗体验为主要功能,打造最具婺源乡村风貌特征的旅游度假区,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的引擎项目和起步发展区域。 碧水湾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以田园养生、森林养生为主要功能,打造既体现东方古典又显现现代时尚品味的旅游度假区。 五龙湾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依托各民族建筑文化精粹,打造集精英客群休闲度假、会客交流、游客观光摄影点、影视拍摄、婚纱摄影外景地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乡村节事活动——构建“一大论坛、三大节庆、四大赛事”为统领的节事活动体系。 主题度假产品——构建四大类别主题度假产品体系。

2019年旅游扶贫实施方案

2019年旅游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及特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力争在2019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创建3至5家A 级景区;培育6至10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加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标准化推广与实施的力度;培育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扶持30个旅游扶贫示范户;培训30至50名旅游扶贫重点村干部;策划8至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景区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带贫500户(人)以上。 (二)基本原则 ——县级统筹、地方负责。按照县级统筹、乡镇负总责、村抓落实的体制,县、乡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相关资源予以支持。乡镇政府、贫困村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推动村民投工投劳、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出租土地、入股分红等途径实现脱贫致富。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选择一批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好、临近景区、有鲜明特点、有产业基础的贫困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村,按照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统筹规划,整村推进,项目带动,示范引领。 二、重点任务 1、拟将县博物馆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个景区要严格按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标准,查漏补缺,认真整改,完善设施,健全功能,尽早完成景区创建工作。 2、培育6至10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加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标准化推广与实施的力度。各乡镇要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采摘、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开展食宿、餐饮、体验、购物型乡村旅游经营。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实现按照标准创建1至2家星级乡村经营单位。旅游部门要对

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2007年,巅峰智业完成了受黄山市政府的委托而进行的对安徽省黄山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涵盖黄山市行政区划范围。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区、县辖42个镇、10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69个村民委员会,8507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委员会,共147.56万总人口。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核心资源包含了屯溪茶场、山旮旯农庄、山乡农家综合住宿接待、渔家乐、西递、宏村古村落、齐云山景区综合住宿接待、太平湖综合旅游接待服务。

核心命题是借助黄山品牌,依托节点城镇群,通过古徽州特色文化与乡村的复合嫁接,构建乡村深度休闲游憩群落,推动黄山市旅游跨越式发展。发展定位于构建以徽文化为灵魂,集修学考察、观光采风、游览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美食购物等于一体,以主题乡村群落为主要载体的度休闲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为黄山乡村·意境田园。核心创意包括: 创新空间发展策略:构建“7112”开放式空间格局,7个旅游发展片区、1条旅游发展带、1个资源战略储备区、2条旅游合作廊道。 创新产品体系:以主题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等功能为主题产品线索,构建综合接待服务村落、主题观光游览村落、徽文化深度体验村落、深度生态游憩村落、田园采摘游憩村落、民俗技艺主题体验村落、康体养生保健主题村落等七类主题乡村系列。 创新运作模式:重点按照资源特点将乡村旅游划分为景区辐射型、古村聚落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特色产业型四种类型,分别对其开发模式进行独立设计。

亮点项目包括: 仗鼓禅茶体验村——以茶园观光、茶文化休闲体验为主,以茶园休闲度假、公务会议接待为战略培养方向,集休闲度假与清心、修身于一体的,颇具乡土气息的茶文化展示与体验片区,茶主题体验文化村落,生动鲜活的黄山茶文化展示基地。 徽州婚庆主题村——以徽文化主题特色婚庆为核心,以其它喜庆活动为补充的深度体验型主题村。争取成为长三角最具魅力、颇具国际知名度的古典婚庆举办地,成为长三角著名的喜庆主题村。 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以西递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观光游览市场为先导,以中高端深度休闲游憩度假市场为培育重点。打造生动、鲜活的中国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2017-11-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制定本行动方案。 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6-2018年减少1.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2020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各项旅游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锁定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各地要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旅游规划与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 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市,应当编制区域旅游扶贫规划,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区),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全景全域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