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期末试题(A卷)1

医学统计期末试题(A卷)1
医学统计期末试题(A卷)1

乌鲁木齐市推拿学校本二

医学统计期末试题(A卷)

教师班级____年级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

1、方差分析

2、统计表

3、系统抽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

2、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统计图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5部分组成。

4、在四格表资料中,当n≥40且某一个理论数1≤T﹤5时,须对X2值进行_______。

5、计算130名12岁男孩身高的平均数一般是用________。

6、相对数常用的种类有____、____、____。

7、Ⅰ型错误是指拒绝了实际___的H0,即____的错误。

Ⅱ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上___的H0,即____的错误。

8、参数估计有两种常用的估计法_____和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A 样本

B 全部对象

C 影响因素

D 个体

E 观察指标

2、反映计量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A 频数

B 参数

C 百分位数

D 平均数

E 统计量

3、观察指标分别为身高和体重的两组数据,欲比较其变异程度的大小,宜选用()

A平均偏差B四分位数间距C标准差D方差

E变异系数

4、标准误差的意义是()

A 反映个体变异程度的大小

B 反映集中趋势的位置

C 反映指标的分布特征

D 反映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

E 反映频数分布规律

5、配对设计的目的是()

A 提高组间可比性

B 操作方便

C 为了使用T检验

D 提高测量精度

E 计算简便

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为()

A 随机性

B 正态性

C 方差齐性

D A+B+C

E 以上都不对

7、已知男性的钩虫病感染率高于女性。要比较两地居民的钩虫病总的感染率,但是两地的性别构成不同,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A 分性别进行比较

B 两个率比较的X2检验

C 不具有可比性,不能比较

D 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E 作两个率差别的假设检验

8、四个样本率比较X2〉X2 0.01(3)可以认为()

A各总体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B 各总体率均不相等

C各样本率均不相等 D 各样本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E 两个总体率相等

9、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E 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

10、用样本推断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为()

A x±1.96S

B x±1.96Sx

C x±t 0.05,u.S

D x±t0.05,u.SX

E x ±2.58SX

11、比较1956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和痢疾的病死率宜选择的统计图是()

A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百分条图12、描述某地某年流行性乙脑患者的年龄分布,宜选择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B线图C直条图D园图E箱式图

13、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

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安慰剂对照D标准对照E潜在对照14、考虑温度对某药的影响,选了5种不同的温度,在同一温度下作9次实验,观察温度对该药的影响属于()设计

A配伍组设计B配对设计C完全随机设计D交叉设计E折因设计

15、对某市儿童身体状况作调查,先按民族分群,然后从各群进行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法是()

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态群抽样E配额抽样四是非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研究人员测量了100例患者外周血的红细胞数,所得资料为计数资料()

2、编制频数分布表时,组数越多越好()

3、两随机样本均数比较时必须进行假设检验()

4、两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当P≤0.05时,则拒绝H0;当P>0.05时,则接受H0,认为两总体均数无差别()

5、方差分析中,如果处理因素无作用则F值一定等于1()

6、某医院收治某肺部疾病患者10人,其中8人吸烟,占80%,则结论为“吸烟是发生该病的原因”()

7、X2检验是计量资料统计推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8、一个绘制合理的统计图可直观地反映事物间的正确数量关系()9、用元参钩藤汤疗80名高血压患者,服用半月后血压比服用前下降了2.8Kpa,故认为该药有效()

10、正态分布有两个重要的参数μ和δ2( )

五、简答题

1、统计表由哪些要素构成?

2、方差分析对数据有什么要求?

3、抽样方法有哪几种?

六、计算题

1、据以往经验,一般胃溃疡病人有20%发生胃出血(视为总体率下)。某医院观察65岁以胃溃疡病人152例,有48例发生胃出血,试用95%可信区间来推断老年胃溃疡病人是否比一般胃溃疡病人容易发生胃出血。

2、某神经内科医师观察291例脑梗死病人,其中102例病人用西医疗法,其它189例病人采用西医疗法加中医疗法,观察一年后,单纯用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13例,采用中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9例,请分析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乌鲁木齐市推拿学校本二

医学统计期末试题(B卷)

教师班级____年级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

1、四格表

2、统计图

3、实验研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空白对照是指____________。

2、统计表可经分成_____表和_____表。

3、从外形上看,统计表由____、____、____、____、____5部分构成。

4、当两个总体率比较时,应考虑进行_______。

5、X2值的大小反映了_____与_____的吻合程度。

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_____、____、____。

7、建立检验假设时的两个假设是_____和_____。

8、常用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参数是指()

A 参与个体数

B 总体中研究对象的总和

C 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总体的统计指标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集中趋势指标的是()

A 均数

B 中位数

C 百分位数

D 几何均数

E 众数

3、正态分布的参数中,()正态曲线态越“矮胖”

A μ越大

B μ越小

C δ越大

D δ越小

E δ2不变

4、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 观察对象不纯

B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C 个体差异

D 不是分类

变量资料 E 随机方法错误

5、两样本均数的比较P〈0.01可认为两总体均数()

A 有差别B差别非常大C 无差别D 差别较大 E 差别有实际意义

6、在方差分析中,如果P《2,则结论为()

A 各个总体均数全相等

B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C 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D 各个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E 各个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7、使用相对数的时候,容易犯错误是()

A 将构成比当作率

B 将构成比当作相对比

C 将率当作构成比看待

D 将相对比当作率

E 将标准比率当作构成比

8、四格表的自由度()

A 不一定等于是1

B 一定等于是1

C 等于行数X 列数

D 样本量减1

E 以上都不对

9、R×C表X2检验的自由度为()

A R-1

B C-1

C R×C-1

D (R-1)(C-1)

E R×C-2

10、尿汞含量为偏态分布,过高有病理意义,估计其95%参考值范围周()A x±1.96s B x+ 1.96s C P2.5~P97.5 D 0~P95 E x ~1.96s

11、要反映某一城市连续五年甲肝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宜选择的计图是()

A直条图B线图C直方图D园图E散点图12、园图的起点一般应在()

A相当于时针3点处B相当于时针6点处C相当于时针3点或6点处D相当于时针9点或12点处E相当于时针任意时点处13、某医师研究七叶一枝花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时,实验组使用七叶一枝花与淀粉的合剂,对照组使用淀粉,这属于()

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安慰剂对照D标准对照E潜在对照14、我们工作中常采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为()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随机抽样E雪球抽样

15、为避免医生和病人对实验效应观察的偏性,设计时应采用的方案是()

A任何一种盲法B单盲C双盲D三盲E不使用盲法

四、是非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2、频数分布表的组距一定要相等()

3、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则说明两样本均数不同()

4、只要增加样本量的足够大,就可以避免Ⅰ、Ⅱ型错误。()

5、方差分析中,SS组间一定大于SS组内()

6、甲县恶性瘤病死亡率高于乙县,可以认为甲县的防治水平较乙县差()

7、X2值反映了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8、备注不是统计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必设专栏,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入说明()

9、随机选择2岁儿童1000名作预防某病的免疫接种,8年后80%的接种者未患此病,认为该疫苗有较高的保护率()

10、行X列表X2检验适用理论频数超过1/5,小于5的计数资料的分析()

五、简答题1、统计图由哪些要素构成?

2、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

3、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六、计算题

1、某医院收治20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请计算粪便痢疾杆菌培养的总体阳性率95%与99%的可信区间。

武大医学统计学 期末题

医学统计学试题(A )卷(闭卷)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 姓名: 一、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填在后面得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30分)。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就是指( ) A.疾病、伤害与健康 B.传染病、寄生虫病与地方病 C.传染性疾病、非传染病疾病与意外伤害 D.疾病分布、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E.人群分布、时间分布与地区分布 2、提出由于维生素C缺乏引起身体虚弱得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先河得医生就是:( ) A、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B、詹姆士·林德(James Lind) C、约翰斯诺(John Snow) D、路易斯(PCA Louis) E、葛郎特(John Graunt)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核心思想就是( ) A.预防为主得思想 B.研究对象为人群 C.对比思想 D.社会医学观念 E.生态学思想 4、流行病学任务得三个阶段就是( ) A.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与提供措施 C.描述分布、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与得出结论 E.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恰当治疗 5、关于率与比得描述,下列哪项就是不正确得( ) A.大多数率就是构成比,分子就是分母得一部分 B.比表示分子与分母得数量关系,而不考虑分子与分母所来自得总体如何 C.比得分子就是分母得一部分 D.率也就是比,但比不一定就是率 E.率就是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得动态指标 6、某单位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为尽快查明原因,调查中应该使用得主要指标就是( )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病死率 E.期间患病率 7、关于发病率得描述,下列哪项就是不正确得( ) A.发病率可用来描述疾病得分布 B.发病率得变化意味着并因因素得变化 C.发病率得高低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得正确 D.发病率得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得正确 E.发病率可用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医学统计学试卷-2

《医学统计学》期末试卷(考查)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3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参数(parameter )是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而计算的总体数值,如:总体均数用μ表示。( ) 2、 将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值即算术均数,统计符号为X 。( ) 3、 标准差可以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 4、 假设检验有两类错误,其中,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0H ,为第一类错误。( )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6、 方差分析后,各总体均数不等,要想分析多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数比较,需用SNK-q 检验。( ) 7、 拉丁方设计可用来进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 8、 正交表48(42)L ? ,表示最多可观察5个因素,其中1个因素为4水平,4个因素为2水平。( ) 9、 分类资料常用率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 10、有序分类资料不是等级资料(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四分位数间距与 可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 2、当均数相差很大或单位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应选 。 3、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数值资料,常用 与 来描述其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4、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5、t 曲线是以 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簇曲线。 6、已知一个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样本均数为x ,样本含量为n ,总体标准差为σ,试估计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 。 7、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根据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可将总变异分解为两部分: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得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得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与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得身高就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就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得身高得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得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得95%或99%得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得根本原因就是( A ) 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就是女性得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 构成比(C)定基比 (D)率 7、统计推断得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得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得“检验假设”C、A与B均不就是D、A与B均就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得就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就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就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就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就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得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与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得t检验时,自由度就是( D ) (A) n1+ n2 (B) n1+ n2–1(C) n1+ n2 +1 (D)n1+ n2-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得大小 B总体参数得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得高低 D 数据得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就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得(C) A垂直距离得平方与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得平方与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得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得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得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t b C t r= t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13、设配对资料得变量值为x1与x2,则配对资料得秩与检验(D ) A分别按x1与x2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与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与x2得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得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 D )

医学统计学(第六版)期末复习

统计 一绪论 第一节: 统计学: 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 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 第二节: 基本内容: 1 .统计设计 2 .数据整理 3.统计描述 4.统计推断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同质: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大致相同。变异:各观察单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与数据类型 总体和样本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参数:μ率:μ/π 样本: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统计量:率/ P X X 第二章 第一节频数分布 频数表 1.求全距:max—min=R 2.确定组数:1/10*全距 3.确定组距:

4.确定组限: 第一组下限≤min 最后一组上限≥max 偶数比奇数好 5.确定频数 6.归纳分析 第二节 一、算术均数 适用:正态分布 用于说明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 (一)直接法(小样本) = / :样本均数 n :样本观察例数 (二)加权法 (大样本) n ∑= X f X =(各组中值*组频数)/n 组中值=1.(本组下限+第二组下限)/2 2.本组下限值+组距/2 二、几何均数 适用:1.等比资料 2.对数正态分布 小样本:n ∑-= X lg lg G 1 X X X

大样本:n ∑-=M 1 X lg f lg G 三、中位数 小样本:奇数:M=X (N+1)/2 偶数:M=1/2[X n /2+X (n/2+1)] 大样本:i f f n 5.0L M M L M ?-+=)( M :中位数; L M :M 所在组的上限; f L :M 所在组之前积累的频数 ;f M :M 所在组的频数; i :组距。 四、百分位数 i f f x%n L P x L x X ?-?+=)( L x :X 所在组的上限; f X :X 所在组之前积累的频数 ;f L :X 所在组的频数; i :组距 第三节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 一、极差 极差(R ):即全距=max –min 二、四分位数间距 (越大则数据变异越大。适用于偏态分布。) Q=P 75 - P 25 三、方差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学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预试验的样本标准差s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2. 等级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可以反映两个现象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3. 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中,两组数据统一从小到大编秩次。() 4. 对3个地区居民的血型构成作抽样调查后研究其差别,若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余都大于5,可直接作χ2检验。() 5. 总例数等于60,理论数都大于5的四格表,对两个比例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不可用确切概率法。() 6. 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样本回归系数小于零,可认为两变量呈负相关。() 7.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只有当区组间差别的F检验结果P>0.05时,处理组间差别的F检验才是真正有 意义的。() 8.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要求各组均数相差不大。() 9. 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一次P<0.01,另一次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 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10. 如果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法作分析,前者的区组SS+误差SS等于后者的组内SS。()

11. 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定义中,因变量(Y)是0~1变量。() 12. 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13.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方差是否不同。() 14. 在两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中,T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 15. 无论什么资料,秩和检验的检验效率均低于t检验。()检验。() 16.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中,检验的P值越小,说明两变量的关联性越强。() 17. 析因设计既可以研究各因素的主效应作用,又可以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18. 当Logistic回归系数为正值时,说明该因素是保护因素;为负值时,说明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19. 常见病是指发病率高的疾病。( ) 20. 用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人的收缩压之差的平均数,经t检验,P<0.01。按a=0.05水准,可以认为该药治疗高血压病有效,可以推广应用。(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多重回归中要很好地考虑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好选用________。 a. 最优子集法 b. 逐步法 c. 前进法 d. 后退法 e. 强制法 2.t r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预试验的样本标准差s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2. 等级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可以反映两个现象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3. 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中,两组数据统一从小到大编秩次。() 4. 对3个地区居民的血型构成作抽样调查后研究其差别,若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余都大于5,可直接作χ2检验。() 5. 总例数等于60,理论数都大于5的四格表,对两个比例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不可用确切概率法。() 6. 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样本回归系数小于零,可认为两变量呈负相关。() 7.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只有当区组间差别的F检验结果P>0.05时,处理组间差别的F检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8.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要求各组均数相差不大。() 9. 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一次P<0.01,另一次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10. 如果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法作分析,前者的区组SS+误差SS等于后者的组内SS。() 11. 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定义中,因变量(Y)是0~1变量。()

12. 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13.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方差是否不同。() 14. 在两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中,T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 15. 无论什么资料,秩和检验的检验效率均低于t检验。()检验。() 16.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中,检验的P值越小,说明两变量的关联性越强。() 17. 析因设计既可以研究各因素的主效应作用,又可以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18. 当Logistic回归系数为正值时,说明该因素是保护因素;为负值时,说明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19. 常见病是指发病率高的疾病。( ) 20. 用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人的收缩压之差的平均数,经t检验,P<0.01。按a=0.05水准,可以认为该药治疗高血压病有效,可以推广应用。(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多重回归中要很好地考虑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好选用________。 a. 最优子集法 b. 逐步法 c. 前进法 d. 后退法 e. 强制法 2.t r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题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题(A) 一、单选题:在A、B、C、D 和E 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下划线的空格里。 (每题1 分) 1. 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 A 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B 资料整理、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和统计推断 C 实验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D 资料收集、资料核对、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 E 统计设计、统计描述、统计估计和统计推断 2. 以下_____不属于定量资料。 A. 体块指数(体重/身高2) B.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C. 细胞突变率(%) D. 中性核细胞百分比(%) E. 中学生中吸烟人数 3. 关于频数表的制作, 以下_____论述是正确的。 A. 频数表的组数越多越好 B. 频数表的下限应该大于最小值 C. 频数表的上限应该小于最大值 D. 一般频数表采用等距分组 E. 频数表的极差是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和 4. 比较身高与坐高两组单位相同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采用_____。 A. 变异系数(CV)B.标准差(s)C.方差(s2)D.极差(R)E.四分位间距 5. 从μ到μ+1.96s 范围外左右两则外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是_____ 。 A.2.5% B.95% C.5.0% D.99% E.52.5% 6. 关于假设检验的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_____。 A. 在已知A药降血压疗效只会比B 药好或相等时, 可选单侧检验 B. 检验水准 定得越小, 犯I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C. 检验效能1- 定得越小, 犯II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D. P 值越小, 越有理由拒绝H0 E.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双侧检验的检验效能比单侧检验低 7.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 X)差别的t 检验,____。 A. t 值不变B. t 值变小C. t 值变大 D. t 值变小或变大E. 不能判断 8. 将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A、B 和C 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压的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____ 。 A. 作三个样本两两间差值比较的t 检验 B. 作三个样本差值比较的方差分析 C. 作服药前后配对设计资料的t 检验方差分析 D. 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E. 以上都不对

医学统计学01护理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A卷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专业 年级(本科) 《医学统计学01》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考试时间:2010.6 补(重)考:(是、否)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3页,完成答卷时间9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医院一年内收治202例腰椎间盘后突病人,其年龄的频数分布如下: 年龄(岁) 10~ 20~ 30~ 40~ 50~ 60~ 人数 6 40 50 85 20 1 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 A 、线图 B 条图 C 直方图 D 圆图 2、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是( )。 A 、 以例数较小者为 B 、以例数较大者为 C 、以秩和较小者为 D 、以秩和较大者为。 3、当组数等于 2 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与 t 检验的关系是____ 。 A .完全等价且 F=t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 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且 t 2=F 4、Poisson 分布独有的特征是______。 A. 离散型分布 B. 参数是总体均数 C. 方差等于均数 D. 当样本较小时是偏倚分布 5、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 型 患者数 治愈率(%) 甲 乙 甲 乙 普通型 300 100 60.0 65.0 重 型 100 300 40.0 45.0 暴发型 100 100 20.0 25.0 合 计 500 500 48.0 45.0 由于各型疾病的人数在两个医院的内部构成不同,从内部看,乙医院各型治愈率都高于甲医院,但根据栏的结果恰好相反,纠正这种矛盾现象的统计方法是:() A 、重新计算,多保留几位小数 B 、对率进行标准化 C 、对各医院分别求平均 D 、增大样本含量,重新计算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南医大医学统计学期末题目

1.下列变量中,不属于数值变量的是____ A .坐高 B .胸围 C .血型 D .身高 2.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μ + 1.96σ)的面积为:_____ A .95% B .45% C .47.5% D .90% 3.5人的血清滴度为:1:2,1:4,1:8,1:16,1:32,平均滴度为_____ A .1:8 B .1:lg8 C .lg (1/8) D .1:12.4 4.为了比较一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两指标的变异程度,可选用____ A. 标准差 B. 标准误 C. 变异系数 D. 极差 5.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其他条件不变,样本含量越大,则_____ A. 样本标准差越大 B. 样本标准差越小 C. 总体均数的95%可性区间越窄 D. 总体均数的95%可性区间越宽 6.连续性变量x 呈偏态分布,从该总体中反复随机抽样,随样本含量n 增大,下列哪个选项将趋向正态分布_____ A. x x μ σ- B. C. x x x s - D. x s μ- 7.下面关于标准误的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最不正确?________ A. 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 B. 标准误反映重复试验准确度的高低 C. 标准误反映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D. 标准误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8.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_____ A.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B.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C. 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D. 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9. 有两个独立随机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 1和n 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σ μ -x

检验时,自由度是_______ A .n 1+ n 2 B .(n 1+ n 2)-1 C .(n 1-1)+( n 2-1)-1 D .(n 1-1)+( n 2-1) 10.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______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C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11.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第二类错误最小_______ A. α=0.05 B. α=0.01 C. α=0.10 D. α=0.20 12.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_____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改变 D.两者均不变 13. 在假设检验中,P 值和α的关系为 _______ A. P 值越大,α值就越大 B. P 值越大,α值就越小 C. P 值和α值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D. P 值与α值的大小无关 14 . 作两均数比较,已知n 1、n 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分布呈极度偏态,宜用______ A. t 检验 B. 秩和检验 C. F 检验 D. 2χ检验 15. 三个率的比较的卡方检验,P 值小于0.01,则结论为_____ A.三个总体率均不相等; B.三个样本率均不相等; C.三个总体率之间肯定不等或不全相等; D.三个总体率之间不等或不全相等。 16.配对设计的目的是_____ A.提高测量精度 B.操作方便 C.为使用t 检验 D.提高组间可比性 17 . 从文献中得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2 χ检验结果为:甲 文 ) 1(01.02χχ>,乙文 2 ) 1(05.02χχ>,可认为______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B.两文结果基本一致 C.甲文结果更可信 D.乙文结果更可信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上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上机考试模拟题A卷 1.测得10例某指标值治疗前后情况如下: 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治疗前76 64 60 62 72 68 62 66 70 60 治疗后74 62 64 58 68 70 56 60 66 56 1.用参数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该指标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填入下表: 例数均数标准差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前-后) H0: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H1: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统计量t=2.512 P=0.0332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2.上题资料,用非参数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该指标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填入下面空格。 H0: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H1: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统计量s=19.5 P=0.0547 统计结论:P>0.05,不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3.测得10例正常儿童身高(cm)和体重(kg)如下: 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X)120 133 126 130 121 122 131 128 110 124 体重(Y)20 27 23 25 25 18 22 25 15 22 (1)求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作显著性检验。 相关系数r =0.81211 H0:p=0 H1:p≠0 P= 0.0043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身高和体重存在正相关。 (2)求身高推算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并作显著性检验。 直线回归方程:y=-32.964+0.443*x H0:β=0 H1:β≠0 P=0.0043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三.10名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测定尿氟(mg/L)排出量结果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前 1.7 1.6 1.4 2.3 1.9 0.8 1.4 2.0 1.6 1.1 工后 2.7 3.1 3.2 2.1 2.7 2.4 2.6 2.4 2.3 1.4 1.计算工后比工前尿氟排出量增加值的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和中位数。 均数0.91,标准差0.635,标准误 0.201,变异系数 69.78,中位数 0.900 2.检验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H0: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1: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量t=4.532 P=0.0014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模拟题(三)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三)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1.评价某人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所用的范围是。()t2.配对资料若用成组检验处理,就降低了统计效率。() 3.因为两类错误的存在,所以不能凭假设检验的结果下结论。() 4.随机区组设计的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P5.抗体滴度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可做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得<0.05,则可认为实测数据的各总体算术均数不全相等。() 6.五个百分率的差别的假设检验,>,可认为各组总体率都不相同。() ZZZ4.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中,若≥,则在α=0.05水平上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0.05()P5.在t检验中,若拒绝H, 值越小,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06.对三个地区 血型构成(A、B、O、AB型),作抽样调查后比较,若有一个 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且n>40,必须作校正检验。() 7.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8.Ⅱ期临床试验是指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9.临床试验中,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果的真实性,通常不让受试者及其家属知道他参与这项试验。()10.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是0.8,P<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为-0.9,P<0.05,1122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与Y的相关系数r是0.8,P<0.05;变量M与N

的相关系11数r为-0.9,P<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 高。()2211.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 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 的道德原则。() 12.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 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 关关系。() 13.偏回归系数表示在除X以外的自变量固定 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的平均变ii化。以外的自变 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的平均变化。()i 14.单盲法是让病人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对照组,但不知道用 什么处理。() 15.重复原则是指少选择样本例数。()16.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17.在相同条件下完全 随机设计比随机区组设计更节约样本含量。() 18.配对符号 秩和检验中,有差值绝对值相等时,可不计算平均秩次。()19.非参数统计的检验效能总是低于参数检验。() nTnTT20.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现=15,=153,=10,=126,则 检验统计量=126。()1122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一种新药可以控制某病,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如果 某地采用该药则该地。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 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以上都不对2.用触诊和X摄片对100名妇女作乳癌检查, 触诊有40名阳性,X摄片有70名阴性,两种方法均阳性者10 名,两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的人数是。 a.20 b.30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武大医学统计学期末题

医学统计学试题(A )卷(闭卷)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姓名: 一、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填在后面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30分)。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是指() A.疾病、伤害和健康 B.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 C.传染性疾病、非传染病疾病和意外伤害 D.疾病分布、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 E.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 2.提出由于维生素C缺乏引起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先河的医生是:() A.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B.詹姆士·林德(James Lind) C.约翰斯诺(John Snow) D.路易斯(PCA Louis) E.葛郎特(John Graunt)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 A.预防为主的思想 B.研究对象为人群 C.对比思想 D.社会医学观念 E.生态学思想 4.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是() A.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和提供措施 C.描述分布、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D.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 E.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恰当治疗 5.关于率和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大多数率是构成比,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B.比表示分子和分母的数量关系,而不考虑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C.比的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D.率也是比,但比不一定是率 E.率是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指标 6.某单位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为尽快查明原因,调查中应该使用的主要指标是() A.发病率 B.患病率C.罹患率D.病死率E.期间患病率 7.关于发病率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发病率可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卷与答案

医学统计学历年常考总结试题3元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A条图B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样本均数不同 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

自由度是() (A)n1+ n2 (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 A抽样误差的大小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D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 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 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pearson卡方检验 B.校正卡方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7.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差 C. 极差 D.标准差 8. 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标准差 9. 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 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10. 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 0 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 对称 B. 左偏态 C. 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 正态 B. 近似正态 C. 左偏态 D.右偏态 13. 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极差 15. 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