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10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果实采后青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2021,44(1):14 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 ,Vol. 44,No. 1,2021 DOI :10.3969/j.issn.20953704.2021.01.01 收稿日期:20210105 修回日期:20210210基金项目:江西省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及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JXGS03)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2BAB204018)作者简介:安晓霞(1993—),女,硕士生,主要从事果实采后生理研究,*****************;*通信作者:陈明,博士,副教授,*****************.cn 。
安晓霞, 张亚男, 陈秀, 等. 10 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果实采后青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生物灾害科学, 2021, 44(1):14.10 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果实采后青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安晓霞,张亚男,陈 秀,罗震宇,杨雪珍,王 强,向妙莲,陈 明* (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省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与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重点实 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摘要:【目的】扩展青霉是猕猴桃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品质与产量。
通过试验,测定 10 种杀菌剂对猕 猴桃果实采后青霉病菌 (Penicillium expansum ) 的毒力。
【方法】 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种杀菌剂对 P . expansum 的毒力。
【结果】所供 10 种杀菌剂对 P . expansum 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250 g/L 丙环唑、95%肟菌酯 WG 、 96%戊唑醇 WP 、40%双胍三辛烷基 EC 、95%苯醚甲环唑 WP 、50%咪鲜胺 WP 、95%多菌灵 SC 、0.5%申嗪霉 素EC 、 500 g/L 噻菌灵WP 和95%甲基硫菌灵WP 的EC 50 分别为0.181 6、 0.389 2、 0.615 4、 0.773 6、 0.910 6 mg/kg 、1.241 9、9.273 2、15.754 0、31.376 0 和 37.879 1 mg/kg ,实验结果表明 250 g/L 丙环唑抑菌效果最好,95%甲 基硫菌灵 WP 毒力最弱。
毒死蜱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毒死蜱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动态研究丁建;周洪波;崔永亮;张军;邵宝林【摘要】为了制定毒死蜱在猕猴桃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毒死蜱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动态,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毒死蜱在猕猴桃上的残留量.毒死蜱在猕猴桃中消解较快,在套袋果实中半衰期为3.16 d,安全闻隔期为19 d,在不套袋的果实上的半衰期为3.37 d,安全间隔期为18 d,属于易降解的农药(T1/2<30 d).使用浓度为1∶1000水溶液在幼果期均匀喷施一次,28 d后,样品中检测出毒死蜱残留远低干国际上关于毒死蜱的农残限量(0.02 mg/kg).%In order to make up the criteris for safe application of chlorpyrifos on kiwi fruit ,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e sidual dynamica on kiwi fiuit after application of chlorpyrifos. The chlorpyrifos was sprayed at dilution of 1000 times. The residuce of chlorpyrifos on kiwi fruit were determined by G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sipation rates of chlorpyrifos in kiwi fiuit were fsst, with half-life of 3. 16 d(with bag) and 3. 37 d ( without bag) . The safety intenral was 19 and 18 d. The residues of chlorpyrifos which were detected in kiwifruit at dilution of 1000 times , with a harvest with holding perild of 28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under the intemational MRLs( 0.02 mg/kg)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4)001【总页数】3页(P373-375)【关键词】毒死蜱;残留;猕猴桃【作者】丁建;周洪波;崔永亮;张军;邵宝林【作者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5;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5;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3.4毒死蜱(chlorpyrifos)属于中等毒性杀虫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63mg/kg,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高,对蜜蜂有毒。
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等4 种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河南农业2020年第6期(上)40.0 mL 乙腈,15 000 r/min 高速匀浆1 min,加入5.0 g 氯化钠,在高速匀浆提取1 min,放入离心机里2500 r/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2-氨基苯并咪唑202.1/175.1343.0/151.0134.1/92.143191202343.685.493.18202.1/131.1343.0/226.0134.1/65.135;4522;1325;350.251395三、数据结果分析(一)工作标准曲线将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2-氨基苯并咪唑的标准品用甲醇+水(50+50)苹果空白基质分别配成0.01~0.2 mg/L 的浓度的标准溶液,按照液相串联质谱仪器条件进行测定,多菌灵等4种苯并咪唑类农药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非均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3~0.999 7,有很强的相关性。
多菌灵等4种苯并咪唑类农药定量离子(见下页图1至图4)。
(二)加标回收率及计算公式在蔬菜水果样品中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多菌灵等4河南农业2020年第6期(上)X=Ar 0VV 2V 0A 0 mV 1V 3种苯并咪唑类的添加量分别为0.01 mg/kg、0.1 mg/kg、0.2 mg/kg,每个添加浓度5个重复,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回收率在87.0%~106%,相对标准偏差在0.62%~8.7%,满足检测要求。
式中,V 1—分取试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 2—上机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V 0—标液上机体积,单位为毫升(mL);V 3—试样上机体积,单位为毫升(mL);V—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Ar—样品中被测农药的峰面积; A 0—农药标准溶液中被测农药的峰面积。
四、结论由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器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以通过稀释的方法解决复杂基质的基质效应问题,因此,可以作为检测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等4种苯并咪唑类残留量的方法。
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异菌脲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在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病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它的残留问题也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残留问题一直是制约果蔬出口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也会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于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期为建立合理使用及安全出口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高效提取及检测方法;2.研究异菌脲在苹果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及其含量变化规律;3.模拟异菌脲在不同土壤类型及湿度条件下的残留消解速率;4.分析不同消解因素对异菌脲消解速率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土壤微生物及多种其他环境因素。
三、研究方法和计划1.建立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高效提取及检测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建立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提取及检测方法。
2.研究异菌脲在苹果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及其含量变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异菌脲在苹果中主要代谢产物及其含量变化规律。
3.模拟异菌脲在不同土壤类型及湿度条件下的残留消解速率在模拟实验室中模拟不同土壤类型及湿度条件,探究异菌脲的残留消解速率。
4.分析不同消解因素对异菌脲消解速率的影响分别考察温度、pH值、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对异菌脲的消解速率的影响。
本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建立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高效提取及检测方法,预计耗时2个月;第二阶段为研究异菌脲在苹果中的代谢产物及其含量变化规律,预计耗时4个月;第三阶段为模拟异菌脲在不同土壤类型及湿度条件下的残留消解速率以及分析消解因素对异菌脲消解速率的影响,预计耗时6个月。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将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高效提取及检测方法;2.明确异菌脲在苹果中主要代谢产物及其含量变化规律;3.揭示异菌脲在不同土壤类型及湿度条件下的残留消解行为;4.科学分析异菌脲消解速率的影响因素,为其合理使用及安全出口提供科学依据。
阿维菌素在柑桔上的残留及其降解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阿维菌素在柑桔上的残留及其降解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柑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种植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柑橘的品质和产量,农民常常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阿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柑橘的病虫害防治中。
但是,阿维菌素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在柑橘上使用阿维菌素后,会在果实表面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阿维菌素在柑橘上的残留情况和降解动态,对于制定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案,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阿维菌素在柑橘上的残留情况和降解动态。
本研究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柑橘中阿维菌素的残留量,并探究阿维菌素在柑橘上的降解规律。
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柑橘样品:选择柑橘种类较为丰富的果园,收集不同时间、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柑橘样品。
2. 检测阿维菌素残留量:将柑橘样品分别制成适当的样品,并采用HPLC法检测阿维菌素残留量。
3. 分析阿维菌素的降解规律:将柑橘样品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定期取出样品,通过HPLC法检测阿维菌素的降解情况,分析其降解规律。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阿维菌素在柑橘上的残留情况和降解规律,为柑橘的农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帮助制定阿维菌素的安全使用标准。
此外,本研究的预期结果还包括:1. 揭示阿维菌素在柑橘上的残留情况和降解动态。
2. 结合柑橘生长周期和储存条件,推断阿维菌素在柑橘上的降解速率。
3. 为阿维菌素和柑橘质量安全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借鉴。
四、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文献查阅、实验条件的探究与制定。
2. 第二阶段(4-6个月):样品的收集、样品的处理和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检测。
3. 第三阶段(7-12个月):分析阿维菌素的降解规律。
4. 第四阶段(13-15个月):数据归纳和分析、论文撰写。
多菌灵在地下水中的残留分析

多菌灵在地下水中的残留分析王青霞【摘要】多菌灵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高效低毒。
对子囊菌和半知菌有效,对卵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无效,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用机理为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仿锤体的形成。
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多菌灵;残留分析;地下水;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高效低毒;治疗作用;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作者】王青霞【作者单位】河南省农药检定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54多菌灵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高效低毒,对子囊菌和半知菌有效,对卵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无效,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用机理为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仿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剂多菌灵标样溶液1 000mg/L;甲醇,色谱纯;水,重蒸二次蒸馏水。
(二)仪器Agi l ent 6410B液-质联用仪,循环水式真空泵,固相萃取装置,ODSC18(1 000mg,6mL)固相萃取柱。
(三)试验方法1、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多菌灵浓度为1 000mg/L,吸取0.1mL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配制成10mg/L的标准溶液;再用甲醇稀释制成0.01mg/ L、0.05mg/L、0.18mg/L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
2、检测步骤(1)前处理方法。
采用ODS-C18 (1 000mg,6mL)固相萃取柱富集,上样前先用2mL甲醇预淋,再依次加入2mL甲醇+水(50+50,体积比)和2mL二次蒸馏水缓慢通过萃取小柱,利用真空抽去流出液,在柱子被抽空前利用大容量进样器将500mL水连续通过萃取柱,控制流速为10mL/min左右,待水样全部抽完后,用平稳的气流继续抽15min,使待测组分充分富集在SPE柱上,最后用5mL甲醇依靠重力作用洗脱被分析组分,甲醇定容,用0.2μm滤膜过滤,待测。
多菌灵在冬季大棚芹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多菌灵在冬季大棚芹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周颖;董夏梦;张维一;谢拾冰;王亮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量试验可知,多菌灵在芹菜中的残留半衰
期为12.78~13.86 d,在芹菜中的残留量与其施药量、施药次数等有关。
结果表明,食品中多菌灵的残留量<0.5 mg·kg-1。
由于多菌灵的安全间隔期过长,建议实际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多菌灵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总页数】3页(P1462-1463,1467)
【作者】周颖;董夏梦;张维一;谢拾冰;王亮
【作者单位】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浙江温州325006;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浙江温州 32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1+.8
【相关文献】
1.多菌灵在大青叶中降解残留动态的研究
2.多菌灵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
3.多菌灵在大棚黄瓜上的残留动态
4.毒死蜱在冬季芹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5.万灵在麦田环境中的降解与残留研究万灵在麦田环境中的降解与残留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猕猴桃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

猕猴桃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猕猴桃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欢,市场需求较大。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人工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其病虫害危害愈加严重,对产业化栽培造成较大的影响。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猕猴桃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1、溃疡病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主要危害主干、侧枝及其分叉处,一般3月初发病,4月下旬开始严重,随温度升高发展减缓,9月中旬又有少量扩展,危害严重时出现地上部死亡,经2;;3年导致毁园。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结合修剪清除病校病叶病皮,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量。
(3)剪口、工具、苗木消毒。
(3)铜制剂、抗生素如链霉素、含硫制剂等均可杀死病菌。
农用链霉素、可杀得、唾菌酣等。
(4)可喷施、涂干。
10月到次年1月每隔5;;7天1次,连续3次。
2、褐斑病褐斑病又称叶枯病,真菌性病害,是造成狲猴桃落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和枝干,危害极为严重,应抓早抓好此病的防治。
防治措施:(1)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合理排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根据树势合理负载,适量留果,维持健壮的树势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基础。
(2)冬季清园。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残体,清除田间病叶病枝,刮除主干上的病灶,深埋或集中烧毁。
(3)科学整形修剪,注意夏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注意控制灌水和排水工作,以降低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4)萌芽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150倍。
(5)春季发病初期,4月下旬至开花前后,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隔7-8天喷一次,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3、黑斑病危害猕猴桃叶片、技蔓和果实,对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很大。
防治措施:(1)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消除病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 测定 了多菌灵在猕猴桃上 的残留量。多菌灵在猕猴桃 中消解较 快, 在套袋果 实半衰 期为 7 1 , . 8d 安全 间隔期为 5d 在不套 ,
袋 的果 实 上 的半 衰 期 为 59 , 全 问 隔期 为 1 , 于 易 降 解 的农 药( I .2d 安 0d 属 T/ 2<3 ) 使 用 浓 度 为 1 50 水溶 液 于 幼 果 期 均 匀 喷 0d 。 :0
多 茵 灵 在 猕 猴 桃 上 的 残 留动 态 研 究
周 洪波 崔永 亮 , , 丁 建 , 张 军 邵 宝林 ,
( .四川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 1 四川 成都 6 04 ;. ̄jI 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 10 12 tI 省 四川 成都 601) 10 5
摘
要 : 了制定多茵灵在猕猴桃上的安全使用标准, 为 采用 田间试验 的方法研 究了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 留动态, 应用 H L P C分析
施 1 , 后样 品中检测出多菌灵残 留远低于 国际上关于多菌灵的农残 限量( . m / g 。 次 2 d 8 0 1 gk )
关键词 : 多菌灵 ; 留; 残 猕猴桃 中图分类号 :6 34 ¥6 . 文献标识码 : A
Re i ue Dy a iso r n zm n Ki Fr t sd n m c fCa be da i i 、 ui
多菌灵 ( a edz 是一种高效低 毒内吸性 cr nai b m) 杀菌 剂 , 明显 的 向顶 端传 导作用 , 有 具有保 护和治疗
作用 。防病 谱广 , 子 囊 菌 纲的 某 些病 原 菌 和半 知 对 菌类 的大 多数病 原菌 有效 。其主要 作用机 制是干扰 真菌 的有丝 分裂 中纺锤 体 的形 成 , 而 影 响细胞 分 从 裂 … 。我 国及 国 际 上规 定 的 水 果 中 多 菌灵 的最 大
8uc n ce c s Sc u h n d 1 0 5, hn ) 0 rea d S in e , i a C e g u6 0 1 C ia hn
Ab t a :n 0d rt k p c t r o a ea p i ain o a b n a i o i ifu t ed e p r n s c n u td t t d e r sd — s r  ̄ I l e o ma e u r e a frs f p l t fe r e d z m n k w r i.a f l x e me t i i c o i i wa o d ce o su yt e i u h a y a c n k w r i at r a p ia in o a b n ai . h e i u e o abe d z m n k wif i we e emi e y HP ld n mis o i f t fe p lc t fc r e d zm T e r sd c f r n a i o i r t r d t r n d b LC. er s l i u o c u e h T e u t s
so e ht i i t nrts f abnai iiriw r at wt a-f o7 1 wt hg n .2d( tot a ) h esfy hw dta ds pi a re dz i kw u eef , i hlle f .8( h a)ad59 w hu g .T e s ao e oc mn ft s h fi i i b at
Z HOU Ho g b , n — o CUIYo g l n 2 DI n —a g i NG in , HANG J n S Ja Z u , HAO a —i B ol n
,
・
( . iha n on &O ton e ci n urnieB ra , i unC egu6 04 , h a 2 ScunAcd m fN trlR 一 1Scu nIbu d ub u dD t tn adQ aat ueu Sc a hnd 10 1 C i ; . i a ae yo a a e e o n h n h u
p r do2 as f rh et n e n e eitmai a MR s0 1m / g . ei f 8dy t et a o a e t r met r u dr h n we t e t nl L ( . s k ) o
Ke r s: ab n a i R sd e; wi ri y wo d C re d zm; e iu Ki ut f
西
报
21 0 0年 2 3卷 6期
V0 . 3 12 N0 6 .
S uh s hn o r a fA c l rlS in e o twetC iaJu n lo ut a ce c s u
文 章 编 号 :0 1 4 2 (0 0 0 24 0 10 — 89 2 1 ) 6— 18— 3
i tr a s5 a d 9 d n e v lwa n .Th e i u so ab n a i w i h we ee td i i r i a i to f 0 i s i t a v s w t o d n e r s e fe r e d zm h c r d tc e n k wif t t l i n o 0 t d e u du 5 me .w h a h r e ti h h l i g
残 留限量分 别 为 0 5和 0 1m / g . . g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