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学)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小河淌水》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小河淌水》教案《小河淌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小河淌水》了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并演唱《小河淌水》,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歌唱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树立歌唱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获得美妙的歌声。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范法。
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意境。
2、歌曲的“软起声”,字头的“软”表达。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学习与演唱——《小河淌水》:1、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课前听到的歌曲大家是否很耳熟呢?它的旋律我们在视唱课堂上有唱过,视唱练习曲是根据这首歌曲的主旋律所编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歌风格的歌曲《小河淌水》。
2、歌曲《小河淌水》介绍。
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3、听赏歌曲感受《小河淌水》。
感受歌曲的节奏、拍子、旋律特点,情感特征。
在听赏时边听边划拍,体会歌曲较自由的节奏特点。
问题:这是一首表现什么题材的民歌?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怎样?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解决重难点乐句的准确演唱。
划拍唱谱、注意装饰音的准确演唱,注意大跳音程的音准。
5、教师对难以把握的重点乐句进行纠正,示范演唱。
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1、歌曲《伟人-孙中山》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教学难点:感受岭南文化的人文历史。
教学过程: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朗读歌词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1、歌曲《伟人-孙中山》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教学难点:感受岭南文化的人文历史。
教学过程: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朗读歌词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简要的⾃我分析。
⼩编整理了花城版⼋年级上册⾳乐教案⼤全【1-4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第⼀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东民歌⼀、教学⽬标 (⼀)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初步感知⼴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热爱地⽅⽂化的情感。
(⼆)引导学⽣亲⾝感受和体验⼴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尝试⽤客家⽅⾔演唱客家⼭歌。
⼆、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歌、渔歌、咸⽔歌、⼩调、舞歌、牧歌、⼉歌。
3、欣赏交响诗篇《⼟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乐的是⼈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乐中吸取素养进⾏创作的,从⽽达到启迪学⽣创造性思维的⽬的。
2、难点:激发学⽣学习民歌的兴趣,⿎励学⽣⽤⽅⾔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东、港澳、珠江三⾓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带⼈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义上粤曲是指⼴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鱼、龙⾈、南⾳、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东曲艺。
粤曲是⼴州⽅⾔区流⾏最⼴的⼀⼤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地区扩及两⼴。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唱腔属于⽪黄系统的板腔体,梆⼦、⼆黄、牌⼦曲、⼩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喉、⼤喉三种喉腔。
红线⼥,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东开平⼈。
红线⼥在艺术上勇于⾰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帜的“⼥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的唱腔流派。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歌曲《伟人-孙中山》、粤曲《荔枝颂》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4、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去尝试粤曲表演。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歌曲《伟人-孙中山》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花城版音乐八级上册教案【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花城版音乐八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
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
第三单元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第四单元名家名曲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
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
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
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伟人-》、粤曲《荔枝颂》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伟人——》,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的相关事迹。
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4、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去尝试粤曲表演。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歌曲《伟人-》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是的骄傲。
3、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唱。
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生动的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听音乐,朗读歌词。
播放歌曲《伟人-》,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唱中感受歌颂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结合表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容及情绪。
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
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6、学习精神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二)欣赏《荔枝颂》一、师生在《荔枝颂》前奏音乐中进场。
1、视频欣赏:用方言朗诵歌词,然后哼唱旋律。
体验音乐与方言的密切关系。
2、介绍粤曲:粤,曲清新柔丽,是中国曲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它用方言演唱,流行于、广西、香港、澳门等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
粤曲源自粤剧清唱。
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他们用粤剧的剧本,用粤剧的曲调,用粤剧的“戏棚官话”分脚色演唱。
以后又出现了穿街过巷卖唱的女盲艺人,被人们称作“瞽姬”、“师娘”。
她们每人都要掌握不同脚色的唱腔,一人演唱多个脚色,较之“八音班”在歌唱技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这种演唱盛行了60多年,在粤曲史上称为“师娘时期”。
她们主要演唱的曲目有《百里奚会妻》、《黛玉葬花》、《弃楚归汉》等“八大名曲”。
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她们为“女伶”。
她们改“戏棚官话”为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种唱法,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女伶时期”。
(出示红线女的艺术影像)二、活动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教师:粤剧旦角。
原名邝健廉。
省开平县人。
十三岁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
1942年,参加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地演出,逐渐成名。
后演出围扩大到香港,澳门以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一带。
曾在香港组织真善美剧团。
红线女在艺术上,继承粤剧传统唱腔,又吸收其他剧种乃至曲艺,西洋声乐的演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
其唱腔声圆腔满,贯注始终,故有“龙头凤尾”之称,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古典音乐比赛金质奖章;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
1、放影碟让学生欣赏第一遍(听听是用什么方言演唱)2、欣赏第二遍(分辨粤曲与歌曲的不同点)教学提示:老师可让学生自由表达,也可通过唱,使学生知道粤曲的演唱特点,如:音高、音长;说的跟唱的有些相同。
3、感受粤曲的艺术形象和动作(如:兰花指、走台步)教师:你们在电视上看戏时,看到演员唱戏的时候有些什么动作是你最喜欢的呢!(学生自由表达)让我们也来当个戏曲演员吧!教学提示:提供学生尝试的机会,从活动中感受和掌握粤曲的基本动作:兰花指和台步。
①体验台步的走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戏曲演员的台步是怎样走的?看看台步与我们平时走路有什么不同?先让学生随音乐尝试走台步,教师仔细观察。
老师表演台步动作要领(脚跟轻轻着地、步伐小、速度可快可慢,可由慢到快,也可由快到慢。
)师生一起走台步。
②体验兰花指的动作。
③学生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表演。
④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遍。
教师:大家一定吃过荔枝吧!荔枝是咱们著名的特产,是水果之王,很多北方来的客人回家的时候,都要带上几筐的荔枝,回去给他的亲朋好友们尝一尝。
请同学们说说知道的荔枝的品种?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不同方位尝试“卖荔枝”一句的唱腔,用叫卖的动作调动⑤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情绪,体验粤曲的韵味和卖荔枝的喜悦心情。
活动结束:师生共同在荔枝园里随粤曲的韵律自由创编卖荔枝的动作。
小结:近百年来,粤曲紧跟时代而发展,它善于吸收,能够兼融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拓宽了唱腔音乐,如将粤剧的“梆、簧”,的曲艺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乃至音乐(包括杂曲小调或器乐曲)均拿来填词演唱。
伴奏除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外,还加入了萨克管、小提琴、电子琴等等。
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粤曲和粤剧至今仍基本唱着相同的腔调。
民歌――客家之歌【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民歌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传统的客家文化有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走进音乐世界中了解客家文化、认识客家文化。
3.通过学习客家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结合美学的观点认识客家土楼的意图、特点和实用价值。
4.通过客家山歌的学习、客家语言的学习了解客家人的由来,与客家文化的由来特点。
【教学重点】:1.民歌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
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在感情。
2.客家文化特色的了解,乐曲力度变化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客家方言的掌握,力度的表现【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一、介绍民歌分类山歌、水歌:a) 渔歌 b) 咸水歌舞歌/小调号子歌谣/儿歌牧歌1、什么是民歌呢?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介绍调式特点五声音阶:由1 ,2 ,3,5,6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五声音阶.这五个音依次称为宫,商,角,徽,羽.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而构成的各种调式,叫做五声调式,.用什么音(非主音),就叫做什么调式.由于方言特点,歌曲中常以“4”和“7”音作为过渡音,形成独特风格。
(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
3、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表达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我省的山歌,有的地方叫“烂席片”,也有的叫“爬山调”、“信天游”,主要流行于地区北至地区围场一线和靠近太行山的阜平、涞源、平山、井陉、元氏、武安、涉县及高原地带,与晋西北的“小曲”、蒙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等姊妹山歌在词曲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唱山歌大都是在山岭野外,环境空旷,大多为独唱,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者无拘无束地抒发感情。
因此,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曲调中长音、高音、自由延长音用的较多,听来气息悠长,高亢辽阔,粗犷奔放,起伏跌宕,其歌都有便于远传的特点,这些都明显地区别于小调歌曲。
从调式上来看,我省山歌多为征、商五声调式,宫、羽调式较少。
此外,商、征调式交替的山歌也为常见。
二、学唱歌曲《唔车水来禾唔长》《海娃变油娃》1.发声练习:呼吸练习正确的运用到歌唱状态当中。
2.组织教学:听着歌曲《唔车水来禾唔长》跟唱,以听唱的形式感受歌曲高亢、嘹亮、自由的风格。
3.导入教学:客家话是一种很典型的方言,让会讲客家话的学生领着大家用方言朗读歌词或生活用语,然后客家话唱一首《海娃变油娃》导入。
4.新课学习:(1)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客家话念歌词。
(2)练习唱歌曲《海娃变油娃》歌谱,配上刚学会的客家方言演唱这首歌曲。
(3)听一首由客家王振坤演唱的《情哥下南洋》,学习客家山歌的特点。
(4)观看课本的土楼照片,播放客家围楼的录像资料,谈谈土楼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及在世界建筑上的地位。
(5)学习演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导入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的学习欣赏。
(6)首听时思考问题:A. 音乐力度有什么变化?B. 音乐用了什么表演形式?C. 听完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D. 你从这段音乐中想到什么?(7)欣赏参与:跟随乐曲力度的变化演唱不同力度的歌曲。
(8)由学生进行课后议论、探索和归纳总结。
民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渔歌(哩哩美调)》、欣赏《渔歌(阿里啰调)》,了解两首歌曲的特点以及渔歌的特点。
2、通过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找出它与原来的哪一首歌曲的旋律相似,懂得歌曲创作的源泉来自民族民间音乐。
3、欣赏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了解和感受歌曲的旋律,并思考来自于我们学习的哪一首民歌?欣赏由这首歌曲改编的管弦乐曲《织网》,从而进步感受音乐家创作的思路和来源。
教学过程:一、介绍哩哩美调在临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之中,渔歌《哩哩美》和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剧最为著名。
如得名于衬词的渔歌《哩哩美》就是起源于新盈后水湾一带渔姑的叫卖声(临高方言):“卖鱼(雷),大家来卖鱼(雷)……”。
后来,渔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如在赶海、织网、婚嫁等的时候,逐步以该旋律为口头创作并不断伸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