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八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目录植物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实验一拟南芥种植和形态观察...................................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和死活的鉴定......................... 实验三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实验四植物叶面积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实验五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六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七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 实验八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测定..................... 实验九离体叶绿体的制备以及完整度的测定....................... 实验十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 实验十一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实验十二氧电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光合与呼吸速率................. 实验十三小篮子法(广口瓶法)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 (37)实验十四谷物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 实验十五类似生长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十六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验十七植物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 实验十八植物光周期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九植物抗逆性的测定(电导仪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
本实验采用了盆栽植物的生长观察和测量方法,结合实验室中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得出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结论。
1. 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科学,它涉及植物的生理过程、代谢调节、信号传导等方面。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盆栽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包括绿萝、仙人掌和吊兰。
为了模拟不同环境条件,我们设置了三组实验组:阳光组、阴影组和干旱组。
每组实验设置五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与讨论3.1 生长观察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茂密且向阳生长;仙人掌的刺变得更加粗壮,颜色也更加鲜艳;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大,叶色浅绿。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叶片变得较为苍白,茂密度下降;仙人掌的刺变得细长,颜色较为暗淡;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小,叶色深绿。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现象;仙人掌的刺变得干瘪,颜色变得暗淡;吊兰的叶片开始卷曲,叶色变黄。
3.2 生理指标测量我们通过测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来进一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也较高;仙人掌的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也较低;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处于中等水平。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急剧下降;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更加茂盛,叶片颜色更加鲜艳。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查实验学时、学分:16 学时0.5学分所属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对农业生产、作物栽培、花卉园艺栽培等实践性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植物生理学》的配套课程,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即: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并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技巧、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获得基本的训练。
为未来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通过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应用植物生理学实验中的基本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园林、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中的一些基础性实验,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的科研工作能力。
4. 通过实验中开展的设计性试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技术和设计思路,掌握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的验证方法和定量测定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初步具有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1.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的原理、方法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从玻璃仪器的洗涤、药品的配制、称量及仪器的操作都要严格规范,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期末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1) 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 项目性质:基础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一、质壁分离法:掌握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原理,学会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并进行细胞渗透势的计算。
03植物生理学二级实验大纲_08级_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所属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所属课程编号:20911313课程总学时数:80实验时数:32开设实验项目数:1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比例:30%实验成绩评定方式:c根据专设的操作考核评定c根据专设的实验笔试评定√根据平时实验操作综合评定c其它评定方式:课程大纲对实验的要求、实验总目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实验技能的强弱,是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本课程实验项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时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目的及要求1 玻璃仪器的清点与洗涤2 必修验证 2强调实验要求,分组保管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提高责任心。
2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2 必修综合 2掌握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并了解渗透系统中水势大小是水分移动方向的决定因素。
3 根系活力的测定(氯化三苯四氮唑法)3 必修综合 2掌握快速测定根系活力的方法,了解实验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比较不同根系活力的区别。
4 单盐毒害及离子间拮抗作用2 必修验证 2通过实验说明培养时培养液中各种离子平衡(各种离子浓度)的重要性。
5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活体法)3 必修综合 2掌握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硝酸还原酶在植物氮素代谢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6 植物灰分元素的分析鉴定2 必修验证 1通过实验了解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常量元素。
7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3 必修验证 2以植物叶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8 离体叶绿体的光还原作用3 必修综合 2分离叶绿体,通过观察离体叶绿体对染料的还原作用,了解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还原。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时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目的及要求9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呼吸比重瓶法)2 必修综合 2熟悉呼吸强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并能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
植物生理学实验步骤与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植物样品5g放在坩埚(已称重)中,在灰化炉中缓慢 升温至400度,灰化1小时,冷却,称重。
取出一部分进行灰分元素的定性分析。详见实验指导 45页
另取一部分称重,放于50ml烧杯中,10%硝酸5ml于电 热板上加热熔解,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根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换算后得公式:
Ca=12.7OD663-2.69OD645(1) Cb=22.9OD645-4.68OD663(2) CT=Ca+Cb=8.02OD663+20.21OD645(3) (3)式中CT为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式,既可以计算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总叶绿 素的浓度(mg/L) 。
2.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有何不同?
3.叶绿素a与叶绿素b在红光区和蓝光区都有最大吸收峰, 能否用蓝光区的最大吸收峰波长进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 定量分析,为什么?
实验8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实验原理】
利用Ba(OH)2溶液吸收呼吸释入的二氧化碳,实验结 束后,用草酸滴定残余的 Ba(OH)2,从空白和样品两 者消耗草酸溶液之差,即可计算出呼吸过程释放的二 氧化碳的量。
管
【方法与步骤】
取材1-2克新鲜植物材料洗净包在锡箔纸中,放入液氮 或低温冰箱中将细胞杀死→取出剪碎放入注射器溶冰, 用加压法将胞液挤出,存于Eppendorf管待测→取20微 升待测液于冰点渗透压计的测定管测定→提出探头,擦 拭后可继续下一个样品的测定。
【思考题】
冰点下降法与质壁分离法的原理有何不同?
实验1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内容实验1 MDA(丙二醛)含量测定所需试剂:10%三氯乙酸(TCA)(纯) 0.25%硫代巴妥酸 (纯)实验2: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所需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 95%乙醇 85%磷酸实验3: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测定所需试剂:dl-甲硫氨酸(Met) NBT EDTA-Na2 核黄素实验4: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测定所需试剂:PBS(PH=7.0) 30% H2O2实验五: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即ASA—POD活性)测定所需试剂:ASA(分子量167.12) (乙=胺四乙酸=钠)EDTA—Na2 PBS (pH7.0) 30%H2O实验6: ASA(维生素C)含量测定偏磷酸 95%乙醇磷酸 4% 2,2-二联吡啶 FeCl3(或FeCl3·6H2O)实验7:GSH(谷胱甘肽, 媚力肽GSH 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含量测定所需试剂:NaH2PO4·2H2O DTNB(二硫代硝基苯甲酸) PBS (PH6.8)实验8:脯氨酸测定所需试剂:磺基水杨酸甲苯茚三酮冰乙酸 85%磷酸试验9:叶绿素含量测定。
80%丙酮试验9:GR活性测定试验10: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三氯乙酸试验11: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二.酶液和母液提取1. 酶液提取所需试剂: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内含1% (m/v) 聚乙烯吡哆烷酮PVP),0.1mmol/L EDTANa2或EDTA),也可为(内含2% (m/v)PVP),0.2mmol/L EDTA Na2或EDTA)(先配制后用缓冲液定容)2. ASA . GSH母液提取所需试剂:5%偏磷酸1.抗氧化酶酶液提取(SOD.POD.CAT):1g(根据样品的量,少的可以适当减少)叶片加入预冷5ml. 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4℃冷冻15000g离心20分钟↓上清液即为酶液(5℃下保存一两天内备用,中短期用-20℃保存)2.ASA . GSH母液提取:0.1g叶片加入3ml预冷5%偏磷酸溶液↓4℃冷冻14000g离心10分钟↓上清液即为母液(5℃下保存备用)(偏磷酸可显著沉淀蛋白质和保护ASA)酶液提取所需试剂:PVP(聚乙烯吡哆烷酮):1%(1g溶于100ml水),1000ml需称取10g,此处用PBSEDTA-Na 2 : 0.1mmol/L (37.2mg EDTA-Na2溶于1000ml蒸馏水),此处用PBSPBS(缓冲液)配制方法:① Na2HPO4·12H2O ② NaH2PO4·2H2O取① 71.64g,蒸馏水定容至1L,取② 31.21g定容至1L,放置4℃冰箱备用PH=7.8 取① 91.5ml+② 8.5ml=100ml (浓度0.2mol/L)需要0.05mol/L→将上述溶液烯释至400ml (0.2mol/L*0.1=0.05mol/L*V)母液提取所需试剂:5%偏磷酸:称5g纯偏磷酸,定容至100 ml蒸馏水(需加热溶解,温度在50-60℃)偏磷酸有剧毒(偏磷酸难溶解,先得用研钵提前研碎,后用磁力搅拌器溶解一到两天后再定容)(现所用为38%HPO3,所以需称65.7895g,定容至500ml)三.实验步骤实验1:MDA含量测定1.1所需试剂:10%三氯乙酸(TCA)(纯)称10g定容至100ml0.25%硫代巴妥酸 (纯) 称0.25g用10%TCA定容至100ml(配制时,可一次完成,先配TCA,不要定容,再加入硫代巴比妥酸,然后定容,若难溶解,可以在磁力搅拌器上微热)1.2步骤:取0.3g叶片,加4ml磷酸缓冲液研磨,加入 4ml 0.25%的硫代巴比妥酸(溶于10%的三氯乙酸)溶液↓摇匀95℃加热15分钟↓快速冷却3000g离心15分钟↓取上清测定 OD532,OD600,OD450值↓按公式求 MDA浓度=6.45×(OD532-OD600)-0.56OD450 (μmol/L)可溶性糖浓度=11.71×OD450 (mmol/L)最后计算 MDA含量(μmol/g FW)= [4×(MDA浓度x)×10-3/0.1]同时,可测得可溶性糖含量(m mol/g FW)= 4×(可溶性糖浓度χ)×10-3/0.1(用多波长测定,在测定之前一定要矫正基线,公式中的参数可以直接在分光光度计上输入)注意:以0.25%的硫代巴妥酸溶液作空白调零MDA含量测定的改进1.可以用做酶活性时提取的酶液来直接测定MDA含量,用量可以定为1.0、1.5或2.0(较好)ml。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八 植物抗逆性测定

处理电导率
• 伤害率(%)=
×100%
煮沸电导率
5. 结果与分析
CK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表1 高温对叶片伤害率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测 电导值
处理
煮沸后
煮沸后
电导率 实测电导值 电导率
注: 电导率取2支试管的平均值。
伤害率
1) 计算伤害率;
2) 比较不同处理的叶片细胞透性的变化情况, 记录结果,并加以解释;
3) 以伤害率同处理时间的关系作图并分析。
6. 注意事项
✓ 叶片不要用蜡质的,可以用梧桐叶、芭蕉叶; ✓ 水浴和测量前轻摇试管; ✓ 水浴时试管液面要低于水浴锅液面; ✓ 煮沸时单管要分开,否则沸水窜入试管; ✓ 电导仪使用前电极放入纯水中浸泡,开关打开后,不要长时间将
电极放在待测液或水中。 ✓ 注意测量处理电导率后,拿出电极时不要带出叶片,尽量少带出
溶液) ✓ 每次往待测液中插入电极时,都要首先用纯水冲洗电极,并轻轻
拭干。
植物生理学考试
1. 名词解释 10 个(30分)例如:植物激素,热击蛋白。。。 2. 英译中 10 个(10分)例如:ABA, ROS, PCD, CAT, SOD等。。。 3. 选择题 20 个 (20分) 4. 简述题 5 个 (25分) 5. 论述题 1 个 (15分) 6. 附加:实验题 3 个
实验八 植物抗逆性测定
1. 实验目的
➢ 了解实验原理; ➢ 了解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 了解环境(高温)对电导率的影响;
2.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分界面,对维持细胞的 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当植物受 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 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 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 强弱有关。
植物生理学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内容实验1 MDA(丙二醛)含量测定所需试剂:10%三氯乙酸(TCA)(纯) 0.25%硫代巴妥酸 (纯)实验2: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所需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 95%乙醇 85%磷酸实验3: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测定所需试剂:dl-甲硫氨酸(Met) NBT EDTA-Na2 核黄素实验4: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测定所需试剂:PBS(PH=7.0) 30% H2O2实验五: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即ASA—POD活性)测定所需试剂:ASA(分子量167.12) (乙=胺四乙酸=钠)EDTA—Na2 PBS (pH7.0) 30%H2O实验6: ASA(维生素C)含量测定偏磷酸 95%乙醇磷酸 4% 2,2-二联吡啶 FeCl3(或FeCl3·6H2O)实验7:GSH(谷胱甘肽, 媚力肽GSH 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含量测定所需试剂:NaH2PO4·2H2O DTNB(二硫代硝基苯甲酸) PBS (PH6.8)实验8:脯氨酸测定所需试剂:磺基水杨酸甲苯茚三酮冰乙酸 85%磷酸试验9:叶绿素含量测定。
80%丙酮试验9:GR活性测定试验10: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三氯乙酸试验11: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二.酶液和母液提取1. 酶液提取所需试剂: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内含1% (m/v) 聚乙烯吡哆烷酮PVP),0.1mmol/L EDTANa2或EDTA),也可为(内含2% (m/v)PVP),0.2mmol/L EDTA Na2或EDTA)(先配制后用缓冲液定容)2. ASA . GSH母液提取所需试剂:5%偏磷酸1.抗氧化酶酶液提取(SOD.POD.CAT):1g(根据样品的量,少的可以适当减少)叶片加入预冷5ml. 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4℃冷冻15000g离心20分钟↓上清液即为酶液(5℃下保存一两天内备用,中短期用-20℃保存)2.ASA . GSH母液提取:0.1g叶片加入3ml预冷5%偏磷酸溶液↓4℃冷冻14000g离心10分钟↓上清液即为母液(5℃下保存备用)(偏磷酸可显著沉淀蛋白质和保护ASA)酶液提取所需试剂:PVP(聚乙烯吡哆烷酮):1%(1g溶于100ml水),1000ml需称取10g,此处用PBSEDTA-Na 2 : 0.1mmol/L (37.2mg EDTA-Na2溶于1000ml蒸馏水),此处用PBSPBS(缓冲液)配制方法:① Na2HPO4·12H2O ② NaH2PO4·2H2O取① 71.64g,蒸馏水定容至1L,取② 31.21g定容至1L,放置4℃冰箱备用PH=7.8 取① 91.5ml+② 8.5ml=100ml (浓度0.2mol/L)需要0.05mol/L→将上述溶液烯释至400ml (0.2mol/L*0.1=0.05mol/L*V)母液提取所需试剂:5%偏磷酸:称5g纯偏磷酸,定容至100 ml蒸馏水(需加热溶解,温度在50-60℃)偏磷酸有剧毒(偏磷酸难溶解,先得用研钵提前研碎,后用磁力搅拌器溶解一到两天后再定容)(现所用为38%HPO3,所以需称65.7895g,定容至500ml)三.实验步骤实验1:MDA含量测定1.1所需试剂:10%三氯乙酸(TCA)(纯)称10g定容至100ml0.25%硫代巴妥酸 (纯) 称0.25g用10%TCA定容至100ml(配制时,可一次完成,先配TCA,不要定容,再加入硫代巴比妥酸,然后定容,若难溶解,可以在磁力搅拌器上微热)1.2步骤:取0.3g叶片,加4ml磷酸缓冲液研磨,加入 4ml 0.25%的硫代巴比妥酸(溶于10%的三氯乙酸)溶液↓摇匀95℃加热15分钟↓快速冷却3000g离心15分钟↓取上清测定 OD532,OD600,OD450值↓按公式求 MDA浓度=6.45×(OD532-OD600)-0.56OD450 (μmol/L)可溶性糖浓度=11.71×OD450 (mmol/L)最后计算 MDA含量(μmol/g FW)= [4×(MDA浓度x)×10-3/0.1]同时,可测得可溶性糖含量(m mol/g FW)= 4×(可溶性糖浓度χ)×10-3/0.1(用多波长测定,在测定之前一定要矫正基线,公式中的参数可以直接在分光光度计上输入)注意:以0.25%的硫代巴妥酸溶液作空白调零MDA含量测定的改进1.可以用做酶活性时提取的酶液来直接测定MDA含量,用量可以定为1.0、1.5或2.0(较好)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起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它的选择 透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当植物遭受逆境伤害时,细胞 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膜的透性增加,选择透性丧失,细 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膜结构破坏的程度与逆境的强度、持 续的时间、作物品种的抗性等因素有关。因此,质膜透性的 测定常可作为逆境伤害的一个生理指标,广泛应用在植物抗 性生理研究中。 当质膜的选择透性被破坏时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其中包括盐 类、有机酸等,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介质中,如果环境介质是 蒸馏水,那么这些物质的外渗会使蒸馏水的导电性增加,表 现在电导率的增加上。植物受伤害愈严重,外渗的物质越多, 介质导电性也就越强,测得的电导率就越高(不同抗性品种 就会显示出抗性上的差异。) 本实验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来了解干旱 情况下植物受害的程度。
2016/10/5
2
实验原理
脯氨酸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具有很强的水 合能力,其水溶液具有很高的水势。脯氨酸的 疏水端可和蛋白质结合,亲水端可与水分子结 合,蛋白质可借助脯氨酸束缚更多的水,从而 防止渗透胁迫条件下蛋白质的脱水变性。因此 脯氨酸在植物的渗透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且 即使在含水量很低的细胞内,脯氨酸溶液仍能 提供足够的自由水,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8
实验步骤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1、称取正常和干旱处 理的绿豆苗的胚轴各 1.0g,先用自来水冲洗 去除表面的污物,再用 无离子水冲洗2次。用 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将材料切成1厘米长度 的小段,放进加了20ml 的去离子水的烧杯里面, 室温下浸泡1h。
2016/10/5
2、测定电导率R1,称 重。 3、把烧杯连材料放进微 波炉里中火煮5分钟,再 称重,补去离子水至原 重。 4、测定电导率R2。 5、计算相对电导率。
2.样品中脯氨酸的提取及 测定: (1)提取脯氨酸:各取正 常和干旱处理的绿豆苗的叶 片0.3g,剪碎,加入适量 80%乙醇,少量石英砂,于 研钵中研磨成匀浆。匀浆液 全部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 中,用80%乙醇洗研钵,将 洗液移入相应的刻度试管中, 最后用80%乙醇定容至刻度, 混匀,80℃水浴中提取20 分钟。
2016/10/5 3
实验原理
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并不高,但遭受水分、盐 分等胁迫时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往往增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植物受环境水分和盐度胁迫的情况,以及植物对水分和盐 分胁迫的忍耐及抵抗能力。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可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在酸性条件 下,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稳定的有色产物,该产物在 520nm有一最大吸收峰,其色度与含量正相关,可用分光光 度法测定。该反应具有较强的专一性,酸性和中性氨基酸不 能与酸性茚三酮试剂形成有色产物,碱性氨基酸对这一反应 有干扰,但加入人造沸石(permutit),在PH 1~7范围内振 荡溶液可除去这些干扰的氨基酸(如甘氨酸、谷氨酸、天冬 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等2—氨基的氨基酸)。
2016/10/5 10
9
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盐分胁迫与植物体内游离脯氨 酸积累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用茚三酮作显色剂要在酸性条件下起反应? 目的是什么? 3相对电导率与细胞膜的透性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相对电导率能否作为 植物抗寒(冻)性的生理指标? 为什么? 5 以电导率或相对电导率作为抗寒性的指标,哪个更 好些?为什么?
2016/10/5
(2)除去干扰的氨基酸: 向提取 液中加入约0.4g的人造沸石和0.2g 活性碳,强烈振荡5分钟,过滤, 滤液备用。 (3)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分别吸 取上述提取液2mL于刻度试管中, 再取一支刻度试管,加入2mL 80%乙醇作为参比,分别向上述 各试管中加入2mL冰醋酸和2mL茚 三酮试剂,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 冷却后在分光光度计测520nm处 各样品的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上 查出每毫升被测样品液中脯氨酸 的含量
2016/10/5
分别吸取上述各标准溶 液2mL,冰醋酸2mL, 茚三酮试剂2mL,加入 到10mL带塞刻度试管中, 塞上塞子,于沸水浴中 加热15分钟,用分光光 度计测定520nm的光密 度值,以零浓度为空白 对照。将测定结果以脯 氨酸浓度为横坐标,以 光密度值为纵坐标制作 标准曲线。 7
实验步骤
实验八:逆境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 影响(脯氨酸及相对电导率)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报告
2016/10/5
1
实验目的和意义
本实验设计主要通过培 养植物的幼苗,给予幼 苗不适宜的干旱胁迫处 理,来研究植物对逆境 的反应,通过测定幼苗 的膜透性、脯氨酸含量 的变化,研究逆境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内 部的生理生化机理。
2016/10/5 5
实验材料和器材
• 实验材料
绿豆苗
• 器材:分光光度计、
水浴锅、烘箱、天平、 带塞试管、烧杯、研钵、 石英砂、漏斗、滤纸、 玻棒 、电导率仪 • 试剂:80%乙醇、酸 性茚三酮试剂源自脯氨酸 标准母液、人造沸石、 活性碳
6
2016/10/5
实验步骤
1.脯氨酸标准曲线制 作:吸取脯氨酸标准母 液0, 0.5, 1.25, 2.5, 5.0, 7.5, 10.0, 15.0mL分别 放入8个50mL容量瓶中, 分别加入蒸馏水定容至 50mL,配成0.0,1.0, 2.5,5.0,10.0,15.0, 20.0,30.0µg/mL的系 列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