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读与教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特殊的假期,更增添了几分沉淀。
不可多得的独处时光,用来提升自我恰逢其时。
听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我受益良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语文人关注的热点。
但是“核心素养”是一个抽象概括的概念,我对其的理解一直处于朦胧模糊的状态,自己也甚是苦恼。
有幸学习余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大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悟之感。
余教授在书中这样诠释“核心素养”:“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它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
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凸显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根据余教授高深精妙的解读,我个人理解为“核心素养”即能力与品格二者的完美结合。
学校教育只有专注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才能体现其教育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石,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如何做好适应时代的教育,如何做好培养人的教育,如何落实好学科素养的教育,是一线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我们可以在书中寻找答案,余教授为我们指点迷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首先要重建教学关系。
所谓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结合,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
“学”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和开展。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有效地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
当然,我们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调整。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应确立明确的育人目标。
只注重知识灌输的传统时代已经没落,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取向。
初中语文课堂要拓展学生视野,立足核心素养,确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记得讲授《春》这一课时,我在备课过程中另辟蹊径,将写作手法的赏析与运用作为重点,将心灵美育和生命教育作为难点。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语文是高中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是一种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培养阅读素养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技能,通过阅读能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文化素养。
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阅读素养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校可以设置丰富的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领略文化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2. 阅读优秀作文: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作文,比如一些重要的报纸、杂志上的优秀学生作文,或者是学校内部的优秀作文。
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学生可以学习优秀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报刊阅读大赛、读书分享会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增加阅读的机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写作素养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另一个重要能力,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写作素养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培养写作习惯: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并进行评选。
通过经常性的写作,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2. 学习优秀范文: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参考和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提高写作技巧:学校可以组织写作教学,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文字的学科,口语表达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高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组织口语演讲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口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初探——以小说《活着》教学为例

新课程研究2021.01一、整本书阅读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再次迎来了教学的春天,并以不可撼动的形象重新走进语文受众的视野。
它的价值在于“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当下,高中生阅读趋向碎片化、零散化、快餐化阅读。
整本书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形成沉浸其中的阅读磁场,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等。
其实,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实践过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逐渐养成的过程。
二、关于《活着》整本书阅读的选择与思考要使整本书阅读顺利地开展,所选书目就要有一定的适读性和良好的可解读性,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和阅读喜好。
同时,这本书能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文本,可以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挑选的读本一定要有教育性,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
基于以上考虑,选择小说《活着》作为阅读教学的启蒙读本。
首先,《活着》这本书的篇幅短小精悍(大约12万字),不易使初读者产生畏难情绪,可以满足高中生快餐化阅读的“尝鲜”需求。
其次,这部小说主题突出,情节环环相扣,动人心弦,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可见,《活着》作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启蒙读本,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1.以自主阅读创设阅读情境,有利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实现以文助人。
理想的阅读状态应该是一个自主习得的阅读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被打扰的连贯阅读过程。
在自然、自主的阅读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
同时,在阅读同一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阅读的情感体验,自主转换阅读方式,保证阅读的原汁原味。
但由于整本书的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所以学生需要边阅读边做记录,用自己的方式(按章节、按人物等)逐渐提炼、梳理、概括,在这种原汁原味的阅读中,学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逐渐形成了个体的言语经验,摘要: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目标与原则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目标与原则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目标与原则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专题教学目标与内容原则2014年12月,教育部启动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从讨论的初稿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相比于三维目标,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更立体、更全面、更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复杂性与包容性。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内涵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从语文教科書的编写来看,我国语文教科书主要经历了“文选”到“单元”再到“专题”的变化。
文选主要由联系不紧密的单篇课文组成,单元虽强调课文之间的联系,但更多的是课文形式上的相似性。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高中语文课程呈现“模块”这一创新点,与该课程标准配套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与这一模式统一,整个教科书的编排不再是单纯的单元设计,而是将整个高中阶段分为5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4个专题,并设计相关的专题导语,在专题下又设置2-3个小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一个主题,并且,每个专题都包含一个相关的专题写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教科书设计了三种学习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并在每个专题下设计了“积累与应用”部分。
从这样的编排设计来看,这种模块下的专题教学模式打破了单篇课文之间以及单元之间的隔阂,更注重各方面之间的整体联系,将教师与学生、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等都包含其中,集中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此次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在课程结构上有较大的创新。
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修Ⅰ、选秀Ⅱ,并且共设计15项学习任务群,三类课程分别包括7项学习任务群。
这些任务群涉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各个层面。
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专题教学与学习任务群相联系。
二者相互交融。
每一项学习任务群都可以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开展研究学习,专题教学又是在开展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集中整合。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积累语言知识,理解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领悟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生活,发现素材,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可以通过问题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例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通过鉴赏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文学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创造美的作品。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文|丁晨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高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把一个学习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将单元中的文章进行共同讲解,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系统。
教师通过分析和组织学习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和教学活动等要素来进行教学。
大单元教学方法点明了语文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系统性,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发散思维。
下面以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
这一步骤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方向,明确了教学评价的依据。
语文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方向基本可以设置为:(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情感表达、文学技巧、主题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出问题、评估观点和证据的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
(3)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口头表达和艺术创作,培养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议题和伦理问题,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教学目标可以在每个语文大单元中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突出,以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素养培养。
以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几篇文章,教学目标可设为:(1)学生能够理解和鉴赏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包括演讲、新闻等,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
同时,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具备的重要素质。
下文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之一。
高中语文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包括词汇运用、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
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提高用语准确性和表达清晰度,让他们具备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 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学科的另一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培养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使其具备辨别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是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中对文化教育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 课程知识储备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文学修养。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和更新语文课程知识,掌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能力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较
深,引导学生对教
材进行
比G
语文
识学能 会通」
我通
对学生的能
,在学科会 后
在延
对于此,想强调的是两种
的前G
认识
到 教材的用,对教材进
行有把握,有点、有 性来
教学 而
点在 我
样 教材用,恰恰:要 我 取 的对策略。
第一步,统
G 教材
的
作 高中语文教材
的教学者,我在实有的教
学之前,首先
到对语文教
材的 把握,认
使得 教师
新的教学
常常 师感 e 高中语文
教 教一样,教 教
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这“一
|20何。9夂学教育
个样”看似对高中语文教学把握
的通透2事实上恰恰显示岀了很 多老师对高中语文学科专业性的
模糊认识,在教学中首先缺乏的
对学科专业性质的深入思考G盲 目从众;或者说在语文改革的大
背景下,有些人利用网络上碎片
化的教学快餐,一味地追潮流追
个性,没能对教材的系统把握和
对象宏观的指导,从而失去高中
语文教学有学 识的 O
高中语文教学,
在
教材的 上,深入 教学文
G 处理和运用教材,进行拓 展和深化。教材仅
的 人,
中了众多专
学者的专业 和学科
G 语文教材,
利
用众多专 学者的学科 和
G 离课本盲目
改教师 的教学 ,:
识点清晰G 考虑到学生
的学情后G我的事在教学 课文时,有目标的设置了两个延
展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将已学
过的必修教材中王羲 的《兰亭
序》和
文进行对比,让学
生深切地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