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
双相障碍治疗进展-陆峥

双相障碍的团体心理教育
团体心理教育的目标 • 帮助患者识别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迹象和症状,并加强对
H1 拮抗
NET 抑制
5-HT1A 激动
5-HT2A 拮抗
调节多巴胺 水平
抗抑郁剂作用
快速 解离
Yatham LN,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05;66(Suppl 5):40-8. Brugue E, et al.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07;31(1):275-82
念或企图、共病、物质滥用,发展为快速循环 型的危险性越高。 • 发作期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社会功能下降 。 • 双相障碍的危害严重,研究显示64%的双相障 碍患者失业,70%的患者至少住过一次医院, 46%的患者在接受药物干预的同时症状仍在恶 化。
双相障碍的治疗
• 治疗目标
– 稳定情绪,防止复发或转相
Hosseini SH, et al. As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 2009;2(1):29-34 -14-
展望
• 全球化研究技术(临床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引入,双相障碍 的遗传学研究将进入全新时期
心理教育组 对照组
P<0.05
总发作次数
总发作次数
躁狂
轻躁狂
混合型
抑郁
Colom F, Vieta E, Sánchez-Moreno J, et al.Br J Psychiatry 2009;194(3):260-5. -12-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双相情感障碍(Biplar Dsorder,BPD)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8%,终生患病率1.5%~3.0%。
BPD占精神科临床情感障碍约50%,是当今全球主要精神卫生问题。
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发作,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
该病功能残疾相对较高,病程复杂,易复发,治疗难度大。
由于BPD极易被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因此对其未能获得满意的识别率和及时有效的治疗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3]。
鉴于上述情况作者对BPD的临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1 BPD的诊断及误诊 1.1 BPD的诊断 1957年Leonhard 把躁郁症一分为二,提出单双相情感性障碍新概念,把单相(仅有抑郁发作)从躁郁症(双相)中分离出来,提出两者并非一个病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实体。
单相抑郁障碍通常指单相抑郁或重性抑郁障碍(MDD)。
单相躁狂或单纯躁狂(pure mania)因相对少见,故DSM和ICD 未将单相躁狂单独分类,而是把所有的躁狂和轻躁狂,即使无抑郁发作都视为双相。
我国学者对此持保留态度,单相躁狂虽少,但确实存在,不应归入双相情感障碍。
单双相障碍诊断要点是有或无躁狂、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单相障碍仅有抑郁发作而无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
BPD1指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即界定BPD1的要点是躁狂发作,而不是轻躁狂。
BPD2指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无躁狂发作,但有MDD发作,如以后出现躁狂发作则诊断应改为BPD1。
1.1.2快速循环型 1974年有Dunder和Fieve提出,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频繁发作(4次?a1),发作可以是躁狂、轻躁狂,抑郁或混合发作。
可见于BPD1和BPD2患者。
估计双相情感障碍中有10%~ 30%为快速循环型,74%为女性且以抑郁发作较多见。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研究进展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情感波动剧烈,从极度兴奋(Mania)到极度抑郁(Depression)的转变。
这种情感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药物研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研究进展。
一、传统药物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锂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
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首选药物,它能有效地控制情感波动,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状,如三环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情感的高涨状态,如兰斯贝拉、奥氮平等。
然而,这些传统药物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副作用较多、疗效不稳定等。
二、新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些突破。
以下将介绍一些新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抗癫痫药物一些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被证明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控制情感波动,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
2. 睡眠调节剂睡眠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因此,一些睡眠调节剂如曲唑酮和苯二氮䓬类药物被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情感波动。
3. 抗炎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一些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氧化剂被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来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
4. 神经营养剂神经营养剂如ω-3脂肪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被认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这些药物能够改善神经元的功能,减轻情感波动,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药物治疗的挑战与前景尽管新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引言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特点是患者在情感上会出现极端的波动,表现为情绪高涨(Mania)和抑郁(Depression)两种极端情绪。
抑郁发作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尤为普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境稳定剂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观察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1. 参与者选择:选择40例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且伴有抑郁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
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心境稳定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心境稳定剂组给予心境稳定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
3. 观察指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量表(BDSS)作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进行评估。
结果心境稳定剂组的HAMD评分随治疗进展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DSS评分同样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后BD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而对照组的HAMD评分和BDSS评分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境稳定剂组的治疗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而心境稳定剂作为治疗这一疾病的首选药物,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观察到,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心境稳定剂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境稳定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境稳定剂组的治疗反应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意味着心境稳定剂能够更快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加速康复进程。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出周期性的情绪波动,包括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的情绪状态。
在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发作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心境稳定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
本文旨在观察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
心境稳定剂是一类药物,主要用于调整和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
常见的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巴氯芬等。
它们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从而减轻或预防患者情绪状态的波动。
1. 减轻抑郁症状:心境稳定剂常常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在抑郁发作期间出现的心境低落、悲观、无助等症状。
它们通过增加脑内神经递质的浓度,改善神经递质活动,从而提升患者的心境和情绪状态。
2. 防止躁狂发作: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时,使用心境稳定剂可以防止患者情绪的过度升高,从而预防躁狂发作的发生。
心境稳定剂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抑制躁狂症状的出现。
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境稳定剂的使用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是个体差异的,不同患者可能对不同的心境稳定剂有不同的反应。
在确定心境稳定剂的使用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活动,心境稳定剂可以减轻抑郁症状、防止躁狂发作,预防抑郁的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每个患者来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进展

麓
嚣 囊
国际讲堂 爱 誉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进展
M Gil ( 国加 州大学 医学 院 ) ri 美 n
尽 管锂 盐 等许 多 药理 学 作用 不 同的 药物 对 双相 持 治 疗 ,即拉莫 三 嗪 、奥 氮平 和 阿立 哌唑 。与 安 慰 作者简介
难治 性躁 狂 或持 续性 快速 循环 型 情感 障碍 时 ,要 排 3 2联 合 治 疗 : 临 床 实 践 中 , 常规 采 用 联 合 治 . 在 也
除正 在 服 用抗 抑 郁 剂 者 ; ( )疗 效 判 定 ,对于 急 疗 。 于 急性 躁 狂 , 量 数 据 表 明联 合 治 疗 的疗 效 4 对 大 性躁 狂 ,杨 氏躁 狂分 级 量表 ( YMRs 降低 程 度 应 > 优 于单 一 治疗 , 中最 常 见 的 是一 种 第 二 代 抗精 神 ) 其
3 3高 剂量 甲状 腺 素增 效 : 美 国左 旋 甲状 腺 素 作 数 临床 指 南 、专 家共 识 或治疗 规 则都 推荐 情感 稳 定 . 在 为增 效 剂 的剂 量 是 替 代治 疗 剂 量 的 3 5倍 ,可 达 剂 ,尤 其 是锂 盐 或拉 莫三 嗪作 为双 相 I 抑郁 的一 4. 型
部分 患 者 疗 效 欠佳 ,此 时 有 以 下方 案 供 选 择 :
() 明确 充 分治 疗 失 败 的 次数 ,确 定 有 效 治疗 的 3 1其 他 抗 惊 厥 药 : 括 新一 代 药 物 如 托 吡 酯 、 2 . 包 噻
最 低 阈值 剂 量 ,并排 除不 能耐 受 者 ; ( )在判 断 加 宾和 较 老 的 药 物苯 妥 英 。 3
剂。 பைடு நூலகம்
1 定 义
叫
目前难 治 陛双 相情 感 障碍 还 没 有公认 的定 义 ,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双相情感障碍[1](bipolar disorder,简称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患者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研究显示[2],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率在所有诊断的精神病中最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企图自杀,而患者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
发病机制与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双相抑郁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多表现为重性抑郁症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负性情绪症候群,双相抑郁是全球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双相抑郁的终身患病率为4%,首次发作后2年内40%~50%复发,常见于25岁以下[2]。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称“情感难言症”,于1972年由Peter Sifneos提出,是一种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障碍,以情绪识别与表达缺陷、缺乏幻想、外向型思维为特征,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常见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心身疾病为其主要研究对象[3]。
研究显示,述情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 19%[4],且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水平越高,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也越严重[5]。
近年来研究[6-8]表明述情障碍与多种心身疾病和精神障碍有关,尤其与抑郁症及双相抑郁关系密切。
述情障碍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思维过于僵硬,缺乏幻想,多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常将一些精神痛苦表达为躯体不适[9]。
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述情障碍的程度有关,病程与述情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10]。
本文就双相抑郁述情障碍的特征、治疗现状、干预措施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双相障碍治疗现况1.1 药物治疗对双相障碍中抑郁发作的研究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躁狂发作往往为时短暂,且现有的治疗相当有效,可使患者短时间内缓解;抑郁发作更为常见,在双相障碍发作周期中所占的时间远远长于躁狂,且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11-12]。
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

口服剂量为6-12mg/d,分2次口服;若肌肉注射, 可每次1-2 mg,每日1-2次
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疲劳、不安、心动过 速及皮疹等
心境稳定剂常见的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
频繁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减少心境稳定剂(多数为碳酸锂)的剂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查电解质,输液促进锂盐的排泄,如出现
特别警惕药物成瘾,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该类药 物
督促患者用药,做好监护
患者认为自己病情已经好了,无需再服药 急躁的家属也会认为:赶快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与
工作,不要再想那么多,也许就不会再发作 患者擅自停药、停止看门诊,过度急躁于“恢复正
常生活”,家属则鼓励这类的举动
巩固治疗期
从急性期症状完全缓解后即进入此期 主要治疗药物(如心境稳定剂)剂量应维持急性期
水平不变 巩固治疗的时间:
抑郁发作4-6个月 躁狂或混合性发作2-3个月
辅助心理治疗,防止患者减药或停药
维持治疗期(一)
巩固治疗期间之后,如无复发,可进入维持治疗期 药物调整
在密切观察下进行适当调整 减去联合治疗中的非心境稳定剂,或减少剂量
电抽搐治疗
适应症
双相障碍的严重抑郁、难治性抑郁或躁狂 无法阻断的快速循环发作 拒食、木僵 严重自伤或自杀危险 极度兴奋躁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躯体疾病不能接受药物治疗者
双相抑郁治疗概念进展
双相障碍是一个终身疾病,不只是仅治疗急性期 双相抑郁与单项抑郁治疗不同,心境稳定药物在急性期治疗中占
推荐剂量: 治疗剂量为300-800mg/d,分次口服
阿立哌唑(一)
对于急性躁狂有确切疗效
和其他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相比,副作用较少(体 重增加,激素改变,锥外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