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Ⅰ、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既与经管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又为他们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

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Ⅱ、考试内容

第一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作出需求和供给曲线并能分析其移动的原因及结果;能计算均衡价格和产量;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理解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于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影响;能根据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作出合理的价格决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念

(三)价格的决定

(四)需求价格弹性

(五)弹性理论的运用

三、考核要求

(一)需求理论

①识记:(1)需求的定义。(2)影响需求的因素。(3)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②领会:(1)需求定理、直线型需求函数。(2)理解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③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需求曲线及其移动

(二)供给理念

①识记:(1)供给的定义。(2)影响供给的因素。(3)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②领会:(1)供给定理、直线型供给函数。(2)理解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③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供给曲线及其移动

(三)价格的决定

①识记:(1)均衡价格的定义。

②领会:(1)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2)需求及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3)供求定理。

③应用:(1)运用供求模型计算均衡价格。(2)运用供求曲线找出均衡价格。

(四)需求价格弹性

①识记:(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2)需求弹性的分类

②领会:(1)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2)理解各种因素如何影响需求弹性

(五)弹性理论的运用

①领会:理解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②应用:(1)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2)运用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现象并做出经济决策。

第二章效用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异;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掌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欲望与效用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三、考核要求

(一)欲望与效用

①识记:(1)欲望的概念。(2)效用的概念。(3)基数效用论的概念。(4)序数效用论的概念

②领会:(1)对效用概念的理解。(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异及不同的研究方法。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①识记:(1)总效用及边际效用的概念。(2)消费者均衡的概念

②领会:(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③应用:运用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做出消费决策。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1.应用: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需求定理。

(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①识记:(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2)消费可能线的概念

②领会:(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消费可能线的斜率。(3)消费可能线的变动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1.应用:运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在图上找出消费者均衡点。

第三章成本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生产函数的内涵;一种生产要素改变时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两种生产要素同时改变的规模经济问题。理解生产者的行为,掌握生产者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组合的方法:边际分析法和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分析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四)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三、考核要求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①识记:(1)生产的概念。(2)生产要素的概念。(3)生产函数的概念

②领会:(1)简单生产函数Q=f(L、K)。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①识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

②领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③应用:解释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所处区域。

(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①识记:(1)规模经济的概念。(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概念。(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概念。

②领会:(1)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原因。(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四)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①识记:(1)等产量线的含义。(2)等产量线的特征。(3)等成本线的含义。(4)等成本线的斜率。

②领会:(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2)等成本线的移动

③应用:将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找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四章成本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对于厂商来说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掌握短期及长期中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短期成本分析

(二)长期成本分析

(三)机会成本及其他

(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三、考核要求

(一)短期成本分析

①识记:(1)短期的概念。(2)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概念及区别。(3)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的概念

②领会:(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③应用:解释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二)长期成本分析

①识记:(1)长期的概念。(2)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

②领会:(1)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3)了解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变动情况。(4)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③应用:(1)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2)解释不同行业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递减及不变的原因。

(三)机会成本及其他

①识记:机会成本的概念

②领会:理解机会成本对于经营与决策的重要性。

③应用:应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对某一经营决策作出评价。

(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①识记:(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概念。(2)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②领会:(1)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2)解释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③应用:运用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产量。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市场结构划分的依据,掌握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理解厂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产量和价格的决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短期均衡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长期均衡

三、考核要求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①识记:(1)根据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可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2)完全竞争的含义

②领会:(1)完全竞争的条件。(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需求曲线对于个别厂商来说是同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3)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都等于价格。(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停止营业点。(5)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③应用:(1)利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时的产量决定与盈利状况,分获得超额利润及存在亏损两种情况。(2)利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决定与盈利状况: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达到均衡。

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市场结构划分的依据,掌握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理解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产量和价格的决策;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市场结构。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四)不同市场的效率

三、考核要求

(一)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①识记:(1)垄断的含义。(2)垄断市场上的行业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

②领会:(1)形成垄断的条件。(2)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③应用:(1)利用利润最大化条件分析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1)利用利润最大化条件分析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①识记:垄断竞争的含义。

②领会:理解引起垄断竞争的条件。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①识记:(1)寡头垄断的含义。(2)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

②领会:(1)理解形成寡头垄断的条件。(2)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对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重要影响

③应用:比较各种市场类型,对寡头垄断市场进行评价

第七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在要素市场上的表现;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了解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供给曲线的特征;掌握用供求分析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了解利润的来源、对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评价及各种收入分配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二)工资理论

(三)利息理论

(四)地租理论

(五)利润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①识记:(1)生产要素的报酬: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企业家才能——利润。(2)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3)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概念。

②领会:(1)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3)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特点。

(二)工资理论

①识记:(1)工资的概念。(2)工会影响工资的三种主要方式。

②领会:(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2)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③应用:解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三)利息理论

①识记:利息的概念。

②领会:(1)为什么要给资本支付利息。(2)用投资和储蓄来说明利率的决定。

③应用:分析利息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四)地租理论

①识记:地租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②领会: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地租,由于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所以地租的高低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即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五)利润理论

①识记:(1)正常利润的概念。(2)超额利润的概念

②领会:超额利润产生的三个原因

③应用:分析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①识记:(1)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概念。

②应用:(1)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判断一国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定律;了解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掌握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标准、埃奇沃斯盒状图。

二、考核知识点

(一)一般均衡

(二)帕累托最优

(三)埃奇沃斯盒状图

(四)效率与公平

三、考核要求

①识记:一般均衡的概念、帕累托标准、交换的帕累托最有条件、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

条件

②应用:评价收入分配政策。

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垄断的损失、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了解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掌握信息不对称、外部经济与不经济、商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科斯定理与产权界定。

二、考核知识点

(一)垄断

(二)外部影响

(三)公共物品

(四)不完全信息

三、考核要求

①识记:“免费乘车着”、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科斯定理、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

2领会:如何保护公共资源

③应用:利用科斯定理消除外部资源的配置不当的现象

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对于宏观经济学有一简单的认识;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掌握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掌握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与国民收入核算相关的一些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二)国内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三、考核要求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①识记:(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支出法、收入法及生产法的概念。

②领会:(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2)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

③应用:应用支出法、收入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①识记:(1)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概念。(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3)国内生产总值概念。(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②领会:(1)国民收入核算中五种总量的关系。(2)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国民收入公式,均衡产出;了解三部门的收入;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乘数论,各种乘数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均衡的含义

(二)消费

(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四)乘数论

三、考核要求

(一)宏观经济均衡

①识记:均衡产出的概念

②领会: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二)消费理论

①识记:(1)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概念。(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乘数的概念

(三)国民收入决定

①识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总供给(国民收入)与总需求相等。

②领会:两部经济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四)乘数论

①识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的概念

②应用:会计算各类乘数

第十二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投资的基本含义;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概念、形状及其发生移动的主要原因;运用IS-LM模型进行相应的政策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一)投资函数

(二)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四)IS-LM模型

三、考核要求

①识记:(1)IS-LM模型的概念,I、S、L、M分别指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2)IS曲线的概念。(3)LM曲线的概念

②领会:(1)总需求变动引起IS曲线移动。(2)货币供给量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3)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领会财政政策的理论并学会运用财政政策;领会货币政策的理论并学会运用货币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三、考核要求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①识记:(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②领会:(1)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关系。

(二)财政政策

①识记:(1)财政政策的内容。(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3)紧缩性的财政政策。(4)内在稳定器的概念。

②领会:(1)内在稳定器能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原因。

③应用:针对不同情况,运用具体的财政政策来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

(三)货币政策

①识记:(1)银行分为两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2)中央银行的职责。(3)商业银行的业务。(4)法定准备金制度。(5)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

②领会:(1)解释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量——利率——总需求。(3)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及准备金政策。(4)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紧缩性货币政策。

③应用: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第十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定义;掌握失业种类与通货膨胀种类;了解失业及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失业理论

(二)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三)通货膨胀理论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三、考核要求

(一)失业理论

①识记:(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2)自然失业的概念及其类型。(3)周期性失业的概念。(4)紧缩性缺口的概念

②领会:(1)失业率的衡量。(2)周期性失业的原因。(3)理解失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①识记:(1)通货膨胀的概念。(2)通货膨胀的分类。

②领会:(1)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三)通货膨胀理论

①识记:(1)通货膨胀的概念。(2)通货膨胀的分类

②领会:(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3)结构性通货膨胀

③应用:(1)评价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①识记:菲利浦斯曲线的概念。

②领会:(1)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2)菲利浦斯曲线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3)理解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十五章经济周期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掌握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①识记:(1)经济周期的含义。(2)经济周期的阶段

②领会: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①领会: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

第十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经济增长的概念、含义及经济增长的源泉。了解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三、考核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①识记:经济增长的概念

②领会:(1)经济增长的含义。(2)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③应用:分析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开放经济的概念及开放程度的衡量;国际收支平衡的定义和计算;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不同的汇率制度。

二、考核知识点

(一)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国际收支

(三)汇率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①识记:开放经济的定义。

②领会:开放程度的衡量,决定一国开放程度的因素。

(二)国际收支

①识记:(1)国际收支的概念。(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及官方储备项目。(3)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的概念

②领会:(1)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2)国际收支的均衡与不均衡

(三)汇率理论

①识记:(1)外汇及汇率的概念。(2)外汇汇率的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概念。

②领会:(1)汇率的升值与汇率的贬值。(2)实行固定汇率及浮动汇率的优缺点。

Ⅲ、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50%左右,综合题20%左右,提高题30%左右。

二.主要题型

具体内容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

Ⅳ、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Ⅴ、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五版

《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8月第3版

题型举例(题型举例仅供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先出并把它的编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二)判断题(对以下各命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1、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一定下降()

(三)名词解释

1、基尼系数

(四)简答题

1、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

(五)计算题

1.假设某商品销售总收益函数为TR=120Q-3Q2,求:当MR=30时需求的价格弹性

(六)论述题

1、政府该如何运用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的衰退。

2016年福建省专升本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2016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第一部份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150 分) 一、考试要求 ?能准确地了解管理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时间、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能比较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能系统地了解管理学中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对管理的基本工作能进行综合归纳 ?熟练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工具,掌握计划、决策、领导、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考试内容 ?管理与管理学 掌握:管理的定义、性质及管理的职能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认识:主要管理理论形成的时间、研究重点、特点以及相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 理解: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决策 理解:决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素 掌握:决策的基本概念;决策的分类;决策的过程;集体决策方法 应用: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计划 认识:计划组织实施的方法 理解:计划的概念、性质、作用与类型 掌握:计划的编制过程;目标管理的过程; ?组织 理解:组织、组织设计的含义;组织结构的特性;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 掌握: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应用:应用组织理论分析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 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绩效评估的含义、程序与方法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认识: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掌握: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的内容;组织变革的类型与目标;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组织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领导

中科院植物学考研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 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和叶 镶嵌的概念;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 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 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2012年云南省专升本考试内容

文类 英语(01)公共课:大学语文专业课:综合英语 英语听力口语统考地点:云南师范大学 0101昆明学院英语 0102大理学院英语 0103保山学院英语 汉语言文学(02)公共课:文学概论、公共英语专业课:现代汉语0201昆明学院汉语言文学 0202昆明学院教育学(小学语文方向) 0203保山学院汉语言文学 0204云南民族大学文秘教育 0205文山学院汉语言文学 旅游管理(03)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专业课:旅游学概论0301云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

0302大理学院旅游管理 0303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0304昆明学院旅游管理 0305昆明学院旅游管理(烹饪营养与餐饮管理方向) 经济管理(04)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专业课:基础会计0401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 0402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 0403云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 0404昆明理工大学财务管理 0405昆明学院工商管理 0406昆明学院财务管理 0407昆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 0408云南工商学院工商管理

0409云南工商学院会计学 政教(05)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501云南师范大学人文教育(政治) 0502昆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0503文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中医(06)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专业课:中医综合 0601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学 地理(07)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专业课:地理学概论 0701云南师范大学人文教育(地理) 历史(08)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专业课:历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0801云南师范大学人文教育(历史) 0802文山学院历史学 学前教育(09)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专业课: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0901云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

125783-专升本插班生考试-作物栽培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作物栽培学课程考试大纲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其课程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第一篇作物栽培学概述 第一章作物起源、分布与利用 1、主要内容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作物的传播和多样性;作物引种时应注意问题;作物、作物分类和作物生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起源和物起源中心,作物的传播和引种的注意问题;作物的广义和狭义概念;作物分类依据、植物学与农业生产学相结合的作物;分类以及各分类代表的作物。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特征 1、主要内容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任务和特点;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方

向以及作物栽培学现代化的标志等。国内外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史;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和特点,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方向,作物栽培学现代化的标志。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复习内容 1、什么是作物栽培学?其作用、任务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学好作物栽培学? 2、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3、为什么说作物栽培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可以有选择的引进国外作物栽培技术,但不能替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技术的理由是什么? 4、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和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主要有那些,其异同点是什么? 5、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6、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有那着本质的区别? 7、作物的狭义和广义概念是什么? 8、作物分为那四大部门十大类?各门类有那些代表作物? 9、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和种植业现状。 第二篇作物发育和产品形成 第三章作物的生育时期和生育期 1、主要内容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春化作用以及作物温光反应分类;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特性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等。作物生长发育的概念,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物候期以及气候生长期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春化作用的概念以及作物温光

专升本考试大纲

浙江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3+2”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管理概论 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管理的计划职能 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最新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

1、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细胞壁,液泡。 动物细胞: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2、了解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概念。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熟的根,这种植物体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根的结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3、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哪三部分? 表皮 皮层外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凯氏带) 维管柱中柱鞘原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外始式) 初生维管组织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后生韧皮部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表皮 皮层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维管束初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髓和髓射线

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作用。 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 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或限制作用。 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ψw =ψs +ψp+ψg+ψm ψw 为细胞水势,ψs 为溶质势(渗透式),ψp为压力势,ψg为重力势,ψm为衬托势。 8、植物的吐水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吐水由根压所引起。在自然条件下,当植物吸水大于蒸腾时,或夜晚气孔关闭,水从叶片上散发量减少,即土壤湿度大,根系仍强烈吸水使得植物吸水大于蒸腾,往往可以看到吐水现象。 9、光反应和碳反应的部位?

植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植物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高等植物包括植物、植 物和种子植物。 2.凯氏带是被子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壁和壁的 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 3.被子植物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1-2层细胞称作_______,它们只进行 _______分裂。 4.在木材的横切面上,可观察到木射线的_________度和__________度。 5.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合子(受精卵)发育成_____;初生胚乳核(受精 极核)发育成_____;珠被发育成_____。 6.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标志着从世代 向世代的转变。 7.写出下列植物果实的具体类型:苹果是,桃是 果,棉花是,小麦是________果。 8.写出下列植物变态器官的具体类型:甘薯是________,马铃薯是______, 仙人掌的刺是_______。 9.植物细胞壁通常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依次 是、、 。 10.小麦拔节期间节间伸长主要是组织活 动的结果。

11.在具有世代交替的植物的生活史中,受精标志着从 世代向世代的转变。 12.水稻植物叶片的上表皮与下表皮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细胞。 13.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中存在束内形成层,可以继续发育,在以后茎的 次生生长中产生新的和的, 因此称维管束。 14.在木材的径向切面上,可观察到木射线的_________度和___________度。 15.花药壁的细胞失水导致成熟花粉囊的开裂;绒毡层 细胞能分泌酶,与小孢子的释放有关。 16.写出下列植物变态器官的具体类型:甘薯是,萝卜是 ________,藕是______,仙人掌的刺是。 17.写出下列植物果实的具体类型:棉花是果,大豆是 果,黄瓜是果。 二、选择题 1、子叶留土型幼苗是()显著伸长的结果 A、上胚轴 B、下胚轴 C、胚芽 D、胚芽鞘 2、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 、微体 3、植物根的伸长主要是()活动的结果。 A、根冠与分生区 B、分生区与伸长区 C、伸长区与根毛区 D 、只有伸长 区

2017专升本考试大纲

2017专升本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题型 本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为《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二、考试参考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科目考试参考教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三、考试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识记: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2)领会: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功能 (3)应用: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1)识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2)领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第三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1)识记:职位分析的含义,胜任素质的定义 (2)领会:职位分析的步骤 (3)应用:职位分析的方法,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 (1)识记: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分类 (2)领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3)应用: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 第五章员工招聘 (1)识记:招聘的含义,员工甄选的含义 (2)领会:影响招聘活动的因素,内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外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3)应用:招聘工作的程序,员工甄选程序与工具 第六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1)识记: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2)领会: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3)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分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 第七章培训与开发 (1)识记: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2)领会:培训与开发的主要方法 (3)应用: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八章绩效管理 (1)识记:绩效的含义,绩效管理的含义

植物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2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专插本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植物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植物形态解剖及植物分类(含系统发育)两部分内容。 1、植物形态解剖部分:主要内容为:植物细胞、组织以及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结构特征;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分布;种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一般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和生长发育特征。 2、植物分类部分:主要内容为: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特点;种子植物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各部分的考试要求: 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1、绪论 (1)了解生物的界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了解植物学的学习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第一章植物细胞 (1)了解细胞学说和细胞的全能性。 (2)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亚显微结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区别。(3)了解植物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 3、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1)掌握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结构与功能。 (2)熟悉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部分。掌握维管束主要类型。 (3)了解植物组织系统。 4、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了解根的功能。熟悉主根、侧根、不定根和根系的类型。熟悉根尖结构与分区。掌握根的初生结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掌握根的主要变态类型。 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了解侧根的形成、根瘤和菌根等。 (2)了解茎的功能。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芽的类型。掌握分枝的类型。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掌握裸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掌握茎的变态。 (3)了解叶的功能。掌握叶的基本形态:叶的组成,单叶和复叶,叶序,叶镶嵌。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熟悉叶的生态类型。掌握叶的变态。 (4)掌握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概念。 5、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1)了解植物繁殖的类型。 (2)掌握花的组成、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各类型;熟悉花程式、花图式,了解禾本科植物的花。 (3)了解花药、花粉粒的形态结构以及胚珠、胚囊的形态结构。熟悉开花与传粉。理解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4)掌握果实的类型及其代表植物。 植物分类部分: 1、第五章藻类植物 (1)掌握藻类总体特征和藻类植物的分门依据。 (2)了解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2、第六章菌物 (1)掌握真菌的特征和真菌各亚门主要代表植物。 (2)了解菌物的分门及主要区别。 3、第七章地衣 (1)掌握地衣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

专升本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专升本考试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专升本考试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的基础是 A.个人崇拜式权威? B.理想性一合法权威C.传统式权威? D.个人情感 2.预算也被称为 ??? A..规划B.规则C.数字化的计划D.方案3.控制标准是时间的函数,这种控制类型属于 A.程序控制B.跟踪控制C.自适应控制D.最佳控制 4.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形象设计B.组织制度的完善C.组织的价值观D.管理机制 5.持久有形\可以核实的沟通方式是 A.口头方式B.书面方式 C.非语言方式D.电子媒介方式 6.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这是法约尔提出的A.分工原则B.集权与分权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D.统一领导原则 7.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百程序性计划 8.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A.易产生遂道视野B.双重领导,权贵不一致 C.部门间协调难D.易产生本位主义 9.能够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是 A.设置代理职务B.设立助理职务C.工作轮换D.工作丰富化 10.俄亥俄州立大学对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的领导方式是 A.低关怀__低定规B.高关怀__低定规 C.低关怀__高定规D.高关怀__高定规 11.某人渴望结成紧密的人个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这是 A.成就的需要B.依附的需要C.权力的需要D.安全的权力 12.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

2019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专业课植物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功能。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过程和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门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 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0.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理 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掌握分枝的类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 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 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和叶序的概念;熟 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 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之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物生 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三)植物的繁殖 1.掌握植物繁殖的类型。 2.熟悉花的组成;掌握并熟练应用花程式;掌握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概念及 类型;熟悉各类型的代表植物。 3.了解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4.熟练掌握花药的发育、花粉粒的形成以及形态结构;掌握胚珠的发育和胚囊 的形成。 5.熟悉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特点与区别;掌握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概念及其生 物学意义。

河西学院2020年专升本招生农学专业专业课考试大纲

河西学院2020年普通专升本招生 农学专业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了解考生在高职高专阶段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考察考生能否适应农学本科专业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考试针对专科阶段综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植物学和土壤肥料等课程。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试题中《植物学》部分为100分,《土壤肥料》部分为100分,总分200分。每一部分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和论述,较容易题占30%,中等难度题占50%,较难题占20%。 三、考试内容 《植物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1.细胞、原生质、原生质体、细胞器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组成和功能。 2.无丝分裂的概念,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期的特点,植物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的概念。 3.组织、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的概念,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的类型、特点和功能。 4.维管组织、维管束和维管植物概念。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器官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 3.根瘤的概念、形成过程及作用。菌根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4.单、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5.春材和秋材或早材、晚材、边材、心材和树皮的概念。 6.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7.一些常见食用植物的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概念和实例。 第三章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典型花、雄蕊、雌蕊的组成部分,心皮和复雌蕊概念,子房的组成和胎座的概念。 2.成熟花药的构造、成熟花粉粒的基本构造,花粉粒的发育过程,胚珠、成熟胚囊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3.无融合生殖、不定胚的概念,多胚现象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4.种子的发育过程。 5.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外胚乳的概念,种子的基本结构,真果和假果、单性结实的概念和实例。 6.果实的类型和特点。 7.世代交替概念和被子植物生活史。 第四章植物类群 1.种的概念和植物分类的单位,植物学名的概念及双名法的构成。 2.世代交替的概念,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类型及特征。 第五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

植物试卷及答案专升本

植物试卷及答案 命题人:陆帅锋 (本卷满分100分,建议用时90分钟) 一.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什么活动(D)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居间分生组织 2.具有凯氏带的内皮细胞不呈带状增厚的部分是(B) A.左、右径向壁 B.内、外切向壁 C.上横壁 D.下横壁 3.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C) A.气孔 B.穿孔 C.皮孔 D.纹孔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B) A.溶生型分泌道 B.裂生型分泌道 C.溶生型分泌腔 D. 裂生型分泌腔 5.花的白色是由于(A) A.细胞间隙的空气将光反射 B.花瓣和萼片将落在其上的光全部吸收了 C.溶于细胞中的特殊白色物质存在 D.大量白色体的聚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等面叶即指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B.会落叶的树叶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 C.单叶的叶柄和复叶的小叶柄茎部均有腋芽 D.叶内中脉的韧皮部靠近下表皮 7.下列结构中,属于茎的变态的是(B) A.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荸荠、芋头 C.莲藕、竹鞭、菊芋、白萝卜、胡萝卜 D.蔷薇、刺槐和山楂的刺 8.光呼吸是什么植物所特有的(C) A.所有植物无例外,且强度大致一样 B.主要是C4植物 C.主要是C3植物 D.此过程不是植物所特有的 9.土壤中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哪一个对维管植物是无用的(D) A.大气中氮的固定 B.铵化物的氧化 C.亚硝酸盐被氧化成硝酸盐 D.硝酸盐被氧化成氮气 10.许多实验中已观察到植物的消光量随叶面积指数(LAI:每平方米土地那个总叶面积的平方米数)而增加,其公式是Id=I0×e-k×LAId,式中Id是在植被再见哦哪个d处(从植被顶端到d点的距离)是光照强度,I0是植被上的光照强度,k是消光系数,LAId是累积的叶面积指数(从植被顶端开始测量到d处为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D) A.k随叶片厚度增加而增加 B.k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C.k随植被中叶片数量增加而增加 D.k随植被中光反射的增强而增加 11.花生雌蕊柄之所以能将花生的花推入土中是因为其基部有何种分生组织(C)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原分生组织 12.在萝卜、甜菜的肉质直根、甘薯的块根次生木质部中,有所谓三生结构的存在,这种结构是由哪种结构的衍生细胞形成的(B)

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8113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 考试对象:生物科学本科类学生 一、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理论内容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本课程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植物分类基本知识,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课程理论内容部分考试分期中、期末四次,采用笔试方式;实验部分在期末只进行两次,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的考试方式。中期考试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第十一周左右,期末考试安排在第十九周左右。 三、教学时数;138学时,其中理论部分为96学时,实验部分为42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1、陆时万等编著. 植物学(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全喜等.《植物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高信曾主编.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篇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绪论 考核内容: 一、植物界 (一)生物的分界 (二)植物多样性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 三、植物学 (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

(二)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考核要求: 通过结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有丝分裂 二、无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组织系统 考核要求: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 考核内容: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一、种子的结构 二、种子的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寿命 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四、幼苗的类型 考核要求: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考核内容:

最新专升本植物学复习资料1

专升本植物学复习资 料1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 1.矿化作用:在非绿色植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 2.碳素循环:自然界中的有机和无机含碳化合物在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下,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过程。 3.氮素循环:自然界的氮及氮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系列相互转化过程。 4.植物学: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5.植物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规律,结构与功能以及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6.植物分类学:按照植物进化的程序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 7.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体内部活动及各种过程,以及植物体在个体发育中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物质变化的科学。 8.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人工选择的理论及实践。 9.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相关知识点 1.一般将植物界的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2.藻类、菌类和地衣统称低等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统称高等植物。

3.根据植物体内是否含有叶绿素,把植物区分为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体内部具叶绿素,属于非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具叶绿素,属于绿色植物。 4.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能利用光合产物进一步合成脂肪、蛋白质、多糖等复杂的有机物。 6.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内。 7.中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 8.亚里斯多德和阿弗芮斯特被公认为植物学的奠基者。 9.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创立了植物分类系统和双名法,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10.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首次提出“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11.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影响。 12.植物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进化与分类,植物资源利用等。 13.植物形态学是植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14.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简要地概括为描述、比较和实验三种方法。 三、综合知识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Ⅰ考试得目得与要求 《管理学原理》就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得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活动得普遍规律与一般方法得科学。尽管各种具体得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得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得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得基本原理与原则却就是一样得,这就就是管理得共性,也就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得对象。只有掌握本课程基本原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得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得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得认识。掌握管理学得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得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得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得研究与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本考试旨在认定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得学生其学习就是否达到了预期得课程要求,为经济管理学院招生提供依据。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得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与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得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就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得含义就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得名词、概念与知识得含义,并能正确认识与表述。就是低层次得要求。 领会:在识记得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得区别与联系。就是较高层次得要求。 应用:在领会得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与解释有关得理论与现实问题。 Ⅱ考试内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管理得定义,管理得主要职能,管理者所扮演得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得三大技能。能理解各种管理职能得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学会对所熟悉得组织可能遇到得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得合理思路。 二、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及基本特征 (二)管理者得角色与技能 (三)管理学研究得对象与内容 三、考核要求 (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1、识记:(1)管理得要素;(2)管理得基本职能。 2领会:(1)管理得基本特征:科学性、艺术性;管理得二重性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