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试述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摘要: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新体系。该体系自成立以来,随着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政治地图的新变化而不断发展。冷战的结束,并不代表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在雅尔塔体系内,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协定等这些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效地捍卫着战后的“均势”和“和平”。因此,不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放方面,雅尔塔体系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多级格局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秩序正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这是“第一份预见战后‘建立普遍和永久的国际安全体系的英美文件’”,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以苏、美、英、中为主的反法西斯国家不仅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而且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行动。他们经过了三年的酝酿和磋商,在敦巴顿橡树园拟定出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后又在大小国一致参加的基础上广泛讨论一年。据统计,截止1945年5月

5日,先后有30个国家提出了1200件修正案。1945年6月宪章获得通过。这期间,雅尔塔体系的创建者们也曾探讨过对德国及其仆从国进行制裁点一些原则性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急于求成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文,他们处置战败国的“和平条款是分段产生的,起先在战时,由于战胜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继而在1945年以后的若干年内又作出了一系列事实上的安排。”②在波茨坦,三巨头就准备决定设立美、苏、英、法、英五国外长会议准备签约。战后,四国外长(中国除外)又接连会晤,希望能够找到协调各方面立场的方法。到1947年2月10日签署了对意、罗、保、匈、芬的“五国和约”。而对主要战败国德国,并没有作出类似于《凡尔赛条约》那样的解决方案。对另一个主要战败国日本的媾和会议,1951年9月在旧金山召开,并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至此雅尔塔体系宣告完成。该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十年。

由此可以看出,在创建雅尔塔体系时,各大国显然是吸取了凡—华体系创建时的教训,表现得十分谨慎。他们在确定了未来和平总体框架与原则的基础上清算过去,惩罚战争发动者,避免出现单纯为保持军事胜利而确立的“和平”。因此雅尔塔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它以雅尔塔会议的决议为中心,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召开的所有重要会议发表的宣言,公开或秘密达成到俄一切协定,这不仅有政治方面的,而且还包括经济方面的。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在“主权”和“平等”基础上,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国顺应世界人民的愿望而确立的一个基本符合世界人民意愿的重建

世界的和平体系。它力求保卫整个战后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而并不仅仅是维护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即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这种合作是通过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现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在冷战中,重新崛起的德、意、日等三个主要战败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而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发展,由发展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国家与七十七国集团的崛起,成为制约西方的一支新兴力量。但是它们并没有参与安理会的决策,因此五大国理事的大国合作没有得到改变。冷战结束后,大国合作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五个常任理事国仍然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角色,目前没有可以取代它们的大国或大国集团。因此,雅尔塔体系并不等同于冷战时形成的两极格局。可以说,冷战下的两极格局是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中的一部分。虽然雅尔塔体系中存在的如大国主义、强权政治、无视弱小国主权等消极因素为冷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但同时也由于它的存在,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卫了世界和平。所以说,冷战的结束只是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不是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在当代国际秩序内,即使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国际基本格局’的基本框架。”③这里所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国际基本格局”,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国际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在冷战时

期,虽然存在两极格局,但世界已经开始出现了其他权力中心,如欧共体、中国、七十七国集团等。国际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美国尼克松总统顺应潮流,承认了“五大权力中心说”(美、欧、日、俄、中),提出了著名的“尼克松主义”。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但是世界力量基本还是均衡的,冷战中形成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维持着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

在雅尔塔体系下,欧洲特别是西欧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二战使欧洲遭受了灭顶之灾,它在地理上、政治经济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创伤使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施宾格勒感叹‘西方的没落’的话,那么更多的人在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更大的创伤之后,则直截了当地认为二战后的欧洲已经死亡。”④战后的西欧处于美苏两极之间,依靠与美国的结盟和援助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担当欧洲复兴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联邦德国和法国共同建立的煤钢联营,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西欧的联合,既是战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需求,更是西欧的一种历史的觉悟。如果没有西欧各国对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必要尊重和支持,就不回有欧洲的真正联合;同样,如果没有对各民族国家绝对主权的限制,也不会有欧洲的联合。西欧的联合最终使西欧成长为相对独立两极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级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以中国的政权更迭为标志,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也翻天覆

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苏冷战不断展开的同时,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并夺取了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在雅尔塔会议上所确立的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但却没有改变雅尔塔体系所确立额“均势”与“和平”。此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也在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提高,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还成为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1971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一个潜在的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正在崛起。自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正在作为保障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在积极参与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尽到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亚非拉地区,伴随着欧洲衰落的是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中,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罗斯福与丘吉尔于1941年8月发表的《大西洋宪章》宣布:‘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拉伊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回复。’”⑤苏联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这给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以极大的鼓舞。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思想意识更为广泛地传播,以及整个殖民主义体系的空前衰落,民族革命浪潮席卷了欧洲所有的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冷战在欧洲的展开并向东亚的展开,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不愿意依附于两极格局任何一方的中立主义势力,这种势力随着冷战

的不断展开而发展联合。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则成为第三世界人民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冲击大国强权政治的民主力量。他们在要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强调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要求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两极格局崩溃,但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和包含在其中的国际机制还在。在雅尔塔国际机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断得到发展。这些机制使雅尔塔体系有效地维持着国际经济秩序,这也是雅尔塔体系历史进步的表现之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货币“双挂钩”制度出现问题,但并不代表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双挂钩”即指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有固定的比价,即35美元为一盎司,而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双挂钩”制度虽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问题,由于美元贬值,美元与黄金的比较发生变化,在1971年美元与黄金的比价从1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并且在1978年实行浮动汇率制,各国可以进行黄金自由买卖。但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动摇,许多国家的货币仍与美元挂钩。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布雷顿会议期间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其中涉及到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复兴开发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并不仅仅是“双挂钩”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精神的原则上,1947年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个协定存在半个世纪之久。《关税

与贸易总协定》作为一种国际机制,即是为一些国家所共同接受的一系列相互预期、原则、规则以及决策程序的总和,属于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冷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断发展发展完善,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国际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化。因此,即便“双挂钩”崩溃,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主要机构仍然存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战后新的政治力量的崛起,雅尔塔体系在形成后,甚至于形成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正,雅尔塔体系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⑥但是这些变革并没有触动雅尔塔体系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副主任张敏谦教授说:‘当今国际秩序基本制度架构形成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走向将保持不变’,‘历史表明,任何一次国际秩序的重大改变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的,在可能改变国际秩序的世界性战争不会出现的情况下,国际秩序的实质改变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难以想象的。’”⑦当今国际秩序基本制度框架形成于二战后,并且其基本走向保持不变,那么国际体系必然也不会有变化。因此,自冷战以来,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崩溃的只是两极格局。国际格局的变化,并不代表雅尔塔体系的解体。雅尔塔体系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凑近世界经济的发展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世界历史》1997年第1期。

②: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

版1137页。

③:马振岗《国际形势简略回顾与展望》,《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

④: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⑤: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⑥:齐涛《世界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212页。

⑦:李世安《从国际体系的视角再论雅尔塔体系》,《世界历史》2007年第4期。

参考文献:

⑴: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

⑵:齐涛《世界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⑶: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⑷: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威胁着世界安全。 过程与方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教学重点】 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世界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引导学生回顾: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和结束的。教师补充说明: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中的一极消失,两极格局终结。教师过渡: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形势是怎样的呢?学生阅读回答: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教师提问:当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地区冲突、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高科技军备竞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2.学生阅读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的资料,提问: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等军事行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学生思考回答: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目标导学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教师讲解: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拥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在国际格局中的确占据着优势地位,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 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惩治战犯,日、德民主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根据美苏两国自己的战略需要划分了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如雅尔塔秘密协定)。雅尔塔体系确立过程中,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展开“冷战”。1949年美国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冷战”中展开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回击,1955年苏联等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阵营展开军事对峙,终于演变为“两极”格局,它打破了原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有限战争” 和“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的各种行动。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 含义:雅尔塔体制上指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总称。 基本内容是 (1)欧洲一分为二(2)德国一分为二(3)调整了欧洲国家领土(4)确认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5)在远东地区划分势力范围(6)建立联合国 影响:A利: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清除德、日法西斯 B弊: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 C 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 一、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1、凯南报告——冷战的酝酿1946年2月 2、铁幕演说——冷战的信号1946 3 5 3、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 3 4、马歇尔计划——冷战的政策1947 6 5 5、第四点计划 6、北大西洋公约——最终形成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成立情报局1947 7 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2、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7——1949 莫斯科 3、中苏同盟1950 2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4、华沙条约1955 东欧各国和苏联 三.两大阵营的对峙 1.、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 3、军事上表现为“冷热战对抗” 4、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霸权主义 表现:苏南矛盾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的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宣告解体 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原因:帝国主义内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表现: A欧共体成立:1965年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经济共同体 1993年11月1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到目前共有27个成员国 B法国戴高乐主义:就是法国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思想和实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维持了40多年。两者都是战争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史学界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的一些成果。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创立过程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实际上是从战后的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开始的,甚至其主体部分——《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连同《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都是在巴黎委员会这一次会议上完成的。所以,实际创建凡尔赛体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1919年1月至1920年8月。”这么短的时间签订了如此多的媾和条约,其“速度之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条约制订者们根本无法就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甚至当德国人已经应召来到凡尔赛时,“条约仍然很不完备,德国人仍然在等待”。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则截然不同,它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还在战争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建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10年。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战略格局的不同 传统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格局。美、日的崛起和扩张实质上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复返。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扮演主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强权政治、秘密外交的产物,具有十足的反动性质。雅尔塔体系虽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痕迹,但在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处置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使尽浑身解数打击德国,力图使这个国家最大限度地遭到削弱。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坚持国联是一个遏制德国的体制。《华盛顿和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为复仇而确立的凡尔赛和平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复仇主义温床”。 第1页共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 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练习 北师大版

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超级大国——美国 1.超级大国 (1)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美国地位的上升有很大影响。

(2)概况:“冷战”后的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2.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1)核心思想:仍与“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一脉相承,即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塑造世界。 (2)具体表现: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对外政策方面表现出浓郁的霸权主义 色彩。21世纪初以来,美国不断为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等国际问题所困扰。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与此同时,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等多强的力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并都根据新形势调整了对外战略,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因此,美国难以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知识点2 欧盟与日本 3.欧盟 (1)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西欧只有进一步深化联合才能更强大。 (2)成立:1991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会议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共体改称欧盟。 (3)影响:欧盟成员国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合作,通过一体化建立的协商合作机制解决了许多矛盾,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从欧共体到欧盟,其发展不仅表明欧洲一体化向纵深迈进,而且更显示出欧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4.日本崛起 (1)经济方面: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居发达国家前列。 (2)政治方面:日本还试图进一步推进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军事方面:日本为了加快向“军事大国”迈进,军费支出不断増加,引起周边邻国的不满和警惕。日本国内始终有一股势力不愿承认对华侵略战争的罪行,始终把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力图获取日本在东亚的“正常”优势地位。 知识点3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兴起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1945年2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苏、美、英三国的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于苏联雅尔塔聚会,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再加上此前分别于1943年11月举办的德黑兰会议的铺垫和此后于1945年7月举办的波茨坦会议中对雅尔塔会议决议和规定作出的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最终达成了一系列的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雅尔塔体制。三次会议内容共包括:一、协调同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确定对战败国的处理原则问题;三、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就笔者看来,还是弊大于利,尽管它被认为“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同时,它对当今我们如何缔造世界和平新格局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缓和了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协同作战;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对战后如何惩处战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雅尔塔体制对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辟,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这点来讲,它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雅尔塔体制表面上是苏、美、英三国依据各自的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互相权衡利弊得失、互相妥协的结果。但实质上它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强国依据实力对比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 一、在雅尔塔协议中,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苏、美、英“一致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从而认为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的占领区,法国也应有自己的占领区,应成为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的一员。这一条表面上看无懈可击,然而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拥有军队并不意味着战争。战争的决定权在于政府,而不在于军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才会招来他国侵略,引起真正的战争。就拿我们中国来说,有人认为,一个朝鲜战争,就使国民经济倒退了20年,所以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工作中心。这话倒也不错,然而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到能将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拒之门外,使外国侵略者望而生畏的军队,那么她的经济再怎么发达,也只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综上所述,所谓“使德国永远失去法西斯势力复辟的资本”之说,完全是苏、美、英三国为争夺德国这一颇为重要的欧洲安全格局中的战略要地而打起的幌子。 二、在雅尔塔协议中,苏、美、英三国认为德国应“为‘她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提出了总额为22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并说明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这倒无可厚非。的确,成者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教案 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2.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长时间的轰炸,这一事 实表明 ( ) A.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 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3.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是指 ( ) ①美国②欧盟③日本④俄罗斯⑤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4. 在1970—198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应其成员国要求召开了129次会议,其中有111次会议是不结盟国家提议召开的。在一国一个表决票的联合国大会,不结盟 运动国家所拥有的表决票超过总数的1/2,接近2/3多数,这对联合国大会各项决议的通过与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 ) A.不结盟运动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B.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C.不结盟运动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D.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

5.“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材料二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冷战消失”的标志是什么?“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对材料二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的形成造成威胁的因素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 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一般认为,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更明确地指出: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一12月贝日)、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9日一26日)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

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史学界基本上认为雅尔塔体系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世界。只是对第二点如何安排世界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凡属于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均应属于雅尔塔体制的范围。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把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明确地概括为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五国和约、朝鲜战争、旧金山和约和奥地利国家条约等只是雅尔塔体制的既定大框架内进一步的争夺和落实。虽先后有联系,但不宜直接说成是该体制的组成部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试析雅尔塔体系

试析雅尔塔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基本要素 1、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3、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5、原则:“和平”、“民主”。这里的“和平”、“民主”皆有特定含义,“和平”主要是指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民主”则是指对法西斯战败国进行民主化改革。 6、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7、特点 (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8、隐含的主要矛盾 (1)美国苏联的矛盾(争霸)。这对矛盾主导了国际政治生活。 (2)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是每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其中涉及到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很多同学不是非常清楚,下面作简单讲解: 一、含义 1、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2、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 3、冷战: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的政策。 二、相互关系 1、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又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决定了雅尔塔体系的走向和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2、冷战与两极格局:战后,美苏的战略相互对立,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必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重大的分歧与对抗。然而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均势,决定双方很难发生大规模战争,这样冷战便成为两极格局中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抗的主要形式。其实,冷战格局就是美苏两极格局。 3、雅尔塔体系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定的国际秩序是美苏平分秋色,冷战格局也是一个美苏两极格局。正是由于雅尔塔体系的存在才使冷战没有发展成为

2020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6.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升检测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6.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提升检测 1.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置到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冷战已经结束 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2.《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D.技术信息化 3.“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倒塌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势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数量 D.军事实力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 C.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D.国际力量的多元化 6.下图是某教师在讲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所画的简图,图中“E”是指()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格局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网络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⑵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⑶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A、资本主义阵营:①美国的强大②西欧的衰落 ※美国的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⑴表现: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 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苏两强为首的国际关 系体系的习惯性称谓。 2.主要内容: (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 (2)成立联合国。 (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 3.评价: (1)实质: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2)标志: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3)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4)消极作用: ①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②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③埋下了国际纠纷的隐患(1948年朝鲜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1.资本主义阵营: (1)美国的强大: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组建联合国,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②表现: ②实力:杜鲁门:美国意图“领导世界” 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经济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 军事上: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2)西欧的衰落: ①英国: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工业生产日益降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②法国: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海外储备枯竭;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社会主义阵营: (1)苏联实力大增: ①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国际威望大增。 ②军事实力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③领土也有所扩大。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 ①东欧八国:得到苏联的帮助;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亚洲四国:中国、朝鲜、越南、蒙古。 (3)阵营最终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九年级历史学生自主学导学案 审核人: 科目历史课题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彦来 李忠民 班级九-- 姓名序号 6 学习目标1.记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时间、标志及认识。 2.记住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指哪些国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出现的原因及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威胁的因素。 3.记住美国的信息技术;欧盟的建立时间及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表现;世贸组织成立的时间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名言积累】 【知识链接】 1、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启示?欧共体成立的时间、作用?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结果?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结果? 3.印度独立的时间、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最先展开的地方?第一个独立的国家?非洲独立年? 导案 阅读教材71至72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2 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学案 自主学习 第十三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恶化,人民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面对动荡的政局,东欧各国执政党妥协退让,从1989年到1990年,、、匈牙利等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原来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等被迫下台,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首先进行 ,受挫后,将重点转向。1990年,苏联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和总统制。

阅读教材72至74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6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7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7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8至79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2.与政治改革同步,苏联推行“”,主动缓和苏美关系,不干涉事务,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3.政治改革引发苏联的民族分离运动。1990年3月, 率先宣布独立,许多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有的甚至更改国名、国旗和国徽,一些共和国相互承认独立。 4.1991年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寿终正寝,格局结束。 第十四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结束”与“一超多强”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它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即有美国独霸世界的。但是,、、、中国等成为制约美国企图的主要力量。“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初步形成。 2.欧盟建立后,已经从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和防务全面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战后的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起迅速腾飞,1989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越来越要求实现的目标。 4.俄罗斯虽然国力一度下降,但它是联合国的,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广阔的领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先进的科技力量,使俄罗斯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对外战略方面,采取了的外交政策。其目标是恢复大国地位,实现民族复兴。 5.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行全面的政策,经济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大为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国际关系环境大大改善,在中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6.此外,、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地区强国也在迅速崛起。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也已消失,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当今的“一超多强”尚不稳定而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格局的趋势明显增强。 2.在一超多强的形势下,超级大国的行为和得不到有力的遏制,因而造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极大威胁。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地区的族人,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中国驻南联盟也造导弹袭击,造成人员伤亡。 3.请列举当今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第15课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到在国际力量的相互制约与平衡下,世界总体形势趋于缓和,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2.分析冷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欧盟和日本的发展及原因、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师生共同探究冷战之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探究,教师总结。 2.通过资料认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同是感悟到美国成功的经验可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学习借鉴。 2.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的危害,感悟到我国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和世界多极化。 难点:“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对积极发展、国际关系等产生的影响,认识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首先播放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引出美国国旗的话题。顺势提问:美国国旗是哪一年升起来的(1776年7月4日)。 导入新课 美利坚的国旗自升起来以后,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不倒,在今天的世界上依然高高飘扬,成为世人瞻仰的目标。于此同时美国逐步强大,坐上世界霸主的宝座,今天的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人们都说美国是梦幻的国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梦幻国度,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近距离的观察它。 讲授新课 一、超级大国----美国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冷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的结论。

让学生阅读课文,探究冷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强调:美国高水平的科技和教育是其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表现:核心思想--维护美国的领导到位,按美国的价值观塑造世界。 对外政策:霸权主义, 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抗衡。 21世纪美国发动的战争?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说一说:你对“冷战”后美国的认识。 二、欧盟和日本 1、回顾“欧共体”的成立及影响 说出欧洲走向联合,“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影响。 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 合作探究: 出示1991年底《欧洲联盟条约》主要内容的资料让学生知道1993年,欧盟成立。想一想:如果你是欧盟主席你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会注意做好哪些事情?教师补充出示《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结合教材,学生思考: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多少个?欧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⑴、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⑵、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⑶、欧盟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2、列举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当代日本的发展 主要原因及野心。 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兴起 1、中国的崛起 2、巴西的发展 3、印度的发展 4、南非的发展 拓展延伸: 列举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它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他们与美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不久的将来更要赶超美国。美国制造“中国威胁论”,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潜在的威胁。)展示课件进一步讲美国的信息技术,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使学生感受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讲中国的龙芯,中国芯,麒麟操作系统,银河巨型机,台湾的板卡与内存,中国网民数量,手机用户量全球第一。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潜力巨大,正在崛起。 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外向型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引进来”“走出去”。海尔在海外设立工厂,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小结: 巩固训练: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 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 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2)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3)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4)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物。 消极作用: (1)体现大国强权政治。 (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人口大迁移。 (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和大战危险的根源。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不同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五单元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1. (2014曲靖23题)“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 极终。”材料描述的大国是() A. 南斯拉夫 B. 苏联 C. 奥匈帝国 D. 德国 2. (2013红河23题)1991年12月25日,白、蓝、红三色旗代替了镰刀锤子的红旗,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了。与此描述有关的事件是() A. 俄国十月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3. (2015云南24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4. (2013大理等八地州联考24题)iPhone5手机是一款由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时尚智能手 机,该手机是由美国、中国、韩国等多国分工协作生产零部件后组装完成的。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 经济全球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 C. 资源一体化 D. 贸易自由化 5. (2013曲靖25题)漫画以其形象直观和寓意深刻而得到人们的喜爱。下图漫画反映了“冷 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是() A. 呈现出两极格局的对峙 B. 实现了多极格局的平衡 C. 建立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 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6. (2013昭通24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 各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B. 各国稳定的政局 C. 各国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7. (2012云南25题)以下能正确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程的选项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C. 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8. (2013玉溪25题)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一副为“铸剑为犁”、一 副为“打结的手枪”,它们反映了全世 界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心声,即 () A. 保护环境 B. 节约资源 C. 和平与发展 D. 重视教育 9. [2013德宏29(5)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趋 势。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请写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1分)再举出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实例。(1分) 10. [2013昭通28(4)题]材料四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紧 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和入世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货物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贸易规模百倍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特别是入世以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约为20%,直接带动就业8 000万人。 ——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展中国何时加入世贸组织?(1分)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