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

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而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范这些天气灾害,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就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气象现代化建设是指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水平,以及提升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它可以使气象预报更加准确、及时,从而提升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而且,现代气象预报模型的建立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也使得气象预报更加准确、及时。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防能力。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升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现代化的气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气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发布,从而使得气象信息更加便捷、及时地为社会所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挖掘气象数据的潜力,提高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
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
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和气象预报模型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信息,从而使得社会能够更好地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可以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安排人员疏散,对重要设施进行加固,从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灾害的救灾效率。
不仅是在预防阶段,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和信息系统也能够为灾后救援提供重要的支持。
准确的气象信息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更好地了解灾情和受灾地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救援工作,从而提高救援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事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加大了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丹凤县也在不断加大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力度,但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对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于推动丹凤县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气象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气象仪器设备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要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首先要加强气象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完善。
要适时更新气象观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准确性和及时性。
要注重完善气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加强气象科研和技术创新气象科研和技术创新是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
丹凤县气象部门要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加强气象科研力量和能力建设,拓展气象科研领域,提高气象科研水平。
要加强气象技术创新,推动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技术的创新,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三、加强气象监测和数据共享气象监测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而数据共享则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丹凤县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监测手段和方法,提高气象监测的精准度和覆盖面。
要积极推动气象数据的共享与开放,促进气象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气象人才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丹凤县气象部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一批高素质的气象人才,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加强气象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丹凤县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信任和依赖,推动气象服务的普及和深入。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是当前阶段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气象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各地气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丹凤县处于陕西省南部,气候多变,而且经济发展情况也日益增长,因此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农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思考进行探讨。
加强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任何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丹凤县气象部门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培养气象科技人才,包括加大气象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现有员工的综合素质,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等,以解决气象现代化建设中技术短板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加强气象观测设施建设。
气象观测设施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对于准确预测和预警气象灾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丹凤县气象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气象观测设施,包括气象雷达、卫星遥感、气象探空观测等设备的研发和更新,提高气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加强气象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丹凤县气象部门需要加强气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建设气象预警系统、气象大数据平台、气象云图服务等,以提高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
气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等挑战。
丹凤县气象部门需要加强与农业、交通、环保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的应急预警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整个气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需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增加财政投入,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气象学的发展,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已成为当前的
重要任务之一。
丹凤县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气象灾害频发,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对
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气象预报、气象观测、气象信息网络、气象科研等方面对如何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思考。
要建立健全气象信息网络。
丹凤县的气象信息应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使
其能够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我们可以加强与电视台、广播台、互联网等媒
体的合作,建立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定时发布天气预报、气象警报等信息。
还可以建立气
象信息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提高公众对气象信息的接受度和利用
率。
要加强气象科研能力建设。
气象科研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提高气象预
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改善气象观测设备的功能和精度。
我们可以加大对气象科研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气象科研人才,开展气象科研项目,推动气象科学的发展。
建立和完
善与国内外气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提升丹凤县气象科研水平。
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气象预报、气象观测、气象信息网络和气象科研能力的建设,才能
为丹凤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提升乌海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研究

提升乌海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研究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邻鄂尔多斯市,西接包头市,南部与滦县、蓝天之间接壤,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海上门户城市。
乌海市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对于保障乌海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如何提升乌海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探讨。
要加强乌海市的气象监测体系建设。
气象监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乌海市要加强对气象观测设备的投入,提升气象监测设备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乌海市还需要加强对气象观测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推动气象观测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乌海市要加强气象信息化建设。
现代化的气象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乌海市要加强对气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比如建设气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提供气象数据和预警信息的共享和查询服务。
乌海市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气象信息的广泛传播,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乌海市要加强气象预警体系建设。
气象预警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乌海市要加强对气象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气象预警设备和技术,提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还要加强对公众的气象预警教育,提高公众的气象预警意识和应对能力。
乌海市要加强气象科研力量的建设。
气象科研是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乌海市要加强对气象科研机构的支持和投入。
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的气象科研人才,组建高水平的气象科研团队,开展前沿性的气象科研项目。
乌海市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气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提升乌海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需要加强气象监测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气象预警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气象科研力量的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不断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乌海市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体会

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体会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是我国国家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我国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关键举措。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参与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下面就结合我的经验和观察,分享一些关于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体会。
首先,气象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涉及到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有机地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网络,建立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推动信息技术与气象预报预警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气象数据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效传输。
其次,气象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更新,气象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气象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气象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的人才,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气象预报和预警技术的研究,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和预警反应能力,以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
再次,气象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气象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各国之间的气象数据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国际气象组织、气象研究机构和其他国家的气象部门的合作,可以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能力,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最后,气象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社会认知与参与。
气象现代化建设是为了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灾害预警等服务。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和了解,增强社会对气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需要鼓励公众参与气象观测和信息采集,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信息,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
综上所述,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社会认知与参与。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要加强气象科研和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只有不断进行科研攻关,掌握气象领域新技术、新手段,才能实现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加强气象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气象科研创新工作,推动气象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对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至关重要。
要完善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
气象监测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和体系,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气象信息,为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要加大投入,完善丹凤县的气象监测设施和仪器设备,提高气象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要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为政府决策和民众生活提供及时可靠的气象预警信息。
要推动气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而气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气象信息平台,推广气象移动应用,提高气象信息的普及和便捷程度,可以更好满足百姓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高气象科研和预测的能力,对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气象人才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气象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
要加大对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制,激发气象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也要加强对气象科普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气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气象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要加强与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
气象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工作,只有加强与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要积极加强与其他地方气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气象科研和技术合作。
也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跨部门的气象信息共享机制,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政策和资源保障。
浅谈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浅谈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业务现代化建设是气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气象服务已经不再局限于天气预报,而是涵盖了更加广泛的领域,例如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资源环境监测等。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将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提升气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科技支撑。
气象行业是一个科技密集型的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推动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
科技支撑包括气象观测技术的创新,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提高,气象模型和预报算法的改进等。
通过应用新一代气象观测设备、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提高气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效率,进而提高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需要加强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气象科研和服务能力。
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气象信息系统,实现气象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管理和传输,可以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建设气象智能化预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度,并能针对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气象服务。
还可以开展气象业务的电子化管理、在线服务和移动应用开发,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强化国际合作。
天气和气候是全球性的自然现象,气象服务的范围也应该是全球的。
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气象机构的合作,可以共享气象观测数据、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提高气象服务的全球覆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立气象服务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促进气象信息的互认和互通,有利于实现全球气象服务网络的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应用需求的反馈。
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满足公众的需求是气象服务的根本目标。
通过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评价,可以不断改进气象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公众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思考崔智慧(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 450005)【摘 要】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人民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气象现代化建设成为气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按照中国气象局提出的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指导思想,本文结合郑州市实际,提出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气象;现代化;综合气象观测;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12)08-0091-02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moderniza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hich people requi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high.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modernization become more heavy. According to the guiding ideology,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which proposed to build a first-class equipment, first-class technology, first-class talents, first-class stations combining with Zhengzhou city actual,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meteorological modernization was put forward.Key words:weather;modern;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forecast;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关于现代化的解释和定义很多,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认为气象现代化建设其重要任务是提升“四个能力”、建设“四个一流”。
气象部门的业务主要有三大块: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
因此我认为对郑州市来说,实现气象现代化主要从提升综合气象观测水平、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加快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这三个方面着手。
1 提升综合气象观测水平郑州市面积7746.2平方公里(含六县市),常住人口860多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增大,遇到突发性天气时,经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
因此,建设适应大都市发展的气象综合监测网势在必行。
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在城区内布设多要素气象站(包含单要素、四要素、七要素、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设备),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按照5公里*5公里的网格将市区和各县市进行区域划分,形成一个总体设计方案,站点布局按照规划分布实施,设备可以采用固定式和移动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在布设农业期限观测设备时,应充分考虑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需求,真正发挥设备优势。
(2)以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为基础,风廓线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等设备为辅助,建立雷达预警监测网。
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
(3)建立数据存储中心,将所有监测数据,CMACAST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库存储,提供二次开发接口,为天气预报预测提供资料支撑。
(4)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建设一个服务性的综合观测要素查询、统计平台,用以对外服务。
(5)设备管理:硬件设备的维护、维持实现外包,对外进行招标,由外包公司对市区及六县(市)所有探测设备进行管理、维护。
每年根据省局传输率考核作为管理优劣的评判依据对外包公司进行奖惩。
2 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天气预报预测能力是气象服务的基础,准确率是服务效果的关键,因此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首先就是准确率的提升。
(1)硬件建设方面,购置高性能计算机,用来运行各种预报模式。
建设磁盘阵列,提高历史资料的存储能力。
拓宽网络通道,提升数据吞吐量。
(2)软件方面:MICAPS平台是预报预测的基础平台,功能比较完善,性能也比较稳定,但与本地实际特点结合不是非常紧密。
因此我认为应当建立以MICAPS平台为基础,融入本地预测模式、预报方法、气候特点的自动化的预报平台。
(3)人员方面:以正式人员和外聘人员相结合,外聘人总第14卷156期 大 众 科 技 VoL.14 No.8【收稿日期】2012-06-21【作者简介】崔智慧(197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市气象局工程师,从事大气探测工作。
- 91 -员主要是有经验的退休的预报员,工资与预报准确率挂钩。
3 加快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涵盖了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这三个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我发现目前郑州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弱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布途径问题,二是服务产品单一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完善重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整合现有接收终端发布平台资源,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分区群发与综合管理平台。
这个平台同时可以作为突发应急事件的发布平台,承担政府的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加快社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的各种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各种社会资源与传播载体进行气象信息的发布。
(2)开发智能手机发布软件,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为气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式,开发智能手机气象信息接收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传输,比起普通短信来说,时效性可以提高很多倍,发布内容更加丰富。
(3)完善中国气象频道本地节目插播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气象信息移动多媒体传播渠道建设。
目前移动电视覆盖面广,通信费用较低,为气象信息传播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4)关于服务产品,不能单纯的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预报产品的制作,预报产品的项目、内容应当由终端用户需求所决定,并能够反馈信息进行适时调整和新增。
应有一个团队对各种预报产品进行包装和服务。
首先,整合、优化公众气象服务资源,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完善郑州市气象局门户网、做好天气实况监测产品和常规天气预报产品的服务,不断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向公众滚动提供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时天气情况、中短期天气预报、各类气象条件指数、气象灾害情况等丰富气象信息。
积极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根据不同的需求群体制作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气象影视节目,实现公众气象服务多样性。
其次,提高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水平。
以预测预报系统、综合观测系统为支撑,建立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加强气象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满足用户在精细化和个性化方面的需求,逐步实现对各种时空尺度大气现象和各种要素的精细化服务,实现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每天为公众提供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天气实况和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和相关气象灾害发生时,进行实时发布并及时更新气象预警信息和实况信息。
最后,深化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是为经济社会特定行业和用户以及重大社会活动提供的有专门用途的气象服务。
专业专项气象服务需要面向各行各业的需求,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服务针对性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大力提高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
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单单是气象部门一家的事情,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各部门相互配合,融入式的发展,只有这样气象现代化才能汲取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才能真正的实现双赢。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技术的融入,很多现在面临的难题将迎刃而解,气象业务服务水平也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1] 杨卫东.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推动龙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J].黑龙江气象,2010(01).[2] 茅临生.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发展农村气象事业[J].浙江气象,2009(02).[3] 谢国权,李建,张旗,阮小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技术应用综述[J].浙江气象,2009(S1).[4] 王丽君,鲍文.气象公共服务体系与新农村建设[J].石家 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5] 钱艳甫,冯艳军.自动气象站运行需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6] 闫丽凤,李怀刚.关于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J].山东气象,2007(01).[7] 黄建萍,杜连书.关于发展我国气象服务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S1).(上接第103页)必控指标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情况,从源头上解决卷烟材料质量问题,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4.4 建立卷烟材料安全性指标监控机制卷烟材料安全性指标监控必须覆盖所有材料供应商、所有安全性指标。
可建立卷烟材料安全性指标三级监控模式,即监督供应商自检,公司级检验及国家质检中心检验。
制定监控方案,修订管理办法(制度),形成卷烟材料安全性指标长效监控机制。
4.5 建立材料质量信息管理机制目前公司级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材料质量信息沟通渠道为:电话反馈、下达质量信息反馈单、下达质量整改通知、每月质量问题汇总反馈。
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质量信息管理机制了,但还有不足之处:有些供应商并没有一一对应的整改情况回复,特别是公司下属辅料公司。
事实证明,在这种“小题大做”的高压影响下,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这种供应商管理模式是比较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前移了,既能有效解决目前公司卷烟材料供应商存在的四大问题,从源头上解决材料质量问题,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又能与供应商达到双赢的目的。
供应商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应高度重视并加强管理,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主,一切以品牌发展为重。
【参考文献】[1] 布茂勇.品质管理.企业管理杂志社,2010(4).[2] 王文佳.刘一骝.供应商管理与满意度关系研究.中国质量杂志社,2002(4).[3] 于献忠.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