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实验希尔反应
希尔反应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离体叶绿体希尔反应的观察——染料还原法姓名:学号:系别:班级:实验日期:2012.12.05同组姓名:实验报告内容一、摘要实验以新鲜的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以菠菜的离体叶绿体为实验对象,由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根据2,6 -二氯酚靛酚在光下从蓝色到粉红色再到无色的变化,观察希尔反应。
在本实验中观察到,加入叶绿体悬浮液的试管,在光下由蓝色变为绿色(由于叶绿体存在的原因);暗处的试管仍为蓝色。
二、实验原理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如2,6 -二氯酚靛酚、高铁氰化钾、苯醌、NADP+、草酸等)。
三、实验目的以菠菜叶片的离体叶绿体为实验对象,根据2,6 -二氯酚靛酚再光下从蓝色到无色的变化,观察离体叶绿体的希尔反应,了解叶绿体在光合放氧中的作用。
四、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实验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容量瓶、量筒、烧杯、纱布、剪刀、移液管、试管等实验试剂:(1)叶绿体提取液(0.067mol/L磷酸缓冲液,pH 6.5 + 0.3moi/L蔗糖+0.01mol/LKCl);(2)0.1% 2,6 -二氯酚靛酚(溶于0.067mol/L磷酸缓冲液+0.01%KCl)五、实验步骤1.离体叶绿体悬浮液的制备称取8g叶片,加10ml预冷提取液研磨,在研钵中捣碎30秒钟后继续加入15ml冷提取液;经过二层纱布过滤,去残渣,挤出滤液,置于离心管中。
以1000转/分离心3分钟;弃去沉淀(破碎的细胞或组织残渣)。
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再以3000转/分离心8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为破碎的叶绿体。
沉淀悬浮于20ml 的提取液中,此即为叶绿体悬浮液。
2.离体叶绿体对2,6 -二氯酚靛酚的还原作用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叶绿体悬浮液和2ml 0.1%的2,6 -二氯酚靛酚,混匀。
一试管置于阳光下,另一试管置于黑暗处。
5min后在两试管中分别继续加入2ml 0.1%的2,6 -二氯酚靛酚,置于与之前相同的环境中,10min后对比观察两试管颜色的不同。
叶绿体希尔反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希尔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希尔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观察希尔反应现象,加深对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是指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裂解水,释放氧气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
该反应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希尔发现,故称希尔反应。
希尔反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原理如下:1. 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的水分子被光能激发,分解为氧气、质子和电子。
2. 分解产生的氧气从叶绿体释放到外界。
3. 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还原为NADPH或NADH。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菠菜叶、蒸馏水、2,6-二氯酚靛酚(2,6-DICP)、磷酸缓冲液、蔗糖、KCl、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研钵、漏斗、容量瓶、量筒、烧杯、纱布、移液管、台灯等。
2. 实验试剂:提取液(0.067M磷酸缓冲液,pH 6.5,0.3M蔗糖,0.01M KCl)、0.1% 2,6-二氯酚靛酚(溶于0.067M磷酸缓冲液0.01%KCl)。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菠菜叶,洗净后放入研钵中。
2. 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研杵充分研磨,制成菠菜叶匀浆。
3. 将菠菜叶匀浆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4. 将滤液倒入离心管中,以3000 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5. 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提取液,用研杵充分研磨,制成叶绿体悬浮液。
6. 将叶绿体悬浮液倒入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值。
7. 将叶绿体悬浮液分为两组,分别置于光照和暗处。
8. 在光照组中,加入适量2,6-DICP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9. 在暗处组中,加入适量2,6-DICP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10. 记录两组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组实验结果显示,加入2,6-DICP溶液后,叶绿体悬浮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 暗处组实验结果显示,加入2,6-DICP溶液后,叶绿体悬浮液仍为蓝色。
叶绿体的提取和希尔反应活性检测

叶绿体的提取和希尔反应活性检测摘要:通过差速离心法从油菜和青菜中提取叶绿体,并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叶绿体的大小。
同时,利用收集到的叶绿体作为实验材料,对希尔反应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温和药物制剂会使叶绿体失活或者活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希尔反应。
关键词:;差速离心法;叶绿体;希尔反应前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细胞器,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人类呼吸,对人类也是至关重要,因此对叶绿体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提取叶绿体的时候采用研磨方法使细胞破碎得到匀浆液,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到较纯的叶绿体,并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所得叶绿体的大小。
利用提取到的叶绿体进行对希尔反应活性的检测,主要是向光照后的叶绿体溶液中加入2,6-二氯靛酚(2,6-DICP),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其OD值,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OD值的变化间接得出光合作用产物H的产量及叶绿体活性的大小,从而总结出影响希尔反应活性的因素。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生物材料油菜,青菜1.1.2器材小塑料盆,研钵,漏斗,纱布,离心管,5ml移液管,大橡皮头,试管,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比色杯,离心机,天平,水浴锅,分光光度计,光照培养室,显微镜,显微镜测微尺1.1.3试剂石英砂,冰块,提取介质:0.5mol/L蔗糖、10mmol/L NaCl;10mmol/L 2,6-DICP 溶液;2%Triton X-100.1.2 方法1.2.1提取叶绿体(1)在两个小塑料盆中装上冰块,其中一只装半盆冰块,从冰箱中取出一个冷冻的研钵,将研钵放入这个小塑料盆的冰块中。
另一只小塑料盆装满冰块,将离心管插入其中预冷。
(2)称取青菜叶和油菜叶各5g,分别剪碎,分别放入两个研钵,加入10ml预冷的提取介质和少许石英砂,在冰浴中迅速研磨成细浆,补加5ml提取介质。
将四层纱布铺在漏斗上再分别将淹没的细浆进行过滤,滤液收集到预冷的离心管中各10ml.(3)室温下800rpm离心3min,离心后分别将上清液倒入另外预冷的离心管中。
《植物生理学》重点内容考试必考

《植物⽣理学》重点内容考试必考⽔势:⽔溶液的化学势与纯⽔的化学势之差,除以⽔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质外体途径:指⽔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分从⼀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分从⽔势⾼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蒸腾作⽤:指⽔分以⽓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主要是叶⼦),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被动运输: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主动运输: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质外体:植物体内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可⾃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因此⼜叫外部空间或⾃由空间。
共质体:指细胞膜以内的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故称共质体,⼜称内部空间。
物质在共质体内的运输会受到原⽣质结构的阻碍,因此⼜称有阴空间。
原初反应:指光和作⽤中从叶绿素分⼦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个光化学反应为⽌的过程。
希尔反应: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能将含有⾼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
光和链:在类囊体摸上的PSII和PSI之间⼏种排列紧密的电⼦传递体完成电⼦传递的总轨道。
光和磷酸化:是指在光合作⽤中由光驱动并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梯度的能量把ADP和磷酸合成为ATP的过程。
同化⼒:由于ATP和NADPH⽤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
光呼吸:植物的绿⾊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的分解⽔并放出氧⽓的反应。
有氧呼吸:指⽣活细胞在氧⽓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氧呼吸:指在⽆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和质⼦,沿着⼀系列有顺序的电⼦传递体组成的电⼦传递途径,传递到分⼦氧的总过程。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指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3、光形态建成:光形态建成是指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4、三重反应:用乙烯处理植物幼苗后,出现的抑制伸长生长、促进茎增粗、促进茎横向生长的现象称为三重反应。
5、末端氧化酶: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H+或e-传递给O2,从而形成H20或H2O2的氧化酶。
6、临界日长:临界日长是指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或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
7、临界夜长:临界夜长是指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暗期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暗期。
8、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无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
9、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外界单方向刺激产生的生长性运动。
10、向光性:向光性是指植物向光照入射方向弯曲的反应。
11、自由水:自由水是指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含量制约植物的代谢强度。
12、束缚水:束缚水是指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13、溶液培养法:又名水培法,是指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14、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15、同化能力: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因此将这两种物质统称为同化能力。
16、光补偿点:光补偿点是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外界光照强度。
17、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这个数值称为光饱和点。
18、CO2补偿点:CO2补偿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与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第六版名词解释第一章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渗透势:即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细胞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于细胞壁的压力存在而增加的水势的值。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同化每mol的CO2所需要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光合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水分具有较大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矿质营养: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亦称灰分元素。
大量元素:指N、P、K、Ca、Mg、S、Si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
微量元素:指Mo、Fe、B、Mn、Na、Zn、Cu、Ni、Cl九种元素,植物需要的量极小。
溶液培养: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对各种物质的通过难易不一,有的容易通过,有的则不易或不能通过。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被动运输:载体顺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运输。
主动运输:载体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运输。
转运蛋白:能选择性地使非自由扩散的小分子透过质膜的运输蛋白。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载体:一类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植物生理研究技术实验

植物生理研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二叶绿体的分离制备及希尔反应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学习分离制备叶绿体的技术方法,加深对希尔反应的理解及对光反应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英国生物化学家R.Hill(1937年)首先将离体叶绿体加入有适当氢受体(如草酸高铁钾盐、2,6一二氯酚靛酚、NAD+和NADP+)的水溶液中,照光后即有O2放出,这就是水的光解,即希尔反应。
制备离体叶绿体和测定希尔反应活力是研究叶绿体结构和光反应必不可少的。
叶绿体的分离采用离心分级分离,即利用叶绿体的直径和沉降系数与其他细胞器不同的特点,先用低速离心除去细胞碎片,后用高速离心沉降叶绿体。
希尔反应活力的测定是将叶绿体加入铁氰化钾,并照光,水被光解放氧,而溶液中的Fe(CN)63-被还原成Fe(CN)64+,后者可使FeCl3。
变成游离的Fe2+,而Fe2+又可与邻菲啰啉盐生成橙红色的络合物,并且Fe2+的浓度与颜色深浅呈线性关系,因而可比色测定。
其反应如下:三、实验材料、设备和试剂1.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2.设备(1)分光光度计(2)台式离心机(3)研钵(4)照光装置(5)试管(6)移液管(7)烧杯(8)纱布3.试剂(1)叶绿体提取液(STN)溶液:含有0.4mol·L-1蔗糖、0.05 mol·L-1HCI—Tris 缓冲液、0.01 mol·L-1NaCl,用HCl调pH至7.8,贮于冰箱预冷备用。
(2)希尔反应试剂:包括0.5 mol·L-1 Tris缓冲液(pH7.8)、0.05 mol·L-1 MgCl2溶液、0.1 mol·L-1NaCl溶液、0.01 mol·L-1K3Fe(CN)6溶液;上述4种溶液单独分装,不能混合。
(3)显色试剂:0.01 mol·L-1FeCl3溶液(用0.2 mol·L-1醋酸配制)、0.05 mol·L-1邻菲啰啉盐酸盐(C12H18N2·HCl·H2O)溶液(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
2017四川农业大学考研——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

学霸备考16年考研植物生理学考前冲刺——名词解释篇15年真题1.次级共运转(次级主动运输):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转运,使质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加,该渗透能是离子或者中性分子跨膜转运的动力。
2.细胞的信号转导: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5.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之后,能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抵抗能力。
对不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的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
8.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之。
9.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种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
10.水孔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
14年真题1.乙烯的三重反应:乙烯使黄化豌豆下胚轴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2.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临界日长:昼夜周期中,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日照长度。
4.花芽分化: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
5.光合速率:指光照条件下,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释放O2的量)。
6.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7.光合单位:叶绿体中不是所有的叶绿素分子都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大约300个叶绿素分子组成一个功能单位才能进行光子的吸收,该功能单位称为光合单位,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实验
希尔反应的观察和反应速率的测定
摘要:
本实验以新鲜的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以菠菜的离体叶绿体为实验对象,由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根据2,6 -二氯酚靛酚在光下从蓝色到粉红色再到无色的变化,观察希尔反应。
在本实验中观察到,加入叶绿体悬浮液的试管,在光下由蓝色变为绿色(由于叶绿体存在的原因);暗处的试管仍为蓝色。
一、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如2,6 -二氯酚靛酚、高铁氰化钾、苯醌、NADP+、草酸等)2H2O+2A →2AH2+O2
希尔反应的测定的方法是(1)放氧速率;(2)氧化剂被还原的速率。
本实验中2,6 -氯酚靛酚还原后,溶液由兰色变为无色。
实验目的:
观察和测定希尔反应,了解叶绿体在光合放氧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菠菜
实验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容量瓶、量筒、烧杯、纱布、移液管、台灯等
实验试剂:(1)提取液(0.067M 磷酸缓冲液,pH 6.5 + 0.3M 蔗糖+ 0.01M KCl);(2)0.1% 2,6 -二氯酚靛酚(溶于0.067M 磷酸缓冲液+0.01%KCl)
三、实验步骤
1.离体叶绿体悬浮液的制备
称取8克叶片,加10ml预冷提取液研磨,在研钵中捣碎30秒钟后,继续加入15ml冷提取液; 经过二层纱布过滤,去残渣,挤出滤液,置于离心管中。
以1000转/分离心3分钟;弃去沉淀。
以3000转/分离心上层液,8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为破碎的叶绿体。
用20ml提取液悬浮沉淀,置于冰浴备用。
2.离体叶绿体对2,6 -二氯酚靛酚的还原作用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叶绿体悬浮液和1ml 0.1%的2,6 -二氯酚靛酚。
一试管照光,另一试管置于黑暗。
5-10min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黑暗处的试管颜色未发生变化,一直都是蓝绿色;
光照下的试管颜色明显变浅,由较深的蓝绿色变为浅绿色,证明希尔反应的存在,可见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
实验讨论:
1、离体叶绿体对染料的还原作用实验中,比较两个处理的溶液颜色有何不同,并解释实验结
果。
答:现象:两份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1ml 0.1%的2,6 -二氯酚靛酚后,一份在光照条件下,一份在黑暗条件下;在黑暗条件下的叶绿体悬浮液一直是蓝绿色的;而在光照条件下的叶绿体悬浮液在加入1ml 0.1%的2,6 -二氯酚靛酚后为蓝绿色,而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叶绿体悬浮液又慢慢变为原来的颜色,浅绿色。
原因:这是由于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被激活,而释放出电子,从而还原某些氧化剂。
2,6 -二氯酚靛酚本来是蓝色的,加入后使得叶绿素提取液变为蓝绿色,而2,6 -氯酚靛酚还原后,溶液变为无色,这时叶绿素提取液又变为原来的颜色,浅绿色。
参考文献:
王英典,刘宁.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