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第六章  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第六章  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2010/11/14
第六章 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价格变动的因素被考虑进来之后,会像一只 看不见的手引导需求与供给双方协调,最后达 成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短期之内,总需求决定 经济的膨胀与衰退,时间加长可观察到价格的 变化,产出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双方共同确定。
6.1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潜在能力,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决定的。总 需求曲线描述了在每个给定水平上厂商愿意提供的 产品数量。总供给曲线是基于工资、价格、就业和 产量之间的联系而确定的。总供给曲线不仅反映产 品市场状况,也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 场的状况。总供给曲线描述了在每个价格水平上厂 商愿意供给产品的数量。
1

2010/11/14
总供给曲线
潜在生产力是指在给定的可利用率技术水平、管理技术、 劳动、资本和资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积累。技术水平 是指一个经济使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效率。 人力资源是由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构成。劳动力的数量以 “人工——小时计算,劳动力质量则以平均技术水平来衡 量。劳动力是由家庭向生产部门提供的。
总供给曲线
W P LS1 W P W P LS
LS2
O
N
O
N
O
N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劳动力供给与 工资水平的关系
2

2010/11/14
总供给曲线
家庭向厂商提供劳动力服务所面临的选择是工作或不 工作。工作的报酬是工资收入,不工作就是在享受 “悠闲”。 综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近 似垂直的曲线,即劳动力供给基本上与工资与价格水 平无关。决定就业总量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人口 数量和人口年龄构成。隐含一个经济的潜在就业量与 价格水平无关。
总供给曲线
确定人力资源的另一个方面是劳动力的技 术水平,影响技术水平的因素是劳动力的 生产技能和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可以认为一个经济的潜在就业量和劳动力 的技术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
3

2010/11/14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海 洋等一切可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 东西。它也与价格水平无关。
资本积累
资本是指厂房、设备、高速公路等等 人工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资本的积累 是投资的结果。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之 内,一个国家的资本积累不会发生太大 的改变,因此与价格水平无关。
4

2010/11/14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换 关系。
Y = F ( N , K ).
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一个国家的生产 函数是相对稳定的,与价格水平无关。
技术水平
资本K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就业人数N随 经济波动而起伏不定。设一个经济中所有愿意工作 且在工作年龄范围之内的人数为 N ,那么当实际就 业量 N = N 时,就被称为“充分就业”。我们将这 种情况下的产出水平称为“潜在生产能力”,记为
Y = F ( N , K ).
潜在生产能力与价格水平无关。称 Y 为总供给曲线, 记为AS.
5

2010/11/14
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为短期供给曲线:表 明现行价格水平下厂商提 供任意有需求的产量。 出发点:由于存在失 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 下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劳动 力。他们的生产平均成本 因此被假定不随产量变化 而变化。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基于工资是刚性的,不能瞬时调整 的假定。暗含的假定是劳动和资源的无限供给。
6

2010/11/14
古典供给曲线
为短期供给曲线,它表明 不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供 给的产品数量都是一样的。 出发点:劳动力市场总 是处于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均 衡状态。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可以则名义工资的瞬时调整 来维持(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毫无磨擦)。
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短期与长期的关键 差别是价格行为。在长期中,价格是有伸缩 性的,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在 短期中,许多价格在某个以前决定的水平上 是“粘性”(sticky)的。由于短期中的价格行为 与长期不同,所以,经济政策在不同范围中 有不同的影响。
7

2010/11/14
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
为了理解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考虑货币政策 变动的效果。假设中央银行突然减少货币供给5%. 根据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同的描述长期经济的古 典模型,货币供给影响名义变量—用货币衡量的变 量—但不影响实际变量。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减少 5%使所有的价格(包括名义工资)下降5%,而实际变 量仍然相同。因此,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动并没 有引起产出或就业的波动。
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
在短期中,许多价格对货币变动并没有作出反应。 货币供给减少不会立即引起所有的企业减少自己支 付的工资,所有商店改变自己产品价格标签,所有 邮购企业发行新的目录,以及所有餐馆更换新菜单。 相反,许多物价很少立即变动。这就是说,许多价 格是粘性的。这种短期价格粘性意味着货币供给的 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不同。
8

2010/11/14
短粘性价格杂志之谜
古典供给曲线
古典供给曲线基于以下假定: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劳动力 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即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均衡。隐含在 垂直曲线背后的劳动力市场可以由名义工资的瞬时调整来 维持。 古典供给曲线基于的信念为:劳动力市场毫无磨擦,总能维 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通过工资的调整来维持。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仅影响价格水平。简而言之,古典主义 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9

2010/11/14
劳动力无摩擦的新古典模型
工资粘性
不完全信息 协调问题 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成本 解雇劳动力是耗费成本的—解雇成本、雇用成 本和培训成本,其结果是内部人相对外部人来说拥 有一种优势。更重要的是,除非内部人接受削减工 资,否则用失业来威胁他们不会是很有效的。
10

2010/11/14
不同供给假定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经济 中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凯恩斯情形:财政政策
11

2010/11/14
凯恩斯情形:财政政策
由于厂商在价格水平P0下愿意提供任意数量的 产品,因此不存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当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时,经济低于充分就业, 增加总需求只会使实际GDP和就业水平增加, 而不会使价格水平发生变化。凯恩斯有观点是 “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上图推导出的结论正是IS-LM模型已经推导出 来的结论。
古典情形:财政政策
12

2010/11/14
古典情形:财政政策
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 Y *上产品供给完全 无弹性。财政扩张在初始价格 P0使得均衡支出 从 E 增至 E ′ 。但是由于厂商不愿意供给如此 多的产量,故存在超额需求。价格上升,在点
E ′′新增的政府支出挤出了一个等额的私人支出。
P ↑?
M ↓? I ↓ . P
解释
总需求上升,但厂商不可能在现有劳动力 下生产更多的产品,产品供给对新增的需求无 法作出反映。由于厂商试图雇用更多的工人, 他们只是抬高了工资和生产成本,因而必须为 他们的产品索取更高的价格。产品需求的增加 只会导致更高的价格,而根本提高不了产量。
13

2010/11/14
财政扩张的效应
总供给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 产量 + 0 利率 + + 价格 0 +
总供给曲线(折衷的观点)
P
古典区域 凯恩斯区域 中间区域
AS
凯恩斯区域:经济 处于极度萧条。 中间区域:经济接 近充分就业水平。 古典区域:经济处 于充分就业水平。
O
Y*
Y
14

2010/11/14
总需求曲线在中间区域变化的影响
AD2 P AD1 AS
在这个产出区域, , 一些厂商的行为导 致通货膨胀。当一 些厂商缺乏新的生 产能力,而其它厂 商低于生产能力充 分利用时,瓶颈(产 量增加的障碍)产生。 。
P2 P1
O
Y1
Y2 Y*
Y
工资粘性
产生工资粘性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完全信息; 协调问题; 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成本; 工资通常名义值确定(劳动合同)。
15

2010/11/14
产品价格粘性
如果有一家厂商将其产品的价格提高与货币存量 相同的比例,而其它的厂商并不是这样做,那么这 家提高价格的厂商将会被其它厂商逐出市场。当然, 如果所有的厂商者将价格提高相同的比例,则他们 将迅速移动到新的均衡位置。可是经济中的厂商不 可能聚集在一起协调其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 能当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 了货币存量的变动的效果时才缓慢地提高价格。
6.2 价格的变化和总产出 Y * 的确定
由于价格变化缓慢,在短期内可看成不 变的常量。短期内AD曲线可以迅速移动。 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即在短期中, 厂商在愿意在给定的价格下提供任何数量 的商品。
16

2010/11/14
价格和总需求确定短期均衡
P AS
P0
e1
e0
e2
AS AD2 AD0 AD1
O
Y1
Y
Y2
Y(GDP)
价格和总需求确定短期均衡
上图中,总需求AD与 AS 短期供给是短期变 量,价格P是中期变量,长期供给AS是长期变 量。三条曲线AD, AS 和AS变动(移动)的速度不 相同形成了确定均衡过程的特殊性,而这一特 殊性正是凯恩斯理论的理论要点。
17

2010/11/14
价格和总需求确定短期均衡
在短期里,总均衡点e是由AD曲线和 P0 确定。P0 与AS为常量,当AD曲线移动时,会出现经济波动。在均 衡点 e0 ,经济既达到短期均衡,又达到长期均衡。均 衡点 e 和 e2 为短期均衡,实际产出偏离潜在产出水
1
平。 在 e1 点, Y1 < Y ,经济衰退; 在 e2 点, Y1 > Y ,经济过热。
6.3 价格调节过程
当需求大于潜在供给能力时,厂商就会 提高商品价格。反之,则会降价。我们把 总产出与潜在产出能力之差定义为市场需 求的压力。 市场需求压力=
Y ?Y . Y
18

2010/11/14
当 AD > Y 时,价格上涨的原因
为了提高产量,厂商要增加要素投入,导致生 产要素(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 从而产品价 格上涨; 需求超过产出,厂商也会提高价格,以获得更 大的利润。 当 AD > Y 时,则出现相反的过程。即,
Y ? Y > 0 ? P ↑, Y ? Y < 0 ? P ↓ .
价格调节过程
由于价格的粘滞性,
Pt = P(Yt ?1 ), Yt = Y ( Pt , AD).
其中,为 Yt 第 t 期的产出,即厂商愿提供的产品数量。
Pt 为第 t 期的价格。t-1 期的产出确定生产者的原材
料价格和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是由合同给定的,合同 期至少为一年。同样,原材料的价格也是也是前一期 给定(存在仓库储备原材料及期货交易)。销售合同确 定的价格也是前一期确定的。
19

2010/11/14
价格水平与总产出的交替作用
Pt = P(Yt ?1 )
↓ Pt = P(Yt ?1 ) → Yt = Y ( Pt , AD) Pt +1 t
N = P(Yt ) → Yt +1 = Y ( Pt +1 , AD) t + 1 N
Pt + 2 = P (Yt +1 ) → Yt + 2 = Y ( Pt + 2 , AD ) t + 2 N
价格调节过程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每个时期内都 要对自己的产品定价,记为Pt . 厂商按照经验 调整定价的原则是信赖供求关系所确定的市场 压力的反应过程,即
Pt Y ?Y = 1 + f ? t ?1 . Pt Y
对自己的依赖程度。
(a)
其中,P t 为流行预测价格。f 为系数,为厂商
20

宏观经济学第6章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 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 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 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DCAAB DCCBD D 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 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 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 收入y将增加。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 P), W 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 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 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在短期内,实际工 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 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 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9.B.总需求曲线的左移,造成就业量和实际产出的下降,而就业量的变化又会造成名义工 资的下降。 10.D.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技术进步都会导致y增加,所以都会右移。 11.D.在IS-LM曲线中,价格是不变的;在AD-AS曲线中,价格是变化的。

教案: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商品的价格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时高、有时低,羽绒服冬天和夏天卖的价格一样吗?羽绒服在东北卖的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这是为什么?前者是因为季节,后者是因为地域,对吧?除了这两者,自然灾害、生产条件亦或是风俗习惯都可能影响商品的价格。但是在仔细深入点,我们会发现这些因素先引起了供求关系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了价格。所以说前面的季节、地域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而供求则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会导致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价格上涨,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竟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降价销售,价格下跌,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2013年重庆文综,近几年我国生猪出栏价格频繁波动,选项“价格处于低谷时,生猪处于卖方市场”是否正确?】 【2012北京文综,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 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试题分析: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故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B正确;商品2价格下降,生产企业利润会下降,C错误;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规模会缩小,价格上涨,生产规模会扩大,故商品2的市场供给少于商品1,D说法错误;从图中不能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A错误 【2013 课标1】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非常受用-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因素 经常听到一些股民提及比如某某股价上涨、某某公司下跌损失惨重,那么什么是股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股价的变动?要知道这个问题,要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股票的价格。 股票价格是指股票在发行和交易时的价格,包括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股票的发行价格是指股份公司在发行新股票时的价格。股票的发行价格一般是根据股票时价,股票行市的变化趋势,股票筹集资本的难易程度和发行新股票时原有股东利益的影响等因素来决定的。其发行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时价发行。 (2)面额发行。 (3)中间价发行。 (4)无偿发行。 发行价格=市盈率还原值x40%+股息率还原值x20%+每股净值x20%+预计当年度股息与一年期存款利率还原值x20% 知道了什么是股票的价格,那么对于股市里股票涨涨跌跌的情况又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股票市场内部因素: (1)股票的供求关系。股票的价格与市场无不有关系。比如电脑,当笔记本电脑刚刚问世的时候,市场上的供给量远远小于需求量,那么此时电脑的价格会大幅度上升;反之,如果笔记本的供求量大于需求量,商家为了在竞争的市场上占据份额不得不选择降价。倘若甲公司发行股票100,000张,每股现值$20,即公司现时的市值为$2,000,000。而乙公司发行股票达400,000张,而每股现值$10,即乙公司的市值则为$4,000,000,可见纵使乙公司的股价较甲公司小,其市值却较甲公司大。也就是说,当供给大于需求时,股票价格上涨,当供给小于需求时,股票下跌。 (2)大户的操纵。这主要是由于股票市场上,一些大户利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来操纵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使股票价格变化剧烈。 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这是影响股票价格最重要的基本因素。经营状况即指发行公司在经营方面的概况包括经营特征,如公司属于商业企业还是工业企业,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性质,内销还是外销,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批量生产还是个别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市场上有无替代产品,产品的竞争力、销售力和销售网等。此外,公司的经济状况还包括员工的构成以及管理结构、管理水平等。上述因素既可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亦可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向,进而影响股价变化。当公司的经营状况好,盈利能力强,股票价格的基础扎实,大家认为此时的股票很稳定,上涨的机会多,反之,其股票价格难以提高,下跌的机会多。 (2)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亦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直接原因。依照各国法规,凡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都必须公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还需定期向社会公开。 宏观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与股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

补充案例_第二章_劳动力供给_《劳动经济学》_胡学勤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案例 案例1:巨额遗产会导致一个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吗? 非劳动收入性质的巨额遗产会削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吗? 一项研究首先讲在1982年-1983年间继承过遗产的人分为两个群体,即接受了小额遗产的群体(平均价值为7700美元)和接受了大额遗产的群体(平均价值为346200美元)。然后这项研究分析了这两个群体在1982年-1985年检的劳动参与率变化情况。 毫不奇怪,那些继承遗产较多的群体更有可能退出劳动力队伍。更为具体地说,接受小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在此期间从76%上升到了81%,而接受了大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却从70%下降到了65%,更令人惊奇的一个事实也许是,由于能够预见到自己将来会获得大额遗产,这些后来实际得到大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参与率从一开始就比较低。 案例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当工资提高时,个人劳动力供给先随着工资的上涨而增加,当工资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劳动供给开始减少。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曲线。 问题: 张三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三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三的收入也相当高了,这个时候,张三面对涨工资的反应,不是选择加班,而是更多的来休闲和体育运动。 在工资较低的时候,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哪个更大? 当工资上涨的足够高的时候,如果接着上涨,又是如何呢? 案例3:男性和女性的时间使用情况(每周小时数)

案例4:丈夫、妻子、邻居和凯洛格食品公司6小时工作制的终结 经济理论指出,工作小时数量的供给部分地取决于人们对家务劳动时间,包括闲暇时间的价值认可程度。这一点可以非常清楚地在凯洛格食品公司的工人们身上反映出来。在大萧条时期,凯洛格食品公司因放弃了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改行6小时工作制,从而引起了举国关注,工人们愿意通过接受更少的工资性报酬和更多闲暇的方式,来与那些失业者“分享工作”。 在二战期间,该公司转而实行每周48小时工作制,但是承诺在紧急状态结束后,重新恢复6小时工作制。1946年,员工们重申了自己希望每天工作更短时间的愿望,公司中87%的女性员工和71%的男性员工赞成每天工作6个小时。然而,到1957年时,大多数部门都选择重新回到8小时工作制——结果只有25%的员工,其中大多是女性员工,仍然保持在每天工作6小时的工作制。 到底二战后到50年代末期,哪些因素导致工人,尤其是男性工人,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决策呢?对其进行访谈之后发现,影响他们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 他们的配偶对于应当如何使用家庭时间的观念与男人产生了冲突。许多男性抱怨说,由于自己在家待的时间太长而导致了很多摩擦:“这些女人不愿意看着自己的男人整天待在家里碍手碍脚的”,以及“如果我在家里闲待着,老婆总是会找点什么事儿让我干”。这些都是男性工人的典型回答。 此外,这些男人还非常关心自己的邻居在干什么以及怎么想。在没有了与失业者和从战场上回来的退伍士兵分享工作这一正当理由之后,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时间比其他男人的工作时间少而感到尴尬。在家里待的时间过长会被人家认为不正常或者不像是个男人,即使他们的收入是在上升的。这些男人感到,自己要想购买到与邻居相同的那些物质财富,可能需要等待更长时间。所以家庭时间的效用不仅会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家庭之间的互动以及社会压力的影响。 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承担了81%的洗衣服,74%的整理房间和照料孩子,66%的购物、买

习题6-1-1 第六章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六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1.(265).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 A .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 . 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 C . 总需求=消费+投资 D . 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 答案:A 2.(261).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 . 当年生产的汽车 C .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 . 某汽车生产商当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汽车 答案:B 3.(268).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 经济决定理论 B . 价格决定理论 C . 宏观决定理论 D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答案:D 4.(266).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恒等关系可以表示为()。 A . I+S=G+T B . I+G=S+T C . I+G+X=S+T+M D . I=S 答案:B 5.(264).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额是()。 A . 个人所得税 B . 间接税 C .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 折旧 答案:A 6.(26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差额是()。 A . 直接税 B . 间接税 C .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 折旧 答案:D 7.(262).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 有形的产品 B . 无形的产品 C . 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 . 供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的产品 答案:C 8.(267).净出口是指()。 A . 出口减进口 B . 出口加进口 C . 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 . 进口减出口 答案:A 9.(477).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C .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D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答案:ABCD 10.(47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A . 支出法 B . 收入法 C . 平衡法 D . 动态法 答案:AB 11.(479).在国民收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几个重要总量,它们是()。 A . 国民收入 B . 个人收入 C . 政府收入 D .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ABCD 12.(48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因为()。 A . 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减少 B . 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C . 价格水平下降,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D . 价格不变时,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仍然增加 答案:AC 13.(480).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第1节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必须加以讨论的基本问题。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主要门类,劳动经济学当然要讨论劳动力供给的问题。本章将从人口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供给弹性以及劳动供给时间选择等几个方面考察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个体决策 无论是全球的、国家的、行业的还是企业的可以获得的劳动力供给,都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方在一定条件下的供给决策。 2、个体意愿 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包含两层意思: (1)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工资水平的高低、工作时间的长短、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这使得劳动力供给量可能不等于劳动力资源数量;(2)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可能有一部分劳动者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这使得劳动力供给量不等于劳动力实际使用数量。因此,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 好工作的标准分享 3、时间要素 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但在实际的研究当中,如果把此因素考虑进去,就会让分析难以进行。因此,我们通常假设所有劳动力供给都是满足社会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要求的标准供给,即把劳动力供给等同于劳动力供给的数量。 二、劳动力供给假设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以下几个假设: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 7.交易动机 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 15.流动性偏好 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 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 B、跨期替代效应 C、开放替代效应 D、以上三项都是 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 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 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 B、价格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汇率 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 D、实际经济周期 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 B、0.10 C、0.90 D、1.00 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三项 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 B、总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下降 D、价格水平上升 19.IS曲线为y=500-2000 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 曲线上()。 A、r=0.02,y=450 B、r=0.05,y=400 C、r=0.07,y=360 D、r=0.10,y=300 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 B、是向下倾斜的 C、是垂直的 D、是水平的 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A、总支出超过国民产出 B、总支出小于国民产出 C、总支出等于国民产出 D、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 25.在计划支出线和45°线交点的左方是()。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7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运用类似图7-1的形式,分析当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时,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的影响。 图7-1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答:在短期,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影响的传导机制为: ()()()*11M R I AD Y Y Y N W W P P P --↓?↑?↓?↓?↓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第六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厂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卜?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LM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谢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 ?总供给

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长乐一中宋家旺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四个要素有机整合。 (二)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根本理论,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三)设计特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现代现实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和谐课堂。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及表现形式。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运用: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2、能力目标:解释生活中导致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上长乐本地民营经济活跃,学生们实践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判断能力,但是经济理论基础单薄,较难深刻理解经济生活背后的理论支撑。本堂课主要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讲解教材的基本理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活。

劳动经济学 第六章 劳动工资制度理论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劳动工资制度理论第六章劳动工资制度理论 第一节工资的概念和形式 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是雇佣劳动的报酬,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 薪水 Salary 薪酬Compensation 为区分工资的不同含义,对工资结构的理解和使用有以下4个层次: W1,基本工资 W2, W1 +奖金+津贴 W3, W2+福利(医疗、住房、培训等) W4, W3 +延期支付(养老金、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 广义工资( W4 ) ;狭义工资( W1或 W2 ) 二、工资的形式 14>>.基本工资 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劳动报酬。 工资率——单位劳动时间的劳动力价格。 对工资率的理解: (1)工资所得,Wt(单位雇用劳动时间所得) (2)工资率,小时工资率 (3)基本工资?全部劳动报酬

货币工资:以货币形态获得的劳动报酬。 决定货币工资的主要因素: (1)货币工资率 (2)工作时间长度 (3)相关工资制度 实物工资:以实物形态获得的劳动报酬。 名义工资:未经过价格修正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经过价格修正过的货币工资,表明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用公货币工资/价格指数式表示为:实际工资= 2>.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1)计时工资的定义:依据雇员的单位时间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 工资的形式。 (2)计时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有效工作时间 (3)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 (4)计时工资制的优劣:适用性强;雇员收入比较稳定;企业控制管理劳 动过程的难度较大;效率风险主要由企业承担。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的定义:依据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劳动报酬 的工资支付形式。 计件货币工资=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区别:在于计量劳动的方式不同。计件工资的特点: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合格产品的数量。计件工资的优劣:提高生产率;企业控制的成本比较低;工人风险大,企业

高中政治 专题2.1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

影响的价格 【重难点“精讲”】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决定价格 (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拓展: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价值与价格的比较 ①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③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们直接接触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意愿购买并能够购买的

数量。 (3)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对买方有利,“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对卖方有利,“货多不值钱”。 【知识拓展: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一般来说,商品价值与价格成正比,价值越大,价格越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高于价值。③国家政策影响商品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紧缩,物价下降。④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货币本身价值量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本身价值上升,商品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正确认识等价交换 ①等价交换的含义:即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价”即价值。 ②等价交换的实现:货币出现以前,等价交换通过另一种商品,即等价物实现;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与价值不符合,但从一段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总体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动态中实现。 【知识拓展1:价值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 ①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是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价格的变化不能引起商品的扩大生产。②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现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剥削发展中国家,使发达国家的制成品长期高于其国际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长期低于其国际价值。】 【知识拓展2: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①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②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③市场形成价格后,价格反过来又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当某种产品的价格高于价值

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1.下列关于价格变动对生产调节作用的正确表述是( ) A.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减少对其生产 B.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生产者增加对其生产 C.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增加对其生产 D.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上升,生产者减少对其生产 2.2007年7月、8月,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平均达到30元/公斤,市民的购买力下降,猪肉销量减少。这说明( ) A.收入高低决定人们的消费 B.价格高低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也会上涨 D.猪肉价格的上涨是由于猪肉的供不应求所引起的 3.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①商品的外包装②商品的形状③商品的价值④商品的供求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2010年太原联考)夏季是食用油淡季,2009年7月,国内一些食用油降价幅度达10%~15%。这() A.表明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B.会使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会提高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D.说明价值决定商品价格 2009年5月,我国国内市场每公斤猪腿肉、猪肝、花肉、排骨、猪油价格分别为14元、11元、12元、16元、14元,与上月比分别降21.5%、21.4%、20.0%、11.1%、28.2%。究其原因,当价格上涨的时候,大家都一窝蜂地加入到养猪的行列,直接的后果就是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而一旦价格下降,很多养殖户开始亏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杀掉种猪、割肉离场,从而导致新一轮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 ①猪肉市场应加强有序建设②价格变动能够调节商品生产规模③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④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5.猪肉价格的下降() ①会导致养殖户的利润减少②会导致养殖户压缩生产规模 ③会导致养殖户破产④会导致猪肉供过于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原油价格的上涨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据测算,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会减少全球经济0.5%的增长率。为了抑制油价的攀升,欧佩克决定在原产量的基础上尽最大能力,增加原油的供应量,以缓解当前的石油危机。这体现了 ①价格变动影响生产②价格变动调节生产③价格变动决定价值④价格变动影响供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06年11月以来,全国粮油价格均出现上升态势,一些地方米、面、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据此回答7—8题。7.出售临时存储粮以稳定粮食价格的措施,属于 A.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表现 B.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C.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经济发展D.利用经济杠杆,平衡供给与需求矛盾 8.关于近期农副产品涨价的问题,常年负责粮油销售的某人士说,现在农民种地的农资物品价格都涨了,当然粮食的销售价格也要跟着涨,这也是对农民种地的回报。该人士的解释体现了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总供给; 4、总供给函数; 5、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7、利率效应; 8、总生产函数; 9、潜在就业量;10、潜在产出; 二、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将()。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将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将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将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5、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7、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8、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 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A、20单位; B、399单位; C、800单位; D、80单位。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第六章生产要素定价与收入分配 一、单选题 1、如果一个人每小时能挣10美元,那么他的收入和闲暇的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 )。 A.0.110 B.0.01 C.1.0 D.以上都不对 2、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会导致( )。 A. 劳动供给数量的下降 B. 劳动供给数量的上升 C. 闲暇时间的下降 D. 预算约束线的平行移动 E. B和C 3、厂商多雇佣一个工人的价值等于( )。 A. 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 C.劳动的边际产量 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 E.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工资 4、边际产量的价值等于()。 A.厂商在最后一单位产出上得到的收益 B.厂商进入市场的收益 C.边际产量与工资的乘积 D.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 E.以上都不对 5、劳动力的市场需求等于()。 A.产出的市场供给 B.所有厂商劳动力需求的总和 C.工资 D.劳动的边际产量 E.以上都不对 6、与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相比,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 。 A.更平缓 B.更陡峭 C.重合 D.无法确定 7、一种可变要素的价格为10美元。该要素的边际产出为5单位的某产品,则能使该完全竞争厂商在此时获得最大利润的产品价格是( )。 A.10美元 B.2美元 C.1美元 D.0.5美元 8、某卖方垄断厂商在生产中使用一种要素,该要素的价格为10美元,边际产量为5,所生产的产品为2美元。则( )。

A.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因为 B.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因为 C.未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厂商的产量过多 D.未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的产量过少 9、某买方垄断厂商实现了最大利润的均衡,此时其要素使用量为100,要素的边际产量为2,产品价格10美元,则其支付的要素价格很可能( )。 A.等于20美元 B.等于10美元 C.小于20美元 D.大于20美元 10、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提高工资不会使失业增加很多( )。 A.劳动的需求富有弹性 B.劳动的供给富有弹性 C.劳动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D.劳动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11、若厂商处于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且要素A是其唯一的可变要素,则该厂商对要素A的需求曲线由下列何者给出(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 12、假定一个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投入要素价格为5元,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为0.5时获得了最大利润,那么,商品的价格一定是( )。 A.2.5元 B.10元 C.1元 D.0.1元 13、如果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且要素A是其唯一的可变要素,则该厂商对要素A的需求曲线由以下何者给出?( ) 。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以上都不是 14、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 A.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四个要素有机整合。 (二)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根本理论,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三)设计特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现代现实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和谐课堂。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及表现形式。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运用: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2、能力目标:解释生活中导致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宏观部分第六章答案

本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古典总供给曲线 二、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物价水平下降时消费支出的增加 B.物价水平下降时投资成本的下降 C.物价水平下降时赋税的减少 D.以上三个因数都正确 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 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 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 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 3.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公斤条件下,财政扩张政策都会使得() A.利率上升 B.价格上升 C.总产量上升 D.都有可能 4.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劳动需求曲线,有() A.价格水平降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减少 B.价格水平降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 C.价格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 D.价格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比例减少时,劳动需求量减少 5.短期劳动供给曲线() A.斜率为正,名义工资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 B.斜率为正,实际工资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 C.斜率为负,名义工资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 D.斜率为负,实际工资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 6.古典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 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 D.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 三、判断题 1.支出乘数较小时,总需求曲线更加平坦。() 2.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 3.生存者对劳动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给其带来的收入的大小。() 4.假如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在总供给曲线较为陡峭的情况下减税会导致价格上升但不 影响实际产出。() 5.假定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提高价格 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6.劳动市场均衡由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共同决定。() 四、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何不同?2.用图形分析法导出一条总需求曲线,并分析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的因素。3.在什么条件下,AS曲线分别是水平的、垂直的和向右上方倾斜的? 4.在凯恩斯区域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价格水平、国民收入、利率和就业量的变化,并用图形分析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