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等生理过程的科学学科,通过实验测试可以揭示植物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方法,包括植物生长实验、叶绿素测定实验和逆境胁迫实验等。

一、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是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反应的一种常见方法。

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来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在实验中,选取相同种子并进行处理,如将一组种子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另一组放置在低温环境中,然后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了解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以及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叶绿素测定实验叶绿素是植物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色素,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叶绿素测定实验可以通过测量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来评估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中,首先需要采集新鲜叶片样品,并将其研磨得到绿色叶汁,然后通过光度计等仪器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通过叶绿素测定实验可以评估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养分浓度)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三、逆境胁迫实验逆境胁迫实验是模拟植物在环境恶劣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如盐胁迫、干旱胁迫、冷热胁迫等。

通过逆境胁迫实验,可以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和耐受机制。

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浇灌植物或让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生长的植物进行比较分析。

逆境胁迫实验可以揭示植物对逆境的敏感性和胁迫响应机制,为育种和改良耐逆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是研究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揭示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植物生长实验、叶绿素测定实验和逆境胁迫实验是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方法,分别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和逆境胁迫的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测试的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为培育适应不同环境的优良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1 外渗电导率记录
[思考题]
1 测定植物组织外渗电导率时,有时会发 现处理电导率比对照低的现象,试解释?
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原理]
在恒温恒压下,由植物组织与外界溶液组 成的体系的水势包含有植物组织的水势和 溶液的渗透势。
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低于外液的渗透势, 则植物组织吸水而使外液浓度变大;反之, 植物组织失水而使外液浓度变小;若二者 相等,则外液浓度不变,此时外界溶液的 渗透势等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思考题]
1.为什么常根据葡萄的颜色来判断葡萄的 质量好坏?
2.试想一下,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影响花青 素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植物组织抗逆性鉴定 --外渗电导法
[原理]
质膜的选择透性因逆境伤害而明显改变或 丧失时,细胞内的物质(尤其是电解质)大 量外渗,从而引起组织浸泡液的电导率发 生变化,通过测定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 就可反映出质膜的伤害程度和所测材料抗 逆性的大小.
同一种溶液浓度不同,比重亦不同。
当两个不同浓度的溶液相遇时,稀的溶液 由于比重小而上浮,浓的溶液比重大而下 沉。当把浸过植物组织的溶液滴回到原浓 度的溶液中时,液滴会发生下降、上升或 基本不动几种情况。
如果液滴下降,说明浸泡液的渗透势高于 植物组织的水势;若液滴上升,说明浸泡 液的渗透势低于植物组织的水势;如果液 滴不动,则表示植物组织与浸泡液的水分 交换处于动态干衡中,浸泡液的渗透势等 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一 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 ---改良半叶法
[原理]
• 植物叶片的主脉两侧对称部分叶面积基本 相等,其形态和生理功能也基本一致。
•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叶柄或茎的韧皮部, 保留木质部,以阻断叶片光合产物的外运, 同时保证正常水分供应。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

本实验采用了盆栽植物的生长观察和测量方法,结合实验室中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得出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结论。

1. 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科学,它涉及植物的生理过程、代谢调节、信号传导等方面。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盆栽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包括绿萝、仙人掌和吊兰。

为了模拟不同环境条件,我们设置了三组实验组:阳光组、阴影组和干旱组。

每组实验设置五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与讨论3.1 生长观察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茂密且向阳生长;仙人掌的刺变得更加粗壮,颜色也更加鲜艳;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大,叶色浅绿。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叶片变得较为苍白,茂密度下降;仙人掌的刺变得细长,颜色较为暗淡;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小,叶色深绿。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现象;仙人掌的刺变得干瘪,颜色变得暗淡;吊兰的叶片开始卷曲,叶色变黄。

3.2 生理指标测量我们通过测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来进一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也较高;仙人掌的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也较低;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处于中等水平。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急剧下降;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更加茂盛,叶片颜色更加鲜艳。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素的卟啉环
叶绿素分子头部的金属卟啉环中心均为Mg2+。 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H + 取
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可形 成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被破坏,故常 用此法制做植物的原色标本。
(三)叶绿素的光学性质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 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目录
实验一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4学时 实验二 小蓝子法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4学时 实验三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四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植物
实验一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TTC法、染料染色法)
[实验步骤]
一、氯化三苯四氮唑法(TTC法) 1、原理
凡是生活细胞,就有新陈代谢。渗入生活细胞的无色的TTC能被脱氢辅酶(NADH2或NADPH2)上 的氢还原成红色产物(TTF),肉眼可辨。 2、材料:玉米、小麦(吸胀种子) 3、方法:100粒种子,沿中心线纵切为二,做如下处理: 100半粒
4、叶绿素提取液荧光现象观察
➢ 取试管3: ➢ 从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观
察; ➢ 再在透射光方向观察叶绿
体色素溶液的颜色; ➢ 记录叶绿素体色素溶液颜
色有何不同 ,分析原因。
5、铜代叶绿素反应
向试管4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并不断摇匀,至颜色变化, 观察并记录现象;
向变色后的叶绿素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铜,并在酒精灯上 缓缓加热,观察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植物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科,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生理过程。

为了深入理解植物生理学,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实验研究,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帮助大家系统了解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实验一: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氧气释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来评估光合作用效率。

实验步骤如下:1. 将一片绿叶片放入水中,并用环状金属片夹住叶片。

2. 将装有水的容器倒置在金属片上,并使叶片完全浸入水中。

3. 在光亮条件下放置数小时,测量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记录并计算光合速率。

4. 重复操作若干次,得出稳定的结果。

实验二:水分利用实验水是植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乏或过多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和细胞渗透压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其中一盆为对照组,另一盆加盐水。

2. 分别测量两盆植物的根系吸水量和细胞渗透压,记录数据。

3. 将两盆植物进行比较,得出对盐水处理的植物的适应能力。

实验三:激素生理实验植物激素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生长的速率和荷尔蒙水平来评估激素的作用。

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一些与生长相关的植物,如小麦或豌豆等。

2. 分别在一组处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激素,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3. 坚持一段时间,测量植物的生长速率和荷尔蒙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

以上是三个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希望这份实验指南能对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实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一、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1.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包括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呼吸、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2.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推动学科的发展。

3.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控制性和操作性。

科学性是指实验要有明确的科学目的和科学问题;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其他人重复验证;控制性是指实验中要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操作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应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实施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科学问题,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实验的背景和已有研究成果。

2.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3.实验的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下关键的观察和测量数据。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5.实验结论的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总结出实验结论,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三、实验示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太阳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并联光电度数计、光源、植物叶片。

(2)实验操作:a.在不同的光强条件下,测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强的关系。

b.分析测量结果,绘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曲线图。

c.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3.实验结果:(1)测量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高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高;低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4.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呈正相关关系,即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以上实验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设计。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册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册

前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等生理过程。

本实验报告册旨在为学生提供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一、实验内容本实验报告册包含以下实验内容:1.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2. 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3. 植物蒸腾强度测定4. 植物蒸腾现象观察5. 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6. 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7.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8. 光合作用必需条件及光下放氧9.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广口瓶法)10. 种子生活力测定11. 细胞分裂素对离体叶片的保绿作用12.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转化的观察二、实验方法以下为部分实验的具体方法:1.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目的:熟悉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区分初始质壁分离、凹形质壁分离、凸形质壁分离等的不同。

实验材料:黄丝藻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仪器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尖头镊子;小培养皿。

- 试剂:1mol/L 硝酸钾溶液;1mol/L 氯化钙溶液;1mol/L 蔗糖溶液。

实验步骤:- 将黄丝藻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mol/L 蔗糖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 将细胞置于1mol/L 硝酸钾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 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实验目的: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仪器设备:小液流仪;滤纸;蒸馏水。

- 试剂:0.5mol/L 蔗糖溶液。

实验步骤:- 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小块,置于小液流仪的滤纸上。

- 将滤纸浸入0.5mol/L 蔗糖溶液中,记录液流速度。

- 重复实验,改变蔗糖浓度,观察液流速度的变化。

三、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目的:简述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原理: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

3. 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试剂。

4.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步骤。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实验技术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实验技术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实验技术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各种生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特性和调控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包括光合作用测定、光周期实验、蒸腾作用研究和植物生长素的测定。

一、光合作用测定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测定可以通过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来进行。

测定方法可以使用荧光法或者气体交流法。

荧光法是通过测定叶片上的荧光信号的强度来计算净光合速率,而气体交流法是通过测定进出叶气体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这些方法需要使用一些仪器设备,如荧光测定仪或气体交流测定系统。

二、光周期实验光周期是植物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光照和黑暗的周期性变化。

光周期实验主要用于研究植物的花期控制、休眠期控制等生理过程。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控制植物所接受的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的比例来模拟不同的光周期条件。

可以使用光周期系列灯来实现对光周期的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花期的调控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指标。

三、蒸腾作用研究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过程,是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过程之一。

蒸腾作用研究常用的技术是测定植物叶片表面的水蒸气压,并结合气孔开闭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测定水蒸气压时通常使用水分压差传感器或者电子秤等设备,观察气孔开闭可以通过显微镜或者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工具进行。

四、植物生长素的测定植物生长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激素,调控着植物体内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研究植物生长素的测定可以使用生物测定法、免疫测定法和色谱法等。

生物测定法使用生物体来测定生长素的活性,如使用阿片酸促进小麦胚芽的生长来测定生长素含量。

免疫测定法则是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生长素含量。

色谱法是利用气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来分离和测定植物生长素的含量,通常需要先对样品进行提取和纯化。

结论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是理解植物各种生理过程和调控机制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的顺序依次剪下叶片的另一半,按顺序夹在湿 润的纱布中带回。
4.称干重

取 6 个称量瓶分别标上绿叶光照 1 、 2 、 3 , 绿叶黑暗1、2、3,将各同号叶片照光与暗 中的两半叶叠在一起,用打孔器打取叶圆 片,分别放入相应编号的称量瓶中(光下 和暗中的叶圆片分开)。
每5个叶片打下的叶圆片放入一个称量瓶中, 做为一个重复。
用铅笔编号(1~15);(5) 镊子;(6) 打孔器;

[方法]

• • • •
1.取样
2.处理叶柄 3.剪取样品
4.称干重
5.结果计算
1.取样

选择较绿植物叶片 15 片,注意叶龄、叶色、
着生节位、叶脉两侧和受光条件的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分别用纸牌编号(例如1、2、3~15)。
2.处理叶柄

(3)抑制法:用棉花球蘸取5%三氯乙酸


[实验结果记录]
1.实验材料: 植物名称: 取样部位和数量

[思考题]
1. 为什么常根据葡萄的颜色来判断葡萄的 质量好坏? 2. 试想一下,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影响花青 素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植物组织抗逆性鉴定 --外渗电导法
[原理]

质膜的选择透性因逆境伤害而明显改变或


1.材料:红色葡萄和青色葡萄;
2.仪器:(1) 721型分光光度计;(2) 打孔器; (3) 剪子;(4) 10ml刻度试管;(5) 刀片。 3.药品:(1)1%盐酸;(2)5%乙醇溶液。

[方法]


1.样品的提取与测定
2.花青素含量结果计算
1.样品的提取与测定

用直径为 0.9cm 打孔器(准确测量计算面积), 在葡萄各个不同部位打 4 圆片,深度以破皮为适,
2.实验时间:
3.实验数据记录:
[思考题]
1、在改良半叶法中为什么要杀死韧皮部?
2 、为什么选择叶龄、叶色、着生部位和受光一致, 以及主脉两侧对称的叶片? 3 、在取样称重时,为什么同号叶片的两个半叶叠 在一起用打孔器打取叶圆片? 4、在烘干过程中,为什么需要用105℃的高温 10min 杀死细胞?如若不然,将对实验数据产生什 么样的影响?

3.药品:(1) 洗液;(2)蒸馏水
[方法]


1.清洗用具:
2.材料准备:本实验选取颜色、大小、
厚度相对一致的绿色较小叶片30枚,先用
自来水冲洗除去表面的污物,再用蒸馏水
清洗叶片,然后用洁净滤纸将叶表面的水
分轻轻吸干。
3.材料的环境胁迫处理:

取15枚绿叶分为3 组,即3 次重复,放入洗 净且垫有湿纱布的瓷盘中,加盖,置于35℃ 恒温箱中1.5h 进行高温处理。
取出后待于室温平衡后用来测定外渗电导率。

剩余的15枚绿叶也分为3 组,即3 次重复, 保存在铺有湿纱布的瓷盘中,置于室温下,作 为对照。
4.外渗电导率测定:

(1)样品浸泡:取6个20ml试管,编号。
将处理和对照每个重复的5片叶叠放在一起
用0.5cm直径的洗净打孔器,打取20个小圆
片 (即打4下) ,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4.向浸泡液中加待测样品:
取6个待测叶片,用毛刷清洁叶表面,将基 部切掉。 所有叶片放在一起,用打孔器(0.9 cm2)打 孔( 8 片) ,分别放入浸泡试管(乙组) 中,每个试管中的叶片数量要一致(6片), 并且每个试管中来自每个叶片的叶片数量 相同(1片) ,以保证各个试管中的样品水 势尽可能的一致,将叶片全部浸没在溶液 中,盖上盖子。

5.溶液平衡

叶片浸泡30min,期间轻轻摇动试管数次, 以加速水分平衡。
6.平衡情况检测



叶片浸泡 30min 后,用解剖针分别放入少许甲烯 蓝粉末在乙组每个试管中,使溶液着色,但甲烯 蓝粉末不宜加过多。 将浸泡液充分混匀。用细滴管吸取有色溶液少许, 插入相应浓度的甲组试管中,使滴管尖端位于溶 液中部,然后轻轻挤出 1 小滴有色溶液,小心抽 出滴管(注意勿搅动溶液),放回相应的浸泡试管 中。 观察有色小液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1.实验材料:

植物名称:


试验处理:
取样部位及数量:
5.实验数据记录
有色浸泡液小滴在原浓度溶液中的运动
情况记载
[思考题]
1.取样时,为什么将所取叶片全部叠在一 起打孔,然后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并保证 每个试管中来自每个叶片的圆片数量一致? 2. 浸泡液数量多少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3 . 有色液滴为什么会在原浓度溶液中上 升、下降或静止不动?



同一种溶液浓度不同,比重亦不同。
当两个不同浓度的溶液相遇时,稀的溶液 由于比重小而上浮,浓的溶液比重大而下 沉。当把浸过植物组织的溶液滴回到原浓 度的溶液中时,液滴会发生下降、上升或 基本不动几种情况。

如果液滴下降,说明浸泡液的渗透势高于 植物组织的水势;若液滴上升,说明浸泡 液的渗透势低于植物组织的水势;如果液 滴不动,则表示植物组织与浸泡液的水分 交换处于动态干衡中,浸泡液的渗透势等 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油菜叶片 2.仪器:(1) 5ml试管8支;(2) 10ml刻 度试管8支;(3) 细滴管8~10支;(4)移 液管8支;(5) 试管架1个;(6) 打孔器 (0.9 cm2)1个;(7) 镊子、解剖针、滤纸。 3.药品:(1) 甲烯蓝粉末;(2) 蔗糖溶 液,浓度为lmol· L-1。
率。

电极在每次测定之后都要用蒸馏水洗净并用吸水
纸吸干. 注意:测定时不要把叶片带出来


然后将各个试管(浸泡液及材料)加盖,再
置于沸水中煮沸10min,冷却至室温后再
一次测定浸泡液的电导率。
结果计算

电解质渗出率(%)=(浸泡液电导率值/煮 沸后电导率值) ×100
电解质渗出率(%)=(浸泡液电导率值﹣本 底电导率值)/( 煮沸后电导率值﹣本底电导率 值) ×100 伤害率(%)=(处理电导率值﹣对照电导率 值)/ (处理煮沸后电导率值﹣对照电导率值) ×100

如果有色液滴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吸水,叶片
组织的水势小于该浓度溶液的渗透势;

如果有色液滴上升,表示浸过组织的溶液浓度变
小(即植物组织中有水分排出),说明叶片组织的
水势大于该浓度溶液的渗透势;

如果有色液滴静止不动,说明叶片组织与
外液的水分交换达到动态平衡,叶片组织
的水势等于该浓度溶液的渗透势;
丧失时,细胞内的物质(尤其是电解质)大
量外渗,从而引起组织浸泡液的电导率发
生变化,通过测定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
就可反映出质膜的伤害程度和所测材料抗
逆性的大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油菜或其它植物叶片
2.仪器:(1) 20ml具塞试管;(2) l0ml移 液管;(3) 洗瓶;(4) 温度计;(5) 玻棒、镊 子;(6) 打孔器;(7) 剪刀;(8) 带盖白瓷盘; (9) 滤纸、纱布、铅笔;(10) 电导率仪; (11)温箱 (12) 水浴锅;(13) 烧杯
花青素含量(nmol· cm-2)= (ODλ ×V×106)/(ε λ ×S)
ε λ :花青素克分子530nm波长消光系数为4.62×106; ODλ :ODλ = OD530- 0.1OD650 V:提取液总体积(8ml); S:苹果果皮总面积(cm2); 106:ε λ 为毫克分子消光系数,转化为毫微克分子故乘106。
定时间后,测定光下和暗中叶片的干重差,
即为光合作用的积累的干物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出光合速率。
[材料、仪器、药品]
• •
1.材料:薄荷叶片。 2.仪器及用品:(1) 剪刀;(2) 2块湿纱布; (3)2培养皿;(4) 15个小纸牌,去户外之前 ( 7 )铅笔;( 8 )记号笔; (9) 6 个称量瓶; (10) 烘箱;(11) 分析天平;(12)干燥器。 3.药品:5%三氯乙酸。
种浓度。
组),将 1mol 的蔗糖溶液稀释成 0.1、 0.2、

按表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配制好的
溶液要充分混匀。
3.准备浸泡液:

取洁净干燥的5ml试管8支编号(乙组),
从甲组中依次取出0.1~0.8 mol的蔗糖溶液
1ml,分别加入乙组的各个试管中,盖上盖
防止蒸发,放到试管架上,做为浸泡液。
用刀片取下果肉,否则会延长花青素提取时间。

剪成细条放入10ml刻度试管中。以每平方厘米果 皮面积加4ml提取液之比,加入8ml提取液。 于室温下振荡数次,浸渍半小时后过滤,取过滤 液分别测定OD530及OD650光密度值。

2.花青素含量结果计算

花青素的含量通常是以单位面积所含花青素毫微克分 子数来表示,按下式计算。



计算: Ψ π =一iCRT 式中: Ψ π 为渗透势,单位为 MPa;i 为范特荷夫 系数或等渗系数, 对于不解离的蔗糖溶液为 1.0 , 对于 NaCl 溶液为 2.0 ; C 为浸泡液的摩尔浓度; R 是理想气体常数,0.0082;T是绝对温度。 浸泡液的液滴不动时,植物组织的水势( MPa) Ψ w=Ψ π =一iCRT
或0.3mol/L的丙二酸涂抹叶柄一周。本 实验统一使用三氯乙酸。注意勿使抑制液 流到植株上。
3.剪取样品

叶柄处理完毕后即可剪取样品,并开始记录时间,
进行光合作用的测定。

按编号次序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并按顺序夹在
湿润的纱布中,放入培养皿中,用黑色不透光的
塑料袋包好带回室内存于暗处。4h后,再按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