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

作者:李静徐祖胜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0期

摘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是应对新课改及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内容及影响因素出发,重点研究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策略方面主要围绕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两个外部动力展开,同时关注“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内部发展动力的策略。

关键字: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发展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改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但从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来看,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及内容

根据叶澜教授对己有研究的归纳,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教师教育。第三类是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1]本研究采用第三种理解。那么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理解为小学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教师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专业理念,包括教师的专业态度、教育信念和专业道德。小学教师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关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要照顾到儿童的个性发展,要有教学个性观。专业知识,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和实践性知识等。另外,新课改后的小学课程呈现综合性的特点,并且倡导新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必然要求小学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有动手操作的能力;专业能力,小学教师专业特殊能力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与教学实践相关的能力,如语言表达、组织班级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就是促进教师对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的教育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等。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分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寻求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前提。本文将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做具体的分析。

(一)外部影响因素

一方面当今一些大学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设置狭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这些导致了现今“复合型”教师的缺失;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依然注重的是普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应用知识、技能。在培训中,不能将当前的先进教育理念让小学教师充分接受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培训的内容上,缺少情境性、操作性和生成性内容,实效性差。[2]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老师的评价制度主要实行与奖惩挂钩的终结性评价。这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模式,它着眼于教师评价前的工作表现,忽视了教师平时的组织管理,教育科研,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部影响因素

当今很多小学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仅仅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还把自己的角色仅仅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忽视教师应有的其他角色和教育功能。因此必然导致有些小学教师只重视班级学生的成绩,每天忙于评职称,讨好学校领导,这样的教育观必然阻碍了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其次许多小学教师认识到了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却没有付诸实践,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小学教育的专业认识和理解。有些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热心,没有树立终身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与当今提倡的“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相差甚远;另外现今大部分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自我专业基础薄弱,主体能力欠缺,教学技能匮乏,理论素养较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师自身的“自我更新”。

三、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外部动力

1. 拓宽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小学教师

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上,现有的师范院校应改变多年不变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的小学师资培养机制。还要鼓励当今具有实力的综合性大学积极设立初等教育学院,让更多的综合性大学承担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另外,在小学教育专业上要设置适合小学教育发展的课程。小学教育不应着重定向地培养单科型的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如添加音、体、美、等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小学各专业的特点,体现其独特性如设置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班主任、小学教育心理学等。

2.改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小学教师的培训应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小学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地区、学校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应此在小学进行校本培训是很必要的。我们还可以进行校本研究,根据当前新课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进行研究讨论。我们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专题研究、乡村教师进名校等。

3.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应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制定和完善小学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评价时应采用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养的评价及教师的科研能力评价三个方面,不应把班级学生成绩当做评价的指挥棒。还要让教师同伴、学校管理者、学生和家长共同作为评价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师德、个人素养、提高的程度、教研能力等作出全方位的评价。

(二)内部动力

1.激发内驱。小学教师应树立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教师要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赢得主动,积极主动的投入课改,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角色,变革行为,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更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自觉追求专业发展。

2.学会反思,教师成为研究者。当今我们提倡教师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研究型教师”。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我们应坚持记录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并且可以采取教育叙事等方式来对自己经历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研究。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要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另外要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3.实践体验,与同事积极合作。小学教师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日常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实践者、研究者。小学教师要让自己保持开放心态,加强彼此之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如教师可以建议学校多组织集体备课,相互观课、评课,使教师之间实现教学实践分享,吸取对方的长处,同时对其不足加以善意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此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