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关系
一、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一种化学反应,它可以用来说明物
质或分子是如何传递电子或吸收电子,从而导致最终产物的产生。
它
从一个叫做“氧化剂”的物质损失电子,另一个叫“还原剂”的物质则获得电子。
氧化反应可提供能量,还原反应则消耗能量。
二、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因素是构建电子的传递,并且它们通常受到离子
或离子复杂的影响。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离子会影响电子的流动,也
会影响反应物或产物的构建,从而改变最终产物。
在大多数离子反应中,多种化合物都参与,这些化合物之间会有离子互换,从而改变氧
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三、离子反应的案例分析
让我们以酸性水溶液中的氯化钠与铝离子反应为例,来看看氧化还原
反应对于离子反应的影响。
在这种反应中,铝离子(Al3+)与氯离子(Cl-)间的反应会导致一种叫做“氯氧化铝”的复合物的生成。
由于铝
离子比氯离子稍微活泼一些,它们更容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反应向氧
化方向发展。
氯离子则会获得铝离子的电子,并且通过电子重新组合,从而导致其被还原成氯化物。
四、总结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离子反应影响着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使其向一个方向发展,而氧化还原反应又会影响离子反应,从而改变最终反应产物。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是离子反应发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

教师:潘老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星期学科:化学所在年级:高二授课时段::00-:00课前审核类型:知识讲解□√例题讲解□√本次课时:小时课次:第次课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一、抓住一个本质,破解两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中对立统一的两组概念教学过程3.走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六个误区”误区一: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也不一定被氧化。
因为元素处于化合态时,其化合价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若元素由负价变为 0 价,则其被氧化,若元素由正价变为 0 价,则其被还原。
误区二: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要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只作氧化剂,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往往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只是以氧化性为主。
如在反应 Cl2+H 2O===HCl +HClO 中,Cl 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误区四: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其所含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误区五:所含元素价态越高,化合物的氧化性一定越强。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如HClO 4中 Cl 为+ 7 价(最高价态 ), HClO 中Cl 为+ 1 价,而实际上 HClO 4的氧化性没有 HClO 的强。
误区六: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有许多反应是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如在反应 2Na2O2+2H 2O===4NaOH + O2↑中,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写出 Cu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写出 Cu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三、理清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确定元素化合价的方法——代数和法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课堂笔记

化学笔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
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d、单质:H2、Na、I2等e、氧化物:Na2O、Fe2O3等注: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例:NaH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SO4- 是强酸的酸式酸根,要拆开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明显减小的过程。
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条件之一:有沉淀生成(难溶物质)条件之二:有挥发性物质生成(放出气体)条件之三: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弱酸、弱碱、H2O)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
如铁与稀盐酸反应:2.物质可否拆写成离子形式?3.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理。
如铝和盐酸反应:4.阴、阳离子配比。
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5.定性中有定量,如“足量”、“少量”等。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Ca2++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2
+2 高温 0
+4
CuO + CO == Cu + CO2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升、还;降、氧”
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反应 2、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被还原的物质——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被氧化的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判断以下各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KMnO4、FeCl3、Cl2、CuCl2 B.Cl2、FeCl3、KMnO4、CuCl2
C
C.KMnO4、Cl2、FeCl3、CuCl2
D.CuCl2、FeCl3、Cl2、KMnO4
5、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单质的还原能力逐渐减弱
K+ … Zn2+ Fe2+ Sn2+… (H+)Cu2+ Fe3+ Hg2+ Ag+
对应离子的氧化能力逐渐增强
2.画线桥,箭头总是从反应物指向 生成物,起止为同一元素。 3.两个线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4.标出电子转移数目:电子用“e-” 原子个数 × 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练习]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 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情况。
① Zn + CuSO4 == ZnSO4 + Cu
②Fe2O3 + 3CO
2Fe + 3CO2
③MnO2+4HCl浓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规律在化学的世界里,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极其重要的概念,而其中的氧化还原规律更是理解这些反应的关键所在。
首先,让我们来弄清楚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简单来说,氧化还原反应就是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有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同时也有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氧化和还原这两个过程总是同时发生的,就像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些重要的规律。
其中一个关键的规律就是“得失电子守恒”。
也就是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这就好比一场交易,一方给出的东西和另一方得到的东西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举个例子,铜和硝酸的反应:3Cu + 8HNO₃(稀) = 3Cu(NO₃)₂+2NO↑ + 4H₂O 。
在这个反应中,铜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2 价,每个铜原子失去 2 个电子,3 个铜原子共失去 6 个电子;而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5 价降低到+2 价,生成 2 个一氧化氮分子,每个氮原子得到 3 个电子,共得到 6 个电子。
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符合得失电子守恒的规律。
另一个重要规律是“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则是物质失电子的能力。
一般来说,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比如氯气和碘化钾的反应:Cl₂+ 2KI = 2KCl + I₂。
氯气是氧化剂,碘离子是还原剂,生成的氯化钾中氯离子是还原产物,碘单质是氧化产物。
因为氯气能够氧化碘离子,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氧化性,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氯离子的还原性。
“价态规律”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重要规律之一。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以硫元素为例,在硫酸(H₂SO₄)中,硫元素为+6 价,处于最高价态,所以硫酸只有氧化性;在硫化氢(H₂S)中,硫元素为-2 价,处于最低价态,所以硫化氢只有还原性;而在二氧化硫(SO₂)中,硫元素为+4 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大总结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用途,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在一轮复习中更好的掌握该部分的知识,今天归纳总结了该部分的知识点和思维方法。
技法归纳1判断溶液中离子共存的规律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便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1) 有气体产生。
如 CO32-、 S2- 、 HS-、 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 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CO32-+2H+=CO2↑+H2O、 HS-+H+=H2S↑。
(2) 有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
①SO42ˉ与 Ba2+、 Ca2+、Ag+等不能共存。
②C O32ˉ与 Ba2+、 Ca2+、Mg2+、 Ag+、 Cu2+、 Zn2+等不能共存。
③S2ˉ与 Cu2+、 Pb2+、 Fe2+、 Hg2+、 Ag+等不能共存。
④OHˉ与 Mg2+、 Al3+ 、 Fe2+、 Fe3+、 Cu2+、Ag+、 Zn2+等不能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 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 OH-+H+=H2O、CH3COO-+H+=CH3COOH;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 OH-大量共存是因为 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 NH4++OH=NH3-·H2O等。
(4)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在一定的酸碱性条件下) 。
①酸性条件下, NO3ˉ与I ˉ、 Brˉ、 Fe2+、S2ˉ、 HSˉ、 SO32ˉ、 HSO3ˉ等不能共存。
②S2ˉ与 SO32ˉ等不能共存( 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
③MnO4ˉ与 I ˉ、 Brˉ、 Cl ˉ、 S2ˉ、 HSˉ、 SO32ˉ、 HSO3ˉ、Fe2+等不能共存。
④ClOˉ与 Fe2+、I ˉ、 S2ˉ、 HSˉ、 SO32ˉ、 HSO3ˉ等不能共存。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1、按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 种类分 2、按有无电子转移分
3、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分 4、按反应热效应分 5、按反应过程是否有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实质:有电子转移
电子的转移可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或同一物 质之间(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同一物质的不 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同一物质的同种价态的同 种元素之间)
还原①剂2K失Cl电O3子=2,K物Cl+质3所O2含↑ 元素化合价升高, 具有②还2N原H性4N,O3本=2身N被2 ↑氧+O化2,↑ +转4变H2为O 氧化产物 氧 具化 有③氧剂Cl得化2+性电H2子,O=,本H物身Cl质被+H所还C含原lO元,素转化化为合价还降原低产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出下列水的作用(氧化剂或还原剂) (1) 2Na+2H2O=2NaOH+H2↑ (2) 2F2+2H2O=4HF+O2 (3) 2Na2O2+2H2O=4NaOH+O2↑
A.+6 B.+3 C.+2 D.0 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3、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
Cr2O72-和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
物质的量为
(B)
A.3mol B.1.5mol C.1mol D.0.75mol
4、用0.1mol/L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mol 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类型。
虽然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述离子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离子的转移过程。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会与其他离子或者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离子或分子。
典型的例子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盐析反应等。
离子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产物中电荷数目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涉及到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会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发生氧化或还原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更为常见的名称,即红ox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会有一个物质氧化为另一个物质还原的过程。
二、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因为在离子反应中,离子的转移往往伴随着电子转移。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会发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形成水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原子,而氢氧根离子被氧化为氧分子。
另外,氧化还原反应有时也会伴随离子的生成或消耗。
在一些金属与酸进行反应的过程中,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氧化为离子形式。
而酸中的原子或分子被还原为氧分子。
三、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子反应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水中的硬水离子,使水质软化。
氧化还原反应被广泛应用于电池、腐蚀防护等领域。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控制电子的传递来产生电能。
在腐蚀防护中,可以通过控制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减少金属的腐蚀速度。
四、结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类型,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离子反应中离子的转移往往伴随着电子的转移,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有时也伴随离子的生成或消耗。
两种反应都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知识网络】 一.氧化还原反应:
二.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总趋势:向原溶液里某种或几种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3.表示方法:
【易错指津】 一、氧化还原反应,应注意: ①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依据是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的多少。如Na的还原性大于Al。 ②元素的高价态氧化性不一定比低价态强,如HClO氧化性大于HClO4。 ③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与浓度有关,如MnO2只与浓HCl反应。 ④元素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与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并不一致,如H2S中-2价的S只有还原性,而不能说H2S只有还原性。 ⑤同一物质还原同一物质时,不能根据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判断氧化性的强弱,如: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虽然稀硝酸的还原程度大,但其氧化性比浓硝酸弱。 ⑥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时,要防止错误。
错:2Al+2NaOH+2H2O=2NaAlO2+3H2↑ 正:2Al+2NaOH+6H2O=2NaAlO2+3H2↑+4H2O -2e- +4e- +6e- +6e-
-6e- -6e-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实化合价降低,+ne-,被有电子转移,且得失电子数相
特化合价有升有降,且升降总值相
基本概化合价降低,+ne-,被化合价升高,-ne-,被氧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反应规①优先反应原理;②强弱原理;③价态原理(邻位转化规律、互不换位规律、跳位规律
配平 原则:①质量守恒;②电子守恒;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计依据:电子守恒 题型:①部分氧化还原计算;②推断产物化合价; ③求氧化剂、还原剂或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质量比
书写步骤 类范围 书书规 离子方程式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①非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
①写离子符号的规则(可溶的强电解质);②保留化学式的规则③配平规则(同时满足: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
写、拆、删、查 错:2Na2O2+2H2O=4NaOH+O2↑ 正:2Na2O2+4H2O=4NaOH+O2↑+2H2O 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转移的电子数为5,而非6,这可从其离子方程式看出:ClO3-+6H++5Cl-=3Cl2
↑+3H2O。
二、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查是否违背反应事实,如铁跟硝酸反应:Fe+2H+=Fe2++H2↑(错误)。 ②查电荷守恒(这是高考考查重点),如Fe+ Fe3+=2Fe2+是错误的。 ③查化学式能否拆成离子,如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S2-+2H+=H2S↑。 ④查是否漏写离子反应,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Ba2++SO42-=BaSO4↓。 ⑤查离子的配比数是否正确,如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H++SO42-+ Ba2++2OH-= BaSO4↓+H2O。 ⑥查反应物因过量或少量导致产物的不同,如往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3-=CaCO3↓+2H2O+CO32-;往澄清石灰水加入少量小苏打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3-=CaCO3↓+H2O。 ⑦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其本质是离子间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所反映的是物质在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形式,而不一定是真实参与反应的离子。 如H2S通入NaOH溶液,H+来自H2S的微弱电离:H2S H++HS-。若H2S气体通入NaOH溶液,由于上述H2S电离出来的H+被OH-中和,电离过程不断进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H-=HS-+H2O,若NaOH过量,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2OH-=S2-+2H2O。 三、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1.某些离子只存在一定pH范围:①只能存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呈酸性离子(弱的阳离子:NH4+、Fe3+);②只能存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呈碱性离子(弱酸根:F- AlO2-);③强酸强碱中均不能存在:HCO3-、HS-、HSO3-、H2PO4- 、HPO42-。即使在中性溶液中像Fe3+、CO32-离子是不能存在的。 2.试题的前提设置:(1)对溶液性质要求:①颜色:如指明为无色溶液,则无Cu2+、Fe3+、Fe2+、MnO4-;②酸碱性:直接或间接----指示剂(如使甲基橙显红色,则不含OH-、弱酸氢根离子或Fe2+与NO3-),水电离出[H+]或[OH-](如在1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10-3mol/L,则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与Al作用产生H2(溶液既可能含H+也可能含OH-);(2)特殊要求:在××离子存在下(如含I-的;含Fe2+的),因发生××反应;解答时应将这些附加条件加入到选项中各离子组中去一起分析;(3)是共存还是不共存,以防把答案选反了。 3.ClO-的氧化性与NO3-的不同:NO3-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有强氧化性;而ClO-无论在酸性或是碱性条件下,都有强氧化性。如题有NO3-,要特别注意其在酸性条件下的隐蔽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NO3-与I-、S2-、Fe2+、SO32-等还原性微粒不可共存。 【典型例题评析】 例1 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2001年春季高考题)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思路分析:上述四个工业制备中,只有A中的反应元素的价态未发生变化。
答案:A 方法要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其表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要看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有化合价变化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2 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电解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1995年上海市高考题)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 思路分析:由①得出Q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价的Cl之间,-1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高于Y,Y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高于Q。最后④,Z介于Q、X之间,则X高于Z,Z高于Q。 答案:B
方法要领:该题新颖灵活为一道好题。本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可根据反应中同一元素转化为两种含该元素的物质,为歧化反应,其中一种产物的化合价高于反应物,另一种则低于反应物。另可根据归中反应,生成物的价态必居于两种反应物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中间,高者还原,低者氧化,共同生成中间某一价态的产物。如能把握好①的歧化,③、④的归中两方面的规律,即可顺利解题。 例3 某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可知(1996年高考化学试测题) A.当X、Y都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 B.当X、Y都是非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C.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思路分析:金属或非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都是活泼性强的单质,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活泼性朋弱的单质,所以A正确B错误。金属单质如与盐反应,被置换出的是金属单质,如与酸反应,被置换出的是H2(非金属单质)。而对非金属单质而言,无论从盐或无氧酸中置换出的单质均为非金属。C对D错。
答案:A、C 引申发散:置换反应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液相的置换和固相的置换(铝热反应) 金属单质置换出非金属单质:活泼金属+水;活泼金属+酸;Mg+CO2 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非金属单质:①Cl2+H2S ②O2+H2S ③F2+H2O ④Cl2+HBr ⑤Cl2+HI ⑥Br2+HI ⑦I2+H2S ⑧C+H2O ⑨C+SiO2 ⑩Cl2+NH3
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C/H2与金属氧化物
例4 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mL0.100mol/L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成(2000年全国高考题) A.S2- B.S C.SO32- D.SO42-
思路分析:Cl2(0.010mol)在反应中获得0.020mol电子,设Na2S2O3(0.0025mol)中S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x:1×2+2x+(-2
×3)=0,x=+2,再设反应后S元素价态为y。根据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得: 0.020mol=0.0025mol×(y-2)×2 y=+6。
答案:D
方法要领:本题为高考热点题,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电子守恒关系。 解题要领为: 1.依据:氧化剂与还原剂在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原理 2.方法: ①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各自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②找准1个原子/离子得失电子数 ③由题中所给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例5 铁酸钠(Na2FeO4)是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成Fe3+
离子。 (1)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