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图文.doc

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图文.doc
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图文.doc

“学与教”设计(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者__________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全面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我市继续推进“研学”活动。在讲学稿“自学-交流-检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为宗旨,以“促均衡、提质量”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促进人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

各校领导耍加强指导,大力开展创新研究活动。要结合木校教师特点,深入学习领会新版“学与教”设计的变化,一是研究重点,将讲学稿模式由原來“学与教”设计项目转化到“学与教”设计教学环节中,二是创新空间,由原來确定创新步骤到所有教学过程设计由学校与教师门主,给教师留卜?了大量的空间,去实践、创新。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入工作、认真研究,提高质量。

各位任课教师要通过精细备课抓住课堂教学各个坏节,科学确定“三点一项” (课标点、知识点、考点、能力项),创新学生能力培养、互助交流、面向全体、培优补差、“潜能”开发的新模式、新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让所有班级的成绩都能提升。

在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市教育教学“研学创新”氛围,让教师提高质量过程逐步曲“讲学”走向“导学”、再到“自学”,从而继续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高考成绩,让家长的企盼变为现实,创办让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

(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本册教材编排内容与可利用资源

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木学期结束后,有关止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1 ?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而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吋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标与教

材面向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全班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上课认真听讲,反应快,积极冋答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己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乐于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意志,情感,态度,学习动机。他们能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主动思考,乐于探究,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并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他们不会听课,接受能力差,不能够很好地举一反三,学习成绩不理想,对于这样的学生,要从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进行引导,争取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口标: 1、 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丁?米。 2、 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Z 间的进率。 3、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 顷的表彖。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公顷、皐方千米与平方米Z 间的简单换算。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 的 教材基本结构和内容体系:

本单元主要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使学生初步形成 的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 较清楚的卬象;同时结合土地面积的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 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 地的面积。

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 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形式多样,教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 面积单位的初步概念。

学情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对 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常见平面图形 的面积计算。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休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 积。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测量、计算等推算出较大的土地 面积单位的大小。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 积单位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本单元教法与学法:

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教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口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 过程。

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探究,掌握和建 构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

教学评价方案: 1、 木单元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 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培养 能力的落实。

3、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UWWffl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经历射线、直线、线段以及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理解射 线、直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2、 认识角,经历量角、画角和角的分类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掌握角的分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Z 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建二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 区别。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教材基本结构和内容体系: 教材基本结构和内容体系:

角的度量包括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 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卜?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 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这一单元,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使学生认识射线和直线,并能用射线引出角的定 义;能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掌握平 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Z 间的关系。会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 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让学 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 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 角的画法。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掌握比较容易的方法。学生貝?有一定的操作能 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宜接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 成知识技能。几何知识与口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 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Z 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由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糟心组织学 生根据问题情境,通过想一想,辨一辨,动手分一分,试一试等教学活动,让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 维。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通过比较,理 解它们Z 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从而激发测量角 的意识,认识测量角的工具,动手操作掌握测量角的方法,根据角的人小进行 分类,掌握画角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学习 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方案:1、本单元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把握新HI 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3、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获取知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4、 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 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课时安排:4课时。

R :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

教学

计划

(四)单元教学计划

(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垂直线与平行线的冊j 法。长方形的画法。

教材基本结构和内容体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 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这 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它与与止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 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

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

(1)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了角、 长方形、

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2) 木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來说比较抽象,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 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屮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应两条直线,讨论会有哪几种情况来认识 平行和垂直,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 法,再讨论长方形的画法。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不 同的四边形,讨论四边形的分类情况,引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通过观察、 比较掌握特点,理解儿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它们的高,认识等腰 梯形。

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实际操作、课堂提问、课堂观察等形式考查学生空 间观念的形成。在实践及课后作业中检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 划

的联系和区别。 本单兀的具体内容与耍求如下花 学情分析:

课时安排:6课时。

(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冋答简单的问题,能发 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专统Sa,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基本结构和内容体系: 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表。

例1: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格代表1个单位)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格代表2个单位) 页3:合理选择数量(以

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 学情分析: 在前儿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 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根据统计表提击来问题加以解决。通过之前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基木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木单元在学生已有 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 的数据分析。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 学生的直观认识和一致,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其 每1格所表示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在处理实际数据屮逐 步加以理解。

教法与学法: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师通过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条形统计图及 其制作方法,通过组织引导,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口主探索、小组合作,认识并绘制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体会 统计图屮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必要性,并通过独立练习、交流讨论,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方案:

1、 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随堂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 认识及对数据分析的情况。

2、 通过作业、测试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來评价学生对统计图的 理解。 课吋安排: 3课时。

单元教学

(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休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八'八5、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屮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

(九)单元教学计划

3、 教学内容:总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木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2、 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获得口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木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在皮思中提咼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能另; 4、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5、 通过回顾,了解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感受口己在数学学 习上的收获和进步,培养学生口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实事求是学习态度 和对数学的积极感彳青。

教材基木结构、内容体系及重难点:

木册教材的复习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可和图形, 统计。复习的顺序基木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 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Z 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是 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学生基木情况分析:

元 教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数(帀顺芋表略

例2:

2496读作:二Ti2H 百九I 六

24960000 读作:二干 3080000读作:三零皿

40500000 读作:肝劭十万 例3:

12

3’

作 业 设 计

2、 认识数位和位数。

① 师:计数时,计数单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计数单位 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

② 师:一个数占冇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

3、 认识数位顺序表。

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到第4页上而内容,交流收获,明确 分级的方法。

4、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出示例2

① 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出示2496,怎么读? ② 学习整万数的读法。

在数位顺序表下出示24960000, 乂怎么读呢?

间是 0 ftWlWo

右数位W 咸F 出示3080000和40500000,你会读n 马? 口 WJ3

1. 先读刀级再法闽;2万细购按饬的读法玄读,再在?吐

个“万”字;3.敏末fgd 牵旬I 个0都4读 由峨优Hf —个0或^ 续f 讥个0,都只读f 零。 三、巩固与练习

1.组织学仝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

2. 组织学生读上课前出示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数

据”。

3. 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四、课勒结

和父母 嗨腹亿以内用数

在练习中巩固读数 的方法

板 1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

21 《搭石》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词的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 1、同学们,请看课文插图,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什么是搭石? 生2:搭石搭在哪? 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学生快速浏览导学案,齐读教学目标。(2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5分钟) 1、看《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分钟)

2、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5分钟) 3、自己读,同桌互读(5分钟) 山洪暴发猛涨脱鞋绾裤间隔踏过唯独谴责懒惰俗语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10分钟) A “脱鞋绾裤”的“绾” 师:“绾”是什么意思? 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微型课优质课

21 搭石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善良、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搭石 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走进《搭石》一课,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发现其中的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什么是搭石,谁来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找看—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眼里,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品词析句,发现景美 1、品读“协调有序”,体会音乐美 师:想不想一块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那就打开课本104页,先用曲线画出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相关语句,想一想那是怎样一个情境?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我们来看看这幅画面,你从哪儿体会到美了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王悦 2016年9 月 语文教学设计

1.观潮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 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 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 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di)雷薄(b6)雾风号(hdo)浪吼(hdu) 涨(zh*g)起颤(chm )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精品教案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这里有重峦叠翠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林。但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一块块躺在小溪中的普通搭石。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去跟随刘章爷爷的记忆,去寻找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之美。 2、板书课题: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搭石。 谴责懒惰俗语俩人 间隔猛涨协调有序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第一行?大家注意听有没有读的不准的? 大家仔细观察第二行,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起来说,老师讲解) 好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1、师: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这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划出答案 (1)什么是搭石?(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 交流 (1)、师: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2)、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挽”。“挽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绾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 ……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三、风景切入,发现美、欣赏美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想那时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静静的默读、圈画,2分多钟) (二)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当……的美感”这段话) 师:你找的真准确,老师发现有一个词语你读的很准确.(“一行人红)你再来读一遍这个词语吧。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hánɡ)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行xínɡ人)(齐读两遍) 师:这儿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读读。(男生读、女生读)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这叫抓重点词语体会。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注意:这个不是方法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生3、生4、生5、生6与老师合作轮读)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 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 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 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 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 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 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冷与热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认真观察,知道一些物冷与热的现象。 2、会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与热。 3、亲历用感觉器官研究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装有冷、热、温水的水槽,媒气炉、炒菜、煮开水、冰箱等视频,有关沙漠、冰川、地热、喷泉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夏天真热,琪琪、波波、彬彬、妍妍四年好朋友约好到泳池游泳,游完水刚上岸的波波觉得浑身发冷,但准备游泳的彬彬却热气死了,你能帮他们找出原因吗? 2、学生发言。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哪里热,哪里冷? 1、师:你能说说,家里哪里热、哪里冷? 2、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家里面寻找冷和热的现象。(播放体现冷、热现象视频) 3、师:在自然界中也有冷热的现象吗?

4、分小组讨论。 5、师:在自然界里,冰川、沙漠、地热、喷泉冷热都不相同,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地方,亲身感受一下。(播放视频) (三)感觉水的冷与热 1、师:桌子有三杯冷热不同的水,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冷热不同呢? 2、生答,师板书。 3、分组实验,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 4、小组派代表到台前汇报。 5、师:如果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在冷、热水里,然后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在温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6、请两位学生到台前试验。 7、学生汇报感觉。 8、师:靠手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吗? (四)问题延伸: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体的冷热程度? 1、生讨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生答:温度计。 3、师:请同学们回家尝试一下。 2、温度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 2、能正确地读写温度。 3、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4、亲历一系列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 ——教学案例与反思 十堰市房县军店小学龙翠云 【内容摘要】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关键词】自主研读用心感受交流互动 【案例背景】 课文语言质朴,以“美”为主线,朗读感悟文本,以“寻找美”统领全文,以“发现美”、“感悟美”贯穿课堂,以“寻找美”延伸课文。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起眼的事物中所蕴涵的美,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拍摄搭石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风景美 1、听写词语,检查纠正。 2、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从这首赞歌中你感受到了乡亲们怎样的美好情感呢?讨论交流。(板书: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 3、小结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4、读后说说理解。、 让我们用心去发现,去体会搭石所联结的那些美好情感。 二、自主研读,体会心灵美 1、自由阅读课文,深入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它们划出来,反复读读,把你体会到的美好情感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然后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互动、评议,有感情地朗读。 (1)第二自然段:感受乡亲们“助人无私”和家乡纯朴正直的乡风民风。相机出示:“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体会?(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②是呀,乡亲们如此助人为乐,(板书:助人为乐)咱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上了点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哦,你们就是急着赶路的人,急着去干什么呀? ③引读:你急着去集市买东西,走过这儿,发现有块搭石不平稳——(生接读)

《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

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汛期谴责懒惰间隔 俗语平衡伏身联结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强调“衡”字的书写 2)出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出示:给间隔、谴责找近义词 间隔:距离(旁边板演)谴责:责备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交流: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

四年级上册《搭石》

搭石 教学重难点:体会其中的人性美;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借助第一自然段,配乐边述说)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两岸,小溪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脱鞋绾裤而过,夏去秋来,冰凉的秋渐渐地逼来,过小溪就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于是,淳朴的乡民们就根据水的深浅,找来平整方正的石头,摆于溪中,供行人过溪。这就是搭石。 (板书:搭石,齐读) 二.朗读课文,寻找美 1.明确要求:(师深情提示)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也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让我们一起去寻觅吧!(板书:寻找美) 2.生深情读文,师个别指导。 3.寻找美。师:孩子们,你找到乡亲们怎样美的画面呢? 找生说句子,并幻灯出示。 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尽管急于赶路,只要发现搭石不稳,都会及时调整,满意方去。(板书:-~美) 句2:上下工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如一幅活的画。(板书:-~美) 句3:两人相向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板书:~美) 句4:遇上老人则伏身背负。(板书:-~美) 三.深情朗读重点句子,感悟美 (一)师:孩子们真棒,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让我们一起来感悟美吧! (板书:感悟美)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读句,感悟 1.你喜欢哪一处美呢?请你说说好吗?抽生说一处,师引导生悟一处,并反复朗读(可指名读、齐读、配乐读),并深入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1、观潮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型:新授课。课时设计: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先请学生说说是不是看过潮水?在哪里看过?有什么想法? 看过潮水的人,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自己看过的潮水吗?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请学生自由举手回答。组织学生评价。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①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 读后提问。③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①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② 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组织学生同桌对读,再指名学生读,老师正音。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并且自行解决遇到的生字、生词。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出示句子,学生说时候自己的理解。学生读课文,并组织评价。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学生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带读提示语。 8.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9.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最新整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课文及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课文及练习题 课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

的情感。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微课教案

21 搭石 ——读搭石,感受美 【微课目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文章语言的美,人们行为的美和景色的美。 【微课内容】 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 21 搭石 ——读搭石,感受美 解说词: 《搭石》是作家刘章回忆体散文。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有关那搭石的点点滴滴,在作者饱含深情的笔下成了柔美的画面,在字里行间悠悠地荡来。 第二页PPT内容: 1.来回“踏”搭石,心有他人。 ……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解说词: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作者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老人调整搭石的动作连接起来,使句子条理清晰。他为什么要在合适的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搭石本来就是天然石块,多踏几下扎进溪泥里才会平稳。搭石是乡亲们特殊的道路,上面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有挑着箩筐的,有驼着柴的,有挎着篮子的,还有背着书包的,等等。如果踩到不稳的搭石,就会有人摔倒。善良的老人想到了这点。作者通过生动地刻画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把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来回踩踏,深深下弯的后背,映在水中的倒影,这就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第三页PPT内容: 2.一行人“踏”搭石,动作协调有序。 像轻快的音乐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解说词: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是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的描摹,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难道有人指挥?没有。那么默契,那么有序。乡亲们团结友爱,脚步轻快,清波荡漾,阳光云彩,如诗如画,这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第四页PPT内容: 3.帮人“踏”搭石,助人为乐。 解说词: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年轻人背着老人,充满关爱地踏过,小心翼翼地踏过,快乐地踏过。背老人觉得那么理所当然,那是因为山里人具有一种服务老人、尊重老人、敬爱老人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乡亲们把伸出手帮人一把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不难想象,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大人们肯定会主动帮忙……乡亲们相亲相爱,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乡亲们心中播下了真爱的种子。这也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一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