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生理学实验操作

合集下载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植物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科,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生理过程。

为了深入理解植物生理学,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实验研究,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帮助大家系统了解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实验一: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氧气释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来评估光合作用效率。

实验步骤如下:1. 将一片绿叶片放入水中,并用环状金属片夹住叶片。

2. 将装有水的容器倒置在金属片上,并使叶片完全浸入水中。

3. 在光亮条件下放置数小时,测量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记录并计算光合速率。

4. 重复操作若干次,得出稳定的结果。

实验二:水分利用实验水是植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乏或过多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和细胞渗透压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其中一盆为对照组,另一盆加盐水。

2. 分别测量两盆植物的根系吸水量和细胞渗透压,记录数据。

3. 将两盆植物进行比较,得出对盐水处理的植物的适应能力。

实验三:激素生理实验植物激素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生长的速率和荷尔蒙水平来评估激素的作用。

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一些与生长相关的植物,如小麦或豌豆等。

2. 分别在一组处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激素,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3. 坚持一段时间,测量植物的生长速率和荷尔蒙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

以上是三个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希望这份实验指南能对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实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和意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进行的,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组成、性质及测定对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很有帮助。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便成为研究光合作用与氮代谢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物育种、科学施肥、看叶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实验原理植物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它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色素分离的方法有多种,纸层析是最简便的一种。

当溶剂(有机推动剂)不断从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叶绿素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在固定相(滤纸纤维素所吸附的水分)和流动相(有机推动剂)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氢离子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去镁叶绿素遇铜则成为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D,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Ca=12.7D663–2.69 D645(3)▪Cb=22.9 D645–4.68D663(4)▪Ck=4.7D440- 0.27C a+b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实验材料▪菠菜或白菜叶片2、器材:722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量筒、研钵、剪刀、漏斗、滤纸、移液管(1mL)、试管及试管架、洗耳球、酒精灯、电筒等。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3.剪取样品
• 叶柄处理完毕后即可剪取样品,并开始记录时间, 进行光合作用的测定。
• 按编号次序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并按顺序夹在 湿润的纱布中,放入培养皿中,用黑色不透光的 塑料袋包好带回室内存于暗处。4h后,再按原 来的顺序依次剪下叶片的另一半,按顺序夹在湿 润的纱布中带回。
4.称干重
• 取6个称量瓶分别标上绿叶光照1、2、3, 绿叶黑暗1、2、3,将各同号叶片照光与暗 中的两半叶叠在一起,用打孔器打取叶圆 片,分别放入相应编号的称量瓶中(光下 和暗中的叶圆片分开)。
1.材料:红色葡萄和青色葡萄; 2.仪器:(1) 721型分光光度计;(2) 打孔器;
(3) 剪子;(4) 10ml刻度试管;(5) 刀片。 3.药品:(1)1%盐酸;(2)5%乙醇溶液。
[方法]
1.样品的提取与测定 2.花青素含量结果计算
1.样品的提取与测定
用直径为0.9cm打孔器(准确测量计算面积), 在葡萄各个不同部位打4圆片,深度以破皮为适, 用刀片取下果肉,否则会延长花青素提取时间。
5.结果计算
光合速率(mgDW·m-2 h-1)= (W2-W1)/(A×t) • W2:照光半叶的叶圆片干重(mg); • W1:暗中半叶的叶圆片干重(mg); • A:叶圆片面积(m2); • t:照光时间(h)。
[实验记录]
1.实验材料: • 植物名称: • 试验处理: • 植物的生长状况: • 取样部位及数量: 2.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3.实验数据记录:
取出后待于室温平衡后用来测定外渗电导率。 剩余的15枚绿叶也分为3 组,即3 次重复,
保存在铺有湿纱布的瓷盘中,置于室温下,作 为对照。
4.外渗电导率测定:
(1)样品浸泡:取6个20ml试管,编号。 将处理和对照每个重复的5片叶叠放在一起 用0.5cm直径的洗净打孔器,打取20个小圆 片 (即打4下) ,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植物生理学实验1提纲

植物生理学实验1提纲

第二部分
1. 植物组织(半透膜)渗透现象
4、[方法、步骤]
➢ 取浸泡好的蚕豆种子,小心去除子叶;用剪刀剪掉 一端,将子叶挤出。
➢ 将种皮用橡皮筋系紧于玻璃管的一端; ➢ 检查不漏气后,用滴管注入1 M蔗糖溶液若干于玻璃
管中; ➢ 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二者液面平齐; ➢ 过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鸡蛋卵壳膜:新鲜鸡蛋,两端各敲开一个小孔, 用吸耳球吹上端孔,使蛋清和蛋黄从下端孔流出, 反复清洗;将蛋壳浸泡在15%盐酸中约 5 min, 去掉蛋壳,取出卵壳膜,放入清水中浸泡备用。
第二部分
1. 植物组织(半透膜)渗透现象
5、[思考与分析]
➢ 在本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解释原因。 ➢ 除了课堂提供的材料,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将材料置于烘干箱内烘干时,称量瓶(连盖)一起放入,注意在 烘箱中打开盖子,再烘干。
② 将烘干的材料从烘箱内取出时,一定先盖上盖子,再拿出来。 ③ 烘干时温度、时间调整为105℃,2个小时。 ④ 烘后一定要冷至室温称重。
第二部分
2.不同生境中植物的总含水量有什么区别?这 些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 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的总含水量是否一 致?为什么?
第二部分
2.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7、[拓展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可课后与 教师协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实验, 或选择此实验做完研究性实验)
➢ 请设计实验测定不同生境中、同一植株不同 部位植物组织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含量。
3、[仪器、药品]
➢ 分析天平、鼓风干燥箱、称量瓶、剪刀。
第二部分
2.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4、[实验材料]
➢ 不同生境中植物叶片、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叶片。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一、原理将植物组织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植物细胞与蔗糖溶液之间将达到平衡状态。

如果在某一溶液中细胞脱水达到平衡时刚好处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的压力势ψp将下降为零,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势ψπ等于外液的渗透势ψπ′,即ψπ=ψπ′。

此溶液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溶液,其浓度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浓度,即可计算出细胞液的渗透势。

实际上临界质壁分离状态镜下很难看到,一般以初始质壁分离作为判断等渗浓度的标准。

(细胞水势=渗+压+衬,其中渗=外渗=-iCRT)(注:内外浓度差不一定质壁分离,因为外高内低才会分离)二、器材、试剂与材料1、器材:显微镜,小培养皿(60mm),载盖玻片,温度计,试剂瓶,吸水纸等。

2、试剂:1mol/L蔗糖溶液,蔗糖系列标准溶液。

3、材料:洋葱。

三、操作步骤1、取干燥、洁净培养皿9套,顺序编号,顺序加入蔗糖系列标准溶液,呈一薄层,盖好皿盖。

(为什么?)2、用镊子撕取材料内表皮(0.5cm见方即可),吸去表面水分,迅速浸入上述培养皿中,每皿4—5片。

3、经20~30min(为什么等这么长时间?因为达渗透平衡)记录室温,同时从高浓度开始依次取出材料放于载片上,滴一滴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

若所有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则取相邻低浓度的材料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若有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即原生质体刚从细胞壁的角隅处分离),则该浓度就是等渗浓度。

若两个相邻浓度的材料中,一个未发生质壁分离,另一个发生质壁分离数超过50%,则两浓度平均值即为等渗浓度。

4、由所得的等渗浓度和室温计算细胞液的渗透势:ψπ=ψπ′=-iCRT(MPa),其中:ψπ——细胞的渗透势,MPa;ψπ′——供试溶液的渗透势,MPa;C——供试溶液的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L·MPa/(moL·K);T——绝对温度,(273十t℃)K;i——等渗系数,蔗糖为1。

本科课件-植物生理学实验(完整)

本科课件-植物生理学实验(完整)
平衡。 3. 往乙组溶液(白色)中释
放蓝色液流时,不可震动小瓶。
12
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
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 曾汉来 2012.03.12
一、实验目的 • 理解植物根系活力的内涵 • 掌握TTC法测根系活力的原理与方法
提供合成所需能量; 合成氨基酸和植物激素 (ABA、CTK、GA等)
H2O 无机盐
硫酸,其他 操作相同。
加入1mol/L硫酸2ml
取出根吸 干水分
与3~4ml乙酸乙酯在研钵 内磨碎
查标准曲线, TTC还原量(mg)
空白试验作参比测 红色提取液移入试管且 485nm下吸光度 用乙酸乙酯定容到10ml
五、实验结果
TTC还原能力 (mg/g(根鲜重)/h)

四氮唑还原量(mg) [根重(g)×时间(h)]
(5)手持测糖仪4 分别测定蔗糖原液浓度(C )
四、结果计算 自由水的含量(%)=
植物组织中束缚水的含量(%) = 组织总含水量 - 组织中自由水含量
5
注意事项: 1. 清洗植物组织后应注意用
吸水纸擦干其表面的游离水分。 2. 植物组织与外部溶液之间
达到充分平衡。
6
实验01-2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小液流法)
根的生长情况和活力水平直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 测定根系活力,为植物生长状况、营养供应研究提供依据。
二、验原理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标准氧化电位为80mV的氧化还 原物质,获得H的能力强。溶于水为无色溶液,还原后即生成 红色而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腙 (TTF)。

生成的TTF比较稳定,不会被空气中的氧自动氧化,可用 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
实验01-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 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物化学和物理活动的科学。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理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环境等方面的机制。

本实验指导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并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一:光合作用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设备•高度光合作用活跃的绿叶片•蒸馏水•滤纸•光合色素提取液•盐酸•詹氏液•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实验步骤1.准备一片新鲜的绿叶片,并使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水分吸干。

2.将绿叶片放入提取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盖好瓶盖,放置在强光下静置30分钟。

3.将提取瓶中的绿叶片取出,并将其压碎,制成绿叶片提取液。

4.在一次容器中加入10ml绿叶片提取液,同时加入1ml盐酸,用詹氏液调节为酸性条件。

5.将调节好酸性的绿叶片提取液瞬时注入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中。

6.根据测定仪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记录每个时间点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值。

注意事项•实验中所使用的绿叶片应当是光合作用活跃的绿叶片,新鲜度较高。

•测定的过程中应注意光照的稳定性,以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盐酸和其他化学试剂的直接接触。

实验二:渗透压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植物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了解渗透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设备•草莓或马铃薯等含有较多汁液的植物组织•单质水•盐水•倒置显微镜•毛细管实验步骤1.取一片新鲜的含有较多汁液的植物组织,如草莓或马铃薯。

2.用刀将该组织剪碎,并将碎片放入一个玻璃杯中。

3.加入适量的单质水,使植物组织完全浸泡其中,静置12小时。

4.取一根毛细管,在一端封闭后,用吸管吸取约5cm 长的盐水,并保持液柱不断。

5.将封闭端的毛细管插入玻璃杯中,并用胶带固定在较深的位置。

6.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记录质点的运动情况。

7.根据质点的运动情况,判断渗透压差的大小。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1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原理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

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深液浓度。

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春渗透势。

仪器药品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配成0.5—0.1mol/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

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0.50mol/L:吸母液25ml+水25ml0.45mol/L:吸母液22.5ml+水27.5ml0.40mol/L:吸母液20.0ml+水30.0ml0.35mol/L:吸母液17.5ml+水32.5ml0.30mol/L:吸母液15.0ml+水35.0ml0.25mol/L:吸母液12.5ml+水37.5ml0.20mol/L:吸母液10.0ml+水40.0ml0.15mol/L:吸母液7.5ml+水42.5ml0.10mol/L:吸母液5.0ml+水45.0ml操作步骤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

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0.5mol/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实验中必须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

在找到上述浓度极限时,用新的溶液和新鲜的叶片重复进行几次,直至有把握确定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20min
观察并比较两管颜色
操作步骤: 3.B管+3ml 斐林试剂 观察颜色变化 作业: 1.记录观察结果并作必要的分析。 沸水浴 2~5min
实验二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原理:
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用小液滴法测 得蔗糖溶液与植物组织中之间的等渗 浓度,根据公式 Ψ W (细胞水势) =Ψ s = — CRT 求得溶液的水势,从而得知植物组织的 水势。
材料与实验器具:
植物材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女贞、海桐叶片 实验器具: 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 研钵; 试管; 小漏斗;滤纸; 吸 水纸; 移液管 ;量筒; 剪刀 试 剂: 95%乙醇(或80%丙酮); 石英砂;碳酸钙粉
操作步骤:
1.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1g 左右,放 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 及3~5ml 95%乙醇,研成均浆,继 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操作步骤:
2. 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 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 10ml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 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 倒入漏斗中。
操作步骤:
3.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 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直至滤纸和 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 至10 ml ,摇匀。
作业:
1.计算并比较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
思考题: 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 80% 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 取?
实验六 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
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属于血红蛋白酶, 含有铁,它能催化H2O2分解为水和O2 ,可 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 的活力大小。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 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过氧化氢。即可求 出消耗的H2O2的量。
操作步骤:
2.用移液管从浓度各试管中吸出1ml注 入对应的指形管内,各管均加塞,并 贴上标签。
操作步骤:
3.将女贞叶片在叠在一起,沿中脉两边 用钻孔器打取10片小圆片,分别放入 小指形管内,放置20min(期间摇动2~3 次)后,加甲烯蓝2滴摇匀。
操作步骤:
4.用长滴管吸取着色溶液放入原相应的 蔗糖溶液中,慢慢放出一滴蓝色溶液, 在白色纸片上观察小液滴升降情况, 并作记录。
操作步骤:
4.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 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 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 度。
操作步骤:
5. 计算公式: 叶绿素的含量( mg/g ) = [(O.D652/34.5)× 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或干 重)。 Ca=13.95A663-6.88A645; Cb=24.96A645-7.32A663
作业:
1.记录小液流在试管内的移动方向
溶液浓 (mol/ L)
小液流 方向 解释
0.05
0.1
0.2
0.3
0.4
作业:
2.按下列公式计算组织的水势: Ψ W (细胞水势) =Ψ s = — CRT 式中: Ψ s —— 溶液的渗透势,以 MPa 为 单位。 R —— 气 体 常 数 , 为 0.008314 MPa· L/ (mol· K )。 T ——绝对温度,即 273 + t ℃, 单位为K。 C ——溶液的摩尔浓度,以 mol/L 为单位。
操作步骤:
1. 酶液提取:取叶片0.5 g(或茎)加 入少量蒸馏水,加 CaCO3 粉及石英砂 少许,研磨成匀浆,再加蒸馏水至总 量25ml,在室温下浸提10分钟,不时 摇动,用脱脂棉过滤于 50ml 锥形瓶 中, 静置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的粗 提液。
操作步骤:
2.吸取5ml酶提取液放入一试管中,置沸水中加热 5分钟,使酶失活。 3.取50ml三角瓶2个(1个测定,另1个为对照) 失活酶液(对照) CAT酶液 +20ml蒸馏水+1% 1ml H2O2 摇匀 40 度水浴反应( 10min ) +2ml10%H2SO4 终止 反应 0.1mol/LKMnO4滴定
思考题: 1. 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时,为 什么应强调所用试管、毛吸管应保持 干燥 2. 打取小圆片并投入试管中时动作应迅 速,加入甲烯蓝不能太多?
实验三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原理: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 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 。 叶绿素在652nm(混合)、663nm、645nm 有最大吸收峰。 根据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的吸光度,求 得叶绿素的含量。
植物生理学实验操作指南
植物生理实验室 2011,3
实验一 淀粉酶的提取及作用
原理:
1.淀粉 淀粉酶水解 蓝色糊精 红色 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2.葡萄糖+斐林试剂 Cu2O↓(砖红色)
植物材料与实验器具:
植物材料:
萌动的小麦 实验器具: 试管 ;玻棒;量筒; 研钵;漏斗;电炉;水浴锅 试 剂: 2%淀粉溶液;稀I-KI 溶液(原液稀释5倍);斐林试剂
KMnO4与H2O2反应方程式如下:
5H2O2+2KMnO4+3H2SO4→K2SO4+ MnSO4+8H2O+5O2
材料与实验器具:
植物材料:海桐茎、叶片等 实验器材: 研钵;电炉;水浴锅; 酸式滴定管; 量 筒;锥形瓶;漏斗 ;试管;移液管 试 剂: 0.1mol/L 高 锰 酸 钾 标 准 液 ; 1% H2O2 ; 10%H2SO4;CaCO3 粉
操作步骤: 1. 取10粒萌动的小麦种子放入研钵中, 用量筒取10ml蒸馏水作为淀粉酶提 取液总量(包括研钵清洗、种子研 磨),分三次加入,将小麦研成浆 状,用脱脂棉过滤于试管中,摇匀。 滤液静置5-10min ,上清液为淀粉酶 的提取液。
操作步骤: 2. 取2只刻度试管做标记A管、B管 A管:2ml 2%淀粉液+2ml蒸馏水 B管:2ml 2%淀粉液+2ml淀粉酶提取液 加I-KI 2~3滴 变化。
材料与实验器具: 植物材料:女贞叶片 实验器具:细滴管;试管及指形管; 烧杯;镊子、剪刀;移液管;标签 纸 试 剂:1 mol/L蔗糖溶液;甲烯蓝 溶液
操作步骤:
1.用短滴管吸取1M蔗糖溶液取0.5ml、 1ml、 2ml、 3ml 、4ml 分别放入 10ml 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10ml, 盖上塞子上下倒转混匀,配成0.05M、 0.1M、0.2M、0.3M、0.4M的糖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