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实验报告引言:植物生理实验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的手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揭示植物的生命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对光照的反应,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一: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光照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花盆、土壤、光照计、灯具、水壶等。

2. 实验方法:a. 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b. 分别设置三组实验条件:光照充足组、光照不足组和黑暗组。

c. 光照充足组:将花盆放置在光照强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保持12小时以上的光照。

d. 光照不足组:将花盆放置在光照强度较低的环境中,每天保持6小时以下的光照。

e. 黑暗组:将花盆放置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不接受任何光照。

f.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我们发现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小麦植物生长旺盛,株高增长迅速,叶片绿色丰满。

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小麦植物的生长明显受到限制,株高增长缓慢,叶片颜色较浅。

而在黑暗的环境下,小麦植物几乎无法生长,株高停滞不前,叶片变黄脆弱。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充足的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光照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而缺乏光照则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实验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温度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花盆、土壤、温度计等。

2. 实验方法:a. 将豌豆种子均匀撒在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b. 分别设置三组实验条件:适宜温度组、高温组和低温组。

c. 适宜温度组:将花盆放置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温度。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2.掌握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方法;3.研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植物光合和呼吸的影响。

实验器材和试剂1.叶片割断测光变色;2.2%苯酚溶液;3.高锰酸钾溶液;4.高速搅拌器;5.快速气孔导度仪。

实验步骤1.测光变色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a.取一片健康的叶片,清洗干净并将其放入植物夹,放置在一定的光照下静置30分钟;b.取出叶片,剪去主脉,用尺寸吗测量剩下的叶片面积;c.在100毫升测试管中加入60毫升的2%苯酚溶液,并把叶片放入其中;d.启动计时器,并立即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每20秒测量一次,直至溶液的吸光度不再变化;e.计算吸光度的差值ΔA。

f.根据标准曲线得到ΔA对应的氧气释放量。

a.取一片健康的叶片,清洗干净并将其放入植物夹,放置在一定的光照下静置30分钟;b.取出叶片,剪去主脉,用尺寸吗测量剩下的叶片面积;c.用快速气孔导度仪测量叶片的气孔导度;d.用高速搅拌器将叶片搅拌至均质的状态;e.在一定比例下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并盖紧容器;f.监测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变化速率计算呼吸速率。

3.研究气孔导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分别测量三片不同大小的叶片的气孔导度;b.在充足的光照下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c.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相关性。

4.研究气孔导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a.分别测量三片不同大小的叶片的气孔导度;b.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测定叶片的蒸腾速率;c.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相关性。

实验结果和讨论1.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2.实验讨论:分析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光合和呼吸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生理学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方法。

我们还研究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植物光合和呼吸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的测定方法;2.研究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方法;3.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理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1.实验植物:选取电子秤北方菜等植物样本;2.光合速率测定仪:包含一个光合速率测定仪、一个CO2传输系统和一个气体泵;3.呼吸速率测定仪:包含一个呼吸速率测定仪、一个气体泵和一个封闭室;4.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测定仪:包含一个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测定仪、一个液状样本蒸腾槽以及一套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一、光合速率测定1.准备植物叶片并置于光合速率测定仪中;2.打开CO2传输系统和气体泵,调整CO2浓度至实验要求;3.打开光合速率测定仪,开始测定光合速率;4.连续记录测定结果,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呼吸速率测定1.准备植物叶片并置于呼吸速率测定仪中;2.打开气体泵并开始测定呼吸速率;3.连续记录测定结果,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测定1.准备液状样本蒸腾槽,并放入植物叶片样本;2.调节测定仪器,使其适应实验要求;3.开始测定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4.连续记录测定结果,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光照明亮时,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增强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光照强度后开始变缓;2.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会持续进行,但白天光合速率会超过呼吸速率,而夜晚呼吸速率会超过光合速率;3.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光照明亮、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条件下,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会较高。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的测定方法,以及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有着显著影响。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

本实验采用了盆栽植物的生长观察和测量方法,结合实验室中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得出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结论。

1. 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科学,它涉及植物的生理过程、代谢调节、信号传导等方面。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盆栽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包括绿萝、仙人掌和吊兰。

为了模拟不同环境条件,我们设置了三组实验组:阳光组、阴影组和干旱组。

每组实验设置五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与讨论3.1 生长观察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茂密且向阳生长;仙人掌的刺变得更加粗壮,颜色也更加鲜艳;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大,叶色浅绿。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叶片变得较为苍白,茂密度下降;仙人掌的刺变得细长,颜色较为暗淡;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小,叶色深绿。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现象;仙人掌的刺变得干瘪,颜色变得暗淡;吊兰的叶片开始卷曲,叶色变黄。

3.2 生理指标测量我们通过测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来进一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也较高;仙人掌的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也较低;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处于中等水平。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急剧下降;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更加茂盛,叶片颜色更加鲜艳。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一、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1.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包括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呼吸、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2.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推动学科的发展。

3.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控制性和操作性。

科学性是指实验要有明确的科学目的和科学问题;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其他人重复验证;控制性是指实验中要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操作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应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实施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科学问题,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实验的背景和已有研究成果。

2.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3.实验的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下关键的观察和测量数据。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5.实验结论的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总结出实验结论,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三、实验示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太阳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并联光电度数计、光源、植物叶片。

(2)实验操作:a.在不同的光强条件下,测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强的关系。

b.分析测量结果,绘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曲线图。

c.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3.实验结果:(1)测量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高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高;低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4.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呈正相关关系,即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以上实验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设计。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 四、实验步骤:
• 称量瓶洗净烘干备用 土豆洗净打孔切片称重(连 瓶,两份) 一号瓶 105℃烘干直至恒重; • 二号瓶加入浓度65%-75 %蔗糖溶液 放置1-2小 时,中间经常摇动 阿贝折射仪测量蔗糖溶液浓 度。 • 五、计算:自由水含量=? • 束缚水含量=? • 组织含水量=?
E2.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2)酶促反应 A 向A各三角瓶加入磷酸缓冲液混合液5ml,KNO3 5ml。 B 向B三角瓶加入磷酸缓冲液混合液5ml,蒸馏水 5ml。 然后将所有试管置真空干燥器中接真空泵抽 气,直至叶片沉在瓶底。将各三角瓶置30℃下 于黑暗处保温30min,准确记录反应时间。
(3)比色 • 将各三角瓶取出静置2min,吸取上清液1ml 加入另一组试管,按标准曲线做法进行显色 测定,从标准曲线查出或回归方程计算出其 亚硝态氮含量(处理减对照),计算酶活性 (Nμg· ﹣1· ﹣1)。 g h •
• 1.外界溶液的配制与渗透作用 • ①配制 0.1~0.7 mol/L 7个梯度的蔗糖溶液各 10ml,注入7只试管中,并分别编号,作为对照组。 • ②将7只试管编号,分别从对照组中相同编号的试 管中取蔗糖溶液4ml注人各管作为实验组。 • ③用打孔器将马铃薯块茎或玉米等植物的叶片剪成 大小相同(约0.5cm)的小块,切成薄片,每管 中投人约占1/4溶液体积的样品,放置 30 min。在 此期间摇动试管数次。 • ④用针尖或牙签尖端挑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加入上述 ③各试管中,摇匀,此时溶液为浅蓝色。
量大会影响溶液浓度, 能够显色即可
• 2.等渗溶液确定
• ①用胶头细玻璃弯管从各小瓶中 依次吸取少量的浅蓝色溶液,并 用吸水纸吸掉胶头弯管外壁上的 过快会影响上 浮或下沉的观 溶液,然后将弯管伸入相同编号 察效果 的对照组试管液体中部,缓慢放 出溶液一滴,观察蓝色液滴的移 动方向(见图)。 • ②若有色液滴向上移动,表明组 织失水,使蔗糖溶液浓度降低、 比重减小;若有色液滴向下移动, 表明组织吸水,使蔗糖溶液浓度 升高、比重增大;如果有色液滴 静止不动,则表明蔗糖溶液与植 物组织水势相等,记录该蔗糖溶 液的浓度。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一、原理将植物组织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植物细胞与蔗糖溶液之间将达到平衡状态。

如果在某一溶液中细胞脱水达到平衡时刚好处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的压力势ψp将下降为零,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势ψπ等于外液的渗透势ψπ′,即ψπ=ψπ′。

此溶液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溶液,其浓度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浓度,即可计算出细胞液的渗透势。

实际上临界质壁分离状态镜下很难看到,一般以初始质壁分离作为判断等渗浓度的标准。

(细胞水势=渗+压+衬,其中渗=外渗=-iCRT)(注:内外浓度差不一定质壁分离,因为外高内低才会分离)二、器材、试剂与材料1、器材:显微镜,小培养皿(60mm),载盖玻片,温度计,试剂瓶,吸水纸等。

2、试剂:1mol/L蔗糖溶液,蔗糖系列标准溶液。

3、材料:洋葱。

三、操作步骤1、取干燥、洁净培养皿9套,顺序编号,顺序加入蔗糖系列标准溶液,呈一薄层,盖好皿盖。

(为什么?)2、用镊子撕取材料内表皮(0.5cm见方即可),吸去表面水分,迅速浸入上述培养皿中,每皿4—5片。

3、经20~30min(为什么等这么长时间?因为达渗透平衡)记录室温,同时从高浓度开始依次取出材料放于载片上,滴一滴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

若所有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则取相邻低浓度的材料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若有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即原生质体刚从细胞壁的角隅处分离),则该浓度就是等渗浓度。

若两个相邻浓度的材料中,一个未发生质壁分离,另一个发生质壁分离数超过50%,则两浓度平均值即为等渗浓度。

4、由所得的等渗浓度和室温计算细胞液的渗透势:ψπ=ψπ′=-iCRT(MPa),其中:ψπ——细胞的渗透势,MPa;ψπ′——供试溶液的渗透势,MPa;C——供试溶液的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L·MPa/(moL·K);T——绝对温度,(273十t℃)K;i——等渗系数,蔗糖为1。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2013.3.11 一、目的用小液流法(落滴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由水势大致了解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二、原理水势表示水分的化学势,象电流由高电位处流向低电位处一样,谁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植物体细胞之间,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间的水分移动方向都由水势插决定。

三、材料与设备植物材料:阔叶树叶片(大叶女贞)实验器具:细滴管一支;试管及指形管各五支(带塞);100mL烧杯一只;镊子、剪刀各一把;2mL、5mL移液管各一支;标签纸;钻孔器;木板试剂:1ml/L蔗糖溶液;甲烯蓝溶液四、操作步骤1.用短滴管吸取1,mol/L蔗糖液配制一系列浓度递增的蔗糖溶液(0.05,0.1,0.2,0.3,0.4mol/L)各10 ml,加入干燥刻度试管内,各管都加上塞子,充分混合,并编号。

用移液管从浓度各试管中吸取1ml注入第二指形管内,各管均加塞,并贴上标签。

2.用钻孔器(取相同部位)钻取同大小叶片。

每支指形管中放入10片,加塞,放置20~30分钟(期间摇动2~3次),到时间后,加入2~3滴甲烯蓝溶液于指形管中,使其溶液呈蓝色,以区别原来的颜色。

3.用细长滴管从各指形管中依次吸取着色的液体少许,然后伸入相同编号(原相同浓度)试管的中部,缓慢从细长滴管尖端横向放出一滴蓝色试验溶液,在无色透明背景上观察小液滴移动的方向。

如果有色液滴向上移动,说明细胞液中水分外流,试验比重比原来小;如果有色液向下移动,则说明细胞从溶液中吸收了水分,溶液变浓,比重变大;如果液滴不动,向外扩散则说明两者的浓度相等或接近,即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溶液的渗透势。

记录液滴不动的试管中蔗糖溶液的浓度,若找不到改浓度,取在下降上升转变时量浓度的均值。

五、作业1.记录小液流在试管内的移动方向2.按下列公式计算组长的水势:ψW(细胞水势)=ψs=-CRT式中:ψs——溶液的渗透势,以Mpa为单位R——气体常数,为0.008314Mpa*L/(mol*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2017 至2018 学年下学期填报时间2018 年 4 月19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的直径(光径,L)为1cm时所测出的吸光度即为摩尔吸收系数。

故其单位为:L/mol·cm。

3.实验设备及材料
(1)仪器设备:天平、研钵、漏斗、毛细管、滤纸、酒精灯、试管、试管架、大试管、分光光度计、比色皿、离心机、离心管、移液管、三角瓶
(2)材料:菠菜叶片
(3)试剂:丙酮、碳酸钙、石英砂、苯、20%KOH甲醇溶液、50%醋酸、醋酸铜粉末、启动剂、石油醚
(4)装置示意图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与结果
1、光合色素的提取与理化性质: (1)光合色素提取
(2)荧光现象观察
叶绿素提取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提取出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呈绿色。

(3)皂化反应
(4)取代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3ml色素,逐滴加入50%醋酸,溶液逐渐由绿色变为黄褐色。

2、光合色素的分离与吸收光谱
取一支试管,加入色素提取液
2.5ml,再加入30%KOH甲醇溶液1ml,
摇匀,溶液由绿色变为灰绿色;
再加入苯2.5ml,轻轻摇动,开始分
层,上层变为黄色,中层为浅绿色,下
层为深绿色;
沿试管壁慢慢加入自来水1ml,轻
轻摇动后观察到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
黄色,下层为深绿色。

将溶液倒出一半,加入少许醋酸铜粉末,酒精灯上
加热,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

(2)纸层析分离
提取出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呈绿
色。

取准备好的滤纸条,将其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长1.5~2cm,宽约0.5cm的窄条。

用毛细管取叶绿素浓缩液点于窄条上端,点至至深绿色且点的叶绿素带其宽度一般不超过0.5cm。

层析完毕后,观察色素带分布,色素带最上端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是鲜黄色(叶黄素),橙黄色和鲜黄色的带较窄,再次是蓝绿色(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带较宽,且出现了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

波长为640~660nm为红光区,出现了两个吸收峰;波长为410~480nm 为蓝紫光区,出现了三个吸收峰。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等长波的光。

在430nm左右有第一个
吸收峰,460nm左右有
第二个吸收峰,在650nm
左右有第三个吸收峰,
说明为叶绿素b,主要吸
收红光和蓝紫光。

在410nm左右有第一个吸收峰,430nm左右有第二个吸收峰,在660nm左右有第三个吸收峰,说明为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在415nm左右有第一个吸收
峰,450nm左右有第二个吸
收峰,在480nm左右有第三
个吸收峰,说明为叶黄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在420nm左右有第一个吸收
峰,450nm左右有第二个吸
收峰,在480nm左右有第三
个吸收峰,说明为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3、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方法一:快速测定法
用快速测定法测出的浓度为67.7mg/dm2。

方法二: 分光光度计法
波长645nm 663nm 652nm 470nm
吸光度0.286 0.760 0.436 0.726
C a = 12.7 2A663-2.59 A645=12.72×0.760-2.59×0.286=8.926 mg·L-1
C b = 22.88 A645-4.67 A663=22.88×0.286-4.67×0.760=2.994 mg·L-1
C T=C a+b = 8.05 A663 + 20.20 A645=8.05×0.760+20.20×0.286=11.895 mg·L-1
C T=(A652×1000)÷34.5=(0.436×1000) ÷34.5=12.638 mg·L-1
C x·c=(1000A470-3.27C a-104C b)/229=(1000×0.726-3.27×8.926-104×
2.994)/229=1.683 mg·L-1
组织中各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含量=(8.926×5÷1000×4)/0.05=3.570 mg.g-1FW
叶绿素b含量=(2.994×5÷1000×4)/0.05=1.198 mg.g-1FW
叶绿素a、b含量=(11.895×5÷1000×4)/0.05=4.758 mg.g-1FW
根据计算的叶绿素a的浓度为8.926 mg·L-1,叶绿素b的浓度为2.994 mg·L-1,叶绿素总量为11.895 mg·L-1,类胡萝卜素的总浓度为1.683 mg·L-1;叶绿素a含量为3.570 mg.g-1FW,叶绿素b含量为1.198 mg.g-1FW,叶绿素a、b含量为4.758 mg.g-1FW。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1、光合色素的提取与理化性质:
(1)荧光现象观察
叶绿素提取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Chla/b(基态)吸收光量子激发态重返基态荧光(热、分子运动和碰撞消耗)(2)皂化反应
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深绿色。

上层黄色,是苯,溶解类胡萝卜素;下层为其他溶剂,溶解叶绿素,所以呈现绿色。

(3)取代反应
加入醋酸后H+取代了Mg+形成黄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加入硫酸铜粉末后H+又被Cu+取代,形成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2、光合色素的分离与吸收光谱
(1)纸层析分离
滤纸极性大,极性大的在滤纸上跑得慢,所以色素带最上端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是鲜黄色(叶黄素),再次是蓝绿色(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且出现了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

橙黄色和鲜黄色的带较窄,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带较宽,是由于叶绿素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