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植物生理学课件10.18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复习》课件

《植物生理学复习》课件
抗病性与环境
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病原菌的响应和适应。
THANKS
感谢观看
植物的水分平衡
植物通过调节根系吸水和叶片蒸腾作 用来维持水分平衡,以适应不同的环 境条件。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
01
02
03
矿质元素的重要性
矿质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 和发育所必需的,包括氮 、磷、钾、钙、镁等。
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 的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 内的矿质元素会被运输到 各个组织器官。
抗旱性与环境
干旱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 物对干旱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植物的抗寒性
抗寒性概述
抗寒性机制
植物在寒冷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包括低温 诱导基因表达、冰晶形成等机制。
植物通过产生抗冻蛋白、增加细胞内糖分 等方式增强抗寒性。
抗寒性应用
抗寒性与环境
在农业上,培育抗寒性强的品种以提高作 物的越冬能力和适应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矿质元素的运输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通过 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系 统进行长距离运输,以满 足不同组织器官的需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同化与利用
矿质元素的同化
01
植物将吸收的矿质元素合成自身所需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
酸、叶绿素等。
矿质元素的利用
02
植物利用合成的化合物进行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维持正常的
代谢活动。
矿质元素缺乏与过量
03
缺乏或过量摄入矿质元素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合理施肥以满足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
04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 气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ppt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ppt

植物的生殖过程
植物的生殖过程包括配子形成、受精和 胚胎发育等阶段。在配子形成阶段,花 药和胚珠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在受 精阶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在胚胎发育阶段,受精卵经过一系列 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的种子 。
VS
植物的发育过程
植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营养生长期、生殖生 长期和衰老期等阶段。在营养生长期,植 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形成各种组 织和器官;在生殖生长期,植物进行开花 、结实等生殖过程;在衰老期,植物逐渐 失去生理功养的吸收与利用
矿质营养的种类
植物所需的矿质营养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 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矿质营养的吸收方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主要通过质流和扩散作用进 入根部细胞。
矿质营养的运输和利用
吸收的矿质营养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和其他组织,参与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通过生理调节来适应水分和 矿质营养的变化,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0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长的概念与特点
植物生长的概念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环境中的水分、养分和光照等资源,实现细 胞分裂、扩大和组织分化等过程,从而增加其体积和质量的过程。
植物生长的特点
植物生长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例如,在 营养生长期,植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而在生殖生长期,植物则主要进 行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
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同时水分也在其他组
织间进行横向运输。
02
水分吸收的主要方式
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被动吸水是指在蒸腾作用下,水分通过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产生与发展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Hale Waihona Puke 王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诞生的三大标志:
▲J.von.Liebig(1840):创立矿质营养学说 ▲J.von.Sachs(1882) :撰写《植物生理学讲义》 ▲W.Pfeffer(1904):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巨著
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生理
▲植物营养生长 ▲植物生殖生长 ▲植物衰老与脱落生理
研究内容
●逆境生理(stress Physiology)
▲抗旱机理 ▲抗涝机理 ▲抗寒机理 ▲抗热机理 ▲抗盐机理 ▲植物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 ●植物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任务与展望
(二)植物生理学展望
(1)植物分子生理学(从生物大分子到复杂生命活动) (2)信号传递(实现生命整体性的重要环节) (3)代谢及其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与能量基础) (4)植物环境生理(生命的协同进化与适应
五、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充分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Van Helmont(1577-1644):柳树生长实验 ▲J.Woodward(1699) :发现植物对矿质营养的需求 ▲Priestley(1776):发现植物可以改善空气 ▲Ingenhousz(1779) :发现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T.de.Saussure(1767-1845):植物在光下利用CO2进行光合 ▲voisier(18世纪80年代):发现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课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课件
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 时为负。 • 6.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 7.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关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论述
1.水分代谢
2.矿质营养
3.光合作用
4.呼吸储藏
5.植物生长物质
6.生长发育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研究开始时期(16-17世纪) 2.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 3.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 (三)我国植物生理发展情况 • 起步晚,发展慢。 • 我国植物生理学起业人:钱崇澍(shu ) •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 现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人员: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四)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 1.研究层次越来越广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3.理论联系实际 4.研究手段现代化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三、植物生理学发展展望
• 研究重点:能量转变 • 研究焦点:膜的结构和功能 •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 1.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植物生理学》PT课件(二)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

CHAPTER 02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
根部吸水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主要依赖于 根压和蒸腾拉力。
水分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导管进行 长距离运输,受到压力和扩散作用的 影响。
植物的水分平衡与调节
水分平衡
植物通过叶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调节 温度和盐分平衡。
水分调节机制
发。
细胞分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 化,延缓植物衰老。
脱落酸
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 调节植物休眠和种子成
熟。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过程
01
02
03
04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吸收水分 和氧气,突破种皮发芽。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同时不断扩展根、茎、叶等
器官。
生殖生长
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花芽 ,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 总结词:阐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 详细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还原态的氢是呼吸作用所需的,而呼吸作用过程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能量也是光合作用所需的。此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的活性也受到彼此的影响。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速率高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积累有机物;在 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对较高,植物消耗有机物。因此,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蛋白质和其他重要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主要通过 根系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

参与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以磷酸根的形 式被吸收。

植物生理ppt课件

植物生理ppt课件
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
植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
通过调节细胞膜流动性、增加热休克 蛋白合成等方式适应温度变化。
通过提高渗透压、积累有机酸、合成 抗盐蛋白等方式适应盐碱环境。
2023
PART 04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 用
REPORTING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机理
总结词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它分为光反应和暗反 应两个阶段。
增加细胞内糖分和脂肪含量
在寒冷条件下,一些植物会增加细胞内的糖分和脂肪含量 ,以提高细胞的抗冻能力。
调节膜脂组成
植物通过调节膜脂的组成来适应低温环境,如增加不饱和 脂肪酸含量、降低膜流动性等。
产生抗冻蛋白
一些植物在低温条件下会产生抗冻蛋白,这些蛋白能够与 冰晶结合,防止细胞内冰晶形成,从而保护细胞结构不受 破坏。
2023
PART 0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REPORTING
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
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 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 调节作用,影响细胞分裂、伸长
和分化。
营养物质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矿物 质等营养物质,调节自身生长和发 育。
环境因素
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通过 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进而 调控植物生长。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农业、林业、园艺等学 科的基础,对于解决粮食、环境、资 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人 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也有重要影响。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光合作用 与呼吸作用、水分和营养吸收与 运输、植物激素与信号转导等。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数学建模、计算机模 拟、同位素标记等。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受體︰指位於細胞質膜上能與化學信號 物質特異地結合,並能將胞外信號轉換為 胞內信號,發生相應細胞回應的物質。
質膜表面有三種類型受體:
1、G蛋白偶聯受體 (G-protein-linked receptor) 2、 酶聯受體 (enzyme -linked receptor)
3、離子通道偶聯受體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B、物理信號(physical signals)︰ 指細胞感受環境刺激後產生的具有傳遞 訊息功能的物理因子,如︰電波、水力 學信號等。
胞間物理信號電波長距離傳遞途徑 是維管束,短距離傳遞則透過共質體及 質外體。敏感植物動作電波的傳播速度 可達200 mm‧s-1 。
2、跨膜信號轉換
(1)受體(receptor)︰
圖1-14. 表皮細胞覆蓋初級植物體.
圖1-15. 豌豆屬葉下表皮細胞之氣孔電顯圖.
圖1-16. 次生細胞璧是由木質部第一次形成細胞組成,經
常以環狀及螺旋型堆積著.
圖1-17. 木本開花植物在光學顯微鏡下放射假導管及導管(85倍).
圖1-18. 菸草植物篩版構造類細胞璧分子合成模式是由雙醣重複組成
B、肌醇磷脂信號系統 質膜中有三種肌醇磷脂︰磷脂 肌醇(PI)、磷脂酰肌醇 – 4 –磷酸 (PIP)、磷脂酰肌醇 – 4,5 – 二磷酸 (PIP2)。
刺激信號與膜受體結合 受體激活 信號傳遞給G蛋白 磷脂酶C (PLC)水解PIP2產生肌醇三磷酸 (IP3)和二酰甘油(DG) IP3通過 調節Ca2+傳遞信息 DG 通過激活蛋 白激酶C(PKC)傳遞信息。
其分子途徑分為三個階段︰
1、 胞外刺激信號傳遞
2、 膜上信號轉換
3、胞內信號傳遞及蛋白質可逆磷酸化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4、产量形成的两大漏洞和植物生理学 的机遇
●光合午休
●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功能的过早衰退
(二)环境恶化与作物抗逆性
在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下,日益恶化的环 境成为农业生产甚至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威胁。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萨克斯(Sachs,1882)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的问世, 费弗尔(Pfeffer)《植物生理学》巨著的出版,才使植 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与农学中脱颖而出。
JULIUS v. SACHS (1832-1897)
W. Pfeffer
3.第三阶段 发展、分化与壮大阶段
Ø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也快速壮 大发展
一是由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导致的植 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这就是植物的生长;
二是由于新器官的不断出现带来的一系列肉眼可见 的形态变化,即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
2. 物质和能量代谢
代谢过程是运行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 生物物理的变化过程。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等。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 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要点: 1. 研究的对象是植物 2. 基本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物质与能量代谢
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1.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是植物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揭开了数十年所不能解决的CO2固定与还原之谜。 v 六十年代左右C3、C4、CAM途径与光呼吸的发现把光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普遍认为利用植物修复的方法,清除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一种较便宜且方便的作法。

•甚至还有科学家指出,可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开采土壤中的金属矿物。

•成功实例:
------美国纽泽西州成功地利用植物修复的方法,把一处因制造电池而导致铅污染的土地复育成功。

¾植物修复污染生态环境的五种途径:•植物提取或萃取
•植物降解
•植物固定
•植物挥发
•根系过滤
1. 植物提取或萃取(phytoextraction)•定义:
------种植一些特殊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污染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转运至植物地上部,通过收割地上部分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

植物萃取技术原理示意图
•植物萃取作用是目前研究的最多,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主要利用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较强耐受和富集能力的特殊植物。

•要求所采用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快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点,并具备对多种重金属较强的富集能力。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超富集植物和诱导出超级富集体。

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ion)
•定义:
------指能够超量富集重金属的植物,也称超积累植物。

•特点:
------针对某种或某些重金属,所采用的植物比一般植物更具有重金属耐性、并且体内重金属含量也高出很多,通常可达到成百上千倍,这类植物才能称之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超富集通常要求金属离子在植物中的含量要大于0.1%-1%(干重);
•而从后处理的角度看,当含量达到这种标准时,植物组织中金属的回收才具有经济性。

•超富集植物是植物修复的基础,国际上已发现400 多种超富集植物。

•国内对于超富集植物的研究相对较晚,研究较为系统的当属As、Zn 等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

•但是,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具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抵抗力弱,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等缺点,所以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

•目前,大多数植物修复策略的最终目标是将有毒重金属在植物可收割的地上组织当中进行超富集。

•超富集植物应具备的3个典型特征:1. 该植物地上部(茎、叶)重金属含量通常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左右。

2. 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的含量。

---转移系数:表征某种重金属元素或化合物从植物根部到植物地上部的转移能力。

---对某种重金属或化合物转移系数越大,说明该植物越有利于植物提取修复。

3.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且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

当然,也必须具备超富集植物最基本的要求。

常见的超富集植物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肾蕨、圆羊齿)
•蕨类植物蜈蚣草:
------具有很强的超富集砷的能力,其砷含量竟可以达到1-2%,而且多集中于地上部分,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之多。

•蜈蚣草的富集能力随着生长发育不断增强,超富集特性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广泛分布于我国湖南、广西等地,其生长旺盛,个体高大。

锌超富集植物-遏蓝菜
•遏蓝菜:
------能够在富含Zn的土壤中生长,而且体内的Zn元素含量占植株总干重的17%;
------也具有大量富集重金属镉Cd的能力。

镉超富集植物-龙葵
•龙葵:
------无论在铅锌矿天然Cd高含量区,还是在污灌条件下Cd人为污染区,自然生长状态下均表现出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

铅超富集植物-东方香蒲
•东方香蒲:
------新型的铅超富集植物,对铅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很强,并能在氧气严重不足、养料缺乏的环境中生长。

芥菜
•芥菜:
------不仅可吸收铅,也可吸收并积累铬、镉、镍、锌和铜等重金属元素,春天时在野外大面积生长,是一种野生植物。

凤眼莲(水葫芦)
•凤眼莲:
---俗称水葫芦,是一种浮生植物,每公顷凤眼莲1天可从污水中吸收银1.25千克,吸收金、铅、镍、镉、汞等有毒金属2.175千克。

锰、镉超富集植物-商陆
•除了以上这些植物外,一些其它的水生和沼生植物如水浮莲、水风信子、菱角和芦苇等都能从污水中吸收金、银、汞等多种总金属元素。

•理论上,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污染环境的技术,可以将各种重金属元素从土壤或水体中提取出来,但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影响超富集植物进行修复的一些制约因素:
1.超富集植物通常只能富集某些个别元素
---在多元素污染的土壤环境中,这类超富集植物无
法将环境中所有污染物去除,从而使得环境修复的
过程无法继续下去。

---还有一些重金属元素,它们在共同存在时,会产生拮抗作用,使得原本可大量吸收其中一种或几种有毒元素的超富集植物的吸收量减少,甚至无法吸收。

2. 许多超富集植物生长缓慢且生物量低
------这类超富集植物即使能富集大量重金属元素,因其对时间的要求过长,生物量低,所以用其修复环境并不理想。

3. 超富集植物的农艺性状、病虫害防治、育种潜力以及生理学的研究不完备
------这类植物通常较稀少,生长在边远地区,有可能他们的生长环境正在受到采矿、开发和其他活动的威胁。

------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加以改进。

•原则:
------为了防止生物入侵及基因链的污染,采用超富集植物进行修复时,我们一般希望尽量采用本地植物种,因而,筛选本地种的超富集植物更加重要。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非本地种,采用的植物以前就已经引入、目前普遍存在,不会构成新的生态风险;
•所采用的植物在野外不能有效繁殖而只能进行人工繁殖;已经引入的转基因植物等。

¾超富集植物的选育:•野外筛选和室内培育•基因工程
•排异植物筛选
•野外筛选和室内选育
------目前已经发现的超富集植物约为500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45个科。

------我国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富集重金属Cd和Pb的植物。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已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中陆续分离出与金属化合物形态转化有关的基因转入目标材料,并进行相关功能验证工作。

•排异植物筛选
排异植物:是指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正常生长,植物地上部及根部重金属含量均较低或根部重金属含量虽较高但地上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植物。

•由于许多耐性较强植物虽然可以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修复,但这些耐性植物地上部积累的重金属含量往往过高,其落叶或枯枝的四下分散仍然对周围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排异植物的筛选是植物稳定修复的关键所在。

------但由于排异植物不能彻底修复污染土壤,所以其研究进展比较缓慢,发现的排异植物也比较有限。

应用
•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技术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运用,成效显著
•广西、云南等地遇到洪水时,上游堆积的开采矿产中高浓度重金属的污水就顺势蔓延下来,造成下游上百公里的河道和农田受到污染,从而大面积稻田绝收或严重减产。

•陈同斌研究员(地理所)带领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团队:
------至今已开发出3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植物修复的技术
------并鉴别出在中国生长的16种能够吸收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植物
植物修复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