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州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
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指标体系

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农业生产气象效劳指标体系一、某某作物〔一〕玉米主要发育期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播种和出苗期1.5~10cm地温稳定通过7~8℃即可播种;2.播种时土壤相对湿度60%~80%;3.苗期如能经过短期的干旱锻炼,可使根群兴旺,向土壤下层伸展,可防早期徒长和增强后期的抗旱能力。
1.气温低于8~10℃,对发芽不利;2. 土壤相对湿度40%时,常因缺水而不能发芽;在100%时,因缺氧而延迟发芽;3.苗期如土壤水分过多,地上局部易受低温危害;4.在半干旱地区,高温对玉米幼苗可有为害。
孕穗-抽穗期 1.在玉米旺盛生长的6月份平均气温要求24~25℃;2. 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
1.如温度降到20℃时,将延长抽穗日期;2.在生长盛期内,昼夜温度变化过大,对玉米生长不利;3.土壤相对湿度40%,将延迟抽穗,并使雌雄穗出现的间隔日期延长不能充分授粉,大局部雌穗,不能形成或不能抽丝,形成空杆;4.如雨量过多,植株光合作用减退,土壤空气缺乏,雌穗发育不良,也会发生空杆。
开花授粉期 1.温度在25~27℃;2.天气晴朗,有微风;3.空气相对湿度为70%。
1.高温干旱,花丝易枯萎,花粉的生命也易丧失;2.阴雨和低温会阻碍花药的开裂。
灌浆和成熟期 1.温度在20~25℃,晴朗温暖;2.土壤水分充足。
1.温度超过25℃或低于16℃,会影响淀粉酶的活动,结实不能饱满;2.早霜为害,使产量锐减,品质降低,成熟困难。
〔二〕、水稻主要发育期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播种和出苗期 1.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到达5~6℃ (床内温度达10~12℃),抓住“冷尾暖头” 天气,抢晴播种;2 播种—出苗期:床内温度要>10℃(日平均气温>5℃),最适床温为25~30℃(日平均气温>12℃)。
1.播种当天,如遇到阴天,>4级大风时,对播种不利;2.床面水分到达田间持水量时播种,易烂种,出现“白芽鞘病”;3.播种—出苗期:当床内最高气温>40℃(晴天日最高气温>15℃) 和最低温度<5℃ (日最低气温0℃左右)不利出苗,以致受害。
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建设初探

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建设初探姜月清1 崔晓军2* 张艳红1 黄 潇2(1.国家气象中心;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摘 要:近年来,气象部门充分挖掘气候生态优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气象标准在其中发挥了规范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
本文梳理分析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气象服务保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依据标准内容属性和应用方向将标准分为气候生态资源评价、旅游康养宜居气象保障、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气象保障4类,并归纳分析相关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4.01.013Study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Value of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JIANG Yue-qing 1 CUI Xiao-jun 2* ZHANG Yan-hong 1 HUANG Xiao 2(1.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re; 2.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re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have fully used the advantages of high-quality climate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actively explored the path and mechanism for realizing the value of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 in which meteorological standards have played a lea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ional standards, sectoral standards, local standards and association standards related to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 provid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ttributes and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the standards, the standard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climate ecological resource evaluation, travel and living environment meteorological guarantee, agricultural product climat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wind energy and solar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eteorological guarante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standard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climate ecological products, value re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ZZXM13)资助。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09.12.30•【文号】气发[2009]463号•【施行日期】2009.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气发〔2009〕4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已经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是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09〕175号)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科学调整站网布局、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增强观测能力、确保观测系统稳定运行、发挥观测系统效益”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请各省(区、市)气象局依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施计划,并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国气象局2009年12月目录一、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国家气候观测网1.地面气候观测2.高空气候观测3.大气成分观测4.海洋基本气候变量观测5.陆地基本气候变量观测(二)国家天气观测网1.地面气象观测2.海洋气象观测3.高空气象观测4.天气雷达观测5.气象卫星观测6.移动气象观测(三)区域气象观测网(四)专业气象观测网1.农业气象观测2.交通气象观测3.人工影响天气观测4.风能观测5.太阳能观测6.电力气象观测7.环境气象观测8.城市气象观测9.空间天气观测(五)技术装备保障1.建立健全技术装备保障体系2.运行监控3.维护维修4.装备供应5.计量检定6.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六)观测数据质量与观测产品1.主要内容2.实施进度(七)技术研发及平台建设1.技术研发2.国家气候观象台3.基础平台建设和设备考核试验三、保障措施(一)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二)完善体制机制(三)提高队伍素质(四)统筹各类资金投入(五)加强交流与合作附录附表1:气候观测要求(GCOS指标)(a)基本气候变量(b)地面和高空基本气候变量观测精度要求附表2:天气观测要求(WMO指标)(a)地面气象观测(b)高空气象观测(c)辐射观测附图1:优化后国家基准气候站分布图(草案)附图2: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布局图(草案)附图3:全国雷电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4:新一代天气雷达布局图(216部)附图5:调整后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分布图附图6:风能资源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7:太阳能资源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8:空间天气观测布局图(草案)本规划依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09〕175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气象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统筹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对气象工作的投入,按照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了2010-2015年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目标,明确了科学调整站网布局、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增强观测能力、确保稳定运行、发挥观测系统效益等方面的发展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24•【字号】吉政办发〔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1〕1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吉林省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吉林省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24日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我省“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落实“十四五”大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解决大气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1年底,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90%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O3)浓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重污染天气比率控制在1%左右。
二、重点任务(一)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氨排放控制。
1.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持续提高“五化”利用能力,重点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省实施面积力争达到2800万亩;以“秸秆变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饲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850万吨;稳步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和燃煤供热锅炉生物质改造,实现利用量863万吨;积极推进秸秆新型建材、制浆造纸等原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65万吨;有序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扩大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发展秸秆基质育苗产业,扩大绿色种植面积,实现利用量31万吨。
气象服务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保障作用

浅析气象服务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保障作用摘要:气象服务是与国电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
本文针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研究评估,肯定当前气象服务工作的价值,并针对河南省公众和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为政府向气象部门投入、用户使用气象服务产品和气象部门提高管理效能、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服务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走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是现代气象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
河南省把方城县赵河镇确定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区。
以为确保试验区实现预期目标,南阳市气象局在试验区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利用气象局科技支撑、服务保障,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粮食高产、农民增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保障作用。
经调查研究,其具体做法主要如下:1 成立了试验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建设了农业气象试验田气象局在在试验田里设立了专项标准,安装了大田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多功能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星陆双基”农田小气侯监测系统、人工增雨消雹高炮1门、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套、作物病虫害观测站1套、雷电监测仪1台、太阳能辐射自动观测站1组、太阳能灌溉系统等设备若干配备便携式土壤养分速测仪、二氧化碳分析仪等观测设备,建成了能提供精细化数字农情、农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测土配方地理信息等内容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同时成立了试验区气象信息服务站对农业气象试验田进行动态观测,定期进行全县主要作物大田调查,掌握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进程,结合气候变化因素,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初步形成了集“气象、农科、数字、信息”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现在化综合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2 构建完整有效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2.1深入调研,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依据本地特色经济产业,多次召开农村种粮大户座谈会、蔬菜大棚企业座谈会,了解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并且配备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针对气象科技示范园和专业合作社等的需要进行气象业务观测,及时提供基础数据。
地方气象标准体系构成浅析——以吉林省为例

地方气象标准体系构成浅析——以吉林省为例
冯喜媛;涂钢;杨磊;邵祺多
【期刊名称】《标准科学》
【年(卷),期】2024()2
【摘要】气象标准体系是气象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指引,标准构成分析可直观了解气象标准化工作现状。
本文以吉林省气象标准体系为例,对照《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浅析地方气象标准体系的具体构成特点,明确气象服务保障是目前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突出领域,数值天气预报、资源开发利用、专业气象服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重大突发事件保障等是目前气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方向,提出各业务领域全面加强标准化培训工作以及标准化管理工作需求和建议,以期为各地方气象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化工作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冯喜媛;涂钢;杨磊;邵祺多
【作者单位】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形式与构成——以湖北省区域图书馆合作服务体系为例
2.完善气象地方标准体系有关问题探讨
3.吉林省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体系浅析——以长春大学就业工作体系为例4.民用无人机作业气象标准制订及气象保障体系构建浅析5.吉林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研究及发展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1.06.22•【文号】•【施行日期】2011.06.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河北、吉林、江西、湖南、广东、重庆、青海等省(市)气象局:现将《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气象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本着先试先行,逐步完善,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
执法能力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是维护法律法规威严的重要手段。
全国气象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局监督、市局为主、县局配合,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
当前,气象事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不断壮大公共气象服务和强化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需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气象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围绕《气象法》的贯彻实施,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明显加强,气象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逐步建立,气象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依法查处违法案件的能力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为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还面临着许多不适应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有些执法机构的编制、人员、经费等没有完全落实,气象部门的许多社会管理职能无法落到实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由于受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的制约,目前行政执法的趋利性比较突出,与部门利益关系紧密的法律制度执行力度大;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监督管理和执法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尚未形成规范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违反法定程序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责任制不够落实等;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机构重权轻责、权责脱节以及有的执法人员执法不作为、滥用职权、自由裁量畸轻畸重等问题。
吉林省气象条例

吉林省气象条例【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发布部门】吉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4.11.26【实施日期】2005.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等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吉林省气象条例》经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4年11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吉林省气象条例(2004年11月26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促进气象事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气象科学研究、气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以及其他气象活动,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对气象事业的支持,根据国家气象现代化统一规划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地方气象事业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应当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等综合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适应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气候资源评估利用能力 气象科技贡献率 ( M) 人才资源保障度 ( N) 基础设施完备度 ( O) 政府财政保障度 ( P) 气象现代化认可度 ( Q) 气象服务满意度 ( R) 气象知识普及率 ( ) S
6 2 4 6 4 5
( 六) 社 会 评 价
1 9 9 2 0 2 1
3 3 3
一级指标
权重
序号 9
Hale Waihona Puke 二级指标 气象数据传输速率 ( ) I
权重 4
三级指标 2 2 国家地面自动站数据到达预报员桌面时间 2 3 区域自动站数据到达预报员桌面时间 2 4 气象预警信息社会单元覆盖率 2 5 气象预警信息广电媒体覆盖面 2 6 气象预警信息社会机构覆盖面 2 7 专业气象服务成熟度 2 8 标准化作业站建成率 2 9 人工增雨和防雹能力 3 0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使用率 3 1 标准化示范县建成率 3 2 直通式服务覆盖率 3 3 完成气候可行性论证数量提高率 3 4 气象科技贡献率 3 5 人才总体素质程度 3 6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3 7 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 3 8 地方中央财政支撑匹配度 3 9 政府财政支撑满足度 4 0 地方现代化经费到位率 4 1 气象影响行业认可度 4 2 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 4 3 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
1 ( 一) 防 灾 减 灾
4
1 4
3 4 ( 二) 预 报 预 警
气象依法行政水平 ( C) 气象预报准确率 ( D)
4 8
2 2
5
灾害天气预警能力 ( E)
1 1
6 ( 三) 装 备 技 术
预报产品精细度 ( F)
3
7 1 4 8
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 G) 观测数据质量达标率 ( H)
5 5
— 4 —
附件
吉林省市 (州) 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权重 序号 二级指标 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度 ( A) 权重 三级指标 1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备率 2 气象应急联动部门衔接率 3 联动部门信息双向共享率 4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健全率 2 基层防灾组织健全度 ( B) 6 街道 ) 气象协理员配置到位率 5 乡镇 ( 社区 ) 气象信息员配置到位率 6 村 ( 7 气象法规健全和落实程度 8 气象标准应用率 9 2 4 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 4 小时气温预报准确率 1 0 2 1 1 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 1 2 灾害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度 1 3 暴雨预警准确率 1 4 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准确率 1 5 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 1 6 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 1 7 产品客观检验实现率 1 8 气象观测站网完善度 1 9 观测装备业务可用性 2 0 气象观测数据可用率 2 1 观测数据质控覆盖率 单位 % % % % % % % % % % 分钟 % % % % % % % % % % 目标值 9 0 8 0 7 0 9 5 9 5 9 5 9 0 7 5 8 8 或提高 3 7 5 或提高 2 2 0 5 7 5 8 0 9 0 9 9 9 0 9 5 9 0 9 9 9 9 权重 % 2 1 1 2 2 2 3 1 4 4 3 3 3 2 1 1 1 3 2 3 2
— 5 —
单位 分钟 分钟 % % % % % % % % % % % 分 分 % % % % % 分 %
目标值 1 3 8 5 9 5 7 0 9 0 1 0 0 9 5 9 0 9 5 9 0 1 0 8 5 5 2 3 5 9 0 或提高 2 0 8 0 或提高 3 0 7 0 或提高 2 0 8 0 8 5 8 0 8 0
权重 % 2 2 3 1 2 2 2 2 2 3 3 2 4 3 3 4 2 2 1 3 3 3
1 0 ( 四) 气 象 服 务 1 1 2 2 1 2
气象信息覆盖面 ( ) J 专业气象服务能力 ( K) 人工影响天气能力
6 2 6
1 3 1 4 1 5 ( 五) 保 障 支 撑 1 6 1 9 1 7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