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

题目:紫杉醇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学院:林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班级:水保122学生姓名:徐永服指导教师:江龙2014年5月摘要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

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目录1简介 (1)2发现缘由 (3)提取方法 (3)4功用作用 (4)5药理毒理 (4)6药代动力学 (4)7适应症 (4)8用法用量 (5)9不良反应 (5)10禁忌症 (6)11注意事项 (6)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13药物相互作用 (6)14药物过量 (6)15规格 (6)16贮藏 (7)17分离方法 (7)1简介【药物名称】紫杉醇【结构式】【药物别名】泰素,TAXOL,紫素,特素【英文名称】 Paclitaxel【说明】注射液:每支30mg(5ml)。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2【CA S NO】33069-62-4【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规格含量】99.6%【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体粉末。

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鉴别】a.红外吸收:红外光谱图中的主要吸收带与对照品一致。

b.HPLC鉴别:在含量检测中,检测制备的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制备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纯度】99-100%,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有关物质】相关物质总≤2.0%有机挥发性杂质:符合美国药典 (USP)和中国药典(CP)有机挥发性杂质要求.【比旋度】[α]20 D=-49.0°~55.0°(10mg/mL的甲醇溶液),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

生理生化实验论文—连

生理生化实验论文—连

《植物生理学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报告、课程论文)专业年级 2011级生物科学(生物学基地班)姓 名 连伟波 学 号 3115403030 任课教师 柯 玉 琴 教授 开课时间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姓 名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报告、课程论文(75%)协作精神PPT 汇报10%技能15%成 绩实验 设计 10%预习报告30% 实验结果30%1.观察记载2.原始数据记录3.结果计算课程论文30%连伟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生理学研究法》(课程实习)论文题目: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的萌发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目录一、《植物生理学研究法》实验设计方案 (2)二、生理指标预习报告 (4)实验一种子发芽率的统计 (4)实验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4)实验三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 (6)实验四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7)实验五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9)实验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11)实验七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2)三、实验现象观察记载及原始数据记录表 (13)四、撰写科技论文 (22)一、《植物生理学研究法》实验设计方案(10分)论文题目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极其生理特性的影响小组成员陈芸(组长)、吴炜、连伟波选题依据及实验设计选题依据:花生,原名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特别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花生是重要的食用蛋白和食用植物油源。

我国花生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18°~40°、东经100°以内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集中在华北平原、渤海湾沿岸和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

而温度是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花生播种后常遭遇低温威胁,如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倒春寒”、华南地区的“秋季冷害”、两广地区的“寒露风”、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等均使花生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减少,轻者延缓花生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重者大部分种子丧失发芽能力,造成出苗不齐、苗势弱、出苗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2008-06-04 20:05:04)转载标签:杂谈光合作用的反应——碳同化植物不同于动物,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但总的来看总反应仍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转变问题。

光合作用需要光,但并不是光合作用中任何过程都需要光,它能笼统的分为两个反应,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光下才能进行,暗反应则是在暗处进行的,根据现代资料,光合作用大致分为下列三个步骤,即: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CO2同化。

1. 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通过原初反应把光能转变为电能(高能态电子)。

2. 电子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传递的同时伴随有光合磷酸化,把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ATP 和NADPH + H+中。

3.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是通过CO2同化过程完成的。

这里我就主要讨论光合作用的第三步,碳同化。

绿色植物碳同化是利用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形成的同化力,还原CO2合成碳水化合物,是活跃的化学能进一步。

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

其中C3途径是绿色植物碳同化最基本的共同途径。

其他两条碳同化途径所固定的CO2,最终都必须通过C3途径才能被还原成糖(一) C3途径(C3pathway )也称为卡尔文循环还原磷酸戊糖途径( RPPP )等RuBP羧化酶 ATP和NADPH+HRuBP CO2→ 2分子PGA → GAP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运转器” 运到细胞质中去合成蔗糖,也可以在叶绿体的间质中合成淀粉,暂时积累。

RuBP 的再生和光合产物的形成GAP 经过C4糖、C5糖、C6糖、C7糖等多种糖的转化,形成核酮糖-5-磷酸( Ru5P )后再生,使整个途径形成一个循环。

其中有部分C6糖转变为光合产物(淀粉、蔗糖)。

参与C3途径的酶类很多。

光调节酶( light negulator engyme )RuBP羧化酶、NADP GAP脱氢酶、FBP酯酶、SBP酯酶以及Ru5P激酶等在光下活化,以适应光合作用的需要;在黑暗中钝化,以减少底物的消耗。

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论文

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论文

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与活性氧代谢摘要:本文介绍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作用,及其对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的影响。

阐述以脯氨酸为代表的渗透调节物质对活性氧的直接清除作用,甜菜碱等对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广泛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脯氨酸、甜菜碱,为提高作物的抗氧化能力及培育抗逆新品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逆境胁迫,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代谢自然界诸多环境因子如低温、干旱、盐渍等都会限制或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干旱和盐渍,是影响最普遍的两种胁迫因子。

在发生水分胁迫和渗透胁迫时植物细胞主动积累溶质,降低渗透势和水势,维持膨压,进行渗透调节。

受胁迫的同时,植物在代谢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的活性氧及其清除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轻中度胁迫下,清除酶的活性增加,活性氧造成的伤害得以缓解,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因此,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与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是植物在逆境下得以生存的两种重要机制。

从最近报道的资料来看,渗透调节物质对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有一定的影响,如脯氨酸、甘露醇有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能提高清除酶的活性。

1、逆境下植物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作用植物积累的渗透调节物质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外界环境进入细胞内的无机离子,二是细胞内合成的有机溶质,主要是多元醇和含氮化合物。

50年代Kemble 等首先发现在受旱的多年生黑麦草叶子中有游离脯氨酸积累,此种现象现已在小麦、高粱、玉米等多种植物中发现。

最近的研究表明,盐胁迫明显激活脯氨酸合成的鸟氨酸途径,该途径对脯氨酸含量上升的贡献是谷氨酸途径的1.0-1.5倍。

另外,许多植物特别是藜科、禾本科植物在水分或盐分胁迫下,细胞内甜菜碱大量积累。

在豆科植物中也有甜菜碱的积累。

苜蓿在盐胁迫下积累葫芦巴碱。

季胺化合物对干旱、盐渍条件下的植物生理反应起重要作用,盐胁迫促进了大麦幼苗体内多胺的精氨酸合成途径,使多胺的合成比脯氨酸合成对盐胁迫更敏感。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论文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论文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论文在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大量的论文被发表和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就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特征。

一、光合作用及植物繁殖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其中,光合色素和酶是光合作用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它们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而酶则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除了光合作用外,植物的繁殖也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

性繁殖通过花的开放、授粉、受精等过程,形成种子并完成繁殖。

而无性繁殖则是植物通过植物体的其他结构(如茎、根等)进行繁殖,不需要花的开放和授粉。

二、植物代谢与物质运输植物代谢与物质运输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转运、分解以及合成等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通过根茎进行物质的转运。

植物的代谢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途径,如氮循环、葡萄糖代谢等。

物质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的传递过程,也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通过细胞间连通的组织——维管束进行。

维管束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而木质部则起到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三、激素与植物发育激素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激素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

植物体内存在多种类型的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这些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激素与植物发育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例如,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伸长和分裂,而赤霉素则可以抑制细胞伸长和促进细胞分裂。

植物生理学实验期末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期末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设计)论文题目探究不同pH对菠菜叶气孔开度的影响班级 2012及生物本科班队员符广勇赵英松罗昌琴聂艳梅王伟李茂吉指导老师胥老师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27日目录摘要: (i)引言 (1)1.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1仪器药品 (2)1.1.1研究仪器 (2)1.1.2研究药品 (2)1.2研究材料 (2)1.3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结果记录 (2)2.1.1 结果与讨论一 (3)2.1.2 结果与讨论二 (4)3. 结论 (5)4. 结果分析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附录 (8)探究不同pH对菠菜叶气孔开度的影响作者姓名:符广勇赵英松罗昌琴聂艳梅王伟李茂吉专业班级:2012级生物本科班指导教师:胥献宇摘要:为了探讨pH是否对气孔开度有所影响,配置了柠檬酸—磷酸缓冲液pH为3 4 5 6 7 五个梯度,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在光照培养箱中25℃培养1小时显微镜测得各个pH处理的气孔开度,结果表明:气孔纵径在pH=3—4有所上升。

在pH=4—5下降,pH=5—6又上升,pH=6—7时有所下降。

横径在pH=3—7慢慢的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气孔的开闭随着pH的升高慢慢关闭。

因此pH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关键词: pH ;气孔开度;菠菜引言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鹦鹉菜等,属苋科藜亚科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高可达1米,根圆锥状,带红色,较少为白色,叶戟形至卵形,鲜绿色,全缘或有少数牙齿状裂片。

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有很多。

为此有学者提出气孔运动的机理有K+积累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淀粉与糖转化学说。

认为影响气孔开放的渗透物质代谢有三条途径:1、伴随着K+的进入,苹果酸和Cl-也不断地进入,以维持电中性;2、淀粉水解或通过卡尔文循环形成的中间产物转变为蔗糖,同时也形成苹果酸;3、叶肉细胞产生的蔗糖,从之外提进入保卫细胞。

植物生理生化论文

植物生理生化论文

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对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差别透性的影响张中元(西南大学环境生态类2010级10班学号222010*********)摘要: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会生成一些复杂产物,其中丙二醛(MDA)可与蛋白质和核酸反应,改变其结构,或使之产生交联反应,从而丧失功能,还可使纤维素分子间的桥键松弛,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故而,以MDA含量来反映植物膜脂过氧化水平和对细胞膜的伤害程度。

本实验采用吸收光谱发来测定MDA浓度进而得其含量。

实验表明: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使植物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

说明植物虽然受到了逆境胁迫的伤害,但仍具有通过自身生理调节缓解这种伤害的能力。

当植物细胞首到高温或低温处理后,细胞膜差别透性就会改变或丧失,导致细胞膜内的物质(尤其是电解质)大量外渗,导致组织浸出液的电导率增大,通过测定外液电导率的变化即可反映出质膜受害程度和植物抗性的强弱。

本实验采用电导仪法测定外液电导率。

实验表明:高温和低温都对质膜产生伤害,且高温胁使植物细胞的抗性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增强。

关键词:高温低温胁迫;丙二醛(MDA);膜脂过氧化作用;电导率;细胞差别透性The Efect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n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of Plant’s Cell and Differential DermeabilityZhang Zhongyuan(Resours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ode:222010*********)Abstract:The plant cell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may generate some complex product, wherein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 and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reaction, changes in its structure, or to produce cross-linking reaction, resulting in loss of function, also can make cellulose intermolecular bond relaxation, or inhibi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Therefore, in order to MDA content to reflect the plant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and cell membrane damage. This experiment using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o determine the MDA concentration and its cont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high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stress, the leaf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malondialdehyde ( MDA ) content and relative conductiviti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Plant in spite of the stress of injury, but still have through their own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alleviate the damage capability.When plant cells by high temperature o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cellmembrane differential permeability will change or loss, leading to intracellular membrane material ( especially the electrolyte ) massive extravasation, resulted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creases,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extracellular fluid conductivity changes can reflect the quality of membrane damage degree and plant resistance. This experiment adopts the conductance instrument method determination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flui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on membrane damage and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the plant cells resistant to some extent to enhance.Key words: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Stress; MDA;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ell Differential Permeability植物器官衰老或在逆境条件下遭受伤害时,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

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院:学号:姓名:摘要:植物在其自养生活中,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必须吸收矿质元素,并将吸收的矿质元素运输到需要的部位加以同化利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N、P、K、Ca、Mg、Fe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多寡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用植物无土培养法,对二叶一心得玉米幼苗进行缺素培养。

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取出对玉米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量。

测定根冠比、RGB、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吸收面积、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六种缺素培养下的玉米幼苗,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全素培养的玉米幼苗,且各缺素症状表现在不同部位。

缺素培养下,植物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对植物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缺素培养缺素症状生理指标叶绿素前言: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尽管不一样,但各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代谢中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间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将植物必需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养液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则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并影响其生长速率和根冠比。

本文以N、P、K、Ca、Mg、Fe这6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利用营养液培育方法,分析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

如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素症状;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积累受影响等,进而对生理指标测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习无土栽培的技术,观察N、P、K、Ca、Mg、Fe元素的缺素症状,加强对元素的生理功能。

本组中的实验由8人共同完成,分别为完全培养Ⅰ、完全培养Ⅱ、缺N、缺P、缺K、缺Ca、缺Mg、缺Fe。

本人做完全培养Ⅰ的工作,以下方法和操作介绍以完全培养为对照,实验结论为本组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院:学号:姓名:摘要:植物在其自养生活中,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必须吸收矿质元素,并将吸收的矿质元素运输到需要的部位加以同化利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N、P、K、Ca、Mg、Fe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多寡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用植物无土培养法,对二叶一心得玉米幼苗进行缺素培养。

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取出对玉米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量。

测定根冠比、RGB、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吸收面积、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六种缺素培养下的玉米幼苗,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全素培养的玉米幼苗,且各缺素症状表现在不同部位。

缺素培养下,植物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对植物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缺素培养缺素症状生理指标叶绿素前言: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尽管不一样,但各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代谢中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间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将植物必需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养液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则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并影响其生长速率和根冠比。

本文以N、P、K、Ca、Mg、Fe这6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利用营养液培育方法,分析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

如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素症状;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积累受影响等,进而对生理指标测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习无土栽培的技术,观察N、P、K、Ca、Mg、Fe元素的缺素症状,加强对元素的生理功能。

本组中的实验由8人共同完成,分别为完全培养Ⅰ、完全培养Ⅱ、缺N、缺P、缺K、缺Ca、缺Mg、缺Fe。

本人做完全培养Ⅰ的工作,以下方法和操作介绍以完全培养为对照,实验结论为本组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玉米幼苗1.2仪器设备:①缺素培养:烧杯移液管试剂瓶量筒棕色玻璃广口瓶胶塞②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测定(甲烯蓝吸附法):分光光度计烧杯量筒移液管试管容量瓶③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玻棒容量瓶小漏斗滴管小量筒滤纸吸水纸擦镜纸1.3 试剂:Ca(NO3)2 、KNO3 、MgSO4、KH2PO4、CaCl2 、NaH2PO4 、NaNO3 、Na2SO4 、EDTA-Fe、微量元素、0.0002mol/L甲烯蓝溶液、10μg/ml甲烯蓝溶液、乙醇、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1.4 方法试验设7个处理。

分别为完全营养液、缺N营养液、缺P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Ca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以这些缺素营养液作为水培材料,将两叶期玉米幼苗去胚后放入棕色培养瓶上培养。

表1 完全培养液和各种缺素培养液配置1.4.1缺素培养:(1)配置培养液在500ml棕色广口瓶中装200ml蒸馏水,按表1加储备液,边加边搅,以防止出现沉淀。

加完储备液后再补足蒸馏水至500ml,即为完全培养液或缺乏某元素的培养液。

贴上标签,写明日期、缺素、专业、姓名。

(2)生长测量挑选生长一致(株高、根长、叶片数基本相同)且健壮的植株,除去胚乳,在吸水纸上轻轻吸干根部水分,测量株高、根长、叶片数和整株鲜重,记录。

(3)移栽将植株小心地通过广口瓶胶塞圆孔,用棉花固定,使根系浸入培养液中。

为是根系生长良好,最好在胶塞和培养液之间保留一定空隙,以利通气。

将培养瓶放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20~25℃)的地方培养。

1.4.2症状观察与生长测量:注意观察和记录玉米苗在不同成分下培养所表现的形态特征:长势、叶色、症状表现和出现症状的部位。

待幼苗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三周)后结束实验,并测量株高、根长、叶片数,用吸水纸轻轻吸干部分水分后,称取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

1.4.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测定(甲烯蓝吸附法)用吸水纸吸干根系上的水后测重,记录。

在3个编号为1、2、3的烧杯中加入根系重量10倍体积的0.0002mol•L-1甲烯蓝溶液,将根在1、2、3号烧杯中依次浸泡1.5分钟,从1、2、3烧杯中分别取1ml到编号为1、2、3的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蒸馏水9ml,并摇匀。

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660nm、1cm光经的比色皿)直接读出吸光度A。

根据A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

公式如下:已知曲线回归方程为:y=0.159x;总吸收面积(m2)=[(74.8-c1)*v1+(74.8-c2)*v2]*1.1m2/1000;活跃吸收面积(m2)=[(74.8-c3)*v3]*1.1m2/1000;活跃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100;比根重(g.m-2)=根重量/总吸收面积;(2)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根据植物矿质吸收的理论,植物对溶质的最初吸收具有吸附的特性,根据根系对某种物质的吸附量来测定根的吸收面积。

当根系在甲烯蓝溶液中已达到吸附饱和而仍留在溶液中时,根系的活跃部分能把原来吸附的物质吸收到细胞中去,因而继续吸附甲烯蓝。

从后一吸附量求出活跃吸收面积,可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

(3)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取玉米倒数第二叶片(完全Ⅰ、N、P、K、Mg)或取心叶(完全Ⅱ、Ca、Fe),去掉叶片主脉,用剪刀剪成0.5cm小段、混匀后称取0.1g。

将称取的材料放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80%的丙酮20ml,放在黑暗的条件下,浸泡一周,用80%丙酮定容至25ml,摇匀、备用。

将叶绿体色素的浸提液倒入1cm光径的比色皿内,以浸提试剂(80%丙酮)为空白分别测定波长663nm、646nm和470nm下的吸光度。

(4)生长速率及根冠比测定用滤纸吸干玉米幼苗上的水,测量根的长度。

除去枯死的叶片,称量玉米苗的总重量,并记录。

然后用剪刀从根茎分界的部位剪开,将地上部和根分别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其鲜重,然后计算玉米幼苗的生长速率及根冠比。

公式如下:生长速率(RGR)=(Q2-Q1)/Q1(t2-t1)根冠比(R/T)=地下部鲜重/地上部鲜重2、结果与分析2.1植物缺少某种元素的表现症状(1)完全Ⅰ正常,无病症完全Ⅱ正常,无病症(2)缺氮症状:新叶浅绿,老叶黄化枯焦,早衰。

叶片早衰变黄,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因氮是可运转的元素,故老叶先变黄)。

(3)缺磷症状: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生育期延缓。

因磷可运转,故症状首先在老叶出现。

(4)缺钾症状:叶色变黄,叶边缘焦枯,而叶组织逐渐坏死,并出现斑点症状。

随生育期加重,早衰。

由于叶中部生长仍较快,叶子会形成杯状弯曲或发生皱缩。

钾是可运转的元素,故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

(5)缺钙症状:缺钙初期顶芽、幼叶呈淡绿色,继而叶尖出现典型的钩状,随后坏死。

钙是不易被运转和重复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幼茎、幼叶上。

(6)缺镁症状: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使叶片贫绿,叶面间明显失绿,出现清晰网状脉纹,有多种色泽斑点或斑块。

从叶边缘开始枯黄,叶中央可保持一定绿色。

(7)缺铁症状:铁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铁时幼芽、幼叶缺绿发黄,脉间失绿,发展至整个叶片。

甚至变为黄白色,而下部叶片仍为绿色。

2.2 生长指标记录由表2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完全培养液培养的幼苗的生长状况要好于其他缺素培养的幼苗。

N、P、K、Ca、Mg、Fe等元素对植物生长都极为重要。

缺K培养的玉米苗生长情况最差,株高、株重都较低,相对生长速率最低,这是因为缺K的玉米苗发育缓慢,植株生长矮小,节间缩短,叶片淡绿且带绿色条纹,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组织中,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叶片与茎节的长度比例失调,叶长茎秆短。

阻碍养分运向根部,使根系发育不良,出现早衰现象。

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一般都会使植株的根冠比增大,且大于完全培养下的植株根冠比,而相对生长速率一般也都小于完全培养下的植株生长速率。

植株的重量、叶片数、株高等指标都小于完全培养下的植株指标。

表2 形态变化缺素类型根冠比(R/T)RGR(g·g-1·d-1)症状观察完全0.270 0.196 茎秆粗壮,叶片多,宽大,颜色绿,根系发达缺氮0.640 0.06 幼苗矮化、瘦弱、生长缓慢、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慢慢致全株黄化,下部叶片早衰老化缺磷0.139 0.264 植株矮化,叶片不舒展,茎秆细弱;叶2.3 根系活力测定根系活力跟作物的产量有密切的关,根系活力越大。

相应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就越大。

根系活力强,吸收面积大,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表3根系活力比较表缺素类型 总吸收面积(m 2/株) 活跃吸收面积(m 2/株) 活跃吸收面积(%)完全 1.58 0.79 50 缺氮 0.116 0.032 27.6 缺磷 0.511 0.25 48.9 缺钾 0.22 0.1 54.5 缺钙 0.639 0.337 52.3 缺镁0.1340.0214.6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生长缓慢矮缩,根系发育差缺钾0.307 0.051 发育缓慢,植株生长矮小,节间缩短,叶片淡绿且带绿色条纹缺钙0.4350.092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缺镁0.2750.162幼苗上部叶片发黄。

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间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缺铁0.3810.061幼叶脉间失绿,下部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

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发白,失绿部分色泽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缺铁0.336 0.171 512.4 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及氮素营养有密切关系,是科学施肥、育种、光合、衰老及植物病理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常需要进行测定。

4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表完全 1.21 0.37 1.58 0.18 3.27 8.78缺氮 1.07 0.34 1.41 0.14 3.15 10.07缺磷 1.5729 0.5520 2.1249 0.1924 2.85 11.04缺钾 1.166 0.355 1.521 0.1925 3.28 7.90缺钙 2.253 0.662 2.875 0.346 3.622 8.309缺镁 1.06 0.36 1.42 0.15 2.94 9.47缺铁0.545 0.189 0.734 0.074 2.88 9.922.5 讨论实验所用元素均为植物必需元素,缺乏该种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表现出专一的缺素症,而且这种元素的生理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因土壤、培养液或介质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条件所引起的间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