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

微电网
微电网

2008年8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Aug. 2008 文章编号:1000-3673(2008)16-0027-05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学科代码:470·4099

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郑漳华,艾芊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市闵行区200240)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Microgrid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

ZHENG Zhang-hua,AI Qian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inhang District,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 appearance background of microgrid and its meaning as well as 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microgrid are presented, and a classical diagram of microgrid is given. The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microgrids in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development idea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icrogrids in these places are compared and summarized. At last,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grids in future development of power grids in China is prospected and some problems to be especially considered in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microgrid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icrogrid;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power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PQR)

摘要:首先介绍了微电网概念的产生背景和意义以及微电网的概念和结构,并给出了微电网的经典示意图;然后详细介绍了美国、欧洲和日本微电网的发展现状及其示范工程,对比了3者不同的微电网发展理念,概述了其微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展望了微电网对于中国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国内微电网研究应重点考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微电网;分布式发电;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日益上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合理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未来世纪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目前常见的几种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均为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s)。相应的一些发电技术称为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又称分散式发电(dispersed generation),也称嵌入式发电(embedded generation)。DG指的是通过在配电网建立单独的发电单元来对重要负荷进行供电,并通过PCC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和外界电网进行能量交换。分布式发电一般靠近负荷用户,通过将电能和热能的利用相结合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又由于发电的位置离负荷距离较近,故还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相结合,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降低能耗、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主要方式[1]。综上所述,分布式发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高能量利用率。

(2)减少各种碳化物的排放,比较环保。

(3)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

(4)减少了由电能远距离传输所带来的线损和各种稳定方面的问题。

(5)延缓了由于负荷不断增长所造成的电网的不断膨胀。

尽管DERs有投资低、环保好、灵活性高等优点,但是它对大电网的影响确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IEEE P1547对分布式能源的单独并网标准做了规定: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能源必须马上退出运行。这就大大限制了分布式能源的充分发挥,也间接限制了对新能源的利用[2]。为了能尽可能地利用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可靠性的改善,并尽量减少其对主网的冲击,微电网(microgrids)的概念[3-8]被提了出来。

本文主要关注目前微电网在世界上的发展现

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07AA05Z458)。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863 Program ( 2007AA05Z458).

状,着重介绍世界上主要微电网的研究和示范工程,通过对比各国微电网研究所存在的差异,提出中国微电网研究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中国微电网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微电网的概念

微电网[9-11]是规模较小的分散的独立系统,它采用了大量的现代电力技术,将燃气轮机、风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储能设备等并在一起,直接接在用户侧。对于大电网来说,微电网可被视为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它可以在数秒钟内动作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12];对用户来说,微电网可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如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保持本地电压稳定、通过利用余热提高能量利用的效率及提供不间断电源等。微电网和大电网通过PCC进行能量交换,双方互为备用,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图1展示了光伏发电、风能、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等微电源形式,其中一些接在热力负荷附近,可以为当地用户提供热源,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13]。

图1微电网示意图

Fig. 1 The sketch map of microgrid

微电网解决了DERs并网的问题,并且由于所采用的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是灵活可控的,因此微电网可以利用DERs对微电网的潮流流动进行有效调节。微电网作为对单一大电网的有益补充,其广泛应用的潜力巨大。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都开展了对微电网的研究。

2 美国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2.1 概述

美国最早提出了微电网概念,近年来,其微电网研究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美国的微电网研究项目主要受到了美国能源部的电力提供和能源可靠性办公室、加州能源委员会的资助,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满足多种电能质量的要求、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降低成本和实现智能化等方面[14-15]。2.2 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微电网

1999年,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the 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CERTS)首次对微电网在可靠性、经济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到2002年,较为完整的微电网概念被提出来,CERTS给出的微电网定义是: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要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后来,美国北部电力系统承建了第一个微电网示范工程。和世界上其他微电网项目一样,CERTS的微电网考虑的也是当微电网和主网因为故障突然解列时,微电网还能够维持对自身内部的负荷的电能供应,直到故障排除。CETRS微电网所接入的DERs都是峰值≤2MW的小机组,这就避免了采用快速却昂贵的控制,并且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图2所示的CERTS微电网有3条馈线及负载,网络呈辐射状结构[6]。该微电网内的微电源可以为光伏发电、微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等微电源形式,靠近热力用户的微电源还可以为本地用户提供热源,从而保证了能量的充分利用。当负荷变化时,该微电网的本地微电源自行调节功率输出。微电网中还配备了能量管理器和潮流控制器,能实现对整个微电网的综合控制和优化。该微电网与大电网只有一个公共连接点,并且它是不向大电网输出能量的。所以,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该微电网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单一的可控负荷。

能量管理器

潮流

控制器

静态

开关

线路C:可中断负荷

线路B:可调节负荷

线路A:敏感负荷

图2 CERTS提出的微电网结构

Fig. 2 The structure of microgrid put forward by CERTS

从图2可以看出,该微电网有3类对供电质量有不同要求的负荷,即敏感负荷、可调节负荷、可中断负荷。馈线C和主网有直接联系,当主网的供电质量出现诸如电压跌落等问题时,静态开关将跳开,线路A和线路B形成独立运行的系统,直到主网恢复到正常状态。CERTS微电网是一个分散的即插即用系统(plug-and-play system),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很好,发电机组可以安置在能够使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地方,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ERTS微电网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实验室得到了初步检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微电网于2001年建立,目前的系统容量为200kW,电压等级为280V/480V。CERTS计划对微电网进行全面检验,近期,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杜兰技术中心已经开始了对微电网的全面测试。CERTS的微电网设计理念是不采用快速电气控制、单点并网不上网、提供多样化的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随时可接入的DERs等。这些突出的特点使它成为世界上所提出的微电网中最权威、认可度最高的一个。

2.3 其他微电网研究

美国能源部还与通用电气共同资助了第二个“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全球研究(Global Research)”计划,投资约400万USD。GE的目标是开发出一套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MEM),使它能向微电网中的器件提供统一的控制、保护和能量管理平台。MEM 的设计旨在通过优化对微电网中互联元件的协调控制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如运行效率最高、运行成本最小等等。这项微电网计划分两个阶段施行,第一个阶段已经完成,该阶段主要对一些基础的控制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并探索该计划的市场前景。第二阶段计划在2008年中完成,主要是将第一阶段的技术在具体的模型下进行仿真,并建造示范工程进行具体的实现。这项微电网计划对于目前该领域的其他微电网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CERTS微电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DERs的设计和鲁棒控制,GE微电网则更多地关注在外部监控回路的研发上,以及对能量利用和运行成本的优化上。

除了上述微电网研究之外,在美国还开展了许多在这方面的研究,它们促进了微电网的发展,如加州能源委员会资助的分布式效能集成测试平台、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所完成的对佛蒙特州微电网的安装和运行的检验。

3 欧洲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3.1 概述

欧洲DERs的研究和发展主要考虑的是有利于满足能源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多种要求以及欧洲电网的稳定和环保要求等。微电网被认为是未来电网的有效支撑,它能很好地协调电网和DERs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DERs的优势。欧洲各国对微电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各国之间开展了许多合作和研讨。2005年,欧洲提出“Smart Power Networks”概念[16],欧盟微电网项目(European Commission Project Microgrids)给出的定义是利用一次能源;使用微型电源,分为不可控、部分可控和全控三种,并可冷、热、电三联供;配有储能装置;使用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能量调节[16-17]。

3.2 欧盟第五框架计划

欧洲的微电网研究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欧盟第五框架计划(5th Framework Program,FP5)中,专门拨款450万欧元的微电网研究资助计划。该计划由雅典国家技术大学(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thens,NTUA)组织,14个成员来自欧盟的7个国家,还有很多高校的参与,如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英国)、INESC Porto(葡萄牙)、Ecole de Mines(法国)等。该项目已完成并且取得了一些很具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如DERs的模型、可用于对逆变器控制的的低压非对称微电网的静态和动态仿真工具、孤岛和互联的运行理念、基于代理的控制策略、本地黑启动策略、接地和保护的方案、可靠性的定量分析、实验室微电网平台的理论验证等。

3.3 欧盟第六框架计划

欧洲微电网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名为“Advanced architectures and control concepts for more microgrid”,欧盟第六框架计划(6th Framework Programme,FP6)资助850万欧元。目前,这项计划正在进行中。该计划仍然是由NTUA组织,参与的厂商有Siemens、ABB、SMA、ZIV、I-Power、Anco、Germanos等,还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许多专家学者。这项新计划的研究目标包括:

(1)研发新型的分布式能源控制器,以保证微电网的高效运行。

(2)寻找基于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控制策略。

(3)创造新的网络设计理念,包括新型保护方案的应用和考虑工作在可变的频率下等。

(4)各种微电网在技术和商业方面的整合。

(5)微电网在技术和商业方面的协议标准。

(6)研发合适的硬件设备,使微电网具有即插即用的能力。

(7)研究微电网对大电网运行的影响,包括地区性的和大范围的影响。

(8)研究微电网能给欧洲电网在供电可靠性、网络损耗和环境等方面带来的改善。

(9)探索微电网的发展对基础电网发展的影响,包括其增强和替代老化的欧洲电网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欧洲的微电网示范工程主要有希腊基斯诺斯岛微电网、德国曼海姆Wallstadt居民区示范工程、西班牙LABEIN项目、葡萄牙EDP项目、葡萄牙Continuon项目、意大利CESI项目、丹麦ELTRA项目等。

欧洲所有的微电网研究计划都围绕着可靠性、可接入性、灵活性3个方面来考虑。电网的智能化、能量利用的多元化等将是欧洲未来电网的重要特点。

4 日本微电网研究

4.1 概述

目前日本在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建设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政府十分希望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光伏发电)能够在本国的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功率波动性降低了电能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微电网能够通过控制原动机平衡负载的波动和可再生能源的输出来达到电网的能量平衡,例如配备有储能设备的微电网能够补偿可再生能源断续的能量供应。因此从大电网的角度看,该微电网相当于一个恒定的负荷。这些理念促进了微电网在日本的发展,使日本的微电网对于储能和控制十分重视。有日本学者提出了灵活可靠性和智能能量供给系统(flexible reliability an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energy delivery system,FRIENDS)[18],利用FACTS元件快速灵活的控制性能实现对配电网能量结构的优化[18-19]。

4.2 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微电网

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NEDO)是日本为了较好地利用新能源而专门成立的,它负责统一协调国内高校、企业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新能源及其应用的研究。NEDO在2003年的“Regional Power Grid with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Project”项目中,开始了3个微电网的试点项目[18]。这3个测试平台的研究都着重于可再生能源和本地配电网之间的互联,分别在青森县、爱知和京都,可再生能源在3个地区微电网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中部机场的爱知微电网是NEDO建立的第一个微电网示范工程,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时投入使用。2006年,该系统迁到名古屋市附近的中部机场,并于2007年初开始运行。该微电网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电源大都为燃料电池:2个高温熔化碳酸盐燃料电池(270kW和300kW),4个磷酸盐型燃料电池(各200kW),一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0kW)。系统中总的光伏发电容量为330kW,此外还有一个500kW的钠硫磺电池组用于功率的平衡。

青森县的微电网于2005年10月投入运行,计划作为示范工程一直运行到2008年3月,这期间进行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运行成本等方面的评估。该微电网组的最大特点是只使用可再生的能源(100kW)进行供电。可控的DERs包括3个以沼气为燃料的发电机组(共510kW)、1个100kW的铅酸电池组和1个1.0t/h的锅炉。该微电网能够节省约57.3%的能耗,同时减少约47.8%的碳化物排放量。

京都微电网2005年12月投入运行,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50kW光伏发电系统、50kW风力发电系统、5×80kW沼气电池组、250kW高温熔化碳酸盐燃料电池及100kW电池组。该系统的控制中心能够在5min之内实现系统能量的平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短的时限。

5 各国微电网研究的对比及微电网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美国近年来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停电事故,使美国电力工业十分关注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因此美国对微电网的研究着重于利用微电网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国家,但很多新能源具有随机性,穿透功率极限限制了新能源的应用,所以日本在微电网方面的研究更强调控制与电储能。

欧洲希望通过优化从电源到用户的价值链来推动和发展DERs,以使用户、电力系统及环境受

益。欧洲互联电网中的电源大体上靠近负荷,比较容易形成多个微电网,所以欧洲微电网的研究更多关注于多个微电网的互联问题。

2008年初的冰雪天气导致我国发生大面积停电,暴露了我国现有的网架结构在保障用户供电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微电网既可以联网运行,又可以孤岛运行,能保证在恶劣天气下对用户供电。微电网在满足多种电能质量要求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有诸多优点,使它完全可以作为现有骨干电网的一个有益而又必要的补偿。另一方面,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成5GW风电的发展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将有风电和光伏等DERs不断接入电网。微电网在协调大电网与DERs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等方面具有优势,使其能够在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微电网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今后微电网的研究和发展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1)微电网中含有多个微电源,各微电源之间的协调控制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微电网中含有传统的电源方式(燃气轮机等)、新型的DERs(风电和光伏等)和各种储能元件。这些元件的时间常数各不相同,而电力系统中的能量都是瞬时平衡的,如何协调这些元件的控制策略,保持微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尽最大可能利用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可靠性的改善,尽量减少这些不可控源对主网的冲击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2)微电网中引入了很多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它们大都是灵活可控的,如何实现对这些设备的智能控制和最优控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微电网中的最优控制问题为一个多目标非线性的控制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智能方法,如遗传算法和粒子群法等,这些方法多为离线计算,很难实现在线监测和实时控制。需要寻找新的满足微电网要求的优化算法和控制策略。

(3)微电网和上级电网是互为备用、相互支持的一个有机整体。加强微电网和主网之间的协调控制,以提高微电网对上级电网的支撑能力对于电网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运行下的稳定性分析。在保持本地电压稳定的同时,降低馈线损耗,提高微电网的能量利用率。

(5)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如风电、光伏发电等,大都采用全控型换流器,这些电力电子设备的引入很可能会带来一些谐波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微电网谐波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6)现有的小发电机组并入微电网的可行性分析。中国目前有许多老的发电机组因为煤耗率过高已经停运或面临着拆除。这些机组容量较小,却又大都靠近负荷区。微电网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所采用的传统的发电机组是小型的发电机组。基于此,可以考虑对现有小型发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将其并入微电网,组成区域性的小型微网,从而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再利用,减少新的投资费用。

6 结论

微电网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应对负荷增长的方式,其在降低能耗、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等具有巨大潜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参与到微电网的研究和开发中,建立了很多微电网示范工程和测试平台,关于微电网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国际间的研讨和交流也极大地推动了微电网的发展。但是在如何实现微电网的最优控制、微电网的监控和微电网对上级电网的支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微电网的发展在我国尚处在起始阶段,文献[1]中不间断电力变电站的概念体现了微电网的思想,但是我国微电网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微电网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峰,李兴源,郝巍.不间断电力变电站中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

研究[J].继电器,2007,35(10):13-19.

Li Feng,Li Xingyuan,Hao Wei. A research of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the uninterrupted power substation connected to the grid[J].Relay,2007,35(10):13-19(in Chinese).

[2]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等.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7,31(19):100-107.

Lu Zongxiang,Wang Caixia,Min Yong,et al. Overview on microgrid research[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9):100-107(in Chinese).

[3] Caire R,Retiere N,Martino S,et al.Impact assessment of LV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MV distribution network[C].2002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Chicago,2002:1428-1423.

[4] Niknam T,Ranjabar A M,Shirani A R.Impac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V olt/Var control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C].IEEE Power Tech Conference Proceedings,Bologna,2003.

[5] Lasseter R H,Paigi P.Microgrid: a conceptual solution[C].IEEE

Power Electron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Aachen,2004.

(下转第58页continued on page 58)

微电网的发展现状

微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 微电网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一种有效手段,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结构设计、运行控制、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经济运行与安全机制、仿真平台和示范工程等5个方面介绍国内外微电网的研究进展,微电网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方式的控制策略,并分析了主要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以便微电网安全运行。 关键词:微电网;并网运行;孤岛运行;电力电子 引言 微电网是一种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变流器以及监控保护装置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凭借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和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其并网或孤岛运行、降低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给配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电源出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将分布式电源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配电网,被普遍认为是利用分布式电源有效的方式之一。微电网作为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纽带,使得配电网不必直接面对种类不同、归属不同、数量庞大、分散接入的(甚至是间歇性的)分布式电源。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2010—2030 应对能源挑战白皮书》中明确将微电网技术列为未来能源链的关键技术之一[1]。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等均开展了微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研究,以进行概念验证、控制方案测试及运行特性研究。国外微电网的研究主要围绕可靠性、可接入性、灵活性3个方面,探讨系统的智能化、能量利用的多元化、电力供给的个性化等关键技术。微电网在我国也处于实验、示范阶段,截至2012年底,国内已开展微电网试点工程14个,既有安装在海岛孤网运行的微电网,也有与配电网并网运行的微电网。这些微电网示范工程普遍具备4个基本特征:1)“微型”,微电网电压等级一般在10kV以下,系统规模一般在兆瓦级及以下,与终端用户相连,电能就地利用;2)“清洁”,微电网内部分布式电源以清洁能源为主,或是以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发电形式;3)“自治”,微电网内部电力电量能实现全部或部分自平衡;4)“友好”,可减少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能实现并网/离网模式的平滑切换。因此,与电网相连的微电网,可与配电网进行能量交换,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实现多元化能源利用。微电网与配网电力和信息交换量将日益增大并且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体现出较大的潜力。微电网和配电网的高效集成,是未

中国智能电网内涵

中国智能电网内涵,以及发展阶段? 1智能电网主要内涵是: ①坚强可靠:是指拥有坚强的网架、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调配、减小大范围停电事故的发生概率。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检测、定位和隔离故障,并指导作业人员快速确定停电原因恢复供电,缩短停电时间。坚强可靠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物理基础; ②经济高效:是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对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清洁环保: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利用,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对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诉求; ④透明开放:意指为电力市场化建设提供透明、开放的实施平台,提供高品质的附加增值服务,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 ⑤友好互动:即灵活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友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的接入与退出,激励电源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节,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主要运行特性。 2发展和建设阶段: 国家电网公司在认真分析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国情现状,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分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1、2009 年至2010 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电网智能化发展规划工作,制订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工作; 2、2011 年至2015 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3、2016 年至2020 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

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任洛卿,唐成虹,王劲松,黄琦 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南京市211106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grid's Grid-connected & Off-Grid Control Strategy Ren Luoqing, Tang Chenghong, Wang Jinsong, Huang Qi NARI Group(SGEPRI), Nanjing, Jiangsu 2100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s of micro-grid and proposes a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 off-grid control strategy, which is based on fast fault detect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mproved half-wave Fourier algorithm is used to carry out fast protection compu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so as to implement fast fault detection.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is described by logical expressions and its real-time value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current running mode and as the criterion to implement smooth switching control between the grid-connected mode and off-grid mode. So far, this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Luxi island 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 KEY WORD: micro-grid; fast fault dete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摘要: 本文对微电网组成结构及运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故障快速检测和运行模式识别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方案。故障快速检测以改进的半波傅里叶计算为基础,通过对微电网特征量的快速保护运算,实现故障的快速检测。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实现方法,将微电网特征量以逻辑表达式的形式进行描述,通过读取微电网特征变量实时值,识别出微电网当前运行模式,实现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目前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鹿西岛微电网示范工程。 关键词: 微电网;故障快速检测;模式识别;协调控制策略 1 引言 微电网由分布式发电、负荷、储能等部分组成,一般与中低压配电网相连,是一种可以运行在并网模式或离网模式的小型配电网系统。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分布式电源数量快速增长。智能微源、节能降耗、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1],因此微电网是处理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的必然选择,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坚强电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 微电网有并网和离网两种状态。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电网可离网运行,进入独立的孤岛状态。然而在微电网的发展中,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尤其是并离网切换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的电力输出与实际负荷的电力需求很可能不平衡,造成大量电能缺额或电能过剩。此时需要迅速进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使微电网能够平滑切换至离网状态运行。 现有的微电网并离网切换控制装置一般是针对特定并网方式设计,而离网控制操作过程需要人工参与[4-6],无法自动适应微电网运行方式,很难做到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因此,研究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实现方法[7-12]是保证微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智能微电网的并离网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基于快速保护运算的故障检测技术和基于模式自识别的协调控制方法。这些新技术组成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使微电网可以在并网和离网模式间实现平滑切换,同时保证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 2 快速故障检测技术 快速的故障判断是微电网的并离网切换控制的重要基础,而更快速的故障判断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保护量的运算。 传统的全波傅里叶变换是电力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保护计算方法。 传统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N -1 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达到最大化接纳分布式电 2 a n =x n N =0 sin(nπ 2π ) N 4∑ N

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

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16T20:32:52.0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作者:桂宝利 [导读]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和日趋严重的生活环境,微电网对电力发展越显重要,它可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当下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介绍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储能方式,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超级电容器这种储能方式。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和日趋严重的生活环境,微电网对电力发展越显重要,它可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当下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介绍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储能方式,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超级电容器这种储能方式。 关键词:微电网;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 引言: 微电网是对大电网出现的某些问题的有效补充,开展微网技术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目前电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又是其重要的环节,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利用储能技术将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储存在储能系统中,适时提供电能,不需要投资大的发电站,又能有效应用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电网稳定性以及供电可靠性都有很大的提升。本文阐述了储能技术在微网中的作用,对常用几种储能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对超级电容器这种储能方式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介绍。 1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研究 微电网一方面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但另一方面因为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不稳定,很容易跟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降低了电网电能质量,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而将储能技术应用在微网中,将极大的有利于微电网的快速发展。 (1)提供短时供电 微电网存在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并网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在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发生电能质量事件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独立运行。在两种模式的转换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功率缺额,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的储能装置储存能量,就能保证在这两种模式转换下的平稳过渡,保证系统的稳定。 (2)电力调峰 由于微电网中的微源主要由分布式电源组成,其负荷量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并随着天气的变化等情况发生波动。另外一般微电网的规模较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电网及负荷的波动就会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对于微电网,如果使用调峰电厂,运行昂贵,实现困难,并不现实。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在负荷低落时储存电源的多余电能,而在负荷高峰时回馈给微电网以调节功率需求。 (3)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 微电网要作为一个微源与大电网并网运行,必须达到电网对功率因数、电流谐波畸变率、电压闪变以及电压不对称的要求。此外,微电网也必须满足自身负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保证供电电压、频率、停电次数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通过对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就可以调节储能系统向电网和负荷提供有功和无功,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 (4)提升微电源性能 多数可再生能源诸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由于其能量本身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可控性,输出的电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系统需要储能装置来储存能量,起到过渡的作用,提升微电源性能。 2储能技术的几种方式 微电网中的储能方式有下面几种: (1)蓄电池 蓄电池储能是目前微电网中应用最广泛、最有前途的储能方式之一。蓄电池储能可以解决系统高峰负荷时的电能需求,也可用蓄电池储能来协助无功补偿装置,有利于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但蓄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流不能太大,要求充电器具有稳压、稳流和限压、限流的功能,所以它的充电回路也比较复杂。另外充电时间长,充放电次数仅数百次,因此限制了使用寿命,维修费用高。如果过度充电或短路容易爆炸,不如其他储能方式安全。由于在蓄电池中使用了铅等有害金属,所以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按照蓄电池电源使用化学物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其他电池,诸如钠硫电池、液流钒电池、石墨烯电池等。 (2)超导储能 超导储能系统(SMES)利用由超导体制成的线圈,将电网供电励磁产生的磁场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将储存的能量送回电网或直接给负荷供电。SMES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由于可以长期无损耗储存能量,能量返回效率很高;并且能量的释放速度快,通常只需几秒钟,因此采用SMES可使电网电压、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容易调节。但是,超导体由于价格太高,造成了一次性投资太大。 (3)飞轮储能 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机械储能方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来储存能量,并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构想。但是直到80年代,随着磁悬浮技术、高强度碳素纤维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进展,才使得飞轮储能才真正得到应用。 (4)超级电容器储能 超级电容器是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多孔介质构成,与普通电容器相比,它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更大的耐压能力和更大的存储容量,又保持了传统电容器释放能量快的特点,逐渐在储能领域中被接受。下面专门就超级电容器进行详细介绍。 3 超级电容器储能方式简介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因为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成为微电网储能的首选装置之一。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在电力充足

微电网仿真试验检测平台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 微电网是由各类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等组成的可控型微型电力网,为了满足负荷的不断增长和消除分布式能源接入的不利影响,而在传统配电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微电网的研究工作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微电网仿真试验是微电网开展研究工作必备手段。 北京中电建投的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可以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关键设备检测、功能性验证试验、能量调度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多个微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调度控制技术研究。 北京中电建投的微电网研究试验移动平台,内置有试验设备、检测仪器、控制室,铁锂电池组,已经应用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移动式可以满足接入到各种现场实施研究试验,可以灵活接入已有分布式发电系统,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的主要作用与功能: 1.研究微电网相关技术与关键设备,满足微电网关键设备入网检测与功能性验证; 2.开展微电网规划研究、架构研究与配置研究,控制消除分布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 3.研究微电网相关控制技术与控制算法、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种控制策略研究; 4.研究交直流混合微网仿真运行,直流母线微电网与交流母线微电网并联/独立运行模式以及控制策略技术研究; 5.能量管理与调度控制的研究,微电网储能研究、风光储科学配比优化研究与高渗透率研究。 群菱生产并具备有以下产品的核心技术: 1.风力发电机模拟器:可以模拟双馈或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接入特性,满足控制策略研

究及功能验证 2.柴油发电机模拟器:工作时无需加柴油,无噪声,不排废气,是研究柴油发电机组接入 微电网的必备 3.电缆阻抗模拟装置:模拟各类电缆长度的阻抗特性,是研究新能源并网接入、继保控制 程序开发必配 4.短路故障模拟装置:可以模拟相相短路故障、相地短路故障,短路电流可选择 5.非线性负荷模拟装置:满足非线性负荷、谐波负荷、冲击负荷的模拟,加载时间与负荷 曲线可以预先设定 6.可编程交流负载:各种交流负荷模拟,共有21个标准产品RLC负载、RCD负载、RL 负载、RC负载可供选择, 负荷曲线及加载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并自动运行 7.可编程直流负载:可以精确模拟直流负荷特性,负荷曲线及加载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并自 动运行,直流负荷全工况模拟 8.谐波闪变测量阻抗模拟系统:提供符合IEC61000-3-3、IEC61000-3-11 、VDE4105 (30°、50°、70°、85°)标准要求的不同阻抗值 9.保护时间自动测量仪:应用于各种电气实验室,过欠压、过欠频、并离切换时间自动测 量,直接显示 10.微电网中央控制器:具备完善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控制、协议转换、数据采集、测量、 保护、控制与监视功能,是一款开放的控制器,可以通过软件手动配置实现任意添加于删除所要控制设备 11.微电网监控及能量调度管理系统:组态灵活,具有可维修性和可扩充性与稳定性,并网 /离网切换管理 12.其他具备技术优势产品服务:电池模拟器、光伏模拟器、电网模拟器、燃气机发电模拟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优势很多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优势很多2009/12/31/09:19 “智能电网”——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国策。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智能电网”,未发生金融危机时,虚拟经济的“繁荣”模糊了实体经济与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间存在的一系列尖锐矛盾,电力的变革显得既不重要,又不紧迫,也不可能。“智能电网”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重塑竞争力将起重要作用,但其意义绝非仅仅是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 国际智能电网背景 在世界“绿色产业革命”的大环境下,二十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政府主导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先期重点在发电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如美国先后提出了CCT《清洁煤发展计划》、CCPI《清洁煤创新发展计划》、FUTUREGEN重大示范项目计划等等。2003年美国政府在《电网—2030》规划中首先较完整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战略构思,“智能”是手段为其战略构思宗旨、目的服务,其后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业示范、社会试点直至局部商业化运营,现己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国策。2005年欧盟将智能电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开展研究。美国能源部关于智能电网定义表述为:智能电网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来保证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地发电、输电和供电的现代电网,它集成了从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用电设备领域的大量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技术和手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需求。 智能电网战略宗旨、核心、技术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美国的“统一智能电网”、欧盟的“超级智

能电网”都是一种形象性称呼,之所以得到世界认可,并不是因为它的称呼,而是因为它的战略构思内容符合当今能源变革的宗旨、目的并已局部证实能起到实效。 因国情和电力发展阶段不同,各国智能电网定义、内含、重点会有所区别,但其“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变革宗旨、核心应是相同的,采用先进传感、通信、控制技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等技术管理措施特点是相同的,可以认为当今智能电网战略宗旨、核心、技术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都必须遵循电力的基本规律,都含有不受时间限制的相同基本理念,它们的核心、基本形态、关键技术有相同、更有不同之处。 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战略重点在供用电侧,包括接纳可再生能源、需求侧的智能管理、双向互动等,和更大范围的高压联网,它符合欧美发达国家实际国情、电力发展阶段以及基础现状。 从中国具体国情看,在中国称为“智能电力系统”战略更为确切,只有发、输、供、用全方位的变革、创新、发展才能真正达到电力变革的宗旨、目的,这四方面变革、创新、发展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需要协调有序的推进,任何方面过度超前或滞后,都会严重影响中国电力发展进程。从广义电网概念,以高效、低碳为核心的电力变革、创新以及国际上容易认知角度看,可以称为智能电网战略,与以往称为电力发展规划相比,也更具有时代特征。 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研究应包括发、输、供、用四个方面变革、创新、发展。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电力发展阶段要考虑在其中,如中国未来二、

微电网是什么_微电网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微电网是什么_微电网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Micro-Grid)也称为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微电网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它作为完整的电力系统,依靠自身的控制及管理供能实现功率平衡控制、系统运行优化、故障检测与保护、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的功能。 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即含有电力电子接口的小型机组,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超级电容、飞轮及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它们接在用户侧,具有成本低、电压低以及污染小等特点。 由于环境保护和能源枯竭的双重压力,迫使我们大力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分布式能源工业(热电联供)的发展潜力和利益空间巨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以及远距离输电带来的种种约束都在推动着在靠近负荷中心设立相应电源。通过微电网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整个电网的集中控制,不需要分布式的就地控制器,而仅采用常规的量测装置,量测装置与就地控制器之间采用快速通讯通道。采用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就地控制器实现微电网暂态控制,微电网集中能量管理系统实现稳态安全、经济运行分析。微电网集中能量管理系统与就地控制器采用弱通讯连接。 微电网的特点微电网系统结构图微电网系统由于包含有数量众多、特性各异的多种分布式电源而成为一个大规模、非线性、多约束和多时间的多维度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非线性、适应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组织性和自组织性、动态演化性等复杂系统特征,属于一类变量众多、运行机制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作用显著的特殊的复杂巨系统。因此,微

智能电网技术考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 A )。 A.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 C.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 2.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可以简要概括为(A )。 A.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 B.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 C.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 D.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 3. 电能质量检测和治理装置是( B )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内容。 A. 发电 B. 配电 C. 用电 D. 调度 4. 智能发电主要涉及( C )等技术领域。 A.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 B. 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C. 常规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 D. 新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 5. 上风向风机的特点是( B )。 A. 风电机组的转速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 B. 必须安装调向装置来保持风机始终对准风向 C. 风速变化时,风电机组的转速几乎保持恒定 D. 风电机组无需调向装置,能够自动对准风向 6. 电化学储能分类中的液流电池的特点是( B )。 A. 技术成熟,成本低;寿命短,存在环保问题 B. 寿命长,可深度放电,便于组合,环保性能好;储能密度稍低 C. 比能量与比功率高;高温条件、运行安全问题有待改进 D. 比能量高,循环特性好;成组寿命有待提高,安全问题有待改进 7.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交流输电的基础上,将( A )与()相结合。 A. 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 B. 输电技术,现代控制技术 C. 电力电子技术,输电技术 D. 输电技术,控制潮流 8. 柔性交流输电装置种类较多,采用不同的电力电子器件,以不同的方式与电网连接,控制方式不同,功能也各具特点。其中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控制方式为(A )。 A. 触发相位控制 B. 脉冲宽度调制 C. 快速投切 D. 慢速投切 9.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 C )的各类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负责采集状态监测

微电网技术及发展概况

第42 卷中国电力电力系统 (微电网及分布式发电专栏) 微电网技术及发展概况 左文霞,李澍森,吴夕科,程军照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分布式发电以其投资省、发电方式灵活且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微电网能以更具弹性的方式协调分布式电源,从而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优势。介绍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领域研究的诸多问题,讨论微电源、储能装置、逆变装置及隔离装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从电力系统应用的角度分析微电网的控制和保护、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运行及接入标准等问题。对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配电网;安全稳定性;电能质量中图分类号:TM727;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649(2009)07-0026-05 收稿日期:2009-02-05 左文霞(1985—),女,湖北仙桃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配电系统相关方向研究。E -mail :zuowenwen1985@https://www.360docs.net/doc/b816848901.html, 0引言 微电网是由一系列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组成的微型 电力网,根据需要可选择与配电网并网运行也可选择独立运行。相对传统的输配电网,微电网的结构比较灵活。网内微电源与用户直接相连,安装在用户区域,由电力电子技术提供所需要的控制和接口。微电网系统与外部电网通过隔离装置连接。网内潮流和电压控制器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在允许的范围内调节潮流和母线电压。当负载变化时,本地微电源自行调节功率输出。正常工作模式下,微电网与公共系统并联运行,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使得微电网相当于配电网的一个恒定负荷;当公共系统出现故障或者电能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微电网可以通过隔离装置与外部电网隔离而孤立运行。故障清除后,微电网需平滑与外部电网重新同步,实现正常并网运行[1]。 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已开展微电网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2]。目前,国内多在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方面开展研究。对分布式发电运行的研究,多与配电系统相联系,研究分布式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对微电网的研究基本处在起步阶段。 1需要研究的问题 1.1微电源 1.1.1分布式电源与分布式储能技术 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和内燃机等。可再生能源一般都有分散性和规模不大的特点,且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需要储能装置储存其富裕能量。另外,基于逆变器的分布式发电装置没有大型的转子因而不能满足瞬时功率变化的要求,包含大量微电源的微电网系统运行在孤岛模式下需要有储能装置来保证能量平衡[3]。目前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主要有超导储能、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储能有多种形式,如在每个微电源的直流母线上安装储能电池组或者超级电容器,直接连接交流储能装置(带逆变器的交流电池组、飞轮)等,需要根据系统稳定的需求来选择储能方式。美国电能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研究协会(CERTS :the 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 )研究的微电 网通过在每个微电源的直流侧母线上安装直流储能装置来保证供电可靠性,同时,安装一个附加电源,从而保证任一元件故障时微电网仍然能正常运行[4]。 1.1.2电力电子接口 微电源通过电力电子装置与微电网连接或隔离,各DG 单元均由电力电子装置提供所需要的控制接口。 (1)DG 与微电网连接的逆变装置:大多数DG 装置接入交流系统时,需要相关的逆变、整流及滤波装置。DG 逆变器的主回路控制上具有如下环节:a.内环电流/电压控制回路;b.外环有功、无功功率控制回路;c.DG 与外部电网的同步控制;d.保护及故障短路的电流抑制功能[1]。通过对基于电压源逆变 中国电力ELECTRIC POWER 第42卷第7期2009年7月 Vol .42,No.7 Jul.2009

微电网标准体系

微电网标准体系建设 微电网在全国范围发展迅速,亟需标准化工作给予技术支撑和规范。微电网改变了电力系统在中低压层面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微电网的电网运营企业和设备供应商们熟悉的传统原则受到挑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工作支撑,很多时候我们一些供电原则、保护原则等受到挑战,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标准化工作的支撑,必须要有国标才方便管理层面,甚至政府、法院认可的程度。 微电网的标准体系急需统一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涉及发电、电网、用户等多个领域,系统复杂性突出。需要将微电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单元,对相关技术领域开展系统分析。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功能进行定位和系统边界区分。从系统的角度辨识标准缺失和可能出现的重复甚至矛盾的地方,识别亟需制定的标准,制定微电网标准化路线图和标准体系。这是我们标委会在做的工作。 目前定的标准,包括微网建模及仿真、微网并网、微源接入微网、微网规划设计、微网运行特性测试、微网调试及验收、微网运行维护、微网内发电侧管理、微网内需求侧管理、微网内储能管理、微网保护、微网信息与通讯、微网监控系统功能、微网黑启动、微网运行评价。在标准领域都有很多工作急需要做,没有这些标准支撑很难形成大规模网站化推广。 针对微电网建设的难题,北京群菱专注于微电网研究试验平台的开发,推出多个微电网实验平台: 1.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 2.微电网监控及能量调度管理系统 3.微电网电缆阻抗模拟系统 4.多源互补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 5.开放式交直流电力电子研究与试验平台

以上平台均为群菱能源专业设计制造,详细技术方案请联系群菱获取。试验平台可以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关键设备检测、功能性验证试验、能量调度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调度控制技术研究、微电网储能研究以及风光储科学配比优化研究与高渗透率研究。 群菱能源微电网仿真实验室成功案例:中国电科院“先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优化控制联合实验室”、“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智能用电仿真实验室”,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运行和保护性能测试系统”,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交/直流电网物理仿真试验平台”,河南电科院“智能配电网新能源接入研究平台”,浙江工业大学“智能微电网试验、测试与储能系统”,南昌大学“微电网仿真模拟试验平台”等数十家科研院所,为我国微电网标准体系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以及展望,中国在IEC先后发起成立adhocG53微电网特别工作组和IECSEG6微电网系统评估组,这个组的使命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制定IEC在微电网领域的战略规划。目前微网标准的现国家标准层面,微电网领域6项,行业标准微电网领域4项。微电网标准体系的研究和编制,内容涵盖微电网的规划设计、调试验收、并网测试、运行控制等内容。

微电网的基本组成及运行详解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根据建设目的和经济环境的不同,微网的形状结构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技术架构大体类似。下面南京研旭简要探讨下微电网的基本组成。 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并网型微电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独立型微电网不与外部电网连接,电力电量自我平衡。 微电网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电源:在所有微电网系统中,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电源。电源要满足微网内负荷的需求,例如容量,以及其他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的种种考虑。其中,分布式光伏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光伏电池模块价格的下降,让基于分布式光伏的微网的经济可行性上升。 对于位于偏远地区的基于光伏的微网来说,挑战主要来自系统的维护和储能系统的要求。一方面,当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时,光伏电池的性能会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能量来源(太阳光)具有间断性,储能设备便必不可少,而它的投资占系统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对系统经济性影响较大,并且光伏电池装机容量越大,储能系统容量也要相应增大。 除了分布式光伏,常见的能量来源还包括:分布式风能,燃料电池,微型涡轮机,往复式内燃机,以及其他分布式发电技术(小型水电,小型潮汐发电,小型波浪发电,地热发电,分布式核能发电等)。 电力管理系统:电力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力从电源输送到用电设备。具体功能包括:一是,将电源处各形式的电能转换成符合出所需要的形式,例如使用逆变器将光伏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通常负荷所需要的50Hz交流电。二是,作为储能设备的界面,来使微网内的电力供需达到平衡。现代微网通常融入了软件和控制系统,例如智能电表,从而实现微网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对微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让微网实现内部的电力供需平衡,从而维持电压和频率的稳定。也可保证用户的用电需求随时能得到满足。微网系统中常见的储能设备为: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池,超级电容以及飞轮等。 用电设备:微网中用电设备的电力来源是系统中全部的发电和储能设备。综合考量用电设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们决定了用电负荷在微网中的位置,相应地也会影响发电装机容量以及对储能系统的要求。 对外连接:微网通常与大电网相连,从而实现之间的电力交换。这种类型的微电网在校园和医院中十分常见。此外,电网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使用先进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将很多个微电网连接起来。 微电网存在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称为联网模式;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而独立运行,称为孤岛模式。两者之间的切换必须平滑而快速。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要的控制。 (1)并网运行 并网运行就是微电网与公用大电网相连,微网断路器闭合,与主网配电系统进行电能交换。光伏系统并网发电。储能系统可进行并网模式下的充电与放电操作。并网运行时可通过控制装置转换到离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156]《智能电网与微网》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56 学年学季:20182 单项选择题 1、电力骨干通信网按网络类型可划分为传输网、业务网和() .信息安全网 .支撑网 .通信网 .智能网 2、 中性点以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通常采用的补偿方式是() .全补偿 .欠补偿 .过补偿 .有时全补偿 3、2.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实质上() .改变了电力网的无功功率分布 .改变了电压损耗的数值 .改变了负荷变化时次级电压的变化幅度 .增加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容量 4、

分析简单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可以应用() .小干扰法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等面积定则 .对称分量法 5、关于顺调压电压调整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适用于用户对电压要求不高的场合 .适用于供电线路不长的场合 .低谷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 .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 6、 三相短路时,非周期分量极小值,只能是在某种情况() A一相中出现 B同时在两相中出现C三相均不出现 D只有故障相出现其它相不出现 .一相中出现 .只有故障相出现其它相不出现 .三相均不出现 .同时在两相中出 7、智能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

. A. 自动需求响应技术、智能有序用电、远程能效监测与能效诊断、能效电厂. E. 自动需求响应技术、智能有序用电、远程能效监测与能效电厂 .自动需求响应技术、智能有序用电、远程能效监测与能效诊断、集中终端 .自动需求响应技术、智能有序用电、远程能效监测与能效诊断 8、 电力系统中PQ节点的数量() .少量的 .大量的 .只有一个 .全都是 9、 电力系统的频率主要决定于( ) .有功功率的平衡 .电压质量 .电流的大小 .无功功率的平衡 10、适合新能源接入应用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 .电化学储能 .相变储能

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分析

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分析 随着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迅速扩张。2003-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量从3.91亿千瓦时上升至7.93亿千瓦,装机总量翻了一倍,至2019年,我国发电总装机量已经达到20.11亿千瓦。然而,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提升以及线路复杂度的迅速增加,给我国电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倒逼电网升级。提高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重要任务。 2011-2019年中国发电总装机量趋势 我国电网自动化需求爆发。一方面,国电南瑞、四方股份、思源电气等电力二次设备企业的相关业务快速增长,收入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作为智能电网“基石”的智能电表大规模招标启动,2014年招标量达到9166万块,历史顶峰,2019年也达到了7391万块。

2010-2019 年国家智能电表招标趋势 智能电网相关政策

在国家规划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额也开始逐步提升。根据规划,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阶段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是5510亿元、15000亿元和14000亿元,其中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为341亿元、1750亿元和1750亿元,投资额占比从6.19%提升至12.5%。 2009-2020年中国电网计划投资额

2009-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及占比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基本实现城镇化。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将全面拉开,我国智能电网将进入全面建设时代。 2019-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及预测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优化调度综述剖析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优化调度综述 智能电网是一种智能技术系统,它包括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动态定价以及通过调整发电、用电设备功率优化负载平衡等特点。终端用户不仅能从电力公司直接购买用电,同时还可以从储能设备中获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另一方面智能电网具备高速、双向的通信系统,供电端与用电端实现实时通信、并且系统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优化运行。具有坚强、自愈、兼容、优化等特征。 微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由一组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可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即含有电力电子接口的小型机组,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超级电容、飞轮及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它们接在用户侧,具有成本低、电压低及污染低等特点。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网络的过渡[1]。 1、微电网的组成及结构 微电网是由多种分布式电源(既包含有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又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风力和光伏发电单元等),再加上控制装置、储能装置和用电负荷共同组成。微电网的组成结构十分灵活,可以满足某片区域的特殊供电需求。微电网不仅可以通过公共连接点(PCC)与大电网连接,采用并网运行模式;还可以在大电网电能质量下降或者电网故障而影响到微电网内负荷正常用电时,在公共连接节点(PCC)处与大电网断开,采用孤岛运行模式。 典型的微电网结构如图1-1 所示。它是由热电联产源(CHP)如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非CHP源如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组及储能装置等组成。微电源和储能设备通过微电源控制器(MC)连接到馈线A和C。微电网通过公共连接点(PCC)连接到配网中进行能量交换,双方互为备用,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2]。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未来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分布式能源生产管理技术和一体化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微电网系统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清洁能源,智能型微电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北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已经在加快进行微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我国微电网相关的研究和实验系统建设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和数字仿真,因此建设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将至关重要。 1、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现状 在不改变现有配电网结构下,对了减小间歇性分布式发电系统给传统大电网带来的冲击,美国CERTS组织最先提出微电网概念。微电网是把规模较小的分散独立系统,如燃气轮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池、电力电子设备等并在一起直接与用户相连,大大减少了输电损耗和费用,保证了本地电压稳定和用电不间断,与大电网并联运行时,可以看作电网的可控单元,当大电网断电,也可以独立运行保证本地用户用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在微电网系统实验室建设方面,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很多项目建设。最早CERTS组织2001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建立了系统容量为200KW,电压等级280V/480V的微电网系统。 在智能微电网平台建设领域,相对国外实验室或示范工程,我国的差距较为明显,一是规模非常有限,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网系统主要能供应两栋教学楼;二是缺乏实际应用,缺失针对某地区用户的实际运用。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在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这预示着我国正在逐步弥补与国外在微电网规模和应用上的差距。 2建设的必要性 2008年初的冰雪天气导致我国发生大面积停电,暴露了我国现有网架结构在供电可靠性上的缺陷,微电网以其灵活的接入方式,能够保证恶劣天气下的供电,可以作为现有骨干电网的必要补充,反观微电网技术从提出到现在的近15年里,我国在该技术上的突破仍然欠缺,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需要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如电能质量问题、储能容量优化问题等。 随着新的电改方案逐步落实,国内智能型微电网建设逐步开展,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微电网的市场规模随智能电网的建设,年均增长率在8%左右。2015年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的机制。 因此,建立智能型微电网系统实验平台是微电网技术入科研和新能源发电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3、微电网试验平台建设 北京群菱专注于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的建设,针对微电网建设的难题,推出多个微电网实验平台: 1、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设备检测、功能验证,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