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热力环流(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课题:热力环流(说课稿)

单位:济源市第四中学

姓名:水艳粉

邮箱:syf123_200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课题:热力环流(说课稿)

济源四中水艳粉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叫水艳粉,来自济源市第四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热力环流》,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是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主要谈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同时,也为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做铺垫。

(二)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②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

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②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该目标设定是以新课标为准绳,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以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二、教法分析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感性认知。

2、图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4、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领悟新知。

其中探究式教学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它能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学生好奇、好问、好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采用观察法,使其直观感知,形成表象;采用讨论法,使其明确问题,集思广益;采用合作探究法,使其相互合作,巩固提高,使学生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从生活实例导入,提出问题:

为什么暖气片装在教室的下部,而冷空调却安装在教室的上部?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化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以上这种导入方式从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拉近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版块: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的基础知识

(一)实验探究,引出气压概念。

【趣味小实验】讲本节课的时候,教室内外温差是比较大的。我们要把教室门窗先关好,再拿支蜡烛到门缝处,让学生观察火焰在门缝顶部和底部方向是正好相反的,留下悬念,让学生学完本节课后来回答,也顺便引入了气压这个概念。

设计意图:以小实验导入,必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过渡:为深化学生对“气压”的理解,接下来---)

(二)读图析图,感性认知

让学生观察空气柱内的空气分子,可见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取不同海拔高度的a1、a2两点,比较气压高低,得出结论一: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学习热力环流做好知识铺垫。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导入第二版块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此处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巧妙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疑,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的情况下,近地面ABC三地空气密度都相等,同一水平面气压都相等,等压面是平直的平面。

提出问题:这种假设成立吗?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是不均匀的,地表冷热不均,大气会怎样运动呢?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习的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模拟实验,获得感知

实验步骤:

(1)一个长方形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的两端分别放置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

(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

(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引导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用直观教学模式,使抽象难懂的热力环流形象化。

(三)课件展示,原理分析

假设B为热水,AC为冰块,B地热,空气膨胀上升,AC两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做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然后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概

念和形成过程。(提醒学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水平

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引起的。)

设计意图:在预设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四)读图分析,深化理解

第一环节:根据热力环流示意图,让学生比较B、C、B′、C′四地气压大小,

从而得出结论二:高压和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并列举数据比较,强化理解。

进一步读图归纳得出结论三: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知识。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动手绘制等压面,并上台展示,

进行讲解,从而得出结论四: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结论五:高空与

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设计意图:“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让生生互动激起彼此的灵感,拓

展思维的空间,突破难点。

第三环节:读图,对以上五个结论进行回顾,强化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然导入第三版块。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一)实验解谜,直观体验

学生解析趣味小实验。

设计意图:强化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前后呼应。

(二)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第一环节:联系实际,自然导入

提问:热力环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想一下咱们身边有哪些例子?

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引出城市热岛效应。

第二环节:案例探究,实际应用

教师活动:展示城市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接着提出问题:①城市热岛环流对

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②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学生讨论,献计献策。模拟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