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宋诗词中的体育文化
《诗经》和唐代诗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描写-体育史论文-体育论文

《诗经》和唐代诗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描写-体育史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诗经》中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描写众所周知《诗经》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所描写内容涵盖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中国广大民众十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比如、礼仪、狩猎、军事、战争、爱情、娱乐等,是我们当前对古代的历史以及文学进行的重要资料。
它不仅是我们国家上古时期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我们国家古代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如今,站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场而言,它也是研究体育文化十分关键的文献资料。
(一)有关射艺方面的描写《诗经》中与射艺相关的描写比较多, 在《齐风猗嗟》中就涉及体育方面内容的描写:猗嗟名兮终日射侯。
在这段描写当中,对于外表英俊并且射技高超的鲁庄公充满溢美之词,诗中的人物显得非常生动形象。
人们从中能够非常明显感受到:当时的人们不但注重外表,对于人的体质、技艺等等也十分看重,人们的审美情趣倾向于人的内外兼修综合素质。
(二)有关游泳方面的描写在《邶风谷风》中就有对于游泳方面内容的描写:就其深矣泳之游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假如光从文学的视角进行理解,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在当时的夫权制度下惨遭丈夫遗弃的悲剧,也是妇女的勤劳、善良的赞扬及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一种感慨。
然而从体育文学的视角而言,诗中有着十分丰富关于的体育内容的描写。
比如用泳之游之进行比喻;说明游泳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普遍的行为,只有人们非常熟悉的行为或者事物才会用来作为比喻的,否则,用那些人们并不熟悉只是偶然为之的行为或者事物进行比喻的话,就无法实现想要其文学效果。
(三)有关驭马方面内容的描写在《郑风大叔于田》中有关于驭马方面内容的描写。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在当时,人们狩猎的主要通过驾马狩猎的方式,并且通常都是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进行。
通过诗中某些语言的描写能够感觉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狩猎水平非常高,不但驾驭技术十分高超,并且射箭技术非常精湛,可以在纵横驰聘过程中运用磬控纵送等这些十分复杂、且动作难度非常高技术的去捕杀禽兽。
有关体育运动的唐诗

有关体育运动的唐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唐诗中体育运动的体现
2.唐代体育运动的特点
3.唐代体育运动对现代体育的影响
正文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许多诗篇都描绘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在唐诗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体育运动的描绘,这些诗篇为我们了解唐代体育运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首先,唐诗中体育运动的体现非常丰富。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绘体育运动,但是它所表达的积极向上、不断超越的精神却是体育运动的核心精神。
再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绘体育运动,但是它所表达的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正是体育运动所需要弘扬的精神。
其次,唐代体育运动的特点也非常鲜明。
唐代体育运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十分普及。
唐代的皇室、贵族、文人、百姓都热爱体育运动,这使得唐代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此外,唐代体育运动还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不仅追求体育运动的竞技水平,也注重体育运动的娱乐性,这使得唐代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最后,唐代体育运动对现代体育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唐代体育运动的普及性和竞技性,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现代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如足球、篮球、游泳、跑步等,都可以在唐代体育运动中找到原型。
从诗文解析唐代民间体育习俗

从诗文解析唐代民间体育习俗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诗文角度对唐代民间体育习俗的主要工程、繁荣的原因及特点等进行了考证和研究,不仅清晰地表达了唐人的精神风貌,更为保存、研究唐代的体育文化提供一些借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而强大的时代,政治鼎盛,经济繁荣,文化兴旺,民问体育习俗更是丰富多彩。
唐代的文人墨客从各个角度对民问体育习俗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捕述,再现了大唐民问体育的繁荣景象。
本文拟从诗文角度对唐代民问体育习俗的主要工程、繁荣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研究唐代体育文化、展现唐人的精神风貌提供一些借鉴。
1.1角抵唐代民问角抵活动盛行全同各地。
如吴兴地区“七月中元节,俗好角力,相扑”(《吴兴杂录》);蜀中的民问的角抵活动从正月十五上元节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方罢,不但时问久长,而且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约至上元,会于学杜山前平原做场……或赢者,社出物赏之,采马拥之而去。
观者如堵,巷无居人。
(《角力记》)。
同今天一样,当时一些身在异乡为官、为商、为师、为客的人们,于节日之际难忘家乡民俗,开展包括角抵在内的各种活动以解思乡情。
如《酉阳杂俎》记载,荆州人郝维谅在外地教书,“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1.2拔河“晋绥好拖钩,横街敞御楼。
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
”(张悦《奉河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
这首诗中所描述的就是具有庆丰收意义的拔河活动。
《封氏闻见记》亦载:“今民那么以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两勾齐相挽,当大旗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
”唐玄宗曾解释拔河:“俗传此戏必致年丰”,并为拔河赋诗:“壮徒恒贾勇,拔距抵长河……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可见拔河在唐民问是很盛行的。
1.3竞渡这项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大唐时期十分活泼。
不但在端午节普遍举行,而且,江南风俗尤甚,“春中有竞渡之戏,万舟并进,以急趋进者为胜”(《旧唐书柳亚传》)。
宋词中的体育文化及影响

宋词中的体育文化及影响
宋朝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古代历史时期,体育文化在当时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体育活动有很多,例如打球,弄跑,跳戏,蹴鞠,赛艇,骑马,等等。
宋朝的体育文化,不仅是宋朝乃至当时社会精英们所崇尚的身体文化,更是宋朝民众娱乐方式、交流方式,它催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动,尤其是随着夏秋两季的到来,举行的体育大会更是火热激动。
宋朝的体育文化,对当时的宋朝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促进了当时宋朝社会的经济,提高了当时宋朝民众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它也极大地激发了宋朝社会精英们体质和文化才能的发展。
有了充足的体育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引起了蓬勃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人们乐于思考,乐于创新,因而推动了宋朝的文化发展。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文化

体育与宗教的交融
要点一
佛教与体育活动的融合
唐代时期,佛教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 体育活动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体育形式。例 如,佛教寺院中常举行的“打禅定”等修行方法,就与体 育运动中的静力训练有相似之处。
要点二
道教与体育活动的融合
道教文化也对唐代体育活动产生了影响。例如,在道教修 行中常使用的太极拳、气功等养生方法,对后世的武术、 养生等体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体育文化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现代的一些
体育项目在唐代体育中可找到雏形,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0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唐代体育文化在当时具有国际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和融合,对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唐代体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 文化
目录
• 唐代体育文化概述 •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活动 •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精神 •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与文化交融 •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社会影响 •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
01
CATALOGUE
唐代体育文化概稳定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 治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为 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环境。
启发后世教育
唐代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也为后世的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和借鉴。
06
CATALOGUE
唐代诗歌中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
唐代体育文化的历史价值
反映时代风貌
唐代体育文化是当时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综合体现, 通过诗歌的描述,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思想 观念。
体现民族精神
唐代体育文化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人文关怀,诗歌中 描绘的体育活动和竞技场面,反映了民族团结、友爱、和 谐的精神风貌。
有关体育运动的唐诗

有关体育运动的唐诗摘要:1.唐代体育运动的盛行2.唐代诗歌中体育运动的描绘3.唐代诗人对体育运动的态度4.唐代体育运动与诗歌的相互影响正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体育运动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关注,而诗歌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对体育运动进行了大量的描绘和赞美。
本文将从唐代体育运动的盛行、唐代诗歌中体育运动的描绘、唐代诗人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以及唐代体育运动与诗歌的相互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唐代体育运动的盛行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和民间的普及。
唐代朝廷提倡体育运动,将其视为培养士气和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
民间体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如马球、蹴鞠、拔河等,这些活动在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其次,唐代诗歌中体育运动的描绘丰富多彩,展现了当时体育运动的繁荣景象。
诗人们在作品中对体育运动进行了赞美和歌颂,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写到:“青春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展现了马球运动的激烈与壮观。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提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则是对蹴鞠活动的形象描绘。
再者,唐代诗人对体育运动持肯定和赞美的态度。
他们认为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诗人们在作品中对体育运动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对老当益壮、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的钦佩。
最后,唐代体育运动与诗歌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体育运动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诗歌内容更加充实和多彩。
同时,诗歌对体育运动的赞美和歌颂也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使其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唐代体育运动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体育运动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歌则对体育运动进行了赞美和歌颂,使得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古诗中的体育活动

古诗中的体育活动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哲思,还能够发现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和描写。
古诗中的体育活动不仅是人们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展现古代风采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射箭古人射箭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并在古诗中得到广泛的描绘。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一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既表达了登山的快乐,又渗透出射箭的气息。
二、赛马古代的赛马活动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更是展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途径。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一诗句描绘了繁华的京城,其中包含了赛马的活动。
三、打球古代的打球活动多种多样,如蹴鞠、皮球等。
唐代的刘禹锡《秋夕》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一诗句描绘了中秋佳节的夜晚,牵牛织女星的比喻使人联想到了打球的活动,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四、赛舟古代中国民众特别喜欢赛舟活动,这一体育竞技在古诗中得到了广泛的描绘。
例如,宋代陆游的《钓船图》中写到:“六出彭蠡逢蒙逼,笑谈渔阳鼓角离。
”这一诗句通过描绘赛舟活动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热闹和快乐。
五、跳高古代人们对于跳高活动的热爱也经常出现在古诗中。
唐代韩愈的《杂说》中写道:“帝之初年使河南跳高,仅八呎。
”这句话记载了古代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追求,并表达了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
在古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和对身体锻炼的重视。
这些诗歌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场景,反映了古代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健康的追求。
这些古诗不仅给人以启迪,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独特魅力。
让我们在欣赏古诗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弘扬古人的精神和传统。
古典诗词中的体育体现

古典诗词中的体育体现体育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在古代中国文化中也有自己的特殊地位。
虽然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下,体育与现代社会运动有所不同,但是在古典诗词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对体育的歌颂与体验的描写。
这些古代诗词展示了中国人对身体锻炼和健康的重视,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以体育为主题的古代诗词,并探讨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诗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对古代战士的敬仰之情。
金戈铁马象征着古代战争的勇猛与力量,这种身体力量在体育中也有所体现。
古代战士除了需要勇猛的武力,还需要拥有敏捷的身手与卓越的体能。
他们经常进行骑射、格斗等体育训练,以增强自身的体力与战斗力。
这些活动坚韧耐劳,在极端环境下锻炼身体,也表达了对身体与生活的探索与追求。
明代文学家于谦则在《鸟鸣涧·山寺渔船半藏初试笔》中写道:“神仙家,还不及腰间水。
”这句诗描绘了古代渔民的身手与技艺。
古代渔民需要灵活的身手才能在汹涌的江河湖海之间往来穿梭,捕捞鱼虾。
他们游刃有余地掌握着划船和捕鱼的技巧,展示了体育训练对身体的塑造和提高。
这些体育活动不仅要求身体的灵活性,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
这些属性对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其他方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唐代文学家杜牧在《江南春·槛菊愁烟兰泣露》中写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以湖光秋月为背景,描绘了古代舞蹈的场景。
古代舞蹈作为一种体育艺术形式,注重身体的协调性与美感。
舞蹈家需要通过优美、流畅的动作来表达情感与意境。
这些舞蹈动作类似于体育训练中的柔韧性与灵活性,体现了人体在运动中的美丽。
古代诗词中对于体育的描绘不仅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体的理解和感受。
其中蕴含着勇猛、灵巧、协调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极受欢迎的体育活动,在 洋溢着春风的大地上,人们牵着引线在旷野上奔跑, 也是一种增强体魄的锻炼方式。放风筝是清明时节 的集体活动,古人认为风筝能够带走痛苦和疾病,因 此,在清明将风筝放到高空之后,将线剪断,便能让 风将那些疾病和痛苦带走。这种思想也成为一种民 间习俗逐渐流传下来,也不断演变出许多种含义。例 如风筝是用竹架和纸支撑,在古时风筝也被称为纸 鸢,古代女子常以此寄托相思之意,将风筝放入空中 之后,将线剪断便能将思念带给远方的恋人。放风筝 也是小朋友热爱的活动,在唐朝元稹的《纸鸢》一诗 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 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余势 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这 首诗写的便是风筝飞向高空的场景,风筝会随着风 势逐渐飞高,就算引线断裂也会在空中盘旋,随风飞 走。 (三)荡秋千 荡秋千是女子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无论是宫 廷女子,还是民间女子,都极为常见。在传统的清明 节或者寒食节,荡秋千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节庆世俗。 在唐宋时期,荡秋千作为一项体育活动,被众多女子 所喜好。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 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 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词中将女子荡秋千时的 欢笑描写得惟妙惟肖,从笑声中透出的魅力吸引着 行人烦恼不已。李清照常在秋千之上独自相思追忆, 也为荡秋千这项体育活动留下不少考证诗篇,如她 的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 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诗写出了当时闺中女 子思情与秋千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将女子羞涩的 情景也极其细微地展示了出来。其次,如:“三月十三 日寒食,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 烟霞,红粉墙头, 秋千影里,临水人家。”(《越溪春》 宋·欧阳修)“南窗无事倦春妍,绣罢沉香火底眠。清 梦俗同飞絮杳,悮随双蝶度秋千。”(《昼寝》宋·张玉 孃)“桥边杨柳垂青线, 林立秋千挂彩绳。”(《寒食日 过龙门》宋·文彦博)可见,在唐宋诗词中,对于荡秋 千的描写甚多,也表明了当时荡秋千的盛行程度,才 积累出如此丰富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徐道林.古诗词中的常见体育文化活动[J].中
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5). [2]魏有为,张瑞江.从宋诗词描写中看宋代体育
文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薛吉辰.诗词与女子体育[J].阅读与写作,2007
(10). [4]魏宏灿.从我国古代诗词看女性体育活动[J].
三、唐宋文人骚客的体育活动
(一)投壶 作为文人对于体育活动的要求在于修身养性, 在诸如蹴鞠、打马球等剧烈运动的体育活动中,文人 的体力显然不够,也似乎并不符合文人骚客的行事 作风。因此,文人之间的体育活动一般是休闲型,如 投壶、围棋等。投壶是一种讲究礼节的游戏,是体现 文人的气节和修养的活动,在士大夫阶层盛行,也被 众多文人墨客所喜好。因为是文人骚客的休闲体育 活动,也免不了文人对此大做文章。因此在唐宋诗词
(二)棋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所必备的四项技能,棋作 为一项休闲类体育活动,同样是文人所热爱的修身 养性之法,且在众多休闲活动中所占比例极重。古人 所进行的棋类游戏有许多种类,如弹棋、围棋、象棋 等。弹棋是一类取巧型游戏,两人以黑白六枚棋子对 弈,在唐朝时期,弹棋增加到二十四枚棋子,极为盛 行,也成为了文人诗作题材之一。例如:“园天方地 局,二十四气子。刘生绝艺难对曹,客为歌其能,请从 中央起。中央转斗破欲阑,零落势背谁能弹。此中举 一得六七,旋风忽散霹雳疾。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 死地翻取强。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 方。四方又何难,横击且缘边。岂如昆明与碣石,一箭 飞中隔远天。神安志惬动十全,满堂惊视谁得然。” (《弹棋歌》唐·韦应物)这首诗将双方对弈的激烈战 况描绘出来,犹如战场般惊心动魄,也体现了棋牌活 动的深层底蕴。“禁掖人闲小小风,弹棋围坐柳阴中。 正怜美酒杯中绿,又叹飞花席上红。”(《宫词》宋·张 公庠)“投壶声断弹棋罢,闲展道书看。”(《乌夜啼》 宋·陆游)都是对弹棋的记录。其次,围棋也是众多文 人的所爱,唐宋诗词中也有大量记载。例如:“归山终 未遂,折桂复何时。且共江人约,松轩雪夜棋。”(《闲 夜围棋作》宋·寇准)“官曹久已称廉吏,田里时来顾 散人。文战谈围棋局外,绛侯何事号功臣。”(《载答》 宋·林逋)。
(二)马球 马球比赛曾在唐朝盛行,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流 传至今。打马球其实就是一项骑在马上,用木棒击球 的运动,在《宋史·礼制》中记录了打马球的规则、形 式、场地分布等详情,虽然随着朝代的变更,打马球 的形式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其主体是相同的。在唐宋 诗词中,对打马球运动也有相应的记载,如“春酲薄。 梦中球马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横笛,晓寒吹角。古 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犹在, 不堪重著”。(《忆秦娥》宋·刘克庄)“看鸣弦中鹄,穿 杨电激,飞球戏马,策垂星流。绣帽归军,玳簪环客, 薄晚同登庾亮楼。”(《沁园春》宋·李曾伯)这两首诗 词都对军中打马球的激烈场面进行了描绘,也表明 打马球在军事训练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在民间,打马 球也是一项较为流行的运动,在诗词中所记载的民 间马球运动在唐宋鼎盛时期较多,朝堂衰败也迫使 百姓生活困顿,对于生活娱乐方式也自然有所忽略, 但随着人们生活的安定,打马球活动也逐渐恢复了 盛况。
唐宋诗词是唐宋时代文学的象征,它以短小的 模式记录了唐宋时期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广泛地流传于今。体育活动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形式的写照,在唐宋时期,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对 于体育活动的发明也越来越多。在宋词中,记录了大 量的宫廷体育活动,如女子秋千、斗草、女子骑射、宫 廷乐舞等,同样也记录了许多文人骚客所热爱的投 壶、棋牌类休闲活动,以及军营中的骑马、射箭、舞剑 等。对于民间习俗中举行的大型民众活动,诸如端午 赛龙舟、清明踏青等,都有记载,是现代学者研究古 人生活的重要考证。
MangZhong Literature
总第 416期
浅谈唐宋诗词中的体育文化
◎王淑芳
体育活动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唐宋时 期,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以及军事,体育活动都极 为盛行。唐宋诗词中记录了许多民间、宫廷等的体育 活动,成为现代文学者研究唐宋时期体育文化的最 佳考证。本文就唐宋诗词中的体பைடு நூலகம்活动研究了唐宋 时期流传至今的体育文化。
一、诗词中反映的民间习俗中的相关活动
(一)踏青 踏青是我国清明时节民间最为流行的一项远行 运动。早在先秦时期,踏青就已经兴起,在春日到来 之际,众人结伴远游已经形成一种习俗,尤其在宋朝 时期,踏青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活动。延续至今,清 明踏青依旧在人们生活中广为流行。同时清明时节 正是春意盎然之时,在踏青期间也不乏出现青年男 女相爱的故事情节,为寄相思之意,许多文人骚客也 喜欢将自己的相思、爱慕之情寄情于诗词。因此,唐 宋诗词中保存了大量的描写清明时节踏青的作品。 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记述的 是清明时节踏青的无数行人都是结伴而行,而自己 却是孤单一人,在这样的时节中,诗人的孤苦也不禁 多增一分。“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 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 江花为谁发。”(《大堤行寄万七》唐·孟浩然)这首诗 在开篇便将大好春色展现出来,将踏青时的热闹情 景作了描绘,同时也在诗中表明踏青时间乃是初春 二三月。但是结局却体现出一种哀怨的基调,将不能 携手的遗憾之情溢于诗词中,也正好表明了诗词叙 事、寄情的特点和与景相容的意境。除此之外,还有 众多诗篇中记述了踏青,如“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 一家同出游”。(《寒食日》 唐·元稹)“幽居懒慢养余 生,强为春风处处行。藉草弄花终少味,寻山爱竹尚 多情。”(《踏青》宋·吴可)“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 然乐踏青。”(《春游》唐·白居易)可见踏青作为一项 民间体育集体的活动,是极为盛行的,也是古时人们 生活习俗的写照。
二、诗词中描述的宫廷中盛行的体育活动
(一)蹴鞠 古时候的蹴鞠活动演变至今成为了全球盛行的 足球运动。在古时,蹴鞠常作为健身、练兵的活动,在
206
艺术争鸣
三国时期便已经极为盛行。从唐宋诗词来看,蹴鞠是 一项在宫廷、军营、民间都流行的活动,在宋朝发展 最为强盛,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对蹴鞠情有独钟。 宋朝宫廷中常举行蹴鞠比赛,宋徽宗也是一位球迷, 在观看宫中女子进行蹴鞠比赛时,作诗《宫词》:“韶 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 两朋庭际再输赢。”在唐宋诗词中,尤其是宋词,大多 数还是集中于对百姓生活中的蹴鞠活动的记录和描 写,成为宋朝民间生活的有力见证。例如:“斗鸡走 狗 ,呼 卢 蹴 鞠 ,平 生 把 臂 江 湖 旧 ,约 何 时 、共 话 连 床 雨。”(《莺啼序》宋·赵文)“艳朵珍丛间舞衣。蹴球场 外打红围。”(《鹧鸪天》 宋·陈耆卿)“乡村年少那知 此,处处喧呼蹴鞠场。”(《残春》宋·陆游)。同时,蹴鞠 也是清明的活动之一,是如同荡秋千、放风筝等的民 间习俗之一。在杜甫《清明》一诗中也提到:“十年蹴 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再如,“蹴鞠屡过飞鸟 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寒食城东即事》唐·王维) “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春晚感亭》 宋·陆游)“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寒食后北楼 作》 唐·韦应物)“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 明。”(《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宋·陆游)这些 诗词中,蹴鞠都是作为清明和寒食时的一种民间习 俗而记载的,可见当时蹴鞠在民间的风行程度。
中,关于投壶的记载也不胜枚举。例如:“连朝赐沐吏 功休,请以陶壶竹矢投。整整斜斜森剑戟,纷纷藉藉 委戈矛。坐人各自庆多马,老子不惟输一筹。中否何 关兴废事,天公应解笑齐侯。”(《投壶》宋·曾几)“暇 日宾月集,投壶雅戏同。傍观惊妙手,一失废前功。礼 盛周垂宪,词夸晋起戎。区区论胜负,转眼事还空。” (《投壶》宋·刘子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2). [5]汪金友.中国古代的体育诗词[J].读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