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份政务微博报告发布
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

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本文是关于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一、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名称政务微博:“安全监管总局”+LOGO标识。
政务微信:“安全贝贝”+LOGO标识。
二、发布平台总局逐步开通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微博及腾讯微信公众服务号。
三、组织领导及分工在总局党组领导下,由总局人事司(宣传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人事司〈宣教办〉)负责组织协调。
人事司(宣教办)负责制定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平台建设规划,拟定重大安全生产活动的信息发布方案。
总局机关各司局、应急指挥中心和承担宣传教育任务的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各自业务特点,负责起草微博、微信发布内容,研究提出应对热点问题及社会公众关切的回复意见。
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负责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的技术支持,在人事司(宣教办)指导下,负责收集、整理网民在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上的回复意见。
总局通信信息中心负责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运行维护。
四、工作原则和发布内容(一)工作原则。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和“公开透明、及时快捷、树立形象”的原则,围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行政执法、生产安全常识、应急知识、安全文化等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权威、准确、及时地发布信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发布内容。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每条最多分别为140个和680个汉字(含标题及标点符号)。
初期设置信息发布、新闻链接、生产安全百科(安全生产工作科普知识)、预警预防信息等栏目。
根据运行实际和社会公众关注热点,及时对栏目划分进行调整。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发布的信息内容包括:1.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新进展、新成效。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重要文件和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等信息。
最新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完美版

最新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完美版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2011年12⽉)⼈民⽹舆情监测室2011年12⽉⽬录⼀、政务微博排⾏榜 (1)⼆、政务微博⼈⽂地图 (5)(⼀)政务微博地域分布 (5)(⼆)政务微博部门分布 (7)(三)政务微博⾏政级别分布 (10)(四)政务微博活跃度分布 (11)(五)政务微博粉丝数分布 (12)(六)政务微博开设时间分布 (13)三、政务微博互动案例分析 (14)(⼀)政务机构微博案例分析 (14)1.外交⼩灵通 (14)2.中国国际救援队 (18)3.成都发布 (21)(⼆)官员微博案例分析 (25)1.伍皓红河微语 (25)2.中⼀在线 (33)3.章剑华博客 (39)4.陈⼠渠 (45)5.孙云晓 (51)(三)突发事件微博官民互动 (57)四、政务微博发展阶段与模式 (69)(⼀)政务微博发展模式 (70)(⼆)政务微博趋向成熟 (84)五.政务微博发展问题和对策 (86)(⼀)政务微博常见问题 (86)(⼆)政务微博对策建议 (88)⼀、政务微博排⾏榜⼈民⽹舆情监测室对新浪微博提供的18132个(截⽌2011年10⽉31⽇认证的)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微博数据,特别是排名前200位的机构微博和前200位的官员微博进⾏分析计算,得出党政机构微博和公务⼈员微博排⾏榜。
排⾏榜综合考察的⼀级指标包括:(1)微博数:⼀年内所发微博总数(数据统计时限为2010年11⽉1⽇⾄2011年10⽉31⽇,以下数据如⽆特别说明皆同)。
(2)微博频率:⽇均所发微博数。
(3)微博原创率:原创性微博占所发所有微博的⽐例。
(4)微博被转发量:所发微博被转发总量。
(5)微博被转发率:平均每条微博被转发量。
(6)微博被评论量:所发微博被评论总量。
(7)微博被评论率:平均每条微博被评论量。
(8)微博评论数:对其他微博进⾏评论的总数。
(9)粉丝数:相关微博粉丝总数。
(10)粉丝活跃率:活跃粉丝占所有粉丝的⽐例。
新媒体下政务微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廖宇飞

第9卷第7期2012年7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l.2012Vol.9No.7继2010年被冠名为“微博元年”,2011年政务微博方兴未艾、发展迅速,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2011年12月12日,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发布,它由拥有2.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联合国内知名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
报告显示,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个领域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约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逾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的增长速度接近200%。
政务微博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渗透到政府机构的各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
政务微博在一片繁荣景象之下,已经成为沟通政府部门、官员和民众之间的新型交流平台,在提供资讯服务、传达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官民互动等方面提供了畅通的新渠道,为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下,新媒体不断冲击,全媒体发展已成为众多传统媒体,包括利用它们进行宣传、发布信息、沟通社情民意的政府部门、各级官员破解困境的又一选择。
在此背景下,探究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务微博让沟通更“给力”2009年,伴随着微博的蓬勃发展,湖南省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最早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
随后,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以及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平安南粤”为代表的各级各地区的公安微博相继亮相“出炉”。
至此,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政府官员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为政民沟通畅通了又一个有力渠道。
所谓政务微博,即为: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
①主要以各级政府部门名誉开通的政务微博,及以政府官员开通的个人政务微博。
论微博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试析“微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内容摘要﹕微博是电子政务的一种,应积极得到推广。
微博具备三大功能﹕即信息发布平台、群众沟通渠道和了解民意途径。
当前,微博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影响日益明显,并且为政府和人民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
同时政务微博也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关键词﹕微博政治电子政务双刃剑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型的媒介交流平台。
他们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政府的行政方式。
微博作为当前最新的一种交流媒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在政府公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
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将其作为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方式和官民互动的空间。
一、微博在电子政务中初步显示的力量(一)中国微博元年2010年,曾被誉为中国微博元年。
微博客异军突起成为备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
南方人物周刊将2010年度人物奖颁给了“微博客”。
一年一度的中国年度人物破天荒的颁给了一个新兴事物——微博。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把它作为为人类的一分子授予奖项。
可见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它是作为人的一分子而存在的,但它不是人类个体,我们却把这样一份重大的奖项给他,说不通。
但是,当你看到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时候,你就不会有疑问了(二) 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新渠道微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科技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拓宽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
这些方式无一不成为政府信息传输的工具。
从古代八百里加急的驿站传书到近代日趋完善的书信邮递。
从电报机的发明到语音传输的电话机,再到电视的风靡全球。
电脑的逐渐普及以及与其相关的衍生品,例如﹕博客、msn.qq无时无刻的不在推动人类信息传输事业的不断进步。
作为一个新的科技产物的微博不可避免责无旁贷的成为了政府进行官民沟通的一种新方式、新渠道。
政务微博,主要指代表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因公共事务而设的微博。
伴随着政务微博平台的建立,一些机构和官员开始在信息发布、提供服务、了解民意和官民互动等领域发挥信息传播作用。
做有温度的政务微博

发性新 闻的转发 量。张建军总结说 :经 “ 过我们的转发和价值观 引导 ,这条微博
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
大 家往前看 ,而不是纠结于要 不要炸桥
南京 拍摄 电影 , 她
在 中 华 门 上 发 了
一
的争论上 。 这部微 电影的名字叫《 让梦重 启程》 这条视频微博在当天的所有微博 , 中是转发最高的 ,所有转发者都共同使 用 了“ 让梦重启程 ” 5 字。 这 个
条 微 博 ,恰 好
福” 推广到了全 国。
媒体舆 论场之间存在 ‘ 割裂 ’ 现象 , 这是
l 天前 的 s 2 5 月 1日,人民网舆情
量” 这是 “ , 南京发布 ” 团队负责人 、 南京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张建军接受 《 决 策》 采访 时总结的一句话。 但官方 “ 围脖” 没有太 多经验 , 织 还
监测室发布政府新闻办微博影响力推荐
随后 ,在 2 1 年 7月 ,五 品 夫 人 ” 01 “
个核心要素之后 ,南京发布”立即发出 “
之 间忠贞的爱情 。—个忠诚 、 一个 忠贞 , 恰恰这 两种元素是现代社会 日益稀缺的 东西 ,在 微博 上一 发 布 ,转发 量 超过
10 7 0次 , 本上相 当于 南京发 生重大突 基
第一条微博 。 由于是第一时间处理 , 原先
那条“ 地铁 出轨 ” 的微博就被压 下去了 , 博友还 自动删除了信息 , 同时声 明以“ 南 京发布 ”的权威信息为准 ,张建军介绍
说 :这件 事让我们体 会到主动发 布 、 “ 及
政务文章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日益频繁,政务文章作为传递政策、解读信息、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内我市政府发布的政务文章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政务文章的撰写和发布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政务文章发布情况(一)发布数量过去一年,我市共发布政务文章XX篇,较上年同期增长XX%。
其中,政策解读类文章XX篇,工作动态类文章XX篇,服务指南类文章XX篇,回应关切类文章XX篇。
(二)发布平台政务文章主要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发布,其中政府网站发布数量最多,占比达到XX%。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发布政务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内容特点1. 政策解读类文章:重点关注国家及地方重大政策,对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力。
2. 工作动态类文章:及时发布政府工作动态,展示政府工作成效,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3. 服务指南类文章:提供便民服务信息,方便民众办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4. 回应关切类文章:针对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务文章效果分析(一)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力通过政策解读类文章的发布,有效提高了政策知晓率和执行力,为政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政务文章的发布,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增强了政府公信力,提高了民众满意度。
(三)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服务指南类文章的发布,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办事指南,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
(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回应关切类文章的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部分政务文章内容过于专业,难以让普通民众理解。
2. 部分政务文章发布时间滞后,未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3. 部分政务文章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二)改进措施1. 针对专业内容,加强政策解读,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
政务公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6篇

政务公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6篇篇1一、引言本年度政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公开透明为原则,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为目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本报告将全面回顾和总结本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制度建设与规范落实本年度,我们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规范政务信息公开流程,确保政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我们编制了政务公开操作手册,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了政务公开考核评估机制。
同时,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政务公开意识和能力。
2. 公开平台建设我们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优化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
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多渠道公开政务信息,及时发布政府决策、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等信息。
同时,我们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传播政务信息,提高公众对政务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3. 重大决策公开本年度,我们坚持重大决策预公开,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决策过程中,通过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同时,我们主动公开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4. 政务服务优化我们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优化线上办事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方便群众办事。
同时,加强线下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三、工作亮点与特色1. 创新公开方式本年度,我们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新方式,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公开政务信息,使公开信息更加直观、易懂,提高公众对政务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强化互动交流我们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通过在线访谈、民意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公开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开意识有待加强。
政务微博工作报告工作汇报

政务微博工作报告工作汇报篇一: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名称: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文章整理:日期年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12月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腾讯微博共同发布《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10月30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0068个,其中党政机构92130个,党政官员67938个。
微信平台开通的公众账号已超200万个,公众账号日均注册量为8000个,其中经认证的公众账号超5万个,而政务微信总数超3000个,约占认证公众账号的6%。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政务微博正在由功能单一的问政渠道向办公平台扩展。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微博逐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在化解社会矛盾、平息网络舆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务微信逐渐成为党政机构创新服务模式、进行形象展示的新窗口。
2014年,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将迎新一轮快速发展。
(一)政务微博发展特征1.冲破樊篱:腾讯政务微博呈井喷式发展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腾讯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1月11日,腾讯政务微博总量达70084个。
而到2013年10月30日,腾讯政务微博总量翻了一番,达到160068个,其中党政机构92130个,党政官员67938个。
随着微博大V的消沉,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加上微信的分流,微博热度大幅度下降。
腾讯政务微博可谓在“逆境中”生长,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2.群众路线:政务微博架起官民沟通桥梁腾讯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即时通信服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156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2.719亿;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233亿。
腾讯多个产品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为腾讯微博的发展打下了群众基础。
政务微博的发展离不开网民,离不开听众的批评与建议,而政府部门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也日益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