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09版)是由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徐大同教授所著,在内容上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轨迹,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所经历的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几个阶段的描述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规律及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导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

(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本节详细的叙述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为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划定了范围。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系统的阐明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轨迹和脉络。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有力的说明了我们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理由和意义。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主要限于公民内部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协调公民内部关系,如何分配权利义务从而实现公民内部的和谐,是大家过上一种优良的公民生活。

(4)、公民的正式视角:站在公民的视角上认识政治现象,站在公民的立场上阐述政治见解的。

4、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智者将思考的眼光从自然转向人及人类社会。

苏格拉底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只是和教育史城邦政治的根本之所在。

5、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通过《理想国》一书来阐述其政治思想,即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同样的国家也应该被分为三个阶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撒个阶级。

哲学家执政时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理想国特色之一。

在《法律篇》中提出了第二等好的国家,与《理想国》相比具体真实的反应了希腊城邦的政治现实,包含着对政治法律问题更诚实的思考,也更多的代表着希腊文明的主流思想。

6、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也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亚里士多德使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

一是运用了历史的和经验的方法;

二是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即溯源法和将城邦分为具体要素,通过要素再具体分析的方法。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本质的诠释包含着公民的普遍信仰。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首先,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亚里士多德是他否定了柏拉图的极端整体主义精神,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成就,也是希腊政治文明的一个成熟的果实。在他的政治思想体系里,综合了各家学说,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为后世政治思想家提供了无尽的思想宝库和灵感的源泉。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1、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城邦制度的解体以及政治思想的演变;

种族文化的融合和世界主义思潮;

2、斯多葛派的主要政治思想:

自然法思想:奠定了西方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绵延不绝的自然法传统;

人的精神自由思想:极力推崇人的精神自由,赋予它很高的伦理价值;是对精神自由的强调和维护,是人们争取自由的精深基础;

人人平等思想:确立了一个新的价值尺度,即唯以人的精神特征和道德水准来衡量人的价值。

3、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主要政治思想:

波利比阿提倡混合体制,强调国家权利体系各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对现代西方分权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国家爱是人民的事业。强调以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对现代民主共和长生了重大的影响。

4、罗马法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在罗马法和法学家的理论中首次形成了权利概念;

罗马法引进和发展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

罗马法为政治学提供了一种权利思维方式。

5、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追求天国来世的价值取向;

贬低世俗权威的思想取向;

形成了关于人的新观念:具有平等的人格;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采用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中世纪突出特征是人的等级身份和公开的不平等,国家权利的分散和君权的微弱;

日耳曼人带给西欧社会的新的因素:

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

日耳曼人的民主传统;

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总的特征: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发展水平极低,政治权利和政治机构的社会控制功能几乎被降到人类文明社会水平的嘴低限度;

政治思想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理论形式;

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二元化的权力关系,对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

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感想:中国的宗教,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本质上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而在西欧乃至整个欧洲中世纪时期,教权一直与皇权分离,两者相互斗争,人民饱受教权与皇权的双重压迫。所以欧洲历史上,这一时期是比较黑暗的。

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

基本特点:在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核心: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的神权统治;

感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宗教权利,为教会的神权统治服务。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宗教对人民的残害,如但丁和马西略等人。

第四章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基本社会情况:16世纪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走向顶峰,各国先后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标志了封建社会的阶梯,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剧烈的思想和社会动荡。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反宗教和反教会斗争的统一;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做权利问题,将法律、权术、军队等治国要策看做是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思想核心: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思想核心;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提倡因信得救,将人的信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否定了封建教会的救赎理论,否定了教会的精神救赎权和等级制度,为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廉价的民族教会提供了理论论证;

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作用:不仅强化了国王们的统治权力,而且使国家开始摆脱宗教事务,成为只为政治事务而存在的组织,促进了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五章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基本社会特征:17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传播,欧洲大陆上的各个国家开始了资本主义革命。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渗入传播和新教力量的壮大。长期的宗教战争及它所带来的灾难降低了人们对宗教论证的兴趣,为哲学和政治思想上的世俗化倾向提供了契机。

政治思想的世俗化:欧洲大陆政治思想出现了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即政治思想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和束缚,直接借助人的经验和理性研究现实的政治问题。

格劳秀斯的政治思想:

影响:最早提出了人权原则,在发的分类和方法论上明确的用人的理性排斥神学信仰的权威地位,使自然法摆脱了神学,成为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国际法的原则;

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影响:最早提出和论证信仰和思想自由的政治思想家。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完整的

理论论证,特别是从伦理学角度对自然权利作了详尽的阐述,论证了似有财产的和理性和永恒性,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机器深刻的影响。

主要内容:自由权力观、社会契约论、思想自由权。

第六章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英国的宪政传统:首先,英国之所以能开创西方自由与宪政的传统,是与其历史发展的独特道路及其积淀形成的政治文化分不开的。其次,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和政治家开始探索与资本主义经济向适应的政治形态。胡克阐述其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和契约论。柯克以大宪章为依据,为一回合公民的自由权利做辩护。17世纪英国社会革命的特点:

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国王的任意征税和宗教政策,目的是要限制而不是消灭王权。

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政治斗争的主要形式是一会斗争。

政治思想的特点:

财产权问题成为政治思想的出发和归宿;

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限制王权、建立君主利息按制度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最重要求。

革命时期个派政治思想:

保皇派:用父权理论论证英王的神圣不可倾犯,为封建专制制度作辩护。

长老派:主张废除猪脚制度,而代以由教会中的主教主持教会事务的清教派别;

独立派:要求每一个信徒团体的独立;

平均派:极端平均主义,主张共和民主。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将个人不可转让和不可剥夺的权利看做国家权力的基础,,并用适应时代额方法和语言表述了国家的本质、意义、作用,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国家学说的基本模式。

其他主要内容:

主权学说和整体理论;

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

弥尔顿的政治思想:建立和维护共和制度,实现资产阶级所要求的自由使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他的用地方权力限制中央权力的以防止国家走向专制的设想,对美国在以后建立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哈灵顿的政治思想:提出征服组织原则以及如何防止封建专制主义复辟的设想对西方思想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有以及对后来的洛克的而法治与分权思想

着重大的影响。

洛克的政治思想:

清理和总结:对教会与国家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并从中阐述信仰自由与政教分离的主张。

坚持认定额理性对人的改造作用,并改造了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法和契约论。

自然权利理论:洛克认为生命、财产和自由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是不可让与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政府的起源和目的:政府来源于人们订立的契约,即社会契约论。阐述和提出了国家是保护个人权利的工具的观点。

法治和分权: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束缚和限制行政权力。

分权思想:主张国家有三中权利,即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影响:对其后的法国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七章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基本社会状况: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痛整个封建制度尖锐对立;陈旧的法律体系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第三阶级要求取消贵族和僧侣的经济特权。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启蒙运动的渊源首先是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

在政治思想方面启蒙运动的主流是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和民主;

脱去了宗教外衣,直接在政治上向封建专制制度作战。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始终如一的与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势力做斗争)

建立在人权基础上的国家爱学说;

强调维护人的自由;

在整体主张上伏尔泰倾向于开明的君主制度;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历史方法中贯穿的基本思想是力图以事实为依据,探寻社会、国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缺陷:是零散的割裂的历史,不能揭示政治活动背后的连贯的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

政体的政治自由理论:

孟德斯鸠划分了三种政体,分别是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同时考察了各类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民主制的原则是品德;贵族制的原则是以政治品德为基础的节制;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即要求人们绝对服从;君主制的原则是荣誉;

孟德斯鸠还主张人生自由,政治自由和财产自由;

分权学说:

目的:保证公民的政治自由;

在权利的归属上和行驶上做了设想:即把国家权利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卢梭的政治思想:

核心:平等思想,探讨社会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

社会契约论:重要内容,人们通过地接社会契约来保障自己的权利;提出公共意志理论,成为卢梭国家学说理论基础之一;

人民主权学说:主权实质上是由公意决定的,是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法律史国家的唯一动力;

影响:卢梭的政治原则影响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成为了各国人民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第八章18世纪美国的政治思想

基本社会状况:

与欧洲大陆不同的社会特征: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

资本主义是嫁接在奴隶制度之上的;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等与政治上的自治和分立;

反封建传统;

美国社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殖民地人民与欧洲殖民者尤其是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独立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美不断爆发起义,独立战争使美国脱离了英国等国家的知名统治;

政治思想的特点:

富有务实性,很少进行抽象的理论论证,主要是运用欧洲现成的理论为美国的政治实践服务;论证美国独立和建立联邦共和制是18世纪政治思想的主题;

人人机会均等的追求幸福的权利成为自然权利的重要内容;

建立权利平衡联邦政府是完美的政治目标;

潘恩的政治思想:

核心:主张美国脱离英国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政治理想:建立最好的政府形式即代议制的共和政府;

杰斐逊的政治思想:

自然权利理论:反英斗争的理论依据,人人平等,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必须通过契约成立政府;

民主政治思想:更具体、更现实,主张在美国建立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揭露君主制度的弊端,赞成建立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提出人民自治的原则即限制中央政府中司法和行政的权利、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层层分权制度、人民参政原则;

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

性恶论和精英论:性恶论和等级论是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精英掌握国家政权是政治稳定的保障;

分权和制衡的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混合、渗透、以互相牵制,实质上只是为了限制议会的权力,加强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对美国宪法及许多国家宪法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九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德国的基本社会状况:18世纪末的欧洲英法等国家都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告诉增长期,德国的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政治上,德意志联邦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为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

经济上资本主义进程发展缓慢;

文化上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的一场软弱无力,始终未能成为一支对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强大力量;

政治思想的特点和特点:

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主要通过其知识分子阶层表现出来:

德国的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史新型资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理论表现;

历史派是德国保守势力的代言人,反对制定自然法及制定统一的自然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人类的现金思想的优秀成果,并用科学的方法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

特点:德国的政治思想家只是在精神生活领域追求美好的理想;

德国的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中,近代关于国家本质和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倾向都有所表现;

实现国家和民族统一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中得到了突出反应;

康德的政治思想:

伦理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心是道德法则,人们遵守道德法则的行动才是合乎道德的;法律是为使人们遵守道德,是道德的外衣,理想制度的实现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的;

国家学说:康德对先验理论中的国家起源于实际存在的国家起源做出了明确的区分,表现了他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的的进步倾向,以自由主义和人权观念为基础;主张共和制的国家;

永久和平的思想:在康德的政治思想中,他把实现永久和平视为政治的最高目标,是最高的政治和道德的善;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体系和方法:绝对观念是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包含三个阶段或环节,即抽象法、道德和理论;伦理哲学又分为三个方面: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

市民社会和国家:市民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包含三个环节,即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和同业公会;把国家看作伦理精神的体现,是有其自身的根据和目的的独立力量,本质是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集合;

君主立宪制主张:为了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主义思想:日尔曼民族是最优秀的,强调民族之间的更替和国际争端要通过战争来解决,

表现了其对其他民族的蔑视和对强权政治的崇拜,被法西斯所利用.

第十章19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

19世纪的法国社会状况: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但是整个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

政治思想的特点:政治思想纷繁多样/变化频频/斗争复杂成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孔斯坦的政治思想:

权力和自由:论证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孔斯坦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反对国家干预个人自由,主张自由竞争,反封建;

分权思想:实际政权中存在着五种权力,即军权/行政权/经常代表权/公共意见权/审判权,军权占有特殊的地位;

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认为变革现存制度和建立协作制度绝不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把希望寄托在少数上层人物身上;

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卡贝提出过渡性制度,布朗基竭力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资本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对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的实质也有明确的认识;通过革命手段来建立革命专政来实现共产主义;

无政府主义思想:普鲁东把建立人民银行当作实现自由社会/解放无产阶级的根本途径,充分反映了被资产阶级逼得无路可走的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情绪;

孔德的政治思想:

实证主义体系: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或知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实际上是把哲学与科学/宗教社会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

社会团结思想:孔德思想体系的中心是整个社会,社会源于人类利己和利他的社会本能和社会冲动,社会愈发展,社会的基本特性团结与和谐就会愈显著,家庭在社会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德的思想有反民主的倾向,同时时分重视宗教的作用;

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

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民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认为平等与民主是历史的必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政治意识为同时代人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民族大道;

民主与平等:托克维尔一般将民主看作是平等的趋势,民主与平等密切相关,民主以平等为基础,民主本身也意味着平等;

自由与平等:关注自由与平等的辩证关系,崇尚自由、热爱自由、全力以赴维护自由,表现了其自由主义倾向;

专制和革命:赞颂民主和自由,厌恶和批判专制,以惊人的远见卓识预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前景,阐释了未来社会的民主倾向;

第十一章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基本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人口分布;

工业革命把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从而使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无产阶级仍然处于无权的地位;

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9世纪,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

总的特征:政治思想由革命转向改良和保守;资产阶级政治任务从要求建立理想的政治秩序转向要求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随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政治思想领域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成为主要内容;

特点:功利主义成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自由主义关注的重心从政治自由转向社会经济领域的自由;保守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批判的空想共产主义对工人阶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柏克的政治思想:

保守主义和社会政治观:强调社会的有机特性,重视非理性因素在人类社会结合中的作用,对社会契约论加入了历史感和道德感,反对从民主的角度理解代议制,其心目中的代议制政府是一个组织严密、具有为公精神的少数人领导之下进行工作的机构;

边沁的政治思想:

功利原则:边沁所阐述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把做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道德原则的哲学伦理学说;

认为每个人只要能够追求和实现个人的最大的利益,那么社会也就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理论:边沁用功利理论解释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不仅否定自然法的存在,也否定契约论者所说的人们结合成社会和原始契约的存在;边沁把政府的权利是不是受到限制看作是自由政府还是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

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革主张:

力倡改革,反对保守和僵化,强调对现存制度进行自由批判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英国政治制度的途径,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力主法律改革;

密尔的政治思想:继承并修正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是其修正自由主义的一个基点,对传统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

自由思想:维护和实现个人自由式密尔政治思想的核心,密尔的个人自由也称为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重点论证了思想言论自由的必要性、个人自由的意义以及反对政府干涉的理由的问题;

代议制政府理论和主张: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把社会利益的总和作为检验政府好坏的标准,任何政府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存进人民本身的道德和智慧;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主权和最高支配权属于社会整个机体的那种社会,主张扩大选举权;

斯宾塞的政治思想:中心思想是普遍进化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庸俗进化论;

社会有机体论:把人类社会比作有机体是不科学的额,人类社会的进化朝着更大程度上的相互依赖和更大程度上的个体化方向发展的;

同等自由法则:第一和最主要的道德法则。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资料内容 “沧海变桑田”,是古代人们观察所得,说明海陆在不停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引起的这种巨大的变化呢初始地球的海陆是怎么分布的呢现在的海陆位置还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近年来“格罗麦挑战”号船在公海上游弋,记录在航海日志上的勘测航程非常重要,绝不逊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任何航海成就。船上的科学工作者钻探海床,研究有亿万年历史的沉积泥和沉积岩。每次把三英里半长的钻杆提上来,都证实了一项当代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世界各大陆都在地球内部的上地幔漂移。 这项发现产生一种称为“全球板块构造”的概念,推翻了一切认为地球是一个稳定行星的传统观点。新概念认为,地球是个活动不息的星球。在过去的四十六亿年历史中,地球上的海洋开开闭闭好像手风琴一样,各大陆互相冲击宛似笨重的大船在怒海中相撞。 这项崭新的认识,也解开了很多从自然科学萌芽以来就令人困惑的谜团,例如各大陆、山脉、海洋、岛屿等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竟会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上等等。以上所举只不过其中一部分。 美国海洋学老前辈尤英博士说:“全球板块构造的学说不应再视为仅是一种理论。就科学上的意义来说,这个学说的重要性,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能量与运动定律并驾齐驱,而且对人类也同样重要。” 一些地质学家从地质的现象方面提出了下列几个论点: ①地壳并不如地质学家从前所想像那样是一整块硬壳,而是由若干单独的板块(十大板块,每块再分为若干小块)构成。板块由厚四十至六十英里的岩石构成,都在极热的黏质地幔上漂浮。 ②地球表面的陆地就搁置在这些板块上(洋底也是如此),从前一度连接一起,形成单独一整块的超级大陆,约两亿年前才开始分裂。裂开的碎块终于形成现今的七大洲和各大岛屿。这些大块的陆地缓缓漂移分离,像流动输送带上的包裹一样。 ③从洋中海渊裂缝涌出来的熔岩,凝聚在这些地壳板块的边缘,使板块逐步增大;同时这些板块又受到来自地球深层的力量所推动,以每年一英寸半至六英寸的速度在地球表面朝不同方向漂移。从地质学的观点来看,这种速度可以说是猛烈的。 ④板块互相推挤争取空间,产生种种蔚为奇观的现象:移动中的大陆板块(大体都是花岗岩)碰及洋底板块(由质地致密、浮力较小的玄武岩构成)时,就像巨大的推土机炉到洋底板块上面,把海床上亿万年来层叠的沉积物刮掉,也把地壳岩石成片地刮走。这类岩屑堆积在大陆板块的边缘,像弄皱的毛毯似的,形成一系列的山脉。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我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我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让我感触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小说里的《侠义的行为》这篇文章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就是残疾的科洛西。他平时不怎么说话,家里也非常穷。就靠他妈妈卖野菜过日子。在班里四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戏弄他,有时候用栗子壳扔他,有时候学他残疾的样子,科洛西都不会生气。但有一次科洛西,终于生气了,突然将摆放在课桌上的墨水瓶扔了过去。那同学敏捷地避开了,墨水瓶砸到了刚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得知原因后,老师斥责了四个调皮的学生。最后,经过老师的教育,那四个同学主动向科洛西道歉。 这一篇小说让我懂得了,别人有了困难,或者身体有了缺陷,我们不应该嘲笑,歧视别人,而应该多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见义勇为的卡隆》深有感触。文中有一个红色头发一只胳膊残废的一位小男孩儿——克洛西和一位勇敢少年——卡隆。 一天班里的四个同学在捉弄克洛西,用尺捅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骂他是“残废和怪物”。受尽欺负的克洛西爆发了,他随手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没想到他们轻易躲开了,墨水瓶却砸到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就在老师责问时,班里每一个人站起来,但卡隆却站起来承担克罗西的责任,他的行为让我深有感动,世界上有多少向他这样的孩子? 许多人都在危急时刻逃避责任,把自己犯的错误推给别人,哪儿会有人替别人承担错误的人呢?我被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他的这种品质,那世界将会有多好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当时在图书馆借来看的,没想到那么精彩,没看完,期限到了,我就买了一本青少版的,不过这本书的确好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主人公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里面还有富有正义感的卡隆,爱收集邮票的卡洛佩…… 当时我从第一页开始看,其实没什么精彩的,不过最令我有感的是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比如,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只为见母亲,最后还把母亲给治好了,从此,一家人很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孝心。 同时我也感到了父母兄弟姐妹的伟大,打从那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呢。 如果你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那你就要如饥似渴的读哦!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4父亲对恩里科讲述了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都在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聋哑人和失明的孩子也在刻苦学习,也很盼望有一所学校给予他们知识。 全世界,从英国到印度,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学习。就像恩里科父亲说的,我们是一名士兵,书本就是我们的武器,班级就是我们的连队,学校就是我们的战场。把学习比作战斗,与全世界战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不管是军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接受知识的洗礼,知识能改变人生。 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书中差不多,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一个同桌,一个班级,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停止学习,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会超越我们。学习很重要,学习靠自己,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其中一篇讲了安利柯的朋友不小心把老人砸伤了,老师和同学没有骂他,而是鼓励他去向老人道歉,把邮票送给老人,老人病好后不仅把邮票还给他,

骆驼祥子每章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骆驼祥子每章读书笔记 篇一: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字(共7篇) 篇一:骆驼祥子读后感3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又阅读啦骆驼祥子,一开始以为骆驼祥子是一直骆驼,读了以后,才知道,祥子是一个人,有着骆驼一般的精神,祥子是一个积极上进有理想,有目标的人,他多次在生活中失去车得到车,他的生活非常艰难,一开始计划经过这样的努力,就会拥有自己的工厂,自己的车,祥子的理想,也是得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每一次都是离着梦想的实现就差一点点,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车,被一群士兵,抢去,第二次拥有,第二次失去,失去啦多次,祥子开始变得失落啦,变得不积极上进,跟以前恰恰相反啦,他干那些不是正经人做的事,他抽烟喝酒,祥子最终别成了行尸走肉。 我从中得到啦,当时社会的腐败,有梦想的人,变成啦社会最底层的垃圾,本人恰恰与现实相反,有梦想才会成功,祥子的人生是不幸的。当时社会的黑暗,倒置祥子的落魄。

骆驼祥子读后感300字 我不禁想到了当今社会的“祥子”。在我们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义乌,也有一批“现代祥子”。有蹬黄包车载客的,也有拉平板车运货的,和祥子一样的是他们也都靠卖力气挣钱,而和祥子不一样的是他们生逢盛世,过的是安定平和的生活,也是有人格尊严的生活。据我观察,这些“祥子”们虽然说起来也可以算是“社会底层”的人,可各个有手机,时刻和自己有来往的人保持着联系,俨然就是“小老板”噢。我爸爸有一位朋友,为人正直善良,虽没什么文化,也缺乏做买卖的资本,但啥苦都能吃,最早是给人拉平板车运货,后来买了小货车给别人跑运输,现在已经从别人手里盘下了一个托运处,真是三年一小跳,五年一大跳,档次越来越高,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老舍笔下这可怜的祥子呢?一直拼死拼活的拉车,可最终落得那样悲惨结局。 看来,个人在事业上的拼搏能否有所作为,还需要看有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啊!我为旧社会的祥子感到悲哀,也为新时代的“祥子”感到欣慰,看看商城繁华安定的盛世景象,我真有一种为之欢歌的冲动?? 骆驼祥子读后感300字 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文笔刚劲有力,刻划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堪称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里充斥着的悲凉发人深省,故事离奇感人。所以家喻户晓,已译成各种语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精选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一)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英国家庭,他不满足于平常的生活,告别父母与朋友,和水手们一起出海探险。不料,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附近触礁,船身断裂,水手们和船长全部掉入大海,只有鲁滨逊是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人。他看到船上还有许多残留下来的工具和食物,便用木头做了一只木筏,把它们全都拖上岸,来维持暂时的生活。夜晚孤身的恐惧,让他想起了父亲的衷告,让他觉得这是他不听父亲衷告的结果。 食物再多也终有吃完的那一天。一天,他决定在荒岛上种一些粮食。他开始种植大麦和水稻,也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他努力的劳作,他还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获猎物,并开始圈养山羊,让它们繁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养了一只鹦鹉来打发寂寞,挖掘了一个山洞,且打造了些家具,摆设在山洞里。这使他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在一次打猎中,他看到一群野人在追着一个土人不放,土人被那群野人打得遍体鳞伤,他不顾自身安危与那群野人

殊死拼搏,终于把土人从野人手里解救了出来。鲁滨逊收养了土人,并为他取名,叫“星期五”。他教星期五说话,教他怎么做人。终于,在数年之后,他偶然间幸运的遇到了一艘英国船,从此结束了他长达二十八年的荒岛生涯。 读完这本书,我大有所感想。现在的小孩从来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每个人都像温室里的花朵,一刮风就倒下了,受一点小小的挫折,也许就站不起来了。我们从来都没有去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过,努力过,永远都是向父母索取,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而我们却只会所要,不靠用辛勤的汗水劳动。一次,我做一道数学题,我一会儿折纸,一会儿剪剪指甲,磨叽了半天,一点进展也没有,我便不耐烦了,出去玩了,扔下那道题在那。现在想想,可真是惭愧。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有信念,那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参考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二) 我看了一本“小说之父”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叫《鲁滨逊漂流记》。 这篇小说的资料是: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机电工程学院 读书笔记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 学号: XXX 专业:机械工程学生姓 名: xxx 2012 年11 月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国 XXX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正式召开,站在这个时间去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会让人就得振奋、感激、感慨。从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到一个

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所在。放眼回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每次的回顾,会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窒息般的疼痛,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中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也有着惊天动地的奋斗。鸦片战争以后, 列强的侵入使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 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才鼓起亿万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的勇气,才有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社会变革,都是在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一次次的失败与教训奠定了我们重要翻身的基础,我们对新的社会力量的渴望,对建设新社会的寻求,迫使我们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一一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使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奋斗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加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只能通过历史去感知祖国的伟大,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祖国的进步,在我们内心中国是世界中的一个奇迹,我们时刻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我眼中的祖国是如何? 一、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始终坚信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道路上接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它们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教育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 关庙小学高军建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的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却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在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就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温暖他们冰凉的心,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用爱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的灯;明天,我们希望这些生命的光和热,能够温暖和改变更多的人。 让教育永远充满爱! 所以:教育,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答案吧。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一)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从乡村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勤奋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地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地面对困难,失败了要靠自己站起。 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的个人奋斗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在旧社会,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抚昔追往,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心中的理想,要像年轻时的祥子一样,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去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二) 《骆驼祥子》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 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着。后来,经过3年的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7篇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7篇 相信大家读完《鲁滨逊漂流记》更多的感悟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知难而退,而要努力克服它。下面是橙子为你整理了“《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读完《鲁宾逊漂流记》,我不禁为鲁滨逊创造的种种奇迹而感叹! 《鲁宾逊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逊不甘于平庸生活,多次出海。当他遭遇海难,流落荒岛后,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建造了他生活的各种需要,在岛上生活了数年成功返回英国的故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鲁滨逊不顾危险,与野人搏斗,护住了家园,拯救了一名会被吃掉的野人,给它取名叫“星期五”的故事。 我最佩服主人公鲁滨逊的勇敢,他不惜与野人搏斗,也要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我也很佩服他的机智,他巧妙地把“星期五”救了下来;我还很佩服他的不轻言放弃,可以想象当鲁宾逊流落到荒岛上的时候他该是多么的沮丧和绝望啊!可是他并没为此感到沮丧,而是在岛上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并创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 说到鲁宾逊的不轻易放弃,我就要好好检讨一下我自己了。我每次遇到作业上的难题,想都不想就让妈妈教。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依赖妈妈的习惯。现在想想,我遇到的难题和鲁滨逊比起来是多么微

不足道,我是多么容易放弃啊! 我以后一定要像鲁宾逊一样,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断向上!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2)《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一开始以为它是一本单纯的冒险小说,可读完后,我认为我错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鲁滨逊在19岁时背着父母报名做了水手去航海时遇到暴风,漂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一个人生活了28年。28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家长迟来接自已而惊慌,而鲁滨逊孤身一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他如此冷静?是他要活下来的坚定信心,是举世无双的勇气和智慧,是对待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在逆境中,他锻炼了自已,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跟自已比比,我从生下来到现在,父母早已为我们铺设好了天梯,他们关爱着我,我的生活就像有一层防护罩,让我不能独立面对生活!如果我自已一个人到一座孤岛上,我肯定会先无助地大哭一场,再昏睡在一棵树下,而一直睡,我肯定会饿死,不会自已去寻找食物,如果真的去寻找食物,半路上再遇到野人的脚印时,恐惧绝对会占据我的大脑,总觉得背后有人,自已被自已吓唬个半死,我一定不会像鲁滨逊那样冷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惊慌失措。在生活中,我不太有自已的主见,总听别人的指挥,但将来在社会上,是不会有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1101班刘春竹 学号1111040111 《古代社会》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是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据了解,摩尔根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东西方世界都广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于185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会员并于187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关于《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艰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

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 《古代社会》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而体现出

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天然食物;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鱼类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淀粉食物;肉类及乳食的生活——肉类和乳类食物;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 第二编为《政治观念的发展》,在此张摩尔根真的是煞费苦心。本章的主要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对易洛魁部落联盟进行考察,收集了许多可靠、翔实、丰富的资料。因为摩尔根曾为塞内卡部落与白人地产投机公司打官司,维护了该部落的土地权利,从而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并被该部落的鹰氏族认作义子,赐予“裂缝间的桥”的名字。这就便利了他对印第安人社会组织、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婚姻家庭的研究。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用 《爱的教育》读后感 ------韩佰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去年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 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 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 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篇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篇 对比福贵与祥子,虽然他们都经历了生活的不断打击,战争,最亲最爱的人的离世,生活的压力,但他们经历的顺序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他们有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福贵从小养成的性格特点就是乐观的,所以注定往后遇到多大的苦难,他都会习惯性地不往悲观的方面想,反而去调侃生活调侃命运。 而祥子本不是富贵人家,他的追求只是有一辆黄包车可以安稳快乐地生活下去。然而生活就像利刃,不断地捅破了他不断编织的蜘网;又如浇花般不断浇灭他对理想生活的热情。虽然祥子的结局不尽人意,但对比起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坚强很了不起的了。看完的另一感受是最讨厌的人曾经也是最讨人喜欢的人。我们没有祥子那磨人的经历,有怎么能很轻巧地对他变成了社会上最惹人厌的人而做责怪呢? 通过对比《活着》与《骆驼祥子》,我觉得其实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必给其灌输太多生活的种种艰辛,应该点到为止。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从小养成良

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有助于他们未来有能力承受生活的苦难。 以上只是本人对两本书籍对比之后的个人看法,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欢迎有不同见解者来互喷! 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农民——祥子,抛开除了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家,到城里来,天天省吃俭用,拼命拉着凭来的车,没日没夜,为的只是能攒出钱来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过,他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车场主的气,他可以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战乱中的北平危机四伏,正在拉车的祥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军阀的乱兵抓了回去打杂,这一切的困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让他痛苦和愤怒的,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寄托——用三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被抢走了。祥子历尽艰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车厂”,压抑着满腔的悲怆和痛苦,继续拉着凭来的车。千辛万苦,当他终于在一个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拉包月车的工作后,又因为雇主被特务盯上而被反动政府的侦探以“买命”的名义榨取了他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同时也丢了那份安定的工作。面对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他依然骄傲的抬着头。他是年轻气盛,高大健壮的祥子阿!怎么能这么轻易的被困难打倒?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己的力气、自己的血、自己的汗来挣出自己和妻子虎妞的饭钱!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车,可本以为又回到从前的祥子却又不得不因为虎妞的丧事而再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阅读了第一章,我眼前浮现出的是一张年轻朝气又桀骜不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脸庞,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克罗伊茨内。为了实现自己出洋探险的目的,不顾父母反对与极力劝说,依然坚持着,不放弃出走闯荡的念头。父亲的谆谆善诱,旁征博引,不能打消鲁滨逊狂热的冒险想法;母亲的严厉斥责,无法动摇鲁滨逊出洋的决心。这个固执的年轻人,确实令父母担忧。 可谁又没年轻过,谁又没固执过呢没有经历过的,总会是个巨大的吸引。想想如今的孩子,不也如此吗劝诫教导不能改变他分毫,但是真正长大走入社会,他会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不懂事理、不可理喻,也会倍感后悔吧! 都是这样吧······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二) 《鲁滨逊漂流记》的第二章,以细致的笔墨描绘了鲁滨逊私自离家开始远航生活的经历。起初他没有意识到大海的狂暴和即将降临的危险。在他经历过暴风雨的袭击,又被海盗掳为奴隶,后历尽千难万险逃脱,并被仁慈公正的船长搭救,最终带着与船长交易得到的二百二十西班牙银币,踏上了巴西海岸。 在经历磨难时,鲁滨逊常会想起父母对他的劝诫与哀求,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可当一脱离险境,他内心狂热的冒险因子萌动,便又奋不顾身地投入他向往的远洋生活。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反复无常,这点在鲁滨逊最初的航海经历中体现得尤为显着。由此想到,如今的不少人,也常做下一些令父母伤心头痛、令

他人无可奈何的傻事、蠢事,过后却又不吸取教训。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可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吃几堑”,还不“长一智”,可悲哪! 其中,鲁滨逊与小黑奴佐立出于玩乐射杀狮子的行为令我寒心。在人类面前,动物永远都是弱者。人类肆无忌惮地伤害大自然生物,终有一天会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呼吁人类停止因利益而起的杀戮!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三) 鲁滨逊放弃既得的舒适稳定前景光明的种植园主的生活,再次出海远游。可是上帝似乎在惩罚鲁滨逊的固执与狂热,灾难再次降临。同船出海的人无一幸免,鲁滨逊大难不死,很快调整心态,投入了自救当中。他的经历惊险刺激,令读者感同身受。我的心随鲁滨逊的历险忽上忽下,如坐云霄飞车。从他的自救中,可以看出他对航海生活已很熟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考虑周详,未雨绸缪,将搁浅大船上所有可利用的东西转移到岸上,为他后来舒适的生活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也为他后来扩大生产、种植规模,彻底摆脱困境聚集了条件。 (摘录“相关评价” 鲁滨逊的“商业理性思维模式”在他身处绝境时,开始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用记账的形式将得失算计一番,才最终是他平静下来对生活重燃希望之火。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

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篇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思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学年十个月的日记)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也有父母写给孩子的,我也称这部分为亲子共写日记。这跟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日记锁起来、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看这本书。 本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安里克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 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朴实、友爱的品德。书中提倡爱国、勇敢、善良、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爱的这种教育方式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每一点进步而欣慰。 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倡的几种爱的教育方式,他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拿很简单的事实教育身边人。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在助人方面,书中主人公的母亲休息日常带安利克去贫民窟送衣服、食物。父母乐善好施的行为教育安利克要从小帮助有困难的人。尊敬师长方面、父亲带安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从乡村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勤奋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地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地面对困难,失败了要靠自己站起。

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的个人奋斗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十篇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十篇 相信大家读完《鲁滨逊漂流记》更多的感悟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知难而退,而要努力克服它。下面是橙子搜集的《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篇一鲁滨逊是一个有出海梦想的外国人,他为了出海,偷偷离家,和朋友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被迫停岸,就这样他遇难了,可是他还是不甘心屡次出海,遭到了许多困难,但因为他的坚持成功的成为了富翁。 鲁滨逊漂流记讲了他不管怎么样都要出海的觉心,这个决心一直激励着他出海航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因为屡次的失败,让他有了经验,就靠这点经验成为了富翁,我很佩服他,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要像他那样成为一个勇敢不怕苦的人只有坚持才能创造成功,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很多,哪一个名人不是坚持才成为名人的呢? 我们也应该这样,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只有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让我们共同加油吧。 鲁滨逊漂流记讲了他少时不懂事想成就梦想,但他因为自己的坚持,成就了梦想成为了富翁,这时靠他自力更生,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篇二曾有人说过,“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鲁滨逊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 鲁滨逊不愿过那种平庸的生活,而是喜欢冒险,要用自己的双手发财致富,用自己的意志与困难斗争,战胜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要是不劳动,就会变得颓废。劳动可以培养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还可以使人变得勤劳。我们也要像鲁滨逊那样,不怕困难,靠着双手去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碰到失败时,要知难而上,不能退缩。如果你劳动了,你总会有进步,但是你不劳动,绝对是一无所有。 在这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不劳而获。当你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你总会有第二步,但不能急于求成。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无比兴奋,为你的劳动所得而感到喜悦…… 你也去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会收到前所未有的感觉!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篇三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开垦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范文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1936 至19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进行实地研究,撰写了《街角社会》一书。该书是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街角社会》是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体会 《街角社会》是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写起的。怀特以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生活中,首次将参与观察法引入城市社区的研究。怀特对街角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1、新方法的尝试 怀特在附录中提到,通过颇有兴趣的阅读林德夫妇的《中城》和卡罗琳·韦尔的《格林威治村》,怀特很有收益。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却意识到他所从事的社区研究并不是按照上述书中的研究路子。“当时能读到的其他许多社会学文献往往是从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待社区,所以根本不存在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社区》。”之后,怀特通过阅读

社会人类学方面的文献——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实施的。 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怀特得以真正的“进入”社区,并将这种方法从人类学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学领域。这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以往的研究是一张社区整体状况的照片,那怀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区动态历程的电影。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怀特重视对科纳维尔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研究,通过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互动模式以及规则等内容分析整个社区社会结构,而不是整体的描述街区概况。怀特这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对我也很有启发。社会研究的方法仅限于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引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在面对具体研究对象时,要灵活的选取方法。 2、研究设计小处着眼 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怀特在最开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时涉及到科纳维尔的历史、经济、政治、政治、教育和娱乐模式、教会、公共卫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会态度。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当怀特拿着这份计划书去寻求建议的时候,有人泼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这部巨作刚开始就被亨德森泼了冷水。他对我说,我在这个领域中几乎还什么也没做过,所以不应该只

论证据法的发展方向—《漂移的证据法》和《现代证据法与对抗式程序》读

《前沿》2009年第2期 论证据法的发展方向—《漂移的证据法》和《现代证据法与对抗式程序》读后 张吉喜*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美国达马斯卡教授的《漂移的证据法》和英国麦克埃文教授的《现代证据法与对抗式程序》 两部著作都基于几乎相同的理由论证了英美传统证据规则所面临的挑战,但是这两部著作都没有言明未来 的证据法将会向何处发展。从制度层面和哲学层面来看,从证据法学到证明科学是未来证据法的发展趋势; 在证据法学向证明科学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强调对基本人权的保护。 [关键词]证据法证据法学证明科学基本人权 [中图分类号]D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8267 [2009] 2—0156—03 一、证据法向何处去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米尔建·R·达马斯卡(Mirjan R Damaska)教授在其1997出版的著作《漂移的证据法》 (Evidence Law Adrift)中归纳了支撑英美证据法事实认 定特殊性的三大支柱:二分式的法庭审判结构、集中型诉 讼程序和对抗式诉讼制度,并指出“侵蚀这三大支柱的任 何一个,英美证据法上最具特色之可采性规则的理论基础 都会被严重削弱。然而,对三大支柱的侵蚀已经成为二十 世纪的重要趋势。如果这种侵蚀过程进一步向前推进,那 么它可能会威胁整个规范式大厦的稳定性。”[1]一年之后,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詹妮·麦克埃文(Jenny McEwan)教 授在其著作《现代证据法与对抗式程序》中也对证据制度 的未来走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指出“是对抗式程序发 展了证据法,产生了那些熟悉而又复杂的困惑”,“审判程 序此刻正处在变革的关键阶段,正在一步步地远离对抗式 模式,那么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考虑保留那些证据规则的必 要性”。[2]两位学者分别来自英美法系的两个代表国家美国 和英国,他们基于几乎相同的理由论证了英美传统证据规 则所面临的挑战,但是他们在打碎了一个旧世界之后,并 没有为建构一个新世界提出自己的构想。达马斯卡教授在 《漂移的证据法》的结尾说到:“本书审视过的普通法证据 法正在崩塌的支柱,最有可能经由本国泥瓦匠及本土的其 他建筑材料得以修复或取代。新建筑物将要呈现的面貌当 然是不可预测的……”詹妮·麦克埃文教授在《现代证据 法与对抗式程序》结尾处写到:“……我们的民事和刑事诉 讼程序正在逐渐远离它(对抗式程序———笔者注)。可惜的 是,这种纯粹转变没有得到承认;如果被认可了,就不会 坚持保留仅适用于对抗式程序的证据排除规则了。”读完这 两部著作的读者都将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未来的证据法到 底将会向何处发展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