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考试答案概要
古代政治试题及答案

古代政治试题及答案1. 请简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它以皇帝为中心,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其中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
此外,秦朝还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设立中朝制度,削弱了外戚和诸侯王的权力;推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孙,从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了对经济命脉的控制;以及推行儒家思想,统一思想文化,加强思想上的统治。
3. 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何特点?答案: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其特点包括:考试内容广泛,包括经史子集等;考试形式多样,有乡试、会试、殿试等;考试结果公开透明,选拔以考试成绩为主;考试制度相对公平,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上升的渠道。
4. 请解释“三省六部”制度。
答案:“三省六部”制度是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核诏令和执行诏令。
六部则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分别负责官员选拔、财政税收、礼仪制度、军事、司法和工程建设等事务。
5. 明朝的“东厂”是什么机构?答案:明朝的“东厂”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主要负责侦查、审讯和处理政治案件,直接向皇帝汇报,拥有很大的权力。
东厂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但也引发了很多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
6. 请列举清朝的三大政策。
答案:清朝的三大政策包括:剃发易服,要求汉人剃去头发,改穿满族服饰,以示对清朝的忠诚;圈地政策,将大量土地划归满族贵族,加强了满族对土地的控制;以及文字狱,对言论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禁止对清朝统治的批评和反对。
7.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答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主要包括: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世袭制,皇位由皇帝的子孙继承;重视儒家思想,将其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以及重视法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4大易错点)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易错专题二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目录易错点专攻【易错点1】汉朝选官制度的全面认识01易错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2】士族的衰落与唐代科举制01易错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3】经济重心南移对科举制的影响01易错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4】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01易错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题通关易错点1:汉朝的选官制度汉初,实行军功爵制,但在实际选官中也会注意为官能力的考查。
汉武帝时期推行察举制,重点考查被举者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其选官标准并非只有孝廉(品德)。
【例1】(2024年河北卷)西汉时,“刺史举民有茂材,移名丞相,丞相考召”。
其中,选博士等,取明经;选廷尉正等,取明律令;选三辅令等,取治剧(剧:繁重)。
据此可知,这一选官途径重在()A.依据政绩实效B.参考资品等次C.关注家世道德D.考察为官能力【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
根据材料“选博士等,取明经;选廷尉正等,取明律令;选三辅令等,取治剧(剧:繁重)。
”可知,这一选官都是通过考察知识、能力和实际表现来选官的,重在选拔有实际行政能力的人才,D项正确;这一选官途径主要是考察为官能力,依据政绩实效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参考资品等次也非其选官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这一选官制度并非关注家世道德,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变式1-1】(2024江西卷)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
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
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A.伦理道德B.文字技巧C.法律知识D.专业技能【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贾谊的话以及出土的汉简记录反映了西汉时期吏员考核注重的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书写、会计、治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思考题:1、皇帝的权力包括哪些方面?①君主拥有政治权力的独占权“主之所以尊者,权也”——《韩非子有度》孔子:“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左传成公二年》“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权势者,人主之所独守也”——《管子》②君主拥有最高行政权(决断权)参政、议政、决断、监督“明主,兼听独断”——《管子》“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③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全部支配权④制订、执行和废止法律的权力“朕即法”⑤最高军事统辖权“君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管子》“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予人也。
”——《管子》⑥体制设置行废权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财政民事军事凡政令财务人事诸权“此人主所以独擅也”——《韩非子主道》2、皇权的运作方式。
①躬亲庶务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衡石量书”“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依办于上”隋文帝、周世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②皇帝与朝臣共议政事,注意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唐太宗:“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
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
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
朕意则不然。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月,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另外:不亲政事,皇权旁落唐玄宗3、宰相的职能。
4、宰相的权力包括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三省宰相制更适应君主专制集权?6、简述明代内阁制的形成。
7、简述清代中枢机关的演变。
8、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选官方式?有何弊端?“任人唯贤,因功受禄”①选贤任能(春秋)齐桓公——鲍叔牙——管仲一箭之仇齐僖公——诸儿(齐襄公)纠(管仲、鲁国)小白(鲍叔牙、莒国)——齐桓公临淄才能、业绩、功劳“唯功唯贤”②军功、事功制度(战国)魏国——李悝“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高考历史考点《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考点《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真题练习含答案押题角度1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1.[2024·鄂州市高三二模]据统计,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先后共22人担任丞相,就这些人的籍贯来看,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而籍贯明确属秦者仅1人。
这说明秦国()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选官标准趋向军功C.人才选拔适应社会变革D.布衣将相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而籍贯明确属秦者仅1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战国时期,而秦国的人才来自周边国家,说明人才选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灵活,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C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排除A 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秦国具体的选官标准作出判断,排除B项;布衣将相格局出现在西汉初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4·辽宁抚顺三模]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
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
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 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由于察举制推崇乡举里选,所以地方上有志于入仕的人为了赢得乡里舆论的支持,往往会真心实意地为乡里做好事、谋福利,从而促进基层社会关系的和谐,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儒学的地位无关,排除B项;直接民主的突出特征是全员参与,材料体现的只是民间舆论对人才的评议,并不具有直接民主色彩,排除C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选官制度及“世卿世禄”局面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被打破,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4·威海市高三二模]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古代政治试题及答案

古代政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政治制度?A. 封建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B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三省六部制答案:B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的“进士科”主要考察哪些内容?A. 武艺B. 经学C. 诗词D. 法律答案:B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三省六部制答案:D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废除宰相制度答案:D6.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军机处答案:D7.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以下哪项制度是皇帝用来选拔官员的?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禅让制答案:C8.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以下哪项制度是皇帝用来加强中央集权的?A. 封建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B9.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以下哪项制度是皇帝用来加强皇权的?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宰相制度答案:D1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以下哪项制度是皇帝用来加强皇权的?A. 世袭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宰相制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措施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三省六部制答案:B2. 以下哪些措施是唐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三省六部制答案:C、D3. 以下哪些措施是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三省六部制答案:D4. 以下哪些措施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而采取的?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废除宰相制度答案:D5. 以下哪些措施是清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而采取的?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军机处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封建制。
古代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政治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什么?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省试答案:C3.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废除了丞相制度?A. 朱元璋B. 朱棣C. 朱高炽D. 朱瞻基答案:A4. 清朝雍正年间,设立了哪个机构来加强皇权?A. 东厂B. 西厂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D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A. 王安石B. 苏轼C. 范仲淹D. 李时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A. 郡县制B. 世袭制C. 科举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A、C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A. 御史台B. 东厂C. 锦衣卫D. 都察院答案:A、D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文献?A. 《唐律疏议》B. 《大清律例》C. 《尚书》D. 《春秋》答案:A、B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变法?A. 商鞅变法B. 王安石变法C. 张居正变法D. 李鸿章变法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仁宗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即废除其他各家学说,只推崇儒家学说,使儒家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2. 描述一下明朝的“海禁”政策。
明朝初期,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和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实行了“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只允许官方进行有限的海外贸易。
3. 简述清朝的“文字狱”。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和巩固统治,对言论和文字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对任何可能威胁到清朝统治的言论和文字都进行严厉打压,这就是所谓的“文字狱”。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
在诸神中祖先神最为尊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商朝社会弥漫着神秘色彩②对后世形成的宗法制有一定的影响③祭祖现象可能已经存在④王权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C。
主要考查商朝政治的特点。
本题可用排除法,④说法有些绝对化,可排除。
因为稳固统治可以有多种手段,依附神权只是其中之一,并非“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
2.(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模拟)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图2)。
(“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
)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本题可用排除法作答。
题中铭文书写方式非隶书,可排除④;由“丰”国的存在,可知当时分封制依然存在,故③错误。
3.《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
”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解析】:选B。
“周辙东,王纲堕”指的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后,王室威望低落,纲纪和政治地位每况愈下。
诸侯们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干戈相向,天下从此变得纷乱不堪。
所以反映出:当时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4.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解析】:选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
77分
1.唐朝的考核制度规定的考期是( )。(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
o
B.一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
o
C.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o
D.一年一小考,两年一大考
2.重视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这是由( )所决定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严密的监察制度
o
B.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o
C.高度完善的科举制度
o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3.唐朝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征辟制
o
B.九品中正制
o
C.科举制
o
D.察举制
4.唐朝设立御史台专门为皇帝监督官员,以下对御史台三院的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
分)得分:3分
o
A.殿院:巡视宫禁京城
o
B.殿院:可直接受理投诉、独立办案
o
C.台院:纠弹中央官吏
o
D.察院:分巡州县
5.唐代勾检系统的官员统属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门下省
o
B.尚书都省
o
C.御史台
o
D.中书省
6.察举制是一种( )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形成于汉代,后来沦为世族豪强垄断仕途的工具。(单选题
3分)得分:3分
o
A.同级之间
o
B.由上而下
o
C.由下而上
o
D.以上三种方式均可
7.吏治腐败的时势性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僚群形成的利益集团
o
B.民众群体的因素
o
C.皇帝个人的因素
o
D.封建王朝的本质
8.唐朝的考核制度分为( )等,以考核定官阶俸禄的升降。(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九
o
B.六
o
C.五
o
D.三
9.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方式和治绩
o
B.治绩和制度
o
C.经验和教训
o
D.方式和经验
10.以下对于中国古代吏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封建政府在政权建立的初期,比较重视缓和与人民的矛盾,吏治比较清严
o
B.吏治腐败问题在封建社会是可以得到根本解决的
o
C.随着统治的稳定,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古代吏治问题也随之从严明而松弛腐败
o
D.中国古代吏治缺乏外部监督与激励机制
11.唐朝设立了勾检制度,其中地方各级勾检官的职责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勾稽违失
o
B.行政事务
o
C.诏令起草
o
D.公文实施
12.“ 民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独独官有八入而无一出”,其中“国
有九破”中属于吏治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长吏残暴
o
B.食禄人多输税人少
o
C.赋役不等
o
D.贿赂公行
13.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区别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科举制起源于隋朝,而察举制形成于汉代
o
B.考试成为科举制取舍的关键,录取有名额限制,而察举制没有淘汰
o
C.科举制有考试,而察举制没有考试
o
D.科举制可以自由报名,察举制必须由地方长官举荐
14.以下对于唐朝勾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在县一级,主簿主管文书
o
B.中央地方各级机构都设有直属的勾检官
o
C.勾检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财务审计
o
D.在州(郡)一级,刺史主管文书
15.中国古代吏治值得借鉴的地方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有相当完备、严密的制度和运作程序、方法
o
B.重视对官吏的培养和教育
o
C.重视吏治
o
D.重视权力的高度集中
16.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帖经
o
B.经义
o
C.诗赋
o
D.策论
17.中国古代吏治的完备与严整体现在(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有完整而严密的监管体系
o
B.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o
C.有完备与严整的法律条文
o
D.有完备与严整的制度规定
18.吏治涉及的内容包括官吏的( )等方面。(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选拔
o
B.任免
o
C.考核
o
D.教育
19.吏治腐败的体制性因素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封闭式操作体制
o
B.人为因素
o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追求事无不统
o
D.官僚是一个特权阶层
20.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一个大特点,秦汉时期设立了“三公”,以下对
“三公”的地位和职能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中央政府中司监察的御史大夫地位很高,是副丞相
o
B.司隶校尉纠察京师地区
o
C.十三部刺史以六条问事,纠察地方豪强郡守
o
D.监察御史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21.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吏治,乃至“治吏”重于“治民”。(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2.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判断题3分)得分:3
分
o
正确
o
错误
23.中国监察机构是代表“民意”的机关,其目的是抑制君权,防止独裁。(判断题3分)得分:3
分
o
正确
o
错误
24.主要选官制度的改变是统治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表象。(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5.“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坐待衣食之辈”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机构日趋庞大,人员日益冗滥
的问题。(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6.在考试资格上,唐朝规定任何人均可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判断题3分)得分:3
分
o
正确
o
错误
27.荐举是地方长官或部门长官可以在一定自由的程度上辟用僚属的制度。(判断题3分)得分:3
分
o
正确
o
错误
28.唐朝吏治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松弛走向清明,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判
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9.唐太宗所奠定的开明吏治基础和制度化运作,保障了唐朝在八十多年间从整体上维持了兴盛发展的
局面。(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30.官僚集团之间的倾轧斗争,带来政局的混乱,制度的败坏,对吏治有相当大的影响。(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