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用事例故事(明了实用)

事故预防——

"我由此想到管理界的两个著名法则,一是"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二是"蝴蝶效应"揭示,"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小的疏漏和隐患,往往可能诱发大的灾难,这对我们做好事故预防具有重要启示。

"邻里失火,自查炉灶",事故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学习态度——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的认真、努力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善长下棋的人叫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而另一个却三心二意。虽然他们智力相当,但是其学习成果却是天壤之别。韩愈《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勤"一"嬉",对待学业的态度截然不同,其结果也不可同日而语。晋代的左思,自幼鲁钝,才能平庸,但为学态度诚恳,闭门读书十年,写就名篇《三都赋》,一时名声大噪,冠盖京华。而方仲永,这个五岁便能吟诗作文的天才,由于其父目光短浅,态度消极,以为其子了不起,导致仲永后天对待学业的态度是"嬉",最终造成"泯然众人"的悲剧。

美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在刚踏入社会谋求工作时,有着积极的热情和要作出一番事业的抱负。

可是公司给他安排的工作是洗马桶。这项工作使他心灰意冷,失去热情。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公司的前辈来为他做示范,这位前辈一遍遍冲洗马桶,最后他在马桶里接了一杯水一饮而尽。这一示范让他恍然大悟:"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名洗马桶最出色的人!"后来,他成为世界旅馆业大王,他的事业遍布全球,他的一切成就都得益于他对工作、对事业的积极进取和不懈追求。

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们的军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装备落后、物质短缺都不会难倒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都表达了相同的道理。

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的古人已经普遍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

自律——

几千年前,大学者许衡路过一棵梨树,见许多人都纷纷摘梨

以解渴,可是许衡不摘,别人劝他,梨树的主人不在,可以摘来解渴。他却说:梨无主,我心有主。古人尚且能如此自律,今人更应如此。

奉献——

茨巴尔: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鲁迅: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友谊——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古今中外,对于朋友的精辟的诠释很多,两千年的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说:士为知己者死;宋代的哲学家程颢说: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马克思说: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是不容易的。

青年——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年英雄,如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张良桥下拾履,周处除三害,李世民十六岁担任三军统帅,康熙14岁除掉鳌拜等等,这些少年英雄个个有过人的智慧,都做出了同龄人所没有做出的成就,都被时人和后人称赞。当代社会,依然有很多少年英雄,比如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中涌现的少年英雄们,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被压在废墟下的生命,谱写了

一幅幅充满爱的感人画卷。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震撼世界的爱的精魂,看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向灾难挑战的巨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鼓励我们道,要“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创新——

试想,如果人类一味地循规蹈矩而不敢创新,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牛顿的经典力学,从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如果没有突破规矩另成方圆,怎么会有文艺复兴冲破宗教礼学的束缚,终而建立资本主义的新规矩?也正是因为缺乏创新不敢突破"规矩",才造成王明的"左倾"错误,以致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由此可见,只讲规矩不敢创新,其危害大矣。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意思是学齐画的神韵,做到神似形不似,并不是学画的临摹。这句话其实是白石老人的切身体会,他学画晚,而且只是个爱好,他去北京寻求的是其他方面的发展,巧的是他身无分文只好在街头卖画糊口,更巧的是好像是北大的一位美术大家路过,觉得他的画的确有真品的韵味,告诉他类似这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话。这也是从那以后白石才专著于画道的。对于好的东西,我们不光要学习,而且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行创新。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坚持(理想)——

如果不是坚持,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就不会在遭受腐刑之后,花费数年精力写成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如果不是坚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不会进行长征,也不会开辟敌后战场,更不会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果不是坚持,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就不会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提炼数十吨煤炭焦油,也不会发现镭元素,更不会为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相身演员赵本山原是一农民,别人嫌他重活干不了,轻活不愿干,只会耍嘴皮子,没有前途。结果他把嘴皮子耍成了一门学问,讲相声成了一门真功夫。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环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董仲舒认为人的品德"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

平等——

孟德斯鸠说:人生而平等,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没

有权利

假借后天的给予对别人颐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视别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同事关系——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我们只有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同学,同事关系,从而获得相互的愉快合作,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

谦虚——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戒他的门徙:“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训导他的儿子:“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们更聪明。”一个美丽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丽时,就开始变得丑陋了。一个聪明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时,就开始变得愚蠢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当炫耀自己的才华时,就开始变得一文不值了!

逆境——

顺境固然好,它可以让你毫不费力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果一个人处于逆境之中怎么办?只有秉着信念之灯继续前行,一直到达阳光地带。正如大多数成功者所坚信的那样:“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们的主人。”

心态——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苦乐与成败,并不是别人左右的结果,而是在于他的心态是否健康,用悲伤的眼睛看世界,那么世界便暗无天日;如果你用慈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你会发现,有许多事物值得我们去感动。

语言——

古语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荆棘,真正伤害人以后不是刀子,不是枪矛,也不是横亘于你面前艰难困苦的伤害,而是比它们更厉害的东西——语言。

用人——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出谋献策,我不如张良;镇国安邦,我不如萧何;决战沙场,我不如韩信。但我能用他们,所以能取天下。项羽有亚父范增而不能用,被他气走,才导致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

西邻之家有五子,一个质朴,一个聪明,一个瞎子,一个驼背,一个跛足,于是五个孩子的父亲因人制宜,扬长避短,质朴者务家,聪明者经商,瞎子占卜,驼背搓绳,跛足纺织。结果人

尽其长,一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自律——

东汉时杨震任一地太守,途经一县,县令是他老朋友。他老朋友趁着天黑送了几斤黄金,说夜间没有人知道赠金之事。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老朋友羞得无地自容。做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光明磊落。

知恩图报——

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避难到楚国,楚国以礼相待,重耳说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他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后来,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退避三舍,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积累——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

忠言逆耳(批评)——

有一次,唐太宗回宫,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长孙皇后听了,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于是,唐太宗正视了魏征对自己的批评,后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有篇小学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一个美国的小孩很小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称赞自己儿子的诗写得好,孩子异常高兴。但是,当爸爸下班回后,明确的指出自己儿子诗的不足之处。小孩很是伤心。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大作家,他在回忆那首处女作时说,如果只有自己妈妈的表扬,而没有爸爸的批评指正,自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可见,如果只是一味的表扬称赞,没有适当的批评教育,孩子可能会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担当——

有一个哲人说,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在面对批评、面对错误需要承担时,他会说:“我以为”,这是辩解;另一种人,他会说:“我错了”,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有光明的前途,才是大丈夫。

退让——

相传清朝宰相张英邻居家造房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了后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书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

尊重客观规律(使用科学方法)——

秦朝年间,四川旱涝无常,蜀郡太守李冰治水,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修建都江堰,根据四川的自然地理情况,依地势治水,其具有三大功能:即干旱时引水、水患时泻洪,排沙灌溉。而且是自动的,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以及李冰科学的治水态度。四川从此变以天府之国,都江堰这个工程经两千多年,在汶川地震中依然不倒,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大禹的父亲鲧因为治黄河水无方,采取堵的方法,使水患越来越凶,而被赐死。禹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原则——

刺猬法则。两只刺猬取暖,太远嫌太冷,太近嫌刺到对方,这时选择一个合适距离,双方都舒服,不冷也不会刺到对方。即领导要与下属保持距离,不能过分亲近,否则容易失去原则。

竞争——

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到港口除了一个老人家,没人带活鱼回来。后来人们发现,原来老人家在鱼槽里放了只鲶鱼,这样沙丁鱼只能拼命地游,到港时便还活着,能卖个好价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疏导问题(关系、情绪)——

避雷针的原理是,在建筑物顶端放一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以放电,从而中和了云层所带的电,保护建筑物避免雷击。启示是:一作为政府要善于解决和疏导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二是作为领导要关注部下心理和思想问题,加强谈心;三是作为个人要注意自己情绪及时校正自己的心理问题。

取长补短(个人服从、改正缺点)——

木桶的最大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最大的。即要注意补齐最短的那块板,要抓薄弱环节,取长补短,提高工

作整体效应;在管理中注意防止“一个臭皮匠气死三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憋死一个诸葛亮”,防止个别人员破坏集体;作为个人要时刻总结和反省自己的缺点并在实际行动中改正。

处理矛盾(事件、人际关系)——

南风和北风比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寒风刺骨,冰冷的风一个劲地吹,但这个人越裹越紧;南风和风暖送,这个人觉得热了,把大衣脱了。这告诉我们:第一,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要注意教育和说服的方法,而非单纯的强制方法;第二,领导要注意工作方式,关心下属,多点人情味,尽力解决下属生活中的困难,使下属感到给予的温暖,激发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同事之间有矛盾要注意沟通和交流。

处理同事矛盾——

罗斯福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由于每个人的观点、立场、经验阅历,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不同,发生分歧和误解在所难免。我会端正心态,保持冷静,时常换位思考,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工作中的言行方式方法存在问题。

要求大同存小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要以工作为重,从大局出发,做到同事间和睦相处,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党和

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和同事加强关系——

为人处世的要求,可以总结成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尊重。只有尊重他人的存在方式,才不会起意去伤害别人;

二是理解。每个人都有其特点,尽量去包容他,而不是看不惯他,伤害他;

三是沟通。有句话叫,“交流无限,沟通永恒”,只有交流,才能把误解消除于无形中,减少伤害;

四是帮助。巴掌不打笑脸人,帮助他人,他人还会恩将仇报的来伤害你吗?

机遇——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他指着满是沉甸甸的麦穗的地里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弟子们不能确定哪个是最大的,因此看了一株,摇摇头,看了那株,摇摇头,总以为最大的麦穗在前面,弟子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决定。过了一段时间,苏格拉底突然出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方如梦初醒。机遇来的时候,有的人

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群众(应急事件)——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学习(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节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