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交换综合实验设计方案

三层交换综合实验设计方案
三层交换综合实验设计方案

三层交换综合实验设计方案

一、模拟设计方案

【用户需求】

1.应用背景描述

某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布线工程已经与大楼装修同步完成。现公司需要建设大楼部的办公网络系统。大楼的设备间位于大楼一层,可用于放置核心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网管工作站、交换机等设备。在每层办公楼中有楼层配线间,用来放置接入层交换机与配线架。目前公司工程部25人、销售部25人、发展部25人、人事部10人、财务部加经理共15人。

2.用户需求

为公司提供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的信息点数大约100个,今后有扩充到200个的可能。

公司的很多业务依托于网络,要求网络的性能满足高效的办公要求。同时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要求在办公时间,网络不能宕掉。因此,在网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同时,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网络线路,都应该考虑冗余备份。不能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进行。

公司需要通过专线连接外部网络。

【需求分析】

为了实现网络的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还有冗余备份功能,主要用于双核心拓扑结构的网络中。

本实验采用双核心拓扑结构,将三层交换技术和VTP、STP、EthernetChannel 综合运用。

【设计方案】

1、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控制广播流量

2、配置2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EthernetChannel,实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互通

3、配置VTP,实现单一平台管理VLAN,

同时启用修剪,减少中继端口上不必要的广播信息量

4、配置STP,实现冗余备份、负载分担、避免环路

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通

6、通过路由连入外网,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或RIP路由协议

【网络拓扑】

根据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我们将网络设计为双核心结构,为了保证高性能,采用双核心进行负载分担。当其中的一台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能自动转换到另一台交换机上,起到冗余备份作用。

注意:本实验为了测试与外网的连通性,使用一个简单网络

【设备清单】

序号设备型号描述数量

1 Cisco 3640 三层交换机,4模块,每模块16端口 2

2 Cisco 3640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4模块,每模块16端口 5

3 Cisco 3620 模块化路由器,2模块,每模块1端口 1

4 PC 装有win XP 9

注意:

由于没有真实条件,所以本实验是采用小凡Dynamips模拟器做的。

实施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容:

IP 地址规划

VLAN 划分

设备端口的连接

实施中的技术细节

测试方法

模拟实施方案

1.VLAN划分和IP地址规划

VLAN的IP地址规划

VLAN ID IP地址围网关地址测试PC

192.168.1.0/24 192.168.1.254

VLAN 1

(远程管理,VTP标识)

192.168.20.0/24 192.168.20.254 PC1、PC8 VLAN 20

gongcheng

192.168.30.0./24 192.168.30.254 PC2 VLAN 30

xiaoshou

192.168.40.0/24 192.168.40.254 PC3 VLAN 40

fazhan

192.168.50.0/24 192.168.50.254 PC4 VLAN 50

renshi

192.168.60.0/24 192.168.60.254 PC5、PC6、PC7 VLAN 60

caiwu & jingli

路由器IP地址规划

路由接口IP地址三层交换机上的路由接口172.16.1.1/30

路由器f0/0接口172.16.1.2/30

路由器f1/0接口192.168.100.2/24

注意:

路由器f0/0接口与三层交换机连接,f1/0与外部网络连接。

为了进行测试,将路由器连接的Internet换成了一台交换机(默认配置只做测试用)和一台连接到交换机上的测试PC(IP:192.168.100.1/24 网关:192.168.100.2)。

2.端口规划

(1)核心三层交换机的端口分配【略】

(2)接入层二层交换机的端口分配【略】(由于是做虚拟实验这两部分略)(3)端口与VLAN的关系

端口与VLAN的对应关系

注意:

由于以上每台二层交换机的F0/0、F1/0端口均分配用作连接核心交换机。因此当交换机利用上表计算端口号时应排除F0/0、F1/0这两个端口。列表中的每台交换机有4模块,每模块16端口,这里为了简便,假设为2模块,每模块32端口。

3. VTP配置

VTP配置参数如下:

◆VTP域名为51cto

◆密码123

◆启用VTP版本2

◆启用修剪

◆配置2台三层交换机为VTP的server模式,同时配置中继端口

◆配置全部的二层交换机为VTP的client模式,同时配置中继端口

◆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

◆配置SW1的管理IP地址(一是为了管理,二是为了标示vtp服务器。)

◆在工作组交换机上将端口添加到各VLAN中

◆分别查看SW1和SW3的VLAN信息、VTP状态信息

◆之后将各测试PC的IP地址及网关设置好

4. STP配置

STP配置参数如下:

◆设置SW1是VLAN 20、30的生成树根网桥

◆设置SW2是VLAN 40、50、60的生成树根网桥

◆在二层交换机上配置速端口与上行链路

◆查看生成树配置结果

5. 三层交换的配置

三层交换的配置参数如下:

◆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各VLAN的IP地址

◆配置2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EhernetCannel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接口

◆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静态路由或RIP路由协议

◆在三层交换机上查看路由信息

6. 路由器的配置

路由器的配置参数如下:

◆配置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或启动RIP路由协议

◆配置路由器上的默认路由,指向172.16.1.1

(由于是做实验,这里选择配置默认路由)

【测试方法】

配置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验证配置是否正确,以及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下为测试的方法与验证容:

◆主机之间互ping,验证各主机之间是否连通

◆查看各交换机上的VLAN信息,验证VLAN学习是否正确

◆查看交换机上的STP信息,验证STP根网桥是否正确

◆主机之间长ping时,断开上行链路,验证数据是否负载分担

二、具体配置过程

【网络拓扑】

注意:本实验采用小凡dynamips模拟软件,小凡的拓扑连线如下图。

计算机网络交换三级网络综合实验

交换三级网络综合实验(简化) 【实验名称】 交换三级网络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交换三级网络架构 掌握各层相关协议的配置方法。 【技术原理】 三层架构: 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将工作站接入网络)。 核心层: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层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可靠性、高效性、冗余性、容错性、可管理性、适应性、低延时性等。在核心层中,应该采用高带宽的千兆以上交换机。因为核心层是网络的枢纽中心,重要性突出。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机冗余热备份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功能,来改善网络性能。 汇聚层:汇聚层是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中介”,就是在工作站接入核心层前先做汇聚,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汇聚层具有实施策略、安全、工作组接入、虚拟局域网(VLAN)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在汇聚层中,应该采用支持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的交换机,以达到网络隔离和分段的目的。 接入层:接入层向本地网段提供工作站接入。在接入层中,减少同一网段的工作站数量,能够向工作组提供高速带宽。接入层可以选择不支持VLAN和三层交换技术的普通交换机。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 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从而形成一条干路,增大链路带宽,可以实现均衡负载,并提供冗余链路。 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 作用是在交换网络中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是利用SPA(生成树算法),在存在交换环路的网络中生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树型网络,运用该算法将交换网络冗余的备份链路逻辑上断开,当主链路有问题时能自动切换到备份链路,保证数据的正常转发。 【实验设备】 交换机S2328(1台) 交换机S3760(1台) 计算机(3台)

SIP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综合实验(软交换) SIP注册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3年10月13日 内容与要求: 设计流程 ①熟悉环境? ②用自己用户登入,SIP配置实验)? ③学习协议流程(至少包括注册、正常呼叫、对端忙、重定向)? ④学习消息参数 (请求、相应消息所包含的头域,各个头中携带的参数)? ⑥选定程序设计题目设计实现方案? ⑦开源协议栈学习+ 题目实现? ⑧自己编程? ⑨测试? 综合实验程序设计 (开源代码基础上) 一、完善UA功能(使用SS1B测试) 1、完整正常主叫信令流程 2、完善UA配置、使用界面 二、完成服务器部分功能(使用multiphone测试) 3、注册服务器 4、无状态代理服务器 三、自拟题目 综合实验(软交换)注意事项: 1、关于资料 实验室客户端有协议原文、技术手册、学习资料、开源代码、使用手册和例子。其它资料需自己准备。 2、设计方案 每组一个设计方案,建议题目中任选一个或自己拟定都可以,组中同学要有各自

侧重点和分工。 3、编程语言 编译器不限,VC 、BCB 、DELPHI 、.NET. 语言 c 、c++、delphi 开源代码,实验室提供OSIP (C 语言编写),也可以自己下载其它开源代码 SIP 架构: 程序测 试:下载VC++6.0更新 SDK 获得 这两个API 文件。 再编译osip2,eXosip2和 osipparser2得到 加入到VC 和WINDOWS 的相应文件夹中,编译过程中需要以下2 个库文件 界面如下: 抓包显示注册,注销,呼叫以及挂断的消息。 文本的SIP 消息: 思考题: 软交换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备注 软交换控制设备 ZXSS10 SS1b 1 硬件5万用户容量,软件200线用户license, 480线中继license 中继信令合一网关 ZXMSG7200 1 16E1,2 条64K 信令 link UP10业务平台 UP10 1 Web 客户端和业务服务器合一 媒体服务器 Mes 1 综合网管系统 ZXNMS 01 1 网管客户端和网管服务器合一,包含40 个网管客户端License 界 面 /配置数据 UDP 通信模块 协议消息解析 业务流程控制SIP 终端(代理)

【报告】交换机的配置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0901班 学号: 姓名: 2011-10-30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的配置 二.实验目的: (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层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的只设置(3)掌握交换机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 交换机(switch),它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从外观上看,它与集线器没有多大区别么都是带有多个端口的长方形盒状体,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图是为常见的24端口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内存中保存着一个MAC地址表,当工作站发出一个帧时,减缓及读出帧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根据地址记下接受该帧的端口,然后根据帧的目标地址和交换机表中的地址进行核对,在地址表中寻找通向目的地址的端口,接着从选定的端口输出该帧。登陆交换机进行配置的三种方式有consol端口、telnet和web等。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环境: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 Console端口链接示意图 2.硬件系统: (1)cpu:交换机的中央处理器 (2)RAM\DRAM:交换机的工作保存器 (3)NARAM:保存配置等信息 (4)闪存:保存系统软件映像,启动配置文件等信息 (5)ROM:存储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软件 (6)接口:用于网络连接。 3.试验步骤: (1)串口管理: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和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给交换机加电。 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 进入终端建立新的链接。(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终端仿真为VT100) (2)启动交换机: 交换机上电后首先运行BootRoom程序,若在出现press ctrl-b enter boot menu 等待5秒,否则进入boot菜单。 (3)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 命令试图有:系统视图,以太网端口视图,vlan视图,vlan接口视图,本地用户视图,用户界面视图,FTPClient视图,MST视图等。 五.实验作业: 1,主机和交换机之间通过telnet连接时,采用交换机的什么端口?此时使用的是直连线还是交叉线? 答:采用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此时使用的双绞线是直连线。 2.观察你所配置的交换进型号,它是基层交换机?

综合试验训练设计方案

综合实验训练设计方案 实验一:4-碘代苯甲醚的合成实验目的: 1.了解一种简便的活泼芳烃碘代物制备方法 2.熟悉点板检测反应、柱层析分离物质等一系列基本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活泼的芳烃能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卤素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邻对位的取代反应。根据亲电试剂的性质不同也对于取代位有所影响。由于碘的体积较大,故考虑空间效应,与苯甲醚反应主要发生在对位,取得4-碘代苯甲醚。 同时,活泼芳烃的取代基不同也会影响到反应的产率,根据文献资料,苯甲醚与碘的取代反应收率高达90%而与苯叔丁基醚反应的收率达87% 苯甲醚物理性质:熔点—37.5 C,沸点155 C,相对密度0.9961 (20 /4 C) 4-碘代苯甲 醚物理性质:熔点:46-51 C 二氯甲烷物理性质:沸点:39.8 C 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注射器两支;反应器;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分液漏斗;旋蒸仪;层析柱等。 药品:单质碘;五水合硝酸铋;氯化铋;乙腈;苯甲醚;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镁;硫代硫酸钠(约0.5mol/L );硅胶;海砂;石油醚(已除去水分) 实验步骤: 室温下,在反应器中放入一粒表面干燥洁净的磁力 搅拌子,用称量纸称取126.9mg单质碘(0.5mmol)加入, 直接称取12.1mg五水合硝酸铋(0.025mmol)和7.9mg氯 化铋(0.025mmol)力卩入,再用注射器注入1m乙腈,最 后用注射器采用减量法滴加入110.7mg苯甲醚 (1mmol),盖上瓶盖圭寸住,用黑纸包裹后于磁力搅拌器 上搅拌反应6小时。用点板法测苯甲醚是否反应完全,如 未反应完全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至反应完全。 反应停止后,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 二氯甲烷多次淋洗以避免损失,加入二氯 实验现象:

三层交换机配置实例

---------------------------------------------------------------最新资料推荐------------------------------------------------------ 三层交换机配置实例 三层交换综合实验一般来讲,设计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需求需求分析使用什么技术来实现用户需求设计原则拓扑图设备清单一、模拟设计方案【用户需求】 1. 应用背景描述某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布线工程已经与大楼内装修同步完成。 现公司需要建设大楼内部的办公网络系统。 大楼的设备间位于大楼一层,可用于放置核心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网管工作站、电话交换机等设备。 在每层办公楼中有楼层配线间,用来放置接入层交换机与配线架。 目前公司工程部 25 人、销售部 25人、发展部 25 人、人事部 10 人、财务部加经理共 15 人。 2. 用户需求为公司提供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的信息点数大约 100 个,今后有扩充到 200 个的可能。 公司的很多业务依托于网络,要求网络的性能满足高效的办公要求。 同时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要求在办公时间内,网络不能宕掉。 1 / 14

因此,在网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网络线路,都应该考虑冗余备份。 不能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进行。 公司需要通过专线连接外部网络。 【需求分析】为了实现网络的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还有冗余备份功能,主要用于双核心拓扑结构的网络中。 本实验采用双核心拓扑结构,将三层交换技术和 VTP、 STP、EthernetChannel综合运用。 【设计方案】 1、在交换机上配置 VLAN,控制广播流量 2、配置 2 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 EthernetChannel,实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互通 3、配置 VTP,实现单一平台管理 VLAN,同时启用修剪,减少中继端口上不必要的广播信息量 4、配置 STP,实现冗余备份、负载分担、避免环路 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 VLAN 间路由,实现不同 VLAN 之间互通 6、通过路由连入外网,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或 RIP 路由协议【网络拓扑】根据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我们将网络设计为双核心结构,为了保证高性能,采用双核心进行负载分担。 当其中的一台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能自动转换到另一台交换机上,起到冗余备份作用。 注意: 本实验为了测试与外网的连通性,使用一个简单网络【设备

拓扑建立及配置实验报告

拓扑建立及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本仿真软件中软交换拓扑结构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2、掌握本仿真软件中终端注册的配置方法并在软交换上进行注册。 二、实验器材 机房 软交换中心设备 二层交换机 PC IP电话 三、实验原理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b、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c、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

交换机实验II 实验目的 1.理解掌握环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掌握环路的自检测的配置; 2.理解路由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设备路由的配置方法 3.掌握DHCP的原理以及其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及基本的线路连接等; 实验1: ①.用独立网线连接同一台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端口时期形成自环 ②. 对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设置检测周期等属性 实验2: ①.按图1方式对三层交换机的VLAN、端口进行配置 ②. 在交换机中分别对VLAN的IP地址进行配置 ③. 启动三层交换机的IP路由 ④. 设置PC-A、PC-B的IP地址,分别将它们的网关设置为所属三层交换机VLAN的IP地址 ⑤. 通过Ping验证主机A、B之间的互通状况 实验3: 三层交换机作为DHCP服务器,两台PC-A和PC-B,分别从交换机上获取IP地址。PC-C 手动配置IP地址。 ①.按图2方式建立主机A、B、C与三层交换机间的连接,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②.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DHCP地址池属性 ③. 启动DHCP服务 ④. (1)查看主机A、B能否正确的获取到给定范围内IP地址,通过Ping查看网关、交 换机之间的互通情况;(2)拔掉主机B的网线,将主机C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B所 获取的到的IP地址,然后再插上B机网线,查看其是否能获取到不同的IP地址;(3) 分别重启主机A、B及交换机,查看A、B获取到的IP地址是否和前一次相同。 图1. 三层路由连接图图连接图

实验结果 实验1:环路测试 交换机出现环路的自检测结果: 实验2:路由配置: 主机A连接交换机端口2,划分为vlan1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主机B连接交换机端口10,划分为vlan2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在未设置IP routing之前主机A、B分属于不同网段,因此它们不能互通,设置后通过路由则可相互联通: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实验设计方案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教育实验设计方案】 一、研究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 二、实验处理: 对比性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对比 等组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对比 三、实验变量 1、实验自变量 X=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2、实验因变量 Y1=获取信息的能力 Y2=合作学习的能力 Y3=对信息评价的能力 Y4=反省认知的能力 Y5=自我评价的能力 3、干扰变量及其控制 干扰变量:(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同

(2)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3)学生与他能力的变化发展对这五种能力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控制: (1)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使用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等组对比实验。 (2)为避免由于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合理而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前应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带头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布尔什确保任务的合理性。 (3)为降低其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先对学生的确基本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作预测分析,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时加以考虑并予以排除。 四、试验程序设计 1、实验假设 (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对信息评价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4)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反省认知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自我评价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模拟器虚拟机三层交换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主要是通过dynamips(模拟路由器和交换机)和微软virtual pc(模拟多台客户端和服务器),以及真实电脑(通过物理网卡桥接路由器和真实网络,虚拟网卡连接模拟的交换机和vpc)三者来搭建 如上图所示一个比较典型的网络环境。 实验内容: 1路由器的NA T,DHCP ,ACL 2 交换机vlan,三层交换机vlan间通信。 设备连接说明: 在dynamips中模拟出一个路由器,三交换机,4个pc(最多9个,看个人需要添加)。 WAN网络是通过路由器e0/1口和真实电脑的网卡桥接,然后配置一个和真机相同网段的ip地址(10.0.0.254/8,默认网关:10.0.0.2 DNS:10.0.0.2)来实现的(真实电脑的网络拓扑是ADSL+路由器(10.0.0.2/8)+交换机+真实电脑,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小型企业网组网方式)。 交换机的客户端同一颜色的表示属于同一vlan,实验中有3个vlan。P0/0-3表式通过模拟器桥接的网卡,其中P0/0表示真机的物理网卡;P0/1-3表示虚拟网卡(Microsoft Loopback Adapter)。 pc1- 4是用dynamips 模拟出来虚拟机只能进行设置ip 和进行简单的ping等操作 Virtual pc 则是用windows virtual pc 模拟出来的,可以是xp或者是windows server 2003,可以进行 和真实电脑一样的操作 实验第一部分: 不划分vlan,在路由器上设置nat,dhcp,使得连接在交换机AS-1的F0/4口和AS-2的F0/3口上的virtual pc 能自动获取ip地址并能访问internet. 1,实现路由器的NAT 路由器配置: Router(config)#host R-nat R-nat(config)#int e0/1 //配置外网网卡连接wan R-nat(config-if)#ip add 10.0.0.254 255.0.0.0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组员:XX 组员:XX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FTTx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根据图13所示,搭建系统,其中三台ONU接计算机终端,还有一台ONU 接IPTV机顶盒。用ping命令检查接入系统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连通,请分析原因。如果可以连通,使用tracert命令检查路由,并给出HTTx的路由信息。 图1(ping) 图2(tracert) 2、用ipconfig检查接入终端的IP地址和网关,记录下来,并与LAN接入的地 址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经比较发现,两个地址的网段不同。

图3为ipconfig命令 图4为LAN接入地址 3、用telnet远程登录R4101路由器,记录有关光接口的配置信息。 ESR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搭建系统,将三台S2016交换机组成一个ESR环,确定主节点为S2016(1),从节点 为S2016(2)和S2016(3)。

(1)先配置主交换机: (2)进入ESR配置模式,并将该交换机配置成主站: (3)置ESR环所用接口和VLAN,并使能该ESR: (4)配置从交换机: 先对S2016(2)进行配置:

步骤同上,对S2016(3)进行相同配置。 (5)使用ping 192.168.6.254命令查看网络,网络连通成功。 3、人为切断ESR环路,由于前面对主、从交换机的成功配置,使得ESR域的master node 控制其第二接口的阻塞实现了保护倒换功能。系统正常运行。

WLAN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按照上面介绍的无线AP和连接计算机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 用无线网卡接入(注意输入密钥),连接后,使用ping 192.168.0.1命令查看网络是否连通?如果网络连通,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连接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DNS,记录相关信息。使用tracert 192.168.0.1命令查看路由,并分析该路由。 图1 (配置界面图)

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综合实验报告

交换路由综合实验 1 交换实验 1.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1.1实验目的 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了解如何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2实验内容 使用交换机的命令行管理界面,学会交换机的全局配置、端口配置方法,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3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Hostname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Banner motd配置每日提示信息,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的登陆提示信息。 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进,Show ######命令可以察看对应的信息,如Show version可以察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类似可以用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running-config等。 1.1.4实验功能 更改交换机的提示信息,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1.1.5实验设备 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二层)一台 1.1.6实验步骤 s21a1#configure terminal 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 s21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s21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 s21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21a1(config-if)#exit s21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 s21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s35a1#configure terminal 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 s35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s35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 s35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35a1(config-if)#exit s35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 s35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1.2虚拟局域网VLAN 1.2.1实验目的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具体内容: 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

交换机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交换机综合实验 实验环境:Cisco Packet Tracer 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学习过的所有交换机配置的知识为某小型企业搭建一 个企业内部网,使该公司位于两栋楼的四个部门的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如下: 1、有四个部门,它们各自拥有的计算机数如下,行政部10台,财务部8台,生产部12台,销售部6台; 2、该企业共有两栋楼,每栋楼都具有上述四个部门,各部门的计算机平均分配在两栋楼中; 3、各部门具备单独的Vlan,并且需要通过三层交换机让各部门计算机之间能相互通信; 4、规划各部门的IP地址(使用一个C类地址块),做到即不浪费IP地址,又有一定的盈余空间; 5、设定三层交换机为整个网络的生成树的根; 6、为每台交换机设定管理IP并可通过管理IP进行远程管理。 实验过程: 1、根据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在Packet Tracer中建立如下实验拓扑图: 其中PC 0、PC 4为该企业行政部所属的计算机,它们分别位于以Switch 1为一端和以Switch 2为另一端的两栋楼中;PC 1、PC 5为该企业财务部所属的计算机;PC 2、PC 6为该企业生产部所属的计算机;PC 3、PC 7为该企业销售部所属的计算机; 2、设置三层交换机为整个网络的生成树的根;具体操作:使用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0命令,更改三层交换机的优先级,使其成为根桥

首先,先在特权模式下查看三层交换机的生成树配置 可知此时的三层交换机为一个非根桥; 接着,通过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0命令更改三层交换机的优先级,使其成为根桥

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交换机的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理解Trunk链路的作用和VLAN的工作原理 2.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接口分配 3.掌握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本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操作,需要的设备有:配置网卡的PC机若干台,双绞线若干条,CONSOLE线缆若干条,思科交换机cisco 2960两台。 三、实验内容 1. 单一交换机的VLAN配置; 2. 跨交换机VLAN配置,设置Trunk端口; 3. 测试VLAN分配结果; 4.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VLAN的路由; 5.测试VLAN间的连通性 四、实验原理 1.什么是VLAN VLAN是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上的,以软件方式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站点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当一个站点从一个逻辑工作组移到另一个逻辑工作组时,只需要通过软件设定,而不需要改变它在网络中的物理位置;当一个站点从一个物理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物理位置时,只要将该计算机连入另一台交换机,通过软件设定后该计算机可成为原工作组的一员。 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中的主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需要借助于路由器或具有路由功能的第三层交换机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 2.交换机的端口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可以分配给一个VLAN,分配给同一个VLAN的端口共享广播域,即一个站点发送广播信息,同一VLAN中的所有站点都可以接收到。 交换机一般都有三种类型的端口:TRUNK口、ACCESS口、CONSOLE口。 ?CONSOLE端口:它是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的。通过Console 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必须经过的步骤。 ?ACCESS口(默认):ACCESS端口只能通过缺省VLAN ID的报文。

实验室装修建设设计方案

实验室装修建设设计方案 建设标准化实验室,要由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设计,要全面综合考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成正规化、标准化的实验室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一、实验室装修建设 1、实验室的装修与一般装修有所不同,设计上不但要美观舒适,还要做到防火、防潮、防腐等性能,增加通风、净化、消毒、无菌等功能,达到环保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2、装修材料选择主要考虑环保、防腐性能。 3、采用厚度12MM-19M全玻璃隔断,是当前实验室建设普遍推广的设计方案。宽敞明亮,科学现代。 4、对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液体要做到二次处理排放,达到排放标准。 二、合理设计实验室水路 1、上水管采用DG15P材料、PVC材料、开泰管等,水压不小于2.5 兆 帕,下水采用管DG50 PP材料、PVC陶瓷,最小坡度不小于5 -------- I- —I 度,下水设U形反水弯,上下水管路材料不宜采用金属。铺设到室外管道另议。 2、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液体,要设计二次蓄水装置,待消毒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实验室下水管路应设计独立回路,不宜与卫生间等其它下水道连通。 三、合理设计实验室电路 1、中国电压标准,交流三相五线制电源380V, 50HZ (红色A、绿色 B、黄色C黑色0、双色保护地)。交流单相三线制电源220V, 50HZ (红色火、黑色0、双色保护地)。 2、合理设计实验室电气,布置线路电线采用铜芯BVR BV,电线直径、开关大小按照用电容量计算。 3、较大负荷用电器单独设回路,并设计相应自动保护开关。 4、贵重仪器、精密仪器电源,设计交流稳压装置或设隔离电源,以确保仪器安全可靠运行。 5、全部插座,用电器外壳都要良好接地,确保人身安全。 6、合理设计空调、照明。合理设计电加热装置,达到安全可靠使用目的。 四、合理设计实验室气路 1、为确保安全,实验用各种气体,有条件应远离工作点设计具有防爆性能的房间作为气体室存放,否则需设置带有全自动报警功能的气瓶安全柜存放。丁 2、实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应设计负压排气系统,确保有毒有害气体 不在室内泄露。 3、按照房间大小比例设计相应数量带逆风阀的换气扇,使空气流通顺畅,保持清洁。

《网络基础》实验五-三层交换机路由实验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 《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基础 开课学期: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班级:计算机1503班 指导老师: 实验题目:实验五三层交换机路由实验 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五三层交换机路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VLAN 原理; 2、学会使用各种多层交换设备进行 VLAN 的划分; 3、理解 VLAN 之间路由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4、掌握在三层交换机之间实现静态路由的方法 二、实验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三、实验内容 1.按上图搭建好网络的拓扑结构,图中的交换机要用三层交换机; 2.按上图图例对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交换机进行VALN划分,把相应的端口划分到

相应的VLAN中去; 3.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包括设置每个VLAN的IP地址,配置静态路由等; 交换机swich0: 交换机swich1: 交换机swich2: 交换机swich3: 4.设置每台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 5.测试各PC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注:以上实验在CISCO模拟器6.0版本上进行实验) 交换机的参考配置 ip routin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interface Vlan10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 interface Vlan20 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 interface Vlan30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252 !

现代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

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系统中的软交换 第一章:软交换概述: 1.1 软交换发展史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数据业务逐渐取代话音业务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向以数据为主的分组网络演进不可避免。由于话音仍是一种重要的业务,要求下一代网络必须根据不同业务的要求提供相应的QoS保证。 因此,形成了网络技术向NGN网络演进的主要推动力。然而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要求。人类的通信包括话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三大内容。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历史最为悠久,其核心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经历了磁石式、共用电池式、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制5个发展阶段,其差别在于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

软交换网络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IP技术带动电信业发展的产物,其自身的网络融合为电信运营商解决了目前多种网络,多种技术和多种系统共存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也为电信运营商的创新业务和节约成本创下了条件。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通信占有的领域无可估量,逐渐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信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之一,而通信网络直接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机组成。所以交换技术的掌控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以及发达程度。 基于IP的软交换 而程控制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它采用了先进的体系结构,其功能可以分为呼叫业务接入、路由选择和呼叫业务控制3部分,其中的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功能均主要是通过程序软件来实现。但其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的双方提供的对等的双向固定带宽通道不适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 1.2 软交换运行知识介绍 业务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其基本定义为:软交换是一种支持开放标准的软件,能够基于开放的计算平台完成分布式的通信控制功能,并且具有传统的TDM电路交换机的业务功能。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是电信交换网络演进过程中实现承载与控制分离的一种技术,实现媒体网关和呼叫服务器在网络上的分层部署,相关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互联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狭义上看,软交换指软交换设备,在网络的控制层。

软交换网络系统整体认识实验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实验室名称:现代通信网络实验室实验日期: 2012年 5 月10 日

3.记录并比较不同用户终端之间通信所采用的呼叫信令协议和呼叫过程。 (1)接入EIA的模拟话机呼叫另一台模拟话机 通过ETA网关找到另一台模拟电话机用户,No.7信令方式 (2)两台SIP话机之间相互呼叫 在以太网寻找IP,找到相应的IP电话,IP协议 (3)模拟话机呼叫SIP话机,或反之 IP电话通过互联网,网管客户端,从以太网交换机找到需要的模拟电话拨打。 (4)软交换网络中的话机呼叫公用电话网(PSTN)中的话机 IP电话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找到中继网关,接入电信中的网络寻找公用电话网中的话机。 4.画图说明一种基于软交换的企业级VoIP系统的组网方案及特点:

整个网络采用统一的拨号方案,具体而言,该企业的每个网点的每部电话都实现了直拨功能,不再转接,首先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公效率。每部电话的前四位号码由办公总部按照一定的顺序统一分配号段,可以根据每个门市的地理位置来排序,对号码进行编号。其次,每部电话的后四位由各门市自己分配,从而,可以对整个人员进行编号,统一安排,从而让每个员工的号码都有一定的规则,方便记忆与查找。经过这样的整理排序后,该电器企业可以在总部,根据排号原则,非常快捷地找人具体的人员,大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二、实验思考题解答 1.画图说明一个基于软交换的IP电话系统的组成和网络结构,其性能特征如下: a)将智能终端/数字话机直接接入Internet,即可拨打IP电话; b)直接联网的智能话机也能呼叫公用电话网中的模拟话机; c)公用电话网中的模拟话机可以拨打长途IP电话,只收取市话费; d)不经过公用电话网,用普通模拟话机也能拨打IP电话。 要求如下: 1)画出整个系统网络结构,说明各网络设备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2)在图中标明各网络设备之间的高层通信协议。 2.软交换设备还有哪些称呼?实验平台系统中的EIX设备担当哪些功能角色? 3.软交换系统和程控交换系统有何区别?软交换系统具有哪些优越性?

网络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网络交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51) 学生 学号 提交报告日期2013年10月27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络交换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通过通信线路将信息发生源(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连结起来,从而可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直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机和路由器在数据通信中起着核心作用,用来完成组网和数据交换的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了解,熟悉相关配置,强化对数据通信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使用中兴公司生产的3900系列交换机和1800系列路由器,分别进行VLAN和QoS的配置实验。 1,中兴3900系列交换机的VLAN和QoS配置实验 1.1 ZXR103900交换机简介 ZXR103900/3200是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智能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本实验中使用的3928属于3900系列,3900系列可作为大型企业网、园区网的汇聚三层交换机,支持多种单播和组播路由协议。ZXR103906/3952/3928实现了全线速的二三层交换功能,广泛支持多种协议,提供各种功能。 1.2 VLAN简介 VLAN(VitualLocalAreaNetwork)是一种将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虚拟)局域网(LAN)的技术。 每个VLAN都有一个VLAN标识(VID)。利用VLAN技术,网络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把同一物理局域网中的用户逻辑的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个广播域即一个VLAN),使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户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不同需求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广播域。每个VLAN在逻辑上就像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与物理上形成的LAN具有相同的属性。同一个VLAN中的所有广播和单播流量都被限制在该VLAN中,不会转发到其它VLAN中。当不同VLAN的设备要进行通信时,必须经过三层的路由转发。 VLAN的优点主要有: 1.减少网络上的广播流量; 2.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简化网络的管理控制。 1.3 VLAN配置 (1)一般配置 如图1所示,交换机A的端口fei_3/1、fei_3/2和交换机B的端口fei_3/1、fei_3/2属于VLAN10;交换机A的端口fei_3/4、fei_3/5和交换机B的端口fei_3/4、fei_3/5属于VLAN20,均为Access端口。两台交换机通过端口gei_7/1以Trunk方式连接,

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三)

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掌握较复杂网络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问题。 二、实验环境:Cisco路由器3台;Catalyst 3550交换机1台;PC机3台。 图1 说明:三层交换机将内网分割为三个子网192.168.0.0、192.168.1.0、192.168.2.0;路由器R1负责内网与外网的连接,并实现NAT功能;R1、R2、R3之间通过路由协议识别各个网络,由于内网采用了私有IP地址进行编址,它对外网应该是不可见的,所以启用路由协议时不要启用内部网络。 三、实验工具:Boson Netsim模拟器 四、实验内容: (1) 按图1所示连接网络; (2) 配置路由器R1: 路由器的名字为R1; F0口的IP地址:192.168.0.1/24,设置F0口为NAT输入端; S0口的IP地址:200.1.1.1/24,设置S0口为NAT输出端;

配置NAT池,地址范围为200.1.1.10~200.1.1.20,将内网中格式为192.168.*.* 的IP 地址转换为NAT池中的IP地址; 配置静态路由,将目的网络为192.168.1.0 或192.168.2.0 的数据报发往192.168.0.2; 配置OSPF路由协议,区域号为10,在它的外网地址上启用协议。 (3) 配置路由器R2: 路由器的名字为R2; S0口的IP地址:222.2.2.1/24; S1口的IP地址:200.1.1.2/24; 配置OSPF路由协议,区域号为10,在它的所有直连网络上启用协议。 (4) 配置路由器R3: 路由器的名字为R3; F0口的IP地址:18.1.1.1/8; S0口的IP地址:222.2.2.2/24; 配置OSPF路由协议,区域号为10,在它的所有直连网络上启用协议。 (5) 配置三层交换机: 把F0/1口设置为三层路由口,IP地址为192.168.0.2/24; 把F0/2口设置为三层路由口,IP地址为192.168.1.1/24; 把F0/3口设置为三层路由口,IP地址为192.168.2.1/24; 配置默认路由,方向为R1路由器的F0口; 启用路由功能。 (6) 配置各PC机: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PC1的默认网关为交换机的2#口IP、PC2的默认网关为交换机3#口IP、PC3的默认网关为R3的F0口IP。 (7) 测试结果: R1的路由表中应包含2条直连路由(C)、2条静态路由(S)、2条由OSPF学习到的路由(O); R2的路由表中应包含2条直连路由(C)、1条由OSPF学习到的路由(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