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横流动能力有限的油田。

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层内油水分异性大、油井产能低、初采效益差等特点,开发低渗透油田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开发方法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岩性、储层圈闭和油藏物性等方面。

1. 储层岩性低渗透油田的储层岩性普遍为致密砂岩或致密碳酸盐岩。

致密储层的渗透率通常在0.01毫达西以下,孔隙度较低,储集空间非常有限。

2. 储层圈闭低渗透油田的储层物性差异大,常规的圈闭形态如构造圈闭、断层圈闭等在低渗透油田中常常不存在或者较弱。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垂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边界限制。

3. 油藏物性低渗透油田的油藏物性复杂,主要表现为原油黏度大、水化物含量高、油层水混产等。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需要通过控制油藏的开采压力、注水压力等参数来保证油水分离和有效驱替。

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方法需要经过精细评价和合理设计。

1. 精细评价低渗透油田的精细评价是指对储集层的岩石组分、孔隙结构、渗透率分布、油藏物性等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和地质调查研究。

通过精细评价,可以准确划分油藏、揭示开发难点,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注水,可以增加油藏中的水压,从而提高油藏中的油水分离效果,增大油井产能。

注水开发需要根据不同地层特点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和注水方式。

3. 气体驱替开发气体驱替开发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注入CO2等气体,可以改善油藏中的饱和度,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排油能力。

气体驱替开发需要根据油藏物性和开发要求选择合适的气体类型和注入压力。

在低渗透油田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

1. 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模拟低渗透油藏的物理过程,研究开采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2024年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范文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研究具有重要地位。

这类油藏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复杂的渗流行为,对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和保障油田长期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并对其反问题进行研究,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1. 物理性质与分类低渗透非均质油藏通常指渗透率较低、孔隙度变化较大的油藏。

根据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微裂缝型、致密砂岩型等。

不同类型的油藏在渗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2. 渗流机制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机制复杂,主要受控于岩石的微观结构、流体性质及外部条件。

在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等现象,导致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行为与常规油藏存在显著差异。

3. 渗流特征表现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主要表现为渗透率低、启动压力高、非线性流动明显等。

这些特征使得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挑战,如开发成本高、采收率低等。

因此,准确掌握渗流特征对优化开发策略至关重要。

三、反问题研究1. 反问题概述反问题研究主要指通过对已知的流体流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反推出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参数。

在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开发中,反问题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 反问题研究方法(1)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际流体流动数据进行模拟和计算,反推出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参数。

(2)统计法:通过对大量实际生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参数。

(3)地球物理测井法: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获取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参数信息。

3. 反问题研究应用通过反问题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参数,为优化开发策略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反推出的渗透率数据,可以优化注水策略和采收策略,提高采收率;通过反推出的启动压力梯度数据,可以更好地预测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行为等。

《2024年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变得日益重要。

低渗透油藏因其储层特性,开发难度大,需要精细的井网部署和高效的开发策略。

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及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策略及其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储层特性决定了其开发难度。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包括: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低等。

这些特征导致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采收率低、产能递减快等问题。

三、井网部署原则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性,井网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规划井网密度和井距:根据储层特性和产能要求,合理规划井网密度和井距,确保井网能够覆盖整个油藏。

2. 优化井位选择:根据地质资料和储层特性,选择合适的井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考虑经济因素:在满足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开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油藏工程方法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可采用以下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研究:1. 地质建模与储层评价:通过地质建模和储层评价,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为井网部署提供依据。

2.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模型,模拟不同井网部署方案下的油藏开采过程,评估各方案的采收率、产能及经济效益。

3. 历史拟合与优化: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对历史拟合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井网部署方案,提高采收率。

4. 动态监测与调整:通过动态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油藏开采过程中的产能变化、压力变化等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井网部署方案。

五、实例分析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上述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地质建模和储层评价,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特性。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模型,模拟不同井网部署方案下的开采过程。

通过历史拟合与优化,确定最佳井网部署方案。

浅析低渗油藏的研究

浅析低渗油藏的研究

浅析低渗油藏的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国民经济对原油的需求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而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储量是201.7×l08t,占总资源量的24%。

随着油藏开发工艺技术和油层改造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低渗透油气藏发现与投入的比例持续递增,最初认为无经济价值的低渗透油藏,经过注水开发、储层改造等现代技术措施,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大幅度提高了低渗透油藏的产量。

关键词:低渗油藏研究一、技术背景国内外的开发实践得到:对于低渗透、稠油油藏、薄储层以及小储量的边际油气藏等,最佳的开发方式是水平井开发。

水平井的主要优点是: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小、提液潜力大,可大幅度增加单井控制储量,减少开发井数,降低开发投资,提高最终采收率和油田开发效果。

二、低渗油藏现状关于注气机理的论述很多,总体上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多次接触混相、非混相驱三种,而多次接触混相又分为蒸发气驱混相和凝析气驱混相两种,近几年人们又提出近混相驱的概念。

总的来说注气都是降低界面张力,使毛细管力降低,可以降低因毛管效应产生毛细管滞留所捕集的原油,原则上可以使微观驱油效率达到百分之百,从而提高采收率,提高油田开发整体经济效益。

当存在多相流动时,油气体系间会产生相间的传质和传热,当有气体注入时,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粘度、密度、体积系数、界面张力、气液相组分和组成均会发生变化,对相态的定量描述是了解非均质性、粘性指进,确定能否进行混相驱,研究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机理的重要依据,研究气驱的驱油效果的方法主要有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包括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两种,并且最终采收率高于原来预测值,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注气提高采收率的信心。

目前注气方式有气驱、水气交替、气水交替和脉冲注气四种,在水平混相驱替中,气水交替驱替效果比较好,与注水采收率相比,垂向混相驱可增加采收率15-40%,水平混相驱可增加5-20%。

预计注气混相驱、非混相驱将是低渗油藏最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在我国油气开发领域中,低渗透油田已探明储量占据油气资源总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开发潜力,也是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难以实现预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挖掘油田开发潜力,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难点;解决对策一、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1.油层孔喉细小、渗透率过低低渗透油田的定义为,渗透率在(0.1-50)x10-3μm2的储层。

由于储层渗透率过低,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过大,普遍存在比表面积过大、油层孔喉较为细小的问题,这也是储层渗透率过低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常规油田开采技术体系与油田开采需求不符。

同时,油层渗透率越低,则油田开发难度越大。

例如,当油层渗透率保持在(0.1-1.0)x10-3μm2时,被称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基本不具备自然产能与开发价值。

2.渗流不规律在常规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渗流往往具备特定规律,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油田渗流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有效利用现有开发资源,将油田开采效率控制在较高标准。

但是,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确定,与达西定律相违背,且油田的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力极为明显,以此为诱因,产生压力梯度,为后续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能量过小多数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储层连通性过差的问题,加之受到渗流阻力因素影响,导致这类油田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实际采收率往往在1%-2%区间范围内。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不但实际产量会处于较低程度,同时,也将浪费一定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4.注水效果不明显目前来看,受到工艺限制,在开发多数低渗透油田时,需提前对油田进行压裂改造处理,方可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调研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调研



○○
年 十


设计生产井
○ 152
注:底图为96年沙三上10顶构造图
文33块沙三上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采 3.5

速3

2.5
%
2
ÖÖÖÖ ÖÖÖÖ
25 采

20 程
7.612.1
50
澳大利 亚
1967
700-800 构造 10-25
5.7
小牛塘
美国
1943
1403 构造
61.3
北斯坦利
美国
岩性
14
300
朗吉累油田
美国
1943
2042 构造 33.6
25
小溪油田 比弗溪麦迪逊 快乐泉弗朗梯尔”A
”油藏
美国 美国
美国
多林纳维果德油藏 哈西.迈萨乌德
乌克兰 阿尔及
利亚
采收率%
8828
73
0.04
46
12000
82
0.16, 0.08
30
6.1
0.16, 0.08
42
约0.06 42
20400
77.4
0.16, 0.08
52
1457
24.8 0.16
46
1000
5.1
0.2
40
42.9
1
0.18
48
0.08
43
220000 1300 1.56
32
5047 390
22.5
7
6
ÊÊúÊÊÊ*104m3
5
4
提前6个月
3
提前1个月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02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
2.低渗透储层岩石比表面积大
岩石的比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 一般岩石颗粒越细、越分散,比表面积就越大;反过来说,比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 越分散,渗透率就越低。
3.低渗透储层毛细管力对渗透影响显著
低渗透储层是由无数小颗粒和无数小孔道组成,这些小孔道可以看作众多直径不同的 毛细管。当油水在这些毛细管中流动时,由于油水对毛细管壁润湿性不同,在油水界 面上产生毛细管力,毛细管力表达式为: pc 2 cos
03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 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低等特点,决定了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 具有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的开发特征。
03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压力、产量统计表
产量年递减率:在25%~45%之间,平均最高可达60% 每采1%储量压降:3.2~4.0MPa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
主要问题:暴性水淹 解决方法:采用沿裂缝注水的线状面积注水方式, 井距适当加大,排距适当缩小。为了沿裂缝先形成 水线,注水井要先间隔地排液拉水线,排液井水淹 后转注,形成线状注水方式。排液井转注后,采油 井要逐题: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 压力产量不断下降。 解决方案:早期注水或超前注水保持 地层压力开采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吸水能力强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 窜进,使沿裂缝方向的油井很快见水,甚至暴性水淹这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普 遍特征。
火烧山油田第三批上返注水井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油层物性和渗流规律的特殊性,需要在开发过 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优选出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对策。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摘要]: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相对较大的勘探与开发难度。

储层渗透率低,自然能量不充足,靠自然能量开采,弹性能量衰竭快,开发水平低。

本文分析了低渗透油田流体渗流特点及与采收率的关系,给出了开发新技术与工艺,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技术工艺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20- 0032 -01一、低渗透油藏开发背景及特点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气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

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探明低渗透石油地质储量141亿吨,在近几年新增的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比例达到70%。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具有其特殊的渗流规律和油气田开发特征。

并且由于其储层致密、自然产能较低、过去难以经济有效开发。

与已规模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相比,低渗透油藏埋深较深,岩性更致密、应力敏感性更强、储层物性更差。

投资成本高、开发难度较大。

同时,它也具有油层分布稳定,储量规模较大,原油性质较好,水敏矿物较少,适合注水开发等优势。

低渗透油藏储层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压敏效应强,随渗透率的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系数快速上升;储层胶结物成份主要以酸敏矿物绿泥石、伊利石、浊沸石、方解石为主,水敏矿物较少,宜于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递减大,大致是第一年递减10到15%,第二年后仅为5到8%,稳产期较长。

二、流体渗流特点及与采收率的关系1.流体渗流渗流流体由体相流体和边界流体两部分组成。

体相流体是指其性质不受界面现象影响的流体,而边界流体则是指其性质受界面现象影响的流体。

油层岩石的渗透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的状况。

研究表明,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则岩石孔隙系统的平均孔道半径越小,非均质程度越严重,微小孔道所占孔隙体积的比例越大,孔隙系统中边界流体占的比例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气资源是未来我国油气能源的主要来源。

在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方面需要继续创新理论,加大技术研发,提高油气开发效率。

本文针对目前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油气资源分布及特点等,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予以研究。

标签: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研究
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石油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石油的开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加剧了石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因此,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大量的进口石油,且每年的进口量在不断地增长,但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对我国石油进口的影响产生了不利影响。

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正常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加强国内的石油勘探,提高石油开采技术,缓解我国的石油需求压力。

1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
1.1 油气藏
油气藏是衡量聚集程度的基本单位,通常一个单位的油气藏聚集在地壳内的一个独立圈闭内。

聚集于一个圈闭内的油气在统一的压力系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

油气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首先就需要有充足的油气来源,还需要一定的保存条件和有效的圈闭。

另外,必须要有生储盖组合。

1.2 低渗透油气资源
低渗透油气是一种流动性较差,渗透率低于50毫平方微米,开采难度比较大的油气资源。

我国有超过45%的油气属于低渗透油气,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是缓解我国石油压力,保证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因此,不断研发和创新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测与开发技术,是当前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开发开始于1995年的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的工作人员不断勘探出了我国很多低渗透油气资源。

同时,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对于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方案,这有助于提升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水平[1]。

根据目前的勘探,我国已探明低渗透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区。

从地质的分布层来看,我国超过80%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相沉积中。

近年来,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增加,仅2017年我国低渗透油气藏中原有与天然气的开发分别在油气开发总量中占到36%和55%。

随着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将在油气开发中占据更重要的
位置。

经过不断勘探,我国已经确定石油资源中低渗透的石油资源在剩余石油资源总量中占比超过60%,而天然气占剩余天然气总量的比重超过51%。

因此,可以确定在未来我国的主要油气资源都来源于低渗透油气藏[2]。

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创新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理论,提高开发技术,使油气资源开发的有效率不断提高。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需要具体开发理论的指导。

各种不同的开发理论受到油气藏的储集层、渗流性、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

低渗透储集层的渗流机理复杂、孔喉较小,孔隙中的渗流规律呈现复杂特性,无法按照常规情况进行开发。

对这种特征油气藏的开发需要确定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经过研究表明,渗透率的不断增加会使启动压力的梯度逐渐减小。

2 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低渗透油气藏都属于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我国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立的、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开发技术,并逐渐的完善了有效开发的配套工艺。

在油藏描述方面,综合利用了我国各种地质、测试、地震等资料,使油藏的特征表述更加详细。

早期描述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油藏勘探与开发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油气开发的效率。

井位优选也可以根据地震信息进行预测。

长庆油田在确定井位时,采用了地震的相关参数,并通过大量的现场实验,探索出了精度较高的二维地震采集技术,有效提高了井位的确定技术。

为了提高单井的油气产量,研究人员通过增加单井动用层,改造单层的体积,研发出了分压技术。

这其中包括带底封的连续油管分层压裂技术和套管固井滑套阀多层压裂技术。

分层压裂技術需要首先把连续的油管工具定位在固定位置,再利用锚定期与封隔器进行射孔。

接着对第二段进行射孔、压裂。

在分层和压裂过程中,油管的层数和压裂的段数不需要一定的数量限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套管固井滑套就是将套管和滑套一起放入目的层进行固井。

然后在逐步对滑套进行分层与压裂。

这种压裂方式是用飞镖实现压裂的,不需要射孔,可以缩减油气藏的开发生产时间。

对于渗透率较低和特低的油气藏开发,由于受到渗流阻力、油气均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研发出合适的技术与配套的工艺。

长庆油田提出的超前注水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合这种油气藏的技术。

这其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又分为精细分层注水和降压增注注水。

3 结束语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技术难度非常大,但是为了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必须加大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

因此,我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企业、政府、研究机构
等各方面都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开发技术,提高油气开发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瑞.低渗透油气藏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6(11):30-31.
[2]段喜宏,冯文金.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J].化工管理,2017(28):223-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