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开采技术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分析及开发措施

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分析及开发措施摘要:我国低渗透油田具备储量大、分布范围广特点,并且油气开采量占据着较高比例,然而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存在渗透率小、油田采收率低,以及开采难度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低渗透油田开采效率,油田开发技术突破成为了当前低渗透油田开采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基于此,文章对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及相关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提升低渗透油田开采效益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难点;开采近年来,在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作用下,我国油田开采领域也得到较为快速发展,尤其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更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随着低渗透油田开采不断深入,其面临的开采难点也越来越多,开采单位必须对这些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才能顺利突破当前技术瓶颈,实现更为高效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
一、低渗透油田开采难点分析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油层压力低是低渗透油田显著特点,因此低渗透油田油井单井产量并不高,并且油层能量补充不易,难以实现高产稳产。
结合对低渗透油田含油性、储层分布,以及开发动态情况分析,当前低渗透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难点。
(一)不规则性一般常规油田渗透都是在平面或者是剖面上,进行的是规律性分布,因此开采过程也是有着一定规律可循,开采效率相对较高。
低渗透油田则恰恰相反,其分布毫无规律可言,突变性较大,加上较小的储层渗流通道半径,导致储层物理性质较差、孔隙结构较为复杂。
钙质、泥质等隔夹层也是呈错乱式分布,这些不规则性都对低渗透油田开采造成了较大难度。
(二)地应力阻碍一般来说,在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储层进行压裂、酸化改造,以此提高其渗透率与孔隙直径。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储层改造效果受到地应力大小、方向严重影响。
储层在主应力方向受到的渗流能力要比其他方向的大的多,这就对开发中井网、井距、压裂控制等造成了较大阻碍。
(三)弹性能量小且补给困难由于低渗透油田储层具备较低的弹性能量,因此在弹性驱动阶段的开采率较低,并且在弹性能量耗尽之后,油田储层能量呈现出极大递减趋势。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开采技术具体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用多裂缝的概念分析压裂压力
在多缝压力压裂拟合过程中,要用等值裂缝数来估计同 时扩展的、大小相等的裂缝数目。
增加等值缝数,会导致净压力加大,但也减少了多缝中 的单缝的缝宽,降低了接受支撑剂的能力,进行不同等值缝 数的压裂拟合,可能得出既与净压力又与支撑剂粒径(缝宽 至少能容纳单粒径)相适应的缝数。
生产过程中,供油气能力逐渐变差
因为裂缝导流能力因支撑剂嵌入或受微粒 的堵塞而降低;由于微粒运移或结垢堵塞了地层; 近井地带和缝口处因吐砂而失去支撑等等。
压裂井泄油区内剩余可采储量降低。
初次压裂井低产的原因的三种类型(之三):
技术上的进展
目前无论完井或压裂技术上,比过去都有 长足的进步。初次压裂采用“老”技术的井, 很可能成为复压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 “老”技术就是初次压裂“低效”的同义词。
第三部分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增产改造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低渗透油气藏的大型压裂改造技术 2、重复压裂技术(高含水期) 3、复杂结构井压裂改造技术 4、高温、高压、深层改造技术 5、裂缝性致密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 6、复杂岩性地层增产改造技术 7、复杂断块油气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8、新型压裂材料
1、大型压裂技术
等值缝数在压裂形成裂缝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是一个不变 数值,可能起裂时是一个缝数,扩展中又是另一个缝数。
(2)用多裂缝的概念分析压裂压力
时间(min)
位置(m)
事件
因子
0.0
0.0
裂缝条数
2
0.5
1.73
裂缝条数
3
0.7
1.94
裂缝条数
5
1.7
13.6
裂缝条数
8
2.3
18.3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在我国油气开发领域中,低渗透油田已探明储量占据油气资源总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开发潜力,也是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难以实现预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挖掘油田开发潜力,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难点;解决对策一、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1.油层孔喉细小、渗透率过低低渗透油田的定义为,渗透率在(0.1-50)x10-3μm2的储层。
由于储层渗透率过低,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过大,普遍存在比表面积过大、油层孔喉较为细小的问题,这也是储层渗透率过低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常规油田开采技术体系与油田开采需求不符。
同时,油层渗透率越低,则油田开发难度越大。
例如,当油层渗透率保持在(0.1-1.0)x10-3μm2时,被称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基本不具备自然产能与开发价值。
2.渗流不规律在常规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渗流往往具备特定规律,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油田渗流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有效利用现有开发资源,将油田开采效率控制在较高标准。
但是,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确定,与达西定律相违背,且油田的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力极为明显,以此为诱因,产生压力梯度,为后续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能量过小多数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储层连通性过差的问题,加之受到渗流阻力因素影响,导致这类油田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实际采收率往往在1%-2%区间范围内。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不但实际产量会处于较低程度,同时,也将浪费一定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4.注水效果不明显目前来看,受到工艺限制,在开发多数低渗透油田时,需提前对油田进行压裂改造处理,方可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0.1 mD)的油田,储量大,但开发难度较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油田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往往效果不佳,研究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丰富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渗透油田的特点1.储层渗透率低,水驱能力差2.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3.目前技术手段难以实现有效开发二、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现状1.常规采油技术:包括常规油井开发、水驱开采、压裂等2.非常规采油技术:CO2驱替、聚合物驱替等3.先进采油技术:水平井、多级压裂、水力压裂等三、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方向1. 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储层改造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化学驱油、物理方法改造储层,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水驱能力。
目前,聚合物驱替技术、CO2驱替技术等储层改造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聚合物驱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本高、渗透率难以提高等问题,储层改造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井网优化配置技术是指通过对油田井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井网布置密度、井网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 先进开采技术研究先进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开采技术、多级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但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人力,如何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技术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四、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1. 技术难题: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例如储层改造技术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的井网结构优化方面的难题等。
2. 资金投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这也是制约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采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采技术分析摘要:低渗透油田油气含量丰富,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面对我国石油资源大量开发的现状,油田企业将目光投入到低渗透油田。
但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在石油开采中,应当突破技术难点。
本文分析低渗透油田开采现状及相关问题,提出低渗透油田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策略,为石油资源顺利开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石油;开采技术现阶段,我国油田企业大力关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工作,主要原因是于经过多年的开采,我国的油田资源储量降低,各类难以开发的油田也进入开采行列,避免发生石油资源浪费问题,保证我国的石油供应量。
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突破技术问题有利于改变开采现状。
低渗透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程度大,已经出现原油产量低及综合含水率高的问题,对此,应当探索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技术,为提升低渗透油田开采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1.低渗透油田开采现状及相关问题1.1低渗透油田开采现状我国低渗透油田石油储量丰富,但油藏渗透率低,单井开采率不高。
油田整体产量低,低渗透油田分布较为广泛,含油量较大,占据石油储量的较大部分,对此,低渗透油田开采工作较为重要。
低渗透油田生产规模增大,具有较大开采潜力,加大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力度,对石油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大量的低渗透油田处于偏远地区,此类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地质层次丰富,常见山区及岩地,大量的设备无法进入,工人也无法完成技术性开发,对我国研究人员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低渗透油田已经成为新时期油田开采的主阵地,提升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有利于积极解决能源问题。
1.2低渗透油田开采注意的问题①制定开采计划: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根据油田实际情况进行开采,避免发生盲目开采情况,以免对地质造成破坏,导致石油资源大量流失。
为达到最佳的开采目的,应当先使用先进地质勘探技术进行勘察,把握开采线路,避免对石油储层产生破坏,基于地质基础上制定推进系统及驱动系统,保证梯度设置的合理性,增加井眼密度,提升采油数量的同时,也能提升产量。
浅谈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与开发对策

浅谈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与开发对策摘要:目前,随着我国低渗透油藏开放进度加快,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的不断优化,然而我国地质复杂,南北差异大,开发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异。
低渗透层油藏开发过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损坏,并且随着开发的时间延长,其中含水量也在持续增多,影响到最终的开发效果。
为此,本文针对油田开发技术难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提升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果以及质量。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开发对策前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经济将达到最高峰值,这也成为推动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到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
人们开始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有了新的追求。
而石油逐步成为当下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然而我国石油形式依然十分的严峻,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高,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的石油消耗大国,仅仅次于美国。
然而随着我国的石油用量的增多,大型的油田也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加快了石油开发的力度,但是这种低渗透的油田开发过程还存在很多的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
一、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基本特点低渗透油田通常是指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
然而,随着低渗透的油田开发的相应时间在延长,可能会出现了油田产量下降、综合含水量上升的情况。
在进行采取增产以及增注等措施并不明显的效果。
一般会采取提升注水压力的方式来提升注水量,通过这种形式能不断地增加注水的含量,但是这种方式很难改变油田产量下降的情况。
由于注水的压力持续增大,会影响到水井套管损坏的问题,最终影响到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性。
通常针对低渗透油田出现整体压裂的改进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对油井以及注水井进行对应压裂;②只对油井进行压裂的方式,其中注水井进行增注的办法;③只是对油井进行压裂的方式,水井不需要进行增注的办法。
对应的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并且具体开展哪种方式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难点问题2.1油层的渗透规律性不足通常情况下,油田的渗透性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近些年来,低渗透油层的勘探开发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石油开采总量。
从目前开发出的地质中来看,低渗透油藏在所有开发出的油藏中所占比例高达70%,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
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具有高温、高压、高油气比、高饱和、高矿比度、低密度、低粘度、低渗透等特点。
立足于现有的勘探开发技术与低渗透油藏的具体特点,我国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进行勘探与开发。
但目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水井压力上升过快、水质不达标、吸水能力下降、产油指数下降、采收普遍率较低等问题。
本论文侧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列举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只有明白了具体的产生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具体的问题包括水质和储层敏感性两个方面。
(一)水质问题注水水质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超量是主要存在问题。
除此之外,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也是注水水质中存在的问题。
水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石油的正常开发进程与开发出的石油质量,因此不容小视。
1、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超标固体悬浮物是指水质中含有的不溶性杂志,通常包括硫化亚铁、氧化铁、硫酸盐以及残留的细沙和土颗粒等。
含油量是指水質中残留的石油含量。
当水质中含油量较高时,水质中残留的油量会聚集形成油滴,堵塞在岩石的微小孔隙里,形成附加毛管压力,使管道内的压力上升过快,极易发生爆裂事故。
其次、当水质中的固体悬浮物含量较高时,固体颗粒会滤出残留在管道内壁上或者进入石油储层中,从而形成低渗透性滤饼或者低渗透污染区域。
过多的固体悬浮物所形成的滤饼会堵塞储层的流通孔道,使得油层吸水量较大程度的下降。
2、水质结垢影响由于注入水质与地下水质的物质含量不同,造成水质配伍性较差,极易形成水垢。
但当注入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多种化学离子含量较多时,离子相互之间极易形成沉淀,造成管道与底层堵塞,影响石油的正常开采。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由于储层条件差、油层粘度大、产能低等特点,使得开采难度较大。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渗吸采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的现状进行浅析。
一、渗吸采油技术概述渗吸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地层渗透性、压力差和化学物质的作用,将原油从岩石微孔隙中释放出来的一种采油方式。
其主要由地层渗透性改造、井筒处理和油藏压力维持等技术组成。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地层渗透性小,原油难以流动,因此采用渗吸采油技术可以改变地层渗透性,提高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1. 地层渗透性改造技术地层渗透性改造是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的核心部分,包括增压驱油、物理方法改造和化学物质注入三大类。
增压驱油主要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组合驱等技术,通过增加地层压力和改变地层物理性质来提高地层渗透性。
物理方法改造主要包括水力压裂、酸压裂和微波改造等技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来改变地层孔隙结构和提高地层渗透性。
化学物质注入主要包括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酸性物质等,通过增加地层渗透性和改善岩石-油的协调性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目前,地层渗透性改造技术已经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较大的应用,如加拿大伦道夫油田的水力压裂、美国巴肯油田的聚合物驱等。
2. 井筒处理技术井筒处理技术是指通过改变井眼条件,提高原油采集能力的一种技术手段。
包括溶解气提升、井眼非生产层压裂和超级高渗生产层压裂等技术。
溶解气提升主要是指在井筒中注入一定的溶解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通过气体的溶解和释放来改变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井眼非生产层压裂主要是指在井眼中通过压裂液将非生产层压裂,提高非生产层渗透性,降低压裂压力,提高采集率。
超级高渗生产层压裂主要是指利用高压压裂技术将生产层大幅压裂,提高生产层渗透性和产能,达到增产增储的目的。
目前,井筒处理技术已经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马来西亚皇后镇油田的溶解气提升、中国大庆油田的超级高渗生产层压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