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植物对胁迫的响应机制之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数据及结果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水分胁迫下植物的渗透调节【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生理作用,及植物对胁迫的影响机制;2.了解脯氨酸对植物水分胁迫下的抗性生理。
【实验原理】在逆境条件下(旱、盐碱、热、冷、冻),植物体内脯氨酸(proline,Pro)的含量显著增加。
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强的品种往往积累较多的脯氨酸。
因此测定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标。
另外,由于脯氨酸亲水性极强,能稳定原生质胶体及组织内的代谢过程,因而能降低冰点,有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增加,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因此,亦可作为抗寒育种的生理指标。
在酸性条件下,茚三酮和脯氨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产物在520nm 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
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
【材料、仪器及试剂】1.实验材料:小麦幼苗:对照;100mM、200mM NaCl处理48h;5%、15% PEG-6000处理48h2.仪器:天平,烧杯,分光光度计,研钵,容量瓶,具塞试管,移液管,胶头滴管,水浴锅3.主要试剂:3%磺基水杨酸、冰醋酸、甲苯(使用完勿弃入下水道,请回收)、2.5% 酸性茚三酮溶液(60 ml冰醋酸、16.4 ml磷酸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再加入2.5 g茚三酮,溶解后避光保存)、脯氨酸标准母液:精确称取25 mg脯氨酸,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倒入500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此标准液中脯氨酸浓度50 μg /ml。
【实验步骤】(一)、样品的测定1.脯氨酸的提取:准确称取不同处理的待测植物叶片各0.2g(每种处理至少做三个平行),用3%磺基水杨酸研磨提取,分别转移至试管中,然后向各试管分别加入5ml 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冷却后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滤液用3%磺基水杨酸定容至5mL,即为脯氨酸的提取液(预先湿润滤纸,尽量全部收集Pro提取液)。
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及结果

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及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
脯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氨基酸,它在植物中起着调节渗透压、抗逆性、保护细胞膜完整性等多种生理功能。
因此,测定植物中脯氨酸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有:植物组织样品、乙醇、脯氨酸标准物质、离心机、溶液混合器、超声波清洗器、显微管、比色皿、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样品:收集植物样品后,在洁净条件下取样品约10克,稍微清洗并切碎成小片,以利于提取脯氨酸。
2.浸提脯氨酸:将植物样品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使乙醇能充分接触到样品。
使用超声波清洗仪提取样品中的脯氨酸,提取时间为30分钟。
3.离心处理:将乙醇提取液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转移至显微管中。
4.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不同浓度的脯氨酸标准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乙醇,制备不同浓度(如0.2、0.4、0.6、0.8和1.0 mg/mL)的标准品溶液。
5.比色测定:取0.2~1.0 mL标准品溶液,分别加入10%冰醋酸溶液(2.3 mL),然后加入15%草酸溶液(2.5 mL),混合均匀。
再加入0.2%法拉第试剂(0.2 mL),充分混合,并静置15分钟。
测量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 nm。
6.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定,按照比色皿中的液体,即可得到对应吸光度值。
7.测量样品中脯氨酸的含量:根据标准曲线上的吸光度值,可以通过光谱仪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然后将其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测定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
实验的结果按照以下格式进行记录:表1植物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样品编号吸光度值脯氨酸含量(mg/mL)--------------------------------10.320.120.450.230.520.340.570.450.620.5通过实验测定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植物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于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实验十二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积累

经甘露醇处理 2 ml 2 ml 2 ml 4 ml 沸水浴中显色 45min 冷却后加入 4 ml 甲苯
未经甘露醇处理 2 ml 2 ml 2 ml 4 ml
旋涡混合仪上振 0.5 min 静置分层,吸取红色甲苯相 波长 520 nm 测定 OD 值 测定对象 OD520 脯氨酸浓度 经甘露醇处理 未经甘露醇处理
实验十二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积累
【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亏缺与脯氨酸积累的关系
【实验原理】
脯氨酸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具有很强的水合能力,其水溶液具有很高的水势。脯氨酸的疏水端可 和蛋白质结合, 亲水端可与水分子结合, 蛋白质可借助脯氨酸束缚更多的水, 从而防止渗透胁迫条件 下蛋白质的脱水变性。因此,脯氨酸在植物的渗透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即使在含水量很低的细胞内, 脯氨酸溶液仍能提供足够的自由水,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并不高, 但遭受水分、盐分等胁迫时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往往增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受环境水分和盐度胁迫 的情况,以及植物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的忍耐及抵抗能力。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可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在酸性条件下,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 产物,该产物在 520nm 有一最大吸收峰,其色度与含量正相关,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反应具有较强的 专一性,酸性和中性氨基酸不能与酸性茚三酮试剂形成有色产物, 碱性氨基酸对这一反应有干扰, 但加 入人造沸石,在 pH1~7 范围内振荡溶液可除去这些干扰的氨基酸(如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 酸,精氨酸等 2-氨基的氨基酸)。
加入项 材料[地上部(芽鞘和叶子)] 材料实际质量 3%磺基水杨酸
经甘露醇处理 0.5 g 5 ml 研磨提取未来自甘露醇处理 0.5 g 5 ml
论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渗透胁迫

论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渗透胁迫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渗透胁迫: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脯氨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氨基酸,具有调节渗透胁迫、保护膜结构、维持氮代谢等重要作用。
植物在面对环境压力、病虫害等逆境条件时,常常会积累脯氨酸来增强抗性。
渗透胁迫是植物经常面临的一种环境压力,会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失衡,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探讨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渗透胁迫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植物抗逆境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脯氨酸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谷氨酸途径、天冬氨酸途径和亚硫酸途径。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会通过增加脯氨酸合成酶的活性来促进脯氨酸的合成。
同时,脯氨酸的累积还受到植物激素如ABA、ETH等调节,以及一些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植物在面对渗透胁迫时,脯氨酸的累积有助于提高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保护膜结构和功能,增强植物的抗性。
脯氨酸的累积对植物抗渗透胁迫具有重要影响。
脯氨酸的累积有助于提高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帮助植物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减轻水分缺失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脯氨酸的累积可以保护膜结构,减少渗透胁迫引起的膜损伤和离子泄漏,维持膜的稳定性和功能。
脯氨酸还可以通过影响一些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如ABA合成酶基因、热激转录因子等,进一步调控植物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植物抗渗透胁迫的调控植物在面对渗透胁迫时,脯氨酸的合成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会发生变化。
脯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植物激素如ABA的调节,而在渗透胁迫条件下,ABA的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进而诱导脯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促进脯氨酸的合成。
一些逆境相关基因如热激转录因子也会受到脯氨酸的调控。
热激转录因子可以响应多种逆境信号,包括渗透胁迫,并诱导相应的逆境防御基因的表达,以增强植物的抗性。
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渗透胁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脯氨酸的累积有助于提高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保护膜结构和功能,增强植物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实验: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摘要:本实验采用比色法对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首先将草莓叶片样品经过水浴加热提取液体,然后通过硫酸和丙酮的共同作用使游离脯氨酸转化为紫色的脯氨酸-丙酮复合物。
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得出样品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草莓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为3.87μg/g。
引言:脯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和逆境适应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会产生大量的脯氨酸,起到保护细胞膜和抗氧化等作用。
因此,对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草莓叶片样品、95%的乙醇、2%的硫酸溶液、5%的丙酮溶液、比色管、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1.称取0.2g新鲜草莓叶片样品,加入10ml 95%的乙醇,放入恒温水浴中,60℃水浴1小时。
2.将提取液过滤,取上清液转移到10ml量筒中,用96%的乙醇补至刻度。
3.取出2ml的标准液注入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5ml、1ml、1.5ml、2ml、2.5m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96%的乙醇补至刻度,充分混合。
4.在每个标准管中加入0.5ml的2%硫酸溶液和1ml的5%丙酮溶液,立即迅速搅拌均匀。
5.将每个标准管与草莓叶片提取液比色管同时放置于25℃的水浴中,15min后,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结果与分析:标准曲线绘制如图1所示,其中R2为0.998。
测得草莓叶片提取液的吸光度为0.287。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为3.87μg/g。
绘制标准曲线:游离脯氨酸含量/μg/mL 吸光度0 020 0.139100 0.664结论: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草莓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为3.87μg/g。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可用于多种植物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一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一、目的了解脯氨酸与植物逆境、衰老的关系;掌握脯氨酸测定原理和常规测定方法。
二、原理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较低,但在逆境(干旱、低温、高温、盐渍等)及植物衰老时,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可增加10~100倍,并且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与逆境程度、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因此,测定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逆境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和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
在酸性条件下,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缩合物,此缩合物在51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植物组织。
2(主要仪器(1)分光光度计(2)水浴锅(3)大试管(18mm×200mm)(4)具塞刻度试管(20mL)3(试剂(1)酸性茚三酮溶液:称取1.25g茚三酮溶于30mL冰乙酸和20mL 6M磷酸溶液中,搅拌加热(低于70?)溶解,冷却后置棕色瓶中,4?保存可使用2~3天。
(2)80%乙醇(分析纯)。
(3)脯氨酸标准溶液:称取10mg脯氨酸,用少量80%乙醇溶解,蒸馏水定容至100mL(100μg/mL)。
再用蒸馏水释释成1.0、2.5、5.0、10.0、15.0、20.0μg/mL 的系列溶液。
四、操作步骤1(脯氨酸标准曲线制作取7支具塞试管,分别加入各浓度的标准脯氨酸系列溶液2mL,冰乙酸2mL,茚三酮溶液2mL,混匀后沸水浴中加热20min,冷却后,以0号管为对照在515nm 光波长下比色测定光密度。
以光密度OD为纵坐标,脯氨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15nm管号标准脯氨酸(μg) 冰乙酸(mL) 茚三酮溶液(mL) OD 515nm1 02 22 1 2 23 2.5 2 24 5.0 2 25 10 2 26 15 2 27 20 2 22(样品制定(1)称取0.2~0.5g植物样品放入研砵中,用总量为10mL 80%的乙醇(少许)研磨成匀浆,将匀浆移入大试管并用剩余80%乙醇洗研砵,试管加盖,黑暗下浸提1h(样品为绿色叶片时,应加入少许活性炭)。
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
仪器与试剂:
1、实验试剂:
3%磺基水杨酸,甲苯,冰醋酸,人造沸石, 酸性茚三酮试剂(25g茚三酮溶于60ml冰醋酸和40ml 6mol/L磷酸中,加热(70℃)溶解。常温保存期24h,冰箱中保存 48h), 标准脯氨酸溶液(10mg脯氨酸溶于100ml80%乙醇中,浓度 为100ug/ml)
材料在第一片新叶完全展开后分为两组,第一组作为对 照,继续浇灌1/2Hoagland溶液;第二组为NaCl处理组,浇灌 含0.8%NaCl的1/2Hoagland溶液;继续培养三天后,取地上部 分以备实0、0.5、1.0、5、10、20μg/ml 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取标准溶液各2ml,加入2ml3%磺 基水杨酸、1ml冰醋酸和3ml茚三酮试剂于加塞试管中,充 分混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显色40min,冷却后加入4ml甲苯 盖好盖子充分震荡,待其静置分层后,吸取红色甲苯相,于 波长520nm测定OD值,以OD值为纵坐标,脯氨酸浓度 ( μg/ml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实验仪器:
天平,研钵,移液管,水浴锅,离心机,试管,722型分光 光度计
4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
提前7-10天培养小麦材料并根据实验目的对其分组处理, 以备后用。
小麦种子黑暗中25℃下用蒸馏水浸泡24h,使其充分吸涨, 然后将吸涨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黑暗25℃下萌发48h。将萌发 一致的种子播种于培养皿中,用1/2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
6
3、NaCl胁迫对小麦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分别取对照和NaCl处理的小麦幼苗的地上部分(芽鞘 和叶子)0.3g,用3%磺基水杨酸5ml研磨提取,匀浆移 至试管中,在沸水浴中提取10分钟,加入0.5g人造沸石充 分震荡,冷却后转移至离心管中,30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液待测。
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及结果

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及结果摘要
本文介绍了有关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首先,对脯氨酸
的性质和结构进行简要的介绍。
然后介绍了设计用于测定植物脯氨酸含量
的试验方法。
最后,本文提供了一系列实验结果,以表明所采取的实验方
法是正确的。
关键词:脯氨酸,测定,实验报告
1引言
脯氨酸(Proline)是一种结构上尤其复杂的氨基酸。
它具有异构和
加氧作用,在蛋白质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脯氨酸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参与胞内多种代谢过程,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为了评估植物
的调节性能,有必要定量研究它们在体内的脯氨酸含量。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新鲜的植物材料,自土壤中收集30份样品,每份样品重
约3克。
样品在实验室内放置,经过24小时的调节,以保证其质量和完
整性。
2.2试验方法
2.2.1样品处理
将每份样品加入15ml的酒精,用搅拌机搅拌30秒,然后用水或乙醇
冲洗,以去除样品表面残留的酒精,冷冻干燥样品,记录样品残留的重量。
2.2.2经碱水合、脱羧和油酸酰胺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对胁迫的响应机制之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数据及结果
将测得的OD值代入标准曲线
y = 0.0003x2+ 0.0126x + 0.1381
得到脯氨酸浓度如下:
逆境胁迫对植物质膜透性的影响(电导率法)
实验数据及计算
相对电导率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Relative ion leakage = (C1 - C0) / (C2 - C0) *100 %(注C0为双蒸水的电导率)
细胞膜透性的大小可间接的用组织的相对电导率衡量。
组织相对电导率越高,说明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的程度就越大。
由上表可知:
处于逆境胁迫中的植物相对电导率会增大,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植物的相对电导率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